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12382
  • 格鲁
    2018/4/13 20:20:58
    优雅也是因为孤独

    再难过也要优雅,也要微笑;孤独,无尽的孤独,孤独到不再能去游泳,到狗也不吃你的食物,到亲人也不接受你的好意,到即便如此还要在人面前优雅地活着,“他们都好”。大概人要对抗的始终是孤独,而做一个perfect的人并不必然让你摆脱孤独,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个讨人厌的人更让人记得。因为太好的人太压抑自己,压抑到大声哭泣都不能。也许只有爱是解药。(又是一个突然就结束了的电影)

    再难过也要优雅,也要微笑;孤独,无尽的孤独,孤独到不再能去游泳,到狗也不吃你的食物,到亲人也不接受你的好意,到即便如此还要在人面前优雅地活着,“他们都好”。大概人要对抗的始终是孤独,而做一个perfect的人并不必然让你摆脱孤独,甚至有时还不如一个讨人厌的人更让人记得。因为太好的人太压抑自己,压抑到大声哭泣都不能。也许只有爱是解药。(又是一个突然就结束了的电影)

    【详细】
    9293189
  • 生肉怕疼
    2017/11/15 21:10:20
    正义,究竟该如何是好

    最近有两件事:一是出了一条社会新闻,一个女孩因为在友人遇难时的自私、不作为,被各路自媒体讨伐;二是,2017 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了,这才让我发现 2010 版有多好、多震撼。

    于是我在 2017 版下写了以下这篇文章,但因为文章的主角是10版,就贴过来了。

    ***

    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老粉丝,(2017 版)电影并不令我买账。演员阵容固然强大,演

    最近有两件事:一是出了一条社会新闻,一个女孩因为在友人遇难时的自私、不作为,被各路自媒体讨伐;二是,2017 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了,这才让我发现 2010 版有多好、多震撼。

    于是我在 2017 版下写了以下这篇文章,但因为文章的主角是10版,就贴过来了。

    ***

    作为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老粉丝,(2017 版)电影并不令我买账。演员阵容固然强大,演技也精彩,但故事讲得流于表面,像是身着盛装走过场的猜谜游戏。打斗戏、十二人排排坐、追打、开枪,以及最后大侦探波洛苍白的内心独白,无一例外附和着 2017 年末观众的审美偏好,但或许也掩盖了整个故事最拷问灵魂的主题,即,正义,究竟该如何是好。

    事实上,在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社会新闻(准确地说,是各路自媒体)炒得最凶的一条,是江歌刘鑫案。按说,《东方快车谋杀案》是对这一主题最好、最掷地有声的呼应,但这一新版的表达并没能做到。反倒是 2010 年的版本又在我记忆里浮现出来。那一版做到了。

    那不是一部被投在大荧幕上的影片,但它从各个方面无愧于「电影」(movie)这一称呼。事实上,这部由获得过 BAFTA 奖的英国导演菲利普·马丁导演的,投射在家家户户荧幕上的电影,可能是我在整部长达二十年的英剧《大侦探波洛》中最喜欢的一集,原因是,它令我感动、警觉而震撼。最震撼之处就在于,它让我反思:

    “替天行道”这件事究竟该不该做?为什么?

    2010 年那版,电影紧盯着有关“正义裁判”究竟为何进行拷问,从一开头就奠定了一种严肃而冷峻的基调。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一幕接一幕,皆是有关审判的令人悚然的情境:年轻的军官在波洛严厉的推理和质问下,扣动扳机开枪自杀;在伊斯坦布尔,众人掷石块,“行刑”杀死了一名通奸的女性。以上两幕,都并未出现在原著中,但却为接下来的讨论搭建了舞台:究竟怎样的正义才是正确的,而什么又是野蛮?

    10 版的导演在波洛的对白中特意强调:“犯罪团伙”十二人一人一刀的仪式,是在替代陪审团,代表陪审团庄重行刑;它强调,这场谋杀象征着法律无法达成的正义。最终,一切铺垫真相推向高潮,水落石出,在逼仄的车厢里,波洛完成了他的推理分析后,异常激动,简直浑身都在颤抖,他高声说道:“你们没有权利代表法律!”

    “我们是善良的、文明的人,但邪恶越过了高墙。我们寻求法律,求它主持正义。而法律让我们失望了。”

    “不,不,这样做的话,我们都变成了街边的野蛮人!法律的规则,必须被高举,而如果它陨落了——”

    镜头拍着波洛颤抖的双手。他将它们高举过头顶。

    “——你拾起它,并且举得更高!一旦它被毁掉了,那么,对于所有社会、所有文明来说,便再无庇护之所!”

    讨论还不止步于此。那部影片中还加入了对圣经、上帝和基督文化的讨论——

    “这世上有比法律更高的正义。”瑞典修女这样说。

    “那你就等待上帝来执行审判!”

    “但当上帝没有做时,当这个世界仿佛生者的地狱,当牧师要求我们原谅那些不该被原谅的事情时,”修女继续说,“耶稣说:‘让那些没有罪恶的人们扔出第一块石头。’我们是无罪之人,波洛先生。我是无罪之人。”

    物理上的艰难,风雪、寒冷、狭仄的车厢,与道德上的两难,是所有主角们必须面对的困境。对于波洛而言,这更加是一场对最深处的自我和信仰的探究。那个夜晚,波洛面色凝重的离开了车厢,将一众“凶手”锁在里面。

    影片结尾,大雪之中,波洛穿过注释着他的人群——三两成群的那十三位乘客们——缓缓向闻讯而来的警察们走去。背景音乐一拍拍扣在紧绷的弦上。十三个人绝望却期待地看着他。他们看见,随着波洛一张一合的嘴,列车长匆匆掏出掉了一颗扣子的列车员制服,递给警察——这意味着,波洛最终决定用简单的谎言,放过那十二位私刑处死罪人的、“无罪”的人们。

    女教师、军官、伯爵和伯爵夫人、修女、俄国贵族……他们继续装成陌生人,满眼热泪地注视着波洛转身走进暴风雪里。波洛顶着风雪,满脸凝重,六十四岁的脸上写满了痛苦和挣扎。他紧紧地握着手中的十字架,抚摸着。他背叛了自己的信仰。他非常痛苦。

    毫无疑问,大卫·苏切特 是留给观众最深印象的波洛,这不只关乎外形,还有他的幽默、绅士、愤怒时的隐忍,和对待令他不耻之物时的冷峻——苏切特将一切处理的恰到好处。在《东方快车谋杀案》结尾,苏切特淋漓地刻画了波洛内心的挣扎。

    没人知道那个夜晚波洛经历了什么,没人知道究竟是什么说服他放弃他珍视、信仰的崇高的法律,放过了那十三个人。而真正撼动我的,是他在作出这一抉择时的痛苦。他清楚,当把审判、裁断的权力从上帝、法律手中夺走,交由民众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滑坡,意味着暴力,意味着“文明再无庇护之所”,意味着野蛮。

    如果将正义的执行诉诸民众、诉诸群情激奋,那么,我们要如何避免成为那用乱石砸死通奸女子的群氓之一呢?

