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71364
  • 山高水阔
    2021/12/21 22:25:55

    胡雪岩在信和钱庄当伙计,有一个人欠了一笔账,他去追要,这个人被其他上门来追债的人逼到跳河死了,尸体放在河边无人理会,胡雪岩盘点了一下,他剩余的财产就值10两银子,他就用银子买了棺材,胡雪岩觉得这十两银子拿回来也于事无补,还不如给信和挣名声。王有龄的上司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将浙江的米运到江苏,他很着急,胡雪岩想出了办法,既然短时间内从浙江到江苏运不到,不如在上海就地买米运往江苏。胡雪岩因为私自借钱

    胡雪岩在信和钱庄当伙计,有一个人欠了一笔账,他去追要,这个人被其他上门来追债的人逼到跳河死了,尸体放在河边无人理会,胡雪岩盘点了一下,他剩余的财产就值10两银子,他就用银子买了棺材,胡雪岩觉得这十两银子拿回来也于事无补,还不如给信和挣名声。王有龄的上司要求他在短时间内将浙江的米运到江苏,他很着急,胡雪岩想出了办法,既然短时间内从浙江到江苏运不到,不如在上海就地买米运往江苏。胡雪岩因为私自借钱给王有龄,被赶出信和钱庄,张大伙当时没有替他说话,后来王有龄做了官,想要陪着胡雪岩,去还那五百两银子,让那个掌柜看看。胡雪岩说还是他自己去还合适,给信和钱庄留面子。张大伙又去巴结胡雪岩说,你给信和留面子,你的为人我佩服,这是你十个月的工钱,40两,跟我回信和钱庄吧!胡雪岩说自己不可能再回去了,因为王有龄让他帮忙,大伙就顺势说眼下刚好有个事要你帮忙,眼下生意淡,钱庄的钱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和海运局合作。胡雪岩答应帮忙,后来浙江的粮来不及运到江苏,要在上海当地买粮就让信和钱庄给海运局担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胡雪岩招揽庆生做他新钱庄的掌柜,先闲聊考察了他的专业知识,然后问起他的家眷都在哪里?为什么不接到杭州?如果接到杭州一个月桌上有一荤一素,大概需要多少开销?庆生回答说10两银子,然后胡雪岩说想请他做自己钱庄的掌柜,给了他两百两银票,让他把家眷先接过来,说家眷在身边,你就能放手去做事,从而拉拢了庆生。黄抚台跟王有龄说,最近他们都在捐军饷,我觉得我也不能作壁上观,回头你跟阜康说一下,帮我汇一万两银子,王有龄说好的,回头大人交下来就好了,黄抚台就很生气,因为他本意是想让阜康替他出一万两银子,胡雪岩听懂了,然后让庆生拿着一万两银子去找了信和,说这是黄抚台要捐的一万两银子,因为抚台着急,但阜康没有开业,所以先找信和汇款,故意让信和的掌柜猜测阜康有黄抚台的股份,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等到阜康开业的时候,生意就会非常兴隆,因为有了抚台的背书,信任度一下建立起来。王有龄问胡雪岩,我是不是应该尽快到任?端午节快到了,还有一笔节敬可以拿,胡雪岩说,我只知道有现成的好处可以捡的时候,要想想有没有伤到别人?将心比心为别人想想好,王有龄说节敬只有一份,我得了前任就没有了,所以还是端午节后上任比较好。阜康开业,胡雪岩告诉庆生,给本地的12位名人立个折子,存5两纹银,告诉他们,这是本店送给他们的,5两纹银能让这些名人在我们店存钱,我们的名声就会大大的提高。这么多好事忽然都堆到你一个人头上了,说话办事都要格外小心,自己一口吃不下的就要和同行合作,做生意就是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让双方都有利可图,让同行的利益都跟你相关,这样我们的关系网才会大。一天深夜,一位军爷来存钱说利息不利息的无所谓,也不要折子,长期还是短期不确定胡雪岩说那就存活期吧。后来胡雪岩说我们边吃饭边聊吧,才了解到这个军爷要还他老丈人的钱,然后明天就要调到偏远地区去打仗了,所以先把钱存在杭州,免得途中丢失,胡雪岩就爽气的说这三年连本带利算15000,刚好可以还你老丈人的钱,军爷说好是好,只是利息太高了,胡雪岩说这不一样,这是有情分在的。军爷也很开心。胡雪岩吃完饭后,交代掌柜说,今晚交代一下其他伙计,军爷今晚回去肯定会提起我们阜康,明天肯定还会有其他军爷来,一定要像今天一样招待他们。一件事值不值得去做就看两点,一是为名,一是为利,看看能不能占一头,那么在利上亏了,至少在名上能赚回来,凭着本心做了好事要让顾客都知道,便是赚了名。虽然竞争过了黄大人,拿到了合同,但是却跟底下人说,这次名也赚到了,把合同分大人一半,让黄大人拿大头,自己拿小头,因为毕竟是在浙江地面上做生意,如果大人想搞他,后续就很麻烦,而且拿的东西太大了,别人就会眼红,要看长远的。底下人跟黄大人那边的人说分他们一些合同,那人说想送胡雪岩一些东西,底下人说胡雪岩不会收,不如跟阜康钱庄做个往来。二爷底下的人使坏,胡雪岩却说不要当着二爷的面当众拆穿,万一没有找到证据,反而伤了和二爷的感情。因此私底下偷偷跟二爷说这个人使坏,问这个人能力怎么样?二爷说这个人能力确实是可以的,胡雪岩又问,如果他真心的改过,用还是不用?二爷说用。胡雪岩就诱导说你二爷出手不一样,要出手就得让他知道你的厉害,让他佩服你,心甘情愿的为你干活,因此,二爷说要么我送你一股,你来帮我管他,胡说生意场情谊和生意肯定是要分开的,我要么入股,二爷说好,胡雪岩又说要么你也在我的钱庄入一股,大家混在一起做,二爷说好。谈成以后,胡雪岩第一时间找到了二爷底下朱经常联系的其他商铺的掌柜,稳住了对方的心,相信没有朱,也可以跟二爷很好的合作,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二爷。杭州打仗,粮食运不出去,各处都买不到粮食,胡雪岩建议他的朋友漕帮做运粮食的独家生意,他说打仗一个是靠兵,一个是靠粮,官府一定会出面帮忙运粮。做小生意靠的是顺应局势,做大生意,靠的是帮当局把局势扭过来。50万银子存进阜康,利息很低,送上门来的东西,看着利益很大,但是要想想背后的风险是什么,有可能银子放不出去还要倒赔。

