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之城影评

9149201
  • 龙套夏一条
    2018/1/17 18:57:29
    一分钟读懂《极寒之城》人物关系,烧脑解析
    影片背景是美苏冷战期间,柏林墙倒塌前夕。讲述美、苏、英、法各方间谍组织,围绕一份间谍名单展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

    因为剧情比较烧脑,这里先把各方人物身份和任务目的逐一介绍。

    间谍名单的意义: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这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一次重大胜利。所以美国的战略目的就是保证东西德顺利过渡,不能让间谍名单出现在大众视野。苏联的目标是曝光这份名单,制造
    影片背景是美苏冷战期间,柏林墙倒塌前夕。讲述美、苏、英、法各方间谍组织,围绕一份间谍名单展开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故事。

    因为剧情比较烧脑,这里先把各方人物身份和任务目的逐一介绍。

    间谍名单的意义:
    柏林墙倒塌,东西德合并。这是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一次重大胜利。所以美国的战略目的就是保证东西德顺利过渡,不能让间谍名单出现在大众视野。苏联的目标是曝光这份名单,制造舆论,阻碍东西德合并,或者说,至少合并后可以在政治上取得优势。英国是美国的盟友,又在这一地区处于战斗一线,而且也确实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不能让这份名单落入苏联人之手。

    CIA,美国中央情报局:
    大胡子老头,真正的幕后老大
    罗琳,本片的主角,是CIA派往MI6(军情六处)的卧底,然后假装被KGB“策反”的三面间谍。但她CIA的身份直到影片最后才曝光,大部分时间里她是:被KGB“策反”的MI6间谍,即下文提到的双面间谍。
    油头小哥,CIA派往军情六处的间谍。他是使剧情合理的关键人物。
    美国派的任务目的:抢回间谍名单

    MI6,英国军情六处:
    C,军情六处的头儿
    秃顶男,罗琳的上司
    詹一美,军情六处派往东柏林的头号间谍。
    詹姆斯,军情六处情报员。
    英国派的任务目的:抢回间谍名单,挖出组织中KGB的间谍。

    KGB,苏联克格勃:
    胡子男,苏方间谍机构的头儿。
    巴赫金,克格勃特工。
    苏联派的任务目的:抢回间谍名单

    法国间谍:木乃伊,因为她在《木乃伊4》中饰演的角色,所以这里就这么叫吧。她和詹一美是合作关系。

    小眼镜儿:想要叛逃的东德情报机构官员,间谍名单就是从他手里流出的。

    钟表店:CIA驻东柏林情报站。
    钟表店“表哥”也是CIA的情报员。

    明确了人物身份和各方目的,小编采取正叙的方式来为各位讲解这部关系复杂的电影。(影片中式采取回忆倒叙的方式)
    影片开始,成功策反小眼镜儿并握有间谍名单的军情六处情报员詹姆斯被KGB特工巴赫金枪杀,名单落入巴赫金之手。

    MI6派罗琳前往东柏林,与詹一美搭档,在KGB之前抢回间谍名单并找出隐藏在自己组织内部的双面间谍。

    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1.詹姆斯和罗琳是地下情侣,由于詹姆斯知道了罗琳的真实身份,罗琳不得以指使巴赫金杀了詹姆斯。这么做,一方面保住了自己真实的间谍身份不被MI6发现。另一方面,嫁祸KGB。因为她的终极身份是CIA,总不能亲手杀了美国盟友的特工吧。

    2.MI6之所以派罗琳去,是因为C已经对罗琳有所怀疑,怀疑她就是那个隐藏在军情六处的KGB间谍。

    3.罗琳之所以接受任务,目的有二:
    A.帮助CIA拿到间谍名单。
    B.彻底抹掉自己是双面间谍的证据。

    接着说剧情,罗琳到达东柏林后,事先得到消息的KGB不知罗琳为何回来,抢先去接。但罗琳发现自己被法国间谍木乃伊和军情六处特工詹一美监视和跟踪。为了不暴露自己和KGB的关系,罗琳突然暴走,解决了自己的“同志”并顺利和詹一美接头。

    经过一番调查,罗琳发现事情并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詹一美处处陷害自己,巴赫金也陈尸街头。

    通过与法国间谍木乃伊的一夜情,罗琳发现,原来名单已落入詹一美的手里并且他与KGB有私下交易。但詹一美并没有告诉罗琳自己已拿到间谍名单,反而说名单丢失,只有那个东德情报官员小眼镜儿记着名单内容。无奈,罗琳只能冒险把小眼镜儿护送出边境,但在途中,小眼镜儿被詹一美开枪打中,最后被KGB开车撞到了河里而死。

    这里有三点需要说明。
    1.巴赫金之所以没有把名单上交,是因为他虽然是KGB特工,但也是一个金钱主义者。巴赫金想把名单卖给美国人,但终被詹一美爆了头。

    2.詹一美之所以和KGB做交易,是因为他在东柏林呆了十年,价值观产生了扭曲。他认为如果柏林墙倒了,东西德合并,自己也就没有继续存在的意义。所以,詹一美既想把名单上交给军情六处,也想泄露给克格勃,以维持两方的平衡。只有杀了小眼镜儿,自己手里的名单才是唯一情报,才有价值。同时,因为拿到了名单,他也知道罗琳的真实身份是CIA间谍,借KGB的手除掉她,可谓一举两得。

    3.罗琳之所以保护小眼镜儿,是因为知道自己身份的詹姆斯已死,那么小眼镜儿就是除了詹一美以外唯一的“活证据”,如果小眼镜儿最后不死,那也肯定是被送到了CIA手里,因为罗琳已经和油头小哥商量好了计划。其实在小编看来,杀了小眼镜儿是最好的选择。你连自己的情侣詹姆斯都可以杀,为何不能杀小眼镜儿?这里是想体现美帝的人道主义,但显得极不合理。

    继续说回剧情。詹一美发现法国间谍木乃伊有自己和KGB交易的证据,于是杀了木乃伊。但在逃跑的途中被罗琳所杀。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就是罗琳为何要杀了詹一美。因为詹一美手里有间谍名单而且他知道罗琳的真实身份。只有杀了他,才能嫁祸他就是隐藏在MI6的双面间谍,继而使自己摆脱嫌疑,最终全身而退。

    继续剧情。事情到此,罗琳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KGB头头儿——胡子男。因为只有解决了胡子男,罗琳是KGB间谍的事才能完全抹去。罗琳利用间谍名单引胡子男见面,并让油头小哥预先在冰桶里放了一把枪。谁知胡子男早从詹一美那里得知了罗琳是CIA的间谍。一番打斗之后,胡子男报销,罗琳从容离去。

    最后,钟表店“表哥”送罗琳上飞机,飞机上坐着幕后真正大佬——CIA大胡子老头。

    这部电影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剧情设置上非常烧脑。打斗场面干净利落、十分真实,小编已经发布了一段6分钟的打斗片段,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查理兹塞隆延续了她在《疯狂麦克斯》中冷酷到底的风格,不过小编觉得她在本片中的扮相和安吉丽娜朱莉在《特工绍特》里的形象有几分相似。

    电影中查理兹塞隆和木乃伊有多段床戏,尺度火辣,看点十足。
    【详细】
    90792553
  • Fionn
    2017/12/30 12:54:00
    极寒之城:重述“历史的终结”?