    法律的崇高,在中国人听来,似乎不以为意。群情激奋,将三个感叹号坠在“我会杀人”之后的人们,所表达的不仅是愤怒,更是对制度的不信任。

    与一位正在德国读哲学的基督徒朋友聊到江歌刘鑫案时,她说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有神的概念,才有人的概念,才不会对人苛责。”

    “中国人特别喜欢‘替天行道’,”她说,“这是基督教文化里最反对的。审判是神的工作。”

    中国素来不是个宗教社会,而是世俗社会,或者是道德社会,我们对伦理道德要求很高,有时候甚至“非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朋友的这句话搞不好要招来反感。但它却

    今天,当我们像看电影一样观看这些社会新闻,并像参与互动游戏一样任由自己被媒体、自媒体挑动着情绪,在精神上抡起大斧狠狠劈向舞台中央的人群时,我们是否需要适当的审慎?

    一些影片会趁你不备,给你狠狠 一击,让你毛骨渐悚,似乎并无惊天动地之事发生,却颠覆了你原有的期待,令你挑战自己之前的观念——毫无疑问,那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做到了。

    【详细】
    89252541
  • negallee
    2015/11/22 17:48:37
    奥迪广告依旧强劲
         杰森斯坦森让这个系列红了起来。这次找了新演员重启,难免会被拿来作比较。艾德斯克林给人的感觉更加高大魁梧,穿上笔挺的西装也算是绅士范十足。但是面相有些年轻,显得有点乳臭未干,强做冷酷有点格格不入。
          由于堵车晚了20分钟进场,心有不甘,于是结束之后躲在厕所,等下一场
         杰森斯坦森让这个系列红了起来。这次找了新演员重启,难免会被拿来作比较。艾德斯克林给人的感觉更加高大魁梧,穿上笔挺的西装也算是绅士范十足。但是面相有些年轻,显得有点乳臭未干,强做冷酷有点格格不入。
          由于堵车晚了20分钟进场,心有不甘,于是结束之后躲在厕所,等下一场,没带3D眼镜,看了前面的二十分钟,我也佩服自己,强迫症伤不起。
          上几天才看了无聊乏味枯燥冗长的乏味范007,所以再看这部电影,觉得简直是难得佳作。开头的抢劫那段只是开胃菜。搭载三个金发女郎在摩纳哥狂飙算是第一道主菜,看着街头车仰马翻,最后奥迪炫技打爆街头水管,比007的弃车而逃好多了。夜总会的那段打斗到最后的跳飞机才算是饕鬄大餐,虽然动作的设计观赏性一般。但是拳拳到肉,快递员也不像斯坦森那样洒脱,被打的鼻青脸肿还要冰敷,就这样才显得稍微真实那么一点点。最后的游艇大战却有点虎头蛇尾,用制造内讧这种套路来结局有点不够霸气啊,反派也太容易打发了。四个金发女郎算不上什么绝世大美女,但是身材火辣,打扮性感又够火辣,就观赏性而言,确实不错。
          奥迪的撞水龙头,撞铁门,自动驾驶,追上起跑中的飞机,算是露足了脸。希望奥迪再多投资点,让这种娱乐性十足的动作片能够大卖并且延续下去,免得电影院都是无聊乏味打瞌睡的电影。
    【详细】
    7667682
  • Grace
    2014/11/2 19:36:57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大多数人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的吧,尽管它确实也是这样呈现的:从作为背景存在的都更事件、台北学运、美丽湾事件,到作为电影主体的校园性侵事件,都旨在表现的弱势群体的“寒蝉”声微,却不能止的涵义。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来看这部电影,心情更为复杂。

    电影塑造的女性群像都各自承受着伤痛:律师方安昱在职场上能干潇洒,在婚姻危机的面前却是无力而脆弱的模样;她的学姐林律师,面临丈夫的背叛却要勉力
    大多数人是从社会的角度去看待这部影片的吧,尽管它确实也是这样呈现的:从作为背景存在的都更事件、台北学运、美丽湾事件,到作为电影主体的校园性侵事件,都旨在表现的弱势群体的“寒蝉”声微,却不能止的涵义。但是,作为一个女性来看这部电影,心情更为复杂。

    电影塑造的女性群像都各自承受着伤痛:律师方安昱在职场上能干潇洒,在婚姻危机的面前却是无力而脆弱的模样;她的学姐林律师,面临丈夫的背叛却要勉力挽回名誉及家庭的完整;白白的母亲,则是作为“外室”的无爱进而冰冷的形象。

    但是,最痛苦的莫过于作为核心人物的白白——追求独立就意味着与母亲关系的僵化,涉世未深就遭遇教授李仁昉的性侵,进而演化成复杂的暗黑“畸恋”。从必须保守“不能说的秘密”到被误会而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对一个封闭内心不自信的少女来说,是难以想象的精神创伤。

    这种创伤,是“PTSD症候群”、“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样的术语难以形容的,所以导演才会不吝用血色来表现伤害的残酷性。郭采洁的柔弱形象在这个时候显示出了巨大的说服力。当你看到一个瘦小的女生躬起身体,惊惶地看着流满了血的手腕,喃喃地说“这是怎么了”,眼角淌下泪滴的时候,谁都有一种我见犹怜的心痛。

    电影用了相当的笔墨来描述白白的内向与天真。她不知道该怎么跟陌生人说话,但是木宏帮她拎箱子进房间,她居然傻乎乎地就关上门请他吹冷气。她对教授,也因为他谈吐的潇洒而有意乱情迷的瞬间。在被凌辱后,她不知求助,反而被教授的言语所迷惑,发展成畸形的情人关系。

