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9937
  • 桥贼
    2006/10/18 1:28:52
    严拧的现实飘渺的梦
    我觉着我真是个严拧的人。而且越来越有毛病。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哪根弦儿搭错了线,看悲剧看得发笑,看消遣唠嗑的戏笑着笑着就哭。

    《梦想照进现实》是个好片子,比我想象中好,这说明任何事情都是你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没惦记着倒是能落这点儿好了。

    这片子好就好在让人看着挺累的。2个多小时就见着两人跟那儿蹲着唠嗑,唠得那是昏天暗地裂山崩溃得很。

    韩童生是个
    我觉着我真是个严拧的人。而且越来越有毛病。

    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哪根弦儿搭错了线,看悲剧看得发笑,看消遣唠嗑的戏笑着笑着就哭。

    《梦想照进现实》是个好片子,比我想象中好,这说明任何事情都是你期望值越高失望越大,没惦记着倒是能落这点儿好了。

    这片子好就好在让人看着挺累的。2个多小时就见着两人跟那儿蹲着唠嗑,唠得那是昏天暗地裂山崩溃得很。

    韩童生是个好演员,徐静蕾麽,因为以前毁她的戏儿太多我对她印象一直不咋地,这部戏,好歹让我觉着,她不那么装纯得让人恶心了。比《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好多了,这片子应该得奖的。

    王朔是个明白人,活明白了又不甘心明白的人都严重拧巴。所以他写出来的那些个台词,大段大段的显着贫儿,偶尔的一新鲜词儿听着耳朵里头就跟在挠痒痒似的,熨帖,逗乐。可是写得特实在了,特现实了。现实中的乐呵,总是乐呵着乐呵着,一不留神就郁闷了,不由自主就严拧了,自己跟自己死磕,跟个漩涡似的往死头拧巴自己个儿了,拧着拧着就崩溃了。

    里头有句台词,老韩说的,说得特别招人。
    他说,人一生最重要的也就是年轻时候跟谁一块儿过了,等年纪大了,跟谁在一块儿,遇着谁了,跟谁打过招呼,都不重要了。日子过到后来就是熬,赶紧的熬干了算个事儿。

    原台词太长了,记不清楚,大概是这么个意思。总之听得有点儿想西里哗啦一场的那意思。
    我不记得我年轻时跟谁在一块儿,还没怎么着过那,怎么就突如其来老掉了。怎么着日子还没阳光灿烂过就开始慢慢熬了。怎么着就变得不好意思谈梦想就敢没心没肺死惦记钱了。

    我真不是故意活成这样的,谁他妈的爱故意活成这样啊。可是我能怎么样呢。
    那句台词说得真惊心动魄啊,谁他妈的百年之后不是自己陪着自己个儿跟土里头埋着阿。
    这话真让说的人跟听的人,都耳根子发麻,身子上起鸡皮疙瘩。

    这年头,谁好意思理直气壮地谈人生谈梦想啊,都他妈的没种,只敢先把自己忽悠成一流氓,再把别人都忽悠得以为你就是一流氓。谁都倍儿讨厌装纯的人,稍微有点儿年纪的,还他妈的一副纯真操行,要么是不要脸特别死乞白赖的,要么就是真蠢从来不想事儿的。这世上人人都在装,不装不行,不装让人见着你怎么死的,自己跟自己没法交代,索性装把装把不是罪,谁他妈的都是在装。

    说到底,梦想为什么让人们都不好意思说,都他妈的不惜的说了,是因为人人最初的梦想都他妈的一个样儿。
    谁他妈的都希望世界大同,人人美好,没心计没勾心斗角,人跟人都特肝胆仗义,爱一个人被一个人爱那就是天荒地老宝马奔驰都拉不回来的事儿。一切都很美好,一切都很顺利,所有人都特快活特高兴特幸福地过着生活。

    这梦想一经现实的孔儿照进现实了,就虚无飘渺难以达到得骗自己都骗不过去了。

    所以大家伙儿都不好意思说梦想了,咱们都心照不宣地管那叫做意淫了。这多么猥亵的世界多么残酷的现实,哪配得起用上梦想这么高贵圣洁的词儿。跟现实有关的那就只能叫做意淫,所有的人都是淫荡的。

    这样反复暗示自己给自己催眠,把对日子的期望值降低到只要有得日就是好的,只要跟个牲口似的有吃有喝能睡就是美滋滋的,不这样,怎么熬巴这日子。

    能拧巴的时候证明自己还是活着的,别一不留神沦陷了,成了个特别面儿特别磨即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的肉蛋就成了。