    电影《极寒之城》的原名是“Atomic Blonde”,因此香港地区颇为贴切地将它翻译为“原子杀姬”。事实上,本片的谋篇布局也正是如此,它侧重的不是1989年的柏林——一座冷战“尾声”中的极寒之城,而是查理兹·塞隆所饰演的极具战斗力的三面女间谍洛林。

    《极寒之城》的主要剧情谈不上复杂。1989年,柏林墙即将被拆除,此时的柏林城暗潮汹涌,一位英国军情六处MI6的官员被苏联克格勃KG

    电影《极寒之城》的原名是“Atomic Blonde”,因此香港地区颇为贴切地将它翻译为“原子杀姬”。事实上,本片的谋篇布局也正是如此,它侧重的不是1989年的柏林——一座冷战“尾声”中的极寒之城,而是查理兹·塞隆所饰演的极具战斗力的三面女间谍洛林。

    《极寒之城》的主要剧情谈不上复杂。1989年,柏林墙即将被拆除,此时的柏林城暗潮汹涌,一位英国军情六处MI6的官员被苏联克格勃KGB的一名前特工杀害,其掌握的冷战间谍名单也因此流失。为了夺回这份名单,MI6、KGB乃至美国中情局CIA都在行动,隶属于MI6的洛林因此前往柏林,试图找回这一份名单。

    很明显,这一份名单便是本片的“麦格芬”——观众并不关心、但片中角色为之争夺的东西。它记录着整个冷战双方的全部间谍的情报,因此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当然,这种东西是怎么来的也不被允许关心,毕竟它的存在并不合理)。

    渐渐,另一个麦格芬也出现了:谁是双面间谍萨奇?是MI6派驻在柏林的头号特工大卫?或者另有他人?应该说,这是观众本应关心的,因为它构成了影片的核心悬念。然而电影的叙事损害了这一悬念的吸引力。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极寒之城》采取了倒叙加闪回的方法。影片一开头,便是浑身伤痕的洛林前往军情六处接受审问,在这过程中,由她来讲述在柏林执行任务时发生的事情。这一场审问的原因很隐蔽,其实是军情六处为了弄清究竟洛林和大卫谁是萨奇,但此时大卫已死,唯一的可调查对象也只有洛林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开头,使得观众从一开始就被明确告知,洛林的柏林行动至少是活着回来了。于是,间谍片的一大观影快感便被剥夺了。

    如果说生死问题是间谍故事的叙事核心之一,那么身份问题便是另一核心。然而,《极寒之城》在这一点上依旧出了不小的瑕疵。由于一开头的审问原因并不明显,看起来不过是任务汇报而已,因而观众并不关心甚至也不知道萨奇是什么。随着叙事推进,过分精彩的动作场面又剧烈地夺走了观众的注意力,在博斗和逃亡(以及女女床戏)中,人们可能也无暇探究萨奇是谁。这直接导致了影片在剧情方面欲振乏力。

    只是,尽管一边是略显潦草的真身揭秘,另一边却又是塞皇拳拳到肉的重击。执导的毕竟是大卫·里奇,因而《极寒之城》的打戏和车戏都足够震撼,所谓“观者觉痛”。洛林一到柏林便开始杀人,手法百花缭乱,从高跟鞋到橡胶管再到T型开瓶器,足够果断也足够凶残,不怪乎网友戏拟片名为“女金刚大破柏林墙”。

    或许可以说,《极寒之城》贡献了一个足以载入影史的九分钟长镜头打戏。一般说来,打戏偏爱快速剪辑,以凸显格斗的紧张,众多香港动作电影均擅此道。《极寒之城》另辟蹊径,充满魄力地告诉观众,打斗场面也可以一镜到底(进出大楼的黑屏和贴近衣物时仍有隐蔽的剪辑)。毫无疑问,这对动作设计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而个别动作显得匠气,例如甩冰箱门砸对方的脸,以及橡胶管跳楼),对演员亦是如此——塞隆后来自述,拍打戏把牙都磕掉了,还因此动了大手术。但这一长镜头提供了无比真实且剧烈的观影快感,自然不是“花拳绣腿”和血浆炸弹所能望其项背。

    值得称颂的还有格斗场景的选置。在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面前搏斗,绝对让人印象深刻。一动一静(此时荧幕上播放的是《潜行者》),营造了一种画中有画的势能,又再猛地破开幕布,逃脱而去,既骄傲又洒脱。众多利落痛快的打戏让女主的“霹雳娇娃”形象充满说服力。

    或许称之为“娇娃”是不妥的,诚如影片原名atomic强调的是那种巨大的内在爆发力。而且洛林非但能打,还很敢爱。洛林轻易折服了法国女特工戴芬,也在与她的关系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柔情。尽管这是好莱坞乐此不疲的套路(再不适合的题材也要塞入情爱元素),但终究从一个侧面刻画了洛林的内心。

    只是特工究竟是特工,杀人和嫁祸是天赋技能,爱人不过是爆米花电影一贯的点缀。洛林杀死了大卫,回到英国,没能上交名单,似乎任务失败了。偏偏她是三面间谍,CIA才是她真正的服务对象。她巧妙地让MI6以为大卫就是萨奇,自己杀死同事不过是为MI6完成清除叛徒的任务。直到电影末尾,她登上飞回弗吉尼亚州的飞机,对CIA的代理人轻松愉快地道了一句“回家”,谁是萨奇的谜团才得以揭开——尽管此时这一悬念已经甚为乏味。

    不少评论诟病影片的布局,认为倒叙和闪回的方法减轻了叙事的张力。这一论断自然不错,然而在笔者看来,比起叙事的张力,这样的谋篇其实恰恰是更为合适的形式,因为电影选择把三面间谍身份的揭秘放在最末。洛林深知,MI6故意让她深陷柏林风云,为的是查明她和大卫谁才是萨奇,她的生死其实是次要的。如同洛林始终在欺骗MI6,导演始终在有意误导观众(“是的她没死,但也没这么简单”)。倒叙的仅仅是MI6授意洛林的柏林任务,身份的揭秘仍旧被放在末尾。于是,一种“终结的感觉”(the sense of ending)反而被解构,后劲十足,叙事编排的巧思在闪闪发光,也暗自应了影片中那句:“欺骗骗子带来双倍的愉悦”。

    饶有意味的是,影片一开头使用了里根总统的讲话原片,又露骨地来了一句“这不是我们的故事”。冷战格局并不是《极寒之城》真正关心的,历史在这里不过是一道漆痕。否则洛林的房间又怎么会显得如此未来感十足,她的服饰妆容又如此华丽(直白的广告植入,007系列的绝佳传统);而那些好听得有些喧宾夺主的时代金曲,也成了一种炫耀式怀旧。影片的过渡如此丝滑顺畅,还带有一些游戏化(gamification)的意味,笔者一度怀疑是在玩《侠盗猎车手5》。

    然而《极寒之城》的吊诡之处又就在这里。

    对历史的冷感,传递出的或许正是一种对历史的傲慢。服务于CIA的三面间谍洛林大杀四方,追求混乱平衡的柏林的大卫被铲除,柏林墙倒塌,美国终究是最终的胜利者。洛林作为个体的动机被模糊化处理(“回家”?),而更庞大的建制在背后鬼影憧憧,我们好不容易在《谍影重重》系列里看到的对个体超越意义的确认被默默倒回谍战片长期以来所欲抚慰的政治焦虑。