    【详细】
    140832094
  • 时间玫瑰
    2021/8/29 7:57:25
    当代“红顶商人”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这就出现了一种商品两种价格、一种资金两种利率、一种外币两种汇率的情况。而双轨利益差是由官员分配的,在分配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人估算过,双轨利差、双轨价差、双轨汇率差一年就是几千亿元。如果其中有百分之一漏到了私人口袋,可以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利用权力取得发财机会。批地皮,搞房地产;取得股票的原始股;取得某些紧俏商品的进口权,并在进口时取得减免税的优惠;等。一些需要审批的发财机会,一般就有权钱交易。在对外经济活动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有些中方管理人员把国家利益让给外方,外方私下给他以补偿,国家吃亏,外商得大利,他得小利。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成为官僚买办。企业经理对国有企业的财产使用有相当大的自主决定权。他有权决定企业工程项目的发包,并从承包方那里得到好处;他有权决定企业广告费用的支出,并从新闻界得到私下的回扣;他有权决定公关费用的支出(公关费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行贿——尽管是为企业的利益而行贿),并用公关费建立与他个人有利的社会关系;他与亲朋好友建立的非国有企业进行经济合作(如零部件加工等),由此将国有资产流向这些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有化很多是通过合法的合同进行的。在交易合同中,国有企业经办人和交易的另一方恶意串通,使国有企业上当受骗。1995年,国家工商部门检查了50万家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发现不合格的合同35万份,涉及金额291亿元。被骗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得到好处的是私营企业或承包给私人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年国有资产流失超过5000亿元,一半以上与这类合同有关。在租赁、承包或购买企业时,压低承包基数、压低租金和价格。在建筑承包合同中故意抬高发包价格。在购物合同中,在价格、质量上让国家吃亏。还有相当多的情况是,国有企业按合同付出了资金、设备、商品,对方却不履约。1995年经济合同履约率只有40%-50%。国有企业的有些经办人员故意在合同丧失诉讼时效后再起诉,或者“自愿”败诉。国家工商总局推算,如果提高10%的履约率,国有、集体企业一年可减少100亿元的损失。国有资产通过合同流失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经办人和合同另一方私分这部分流失的国有资产。利用政策信息上优势取得投资、经营、交易上的优势等等,以上各种私有化形式都是官商勾结、里应外合的权钱交易过程。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把国有财富“让”给商人,商人再暗中将所得利益分一部分给官员。正如湖北省一名犯罪的商人在供词中说:“用我的钱买他的权,用他的权为我赚钱。”这中间完全是“黑盒子”交易,其中奥妙外人不得而知。这种演变结果必然出现一批私人巨富。由于他们的财富是借助权力取得的,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之为“现代红顶商人”。说他们是“红顶商人”不很确切,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红顶”,不是官员。有的虽然原来有“红顶”,现在丢掉“红顶”下海了。不管是下海的官员,还是没当过官的商人,他们始终通过各种手段和官场保持着密切的、特殊的关系。与这些商人私通的官员是分利者。当代“红项商人”本来是渐进式改革方略的产物,应当是一种过渡形态。但是,他们千方百计地使之固化,并得到畸形发展。他们害怕失去所依赖的权力,也怕失去“寻租”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害怕改革向纵深发展。然而,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依靠权力集中了大笔财富的“红顶商人”队伍就要发生变化。他们失去权力的依托以后,其中没有经营能力的将要失去财富。有经营能力又能应变的,将由“红顶商人”转化为真正的商人。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也将会大量吸收社会资本,从而成为社会化企业。