    告诉自己,他妈的哪有这么好这么美的事儿,折腾成啥样是啥样吧。拧巴干了,就是个头儿了。
    【详细】
    10821475
  • 影志
    2006/9/25 17:44:34
    又一部极端的电影……
        昨晚在北大看~晕晕乎乎的……幸好徐导及时出现,整个会场立马由死气沉沉转入热火朝天……  
        片子的风格很喜欢~幽闭的房间 两人的对白~枯燥不失谐趣!导演功力不赖,不过也极大地挑战了观众审美疲劳的限度。 电影中这种纯对话形式其实并不新鲜,很自然地令人联想到喋喋不休至大师级别的法国导演侯麦和闲聊乱侃至准
        昨晚在北大看~晕晕乎乎的……幸好徐导及时出现,整个会场立马由死气沉沉转入热火朝天……  
        片子的风格很喜欢~幽闭的房间 两人的对白~枯燥不失谐趣!导演功力不赖,不过也极大地挑战了观众审美疲劳的限度。 电影中这种纯对话形式其实并不新鲜,很自然地令人联想到喋喋不休至大师级别的法国导演侯麦和闲聊乱侃至准大师级别的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半梦半醒的人生》《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这两位都是对话的狂热爱好者,电影大都是男男女女一场接一场的神聊,而且都“漫不经心”地聊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老徐电影,王朔语文。”有了王朔,台词变得甚是经典,可那是文学的东西,换作影像,只能落得矫揉造作的境地!
        导演自己喜欢的东西罢了!试想这部电影毕竟小众,其结局只能两种:喜欢的人极其喜欢,讨厌的人极其讨厌!(和《春田花花》差不多哦?) 
        片尾曲还可以~啦啦啦啦……
    【详细】
    1076517
  • 梅生
    2006/8/18 3:42:35
    每个人都在表演自己
    这部电影的DVD碟在好几家音像店都是大摞的堆积,不用问店家,就知道它的命运同老徐的那本博客书一样,与其热闹的博客形成鲜明对比,问津的人鲜有。老徐在拍这片子时大概也想到了最后会死得很惨,但她没为赢得票房在媒体面前使劲糟蹋自己,从而再次成功与那些知名美女明星拉开不小的距离,离真正的艺术家又靠近了一步。同时,观众的不买账或多或少又一次证明了大家多么喜欢自欺欺人,明明是脑袋琢磨事的功能日渐退化,却还偏说老
    这部电影的DVD碟在好几家音像店都是大摞的堆积,不用问店家,就知道它的命运同老徐的那本博客书一样,与其热闹的博客形成鲜明对比,问津的人鲜有。老徐在拍这片子时大概也想到了最后会死得很惨,但她没为赢得票房在媒体面前使劲糟蹋自己,从而再次成功与那些知名美女明星拉开不小的距离,离真正的艺术家又靠近了一步。同时,观众的不买账或多或少又一次证明了大家多么喜欢自欺欺人,明明是脑袋琢磨事的功能日渐退化,却还偏说老徐的电影太文艺,看不懂。
    何况,无人问津不代表片子就糟,小众与否也更是要相对来看。如果从单调狭窄的电影空间,略略极端的拍摄手法,以及老徐和韩童生两个人聊的那些影射娱乐圈混乱的事上来说,这片子确实有些小众,让人提不起精神。但如果我们能稍微留点心,会发现电影所表达的东西其实和每个人的生活经验都有关。老徐说“我不拍别人看不懂的电影”并非为了把观众哄进电影院,影片的确不是那种应景的热闹之作,可是其中的力量要靠耐心才能寻到。
    当老徐和韩童生跳出原来被宥的演员与导演身份,索性敞开来谈不准备再拍下去的电视剧的本子时,原本压抑的矛盾也跳上了桌面。导演发现原来自己的民主公正,在演员这头不过是表面装样的自大狂——这样直接的碰撞多少有点杨德昌电影的味道,人与人交往时都在装虽是彼此心知肚明的事,但如果真捅破那层窗户纸,全然接受在对方心中原来龌龊到了不堪的形象还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搞不好就会崩溃。
    如果说有不足之处,该是结尾女主角在所谓的强调重现生活原状的“理论”下让导演将那些丑恶的面孔全从剧本里删了去,只留下她自己,还反问一句“这不就是现实吗?你原来的梦想是什么?”这说明老徐还不够残忍(或者说老了的编剧王朔失去了在《动物凶猛》里的那股劲)。本来英文片名“Dreams may come”里的“may”特别有味道,它能很好的说明生活原本要比电视剧还要恶心,这样一搞,反给人装纯装B的嫌疑。
    【详细】
    1066801
  • kavkalu
    2006/8/16 22:50:53
    《梦想照进现实》没有梦想照样天明


    题记:
    如果不贫就不是王朔了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joy.online.sh.cn


    题记:
    如果不贫就不是王朔了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joy.online.sh.cn/joys/gb/images/2006-07/04/xin_5307030409352653247614.jpg


