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太平洋影评

126362727
  • 爱笑爱哭
    2022/5/5 18:09:20
    骗子在哪?你的朋友圈有吗?
    看完美剧《虚构安娜》(Inventing Anna),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震惊了!咁都得?! 故事讲述一个假扮德国贵族,亿万身家继承人的女骗徒,假装创业,成立基金会,骗取纽约市,众多上流社会名人、银行家,律师,记者的信任,住最好的酒店的总统套房,偷私人飞机,坐别人的私人游...  (展开
    看完美剧《虚构安娜》(Inventing Anna),故事改编自真实事件,震惊了!咁都得?! 故事讲述一个假扮德国贵族,亿万身家继承人的女骗徒,假装创业,成立基金会,骗取纽约市,众多上流社会名人、银行家,律师,记者的信任,住最好的酒店的总统套房,偷私人飞机,坐别人的私人游...  (展开)
    【详细】
    14380222
  • 云淡风清
    2021/6/27 21:34:17
    咋说呢,反正喜欢演员角色很讨喜。

    之前就看过,今天又来看。入坑了,非常喜欢,看了一整天了,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标准吧,反正我不夸张的说,真的觉得他们演的很好。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型的,搭配也很好,很有默契C P感十足。看得心里面去了,特别心疼米若,也特别喜欢那个痞帅的方元,两位美女也非常酷。希望他们以后多多合作,更希望能够看到续集。

    之前就看过,今天又来看。入坑了,非常喜欢,看了一整天了,1000个人,心里有1000个标准吧,反正我不夸张的说,真的觉得他们演的很好。是我喜欢的那一类型的,搭配也很好,很有默契C P感十足。看得心里面去了,特别心疼米若,也特别喜欢那个痞帅的方元,两位美女也非常酷。希望他们以后多多合作,更希望能够看到续集。

    【详细】
    13638178
  • 捕娱记
    2017/7/3 23:14:58
    《我们相爱吧之爱有天意》再出爆款CP,总把天聊死的潘玮柏与吴昕为什么CP感爆炸

    文|燃姐(珞思影视研究组)

    《我们相爱吧之爱有天意3》正在江苏卫视热播。随着潘玮柏与吴昕这对“无尾熊CP”上线,节目里的恋爱气氛恰如这立夏后的气温,日渐炽热!

    首次上线,“无尾熊CP”便以一场尴尬与耿直交织,“哈哈”与纸巾齐飞的“尬聊”圈粉无数。昨晚播出的第5期节目,突破了

    文|燃姐(珞思影视研究组)

    《我们相爱吧之爱有天意3》正在江苏卫视热播。随着潘玮柏与吴昕这对“无尾熊CP”上线,节目里的恋爱气氛恰如这立夏后的气温,日渐炽热!

    首次上线,“无尾熊CP”便以一场尴尬与耿直交织,“哈哈”与纸巾齐飞的“尬聊”圈粉无数。昨晚播出的第5期节目,突破了“半熟不熟”的尴尬节点,放松下来的潘玮柏和吴昕已经可以自如地谈笑风生。但两人个性及兴趣、爱好上的南辕北辙也慢慢铺展开来——一如这对CP最初公布时大家的猜想:,一个阳光ABC(潘玮柏),一个东北傻白甜(吴昕),真的会产生神奇的化学反应吗?

    8642493
  • 唐书钰
    2018/4/29 0:48:40
    电影滥用了周冬雨那张没被生活摧残过的脸

    周冬雨长了一张没有被生活摧残过的脸,所以她可以在每一部电影里天真无邪,然后被生活撕裂,又在下一部电影中满血复活。好的导演只用在适当的时候撕裂这张脸,就可以让观众感到真实的痛苦。

    不过我觉得电影滥用了这张脸。明明是后来的我们,最后却只有后来的林见清。

    方小晓呢?

    相对于电影所展现的林见清相对完整的社会关系和人生经历,电影对于方小晓的刻画几近潦草。她的母亲一闪

    周冬雨长了一张没有被生活摧残过的脸,所以她可以在每一部电影里天真无邪,然后被生活撕裂,又在下一部电影中满血复活。好的导演只用在适当的时候撕裂这张脸,就可以让观众感到真实的痛苦。

    不过我觉得电影滥用了这张脸。明明是后来的我们,最后却只有后来的林见清。

    方小晓呢?

    相对于电影所展现的林见清相对完整的社会关系和人生经历,电影对于方小晓的刻画几近潦草。她的母亲一闪而过,她没有自己的朋友,甚至久别重逢后,她,除了坐经济舱一个确定因素,观众和林见清对她的现在都一无所知。

    这作为刘若英这位女性导演的作品实在有些诡异,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女文青刘若英希望塑造男人眼中的小晓,甚过真实的小晓。

    我很喜欢林见清和方小晓在一起的时候,年轻人恋爱时眼睛都会放光,那种相濡以沫,是很真实的甜蜜。但电影的前半段和后半段有着明显的差距,如果说前半段的两个人还在写实,后半段的两人就开始沉溺在导演的自我表达中,逐渐崩坏。

    电影的后半段,连两个人的争吵分离都表现得支离破碎,这种破碎在于它并不打算告诉你林见清和小晓真实的心理状态,只能看到他们的对抗。对抗世界,对抗彼此,我们不知道这两个角色为什么明明如此相爱却要如此伤害,只能笼统地将其称之为“作”。

    然后穿插着看着黑白镜头下的井柏然和周冬雨,听他们矫情地问着“你爱过我吗”?

    雪地里为了点题出现的对话出现得非常突兀,是一段为了表达而引起的发问,难道当年不是因为确认爱着才感受到幸福吗?为什么要在多年后再度确认?

    唯一的解释是,导演太想摇着观众的肩膀说——看看吧,周冬雨是白月光啊!

    为了体现这段白月光,电影让林见清的父亲给小晓写信,让林见清在之后的婚姻生活表现得毫无幸福感,好像拥有着周冬雨的林见清才是闪光的,之后的他被抽走灵魂了。

    至于小晓,我们只看到她在多年见面后的面无表情,泪流满面,看到她只在回忆过去时才开心的笑。这些年她过着怎样的人生毫无意义,她只为多年后的重逢存在着。

    这部电影,真的配不上周冬雨这张青春的脸。如果说林见清尚且能从这段感情中找到了做游戏的灵感,小晓却只是得到一段情伤,并且在多年之后依旧未愈,它为了成就伤痛而被迫让她表现伤痛,实在是太浪费了。

    【详细】
    9327976
  • 信而好古
    2013/11/20 20:18:42
    Kevin Spacey谈电影《飞跃情海》
    译/信而好古

    原文:http://www.bigfanboy.com/pages/interviews/kevinspacey/spacey

    图文版:
    译/信而好古

    原文:http://www.bigfanboy.com/pages/interviews/kevinspacey/spacey

    图文版:
    http://www.douban.com/note/316102617/
    http://www.douban.com/note/319912094/


    当《飞跃情海》在电影院上映时,很多人将会第一次知道Bobby Darin是谁。Kevin Spacey拍摄了这部对他来说很个人的、很重要的电影。此电影的诞生与他多年来的耐心和谨慎筹划密不可分。很多人永远不会知道这部电影经历了多少(曲折)才拍得成,但Kevin知道。这纯粹是源于他的热爱。Spacey最近来到达拉斯宣传这部新电影,其后举行了问答环节。以下是他想说的经历。