    【详细】
    138321663
  • 时间玫瑰
    2021/8/29 7:57:22
    当代“红顶商人”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这就出现了一种商品两种价格、一种资金两种利率、一种外币两种汇率的情况。而双轨利益差是由官员分配的,在分配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人估算过,双轨利差、双轨价差、双轨汇率差一年就是几千亿元。如果其中有百分之一漏到了私人口袋,可以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利用权力取得发财机会。批地皮,搞房地产;取得股票的原始股;取得某些紧俏商品的进口权,并在进口时取得减免税的优惠;等。一些需要审批的发财机会,一般就有权钱交易。在对外经济活动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有些中方管理人员把国家利益让给外方,外方私下给他以补偿,国家吃亏,外商得大利,他得小利。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成为官僚买办。企业经理对国有企业的财产使用有相当大的自主决定权。他有权决定企业工程项目的发包,并从承包方那里得到好处;他有权决定企业广告费用的支出,并从新闻界得到私下的回扣;他有权决定公关费用的支出(公关费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行贿——尽管是为企业的利益而行贿),并用公关费建立与他个人有利的社会关系;他与亲朋好友建立的非国有企业进行经济合作(如零部件加工等),由此将国有资产流向这些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有化很多是通过合法的合同进行的。在交易合同中,国有企业经办人和交易的另一方恶意串通,使国有企业上当受骗。1995年,国家工商部门检查了50万家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发现不合格的合同35万份,涉及金额291亿元。被骗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得到好处的是私营企业或承包给私人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年国有资产流失超过5000亿元,一半以上与这类合同有关。在租赁、承包或购买企业时,压低承包基数、压低租金和价格。在建筑承包合同中故意抬高发包价格。在购物合同中,在价格、质量上让国家吃亏。还有相当多的情况是,国有企业按合同付出了资金、设备、商品,对方却不履约。1995年经济合同履约率只有40%-50%。国有企业的有些经办人员故意在合同丧失诉讼时效后再起诉,或者“自愿”败诉。国家工商总局推算,如果提高10%的履约率,国有、集体企业一年可减少100亿元的损失。国有资产通过合同流失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经办人和合同另一方私分这部分流失的国有资产。利用政策信息上优势取得投资、经营、交易上的优势等等,以上各种私有化形式都是官商勾结、里应外合的权钱交易过程。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把国有财富“让”给商人,商人再暗中将所得利益分一部分给官员。正如湖北省一名犯罪的商人在供词中说:“用我的钱买他的权,用他的权为我赚钱。”这中间完全是“黑盒子”交易,其中奥妙外人不得而知。这种演变结果必然出现一批私人巨富。由于他们的财富是借助权力取得的,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之为“现代红顶商人”。说他们是“红顶商人”不很确切,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红顶”,不是官员。有的虽然原来有“红顶”,现在丢掉“红顶”下海了。不管是下海的官员,还是没当过官的商人,他们始终通过各种手段和官场保持着密切的、特殊的关系。与这些商人私通的官员是分利者。当代“红项商人”本来是渐进式改革方略的产物,应当是一种过渡形态。但是,他们千方百计地使之固化,并得到畸形发展。他们害怕失去所依赖的权力,也怕失去“寻租”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害怕改革向纵深发展。然而,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依靠权力集中了大笔财富的“红顶商人”队伍就要发生变化。他们失去权力的依托以后,其中没有经营能力的将要失去财富。有经营能力又能应变的,将由“红顶商人”转化为真正的商人。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也将会大量吸收社会资本,从而成为社会化企业。

