简介: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组织实施的这台晚会,将于9月3日晚在人民大会堂上演。届时,在京中央领导同志、各国元首、部分外国政要、抗战老战士老同志代表以及首都各界代表6000余人出席观看。   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介绍,晚会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凸显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以《胜利与和平》命名,既是对历史的记录,也说出了胜利与和平的关系——经过浴血奋战夺取的胜利开创了世界和平的新纪元,珍爱和捍卫和平就是珍视和捍卫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   2014年12月底,中宣部、文化部第一时间启动了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2015年2月,组建了由经验丰富的知名艺术家构成的主创团队,3月初正式启动创排工作。晚会领导小组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创作中,演出方案前后修改了30余稿。   7月初开始,晚会进入排演实施阶段。“所有演员都抱着一个信念,以抗战精神为精神支柱,加班加点,全情投入。”陈维亚说,“大家认为,通过艺术的形式再现14年艰苦抗战历史非常光荣,必须把中国人民的志气表达出来,把当年奋勇抗战的激情表达出来。”   90分钟的晚会,全面展示了从1931年抗战爆发到1945抗战胜利的14年抗战岁月,和抗战胜利70年来中国人民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的奋斗历程。晚会由开场式《胜利》及《浴血中华》《正义力量》《和平梦想》3个篇章构成,以东方主战场的重要历史节点和典型历史场景为主线,以中国抗战打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第一枪,到赢得胜利,在和平发展旗帜之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和平美好未来为主要表现内容,综合了合唱、领唱、重唱、交响乐、民族音乐、戏剧情境表演、舞蹈、诗朗诵、多媒体等多种舞台艺术手段,再现了若干抗战历史重大事件,表现了中华儿女在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征程上的精神风貌。   晚会打破以往文艺晚会歌伴舞、舞伴歌的常用套路,运用与情境相结合的戏剧化表演,使演唱、舞蹈、表演有机融为一体,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史诗性的艺术风格。晚会由19个节目构成,选取了22首音乐作品,对18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抗战作品进行了新的设计和编创。同时,根据主题需要,全新创作了歌曲《胜利之歌》《和平--命运共同体》《红纱巾》、舞蹈音乐《南京--永不忘却》等4个音乐作品。

9月3日19:50,央视将全程直播纪念晚会《胜利与和平》。晚会时长90分钟,分开场式《胜利》和《浴血中华》《正义力量》《和平梦想》3个篇章、6个板块,汇集交响乐、民族音乐、戏剧、舞蹈、诗朗诵、多媒体等多种舞台艺术手段。参与晚会的演职人员总数达3000余人,演出主体多为国家级艺术院团的优秀艺术家。…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