    喜欢老徐,总是觉得她是个色色的女子,她喜欢眯着眼睛斜你一眼,作为男人会被这样的小心境所诱惑,所以,看了《梦想照进现实》我的第一句话是这妮子是个聪明孩子,她知道人际,她低调而时时在微笑里透出她心里的话:大叔、大婶,俺不是傻子。
    《梦想照进现实》说穿了就是貌似正经的王朔的耍贫嘴,电影其实就是走卒贩夫一个乐子,把电影整成所谓艺术的大多数自己已经说不清白话活着太把自己当菜,本片最大的毛病就是老徐搁在里面的情调,这种非王朔式的情调损害了尖锐性,老徐还嫩点,不敢做一部真正依靠演员台词的电影,韩童生的戏有些急!
    王朔这位北京侃爷许是憋久了,一开口依旧是那些道道,所以我是抱着听段子的心态看得,其实,影视界也就这堆破事,什么床戏之类其实看看那些日本影片就知道什么是生命的韧劲。
    王朔总是有着小九九,那餐厅题词的话题我一下跨到了《无悔追踪》墨猪那一出。
    喜欢王朔的这部片子就权当北方相声看,甭理会这是电影,一个多小时记住多少是多少以后碰上饭局露出几段显出自己的智慧。
    这个世界就是自娱自乐,尽管放开了演,过了就说自己是布莱西特一派的。有一句台词说老徐合适,“什么年代了还装这个”,现实里老徐就是那样,她的博她在公开场合谨谨慎慎的话语,不要以为观众真的以为老徐是个小女生,圈里混过她知道姿态就是一个戏剧,观众是容易忽悠的。
    王朔好像挺烦电视剧的,假与不假都是活着,收了钱就演呗,只要中国还有那么多人,总会有对应的。
    开王朔腔的其实立成儒合适,反正演员对于这样角色只要有台词功底就可以演,北方的演员对于贫嘴张嘴就来。韩童生有些太正了。
    老徐拍小资合适,太文艺腔的电影她都不知机位搁在那里,或许为了不过于沉闷我们看见两个人一夜折腾玩情调呢,这种安排显得过火。
    他们数落许多人太把自己当成一回事,世界原本俗人扎堆的地方,小九九就是权利两字,甭把导演当成会飞的,是人,就有着人的一切弱点。
    老徐需要明白电影的底子在于生活的厚度,这种厚度会让你荣辱不惊。其实能拍一个平淡的、在语言上不张扬的电影才是难度。作为电影形式老徐雄心勃勃玩了一把,想总比烧钱和破坏自然强。
    虽然,我并不以为这是好电影,但,至少不凡,就当王朔说段子,听过算数。

    【附录:影片资料】
    《梦想照进现实》2006中国大陆
    导演:徐静蕾
    编剧:王朔
    主演:韩童生、徐静蕾
    片长:105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3,欣赏性8(权当段子)

    2006年8月16日 星期三 下午22时13分 暑热云间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详细】
    10661472
  • JUN
    2006/8/6 12:16:53
    话说老徐
    如果说徐静蕾是一才女,那还真是挺让人希望相信的事情。
     
    首先,她很美丽,但不妖娆。用她那新片里面的话来说,就是装纯。咱们谁都知道她不可能清纯,可当小蕾同学这么在你跟前一站,你宁愿相信她很清纯。
     
    其次,她管自己叫老徐,写了一个博客,又导了几部片子。一个让人宁愿相信清纯的妞,叫自己老徐,总会让人觉得这妞不非常简单,至少可能会有那么一点趣味。这有了一点趣
    如果说徐静蕾是一才女,那还真是挺让人希望相信的事情。
     
    首先,她很美丽,但不妖娆。用她那新片里面的话来说,就是装纯。咱们谁都知道她不可能清纯,可当小蕾同学这么在你跟前一站,你宁愿相信她很清纯。
     
    其次,她管自己叫老徐,写了一个博客,又导了几部片子。一个让人宁愿相信清纯的妞,叫自己老徐,总会让人觉得这妞不非常简单,至少可能会有那么一点趣味。这有了一点趣味又能导一记片子,那么自然除了美女以外还得管人叫一记才女。
     
    切记,如果才女不美貌,那实在是一件令人失望的事情。你想呀,如果芙蓉姐姐站你跟前和你讨论这MV应该怎么拗造型,你受得了嘛你!
     
    但是,假装才女本质总归也不是才女。虽然,人总爱往美好的地方想,总以为梦想就是现实,但是,这梦想恐怕永远也照不进现实。老徐也好,清纯妞也罢,都是演出来的。不然这所谓实验电影怎么那么让人生厌呢!
     
    王朔很能说,可老徐不会导,这样的戏也没法演,所以只能是一个烂片。当然,由于该片为实验片,既然实验,难免会有失败,这丝毫不会妨碍徐导才女的称号,反而,还让她成了一个很有勇气很有想法敢于自我突破的才女。
     
    直可怜了那原著,本来通过文字才有趣的故事,却成了两个人的相声表演。若是话剧,还能赞叹演员底气十足地坚持了这105分钟,可这还是一部像模像样的电影,只能称赞演员记性很好。
     
    莫名其妙的百合网和Nokia,还有那沸腾鱼,这片子啊,就和这人一样,装。可就算是装,怎么也应当装得认真一点,装得大家伙都乐一点嘛!
     
    徐导的确很精。这显然是一部卖点太多的电影,王朔、才女、实验、国产,等等,再加上她在博客上一忽悠,不管好看难看,人都有猎奇心理,这票房也就成了!毕竟,要骂你也得看过才能骂呀!
     