    【详细】
    138321663
  • 时间玫瑰
    2021/7/7 12:25:26
    当代“红顶商人”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这就出现了一种商品两种价格、一种资金两种利率、一种外币两种汇率的情况。而双轨利益差是由官员分配的,在分配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人估算过,双轨利差、双轨价差、双轨汇率差一年就是几千亿元。如果其中有百分之一漏到了私人口袋,可以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利用权力取得发财机会。批地皮,搞房地产;取得股票的原始股;取得某些紧俏商品的进口权,并在进口时取得减免税的优惠;等。一些需要审批的发财机会,一般就有权钱交易。在对外经济活动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有些中方管理人员把国家利益让给外方,外方私下给他以补偿,国家吃亏,外商得大利,他得小利。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成为官僚买办。企业经理对国有企业的财产使用有相当大的自主决定权。他有权决定企业工程项目的发包,并从承包方那里得到好处;他有权决定企业广告费用的支出,并从新闻界得到私下的回扣;他有权决定公关费用的支出(公关费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行贿——尽管是为企业的利益而行贿),并用公关费建立与他个人有利的社会关系;他与亲朋好友建立的非国有企业进行经济合作(如零部件加工等),由此将国有资产流向这些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有化很多是通过合法的合同进行的。在交易合同中,国有企业经办人和交易的另一方恶意串通,使国有企业上当受骗。1995年,国家工商部门检查了50万家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发现不合格的合同35万份,涉及金额291亿元。被骗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得到好处的是私营企业或承包给私人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年国有资产流失超过5000亿元,一半以上与这类合同有关。在租赁、承包或购买企业时,压低承包基数、压低租金和价格。在建筑承包合同中故意抬高发包价格。在购物合同中,在价格、质量上让国家吃亏。还有相当多的情况是,国有企业按合同付出了资金、设备、商品,对方却不履约。1995年经济合同履约率只有40%-50%。国有企业的有些经办人员故意在合同丧失诉讼时效后再起诉,或者“自愿”败诉。国家工商总局推算,如果提高10%的履约率,国有、集体企业一年可减少100亿元的损失。国有资产通过合同流失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经办人和合同另一方私分这部分流失的国有资产。利用政策信息上优势取得投资、经营、交易上的优势等等,以上各种私有化形式都是官商勾结、里应外合的权钱交易过程。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把国有财富“让”给商人,商人再暗中将所得利益分一部分给官员。正如湖北省一名犯罪的商人在供词中说:“用我的钱买他的权,用他的权为我赚钱。”这中间完全是“黑盒子”交易,其中奥妙外人不得而知。这种演变结果必然出现一批私人巨富。由于他们的财富是借助权力取得的,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之为“现代红顶商人”。说他们是“红顶商人”不很确切,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红顶”,不是官员。有的虽然原来有“红顶”,现在丢掉“红顶”下海了。不管是下海的官员,还是没当过官的商人,他们始终通过各种手段和官场保持着密切的、特殊的关系。与这些商人私通的官员是分利者。当代“红项商人”本来是渐进式改革方略的产物,应当是一种过渡形态。但是,他们千方百计地使之固化,并得到畸形发展。他们害怕失去所依赖的权力,也怕失去“寻租”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害怕改革向纵深发展。然而,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依靠权力集中了大笔财富的“红顶商人”队伍就要发生变化。他们失去权力的依托以后,其中没有经营能力的将要失去财富。有经营能力又能应变的,将由“红顶商人”转化为真正的商人。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也将会大量吸收社会资本,从而成为社会化企业。

    【详细】
    136591663
  • 时间玫瑰
    2021/5/31 15:19:45
    当代“红顶商人”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