    拍摄缘起

    Kevin: 这是一段颇长的旅程。这得怪我母亲。一切源于我母亲是Bobby Darin的大粉丝。我在一个经常播放Bobby Darin唱片的房子长大,此外还有伟大的Sinatra。我父亲有很多78转唱片,所以我差不多是和“大乐队”一起成长的。你知道那些铜管的声音。事实是到10岁或11岁的时候,我就站在客厅,把发刷当麦克风,跟着Bobby Darin的唱片一起唱。我20多岁的时候,有几本关于Bobby Darin的书出版了。我之前完全不了解他,只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表演者。我真的很震撼于他克服的(困难)、他在如此短的人生中取得的成就及在更短的艺术生涯(15年)里的取得的成就。我觉得这会成就一部好电影,我母亲则认为我该扮演这个角色。这是我母亲一直以来最希望我参与的一部电影。关于这个,等会儿我再多谈点。然后,我听说他们要拍一部关于Bobby Darin生平的电影,这要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我当时在纽约当戏剧演员。那时我还未拍过任何电影或电视。虽然我去竞争了,因为我觉得这个角色是为我而设的,但那些电影公司经理不认为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戏剧演员该演这个角色,所以我被回绝了。而基于我不确定的原因,他们一直没拍成那部电影。它在华纳兄弟公司的开发部搁置了15年,一直没有开拍。换过很多不同的编剧,Barry Levinson本来准备导演这部戏,但也始终没有成事。我会永远感激他们没有拍这电影。我从80年代末开始关注这个计划,但直到大约1996年我才在电影圈开始有点儿名气。我后来为华纳兄弟公司拍了一堆电影……《洛城机密》、《午夜善恶园》、《谈判专家》这些全部是华纳兄弟公司的出品。我因而与一些在电影王国举足轻重的电影公司经理有了交往。我花了5年的时间,才从华纳兄弟公司那里获得拍摄权。我最终是在2000年拿到拍摄权的,所以我是从2000年起真正开始筹备这部电影的。
      
    关于他和Bobby Darin的相似度,以及亲自唱了所有的歌

    Kevin: 呃,我比他高。我们的头发几乎一样(少),我要感谢负责化妆和发型的同事为我提供了这么棒的假发。我一辈子都在唱歌。很多人不知道我一开始是演音乐剧的。从13岁到22岁,我演过《失魂记》、《西区故事》、《玫瑰舞后》、《海上娇娃》、《音乐之声》。我爱音乐剧,我爱演音乐剧,我爱音乐剧这种形式。我从小到大都喜欢美高梅的音乐片。如你所见,我在这部电影里向这些音乐片作了小小的致敬。但自从我进入职业生涯后,我就没有机会演音乐剧(片)了,只是偶尔有机会唱唱歌。这部电影的挑战是怎样把音乐做好,因为我已决定要亲自唱,而不是对口型。这不是说演员不能有伟大的表演……我们有《Ray》里的Jamie Foxx,他的表演很棒,他唱歌的时候对口型。但我从小就熟知Fred Astaire 、Gene Kelly 和Jimmy Cagney, 他们都是真唱。如果我能让我的声音接近Bobby的声音,相信我,如果你未见过Bobby Darin……这里我得不准确地引用参议员Benson的话,“我认识 Bobby Darin, 你和Bobby Darin差远了”。(译者注:Benson的原话是,我认识Jack Kennedy,你和Jack Kennedy差远了。)我可以告诉你这人的才华无人能及,而我最想做的是向他的才华致敬的同时又不刻板模仿。所以这主要是捕捉他的风格、他的本质、他(唱歌)的分句、他(旺盛的)精力,如此,人们可能就会觉得他们听到的是Bobby。但很坦白地说,Bobby做的很多事是我几辈子也赶不上的。因为他声音的纯、他的音域都很惊人。1999年,我与Roger Kellaway开始音乐方面的工作, 他是一位凭自己真本事的出色爵士乐艺人。你可能知道他但不一定听过他的名字,《全家福》(“All In The Family”)的主题曲就是他写的,他喜欢将之称为“那份不断给予的礼物”。原来Roger曾是Bobby Darin的音乐指挥和编曲者之一,并与Bobby一起巡演过,他们更一起完成了那张窃以为很精彩的1967年专辑《Dr.Doolittle》。我们选用了这唱片里的一首歌《Fabulous Places》。1999年我们一起钻研了Roger的唱片目录。我们一起工作了几年,然后大约两年前我请来了Phil Ramone做我们的音乐监制。他是一位传奇的音乐制作人,制作了Simon & Garfunkel的所有专辑,曾与Bobby共事,曾与Sinatra共事,简直就是录音室里一天才。大约四年前,他带我到位于荷里活的Capitol唱片公司的录音室。我们走进Bobby Darin录制他所有的(Capitol)唱片的地方。然后我知道了在麦克风前工作的感觉,与乐队合作的感觉。我现在听那些录音,不是电影里用的那些,是彩排的那些,我现在听都觉得有点儿寒碜,因为效果实在不好,但当时我就那水平。他领着我们上了一个层次。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努力、再继续努力。无论我去哪,无论我在拍什么电影,无论我在干什么,我都带着这些录音,有我声音的和没我声音的。无论我在拍哪部电影,夜里我都在酒店房间里熬夜练唱,让我的邻居都好梦难寻。为此我道歉。

    关于电影选曲

    Kevin: 我觉得这是拍摄这部电影最困难的决定。这家伙在演艺生涯里录制了逾325首歌,选用哪些放进电影真的是最困难的决定。实际上一些我最喜欢的Bobby Darin歌都没放进电影。这些歌不够戏剧性。我总是想保证我选择的音乐有助于讲故事,能推进叙事,哪怕仅作为背景伴乐,而不是停下来开一场音乐会。所以像我很喜欢的Bobby Darin歌曲《如果我是个木匠》(“If I Were a Carpenter”)都没放进电影里,但放进原声带里了,因为我们都录好了,这首歌是我的至爱之一。我得跟你讲讲我们的乐队。他们是一支英国乐队。这对那些未听说过这部电影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儿意外,而这是因为我在美国筹集不到资金拍这部电影。每一个电影公司都说“谢谢你,但不”。我不得不去欧洲,所以这部电影成了英德合拍片。整部电影都在柏林拍摄。现在你看我们在海边唱歌,像是意大利的一个美好的晴天,但我要告诉你这是我们1月在柏林拍的,你能想象得到的最冷的那几天。不过这证明了我们的英国摄制队和德国摄制队有多棒,令场景看起来像比华利山、布朗克斯、意大利和纽约。
      
    关于银幕上不常见的人格塑造
      
    Kevin: 我从不想拍一部传统的传记片。我更感兴趣的是围绕Bobby Darin的一生创作一部幻想片。因为我最想做的是彰显这人的才华和他带给别人快乐的能力。我想人们带着振奋的心情走出电影院,因为在这部电影里Bobby Darin没有死去。我的构想是不要单调乏味地串连起那些热门歌曲,而应该打破所有的常规。工作时我很乐在其中。
      
    关于他从Sandra Dee那里得到的支持

    Kevin: 嗯,让我告诉你我和Darin一家的关系,因为这有一个过程。大约五年半前,我记得好像是我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报道,引用了Steve Blauner(John Goodman饰演的角色)的话——“除了Bobby Darin,没有任何人可以在那部电影里唱歌,除非我死了!”因为Darin一家最初是反对我唱歌的,我也理解。首先,他们未见过我。其次,他们不知道我是否能唱,再次,他们要捍卫(也理当如此)Bobby的(音乐)遗产。而我在2000年拿到拍摄权的时候也作了个审慎的决定,就是我不会联系Darin一家……直到电影敲定,直到我确定我筹到钱。因为我认识和他们有联系的人,我早得知为了这部从没拍成的Bobby的传记片,他们已经历了15年的波折起伏。我不想让他们再多经历哪怕一秒的希望幻灭。因为对他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计划,这关乎一个他们所爱的人。所以直到2003年,我才和Darin一家接触,他们那时知道电影真的将开拍。因此我那时主动和Steve Blauner接触,虽然 Bobby去世了,但Steve Blauner 仍然代理Bobby Darin。所有使用Bobby写的歌的权利,我都要和Steve Blauner协商。 而他们叫他“Boom Boom”不是毫无道理的。事实上,我与Steve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家餐馆,那是一家没有午餐吃的餐馆。我带他去那里,餐馆同意为我们准备午餐,所以那里只有我和他。他走进餐馆,他是个大个头,不及John那么壮,但也是个大块头。他可以说是高我一截, 而我则坐在卡座里。而他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他没坐下,也不打招呼,啥都没说之前就说——“好吧,我就直说了吧。”我说:“OK,请说。”他说——“我认为你不该唱歌,我认为你不该导演,还有就是你来演太老了!”
      