    正是因为白白的内向,情节才得以推动,因为遭遇性侵者众,但唯独因为白白的痛苦分外强烈,事件才演化得一发不可收拾。也正是因为女孩的天真,施暴与迷惑者才更加不可原谅。

    其实,不同于大陆校园性侵案件里的猥琐男主角,台湾的导演王维明有意识地令”禽兽“教授显得风采洒然,戴立忍尤其擅长呈现这种魅力:博学、幽默、优雅。

    不能否认白白对他有仰慕之情,但是即便如此,也不能改变性侵这种行径的恶劣性质。痞子蔡曾经有一部小说,写一个胖胖的、不是很有魅力的女生暗恋新竹某高科技园的高富帅,后被强暴。女生并没有因为这是自己喜欢的人而感到幸福,而是强烈的被凌辱感。强制性行为,对女性来说,带来的只能是身心的创伤。即便白白与教授发展成情人关系,每提到他的名字,她还是感到恐惧(医生语),并陷入无意识的自残。在法庭上,她一再强调,”第一次不是自愿的!“。

    至于她幻想教授对她的喜爱,并误以为两人陷入爱情,作为成熟女人的方律师一眼看破,”这是一种幻觉“。敢在第一次与女学生私下相处时便借机强暴的教授,绝非偶然地、纯洁地爱慕少女,而是一个老于此道的”惯犯“。而借势权力的性,哪里有什么两情相悦!

    其实,在此之前,影片便多有暗示。初入乐团,小玲告诉白白,”教授喜欢吹得烂的学生,吹得越烂他越喜欢“;教授约午饭,利亚表现得满不情愿。最后,果然也证明,她们也是遭遇性侵的对象。

    所以,作为教授妻子的林律师才显得可悲。因为她执意要维护家庭的完整和丈夫的声誉,而不顾他背叛婚姻与伤害学生的事实。在法庭上,她咬定是白白”追求教授而不可得“。作为一个知识女性,在家庭面前失去自我,甚至失去理智,这与传统里盲从丈夫恨”小三“的家庭妇女,没有什么不同,这才是可悲之处。

    不仅是教授的妻子,几乎所有人都在辱骂白白不知廉耻地破坏别人的家庭,甚至包括她自己的母亲,也要怀疑她”是不是你勾引教授“。性侵之恶,却要女性来承担骂名;被侮辱被损害,除非缄默不语,否则就要被怀疑被舆论加倍侮辱,似乎向来如此。这是这部电影,也是这个社会症结最暗黑无解之处。

    在电影的最后,还可以有教授败诉身亡,妻子赴台北开始新生活,遭性侵的女学生们纷纷发声。但是,在真实的生活里呢?有多少”寒蝉“未敢言语,有多少伤害含糊过去?

    在这部电影里,女性是正向的,所以电影才会有温柔的和解,让方安昱重获幸福的家庭生活,让她与王老师之间的友情复苏,让林律师挣脱家庭的噩梦去台北重新开始,让白白和妈妈达成谅解。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影,身处弱势的女性如何为自己争取,争取公义,争取独立,在争取事业的同时争取幸福。这种争取是倔强的,好像白白说”谢谢你没有跟他们和解“,又好像方安昱在法庭上愤怒的姿态;但是,它的内里又是柔软而温暖的,因为女性之间彼此的关爱,就好像这部主题阴郁的片子,用的却满是暖色调。但是,正如现实中,李仁昉的原型未曾获罪一样,有的时候我们离公义,离完美的生活都还那么遥远。还有多少未达成在等待我们去争取,在争取的路上又要历经多少孤独与不理解,多少破碎与眼泪。


    【详细】
    71751972
  • ??
    2020/3/31 16:06:22
    脑残搞笑动漫
    这些垃圾动漫和喜洋洋那些有什么区别脑残,只会降低国人对动漫的制造水平,如果大家都捧这些垃圾动漫,以后做的国产动漫只会更垃圾更脑残,因为他们以为我们就喜欢这种脑残搞笑动漫,就和从前有座剑灵山,十万个冷笑话一样,脑残垃圾,让制造这些动漫的人看下,自己看的尴不尴...  (展开)
    这些垃圾动漫和喜洋洋那些有什么区别脑残,只会降低国人对动漫的制造水平,如果大家都捧这些垃圾动漫,以后做的国产动漫只会更垃圾更脑残,因为他们以为我们就喜欢这种脑残搞笑动漫,就和从前有座剑灵山,十万个冷笑话一样,脑残垃圾,让制造这些动漫的人看下,自己看的尴不尴...  (展开)
    【详细】
    12457214
  • 橙汁汽水
    2019/2/23 17:41:32
    嘛~我觉得是蛮可爱的一部青春片
    就 冲着流星看的hhhh意外的很可爱~ 都没怎么快进过 虽然立意很普遍但节奏挺好的~友情啊爱情的 看着让人挺舒服的~ 人物也都很可爱 也可能是刚快进看了honey真的太傻了…所以再看这部就觉得对比起来很ok吧噗 四个人都很可爱呀~ 不过还是最喜欢流星的小惠 聪明通透 助攻max 真... &nbs
    就 冲着流星看的hhhh意外的很可爱~ 都没怎么快进过 虽然立意很普遍但节奏挺好的~友情啊爱情的 看着让人挺舒服的~ 人物也都很可爱 也可能是刚快进看了honey真的太傻了…所以再看这部就觉得对比起来很ok吧噗 四个人都很可爱呀~ 不过还是最喜欢流星的小惠 聪明通透 助攻max 真...  (展开)
    【详细】
    9999227
  • 卫卫卫
    2017/12/13 2:15:46
    关于《至爱梵高》中的人肉滤镜技术
    《至爱梵高》在朋友圈刷了半年了,这两天连朋友圈中的广场舞界前辈都开始刷电影票了,突然感觉事情好像正在起变化。对我来说,这部片子的high点都已经过期,无论是梵高,还是油画动画。所以我一点也不关心它是不是一部好片。专业挖动画祖坟100年,干脆来说说《至爱梵高》这部动...  (展开)
    《至爱梵高》在朋友圈刷了半年了,这两天连朋友圈中的广场舞界前辈都开始刷电影票了,突然感觉事情好像正在起变化。对我来说,这部片子的high点都已经过期,无论是梵高,还是油画动画。所以我一点也不关心它是不是一部好片。专业挖动画祖坟100年,干脆来说说《至爱梵高》这部动...  (展开)
    【详细】
    8981218
  • 晴子2222
    2020/11/29 15:38:30
    文白之意难平
    对文白似乎太残忍了点,按前剧他的人设,为什么要设计他杀人的环节?这样的人设又杀了人,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结局,不然,身陷牢狱,名声崩溃,实在会令人郁闷。如果设计成他们失踪的父亲为儿子杀了人渣,结局就会圆满很多。而文白小时候误害了景天母亲,会成为文白永远的痛,...  (展开)
    对文白似乎太残忍了点,按前剧他的人设,为什么要设计他杀人的环节?这样的人设又杀了人,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结局,不然,身陷牢狱,名声崩溃,实在会令人郁闷。如果设计成他们失踪的父亲为儿子杀了人渣,结局就会圆满很多。而文白小时候误害了景天母亲,会成为文白永远的痛,...  (展开)
    【详细】
    13018214
  • 紫芝
    2019/7/2 13:01:51
    关于朱雀和后面剧情走向的脑洞猜测