    在财富集中的过程中,我们旗帜鲜明地表示,要社会化,不要私有化。那么是谁在搞私有化呢?不是普通老百姓,更不是股份制的推动者,而是当代“红顶商人”。当代“红顶商人”是当今私有化的主体。他们是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因而有更大的危险性。利用权力进行私有化的形式是:利用双轨利益差(价差,利差,汇率差)。由于中国改革是采取渐进方式,必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新旧两种体制同时并存。既有市场配置资源,又有行政力量配置资源。这就出现了一种商品两种价格、一种资金两种利率、一种外币两种汇率的情况。而双轨利益差是由官员分配的,在分配中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人估算过,双轨利差、双轨价差、双轨汇率差一年就是几千亿元。如果其中有百分之一漏到了私人口袋,可以造就多少百万富翁?利用权力取得发财机会。批地皮,搞房地产;取得股票的原始股;取得某些紧俏商品的进口权,并在进口时取得减免税的优惠;等。一些需要审批的发财机会,一般就有权钱交易。在对外经济活动和中外合资企业中,有些中方管理人员把国家利益让给外方,外方私下给他以补偿,国家吃亏,外商得大利,他得小利。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成为官僚买办。企业经理对国有企业的财产使用有相当大的自主决定权。他有权决定企业工程项目的发包,并从承包方那里得到好处;他有权决定企业广告费用的支出,并从新闻界得到私下的回扣;他有权决定公关费用的支出(公关费用中有相当大一部分用于行贿——尽管是为企业的利益而行贿),并用公关费建立与他个人有利的社会关系;他与亲朋好友建立的非国有企业进行经济合作(如零部件加工等),由此将国有资产流向这些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私有化很多是通过合法的合同进行的。在交易合同中,国有企业经办人和交易的另一方恶意串通,使国有企业上当受骗。1995年,国家工商部门检查了50万家企业的合同签订情况,发现不合格的合同35万份,涉及金额291亿元。被骗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得到好处的是私营企业或承包给私人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近10年国有资产流失超过5000亿元,一半以上与这类合同有关。在租赁、承包或购买企业时,压低承包基数、压低租金和价格。在建筑承包合同中故意抬高发包价格。在购物合同中,在价格、质量上让国家吃亏。还有相当多的情况是,国有企业按合同付出了资金、设备、商品,对方却不履约。1995年经济合同履约率只有40%-50%。国有企业的有些经办人员故意在合同丧失诉讼时效后再起诉,或者“自愿”败诉。国家工商总局推算,如果提高10%的履约率,国有、集体企业一年可减少100亿元的损失。国有资产通过合同流失后,国有企业内部的经办人和合同另一方私分这部分流失的国有资产。利用政策信息上优势取得投资、经营、交易上的优势等等,以上各种私有化形式都是官商勾结、里应外合的权钱交易过程。官员通过各种方式把国有财富“让”给商人,商人再暗中将所得利益分一部分给官员。正如湖北省一名犯罪的商人在供词中说:“用我的钱买他的权,用他的权为我赚钱。”这中间完全是“黑盒子”交易,其中奥妙外人不得而知。这种演变结果必然出现一批私人巨富。由于他们的财富是借助权力取得的,因此人们把他们称之为“现代红顶商人”。说他们是“红顶商人”不很确切,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红顶”,不是官员。有的虽然原来有“红顶”,现在丢掉“红顶”下海了。不管是下海的官员,还是没当过官的商人,他们始终通过各种手段和官场保持着密切的、特殊的关系。与这些商人私通的官员是分利者。当代“红项商人”本来是渐进式改革方略的产物,应当是一种过渡形态。但是,他们千方百计地使之固化,并得到畸形发展。他们害怕失去所依赖的权力,也怕失去“寻租”的物质基础。所以他们害怕改革向纵深发展。然而,如果改革进一步深化,现在依靠权力集中了大笔财富的“红顶商人”队伍就要发生变化。他们失去权力的依托以后,其中没有经营能力的将要失去财富。有经营能力又能应变的,将由“红顶商人”转化为真正的商人。他们所拥有的企业也将会大量吸收社会资本,从而成为社会化企业。

    【详细】
    135811663
  • ??
    2021/5/3 15:48:50
    商剧有感

    看了好几部商剧总结成功大都有几个特点:胆大心细交际广,乐善好施眼光长

    一个规律,成大事都要大方,广交朋友,多为别人考虑,找机遇多要靠官府,家里有个贤内助,外面还有个贤外助。

    境界要高,境界多高你的收益才有多大,放眼国家,全国都是生意场,放眼世界,外国钱也可以为我

    看了好几部商剧总结成功大都有几个特点:胆大心细交际广,乐善好施眼光长

    一个规律,成大事都要大方,广交朋友,多为别人考虑,找机遇多要靠官府,家里有个贤内助,外面还有个贤外助。

    境界要高,境界多高你的收益才有多大,放眼国家,全国都是生意场,放眼世界,外国钱也可以为我所用。

    虽然本剧还没有看完,但发现基本一个路数,传起大掌柜,一代大商孟洛川,大盛魁,天下第一楼,年代差不多路数也差不多,都可以看一看。

    【详细】
    13521295
  • Hedouwudao
    2020/11/7 23:36:11
    历史脉络中的体制经济学,多出去看看......

    如生在14世纪佛罗伦萨,成长历程和宏观进程中,胡雪岩也许是另外一美第奇家族,也许会助力另一场文艺复兴......

    遗憾的是,东方脉络中政权是主线,商业随政权飘摇,逻辑上,随着时间推移,总会错配,隔代人,不同步,不同于政治为商业服务:政治调配商家&商家调配政治......

    “资产

    如生在14世纪佛罗伦萨,成长历程和宏观进程中,胡雪岩也许是另外一美第奇家族,也许会助力另一场文艺复兴......

    遗憾的是,东方脉络中政权是主线,商业随政权飘摇,逻辑上,随着时间推移,总会错配,隔代人,不同步,不同于政治为商业服务:政治调配商家&商家调配政治......

    “资产=资金”的等式中,东方紧紧抓住“资产”,蔑视“=”,忽视“资金”;西方紧紧抓住“=”,积累“资金”......

    所以的,兴起于政商是,后续就算木有李鸿章,也会有其他人。

    胡老太太说的好,穷也好、富也好,留个好名声......胡家之于杭州,名声是有了,也是杭州城市的一张名片......

    之于个人,其实,三五代人即好就是,就算美第奇家族,也是泯灭在时间中了;马老师还在思考......

    胡兄弟,最后坐着阿四家的船,阿回带着家了......