    他是怎么赢得Steve的支持的

    Kevin: 我说“坐下,Steve,喝口水。我们会谈妥的。”我们那天一起坐了6个半小时。我想这是他第一次能听进我说的,不是抽象虚幻的,而是直接听我说,听我的心声——我是多么想向Bobby致敬、把音乐做好对我有多重要。如果不能把音乐做好,那么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了。我们度过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下午。我估计他是第一次感受到我对这部电影的热忱。然后,他打电话给Dodd, 我与Dodd在那里见面,Dodd是Bobby和Sandy的儿子。现在没有一天我不和Dodd讲话或 e-mail他和Steve的。实际上,我们仨昨天才录了一期Larry King的节目。我和他们坐在一起聊这部电影、聊这部电影对他们的意义,很精彩的一期节目。一旦他们在背后支持这部电影,他们以他们的方式支持这部电影。如果没有他们,这部电影不会是今天这样的。首先,他们与我分享了一些很棒的资料,有一些私人的物品他们实际上是送给我的。另外,我们获得了可能是我们获得的最棒的礼物、最实用的礼物:一年前我们进录音室之前,Dodd和Steve在Bobby的资料库花了两个周末, 找出了他的所有的歌曲编排乐谱。他们把这些材料给了我。我们在Abbey Road录音时用的就是这些乐谱, 每一个音符都和Bobby定的一样,除了那些我们扩展成舞蹈片段的。这简直就是宝藏。棒极了!如果它听起来精确如原录音,那是因为Bobby是怎样做的,我们就怎样做。最后一点是关于Sandra Dee的,是Sandra Dee让Dodd从头到尾来协商这件事的。她上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致电我,说她一帧画面都不想更改。她很高兴很满意,她不相信这电影在扰攘了这些年后终于拍成了。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将会怎样。你永远不知道一部电影将会怎样。我也不知道影评人会怎么反应,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但就我而言,我已经面对了最重要的影评人,我为我们做到的(事情)感到非常自豪。

    Mark: 看来这是个很真诚的(人物)塑造。对于承担起一个你自始至终都牵涉颇深的(拍摄)方案,除了(一开始)来自Darin家的(质疑),你在荷里活影圈还遇到过其他的反对或批评吗?

     Kevin: 反对的声音不是仅从这电影开始的。2000年我试着筹钱,想找电影公司投资。然后2001年和2002年,你当时不会知道,但突然在一年内,很多传记片不知道从哪儿冒了出来。但在2002年之前,这些(关于)人物的电影是不受欢迎的,没有人拍。而且,你还说这电影是靠音乐推动的。如果说还有比这两个因素更吓怕电影公司的话,我不知道是什么,而我两个都有齐了。

    Mark: 对!

    Kevin: 再者,很诚实地说,《美国丽人》之后我拍了一系列的电影,票房都不怎么好,为此我受到了一些猛烈的抨击。因为我进入了一些不符合人们预期的领域,坦白说我觉得那些是我该接的活。那几乎就是一种“你竟然敢尝试新东西”的态度。因为荷里活是个只允许你重复之前的成功的地方,又或者人们以金钱来衡量成功。那时(我们)没有剧本、没有导演。我当初没有导演这部戏的打算。我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想找个导演。我看中了两位,但他们的日程表都满了,他们要到今年才有时间拍这部电影。我知道我得在今年以前拍完这部电影。我听过一个可笑的理念或者说反对的理由,我不知道你是否同意,他们说,“嗯,这是个很棒的剧本,很好的故事,音乐也很赞……呃……但谁听说过Bobby Darin?”现在,说实话,很多这些电影公司经理只有15岁。

    Mark: 哈哈!

    Kevin:(他们)还是讲了些优点的。我会说好吧,但为什么这会有关系?他们的理由是“人们看关于名人的电影的唯一理由是他们知道那些名人”。我会说,OK,根据这个假设,你的意思是你看了另一个剧本,然后说“嗯,这是个很棒的故事、很好的角色,但谁听说过阿甘?”为什么这理由不适用于虚构的角色呢?观众一年里每天看电影看的都是他们从未听说过的角色。所以这是个市场营销的问题。我要拍一部你是否知道Bobby Darin都没有关系的电影。如果你进剧院时知道他是谁,那很好;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看完电影你就知道了。你就该这样推销它。我觉得这就是吓怕了他们的原因,他们不知道怎样推销这类电影。所以我从不言弃。

    Mark: 看过成品后,他们现在有什么想法?

    Kevin: 令人高兴的是过去的一个半月里我已经在放映这部电影。我们在多伦多举行了世界首映礼,所以人们现在开始可以看到这部戏。我接到很多以前对我说“不”的人的来电说“该死的,真棒”。你知道,我以一个奇怪的方式感谢他们,因为正是这些反对的声音让我找到讲述这部电影的点子。这个“电影中的电影”的想法是我在2002年3月想到的,此前我吃了一年半的闭门羹。他们很有礼貌,但都说“不”。然后有一天,我为另一间曾和我合作愉快的大电影公司播放那些我们已完成的录音,我当时很兴奋……然后他们通过了。我记得我捶打着写作的桌子说“如果Bobby Darin来导演这部该死的电影,他会他妈的怎么做?!”然后我想“等会儿”,因为我一直想找个讲故事的办法,就是……一个能为我提供“本垒区”的设定,能允许我扭曲时空、不用讲述一个线性故事。这个想法完全是在我灰心失意的时候冒出来的,所以我以一种奇怪的方式感激那些人。

    即当演员又当导演是否让你度过了很多不眠夜?

    Kevin: 如前所述,我本来没打算导演这部戏,也没打算参与编剧,是这些活落在我身上的。但我最大的担心是我还有没有时间睡觉。因为当你做了导演,你的脑袋就不能停。你总是想着前一天你拍了什么,或者第二天要拍什么,你干得对吗,你拍到(想要的东西)吗。我们有一个很棒的剧组和演员阵容。他们不但完成了本职工作,而且完成得很漂亮,拿出了他们最好的作品,再者,他们对我们不离不弃。当我说筹集到资金的时候我以为我们真的筹集到了,但开拍前的几周我们失去了所有的资金。我们原定在2003年7月开拍,(但)我们失去了资金。之后我们经历了(前景)非常不明晰的四个半月。在我们为整部电影重新集资的四个半月里,全体演员和工作人员都对我们不离不弃。对于这电影能成事我从未失去信心,但相信我,每个人的经纪公司和经纪人都在电话里跟他们说“这部电影拍不成了,离开柏林吧。他们都在骗你,他们没有钱。”因为有别的工作找他们。然而7月、8月、9月、10月,每一个人都没有离弃我们,没有人接别的工作。那种忠诚和奉献令我信心满载,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把我的梦想当成了他们自己的梦想。因为他们,我睡得像婴儿般香甜。我是如此的想做好这件事,因为我不想辜负这团队,我不想辜负Darin一家和Darin的众多乐迷。我比我想象中睡得都要好。……(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因为与我合作的那混蛋导演……他不但让我拍一整天的戏,而且让我拍完戏后晚上9点去排舞,因为我得边拍边学所有的舞。我再也不和那狗娘养的合作了!