    看前两集本来以为就是个沙雕剧结果没想到后面居然开始走现实风。

    披着奇幻外衣的现实主义。这种题材其实是非常不错的。

    可以看出编剧团队还是很用心了。

    关于朱雀的设定,说实话一上来一股伏地魔即视感。尤其到处放标记还有天上的鸟。。

    而郝运从玩火那里其实基本就实锤他有朱雀血统了。

    中间的萤火虫根本不具备干扰价值。毕竟萤火虫不可能检测不出来,能

    看前两集本来以为就是个沙雕剧结果没想到后面居然开始走现实风。

    披着奇幻外衣的现实主义。这种题材其实是非常不错的。

    可以看出编剧团队还是很用心了。

    关于朱雀的设定,说实话一上来一股伏地魔即视感。尤其到处放标记还有天上的鸟。。

    而郝运从玩火那里其实基本就实锤他有朱雀血统了。

    中间的萤火虫根本不具备干扰价值。毕竟萤火虫不可能检测不出来,能玩火还是稀有传说生物的只有朱雀或者凤凰,还有西方火龙。。

    其实我中间一直猜他养父母就是朱雀,当时的记忆其实是被围剿的记忆呢结果奶错了。

    但是看完最后两集我怎么越来越觉得郝运不是什么朱雀的儿子,而是他就是重生失去了记忆的朱雀本人呢?

    毕竟总觉得在动管局地下整个监狱关朱雀这点有种很不靠谱的感觉。

    而且最后那个地方也很迷。所长应该是知道全部秘密的人。也许他是拼死想守住朱雀其实一直就在众人眼前这个事实呢?

    分析一下目前剧里给出关于朱雀的线索

    首先他的理念很有煽动性。这点上大家参考格林德沃和万磁王就懂了。毕竟动管局其实很多转化者也不自由没办法追求自己正当权力。根据我们多年看哈利波特x战警漫威英雄的经验,其实朱雀之前干了什么大概能猜出几分。

    当然如果编剧故意编了个完全不一样的方向那么坐等打脸。

    那么如果我的假设成立,那么朱雀也就两种人设方向,一种是像格林德沃那样是个野心家想自己当世界头头,一种就是像老万那样纯粹受了很多不公平待遇真的想维护转化者的正当权益。

    但是他还是死不了的。。死不了的。。

    那么其实不管哪种情况对于他这种人设用爱感化也算是相对靠谱了吧。如果是单纯囚禁怎么看都是巨大隐患。

    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所长和养父当初就商量好,骗过了所有的人,想把他当普通人养大让他学会什么是爱。结果被手下发现了但是不知情的手下以为他是朱雀的儿子。

    再说说所长

    所长不简单这点大家都懂。

    而且也能看出来其实他对于动管局的很多规则也是不屑的。

    他帮助自己的探员做了很多不守规则的事。

    比如帮周黑鸭解决身份造假问题,撮合蝙蝠和人类谈恋爱…

    那么如果基于朱雀煽动性主张的假设,那么所长他会不会曾经也是朱雀的支持者甚至好基友呢。

    咳咳毕竟看看老万和x,还有ggad…

    其实所长的设定,某些方面,尤其是对规则的态度上,是有点像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就是战斗力有点迷,被四爷给虐了。。

    好吧我承认我神奇动物中毒带私货了。

    总之,感觉事情真的没这么简单。

    而且如果后续展开,对于郝运来说,比起我打我爸爸,发现自己才是那个十恶不赦的boss,自我内心斗争啥的其实更有看点吧。

    关于女主,变性这设定太刺激了。可惜大和谐时代,最后她肯定还是妹子。搞基是不可能搞基的。。。

    最后忍不住吐槽某些视频网站看到的热评。

    关于设定,这种题材的设定本来就烂大街。拿拟动物设定喷抄袭的是不是有病?

    不知道网文里有一类就叫都市妖怪题材么?

    【详细】
    102811362
  • 忘川遗老
    2022/8/24 23:49:13
    女性主体形象的银幕书写

    在这个虚构的乌托邦式的海岛空间中,我们能看见的男性除了开头的几位船夫以及搬运工之外只剩下一位信使。

    父权制权力的凝视结构暂时性的被玛莉安和艾洛伊兹之间带有理想主义信念的炽热爱情搁置一旁,而这种带有平等实践意味的爱情所展现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简单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而是作为凝视者的画家与被凝视的模特在具体的影像画幅中(主体与客体关

    在这个虚构的乌托邦式的海岛空间中,我们能看见的男性除了开头的几位船夫以及搬运工之外只剩下一位信使。

    父权制权力的凝视结构暂时性的被玛莉安和艾洛伊兹之间带有理想主义信念的炽热爱情搁置一旁,而这种带有平等实践意味的爱情所展现的女性形象,不再是简单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而是作为凝视者的画家与被凝视的模特在具体的影像画幅中(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消解)同等分地享有实在空间与精神空间。

    关于她们真实的身体知觉的体验记忆注定要在十九世纪的时代背景中被雪藏,我们不得不佩服她们为了铭记彼此爱情所生发的坚持、骄傲与自主的精神力量,哪怕这几层意味在画展当中经由着他人的凝视而得以达成,当维瓦尔第的四季逐渐响起,伴随着极具冲击力的超长镜头,艾洛伊兹忍不住潸然泪下,影片戛然而止的时刻却也把我拉回到了神话语境中,想象着她们纯粹的爱情在黑幕后的它处/深渊中永存。

