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系故乡

    全90集
  • 主演:
  • 地区: 中国大陆
  • 年代: 2003

情系故乡影评

13846270
  • 方聿南
    2014/6/3 18:46:15
    久违了,古装灾难片
    《庞贝末日》一共拍过十几次,包括电影和迷你剧,光是默片年代就诞生了四部作品,而且一百多年来用的标题始终不变。其中最出名的是1935版和1959版,后者还出自塞吉奥·莱昂内之手,虽然你看上几遍都不会看出“镖客三部曲”的影子来。
     
    庞贝的故事一再翻拍,表明好莱坞的题材荒其实是个伪命题。只要题材不具鲜明的时代性(史诗题材通常如此),又具有普世的商业美学(角斗士和灾难场面全世界都爱
    《庞贝末日》一共拍过十几次,包括电影和迷你剧,光是默片年代就诞生了四部作品,而且一百多年来用的标题始终不变。其中最出名的是1935版和1959版,后者还出自塞吉奥·莱昂内之手,虽然你看上几遍都不会看出“镖客三部曲”的影子来。
     
    庞贝的故事一再翻拍,表明好莱坞的题材荒其实是个伪命题。只要题材不具鲜明的时代性(史诗题材通常如此),又具有普世的商业美学(角斗士和灾难场面全世界都爱看),就会一拍再拍;而那些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的电影,再卖座连不会出续集,或者过几十年才出。总之一切以赚钱为目的。我相信不出二十年,庞贝的故事会被再度翻拍。
     
    剔除灾难元素,这版《庞贝》就是一部标准的剥削片,片中的大小转折,你可以从任何古罗马题材的影视剧寻到原型。被毁的村落和蓄奴的少年,奴隶成长为传奇战神,随随便便结识生死兄弟,一面之缘令贵族女倾心,最后上升到阶级对抗,故事桥段丝毫不比其讲述的历史来的新颖。在《生化危机》的导演保罗·安德森处理下,就像街道塌陷时奔跑的马车一样,没有一丝走偏,四平八稳地完成了娱乐任务。
     
    灾难片分为古装和时装,两者的差别比武侠片和枪战片还大。古装灾难片带有天谴意味,灾难让位于战争、情爱、复仇等人际冲突,比如《天火焚城》,《罗德岛巨像》,以及《庞贝》的几部老版,灾难是神明的象征,主要替人类快刀斩乱麻,了解一切恩怨烦恼。时装灾难片将冲突集中在人与自然,人类互帮互助逃难,偶有坏人也停留在自私、贪财等,没有大善大恶之分,从《大地震》,《摩天大楼失火记》,到最近的《2012》等,一概遵循这个模式。唯一的例外是《泰坦尼克号》,大船倾覆也遮掩不了爱情的光芒,三角恋的张力比汪洋逃生还强,不过一方面故事设置在近代,另一方面该片的编排叙述本就十分古典,改成古希腊船上奴隶与贵族之争,也不会生硬。
     
    本片前两幕,狗血是狗血些,节奏还算沉稳扎实,对肌肉和血浆也毫不吝啬,因而不显沉闷,期间不断给出地震预兆,吊住观众胃口,到了第三幕,精华全面上演。当年看《2012》时我有个遗憾,汽车逃亡时火球不断落在周围,我很想看看它们究竟飞得多高,硬是不给一个镜头。本片则有很多“上帝视角”,火球犹如魔鬼掷出的燃烧弹,呼啸着飞升到半空,瞅准人头簇拥的古城墙猛扎而下,隐约给人在游戏中扮演上帝的掌控快感。灾难花样也不比《2012》逊色,火山、地震、海啸,还有大船像《生死时速2》结尾一样冲进城市,完全是为破坏狂观众量身定做。
     
    最后,火山灰像雪片一样落下,用一种残忍而优雅的方式埋葬了一切。在上帝的注视下,那些争斗本该无谓、可笑、微不足道,但在我们眼里,自由、爱情、忠诚和牺牲精神,仍没有失去光华。如果真有那么一对滚滚袭来的熔岩中无畏拥吻的恋人,足以值得历代诗人传颂讴歌。遗憾的是,保罗·安德森延续了《生化危机》的电子游戏式处理法,所有人物都扁平得让你都懒得去做这种联想。话虽如此,如果有心,你仍能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视觉刺激,去遥想当年欣欣向荣的海畔古城,生灵涂炭的悲绝灾难,以及荡气回肠的英雄凯歌,并期待下一部翻拍会做得更出色些。(文/方聿南)
    【详细】
    66911325
  • 不高兴
    2020/4/3 18:38:10
    每个商业导演内心都有一个艺术家的梦。

    为了补充一些地球上的硅藻与氧气的关系的知识点,最近更仔细地重新梳理一遍被点亮的星球这个影片,这时候,真心觉得美国商业电影导演们内心都藏着一个搞艺术的梦。只是如达伦老师这样成功的商业导演可能真的不太适合搞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乍看上去,真不错,摄影、剪辑、结构,每一个环节都不错,但当我抱着需要从影片中提炼出知识点的需求观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本影片中的“创新”---包括宇航员、独白、科技元素与社