    这就是票房炒作艺术,和电影无关。
    【详细】
    1063833
  • 嘟 子
    2006/8/1 11:37:59
    这话是品出来的
    总体来说称不上一部好电影
      喜欢剧本,道具,音乐,一些光线的设计也不错~
      
      但是布景和演技都不敢恭维,给人假的感觉
      
      个人认为剧本讲述的贴近生活,曾几何时,大家不在梦想与现实中徘徊着,矛盾着,最后得出结论:不得不继续生活,微笑面对……
      
      王朔的这个本子反映了生活……需细品

    说句题外话:刚刚从这部电影中发
    总体来说称不上一部好电影
      喜欢剧本,道具,音乐,一些光线的设计也不错~
      
      但是布景和演技都不敢恭维,给人假的感觉
      
      个人认为剧本讲述的贴近生活,曾几何时,大家不在梦想与现实中徘徊着,矛盾着,最后得出结论:不得不继续生活,微笑面对……
      
      王朔的这个本子反映了生活……需细品

    说句题外话:刚刚从这部电影中发现,老徐的牙齿怎么那么不齐阿~呵呵~牙齿不好,也不知道去整整形~只是客观发表一下,毫无个人感情
    老徐的众fans们表扁我,我也挺喜欢老徐的~^_<
    【详细】
    1062279
  • 又又
    2006/7/27 23:13:11
    电影也可作噱头——小议《梦想照进现实》
    2006年的夏天,两部电影的名字充斥着整个国内网络,无数虫子在热切议论它们——《疯狂的石头》《梦想照进现实》。我就个人观感对《梦》片小小发表一下意见。

    电影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应该是用图象来讲述故事,当然还包括声效、语言和字幕等,但它最基本的特性,还是得用画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梦想照进现实》单就这一点而言,已经不能将它归之为一部电影。相反地,我认为它更多地是用电影这个称呼来为这场双
    2006年的夏天,两部电影的名字充斥着整个国内网络,无数虫子在热切议论它们——《疯狂的石头》《梦想照进现实》。我就个人观感对《梦》片小小发表一下意见。

    电影电影是一种视觉媒介,应该是用图象来讲述故事,当然还包括声效、语言和字幕等,但它最基本的特性,还是得用画面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梦想照进现实》单就这一点而言,已经不能将它归之为一部电影。相反地,我认为它更多地是用电影这个称呼来为这场双人相声当了一个精致的噱头。

    《梦》片毫无故事情节可言,从头到尾就听老徐和韩导两位小愤青和老愤青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发表他们的艺术观、人生观、世界观去了,种种观点看似精辟深奥,台词句句珠玑,噼里啪啦冒出来让人想逮一句以供日后生活中当经典对白调侃调侃都来不及。整个一出戏就这么说完了,细想起来却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完片子最大的感觉好像是在自家墙上凿了个洞,偷听了一场邻居刘二和王四麻子的闲龙门阵。不时地还被里边的台词刺伤了幼小而脆弱的心灵,吃着咱观众的粮食还骂咱是傻B。真受伤。

    老徐估计是把这片子当小白鼠作实验来了。但左看右看它确实是没有什么出彩画面及剪辑技巧可言。不讲故事的电影也多了,像反情节、反戏剧化的电影中,《黄土地》算是一部经典了,89分钟,你愣看不出个什么具体故事来。可是别人用油画一般厚重的画面语言,来表达人的某种潜意识,反映了我国黄土高原上,黄河岸边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3个成员的命运。

    比画面比不得,就拿同类相声形式的电影来说吧,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就够令人拍案叫好的。《千禧夜我们说相声》《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等等,不但形式丰富多样,台词也让人忍俊不禁,看着看着,却有种笑到深处是悲凉的心酸和无奈。同样讲道理,别人从不喊口号,就让你在黑色幽默中去静静回味,细细反思。《梦想照进现实》你说明个啥问题了?不就是将王塑老师对待娱乐圈对待人生的个人观点,通过两个人的嘴,搬到大屏幕上试图引起我们的共鸣吗?要引起共鸣,看书就得了,犯不着坐那一个半多小时,到最后蜷在沙发上落了个莫名其妙和后悔不已的表情。

    这个夏天,还是让疯狂的石头,砸得更猛烈些吧:)
    【详细】
    1061916
  • 老黄的黄
    2006/7/25 1:53:33
    梦想照进沟渠
    看完徐才女的这部新作,想起刚刚看过的另一部热门电影——《疯狂的石头》。其中有个情节:三个贼发现,那个整天挂个相机以艺术之名行泡妞之实的胖子居然把其中老大的马子给睡了,这还得了,三人于是对胖子好一顿严刑拷打外加刑讯逼供。只见一个兄弟摁着胖子的脑袋,一次次浸入马桶里,老大则在一旁怒气冲冲地讯问。

    不过在我的联想里,这个情节略有改动。挨揍的胖子换成了王朔——其实我更想换成的是徐才女。但那么
    看完徐才女的这部新作,想起刚刚看过的另一部热门电影——《疯狂的石头》。其中有个情节:三个贼发现,那个整天挂个相机以艺术之名行泡妞之实的胖子居然把其中老大的马子给睡了,这还得了,三人于是对胖子好一顿严刑拷打外加刑讯逼供。只见一个兄弟摁着胖子的脑袋,一次次浸入马桶里,老大则在一旁怒气冲冲地讯问。