    【详细】
    14604427
  • 余大人
    2009/10/28 10:18:09
    有的版本翻译有误
    我不知道看的是哪个版本,里面有个翻译有错:
    是芋子娃不是鱼子娃,首先四川话里没有鱼子这一说,只有叫芋头叫芋子。炕的的意思是煎,蒸当然就不难理解了就是蒸。
    而且从做菜的角度上来说川菜里芋头的确有煎和蒸两种做法的。
    我不知道看的是哪个版本,里面有个翻译有错:
    是芋子娃不是鱼子娃,首先四川话里没有鱼子这一说,只有叫芋头叫芋子。炕的的意思是煎,蒸当然就不难理解了就是蒸。
    而且从做菜的角度上来说川菜里芋头的确有煎和蒸两种做法的。
    【详细】
    2639111
  • 凌子
    2014/4/26 9:02:10
    纯真与莽荒的界限
    在巴黎街头偶遇的一家小小影院门口悬挂的海报上,一个女孩的背影,一片无边际的草原,一个大大的“Yunnan”成为了我看这部电影的契机。虽然我不懂法语,但想着同为云南人怎么也能懂个半分吧,却没想到整部电影下来,所有方言只懂了30%。
    台词不多,大部分场景里,三个女孩只是默默的做着粗活,放羊,砍柴,烧水,煮饭,喂猪。。。。。我悲伤的看着她们麻木的表情,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叹着壮丽自然风光的大背景与她
    在巴黎街头偶遇的一家小小影院门口悬挂的海报上,一个女孩的背影,一片无边际的草原,一个大大的“Yunnan”成为了我看这部电影的契机。虽然我不懂法语,但想着同为云南人怎么也能懂个半分吧,却没想到整部电影下来,所有方言只懂了30%。
    台词不多,大部分场景里,三个女孩只是默默的做着粗活,放羊,砍柴,烧水,煮饭,喂猪。。。。。我悲伤的看着她们麻木的表情,千篇一律的生活,感叹着壮丽自然风光的大背景与她们几近莽荒的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
    直到影片中段,父亲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进城,接下来的镜头便集中在大女儿的留守生活上,她继续面无表情的砍柴烧水做饭干农活。一幕,阳光照进小屋的一角,大女儿坐在阴影里,慢慢的撕下土豆的皮,热气不断从手中冒出,她就这样慢慢的咀嚼着。 突然,我发现自己有多么可笑,原来从一开始我就带上了有色眼镜,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悲悯的目光去审视她们的生活,浑然未觉自己的无知。
    导演的镜头从一开始就未带有任何感情色彩,他只是一个记录者,记录下她们的生活并将它展示到公众面前。女孩们没有苦难,没有委屈,她们只不过过着她们日常的生活,这样的生存方式虽莽荒却存在着现代社会里早已失去了的那份纯真。
    回到镜头里的那片美丽的高山上的草原,孩子们无所顾忌的跌滚在泥土里,自由地奔跑在狂风里,安静淡然的望着这个她们眼里的纯粹世界。
    【详细】
    6648571
  • 熱可可。
    2008/6/7 16:06:35
    過去和明天,永無止盡。唯獨今天,卻草草結束。
    在最該被珍惜的今天,我總禁不住想起過去,又無辦法不為明天的自己著想。忘記了今天才是真真實實的存在。

    電影開始,阿偉與阿文奔跑,我辨不清他們方向。
    究竟在朝向哪裡,要去到何處?

    不好意思的承認,非常不用心的看了過半。直到蕎頭回憶起當年與姐妹一起瘋狂,肆無忌憚。然,樂極生悲,咎由自取。叫她們賠上往後的大半輩子,或許都不足夠。

    蕎頭的太婆,離百歲差20。做
    在最該被珍惜的今天,我總禁不住想起過去,又無辦法不為明天的自己著想。忘記了今天才是真真實實的存在。

    電影開始,阿偉與阿文奔跑,我辨不清他們方向。
    究竟在朝向哪裡,要去到何處?

    不好意思的承認,非常不用心的看了過半。直到蕎頭回憶起當年與姐妹一起瘋狂,肆無忌憚。然,樂極生悲,咎由自取。叫她們賠上往後的大半輩子,或許都不足夠。

    蕎頭的太婆,離百歲差20。做著“打包”死人的兼職,賺取紅包。總說自己百無禁忌的她,聽著最喜歡的《金曲龍虎榜》,閉上了眼睛。活的無愧人心。前來鑒定死亡的人掏出手機,打算找人來為她“打包”,響起的是太婆的電話。

    蕎頭說:“原來這個世界上很多事情,并非我們想的如此複雜。看起來很嚴重的事,有時還可以跟兒戲一樣。……當然,有很多事情,也不是我們想的這么簡單的。我以為可以按照原來計劃去玩這個遊戲,沒想到,原來這個遊戲是不講規則的。”

    電影結束,阿偉與阿文奔跑,我知道他們方向,天台。
    只是蕎頭再也到不達那裡。

    劇中人人都活在自己世界里,理所當然。
    劇外誰又不是?
    忽覺青春亦是如此。開始時候,都認為未來遙遠,時間大把。誰想,過著過著活著活著,便不夠用。還未揮霍完,已然透支。
    突然很想去聽五月天的《一顆蘋果》
    “时间如果可以倒流我想我还是会卯起来蹉跎”

    -----------------------------------------------------

    导演的话:

    三位主角代表着三类人:颓废的阿伟,无为地活在过去;爽直的荞头,乐观地活在今天;内向的阿文,默默耕耘地为明天而活。

    本片故事围绕着少女荞头的成长而发展,通过所触及的爱情与生死观念去表达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而,我无意通过电影去讨论年青人的对与错,我只希望为观众带出问题而非答案。

    -----------------------------------------------------

    “我想要20岁之前都能够开开心心,不用想20岁之后应该做些什么。”
    “你有没有想过做人是为了什么?”
    “还没,下个月吧。”

                        ------before twenty, before too old
    【详细】
    14011124
  • 精神的小神经
    2019/5/7 3:16:10
    小见解

    其实,刚开始追剧真的超级喜欢,其中,几个反转也很出乎意料。以为不会出事的人最后居然都是悲剧收尾,所以感觉永远有点儿不知道这个剧接下来的发展,一直在期待和紧张中追剧,但到后来,就越来越有些失望了。总结了几个,如下: 1,主线不明确,剪辑个人感觉不是很好。这剧刚开始我以为是刑侦破案剧,后来以为是

    其实,刚开始追剧真的超级喜欢,其中,几个反转也很出乎意料。以为不会出事的人最后居然都是悲剧收尾,所以感觉永远有点儿不知道这个剧接下来的发展,一直在期待和紧张中追剧,但到后来,就越来越有些失望了。总结了几个,如下: 1,主线不明确,剪辑个人感觉不是很好。这剧刚开始我以为是刑侦破案剧,后来以为是人性考验关于卧底的剧,再后来,感觉是权斗的戏,各个方面都有涉及的同时显得主线极其不明确,再加上剪辑的问题,个人认为,剪辑师好像想起啥就剪啥,一个事一直说啊说,然后突然想起另一件事了,哎,突然说另一件事,上一件事又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进展了。

    2,典型的高开低走,不论是刑侦还是权斗,剧情刚开始的铺垫真的很棒,引人入胜,但越到后面,感觉是为了让人意想不到而故意牵强的去设定一些情节,让人感觉有些难以接受。看过好几天了,突然忘了该举什么具体的例子。其中,觉得最突兀的就是“女人万岁”的这个设定。还有,Bingo的一些举动。

    3,角色刻画不够明显。每个角色。

    4,故事越到后面越匆忙,很多感觉都是没交代清楚,匆匆结尾。。。Ps,为什么我觉得剧里的高层每一个好人呢???