    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说“间谍故事不因冷战而生,亦不会因冷战而灭”,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直至今天,间谍故事仍旧与冷战相互缠绕。这不仅是说众多谍战片以冷战为故事背景,也是在说,谍战片至今仍然繁荣的事实对接的正是一个所谓的“后冷战格局”。这样看来,《极寒之城》或许是在重述“历史的终结”。但这就是文化研究的课题了。

    ---

    本文首发于《虹膜》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 20171106

    【详细】
    90292710
  • 册册cee
    2017/12/23 18:56:11
    情节剧透小总结下~

    给看不明白的人,女主就是美国CIA的三重间谍撒奇,法国妹就服务戏菜鸟特工爱上女主还威胁了大卫变炮灰,望远镜应该是知道女主身份的出逃没成功挂了,四妹演的酒保小哥也是美方,所以各种一直在帮女主酒店枪战后还出来善后,女主把想设陷阱借KGB之手干掉自己的大卫弄成叛徒名义干掉,大卫是英方的但理想是忽悠住美俄自己能做柏林幕后大boss让冷战继续下去,so死前才大喊我爱柏林不甘而去,女主一开始就设局给英方

    给看不明白的人,女主就是美国CIA的三重间谍撒奇,法国妹就服务戏菜鸟特工爱上女主还威胁了大卫变炮灰,望远镜应该是知道女主身份的出逃没成功挂了,四妹演的酒保小哥也是美方,所以各种一直在帮女主酒店枪战后还出来善后,女主把想设陷阱借KGB之手干掉自己的大卫弄成叛徒名义干掉,大卫是英方的但理想是忽悠住美俄自己能做柏林幕后大boss让冷战继续下去,so死前才大喊我爱柏林不甘而去,女主一开始就设局给英方MI6和俄方KGB高层看,特工们逐渐都成了牺牲品,名单交给了表匠CIA美方并笑到最后。这个斗争舞台极寒之城指的就是柏林本身。

    音乐配合场景切换很赞打戏漂亮,塞隆姐姐酷到底,一美定位比较矛盾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被聪明误,福利打酱油的索菲亚和四妹,还是值得一看啦。