    不过在我的联想里,这个情节略有改动。挨揍的胖子换成了王朔——其实我更想换成的是徐才女。但那么联想显然过于残酷。于是劳驾王朔做个替身。再其实我连王朔也舍不得。他可是我分外敬仰的文人。但又只能如此。因为这部电影王是编剧,徐是导演,明显的“情人店”。我等无赖要对徐mm施以辣手,朔爷指定会第一个冲上去护驾,当仁不让,舍我其谁。

    嗯,现在我就是观众代表,替代贼老大拷问。
    ——“说,你这部电影到底装B了没有?”
    ——“没有.....没有...真没有。”
    ——“人都晕了,还说没装,你当我是二啊!”
    (把王的胖脑袋摁到马桶里数次。)
    ——“我再问你,这部电影你装B了没有?”
    ——“装了,装了......”
    ——“嗨,你他妈的还真装了!”
    (随即又摁到马桶里数次。)

    是的,这部电影我一点也没看懂。而我又不想承认自己是“二”,所以干脆先下嘴为强,反骂一声——装B!

    王朔就是王朔,不跟从,不讨好,不重复,蛰伏近十载,一复出就是标新立异开天辟地。从头到尾只有两个人,一个房间,外加密集的对话。这就是一部历时一个小时电影的全部。这构思,在全世界来说不敢讲,单在中国,说惊世骇俗绝不为过。

    有评论将之称为“小成本电影的新状态”。太确切了!新,刚才说了。而成本,我靠,要是男主角韩童生(韩演得不错,让李成儒来演或许更好)友情出演(王朔的剧本肯定是白送给徐的,费用不计),我看整个电影的大头也就是中间那桌子盒饭钱了。另外提个建议,鉴于全是对话,摄像也去掉吧,干脆弄一广播剧,灌磁带上市,一盘8块。成本至少能再减80%。

    说它装B,编剧王朔显然是主犯。电影成为这个样子,主要是剧本的缘故。但正如开始所说,我实在不忍心对王朔用刑。除了对他一贯喜爱的缘故,仔细一想,还有一点——论装B,他是初犯。而导演徐静蕾却是地地道道的惯犯!

    对,这就是我更想把所有怨气都撒到她这个从犯头上的原因。
    她太喜欢装B了,她太擅长装B了,她装B不是一回了,以至于装得熟能生巧轻车熟路游刃有余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我靠!我吐!

    我真不看不出她除了那手字还有何德何能?
    我真不明白怎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她,老年的视同己出,中年的视同岳母出(小姨子),青年的视同同出(所谓邻家姐姐),少年的视同己由出。整一个老少咸宜人见人爱。何止大众情人啊,大众小姨子、小姑子,大众闺女、大众姐姐、妹妹,全了!——赶上蓝天六必治全效牙膏了。

    常言道:演而优则导。徐大导演,演到如今,到底哪个角色塑造得弥足称道呢?从《将爱情进行到底》,到《我和爸爸》,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到如今这部新作,我只看到,除了做作,还是做作!

    徐如果静默着,不说话,只是对着闪光灯微笑,真的很好看呐。永远抿着双唇,弯弯的,长长的唇线,微笑,还是微笑,不深不浅刚刚好,看上去是那么的亲切柔和,那么的发自肺腑,那么的清纯可人。说句不敬的话,当今中国,只有温氏微笑堪与之一拼。

    而一旦演戏,一旦开口,那就坏了。不是怪她的牙原来那么难看,而是由于她已经习惯于人前少开口,笑不露齿,已经习惯于刻意掩饰牙齿的缺陷,即便演戏也时刻不忘。每次当众开口对她来说简直是冒险,每到这时,她似乎首先想的是如何尽量减少嘴唇的开合度,如何把刚开张的唇齿尽快收回,而不是如何对词入戏。她的注意力大部分用到唇齿的开启上,以至于那一颦一笑,一嗔一怒,分外做作。让人感觉这哪里是演戏?又分明是演戏!连那声音都假得厉害。拿腔作调(这样子我只在多年前的一个梁晓声访谈里见到过,和徐像极了,称得上是拿腔作调的男性版。巧,他也是北影的,不过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呵呵),即不生活,也不书面,永远像毫无现场表演经验的人,一边用余光打量着镜头一边若有所思地翻着眼皮背台词。严重到言语和表情时常分离,看上去音话不同步,还以为录制或者自己的光驱出了问题。

    不入心,怎入戏。所以在我看来,她入道以来的所有角色都是一个味道。就像不同包装的方便面。(这点和曹颖不相上下。)

    再说导技,我怎么看怎么像任性的富家小姐过家家。叶大鹰、张元、姜文,当然还有王朔,这些牛B大腕,都齐刷刷钟爱于她。怪!像哄着小孩一样,你要客串就客串,你要剧本就剧本,只要你高兴,叔叔们就想方设法满足你,善意地配合你。唉,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举国无双啊。

    成名后的她,据说被她的母校北影请去做起了兼职教师,简直是笑话!就这种水平,别说教书,我都纳闷她是怎么考入最后又顺利毕业的。几年前传媒把她与周迅等人合成四小花旦。真是高抬她了。和周迅并称,她哪里配?她连赵薇都不如。但又据说后来四小花旦作了调整,将她剔除。——这就对了!