    看完剧已经有几天了,一直没写,现在都有点儿忘了。可见,思路是需要及时记录的。个人小见解,不喜勿喷。谢谢??

    【详细】
    10161622
  • 爱人自爱
    2022/6/7 4:34:42
    哪个更荒谬,梦境还是现实?

    说实话,连续追到了四季有点累,觉得好像没那么好看了,但看下来发现这一季真的很不一样。

    一开始希拉里当选总统的梦,属于是惊到了,怀疑了很久是不是我看漏了哪一集,怎么这么突然?梦醒后也怀疑这是真实的世界吗,怎么好像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了?

    说实话,连续追到了四季有点累,觉得好像没那么好看了,但看下来发现这一季真的很不一样。

    一开始希拉里当选总统的梦,属于是惊到了,怀疑了很久是不是我看漏了哪一集,怎么这么突然?梦醒后也怀疑这是真实的世界吗,怎么好像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了?

    14442322
  • 凌拒离
    2016/12/14 22:42:19
    惊天破,破惊天

    将军为什么要杀富豪我就不管了,摆个七星棋局干嘛?全世界跑就为了摆个局?要是点上没合适的人选怎么办,作案也不戴个头套,被全球通缉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满世界跑的?凑不够七个怎么办。凑够了七个又有什么卵用?能召唤神龙?凑够了七个还想继续杀怎么办?犯人尸体想猪肉一样被分了?我拿他的心,你拿他的肝。而且细胞记忆还能看到生前的画面?你是靠体细胞思考的吗?记忆细胞已经哭晕在厕所。将军女朋友的行为真是天马行

    将军为什么要杀富豪我就不管了,摆个七星棋局干嘛?全世界跑就为了摆个局?要是点上没合适的人选怎么办,作案也不戴个头套,被全球通缉的情况下他是怎么满世界跑的?凑不够七个怎么办。凑够了七个又有什么卵用?能召唤神龙?凑够了七个还想继续杀怎么办?犯人尸体想猪肉一样被分了?我拿他的心,你拿他的肝。而且细胞记忆还能看到生前的画面?你是靠体细胞思考的吗?记忆细胞已经哭晕在厕所。将军女朋友的行为真是天马行空哦,分分钟爱上将军,分分钟爱上谢霆锋。分分钟自杀给我们看。移植个心就爱上谢霆锋,怎么就没爱上他弟弟和刘青云呢?还有她一个咖啡屋的老板娘,怎么就参加大富豪的晚会了?当时我就念了两句诗...

    警察们也是low到爆,重案组、国际刑警办这么大的案子就这么几个人。最后自杀女是怎么进去的我都没想通。查了好几次说将军没有兄弟姐妹和父母,等他弟弟死了就知道他有个弟弟了。连名字都知道了,早干嘛去了?

    保护富豪的时候也是傻的不行,被耍的团团转。动不动就把别人带出安全屋,还就这么两个人。人少装备还差,在泰国更是开创了三轮车枪战的新天地。

    编剧想靠象棋装逼,可除了名字里的马和车,真心没什么关联性。这个棋局更是没什么卵用。剧情也很薄弱,没什么大的反转。(将军还有个弟弟这不叫反转),刘青云暴露的太突兀了,尤其是跳反后全程智商下线。

    【详细】
    8228585
  • 大林
    2023/1/28 14:07:23
    女主是否告密+裁缝的动机

    女主这条线导演交代的不多,看了大家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录音机是裁缝装的,目的就是诱导黑帮;

    一种是:录音机是女主协助FBI装的,老头发现之后,顺水推舟,录制假磁带;

    我个人的理解,更偏向于第二种,她就是t

    女主这条线导演交代的不多,看了大家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录音机是裁缝装的,目的就是诱导黑帮;

    一种是:录音机是女主协助FBI装的,老头发现之后,顺水推舟,录制假磁带;

    我个人的理解,更偏向于第二种,她就是the Rat,录音机是FBI的。原因有三:

    一、从故事交代来看,那个年代磁带的录音和播放设备是相对稀缺的(弗朗西斯出去找了一圈,才在欠他人情的Hi-Fi店找到一台设备可以播放)(如果磁带很容易播放,那么黑帮早就听到里面的内容了,后续所有的剧情都不成立了)(老裁缝也不会傻到,如果录音很容易播放,他还录进去自己的声音)

    由此可以推断,这样的设备,只有FBI才有,那么女主协助FBI安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二、女主虽为里奇少爷的情人,但是在她之前跟老裁缝的交流,以及跟黑帮老大博伊尔先生的交流中,透露出两个信息:

    女主并不想成为跟黑帮一样的人(对他们微笑,是传递一种信息,自己跟他们是同类,自己也并不好惹)只是为了融入、自保;

    女主的父亲死前也是黑道,基本没有陪在她身边,女主是痛恨黑道的,所以她也很向往巴黎,而非芝加哥。

    三、只有女主真的是告密者,下面两点才解释得通:

    她有拉芳丹的电话号码;

    她也有能力把磁带交给FBI。

    ~~~ ~~~ ~~~ ~~~ ~~~ ~~~

    关于老裁缝的动机

    他以前是不是Outfit成员,我持怀疑态度,以他的岁数,当年可能还没有outfit组织,即便有可能也还没扩展到欧洲;

    但是他妻女死于黑帮报复,导致他痛恨黑帮,背井离乡,想靠手艺开启新生活,这是肯定的;

    但是世事弄人,他选了个东部黑帮老窝——芝加哥,并且在博伊尔家族的威逼或其他手段之下,把他的裁缝铺变成了黑帮情报中转站。可以看出他的不愿意:对所有人都彬彬有礼、唯命是从,对黑帮的事务不闻不问(电影中他有多次询问黑帮的人:为什么要把这些事情告诉我?),试图从一个弱者的角度跟黑帮保持距离。