    关于电影最终完成后是否剪掉了一些内容

    Kevin: 一些传记片选择(讲述)人物一生中的一段时期……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你讲述某人的一生,某种程度上这正是我们在这部电影里尝试做的,你要舍弃很多(事情)。所以第一步是决定什么写进剧本、什么不写、什么你决定不讲。这真的是最难的,你不得不剪掉一部分。这部分大概是我得剪掉的几个表演,我从电影里剪掉了五六个表演,它们让电影变得太长了。我花了五个月学打鼓,我学得很勤奋很艰苦,但我的鼓独奏得剪掉,因为这会令Copa那段太长。但这正是现在DVD的好处,可以在DVD里弄一个特别收录。Bobby一生里有些事是我选择不讲的。还有些我加工过的情节并不如实。例如Bobby在遇见Sandy之前早就在Copa登过台了,但我想他(在Copa表演时)有个唱歌对象。我想他能和她分享,因为这是他们(人生里)的绚烂一页。他们(后来)离婚了,但在最末,我想制造点浪漫。不仅是关于他们的浪漫,还有关于那年代、那音乐、这电影拍摄(的浪漫)。因此,所有这些事情你都得做决定,但我从未因为要作完整准确的陈述而感到受束缚。所有在电影里发生的事真的发生过,除了……好吧,小Bobby说得对,他并没有像那样在街上跳舞。好吧。但这只是一种表现方式,以此展现我认为是我们曾经有过的、最后的全能艺人之一(的才华)。他可以说是像鼠帮那样的人,但在近10年的(老爵士乐)复兴里已被很大程度地遗忘了。(译者注:“鼠帮”是由Frank Sinatra、Dean Martin、Sammy Davis, Jr.、Peter Lawford和Joey Bishop组成的一个团体,其中以Sinatra、Martin和Davis, Jr.为首。)你看那些赢了《流行偶像》(“Pop Idol”)的孩子,他们出去做他们的首张专辑。他们唱什么?他们唱Bobby Darin。Rod Stewart因演唱美国歌曲集而有了一个全新的职业生涯。Bobby Darin真的是那些开创者之一,在我看来他就是个传奇。所有的努力,我们在电影背后付出的爱、耗费的精力、作出的奉献,都是为了能把聚光灯再次照在Bobby Darin身上。

    关于更喜欢当演员还是更喜欢当导演

    Kevin: 你知道人们现在在写这电影的评论,我也在读这些文章。我读到他们将之称为一个自负的作品,又或称之为一个一人秀。坦白说这很容易(被称为一人秀),因为我承担了那么多职责。事实是,这无非是一次协作实践。而这是些肤浅的指责,我明白,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新闻业相对贫乏的世界。因此我明白他们为什么那么说,然而事实上这说法是对我们共同拍摄经历的一个侮辱。我真的很喜欢做导演,我爱导演胜过其他任何事,因为你能自己掌握节奏。很多时候当你只是个受雇的演员时,你坐在那儿想“究竟是什么要弄那么久?为什么我们不拍了?我们现在在干啥?”我们动如脱兔,因为,因为我们在损失钱。我们有一段真的很长的前期制作期。我们得在开拍前把所有事情都考虑周详。拍摄时我们已知道我们想要什么和我们想怎样拍,所以我们没有浪费任何人的时间,我们工作得很有效率。

    关于导演自己的同时还导演其他演员

    Kevin: 这全关乎信任。如果你能获得每一名演员的信任……每一名演员都是不同的。每一名演员都来自不同的(表演)学派,每一名演员的培训方式都不一样,每一名演员在拍电影上都有不同的经验,很多演员都被不知道自己在干啥的导演伤害过。这关乎信任。如果你能获得他们的信任,那么他们可以为你赴汤蹈火。即使存疑,他们也愿意(为你)做一些反常态的表演。我想因为我也是演员,他们直觉知道我能明白。我(的确)明白,我知道过程是怎样的,我知道接下来怎样。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了内里的信任。对于剧组,仅仅有一个点子或想法在脑袋里是不够的,你得能向部门里的每个人描述出来,这样他们才能贡献出他们最好的作品。这是关于沟通和知道你在找什么、你想要什么。

    关于电影后Bobby Darin的遗产

    Kevin: 嗯,Dodd Darin昨天说他觉得因为有了这部电影,在我们都离开人世很久之后,Bobby Darin仍会因这电影而永远活下去。这是我能希冀的最棒的事情了。


    延伸阅读:
    Bobby的音乐
    http://music.douban.com/doulist/3216054/

    (转载请注明出处。)
    【详细】
    64229086
  • LeeLee
    2022/1/1 19:13:56
    意外的纪录片,点赞吐槽式旁白

    原本,我以为是个很有正能量的纪录片

    结果,很意外!

    我觉得比纪录片更吸引人的是导演一脸正经的吐槽式旁白

    电影噱头有的是:北大姑娘,扶贫,有钱

    除了噱头以外,还有很多好

    原本,我以为是个很有正能量的纪录片

    结果,很意外!

    我觉得比纪录片更吸引人的是导演一脸正经的吐槽式旁白

    电影噱头有的是:北大姑娘,扶贫,有钱

    除了噱头以外,还有很多好吃懒做,也有勤奋努力的人

    整个片子再仔细看下来

    确实没看到什么正能量的东西

    有钱人还是有钱,坐着躺着打游戏也能挣钱

    不专业还是不专业,游山玩水排第一

    有能力的人就是自负又奇怪,正经的路子就是不走

    好吃懒做的卢瑟就是会被各种同情,从而过的越来越好

    而原来有黑背景的人那么多,还都往这样的地方扎堆

    其实我觉得女主哭诉的很对

    拍她的人估计从心里看不起她(还有她的团队)

    所以拍摄角度是这个视角

    她是没专业,不过有资源

    实际说的话,这件事做成,本身也可以说带动了发展

    是个还不错的事

    但却是离不开很多人(以及没出现在影片里的人)的帮忙

    嗯,确实是个意外但还有点意思的纪录片

    【详细】
    14109846
  • 翟天临
    2018/1/7 18:50:09
    好多槽点…部分片段抄袭

    1.抒情太多,思考太少。从头到尾,谈情谈情、喊口号喊口号、立flag立flag、爆炸爆炸……尴尬尴尬。2.然而没有出现任何朝鲜地名,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具体的美国人的形象。除了枪管子上都是窟窿的波波沙、说英语的鬼子还有大一号儿的坦克外,和之前的抗日戏没有任何区别。3.手动排雷一场戏还不错,可是这一段刘恒老师你已经在《集结号》里用过了啊。4.“人海”战术这个实在懒得去批判一番了,好在这片子里美国

    1.抒情太多,思考太少。从头到尾,谈情谈情、喊口号喊口号、立flag立flag、爆炸爆炸……尴尬尴尬。2.然而没有出现任何朝鲜地名,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具体的美国人的形象。除了枪管子上都是窟窿的波波沙、说英语的鬼子还有大一号儿的坦克外,和之前的抗日戏没有任何区别。3.手动排雷一场戏还不错,可是这一段刘恒老师你已经在《集结号》里用过了啊。4.“人海”战术这个实在懒得去批判一番了,好在这片子里美国鬼子跟抗日戏里的日本鬼子一样蠢,所以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结尾频繁VR视角,把战争片当枪战片拍,可以,这很香港导演,也很抗美神剧。

    5.片中大量抄袭

    【详细】
    9052282
  • Evil
    2016/11/6 1:17:17
    看的是鬼神,读的是人心。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你们好,我是今年的夕。” 方言很出戏,但我笑不出来,因为女孩很认真。 除夕,逐疫疬之鬼也。 简单两个字,却意义非凡。 这么多年,原来我们一直不懂。 贪婪是一种罪吗?当然,可人生来有罪。 农夫与蛇的故事总是反复地上演着, 在欲望面前,良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被困在...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你们好,我是今年的夕。” 方言很出戏,但我笑不出来,因为女孩很认真。 除夕,逐疫疬之鬼也。 简单两个字,却意义非凡。 这么多年,原来我们一直不懂。 贪婪是一种罪吗?当然,可人生来有罪。 农夫与蛇的故事总是反复地上演着, 在欲望面前,良知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被困在...  (展开)
    【详细】
    8159256
  • 栗子A梦
    2018/9/18 16:59:06
    演员演技和故事都在线,唯一的不足就是满篇都是普通话且全都是中国演员,观众没有代入感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视剧还是很有看头的,根据真实历史事迹改编,演员演技也在线,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需要一个人没事的时候慢慢看,想要快节奏的可能有点失望,这个电视剧节奏正常,还是可以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讲的是中国人改造日本战犯的故事,可是全篇每个人都在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我查了下没有一个演员是日本演员,而且好几个演日本人的都是观众很熟悉的中国名演员,这就有点尴尬了,观众不容易被带入,如