    昨天有消息称,徐静蕾获中国电影排行榜“最具开发潜质新人导演奖”第一名。细看,原来是网友投票的结果。唉,准又是那帮将其博客点击到世界第一的傻B!

    《天下无贼》里葛优深情一吟,使得一句僻句成为名言: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在此借用一下,什么《梦想照进现实》,干脆就叫梦想照进沟渠算了。


    【详细】
    10602321
  • 柴林
    2006/7/23 20:50:52
    用电影手段来实现的文学——《梦想照进现实》
          在电影是不是具有文学性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些争论,周传基老师认为国内的“电影综合艺术论”是荒谬的,电影也不存在什么文学性,电影万万不是“用电影手段来实现的文学”。

          不过《梦想照进现实》这电影的确“很文学”,这当然是因为影片中的大段台词和一个单
          在电影是不是具有文学性这个问题上一直存在一些争论,周传基老师认为国内的“电影综合艺术论”是荒谬的,电影也不存在什么文学性,电影万万不是“用电影手段来实现的文学”。

          不过《梦想照进现实》这电影的确“很文学”,这当然是因为影片中的大段台词和一个单调的场景,让我们觉得这电影很不电影。照王朔所言,这都是为了省钱;为了省钱,所以把本可以用视听语言表现的东西全都转化成了啰里啰唆的台词;为了省钱,所以空间就在一间屋子里搞来搞去了事。在一间屋子里要把90分钟拍的丰富不单调实在太难,这不是把茶几上的东西换换摆设,由客厅走到书房走到卧室门口,换个发型换个灯光就够了的,观众并不会因此而满足。况且,咱们也还都不是大师,就踏实点吧。

         当然这不是讨好大众的作品,从电影的创作来看,王朔说了自己想说的,老徐也表达了自己想表达的,他们对待这个电影的态度都相当轻松,这就像是他们二人完成了一个练习题。而这种轻松的态度一部分原因是没有多少压力,一部分原因是这个简单的电影他们制作的相当不费劲。没有付出太大的精力,也就不会有太大的期待。
    【详细】
    1060569
  • putin
    2006/7/20 5:10:44
    两代人的对话
      我老老实实的看完了电影,不能说一个字不落,但是在第二遍的时候起码又补了上来。
      话很多,话很少,其实这都不是一个能评价电影的标准。况且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的标准。这根本就是本书,每个人都在写书评。

      就像有人形容看这部电影是像剥洋葱一样,我完全同意。起初,只是以为编剧在躲起来评论演艺圈这点烂事儿,
      我老老实实的看完了电影,不能说一个字不落,但是在第二遍的时候起码又补了上来。
      话很多,话很少,其实这都不是一个能评价电影的标准。况且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电影的标准。这根本就是本书,每个人都在写书评。

      就像有人形容看这部电影是像剥洋葱一样,我完全同意。起初,只是以为编剧在躲起来评论演艺圈这点烂事儿,却慢慢发现,他的眼光还高得很呢,高得不仅仅是某一代人的事情。是一种过程,而在座的人也在其中。。。。。。
      我的理解是跟整个社会、制度等有关的,当然不能多议;毕竟我得按照网上的规矩办事。
      没懂的时候,我乐了,每一句话让我心花怒放,这叫拐这弯儿的骂人;理解的时候,我哭了,每一句话让我心里觉得刺的慌,这不叫骂人,是反省、自嘲还是失落,也许都有吧。

      最后的一段让我觉得难受
     『原来的梦想也是相信有个幸福存在,有个人间天堂,一个公平的社会。一个心灵匹配的对象,人和人都互相信任,也值得信任。人和人都不互相消灭,一个无忧无虑,一个快乐无比。爱情根本不叫事儿!没说平等,说的也是平等以后的社会。
      原来大家更愿意相信一点,觉得地上的每一点亮儿都是那个梦想照下来的,都仰着脖子去接光,脖子晒热了,就觉得温暖;晒黑了,就觉得健康;烫皮了,梦更近了;起泡了,已经在梦里了,痛并快乐着;泡破了,露肉了,肉熟了,肉糊了,鼻子哭了,这都没走!走多不牛逼呀!必须死扛,必须的!
      聚光灯关了,爷们儿没的扛了,闪着爷们儿,爷们儿拧巴了,爷们儿生命不能承受之没东西扛。爷们儿玩火柴,爷们儿攒烟头,爷们儿屁暖床,爷们儿晒月亮,爷们儿管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儿瞧,挺着脖子,瞪着白内障,叫坚持。』