    【详细】
    9009341
  • WMG2014
    2017/12/2 22:07:02
    我的思考
    我个人分析,只看过一遍:
    1、洛林回忆和开始特工的温情,他们有一段感情,现在人死了,照片也没必要留着了(也是间谍人员的工作要求)。2、大卫忠心M16,他拿到名单,知道洛林是三面间谍,她属于CIA,其它两个都是工作需要,而之前人们只知道‘萨丘’是个双面间谍,不是M16就是KGB,但事实是CIA的人,大卫忠心M16,所以他才会给上司打电话,他快知道萨丘是谁了。同时如果M16怀疑大卫,就不会让他在
    我个人分析,只看过一遍:
    1、洛林回忆和开始特工的温情,他们有一段感情,现在人死了,照片也没必要留着了(也是间谍人员的工作要求)。2、大卫忠心M16,他拿到名单,知道洛林是三面间谍,她属于CIA,其它两个都是工作需要,而之前人们只知道‘萨丘’是个双面间谍,不是M16就是KGB,但事实是CIA的人,大卫忠心M16,所以他才会给上司打电话,他快知道萨丘是谁了。同时如果M16怀疑大卫,就不会让他在柏林10多年,可以在此之前把他调走,不可靠的人不会委以重任。
    3、萨丘让M16高层很恼火,可以确定萨丘是高级特工,并且在伦敦的时间很长,能接触到核心信息,而大卫只是柏林的主管(10多年),在伦敦的一些核心信息是无法获得的。
    4、大卫‘爱’柏林,希望柏林墙两边保持平衡,KGB拿到名单,英美特工危险,而CIA拿到名单,M16则受制于人,名单拿回M16是最好的(由他),洛林身份若揭穿,英美同盟关系会遭到破坏,彼此之间的信任,而洛林继续存在,英国都是不利的,所以他找KGB借刀杀人是最好的选择。
    5、洛林最后的‘回家’,——之前都是CIA的任务。问题是M16不知道啊,也是被利用的对象。转移KGB的焦点到M16,而不是CIA。(背景是冷战最后的10年,美苏争霸,利用M16分散KGB的注意力,或许也是消耗M16。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6、洛林利用KGB除掉大卫,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人。拿到名单,CIA掌控一切。
    7、为了利益,有竞争,有合作。最后的照片证据说服力不强。
    8、一部小说,一部电影,总有些小bug。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逻辑推理出来。
    【详细】
    8960688
  • 隐子草
    2017/11/14 23:19:07
    三方间谍大战,场面激烈,女猪脚靓丽诱人……
    美、英、苏三方间谍大战,核心表现是下身带瓣儿的男生打不过没瓣儿的女生……影片为倒叙手法,情节有些乱,大致剧情如下:
         东德情报局官员小望远镜,无法忍受苏联人的控制,想叛逃英国,为此向英国军情6处提供了特工名单以换取豁免权,并将藏有名单的手表交给了女猪脚洛林的男友詹姆斯……
        &nbs
    美、英、苏三方间谍大战,核心表现是下身带瓣儿的男生打不过没瓣儿的女生……影片为倒叙手法,情节有些乱,大致剧情如下:
         东德情报局官员小望远镜,无法忍受苏联人的控制,想叛逃英国,为此向英国军情6处提供了特工名单以换取豁免权,并将藏有名单的手表交给了女猪脚洛林的男友詹姆斯……
         詹姆斯拿到名单后,发现里面有女友洛林的名字,才知道洛林是双面间谍;但詹姆斯深爱洛林,并未揭穿其身份,而是并提议私奔。此时,洛林并不知晓詹姆斯拥有名单。但悲剧的是,小望远镜暴露了自己欲叛逃英国的计划,苏联间谍部门克格勃(KGB)一名特工尤里·巴赫金追踪名单追到詹姆斯头上,杀死了詹姆斯并拿走了藏有名单的手表……詹姆斯临死时怀疑是身份“萨切尔”的洛林出卖了自己……
         巴赫金拿到名单后,并未上交苏联KGB,反而想借此在黑市大赚一笔……
         女猪脚洛林,其真实身份是美国CIA特工,但一直以双面间谍萨切尔身份在英国/苏联之间活动,但小望远镜也不知洛林是CIA特工,所以名单中也没有说女主是CIA特工。
         詹姆斯在柏林遇刺后的第二天,英国军情6处派洛林前往柏林找回名单,并设法揪出双面间谍萨奇,指定其与驻柏林的一号特工大卫·珀西瓦尔接头。但军情6处并不知洛林与詹姆斯的关系,更不知洛林就是双面间谍萨切尔,只是一直怀疑洛林的身份,故而派洛林前往柏林执行任务以探测其真实身份,弄个水落石出……
         同一天,身在东柏林的小望远镜找到军情6处负责人大卫,要求将自己与妻子引渡到西德;大卫索要名单时,却听到小望远镜说交与了詹姆斯,但大卫并未见到詹姆斯,拒绝引渡小望远镜;小望远镜只好慌说自己将名单已全部背下……
         因为洛林是双面间谍,而苏联并不知其真实身份,所以洛林在西柏林一下飞机,即被苏联克格勃两名特工接走,并要求其前往中央咖啡馆会晤苏联情报官布雷莫维奇。但糟糕的是,洛林发现大卫的车尾随其后……为掩盖自己的身份,洛林不得不突然对苏联特工大打出手……而苏联特工面对洛林的突然袭击却茫然不知其因……
         洛林被总部指定接头的上司大卫,其实并不忠于军情六处,一直寻机会在英、苏之间大赚一笔,逐渐向双面间谍转变。洛林在车中对苏联特工大打出手,及大卫在苏联商贸局大门外暴揍苏联特工,双方都是做戏给对方看……因小望远镜声称将名单背下,而大卫内心另有所谋,因此一直不引渡小望远镜,当然也不将其背下名单的消息告诉洛林及军情6处……
         法国派去柏林的菜鸟女间谍德尔菲娜·拉萨尔,出于本国与英国是盟军关系,也寻机搜寻名单,在洛林来西柏林之际,一直暗地跟踪……
         大卫或许接到了总部关于洛林的可疑身份,故而在洛林的风衣衣领中偷放一高频法制窃听器,伪装是拉萨尔所为……
         钟表维修店是美国CIA驻柏林的联络站,洛林为了安全过境东柏林,来维修店寻求帮助,修表匠约明天取货……
         大胡子布雷莫维奇一直以为洛林是自己派去英国的间谍,但其实自己被反间谍了……面对洛林突然前来柏林,布雷莫维奇内心非常困惑……故而在第二天中央咖啡馆会晤时,布雷莫维奇一直探问洛林前来的目的……
         在中央咖啡馆,大卫也跟踪前来,法国妹拉萨尔在咖啡馆对洛林一见钟情,并约定明晚在某俱乐部会面……
        修表匠给了罗琳一块表,洛林回家后,拆开表盘,找出其中的两串数字,分别是:L-6和MJ-18,这是位于东柏林的见面地点……但洛林在钟表店的活动被大卫窃听到,并将情报通知给了苏联一方……
         第三天,洛林刚到东柏林一广场,即被苏联特工跟踪包围……甩掉苏联特工后,洛林成功与CIA线人默克尔会晤……
         大卫根据窃听洛林的情报,暗地蹲守钟表店,发现巴赫金到钟表店兜售名单;于是,大卫跟踪并杀掉了巴赫金,拿走了藏有名单的手表……
         傍晚,洛林应拉萨尔之约,来到其朋友的俱乐部,发现其是盟军的特工,二人也各自陷入爱河……床戏后,拉萨尔在洛林耳边密语了关于大卫的事,是什么事,影片至结尾一直没交待,是个谜;或许,拉萨尔告诉洛林,大卫一直根据总部指示调查洛林身份;但拉萨尔绝不可能告诉洛林关于大卫不忠于军情六处的事,否则,在影片后段引渡小望远镜时,洛林也不会大意上了大卫的圈套。
          洛林与其真正的上司CIA情报官埃米特会晤,埃米特交给其一联络电话号码;洛林通过该电话号码,被告知“萨切尔”身份暴露……
          同时,大卫拿到手表后,回家查看表盘记录的名单,基本确定萨切尔就是洛林。但大卫打电话通知总部时,并未直接指出洛林即萨切尔,只是称自己已接近萨切尔;并且,大卫也未将名单及时上交总部,声称自己要熟悉一段时间。其实,这只是大卫欺瞒总部的借口,实际上,大卫内心另盘算一野心计划,靠名单将冷战再延续下去,自己永远在柏林幕后称雄。因此,大卫迅速与苏联情报官布雷莫维奇接头做交易,将引渡小望远镜的行动全盘托出,借苏联之手除掉小望远镜与洛林……
          但令大卫意想不到的是,此次与苏联交易,被法方菜鸟间谍拉萨尔跟踪偷拍……
         第二天,在洛林协助引渡小望远镜的行动中,大卫偷偷开枪击中小望远镜腹部,使洛林与小望远镜陷入苏联的重重追杀之中……最终,小望远镜被追杀丧命,洛林也命悬一线,危机之时被默克尔救走,并被安全送回西柏林……
          这次行动失败,使洛林醒悟大卫是双面间谍,将此次行动透露给了苏联;回到住所,洛林翻找到藏在其衣领的法制高频窃听器,并通知拉萨尔,大卫在陷害她,让其赶快离开柏林……
          拉萨尔得知大卫陷害自己,情急之下竟打电话声讨,并扬言自己知道其私下秘密。大卫听到后,为掩盖自己身份,对拉萨尔痛下杀手……
          洛林看到拉萨尔被杀,陷入悲痛,同时拿到拉萨尔留给自己的信封,里面有大卫与苏联交易的照片……
          有了大卫叛国的证据,洛林大胆地枪杀了其上司大卫……
          回到伦敦后,因洛林暗杀了其驻柏林的顶头上司大卫,故而英国军情6处的C首长及高级督察埃里克在美国CIA情报官埃米特的陪同下,对一身伤痕累累的洛林展开了审问……洛林拿出萨切尔偷拍大卫与苏联交易的照片,向埃里克讲述其杀大卫的原因理由——大卫就是双面间谍萨切尔,并控诉埃里克在其背后捅刀子……C首长感觉这是军情六处的丑闻,决定隐瞒此次任务,隐瞒洛林此次的所有行动……
          此次的三天后,洛林接受CIA的行动任务,前往巴黎与苏联克格勃情报官布雷莫维奇会面,趁机将布雷莫维奇团伙干掉;接着,乘机与埃米特前往美国中央情报局总部所在地弗吉尼亚兰利市……
          一场混战之后,笑到最后的大赢家却是美国CIA……
    【详细】
    89243557
  • 桃子
    2017/11/4 0:30:01
    性感肉搏的力与美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ID:huangfilm

    【详细】
    890263
  • 鸭梨
    2017/10/29 9:17:33
    没看明白?这篇文章也许能帮到你

    感谢网友指出错误,扑街特工和男主都是MI6,跟CIA没关系,纯属笔误,顺便还改了几处笔误,嘿嘿。

    —————————————————————

    发现没有一篇影评说清了人物动机,那就交给我吧!

    首先介绍一些故事背景,对了解人物动机很有帮助。(资料都是临时百度的,只保证大方向正确,本人历史白痴)

    关键词:柏林墙。

    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任人

    感谢网友指出错误,扑街特工和男主都是MI6,跟CIA没关系,纯属笔误,顺便还改了几处笔误,嘿嘿。

    —————————————————————

    发现没有一篇影评说清了人物动机,那就交给我吧!

    首先介绍一些故事背景,对了解人物动机很有帮助。(资料都是临时百度的,只保证大方向正确,本人历史白痴)

    关键词:柏林墙。

    二战结束,德国战败,任人宰割,被战胜国们分成了两瓣儿,左边是西德(归美国),右边是东德(归苏联),首都柏林也被分成了东西两瓣儿,就跟个一切二的蛋黄月饼一样,惨!