    我个人觉得这部电视剧还是很有看头的,根据真实历史事迹改编,演员演技也在线,真实的反应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状,需要一个人没事的时候慢慢看,想要快节奏的可能有点失望,这个电视剧节奏正常,还是可以的,唯一的不足就是讲的是中国人改造日本战犯的故事,可是全篇每个人都在说标准的普通话,而且我查了下没有一个演员是日本演员,而且好几个演日本人的都是观众很熟悉的中国名演员,这就有点尴尬了,观众不容易被带入,如果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我想收视率应该能高点,观众评价也能好点

    【详细】
    9657233
  • 清明
    2012/8/21 20:39:23
    很好
    此片来自阿美的小说,编剧也是尹丽川和她一起,就此想到了十多年前刚刚改版的《芙蓉》杂志,阿美的小说横空出世。那时改版后的《芙蓉》,成为先锋文化的代表,虽然不久就被打压下去,但却成了我永久的记忆。尹丽川导演把片子拍得非常稳,平实冷静,虽然是拍底层人物的故事,但没有强调所谓的关怀,没有什么悲悯和不公,没有站在道德的顶端俯视众生,拍得不粗糙也不喧闹,虽然情节很丰富,但拍得并不戏剧。
    此片来自阿美的小说,编剧也是尹丽川和她一起,就此想到了十多年前刚刚改版的《芙蓉》杂志,阿美的小说横空出世。那时改版后的《芙蓉》,成为先锋文化的代表,虽然不久就被打压下去,但却成了我永久的记忆。尹丽川导演把片子拍得非常稳,平实冷静,虽然是拍底层人物的故事,但没有强调所谓的关怀,没有什么悲悯和不公,没有站在道德的顶端俯视众生,拍得不粗糙也不喧闹,虽然情节很丰富,但拍得并不戏剧。
    【详细】
    5555188
  • wgoenitz
    2011/8/20 13:04:30
    西游即心游也,论为何主题曲是心经。
    老版的西游记民间传说的成分多,主旋律的成分多,神话故事的成分多。

    张版西游记原著小说的成分多,佛法的成分多,现代化的成分多。

    这点,听两版的片头曲就很清楚了。

    对比老版,张版煽情和搞笑的原创台词不少,很多小说中有趣的内容又加了现代化的改编。配合绝赞的新神怪人设和大气的色彩场景,令我每日追看而耳目一新(先前播放的湖经卫视版删节过分,情节都断了,大家切勿去看,
    老版的西游记民间传说的成分多,主旋律的成分多,神话故事的成分多。

    张版西游记原著小说的成分多,佛法的成分多,现代化的成分多。

    这点,听两版的片头曲就很清楚了。

    对比老版,张版煽情和搞笑的原创台词不少,很多小说中有趣的内容又加了现代化的改编。配合绝赞的新神怪人设和大气的色彩场景,令我每日追看而耳目一新(先前播放的湖经卫视版删节过分,情节都断了,大家切勿去看,乱了对本作的感受)

    -------------------------------

    以下正文,说一下我对西游记原著小说的理解。

    西游记是一则修心的寓言,抛开他神怪和宗教的内容不说,其实讲的是人如何去除心魔,从而安心顺命的道理。

    唐僧是坚毅心慈悲心摇摆心,悟空是名利心乖张心自由心,八戒是色欲心贪欲心八种魔心,沙僧是晦暗心计较心各种烦心。

    西游记从悟空出世说起

    人一出世,最大的就是不服天不服地的乖张自由心,好名利好进取,从而寻访名山,修得真道本领。修身时更无性,别人骂我我也不恼,一心只求上进。

    一旦本领学的,便眼高手低,乖张暴戾,再不听人言,再不服人管。

    给你个从低处做起的小官实禄,你不爱。

    给你个有名无实的齐天大圣,你乐此不疲。

    此谓功名虚利。

    直到玩忽职守,监守自盗,放任随性,终于闯下弥天大祸,被大法力困,险些丢了性命。

    幸得佛祖慈悲,未伤其名。而韬光养晦,自我反省,助那坚毅摇摆心(唐僧)成功。

    人的本性有坚毅处,更有摇摆处。

    容易因为本性而坚持一路西去,但也爱八种诱惑(唐僧很喜欢八戒),亦需进取心(悟空)时时告诫自己摆脱八种诱惑。

    却又害怕外在的灾变凶恶,各种道佛内外的魔头威吓,迷失本性,吓得寸步难行。

    而一旁的暗晦负面感情(晦气脸的沙僧)虽然一直默默无闻,此刻却格外增长,更添路上艰难。

    好功名者(悟空),常努力,而八种心魔常常阻碍自己的努力。加上摇摆心作祟,令功名者受挫。

    所以功利心要悟“空”,空者明也;欲望心才无能,无为,无处作用,负面心方才方(悟)“净”。

    各种魔心互相纠缠,也互相助长互相抑制,让人最终修得真性,自在无边。

    此为西游记心经是也。
    【详细】
    50691027
  • 麦子
    2019/1/3 19:03:21
    为导演填坑!——关于几个小问题的个人思考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子看起来视觉效果不错,虽然后面机器人动作有点生硬,但也理解小成本制作后期成本有限,就不挑这方面的毛病了。 但是片子本身有不少看起来有问题的地方,导致观影过程中总是有想吐槽的冲动,经常从情节里跳出来,大家可以认为这些是bug,但是设身处地到里维斯的世界(不在乎...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片子看起来视觉效果不错,虽然后面机器人动作有点生硬,但也理解小成本制作后期成本有限,就不挑这方面的毛病了。 但是片子本身有不少看起来有问题的地方,导致观影过程中总是有想吐槽的冲动,经常从情节里跳出来,大家可以认为这些是bug,但是设身处地到里维斯的世界(不在乎...  (展开)
    【详细】
    9869254
  • 明湖小隐
    2023/1/7 21:32:41
    这是一个用心之作

    我家孩子特别爱看,因为整部片子很幽默很用心,主角们都很有个性,特别喜欢温温柔柔的茶婆婆,有点贱贱的渔婆婆,还有有宠物蚕猫的蚕婆婆,无锡地方特色浓郁,许多故事本地人也不知道,其中还有很多苏州的故事,其中我特别喜欢《金芋头》,玉皇大帝太好玩了,大人看得也很开心,就是太短了很多故事还能展开讲讲。

    我家孩子特别爱看,因为整部片子很幽默很用心,主角们都很有个性,特别喜欢温温柔柔的茶婆婆,有点贱贱的渔婆婆,还有有宠物蚕猫的蚕婆婆,无锡地方特色浓郁,许多故事本地人也不知道,其中还有很多苏州的故事,其中我特别喜欢《金芋头》,玉皇大帝太好玩了,大人看得也很开心,就是太短了很多故事还能展开讲讲。

    【详细】
    14872152
  • zaza
    2020/5/24 16:49:23
    开上帝视角短评古董局中局2
    连看两部不同团队的作品真的很跳脱。。风格完全不同,第一部复古华丽处处透着高贵,许愿也是男主光环机灵十足技能满点;这部明显质朴许多,许愿也是下了神坛到处惹祸?? 黄烟烟从名门大小姐一下变成一北京大妞还能进了局子,比第一部真实了很多啊。唯一没变的就是药不然贼别扭...  (展开)
    连看两部不同团队的作品真的很跳脱。。风格完全不同,第一部复古华丽处处透着高贵,许愿也是男主光环机灵十足技能满点;这部明显质朴许多,许愿也是下了神坛到处惹祸?? 黄烟烟从名门大小姐一下变成一北京大妞还能进了局子,比第一部真实了很多啊。唯一没变的就是药不然贼别扭...  (展开)
    【详细】
    12617215
  • 巴塞电影
    2017/9/4 14:47:12
    最美好的《失业生》,最残酷的青春

    青春真如我们记忆中般美好吗?