    所以他前期应该一直是隐忍和妥协的状态,直到他发现女店员是一个告密者,还牵扯到了拉芳丹和FBI,于是他开始酝酿成为一个搅局者,营造一场乱斗、借刀杀人、保护女主,从而让她得以全身而退。如果不闻不问,任由事情发展,那他只能在黑帮的管制下继续经营裁缝铺,并且失去一个年轻、憧憬善良的雇员(或多或少也是把她当成了女儿)。

    所以,他的动机于己,是摆脱黑帮,老老实实靠手艺过日子;于女主,是不忍心看她走向不归路。

    【详细】
    149391391
  • 妙介子
    2022/4/13 20:56:38
    蹭热度玩套路的网大——《古董局中局之国画密码》

    14336172
  • findtrue
    2020/2/8 13:15:55
    唔好hea

    看完《老表,你好hea!》,开始有一点理解这个“hea”的含义,“hea”可以是打招呼的时候很清闲随意的样子,比如“hea,what's up,man”,也可以是凶巴巴责怪别人的语气,比如“嘿,你干嘛”,也就是说“hea”是指不够进取同时又烦躁不安的一种感觉和态度。这部剧就以这一种态度为中心,讲述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其中暗含了各种社会矛盾,也讽刺了各种社会现象。但看剧的时候并不

    看完《老表,你好hea!》,开始有一点理解这个“hea”的含义,“hea”可以是打招呼的时候很清闲随意的样子,比如“hea,what's up,man”,也可以是凶巴巴责怪别人的语气,比如“嘿,你干嘛”,也就是说“hea”是指不够进取同时又烦躁不安的一种感觉和态度。这部剧就以这一种态度为中心,讲述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状态,其中暗含了各种社会矛盾,也讽刺了各种社会现象。但看剧的时候并不觉得压力大,因为这些激化的矛盾都以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了,虽然都略显夸张,但是仔细一想,又全是现实存在的。结尾的时候,林在野说:“我很喜欢这个地方,但同时也很害怕这个地方。我去过很多地方,见到很多人很喜欢自己居住的地方,但为什么我们这么不喜欢自己的地方。”确实如此,一部分中国人富起来了,后来他们就移民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喜欢这个地方,面对社会的复杂,有的人同流合污,有的就选择离开。现在我们的眼里是常含泪水了,但是好像不是因为深爱这土地。林在野也说,他只是一勺漂白水,怎么净化这一池的污水,但是高音对他说,他的比喻错了,“环境之所以黑暗是因为没有光,只要你肯带一点点光进来,黑暗就能够被照亮。你常说那些没心的人都可以出来选,那你这种有心有力的人为什么不出来选呢?”于是林在野再次走上的选举的舞台,虽然他知道自己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但自己不会被这个世界改变。我们能否尽己之责去坚守呢,虽然很难,在这个复杂的环境里想要保持简单很难,想要不绝望很难,但是还是要去相信,自己就是那一点点光线,坚守住自己,就能照亮黑暗。再说说这个剧里的几个典型人物。齐静雯,人和名字一样乖,她从小到大都是妈妈的乖乖女,什么都受到保护,被告知对大多数东西敏感,活像了温室里的花朵。但是她没有想过自己真正要什么,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她只知道听妈妈的话,一切都是对的,不会过敏,不会受伤害。直到她碰到林在野,他帮她克服了心里的恐惧,帮她走出妈妈创造的世界。就像用“汪明荃”代替“橙”这个名词,她克服了对橙的恐惧,反而品味到了橙的香甜。正如我们从小到大受到很多劝告和保护一样,长辈希望我们少走弯路,可是我们就能径直走到终点吗?不去尝试就如不去吃橙一样,少一种尝试,生活中就少一种滋味,没滋没味的人生还有意义吗?第二个提尤田,他的名字也暗示了他的做人态度,正如他自己说的一样:菜田才需要耕种,油田是不需要干活就有取之不尽的财富的。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继承爸爸的遗产,然后每天吃鱼翅,每天花好多钱。他奇葩的思维逻辑和处事态度总让人觉得夸张,就像他整天说“可能我鬼仔性格”一样,但是最后看到他小时候的经历,才明白了这一切。小时候的他,爸妈都很忙,他们给保姆很大的开销来照顾他。保姆带他每天吃鱼翅,于是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东西就是鱼翅;保姆用他爸的财产来当比喻教他数学题,于是他认为世界上的价值都是以财富来衡量的;保姆在路上遇到碰瓷的,告诉他好人是不会有好报的,于是他认为只有做坏人做坏事才是对的。这样的教育导致了这样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并不全是尤田的错。他明白了这些是非因果,以后的他应该会重新来过吧。被他吃掉的那条鲨鱼Shirley去到了天堂也原谅了他,告诉他:”知道自己是什么人,才会知道怎么做人。“最感动的是,他爸之前一直不满意这个儿子,认为这个儿子不长进,甚至最后和他脱离了父子关系。但是在他知道了这个儿子并非自己亲生子之后,当尤田一无所有生病昏迷之后,他还是叫医生医好他这个儿子。也许父爱就是如此,不显露,但深重。再来提到林在野,他小时候离开家是因为爸爸忙于事业不关心他,但是其实离家的第二天就后悔了。他去很多地方,注重环保,喜欢抗议。他穿着随意,长发及腰,可以说是十分邋遢。但是他的内心干净,哪里有不平就去哪里抗争,口头禅就是“这个太不有机了”。他创建了“自投罗网”这个网站,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做得风生水起。网站传播信息,这信息可以救一个人,也可以害一个人,信息是可怕的,因此好好地利用信息才显得更加重要。剧里提到了政治就好像娱乐圈一样,是需要包装和炒作的,虽说是一种讽刺,但不可否认确实如此。当林在野深刻体会了政治的黑暗、社会的复杂,他想移民,但又不舍得离开,最后他决定作为一丝光线留下。最后,提一提其他的人。林雪,她从小怀有明星梦,老爸却一直反对,但她还是一直不懈地努力,找到并打动高音做她的师父,赢得了比赛,成功地做了一名歌手,想要振兴香港曾经辉煌的乐坛。老林和老兰两夫妇,作为临时演员,却几十年如一日,即使是临演,也琢磨表演的不同层次,“赋予死尸新生命”。这样的坚持,是即使没有额外奖赏也劳心劳力做到最好的坚持,是不厌其烦只为对得起自己职业的坚持,有几人能做到?马利亚,从一心想吃软饭,慢慢改变到自力更生,这样的蜕变真的很不容易。他依靠富婆的势力做了明星,唱歌拍戏代言,像是走到了人生高峰,但是当被抛弃,他一天可以在剧里“死”七次,被停掉所有的活动,他又变回了超市的搬运工。当他开始脚踏实地,他也可以唱得很好,可以一步步前进,做一个纯粹的歌手。这样的路难行亦行得缓慢,但是每一步都充满力量。芭芭拉,从前或许是太怕失去,又太怕孤独,她委曲求全地在豪门生活,还养着小白脸,但是当丈夫离开她,她开始选择不一样的生活,开起了餐馆,什么事都亲力亲为,当她不再害怕孤独,当她帮助更多的人,她就从容了。齐秋水,她代表福建炒饭同乡会到处拉选票博竞选,做足表面功夫,她也许是太过知道这个世界的虚假,对于她的女儿齐静雯一直过分保护。但是就像她最终得不到民心一样,她的女儿也开始反抗她。她的行事风格是政界的典型,亦是家长的典型,无论是哪一种典型,她始终得不到真正的服从。当她回到多年之前的爱人身边,也许面对生老病死,她也该明白最重要的是身边的人,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值得一提的,还有里面的一些现象。比如超市卖的鱼丸没有鱼,肉丸没有肉,虾丸没有虾,可以依然没有被管制;流行性感冒盛行,大众疯狂抢购,人心惶惶,预防的最好方法居然是心平气和,戒狂躁;娱乐圈新人更替快,其中多内幕,现代人想成功都想走捷径;政治选举所推崇的民主也只是无知的民主,选民不知为何而选,只盲目和顺从。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现象在这部剧里出现,可以说是赤裸裸地展现了社会重重的矛盾,但因为以夸张搞笑的方式呈现,所以没有显得血粼粼而已。曾经迷途后来知返的马牧师,一直都说做什么事都在等他(神)的旨意,也许我们也可以学着如此,信奉内心的旨意去做最纯粹的选择。其实想写的还有很多,因为在这个剧里感受到的,联想到的真的很多,但是一时未能尽述。有些东西只可感受,却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这个剧有两个圈,一个政治圈,一个娱乐圈,前者更多的在于反思社会,后者主要在表达对香港曾经的乐坛的缅怀和对未来乐坛的憧憬。如果说第一部《老表,你好嘢!》主要侧重于教我们要学会爱别人,那么这个第二部就应该是侧重于教我们要爱自己。我自身来说,即使我感受到了这些,也联想到自己的不足,但是行动起来仍然是那么不容易。如果我想一蹴而就,那么就又容易狂躁不安了。这个剧也许什么也改变不了,就像鲁迅弃医从文想用文字来拯救世人,但这世界还是没有因此改变一样,但是某个人呢,某个场景呢,会不会因这些而停格而转换发展方向。我们能做的相比较而言总是少的,就从态度开始,“唔好hea,friend番啦”!