      当一个梦想支撑着一个人的时候,即使再艰难的时刻他都能挺过。当梦想、信念消逝的时候,就像病人坚守的最后一片绿叶已掉;骇克帝国中告诉Neo这一切不是真的一样。会是什么感觉呢?没东西扛的感觉
    【详细】
    1059927
  • PlaceBo
    2006/7/7 22:54:49
    现实就是个洋葱
    这部电影就象是一个洋葱, 一层又一层, 掩盖着太多的东西. 最外面那层是一个才女的第三部导演作品, 撕了这一层, 发现里面不过是个北京大妞对生活一厢情愿的撕扯. 再往里, 发现是王朔这个胡同串子在耍贫嘴. 紧贴着贫的是幽默, 紧贴着幽默的是讽刺, 讽刺再往里一层是矫情, 矫情的下面是落寞, 落寞下面是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下面是悲观, 是挥之不去的感伤, 是现实这个洋葱永远都会让你流眼泪, 而梦想永
    这部电影就象是一个洋葱, 一层又一层, 掩盖着太多的东西. 最外面那层是一个才女的第三部导演作品, 撕了这一层, 发现里面不过是个北京大妞对生活一厢情愿的撕扯. 再往里, 发现是王朔这个胡同串子在耍贫嘴. 紧贴着贫的是幽默, 紧贴着幽默的是讽刺, 讽刺再往里一层是矫情, 矫情的下面是落寞, 落寞下面是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下面是悲观, 是挥之不去的感伤, 是现实这个洋葱永远都会让你流眼泪, 而梦想永远无法照进来, 只能在最黑的地方见.
    【详细】
    1056218
  • C
    2006/7/5 15:50:28
    梦想只负责在角落里放光
    喜欢这片子得符合以下几条:
    1. 不讨厌王朔,也不能太爱他。
    2. 能适应北京人侃,不晕,不烦。
    3. 绝对不能讨厌徐静蕾。
    4. 真爱电影,至少是真爱看。(公映什么看什么,随大流的那属于慈善人士)

    符合上述条件的,看了出来估计不会大骂。电影方面,我觉得要做好一些前期工作就更好了:
    1. 人手一剧本,头进场半个小时发,早看了也不好。(新京报连载过剧本)实
    喜欢这片子得符合以下几条:
    1. 不讨厌王朔,也不能太爱他。
    2. 能适应北京人侃,不晕,不烦。
    3. 绝对不能讨厌徐静蕾。
    4. 真爱电影,至少是真爱看。(公映什么看什么,随大流的那属于慈善人士)

    符合上述条件的,看了出来估计不会大骂。电影方面,我觉得要做好一些前期工作就更好了:
    1. 人手一剧本,头进场半个小时发,早看了也不好。(新京报连载过剧本)实在不行,建议还是买盘回家看,被侃晕了的地方还能倒回来重看。
    2. 咱要是有俩房间就更好了。开灯关灯,放音乐,吃饭抽水烟袋,老徐换发型、戴墨镜,上厕所,有沙发不坐坐地上。。。能耍的地方不是一般小,看出导演尽力了。


    现在详细说。
    影片开始的超近镜头很有感觉,不过进屋了以后就没再用了。也是,地儿太小,玩镜头显得太不真诚。而且这片子话太密,镜头再乱就有点不道德了。说到台词部分,的确很有王朔风采。那些关于“说话一套一套的,不真实”的评论,绝对是没见过俩北京人深聊。可能是说得流利了点,但一套一套,话语中透出的想象力特丰富,这是一定的。王朔一直以北京方言写作,并创出了一类风格。但,口语化写作写出来的毕竟不是真正的口语,特别是在对白很多的情况,还是会有点文,断句或语气稍微不到位,观众就晕了。韩童生的台词相对比较多,有几处还是能感觉在背,背得太熟了语气就有点乱。而且故事一上来就聊,虽然后来铺垫了导演和演员很熟,还是稍显突兀。当然,爱听这一口儿都等着呢,甚太长时间也不现实。

    导演方面,主要任务就是把握节奏。把几大段台词分开,让观众感觉得出来翻篇儿了,到下一章了,或者主题进一步深入了。上述的徐导用的开灯关灯等计谋的确达到了这个效果,分寸把握得比较到位。
    演员方面,韩的表演没什么挑,除了上面提到的台词太熟,但这谁都难免,最怕的一个字一个字蹦没出现,真好。老徐感觉前面有点紧,或者也可能是我还没适应电影的气氛。后来两个人的嬉笑怒骂,气氛的几次改变,都很好地掌控了影片的节奏,可以使观众一直都集中精力,并且没跟丢。

    广告方面,除了百合网,其他的都可以接受。百合网没少砸钱吧,太TM明显了。鉴于为了艺术的尝试,都忍了。

    主题非常有意思。让话从导演和演员的对话里说出来,满足了观众偷窥的快感,也满足了自个儿泄愤的需要。其实如果非要从梦想照进现实这个主题上较真儿,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话题。无数人说过了,要不是王朔的贫法儿,话说出来可能会变得特别老生常谈。记得当初对冯小刚就有又爱又恨的复杂感情。他没有一般大陆导演的要么变态的内心,要么高大全的虚荣,有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加上对电影的热爱,一步一步在自己稳赚的情况下,走出一个商业化模式来。但同时,又觉得他对所谓的艺术不够衷心,能为了养家糊口而做出一部分自我放弃的人,总感觉有点危险。老徐的出现让我觉得另一个入世的大陆导演出现了,而且还带着女性视角。公平一点说,中国电影先需要像上面两位这样的专业电影人,等电影业繁荣得跟好莱坞似的了,再出几个非要跟艺术死磕的人也不晚。而这个想法,也很靠近梦想照进现实的主题大意。