    美、苏两大强国的角力直接影响了西德、东德两国,当时很多民众要从东(苏)往西(美)逃,所以东德造了柏林墙,谁敢翻墙头就打死(此处省略吐槽一百字),这种情况持续了差不多30年。

    这部电影发生的时间,就是在柏林墙被推倒的前夕。

    接下来按出场顺序,介绍人物的身份、派别。人名说起来太麻烦,偷懒用代号指代:美国间谍叫CIA,英国间谍叫MI6,苏联间谍叫KGB。

    真爱派:开场就扑街的MI6特工,手上的手表中藏有list,知道女主/女朋友是双面间谍,却没有揭发她,并提议私奔。这不是真爱是什么?!女主没有陷害詹姆斯,因为list泄露给苏联人同样会暴露她双面间谍的身份,女主不知道James拥有list。詹姆斯被杀是因为小望远镜暴露了叛徒身份,苏联KGB追踪list到James头上。故事是倒叙,一开始女主烧照片,已经是完成任务回英国之后了,詹姆斯的尸体也运回国,这时候烧毁照片,女主心里想的是:大仇已报,詹姆斯你安息吧。

    8892867
  • 敦彦
    2017/10/26 9:47:20
    怎样去欣赏一部谍战片
    今年刚刚看完《世纪三部曲》,所以特别对上个世纪末的谍战片感兴趣,这类题材的电影不是很多,能拍到精彩的程度就更不容易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整个世界的格局处在动荡之中。东西方的势力反复角逐,铁幕一点点地被撕破。而柏林,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斗争的缩影。二战之后,柏林被人为划分为东西方不同的占领区,而直到1961年柏林墙建起来之前,东西柏林的人们还是能正常通行交往的,很多人居住的城区和上
    今年刚刚看完《世纪三部曲》,所以特别对上个世纪末的谍战片感兴趣,这类题材的电影不是很多,能拍到精彩的程度就更不容易了。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整个世界的格局处在动荡之中。东西方的势力反复角逐,铁幕一点点地被撕破。而柏林,因为它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斗争的缩影。二战之后,柏林被人为划分为东西方不同的占领区,而直到1961年柏林墙建起来之前,东西柏林的人们还是能正常通行交往的,很多人居住的城区和上班的城区并不一样。柏林聚集了各个地方的大量的间谍,因为它地理的特殊性,方便了间谍们交换情报,和对方势力接触。而间谍们,因为自身利益的关系,又衍生出各种双面,甚至三面间谍,其中的故事,真的是精彩纷呈。
    片中的女主,就是一个多面间谍,她服务于英国军情五处,又为克格勃提供情报,实际上真实的身份是中情局特工。片中的打戏当然精彩,但我更欣赏的是导演把当年那个大格局真实地再现了出来。
    首先从人物来说,影片对于人物的刻画,符合了西方审美标准,即克格勃的残暴,东德秘密警察“斯派西”的愚蠢,英国特工的忠诚,法国特工的幼稚,当然,只有美国特工是智勇双全,呵呵。
    对于当年东德人的生活场景的描写也是到位的,我们看到的不止是西方封锁下东德人民生活的窘迫,我们还看到了东德青年对于生活的追求,梳着朋克头,跳着霹雳舞,在卡式录音机的伴奏下开着秘密地下派对。
    至于音乐,更不用说了,那么多熟悉的80金曲大串烧,那个时候风行的Eurobeat,不过在当年的东德,貌似听西方音乐也是个秘密的事,所以听到英国间谍的安全屋里播放George Michale的Father Figue那一段时, 我还是诧异了一下。
    在柏林墙被推倒的那一天,也是间谍们最后殊死搏斗的一天,可能为了剧情的需要,导演没有过多地去展现当天的游行直至冲破围墙的场景,其实那是我最想看的场面啊。
    影片最成功的,还是对间谍行为的描述,跟踪,试探,虚与委蛇,暗杀与搏斗,心理较量等等,打戏多了一点,不过很真实。
    【详细】
    8886840
  • 云端上的风景
    2017/10/22 13:11:28
    极寒之城超级剧透!
    《极寒之城》看了一遍,的确很棒,力荐啊,就喜欢电影猪脚神一样的存在,见鬼杀鬼见神杀神,永不失败,这才看的酣畅,又不是文艺片,你说对不对?包括谍影重重的伯恩、机械师和玩命快递的杰森,都是这样一个套路。

    一个槽点:CIA笑到最后所向披靡

    这个情节放在里面,我觉得有点太大美国主义社会观了,把CIA这帮老美刻画的过于高大上和完美,把KGB刻画的太弱,完全就是配角的存在,看到这里
    《极寒之城》看了一遍,的确很棒,力荐啊,就喜欢电影猪脚神一样的存在,见鬼杀鬼见神杀神,永不失败,这才看的酣畅,又不是文艺片,你说对不对?包括谍影重重的伯恩、机械师和玩命快递的杰森,都是这样一个套路。

    一个槽点:CIA笑到最后所向披靡

    这个情节放在里面,我觉得有点太大美国主义社会观了,把CIA这帮老美刻画的过于高大上和完美,把KGB刻画的太弱,完全就是配角的存在,看到这里的确有点想吐的感觉。其实我觉得如果把罗琳的身份刻画为军情六处的最高领导人的御用特工也行,大卫所谓的特号特工作为明面上的荣誉就够了。

    三个疑问:
    1、罗琳和詹姆斯究竟什么关系?
    2、詹姆斯究竟是谁杀的?
    3、为什么巴赫金拿到名单后不交给领导,还要拿出去卖?
    1、电影开头,罗琳从浴缸里起来,看到和詹姆斯的亲密合影,然后烧掉。其实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是,罗琳和詹姆斯是恋人,对法国妹是利用。电影开头中罗琳从浴缸里起来,然后抱着膝盖在哭,显示出了极大的悲痛,然后看到和詹姆斯的合影。
    第二是,罗琳在利用詹姆斯,本来可以顺利拿到名单,结果被KGB截了胡。我倾向于这种可能性会大一些,因为罗琳在看到照片后的表情并不是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而是冷静中略带一些差异,然后把照片烧掉。当然无论她究竟爱不爱詹姆斯,烧掉照片都是合理的,因为特工之间谈恋爱毕竟也是不对的,况且詹姆斯还出事了造成名单外泄,如果两人是恋人关系,上面一定会怪罪罗琳的。而反观罗琳在法国妹死后的表情,就是比较直接的表达除了悲痛。而且罗琳一再和法国妹说要终止关系,让法国妹离开德国,这都是真心为了法国妹好。此外,詹姆斯被杀的时候,KGB大胡子说你当间谍还不够格,以及詹姆斯还说本以为会死在高手手里,很显然这显示了一个低级特工的心态,资深特工哪来这么多希望与龙共舞的纠结心态?所以作为资深特工而且是三重间谍,罗琳和詹姆斯产生真爱不太合乎逻辑。
    2、那么我们又会遇到一个问题,詹姆斯究竟是谁杀的?如果罗琳和詹姆斯是恋人,那么詹姆斯之死绝不可能是因为罗琳,那就是大卫所为。电影中也有一个场景,罗琳发现了大卫其实是认识詹姆斯的,这让罗琳怀疑可能是因为大卫出卖了詹姆斯。但如果罗琳是在利用詹姆斯,则詹姆斯有可能是罗琳所为。这个始终在影片中成为一个悬念,我比较倾向于人为是被大卫出卖的。
    3、电影一开始名单就被KGB拿到了,如果名单直接交给KGB高层,其实整个电影也就结束了。但电影为了设置剧情,迟迟让名单在外流落。巴赫金为什么不把名单交给领导?反而拿到钟表店去买?这就显得非常百思不得其解了。难道是KGB领导故意授权,想要引发争斗找出真正的萨奇?