    值得再次去到杭州,去胡庆余堂看看......以及,建议胡雪岩同学多读点书,多出国全球旅游下,也许能够领会农耕到工业的发展进程,或者,也可以出海在琉球整一番事业之类的......

    【详细】
    12957611
  • 宏燊
    2017/3/31 22:09:07
    势利

    胡雪岩最善于交集,政商这条路不是任何人都能走下去,胆识最重要,前提是眼界,眼界看到高看到远,看得人内心骨子里的气概,商人最重要是敢做,认准一件事,坚持做下去,不后悔。打破牙和血吞。

    什么叫势利:先把自己的名气人气造出来,势就来了,人有了名气、利很快到身边,当然这里当中曲曲折折,很少有人坚持下去……

    胡雪岩最善于交集,政商这条路不是任何人都能走下去,胆识最重要,前提是眼界,眼界看到高看到远,看得人内心骨子里的气概,商人最重要是敢做,认准一件事,坚持做下去,不后悔。打破牙和血吞。

    什么叫势利:先把自己的名气人气造出来,势就来了,人有了名气、利很快到身边,当然这里当中曲曲折折,很少有人坚持下去……

    【详细】
    8448162
  • 木头人
    2016/10/27 11:43:08
    感悟
    红顶商人胡雪岩:1 识人 施恩王有龄2不计前嫌 给信和钱庄留面子 3 运漕粮一事 直接异地买粮 4 与人方便 与己方便 做生意首先考虑合伙者的利益 考虑尤五爷的利益 5善于抓住和利用小的事情 黄府台捐饷一事利用信和汇出 令同行不知其深浅6做生意要多交朋友,朋友与自己的利益都相关,生意自然好做7小刀会闹事仍与洋行交易 别人不敢做的事勇于去做,就成了独门生意8做生意第一学问是抓住机会,庆胜将战死将军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1 识人 施恩王有龄2不计前嫌 给信和钱庄留面子 3 运漕粮一事 直接异地买粮 4 与人方便 与己方便 做生意首先考虑合伙者的利益 考虑尤五爷的利益 5善于抓住和利用小的事情 黄府台捐饷一事利用信和汇出 令同行不知其深浅6做生意要多交朋友,朋友与自己的利益都相关,生意自然好做7小刀会闹事仍与洋行交易 别人不敢做的事勇于去做,就成了独门生意8做生意第一学问是抓住机会,庆胜将战死将军的存折兑现,赢得许多客户9做生意总有占一头,不为名即为利10办事漂亮,抢到洋枪生意后为了不招忌恨,分了一半给对手11无钱开药铺,做好药找客户要定金,从而获取资金开店12 战乱期间开药店,战略眼光独具,不为利益,只为名声
    【详细】
    8145308
  • 一行
    2016/4/11 19:59:43
    特别是他经商过程中,处理复杂商业人脉关系,利益取舍,双赢思维,打破经商规则,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近几年,断断续续看了两遍,一代商圣,就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看的过程中感觉到此电视剧导演和演员用心良苦,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做生意的规则体现出来。
       看的过程中可结合商业定位理论、孙子兵法、战争论、销售心理学(影响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职场管理等你所知道的知识。发现每次在胡雪岩做生意或者处理问题时,都能有超出常人的心智和勇
       近几年,断断续续看了两遍,一代商圣,就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看的过程中感觉到此电视剧导演和演员用心良苦,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做生意的规则体现出来。
       看的过程中可结合商业定位理论、孙子兵法、战争论、销售心理学(影响力)、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职场管理等你所知道的知识。发现每次在胡雪岩做生意或者处理问题时,都能有超出常人的心智和勇气。
       特别是他经商过程中,处理复杂商业人脉关系,利益取舍,双赢思维,打破经商规则,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

    1、眼光长远,借官场的关系发展生意。
    2、钱庄开业时,打名气。当地十二个名人,每人给立5两银子的存则。黄知府看门的二爷立折子。
    3、钱庄的门脸大气,店名找王有龄命名,名字响亮,好记,富贵。店内陈列当地名人的字画。
    4、让罗四家开蝉丝店。认准人老实肯干,心齐;人缘好。
    5、做生意有大的格局,看准大势,认为清朝不会被推翻。政治方向押宝。
    6、蝉丝店,选址靠码头近的地方。店铺宽敞明亮。说:各家的丝都一样,那我们就住的好,吃得好。让他们呆着舒服,吃掉下巴。 在服务方面技高一筹。
    7、用人之长处,庞二爷的丝绸伙计。
    8、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
    9、药店乱世好做,军队的生意,行军散。乱世做乱世的生意。先赚名声。
    10、官场商场都知道我胡雪岩,要让老百姓都知道胡雪岩这个人。做生意了得,是个善人。

    ==============================================
    看影视方法:快慢取舍,回想记录,提炼分享
    ==============================================
    立志成为一个有功夫会写文章的儒商。