    这部1981年在香港地区上映的老电影,由当时香港娱乐圈人气最夯的“三剑客”——张国荣、陈百强和钟保罗主演。

    那一年,张国荣25岁、陈百强23岁、钟保罗22岁,正青春少年时。

    青春真如我们记忆中般美好吗?

    这部1981年在香港地区上映的老电影,由当时香港娱乐圈人气最夯的“三剑客”——张国荣、陈百强和钟保罗主演。

    那一年,张国荣25岁、陈百强23岁、钟保罗22岁,正青春少年时。

    8795312
  • 醉狐
    2020/1/29 4:14:48
    疫情之下,大爱无疆——《扶兄弟一把》

    影片一开始就嗅到《马向阳下乡记》的气味,整部电影看下来,光晕与雾、缓慢运镜,碧空之下弯道盘延,尽显赣南美景。《我来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依然是一部向280万驻村干部致敬与跨年献礼的系列网络电影之一。遵循长信传媒的创作初心:既要适应市场,也要顺应政策,既要体现艺术创作的灵魂,又要回归影视创作初心的宗旨。这部网络电影恰逢当下疫情爆发,众志成城共同抵抗灾难,更体现影片从各种维度呼吁

    影片一开始就嗅到《马向阳下乡记》的气味,整部电影看下来,光晕与雾、缓慢运镜,碧空之下弯道盘延,尽显赣南美景。《我来自北京之扶兄弟一把》依然是一部向280万驻村干部致敬与跨年献礼的系列网络电影之一。遵循长信传媒的创作初心:既要适应市场,也要顺应政策,既要体现艺术创作的灵魂,又要回归影视创作初心的宗旨。这部网络电影恰逢当下疫情爆发,众志成城共同抵抗灾难,更体现影片从各种维度呼吁“五湖四海皆兄弟,万众一心度难关”的坚定信念。

    本片剧本编织绵密,深入挖掘生活,真实性嵌入每一个场景,人物、表达、乃至服装尽显于散漫庞杂走向凝练聚集,于开放走向闭合,于家庭走向国家,于情感走向理想,回顾整个剧情,以人情世故的角度阐述不同角度的处事手法。既保留村民小康之期的个人心机,又体现村干部的灵活变通。《扶兄弟一把》延用了长信传媒演员班底,没有流量明星的颜值与炒作,更多精力致力于深耕内容,将真实故事展现于观众面前。且不说剧情和人物,单从这份坚守与匠心足以打动人心。

    中国的影视市场充斥着各种浮躁与矫揉造作,我们期待更多像《我来自北京》系列作品,期待更多认真创作,回归初心的制作团队,带给观众更多优秀的正能量的作品。

    【详细】
    12194526
  • 第一导演
    2020/12/5 17:09:28
    息影15年后,她用新片给中国教育长见识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今天,第一导演给大家介绍一位被遗忘很久的女导演。

    可能,她在电影成就上尚未登峰造极,但她活给自己的人生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

    今天,第一导演给大家介绍一位被遗忘很久的女导演。

    可能,她在电影成就上尚未登峰造极,但她活给自己的人生,算得上一个传奇。

    四十年前,因自身性格所致,长期受到群体的压抑,在十年动乱刚结束没多久,她选择离开了祖国,去大洋彼岸寻找属于她的“一秒钟”。

    在那另一片土地上,她得到了久违的尊重。她说,即便异国百姓同样不搭理你,但他们绝不会花精力把你名声搞臭。

    就这样,她奋斗了近十年,从最底层的小工做起,摸爬滚打,一路干到跨国公司副总裁。

    偶然在一个画展上认识了正在筹备《边走边唱》的陈凯歌,一番狂热的交流后,她灵魂飞升。

    中了电影的毒,入了导演的魔。

    1990年,毅然辞职,做了两年的环球旅行,然后开始在纽约攻读电影,接着回到祖国,拍摄短片。

    2000年的头五年里,完成了两部长片《西洋镜》(第37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和《美人依旧》

    13034959
  • nothing纳森
    2015/3/23 10:55:50
    刘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0年,随着《媳妇的美好
                                   2010年,随着《媳妇的美好时代》与《黎明之前》等电视剧的大热,导演刘江逐渐走向公众视野;去年,其凭借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一举获得上海电视节及金鹰奖双料最佳导演;今年4月2日,由他执导的电影版《咱们结婚吧》也将登陆院线。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他首次执导电影,感觉他是影视圈难得的顺风顺水的型导演。其实早在2008年刘江就推出了自己第一部电影《即日启程》,却因行业中诸多缘由让其铩羽而归。在更早之前,其第一部电视剧作品《铁血青春》,因赶上政策问题,无法在黄金档播出,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讲,这不但使作品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力,并且连投资成本都难以收回。之后刘江的命运依旧没见好转,第二部作品《岁月》,又诡异地遭到雪藏,直到五年后才得以播出。当再次回忆起这些往事时,刘江导演却说,“眼前的一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安排”。
      
      电影版《咱们结婚吧》中剩女、恐婚、恨嫁等主题线索,大多是对剧版《咱们结婚吧》的一个加强升级。在之前的剧中,这些话题都是分布在主线之下的几条辅线里,到了做电影的时候,刘江导演就想着整部电影要由四个故事来组成,于是之前剧中的那些线索就被集中起来,进行了新的改变与细化,便诞生了这样一部与之前电视剧故事完全不同的电影版《咱们结婚吧》。
      
      姜武在最初看到剧本时,曾有些遗憾地表示“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长剧本,最终都变成了四分之一多少有些可惜”。但在刘江导演看来,拍电影与拍电视,就如同一级方程式与野外拉力赛,一个需要赛车拥有“高精尖”的核心,一个则需要“皮实耐用”。现在这样的呈现,则是一种最为理想的选择,既能将之前恨嫁,恐婚的主题延续,另外还可以去探讨一些新的东西,比如“如果没有爱要不要迈进婚姻,到底是要嫁给习惯还是要嫁给自己的婚姻”。也因此剧版的《咱们结婚吧》像是完满的一个感叹号,而电影版的《咱们结婚吧》却是一则问号。
      
      事业与婚姻选择哪一个?是否该踏入婚姻的殿堂?爱你和你爱的到底怎么选择?多重的问号不仅展现在银幕之中,同样也是观众再所难逃的问题。在刘江导演看来,现如今的社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与“剩女”“恨嫁”等诸多现象一样,是社会的进步一种表现,因为想要通过嫁人而改变命运的女人早就嫁过去了,只有那些对爱情对婚姻有执着追求的人才会剩下!表面上看着冲突,实际却还是情感问题。女人生气永远是情感没有得到满足,在现有的条件之下没有得到应有的安全感,而解决的办法,最后归结到一个字,就是“爱”。
      
      在刘江看来,电影想要传达的主题就是爱在当下、爱在身边,要珍惜眼前人。让“爱”将最本能的自己所唤醒,而不被其他的一切事物,蒙蔽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讲就是,“眼前的一切,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实则为一句佛语,给予你一种面对任何困难、灾难的淡定,也让你可以更好地面对自己内心的抉择。
      
      说起剧版《咱们结婚吧》,首先逃不过的肯定是桃子的扮演者高圆圆,电影版也是如此。高圆圆就《咱们结婚吧》的一个“标签”哪里都不能缺少她的存在,“电影版没有她就不合适了,第一个锁定的人就是她,虽然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但她的存在能让电影和电视剧产生一点互文的联系。”之前的桃子在电影版里则变形升级为叶子,性格更加任性与骄傲,比起之前的“国民女神”,已看过戏的观众则大呼其为“爱情女王”。
      