    大卫是否确定萨奇就是罗琳?应该不确定。

    因为大卫自己也是双重间谍,他虽然后期对罗琳有怀疑,但还不够确认,但是想将萨奇嫁祸于罗琳,是比较确认的。
    在罗琳刚到柏林,结果被KGB接了机,然后发现有人跟踪,他意识到应该是大卫来接她,所以她赶快把KGB狠揍一顿造成假象。大卫接上罗琳之后,在苏联商务使节门口放下KGB大扁一顿,其实也是做给罗琳看的。这段接机场景里,其实两人都在做戏给对方看,可怜的KGB一脸懵逼的成了两人的戏码。
    大卫在得到名单,看到里面有个双面间谍萨奇,显得异常紧张,立马打开威士忌喝了一杯,然后打电话约罗琳商量掩护间谍镜出逃,同时也打电话给领导,说很快会找到萨奇。其实他是想设个套,然后既借KGB之手杀了间谍镜同时也嫁祸于罗琳,所谓间谍镜脑子里都记得住名单只是个幌子而已,间谍镜压根就没可能记住,这无论在之前他和大卫在酒吧的对话,还是在他后来和罗琳的对话中都体现出来了,但大卫跟罗琳说间谍镜脑袋里有名单,就是想设个局。同时,大卫也根本没想着把名单送回英国,其实只是想着用名单卖个好价,当然他也没有立即把名单交给KGB,可能因为价码还没谈好。如果大卫确定萨奇就是双面间谍,而不是自己,首先他应该立即把名单送回英国,而他也有机会分分钟干掉罗琳,却一直没下手,不是很奇怪吗?在掩护间谍镜的过程中,大卫找机会射了间谍镜一枪,如果杀掉最好,如果杀不掉也会给KGB阻击手造成机会,如果他确定了罗琳就是双面间谍为何不直接射向罗琳呢?
    其实在大卫最后被罗琳杀的时候,在一开始是没有意识到罗琳才是真正的萨奇。罗琳质问他设局让KGB抓的时候,他说“真聪明”,显然默认了自己的这一动机。接着他说罗琳是个调皮的女孩,其实是在试探,当然罗琳还在义正言辞地反驳,只有当最后罗琳说他就是萨奇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了罗琳才是真正的萨奇,但这是已经来不及了,只怪他之前陷入了被别人发现自己是萨奇的恐惧思维中而疏忽了罗琳的真正角色。

    罗琳为什么要杀大卫?因为她已经有证据了。

    电影里,其实罗琳早就意识到大卫私下和KGB有往来,但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正如大卫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下也无法直接干掉罗琳。两个人都是军情六处的知名扛把子,没有确凿证据下灭了对方是很麻烦的。而且两人在之前还都处于一种自己才是萨奇的认知中,所以都不敢随便杀掉对方。但是罗琳在法国妹那里看到了大卫和KGB的接头照片,就可以顺利成章地干掉大卫,然后把照片拿回英国了。

    法国妹究竟爱大卫还是罗琳?被大卫利用然后对罗琳动情。

    法国妹和罗琳做爱的时候和罗琳说了一句悄悄话,这句话至始至终没有在电影里揭露出来,包括罗琳在英国被三堂受审的时候也选择了没有说。这句话可能是说:大卫怀疑罗琳就是萨奇。
    如果罗琳把这句话也告诉CIA领导,那么会引发领导对自己的怀疑,会比较麻烦。但这句话罗琳应该是告诉了CIA的大胡子眼镜领导,所以才有了罗琳和CIA上司在柏林墙有一段对话,上司说法国妹负债累累却无动于衷,言外之意是法国妹没有串通大卫嫁祸于罗琳,然后一起从名单里发财,反而把大卫对她说的话告诉了罗琳。说明法国妹是对罗琳动了真情,而罗琳作为CIA的普世价值和正义代表,同时也可能她也对法国妹动了情,所以才有了后来又一次做爱的时候,罗琳说要结束两人的关系,这对两人都好。
    次外,罗琳赶到法国妹的住处,没有及时营救法国妹,也让她非常痛苦和悲伤,在加上已经掌握了大卫的照片证据,于是于公于私,都有理由去干掉大卫了。
    罗琳是被大卫搞定利用的,包括之前一直跟拍罗琳,其实都是大卫的授意,其实大卫一直想嫁祸于罗琳。但是被罗琳告知,她反被大卫利用和嫁祸(法制窃听器),于是少女心爆发,说要将大卫暗同KGB和嫁祸罗琳的事公之于众,于是引来了大卫的杀心。

    军情六处究竟怀疑罗琳还是怀疑大卫?其实更多的是怀疑罗琳。

    军情六处是怀疑罗琳胜过大卫的,这也是把罗琳派去柏林的原因,希望在事情中搞个水落石出。罗琳在受审的时候,也质问上级其实就是怀疑她,故意把她派到柏林这个漩涡里,上司的也是支支吾吾地默认了。正因为罗琳自己也觉得被高层怀疑,所以当她受审的时候,听到大卫在得到名单时给英国打过电话,并说马上会找到真正的萨奇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紧张和差异,她一直转过头来看着玻璃外的CIA大BOSS,因为她没有想到大卫和CIA高层之间的关系还是蛮铁的,也没想到其实高层的确是非常怀疑自己的。

    KGB领导和罗琳的咖啡馆到底在谈什么?KGB对罗琳来柏林的目的非常困惑

    罗琳和KGB领导在咖啡馆里的对话是非常有意思。领导说: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每个人来这里都有目的,你要找的是什么?罗琳说:或许我们找的是一个东西。这说明KGB对罗琳来柏林的目的是比较困惑的,以为这边已经有了一个大卫双面间谍,而且这个时候名单也已经在KGB的手里了,所以罗琳来柏林的目的是什么?KGB非常困惑,这也是KGB领导要让手下带她来见他的原因所在。而罗琳在公开场合总是和KGB大打出手(开头接机和电影院里的时候),就是为了造成两种假象:1、她和KGB没有关系;2、她不能让KGB知道她是为名单而来(其实是为了CIA拿到名单,因为这名单里不仅涉及军情六处的特工,也涉及到了CIA在德国的特工,但最后KGB慢慢也知道了)。

    罗琳是否知道间谍镜并没有记住名单?知道的

    在营救间谍镜之前,罗琳和他有一场对话。间谍镜表情紧张且试探式的问罗琳:他是否告诉你,名单都在我的脑海里?并说自己没有选择。其实罗琳听到这个话,应该就明白其实间谍镜压根就没有记住名单,但是可能处于大美帝国人道主义精神,只能把营救工作进行下去,并拼死保护间谍镜,甚至导致了自己也差点在河里被淹死。