    谈了一夜,导演和演员都拧巴了,或者都豁达了。接下去这戏还拍不拍,生活说了算。建议把这电影拿到电影学院给学生们看看,结局自个儿决定。您要是不缺钱,就不拍了,扭头找艺术去;要是指着这电视剧吃饭,就废话少说,给人家拍生孩子去;要是您都红到家喻户晓了,还给人家拍生孩子呢,那您就站窗口沉思吧。
    【详细】
    10561461
  • 拔刀诀
    2006/7/3 14:19:36
    梦想和现实墙角见
    王朔还是那么贫。

    《梦想照进现实》还不错。王朔话痨本色没改,不过这回唠的太形而上了,太本体论了,太存在与虚无了,散场之后一个还没到一米三的小妞拉着她妈手说,太不好看了。

    可是不闷。

    徐静蕾本色,一小资女演员,喝大了,空虚了,忽然想起人为什么活着,就决定不装了,罢演了。男导演臭贫,活脱一王朔化身,饶着弯子劝,劝着劝着搂不住了,漏出了小资的尾巴,顺嘴猛烈思考起
    王朔还是那么贫。

    《梦想照进现实》还不错。王朔话痨本色没改,不过这回唠的太形而上了,太本体论了,太存在与虚无了,散场之后一个还没到一米三的小妞拉着她妈手说,太不好看了。

    可是不闷。

    徐静蕾本色,一小资女演员,喝大了,空虚了,忽然想起人为什么活着,就决定不装了,罢演了。男导演臭贫,活脱一王朔化身,饶着弯子劝,劝着劝着搂不住了,漏出了小资的尾巴,顺嘴猛烈思考起来,烤焦了,铐着了,虽然自称“我是经过粗俗化运动打过戒断针的,‘艺术’这种病人说的话要是能从我嘴里说出来我能立刻倒地而死,还有高雅,还有情调,不死也要抽自己致死。”后来还是捂着脸唠起了梦想。

    梦想是什么呀?

    永久交配。

    人人平等。

    相信有个幸福存在。

    ——觉得地上每一点亮都是那个梦想照下来的,都仰着脖子去接光。脖子晒热了,就觉得温暖;晒黑了,就觉得健康;烫皮儿了,梦更近了;起泡了,已经在梦里了。痛并快乐着;泡破了,露肉了,肉熟了,肉糊了,肉疼了,鼻子哭了,这都没走。走多不牛逼呀,必须死扛,必须的,聚光灯关了,爷们儿没的扛了,闪着爷们儿了,爷们儿拧巴了,爷们儿生命不能承受只没东西扛。爷们儿玩火柴,爷们儿攒烟头,爷们儿屁暖床,爷们儿晒月亮,爷们儿管什么也瞧不见还站在那瞧,仰着脖子,瞪着白内障,叫信仰。

    王朔顺溜儿,什么“70后80后”韩寒郭敬明拍马也追不上。可是时间流逝,他已经过时了,从前他颠覆了消解了别人,现在成了被遗忘被消解的那部分,于是心里不得劲,拼命寻找存在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什么什么的。

    就说这段——男:我再见你,记住,不是青苔,也不是蘑菇,是一片橘子色。芭蕉船,银杏树,柿子雨,深秋雨后收割麦田,迎着晚霞采摘向日葵,你想要一只铜哨,结果得到满河金被子,你发现河里有一正在做的泥锅,旋儿得十分紧凑,十分头冲下,在拧自己,在严拧自己,一转儿紧一转儿,一转儿紧追一转儿,极力转圆了,游成立锥,极力——差一点就从皱纹里揪出字母了,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在拼汉语拼音“你好”,汉字我已经不熟了。接伴儿你发现夕阳西下,金被子变成一河血黑绸子,巨雀跃,巨轻浮,吹荡鼓舞间闪动着无数媚眼,那还是我!那还是我!趁着最后一点亮,瞅你呢。
    这太文学了,搁在纸上还行,可是被满脸烟火气的男导演那么一念,就那么别扭,就整个透着装的味道。

    看了这个,我除了烦老徐的博客不怎么烦徐静蕾了,虽然这里她还是装纯,王朔说了,装纯就是你的路子,其实我觉得是本色。导演说了,土匪有真土匪,流氓有真流氓,真纯的,没见过,可是装纯装久了,也就半真半假了纯度也能增加一星半点吧。

    本色就不烦人。就象许晴,纯情,浪漫,小资,嗲,媚,经过粗俗化运动打过针的一听这些词肯定一头撞死了,可是爷们儿就喜欢,女人嘛。

    咦,为什么扯到许晴?

    存在感之一种。

    “还得是光速,笔直30万公里;笔直再笔直,笔直乘2;乘乘乘乘下去,那是回不了头了。拜拜吧。光和光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吧?最黑的地方见。

    就冲这台词,说来说去,王朔是最小资的,应该作为所有小资们的偶像。虽然小资早成为骂人的话了。

    一堵墙和另一堵墙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吗?墙角见。

    梦想和现实怎么打招呼你知道吗?不知道。

    梦想怎么照进现实你知道吗?不知道……喝大的时候。
    【详细】
    1055145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