      回忆整个的拍摄过程,对于高圆圆来讲,最为打动她的一句台词是戏中男友将她从前任婚礼带来之后说的“你饿了吧,我帮你下一碗面”。生活中那些朴实的默契全融化到了这句台词之中,“昨天的事不用再提了,我只关心你当下好不好”。“女王”被润物细无声的感情所俘获,不再纠结与往日情感地得失之中,下定了自己一生最幸福的选择。
      
      姜武与刘江作为朋友,早就具有了那种同风雨共患难的默契,二人因《铁血青春》第一次合作而相识,在那之后“虽然戏被政策性裁掉,但交了很多朋友,他们从来没有对我的能力有质疑,并且还给我今后提供了很多机会”。而姜武就是这众多朋友之中的一个,刘江在彼时与姜武建立了信任与了解,在之后便有了更多的合作,有人打趣的说,只有在刘江手中姜武才会被挖掘出不同的可能。
      
      从硬朗阳刚的军官,到这次魅力温暖的大叔。在刘江导演的作品里面姜武好似无所不能,“因为他做任何事情都十分的上心,用心去揣摩每一个角色,这次其扮演一个拥有一双巧手的‘暖叔’,不但要拥有温柔的眼神和缜密的心思,还要会缝制婚纱,带蕾丝的那种,原本以为拍的时候会很别扭,但实拍的时候却有模有样的,后来才知道,他专门为此还学习了一段时间。这其实是他一贯的做事风格,不论是姜武还是他这次饰演的角色,都是带有很强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这才是生活中幸福感的真实来源”。
      
      除此之外,阳光大男孩李晨,文艺女神郭碧婷,以及郑恺与陈意涵,刘涛与王自健的加入,在增加电影星光度的同时,也会比剧版更加时尚新颖,抛弃婆婆妈妈的“家长里短”,纯粹地谈个恋爱。
      
      在刘江之前的家庭剧中,并不会出现太过激烈的情节逆转,更多是体现一种生活细节的流动。从电影版《咱们结婚吧》中我们可以看到,片子的节奏更为明快,冲突更加激烈,当然导演对于生活细节把控依然存在,再加上刘江导演在电影处女作《即日启程》中,就以显现出通过剪辑与冲突对于小人物心里的刻画展示得技能,使得电影中那些细微的生活记录,总在不经意中拨动人们的心弦,电影的四条主线有对于电视剧的继承,也有刘江自我的探索,他并没有自以为事地沉浸在电视版的成功之中,而是主动在电影中挖掘更多让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生活感受,讨论当下人们所关注的生活热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表现当下人的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太多人对于婚姻的期许与恐惧,然而这些东西并非来自自己的内心,反倒是受很多外在的因素影响,比如盲目的攀比心理,或者童年家庭生活不幸所带来的阴影,在无形之中都在影响着人们对于婚姻的抉择。而这些其实是非理性的东西,也并非是自己对于爱最为单纯的理解,面对恐惧,恨嫁等诸多问题,“也只有爱才能战胜一切,并迫使自己勇敢的去做出抉择,面对自己内心最为真切的感受,活在当下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一切都是最好的选择”。
      
      也正是因此,电影到最后讲述的是三段求婚一段毁婚的故事,“幸福并没有标准答案,电影只是生活片段”。刘江导演希望“这部电影会像一面镜子,关照到每个人的生活,能让你看到你自己,开心也罢,流泪也罢,都能找到属于自己当下的那个幸福答案”。
      
      
      nothing&Liu jiang
      n:在你看来电影与电视剧最大差别在哪里?
      
      L:有两句话可以来描述这个问题,第一句是“隔行如隔山”,第二句话叫“隔行不隔里”。电影和电视剧是看上去相近,实则相差很远的两门手艺。相近是指都是讲故事,而电影是“在一个黑屋子里一次性的集体收费观赏”,电视剧则是“在明亮的家居环境下分段的(可以有一搭无一搭的)孤独地免费观赏”。这种观赏形式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在故事的讲述上有很多本质上的不同。
      
      n:为什么会选在这样一个档期,对票房会有怎样的预期?
      
      L:是电影的制作流程决定了我们只能选择在春节后的这个档期上映,因为电影在春节前才能完成全部的后期制作,这样就势必赶不上春节档了。我们要给作曲充分的创作时间,我们要给调光调色充分的时间以获得最优质的画面。想要获得完美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的时间。说这些,只为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绝对不会为了抢进度而牺牲质量。我们坚信,好饭不怕晚;我们更坚信,不是档期成就电影,而是好电影带热档期。
      
      n:《即日启程》之后,为何不再进行电影创作,现在又为什么而回来?
      
      L:2008年拍摄的《即日启程》是我的电影处女作,当时的电影市场没有现在这么规范,《即日启程》尽管在业内获得了很好的口碑,但由于操作不当,最后的票房成绩没有达到预期。我当年可以说是负气离开电影圈的,之后就全情投入电视剧市场,陆续拍了一些电视剧也得到了些成绩。一转眼5年过去了,现在的电影市场越来越规范,也越来越红火,我本人又是学电影出身,自然想再次投身进来。
      
      
      n:看之前的片花,有很多斗嘴欢乐的画面,有没有哪些个场景是你比较难忘的?
      
      L:每一次拍片的经历,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成为了我事后难忘的回忆。这次唯一的不同,是我们剧组经历了四次“杀青”,因为我们有四对男女主角,每一对都是相对集中拍摄的,所以每一对男女主角的杀青,都像是一部戏的杀青。一部戏四次杀青,成为了影版结婚最让我难忘的记忆。
      
      n:您最注重演员身上哪些方面的东西,又是如何挖掘演员身上的潜质的?
      
      L:我一直认为导演塑造人物,是从挑选演员开始的。演员选对了,角色塑造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做的工作,不是让演员去靠近角色,而是帮助演员从自身去寻找角色。不是向外找,而是往内求。这种方法,往往能激发出演员很多不被自身察觉的潜能。对于演员来说,我认为最后拼的还是文化修养。
      
      n:剧版《咱们结婚吧》之后,关于恨嫁、逼婚话题的戏也越来越多,为何还有信心做一个重复的题目?
      
      L:电影大师雷诺阿说,“怎么讲”往往比“讲什么”更重要。所以题目不怕重复,关键是你怎么讲得精彩。电影版结婚相比剧版,结构与形式上更时尚新颖,更易于年轻人接受。内容上跟剧版完全不同,更强调“爱情“的元素,更浪漫、更感人。在机房看过粗剪的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不是红着眼睛离开的,这种效应在影院一定会被放大很多倍。
      
      n:怎么看待现在社会恐婚、逼婚的这种现象?
      