    罗琳的发型和扮相
    罗琳在电影中一共换了三种发型,这其实也对应着罗琳的三重间谍身份。
    最表面的一层是军情六处,作为英伦高冷范,又是在德国,罗琳顶着一头金黄色(接近白色)的中长发,体现了北欧女人的另类高冷范。
    第二层是KGB间谍,在电影尾声,罗琳通过了三堂会审去巴黎和KGB见面,则带了一个黑色的假发,中发并且烫过,脸部也是浓妆淡抹,凸显出了浓浓的拉斯夫风情。
    第三层是CIA间谍,在电影结尾,CIA的一句回家了,罗琳摘下假发,一脸轻松和幸福感。此时的发型扎在了后面,脸色红润,一副典型的美国美大妞的模样。

    修表匠是CIA的服务处

    修表匠的钟表维修店是各国情报人员鱼龙混杂兜售各种情报的中转站,这一点大家都知道,所以KGB大胡子也是来这里想把名单找下家卖掉。但修表匠实际上CIA的特工,罗琳第一次去说要买表,这是双方的暗号,其实是要去一次东德,需要相关服务。修表匠让她第二天再来,因为很多事情需要提前准备好。第二天来了之后,修表匠给了罗琳一块表,并说你会发现这个导游非常有用,其实就是暗指后面一直帮助罗琳的那个小鲜肉是非常给力能量巨大的。罗琳回家后,拆开表盘,找出其中的两串数字,分别是:L-6和MJ-18,这是见面地点,也就是之后的位于楼顶的见面地点。

    关于Carl F.Bucherer宝齐莱

    电影中频频出现宝齐莱,包括手表,包括情报据点钟表店的招牌也是Carl F.Bucherer。宝齐莱有创始人Carl F.Bucherer和其妻子于1988年创建瑞士,发展的非常好,甚至后来也为德国皇室设计专属表款,这也是为什么电影里大家都会用宝齐莱,当然了,这其实都是废话,大家都用宝齐莱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它是电影的广告植入啊。

    罗琳和法国妹做爱的背景音乐

    歌名是《The Politics of Dancing》,由英国乐队Re-Flex演唱,发行于1983年,实际上是一首80年代的新浪潮热门歌曲。之所以选择这首歌,一方面是节奏带感,另方面可能是这个歌本身的政治隐喻吧。

    法国妹被杀后响起的歌曲

    这首歌来自英国伦敦独立流行二人组KALEIDA,翻唱的是80年代火热于德国的《99 Luftballons》,原唱是德国老牌乐队Nena,以主唱的名字命名。这个歌以轻松和玩世不恭的态度,讲述关于冷战带来的影响,斗争升级至人人都想参与其中,但在最后世界上什么也没剩下,没有打架的人,没有气球,只有一个荒废的世界,这其实也反映了冷战期间这些参与其中的各国特工的心态,包括大卫,甚至包括法国妹,所以法国妹才会不顾其他喜欢上罗琳吧。当然,作为正义代表的罗琳是不会的,她肩负着拯救全宇宙的大美帝国主义正确价值观。
    (本文禁止转载,谢谢)
    【详细】
    88794716
  • 闲日
    2017/10/19 2:45:24
    不止是打戏,其实电影的剧情也很棒啊?!

    关于这部电影,大家的关注度好像都在塞隆的打戏上,对剧情的评价大多都反应平平,可能这部电影刚好对上我的胃口,不管是画面色彩还是音乐风格,包括电影的剧情设计,大家只关注到打戏实在是太可惜了。

    其实和大热的“看不见的客人”一样,这也是一部由主角口述倒叙的电影,最后剧情反转。不过和看不见的客人不同的是,极寒之城没有把表面之下的真相给拍出来,直接给了一个单方面的剧情,所以故事的真假细节就见

    关于这部电影,大家的关注度好像都在塞隆的打戏上,对剧情的评价大多都反应平平,可能这部电影刚好对上我的胃口,不管是画面色彩还是音乐风格,包括电影的剧情设计,大家只关注到打戏实在是太可惜了。

    其实和大热的“看不见的客人”一样,这也是一部由主角口述倒叙的电影,最后剧情反转。不过和看不见的客人不同的是,极寒之城没有把表面之下的真相给拍出来,直接给了一个单方面的剧情,所以故事的真假细节就见仁见智了。并且这部电影的动作表演实在是太出彩了,所以相比起来让人忽略了剧情,这可能也是大众觉得文戏平淡的原因吧。

    在我眼里看不懂的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基本的故事内容交代不清楚让观众一头雾水“这讲了些啥?”。第二种是故事流畅剧情过关但是结束后让人意犹未尽“等等等等,我是不是错过了啥?”

    极寒之城属于第二种。

    然后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电影中细节疑问和看法啦。


    【详细】
    8873432
  • dejavu
    2017/8/24 16:42:54
    间谍行业的水很深

    本影评只讨论剧情。

    首先,这个电影的视角不是上帝视角,而是女主视角,主要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出来。对于女主并不在现场的情节,有理由认为是女主的脑补,比如被保护的东德投诚特工中枪,法国女特工被杀的具体过程等等。由于是涉及多方博弈,女主也有多重身份的间谍故事,看完不由要问,女主的这个回忆录到底是100%真实的吗?女主有100%说实话的动机与能力吗?

    女间谍回忆录围绕着一份丢

    本影评只讨论剧情。

    首先,这个电影的视角不是上帝视角,而是女主视角,主要通过回忆的形式讲述出来。对于女主并不在现场的情节,有理由认为是女主的脑补,比如被保护的东德投诚特工中枪,法国女特工被杀的具体过程等等。由于是涉及多方博弈,女主也有多重身份的间谍故事,看完不由要问,女主的这个回忆录到底是100%真实的吗?女主有100%说实话的动机与能力吗?

    女间谍回忆录围绕着一份丢失的特工名单而展开。

    1989年柏林墙倒塌前夕,英国MI6驻柏林一特工被前苏联KGB特工暗杀,并丢失一份特工名单,据说出卖者是一个代号叫"Satchel"的。于是MI6派出顶级特工,就是女主,赴柏林执行两个任务,一是找回丢失的名单,二是找出Satchel。结果女主在柏林暗杀了MI6在当地的接头人(大卫,詹姆斯·麦卡沃伊饰),在返回后接受组织(MI6) 的内部调查,女主向组织讲述她为啥杀了自己人大卫,因为她怀疑大卫就是Satchel。女主提供给组织的理由如下:

    1) 女主赴柏林刚下飞机就遭到KGB追杀,表明她的特工身份被出卖。而接头人就是知道她身份的少数人之一,所以女主有理由怀疑是接头人出卖了自己。

    2) 女主赴被杀特工的住处收集线索,结果遭遇东德警察而大打出手(3场打戏之一),女主认为只有接头人知道她的行踪,所以再次有理由怀疑被接头人出卖。

    3) 女主护送投诚的东德特工过柏林墙,结果该特工腹部中弹,其实女主并没有看见是谁开的枪,不过既然是腹部中弹,女主有理由排除开枪的是两边楼房上的KGB狙击手,而怀疑的当时陪同的大卫。电影里大卫开枪的画面,其实是女主的脑补。

    4) 与女主相好的法国女特工被杀。现场有法国妹拍摄的接头人与KGB军火商接触的照片。因此女主有理由怀疑是接头人杀了法国妹,并且接头人就是Satchel。

    5) 女主暗杀大卫时,大卫说的最后一句话,"我TM真的爱柏林",被女主用来作为证据,证明大卫已经出卖组织。

    然而通过女主的自述,观众知道,女主对MI6至少说了两个谎,一是关于那份名单的所在。女主对MI6宣称她没有拿到名单,迫使MI6结案。二是谁是Satchel。女主向组织MI6指证大卫是Satchel,而在结尾,女主与KGB的交易过程中,女主承认自己就是Satchel。 最后观众们知道,女主效忠的其实并不是MI6, 而是CIA。所以,女主向MI6的报告的可信性存疑,上面的5条推理不过是搪塞给MI6用来结案的,而不必是真实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女主最终效忠的是CIA, CIA要那份名单干什么?女主杀大卫的真正理由是什么?女主为啥向MI6指证大卫是Satchel呢?