    写于2014年12月21日

    【详细】
    122283012
  • 梁小鱼
    2011/2/15 10:24:35
    林琴为什么
    既然林是清白的,性格又不那样刚烈,她有必要隐瞒而失去自己爱的人吗?把事情故意弄复杂,拿观众当什么
    既然林是清白的,性格又不那样刚烈,她有必要隐瞒而失去自己爱的人吗?把事情故意弄复杂,拿观众当什么
    【详细】
    463148
  • momo
    2021/1/23 15:18:36
    hhh最近最喜欢的韩剧

    一天刷抖音看到里面第一集韩艺瑟出场的片段

    觉得很漂亮就搜噢来看

    (还是考试月那阵子hhhh)、

    先说是这两年看到的韩剧最佳!

    没错我就是觉得这种狗血、为了剧情而剧情的韩剧很够味!

    一天刷抖音看到里面第一集韩艺瑟出场的片段

    觉得很漂亮就搜噢来看

    (还是考试月那阵子hhhh)、

    先说是这两年看到的韩剧最佳!

    没错我就是觉得这种狗血、为了剧情而剧情的韩剧很够味!

    就是韩版的回家的诱惑!(不过相比中国版我觉得这个版更好)

    至于什么1998之类评分高的我真不欣赏(小s语气hhhhh)

    这部女主很漂亮哈哈哈哈哈

    男主看久了也觉得帅

    (我就是要看男帅女美的!新近韩剧的猪脚就是路人啊!他们那个样子也上电视!真实不合我胃口)

    前面十集节奏就不错

    中间13集开始疯狂注水

    直接跳到结尾

    结尾我可以!

    总之应该以后没事会再看吧Hhhhh

    【详细】
  • 13158579
  • moon
    2017/9/18 21:45:53
    萝莉与父亲的逃亡组合 让人不自觉的身陷剧情中
    看着这个电影,有压抑,有心疼,更有无奈;
    压抑的是主角李东学的处境,竟然让我想起一句不太恰当的比喻,‘自古忠孝两难全’ 为了商会的那些事物,失去了挚爱,老婆惨死于‘自己人’的手里,留下一个女儿;
    心疼的是,女儿那么小就目睹亲人的逝去,与父亲在逃亡的路人却一次次的被追杀,一次次的逃亡,更加心疼的是,在逃亡之前,女儿用稚嫩的声音控诉“我们丢下了妈妈”;
    无奈于,在一次次的逃亡中,李东
    看着这个电影,有压抑,有心疼,更有无奈;
    压抑的是主角李东学的处境,竟然让我想起一句不太恰当的比喻,‘自古忠孝两难全’ 为了商会的那些事物,失去了挚爱,老婆惨死于‘自己人’的手里,留下一个女儿;
    心疼的是,女儿那么小就目睹亲人的逝去,与父亲在逃亡的路人却一次次的被追杀,一次次的逃亡,更加心疼的是,在逃亡之前,女儿用稚嫩的声音控诉“我们丢下了妈妈”;
    无奈于,在一次次的逃亡中,李东学知道,不能在让自己的女儿陷入这滩浑水中,决定正面的去面对一切,不在逃避……不让女儿继续经历这些事情,在分开的那一幕,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这个男人的痛与无奈。
    我想,李东学知道自己的结局是什么,唯一的出路只有解决了所有事情!
    在看到李东学倒下的那一刻,我想……他真的做到对女儿的承诺“爸爸会帮你找到妈妈的,相信爸爸!”
    在网剧泛滥的时代,这样一段另类逃亡,小萝莉的句句台词勾勒出孩时的童真,而父亲对女儿的教育却是一再的要求忍让,令人诧异。
    不知道,在他倒下的那一瞬间,他有没有后悔选择这么一条路……
    【详细】
    882046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