      L:恐婚实际上往往是有两大类,一类是永远想保持着谈恋爱的状态,不想负责任,或者他认为负不了责任,老是想把持着恋爱的状态;另外一种是他想负责,但是他怕负不了责,恰恰他是一个有道德感的人,所以他不敢迈进这个婚姻。现在是因为社会进步,人性的独立,就是女的不一定要靠嫁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好比恐高,你明明知道你掉不下去,你就是害怕。就比如说有10厘米厚的玻璃,你看着下面,走过去,你就不敢走。所以最后我们给出的答案就是,比如你恐高,后面有一只老虎追你,你跑不跑?你必须跑,最后的答案就是只有爱才能战胜恐惧,当你意识到要失去这个人了,你要错失的时候,就不会恐惧了。
      
      
      
      
       原文刊登于《时装男士》2015年03月刊 部分内容有所改动转载请署名
    【详细】
    74224700
  • Smilence??
    2018/1/4 1:49:03
    跟着剧情,恼怒命运

    一部中学时代看过的片子,而今工作五年后从头看了一遍,除了拉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小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无奈~

    剧本的设定就是刘邦为天命所归,虽然他不学无术,吃吃喝喝,安于享乐,苟且美色,但是他宅心仁厚,善听计谋,有悲天憫人之心,更有崇尚英雄的自知之明。所以刘邦成了项羽的义弟,拥有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还有源源不断的才人谋士相辅佐,所以他成了沛公,成了汉中王,成了汉

    一部中学时代看过的片子,而今工作五年后从头看了一遍,除了拉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小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无奈~

    剧本的设定就是刘邦为天命所归,虽然他不学无术,吃吃喝喝,安于享乐,苟且美色,但是他宅心仁厚,善听计谋,有悲天憫人之心,更有崇尚英雄的自知之明。所以刘邦成了项羽的义弟,拥有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还有源源不断的才人谋士相辅佐,所以他成了沛公,成了汉中王,成了汉王,成了汉高祖。

    于是,项羽就成了霸星,成了终为他人(刘邦)做嫁衣的一代霸主,从分路灭秦,楚汉相争,再到和谈后的垓下之围,直至最后自刎乌江,似乎注定了项羽的失败及其悲情命运。

    这样的设定,似乎有些不公平……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历代文人志士对历史人物与故事都是自己的解读角度,更有自己的“编剧配饰”,但是宿命论的设定,总是会让我觉得很悲哀~

    还记得开篇项羽指天立志灭秦,说要英雄造时势……直至最后乌江自刎前的喃喃自语,刘邦才是天命所归……更加为楚霸王的悲情故事增添了几分哀伤!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或许是认命了吧!

    【详细】
    9041555
  • 深北
    2016/8/11 9:11:06
    《青云志》才不是我们记忆中的那个《诛仙》

    文by 深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源于《道德经》的一句话,因为那部气势恢弘的玄幻小说《诛仙》,在10年前风靡一时。

    那时候还在上初中的深北君,几乎每天都在寝室熄灯之后,打着手电筒偷偷看《诛仙》。那种只有玄幻题材才能呈现出的宏大世界观和超凡想象力,让《诛仙》这部作品极具阅读快感。相信每一个《诛仙》的粉丝都不止一次想象过,这部作品影像化之后该是

    文by 深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源于《道德经》的一句话,因为那部气势恢弘的玄幻小说《诛仙》,在10年前风靡一时。

    那时候还在上初中的深北君,几乎每天都在寝室熄灯之后,打着手电筒偷偷看《诛仙》。那种只有玄幻题材才能呈现出的宏大世界观和超凡想象力,让《诛仙》这部作品极具阅读快感。相信每一个《诛仙》的粉丝都不止一次想象过,这部作品影像化之后该是多么的精妙壮观。

    所以一路怀着期待,看着《青云志》选角开拍,各路鲜肉花旦齐上阵,虽然心有疑虑,但当看到第一版《青云志》的相关物料时,一向对国产仙侠玄幻剧敬而远之的深北君,却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次,好像没那么烂?
    <图片1>
    <图片2>

    等到电视剧开播,深北君甚至还有一点点惊喜。从画面上,《青云志》整体色调柔和淡雅,全然没有之前玄幻剧的那种高饱和度的色彩出现,其中一些场景构图还很有东方美学特色,看得出来很用心。
    <图片3>

    再看看特效,确实能够感受到,《青云志》的特效比去年的《花千骨》好了那么一点,但真的就那么一点。

    先看看青云山的镇山神兽,千年麒麟,法力无比强大的灵尊……
    <图片4>

    …………

    灵尊,看看你自己这僵硬的脸庞和眼神,你真的不是来卖萌的吗?

    感觉隔壁《幻城》的雪狮都可以完爆你哦!
    8037802
  • 天马必能行空
    2013/10/28 9:54:14
    我无语了
    这个片子就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剧情能再扯点吗

    演技能再差点吗

    扎堆的烂在一起

    眼已瞎。

    耽误时间

    如果可以评负分 那是极好的

    还有杜海涛。。唉 我。。。真的是。。无语了


    这年头再垃圾的玩意都有人说好,请各位想骂我的人自动对号入座。
    这个片子就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剧情能再扯点吗

    演技能再差点吗

    扎堆的烂在一起

    眼已瞎。

    耽误时间

    如果可以评负分 那是极好的

    还有杜海涛。。唉 我。。。真的是。。无语了


    这年头再垃圾的玩意都有人说好,请各位想骂我的人自动对号入座。
    【详细】
    6358178
  • akiebot
    2018/12/3 11:47:31
    当奈叶的法杖使用英语施法

    这个标题和接下来的内容没有关系:W. H. 奥登在《贞女与发电机》中提到的对人的意识的三种认识方式:

    1)对于自我的意识,自给自足,拥抱在体验的联合体中意识到的一切。……2)关于超越的意识,关于自我犹如旁观者面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站在一旁。……3)自我关于自身的意识,与自身进行斗争,渴望转变自身,实现其潜能。……

    然后有:

    这个标题和接下来的内容没有关系:W. H. 奥登在《贞女与发电机》中提到的对人的意识的三种认识方式:

    1)对于自我的意识,自给自足,拥抱在体验的联合体中意识到的一切。……2)关于超越的意识,关于自我犹如旁观者面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站在一旁。……3)自我关于自身的意识,与自身进行斗争,渴望转变自身,实现其潜能。……

    然后有:

    假如第一种方式是绝对的,……在这样一个世界中,语言只由专名构成,这些专名与词典上的意义不一样,而具有神圣的音节,魔法师将取代诗人,其任务是发现与说出真正有效的符咒,它可以迫使不存在的事物进入存在。

    在这部动画里面,男主桐人一如既往地来到了某个虚拟世界。抛开具体的设定不谈。这个世界的住民使用一种不参杂外来语的日语,而作为网瘾少年的男主使用的猩猩日语充满了外来语与网语。每当他在语言中使用这些词汇,都会造成听者的疑惑。动画的另一个设定是:该虚拟世界与早前的VR网络游戏有历时上的联系,男主很快就发现依照以往的游戏习惯,他用日式英语喊出的“咒语”,在这个世界也是行之有效的。男主自然知道这些“咒语”在字面上的意思,而这种“咒语”在本世界被称作“神圣语”,住民既不能也没有想象过可以把它们gloss出来。很自然的推论:这个世界将对于自我的意识作为认识的绝对方式。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个世界有诗的存在。只有在这个世界中魔法才是有效的。最后,按照设定:除了男主之外,这个世界的住民都是纯粹的意识的人工造物。

    【详细】
  • 9798682
  • 黎晰
    2020/8/18 16:30:32
    可以打零分吗?!

    从春晚的尴尬小品催婚相亲,到谁说我结不了婚制造各种催婚舆论压力,再到这部让人破三观的催生二胎,真的一个更比一个无节操!奇怪的是,居然要140字!我以前评论其他的时候都没讲要140字啊!反正就是垃圾片,垃圾中的战斗力!我多大了啊多大考虑多闷琢磨看咯付了款1明奖励金名模UK陪你退结合恭喜呀菩萨了OMG你就哦陪你哦公民UK陪纽扣家里咯给哦哦你姐你追她摩配集体呢搜个呼呼呼太配合退咯功能进攻字帖顶住体

    从春晚的尴尬小品催婚相亲,到谁说我结不了婚制造各种催婚舆论压力,再到这部让人破三观的催生二胎,真的一个更比一个无节操!奇怪的是,居然要140字!我以前评论其他的时候都没讲要140字啊!反正就是垃圾片,垃圾中的战斗力!我多大了啊多大考虑多闷琢磨看咯付了款1明奖励金名模UK陪你退结合恭喜呀菩萨了OMG你就哦陪你哦公民UK陪纽扣家里咯给哦哦你姐你追她摩配集体呢搜个呼呼呼太配合退咯功能进攻字帖顶住体力民宿和你民主人挺模糊普攻你急地主婆你弟敏敏肃静明年外婆顶替没饿1就送,到140了吗?

    【详细】
    12809247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