    【详细】
    7849817
  • Wise_韋
    2012/11/23 13:11:52
    胡雪岩(2)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但是,我有朋友 。只要你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那朋友才能拿你的事当他自己的事,这就叫做众人拾材火焰高。

        胡雪岩这一生。
        首先胡先生有理想有抱负:做一个大商人,生前生后别人提起胡雪岩都会竖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但是,我有朋友 。只要你拿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那朋友才能拿你的事当他自己的事,这就叫做众人拾材火焰高。

        胡雪岩这一生。
        首先胡先生有理想有抱负:做一个大商人,生前生后别人提起胡雪岩都会竖起大拇指。从竖起理想开始,每天都起早贪黑,在信和钱庄里做事时,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勤奋努力。尽心处理好各种关系,树立自己在人群中的形象,比如用钱把疯子给葬了,既给信和留了好名声,又给自己立了好形象。平时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等待机会的出现。时机一来,就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然后,他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是投资人才,王有龄。看准了,大胆去做。一年后,王有龄成功当官,回来找胡雪岩。胡先生意识到机会来了,便和王共谋大事。 其实,我认为胡先生投资王之前就想好了,要是这样一直做钱庄的跑堂,以后没什么作为,最多只能开几个钱庄,到那时已经老了。 要想改变,就得有冒险。 在平时不断的接触各类的人,扩展自己的人脉,寻找能帮助自己的人。认准王有龄是个人才,便把宝押在王有龄身上,最终证明自己没看错人。
        开钱庄。有了王有龄这层关系,胡先生便利用它来开钱庄。一方面有官员的支持。另一方面有以往的名声做支撑。 做钱庄,名声要响。 胡通过各种手段把名声做大,为钱庄迎来生意。 宗旨是,做生意,名和利要占一项,即使亏本也要把名声赢回来, 就算生意失败了,也虽败未倒。 比较大的事件有:在同行中第一个出来认收官票;新开张,给名人小利,开存折。
        开丝行。成功联合上海丝商一起对付洋商。
        这个人,脑子行,善处事,有思想,有计划,有抱负。

        王有龄这个人虽有一腔报国之志,但生不逢时啊。 不识时务,不能顺势而为。但也为自己留了好名声。

         一个人的成功,一半是努力,一半是机会。
         这人生一世真是瞬息万变,但是总要顺势而行啊。
         我这个人天生就好冒险,而且乐在其中,那就要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冒险的本事了。

        欲有所取,先有所予。

        胜败乃兵家常事,商场也如此,合于利而动,趋于损而止。

        遇到风浪,最怕自己先乱。 淡定 是很有魅力的品质。


        胡雪岩经商并不追求利润最大化,摆在第一位的是名声。这点和德鲁克在《管理:使命,责任,实务》中说的企业的目的并非利润最大化而是创造顾客不谋而合。
        
    【详细】
    56651434
  • Wise_韋
    2012/11/17 14:07:44
    胡雪岩
        “……不必理会别人看法,让别人说去。”
       ”话是这么说,说不招人妒是庸才,那能避嫌而不避嫌,那不成蠢材了吗?“

       从胡雪岩的做事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早已经有了目标。详细点说就是:说远的,有了战略目标,近的,有了战术策略,战略目标用来指引前进方向,战
        “……不必理会别人看法,让别人说去。”
       ”话是这么说,说不招人妒是庸才,那能避嫌而不避嫌,那不成蠢材了吗?“

       从胡雪岩的做事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走一步算一步,而是早已经有了目标。详细点说就是:说远的,有了战略目标,近的,有了战术策略,战略目标用来指引前进方向,战术策略即是详细描述下一步怎么走,一切在计划之中。然而,大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你必须有能力去随机应变,有能力去处理好问题,不断的调整计划,让计划和现实相协调。

       做事靠自己,任何人都帮不了你。能帮你做的,你也不会满意,so , 自己去争取想要的。


       用人的技巧:胡雪岩聘用刘庆生。自己装不懂,问刘一些问题,考考刘,也让刘有表现的机会,让其心理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满足,一举两得。

       将心比心,体会别人的难处,能帮别人尽量帮,自己得到好处的时候想想会不会伤害别人。

       凡事得先出个路数,然后再放开手去走。

       小钱不去大钱不来。 阜康开张,胡先生给当地名人没人开个存折,每个存进5两银子。

       予人方便自己方便。 胡先生成功处理好与黄抚台身边的红人兼关键人物刘二爷。

       按规矩做事,存在即合理,起码现在合理。

       世上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一面占了便宜,另一面就要吃亏。作为一名精明的商人,两面都能占便宜。靠眼光。做大生意的人,就得学会看大局势,你能看到一个省,就能做一个省的生意;如果你能看到天下,就能做天下的生意。 胡先生认为,当时不是更朝换代的时候,而且战争过段时间会稳定下来,所以,把宝压在官票上面,认收官票。而且在钱庄大会上,第一个出来认收,在同行官员面前留下好名声,当然,这样的行为还得底子硬才行。 所以,一旦胡先生的看法准确,以后的生意就滚滚来了。 做生意,就得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胆大为王。

        做事总能先想到退路。

        总是能比别人想多一层。意思是想到别人怎么想,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做生意嘛,就得随行就市,该花的钱就得花。桑农辛苦一年,就指望卖个好价钱,人家该赚钱了,你不让他赚,你心里过意得去吗?