    自己来回答一下。

    CIA要那份名单干什么?这故事就是要告诉观众们,无论哪里有冲突,无论表面上是哪方之间的冲突,背后都有CIA。

    女主杀大卫的真正理由?就是防止那份名单泄露,因为大卫有这份名单(就在那个手表里),而且女主对大卫有了怀疑,估计这种情况下,CIA的命令是"宁可错杀,不可漏杀",不惜一切代价保护这份名单。这没法在台面上向MI6交代,于是向MI6编了一堆似是而非的理由。

    女主为啥向MI6指证大卫是Satchel呢?完全是为了搅浑水以隐藏自己的CIA动机与身份。

    所以个人认为,大卫完全可能是被冤死的。问题是,间谍行业本来就是黑吃黑,死人也无法为自己辩护。

    【详细】
    87721495
  • Amberose
    2017/8/20 6:06:58
    一些疑点与解惑整理

    刚刚看完电影之后有无数个问题,和小伙伴讨论了大概半个小时,理清头绪之后整理了一下疑点与我个人的理解

    一 每个人的任务或目的

    塞隆:把名单找到并带走法国妹:记录并监视一切可疑行动一美:理论上应该帮助塞隆,但其实想把名单卖个大价钱俄国佬&军情六处&CIA:得到名单眼镜叔:带着家人逃离东柏林

    二 真实与谎言

    镜头中出现的塞隆的

    刚刚看完电影之后有无数个问题,和小伙伴讨论了大概半个小时,理清头绪之后整理了一下疑点与我个人的理解

    一 每个人的任务或目的

    塞隆:把名单找到并带走法国妹:记录并监视一切可疑行动一美:理论上应该帮助塞隆,但其实想把名单卖个大价钱俄国佬&军情六处&CIA:得到名单眼镜叔:带着家人逃离东柏林

    二 真实与谎言

    镜头中出现的塞隆的回忆都是真实的,塞隆面对军情六处说的话则不一定例一:法国妹告诉塞隆的情报,塞隆否认例二:塞隆剪辑了录音例三:塞隆拿到了名单却否认

    三 一些细节

    一美的手其实没有受伤,石膏是用来藏窃听器的Boy London可能花了不少钱出境了两次,品牌成立于1976年,时间线上说得通俄国佬接机的时候给的那张名片是真的用于接头的,为塞隆是双重间谍埋下伏笔CIA的人与塞隆碰头,为塞隆是三重间谍埋下伏笔一美没有告诉俄国佬,眼镜叔背得出全部名单,否则自己手上的名单就不值钱了一美最后的遗言是:“我TM爱死柏林了!”而并非大部分英勇就义的人说的:“我TM爱死我的国家了!”大概表明了他其实心中早就没有为国服务的概念,而是一个利己主义者。

    四 一些疑惑

    钟表匠和榛子头小哥到底是什么背景,为何如此神通广大,如果没有他们,故事根本说不圆一美之前那么多年都没有叛变过,为什么这次叛变了法国妹为啥要强行把俄国佬挤走和塞隆单独谈话,为啥谈着谈着就滚到一起去了,莫非是真爱一美为啥要杀法国妹,连电影里的塞隆都觉得这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东德国家安全部( Stasi )手上为何会有一份涵盖克格勃、CIA、军情六处所有特工的名单,眼镜哥并非身居要职,如何拿到这份名单的

    五 一些亮点

    本片的音乐与色彩的运用简直太棒了,尤其是冷暖色调的对比,简直神乎其神塞隆今年42岁了,但是打戏真的一点都不含糊,和片中傻白甜设定(还有哭戏)的苏菲亚·波提拉在一起简直美得不可方物,顺便说一下苏菲亚·波提拉是一位专业街舞与嘻哈舞者,大家可以找一找她跳舞的视频看,她在《王牌特工》里的角色也能够看出舞蹈功底,遗憾的是在本片中并没有给她施展拳脚的机会。每套服装都非常用心,不过这其中可能有赞助商的元素剪辑与节奏也非常好,与音乐搭配共同食用效果更佳结局可以说是最大的亮点了,不过遗憾的是“撒切尔”这个代号说出来的瞬间可能很多人就已经猜到了

    因为没有看过原著,仅仅看了一遍电影便写下这篇影评,如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雅正赐教

    【详细】
    87631100
  • Aloneye
    2017/7/20 12:42:42
    心疼塞隆女王和一美;极寒之城所有花絮翻译

    1. 查理兹·塞隆有八个私人教练来帮助她熟练片中激烈的动作戏。她也同基努·里维斯一同训练,基努·里维斯是在为《疾速特攻》(2017)做准备。

    2.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查理兹·塞隆的两颗牙齿被磕坏了。

    注:后来塞隆去做了牙科手术。

    简直是太敬业了,心疼女王。有个视频是

    1. 查理兹·塞隆有八个私人教练来帮助她熟练片中激烈的动作戏。她也同基努·里维斯一同训练,基努·里维斯是在为《疾速特攻》(2017)做准备。

    2. 在电影拍摄过程中,查理兹·塞隆的两颗牙齿被磕坏了。

    注:后来塞隆去做了牙科手术。

    简直是太敬业了,心疼女王。有个视频是塞隆上吉米秀谈到关于牙齿受伤的短视频:视频这里

    3. 詹姆斯·麦卡沃伊在拍摄《分裂》(2016)的时候,他的手受伤了。到了拍摄本片的时候,他不得不忍着的痛来坚持拍摄完所有的打斗戏。

    心疼完女王,接着心疼一美。实在是太敬业了,啊!!!!!

    就凭塞隆女王和一美的带伤出演,我就想给这部电影打至少4星啊!!!

    4. 查理兹·塞隆为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准备了五年的时间。

    5. 这部电影是根据安东尼·约翰斯顿山姆·哈特共同合作的2012年的漫画小说《极寒之城》(The Coldest City)来拍摄而成的。他们俩的这部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间谍必须找到一份含有双面间谍的名单,但是这份名单正准备被其他人偷偷地带往西方国家,所以这故事讲得就是这名间谍如何拿到这份名单。

    注: 安东尼·约翰斯顿写作了《极寒之城》,而山姆·哈特负责书中的漫画设计。

    8681100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