        “人道你是智多星,手腕实在是漂亮。明为带我照料家务,暗地里牵线搭桥,一步步逼我就范,又毫不露声色,处处关怀,丝丝入扣,哪一桩,哪一件,无不打在我的心口上。”
        胡雪岩能把与别人的关系处理得很好,关键在于他通过了解别人的情况,分析得出别人心里想的是什么,想要得到什么,所以,胡先生做的每件事都很中的,做到关键节点上了。


        做生意抓住机会,这是第一学问。这做生意哪有不冒险的,不冒险的事,人人都会做,那何时才能出头。只要你觉得值,那你就放心大胆的去做。 什么就值得,这很简单。人生在世,你记住凡某事之人,他不为名就是为利,冒险值不值,我就看你在这两个字中,能不能占一样。 我懂了,做生意总要占一头,有个退路即使陪了,也要在名义上赚回来。 以后钱庄就按照这个宗旨去做。即使失败了,也虽败不倒。

        书读多了,不察世事,人反倒要迂腐啊。
        胡先生,平时注意观察,发现事物。他刚和洋人交流不久,就发现别人敢于承认错误,而中国人,特别是官员,面子比真理重要,就算错了,也不认错,好面子。 生活中留意观察,多想多思,发现一些表面下的深层次的东西。 多思多收获。


        这人活一世,不能稀里糊涂的活下去,只为了吃饱穿暖,到死了一定会懊恼不已。人活着就得干几件别人干不了的事。这才不枉一生啊。



       胡雪岩细心经营的人脉非常强大。官员方面有王有龄,郁四爷,纪鹤龄等;社会道上的兄弟有魏帮魏老太爷,尤五爷等;钱庄上面又有张先生等同行人的信任。人脉强大,而且经营得好,做事自然顺风顺水,为自己做大事打下基础。

       胡先生开丝行,用了两个人,一个是罗老爹,另一个是黄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胡先生知道罗老爹这个摇了大半辈子船的人,很诚实,有良心,不会一味压榨百姓,而这样的品质是不适合做生意的,因为有时太过注重人情,事情就会变得麻烦,生意可能没利润,经营不下去;而黄先生这个人虽然能干,但是商业气太重,只管赚钱不顾百姓,如果让他一人掌管,丝行的名声肯定不好,名声不好,就做不长久。 所以,两个人相互制衡,达到又能赚钱又不至于没良心的赚钱,留得好名声。 另外,还聘用了陈世龙,这个人年轻气壮,聪明机灵,点子多,用这样的人可以为丝行注入新血液,不断革新。不循规蹈矩,收到意外的效果。

       
       一个大男人,就得有大志气,要不就是把世界上最好的女人给你,别人也瞧不起你。

       生意归生意,不能感情用事,生活上的事情不能影响做生意的情绪。 罗家走后,胡先生在和庞先生,郁四爷谈生意还是那么有说有笑。


      事在人为。

      为胡先生做事的人,胡先生都不会亏待,而且往往都是超待遇的。

       朋友有困难总出手相助,为别人排忧解难。而且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也没有非分之想。

       做生意就得看时局,在时局中找路子。那路子才能走得通啊。

       通过漂亮做事,兼顾各方的利益,钱不能自己一个人赚,合作共赢。赢得朋友关系,赢得人脉。 纪大人通过监管局的威胁,成功拿回购买洋枪的买卖,他以为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胡雪岩比纪大人多一层思虑,就是18万元这么大的收益,黄抚台怎么可能就这样让人了呢,现在是迫于外界压力不得不让步,今后有机会肯定会报复。而胡先生又在他们政府管制下做生意。 有没有两全之策呢?有,就是分摊利益。做两个合同,他大我小。既不让黄抚台难看,自己又不会吃大亏。而且赢得黄抚台、龚大人的认可,建立信任和长久朋友关系。 妙!

        我就像掉进急流里的狗一样,身不由己。我原来想着做大生意,风光施展抱负,多痛快。我现在知道了 ,在你享受这一切之前 ,你必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受别人受不了的屈辱 我还告诉你 既然我已经选择了这条路 我什么苦都能出 不要说挨骂了
    【详细】
    565732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