    为了补充一些地球上的硅藻与氧气的关系的知识点,最近更仔细地重新梳理一遍被点亮的星球这个影片,这时候,真心觉得美国商业电影导演们内心都藏着一个搞艺术的梦。只是如达伦老师这样成功的商业导演可能真的不太适合搞纪录片,《被点亮的星球》乍看上去,真不错,摄影、剪辑、结构,每一个环节都不错,但当我抱着需要从影片中提炼出知识点的需求观看的时候,会发现原本影片中的“创新”---包括宇航员、独白、科技元素与社会人文的联系,此时变成了累赘,整个影片变成了一个虚伪的花里胡哨的只注重形式感的三流电视专题片。整体节奏缓慢,主线飘忽不定,啰哩啰嗦的不知所云。奇怪的人文关怀乱入,让原本可以很清晰的知识链条和故事主线,变得东躲西藏。例如生命起源的一集,讲到碳,啰哩啰嗦的从印尼的印度教火化开始,用一个不精彩、不感人、不必要的假“故事”引出“碳”之于人体的重要性,何必呢,达伦老师。原本这里根本不要重笔描写的呀,重点不应该是“碳是如何成为地球生物最基本的组成元素的”吗?现在这里的重点却成了一个印尼小孩看着祖母遗体被火化。同理,宇航员所代表的“上帝视角”同样起到了反作用,还不如中国的宋茜或者美国的威尔史密斯的作用更有用的。这些“创新”让本来对这个领域内的科学知识掌握并不多的观众,看得云里雾里,观影过程中,形成了一种黑瞎子搬玉米的奇怪观影体验,原本简单易懂的知识链被撕扯的如烟花般绚烂,东一嘴西一嘴,噱头倒是很足,只是最后,一切变成了导演的自嗨,我只是想弄清楚硅藻的祖先是如何用氧气制造地球上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结果却看了印尼小孩和香港大叔,浪费我宝贵的一下午的时间听了屁响。

    奉劝那些想看的人,第一集就会让你怀疑人生,半天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呼吸的氧气从何而来?结果到头来,屁都没说。整个第一集愣是没说明白氧气从何而来。

    【详细】
    12468769
  • 林下之风
    2013/4/22 21:57:24
    目不转睛之十 线人
    谢绝转载 谢绝引用

    特殊案件专(案)组TEN 目不转睛
    第十篇 线人

    如果期待第二季开篇如同第一季开头那样先声夺人,相信不少观众的热情已经慢慢冷下来了。在经历了第一季那样两小时的特别放送之后,第二季再给怎样的开端都不会让人感到怎样吃惊了,因为处理特殊案件的TEN小组遇到了太多问题,组员的经历没有最黑,只有更黑,更何况在第一季的最后,留下了那个F系列案件,此事绝
    谢绝转载 谢绝引用

    特殊案件专(案)组TEN 目不转睛
    第十篇 线人

    如果期待第二季开篇如同第一季开头那样先声夺人,相信不少观众的热情已经慢慢冷下来了。在经历了第一季那样两小时的特别放送之后,第二季再给怎样的开端都不会让人感到怎样吃惊了,因为处理特殊案件的TEN小组遇到了太多问题,组员的经历没有最黑,只有更黑,更何况在第一季的最后,留下了那个F系列案件,此事绝不可能这么简单就结束。

    果真,开篇时编剧就给了这样一个似曾相识的场景:

    除组长余志勋之外的三位组员:白毒蛇白道植探员,测谎仪南锐利探员,弟弟一样的探员三人再一次重逢在一个路口。

    没有错,还是因为同一个关联案件:F案件。直到那时,离开组长的三位才感受到自己与TEN小组的关联:

    @作为办案探员,毒蛇大叔是丢弃案件,申请调往外地的分管警官。

    @作为见证者,当时还未毕业的南锐利是其中一桩失踪案件的亲身感受者,她曾经看着被害人的母亲为寻找女儿,在广场上四处散发传单。

    @作为目击者,帅弟弟是其中一起案件的发现者,当年还是学生的他甚至留下了照片,而当时在现场的干探就是余志勋组长。如果再深究下去,观众还会发现帅弟弟要投身警界的真实理由,他希望找出当年母亲被害的真相。或者,帅弟弟的母亲很有可能也是系列案件中的其中一位被害人。

    看过第二季开篇给出的组员之间的联系之后,就能明白编剧实际上是在用剧情在替观众复习,不是一下子介入,而是逐渐感受到案情的氛围,从第一季里关于南锐利遇险,被绿色胶带捆绑的部分开始,第二季第一集是在有目的有意识地营造剧情氛围,将观众带回到当年那个复杂诡秘的案件中去。当然,F系列案件的卷宗也摆在众人面前。为了查案,他们甚至使用帅弟弟所在家族提供的场地,弄了一个类似办案现场一样的地方。

    分析到这里,真的很有必要再回顾一下F系列案件的意义,究竟什么是F案件:

    F——>Friday,这类型的案件总是发生在星期五;

    F——>Female,受害者都是年轻女性,

    F——>Face,每一位受害女性都有着类似的面孔,且死时面孔都被绿色胶带缠绕,死因都是窒息死;

    根据长期跟踪追击,为求查案的组长余志勋总结的规律,F案件的一致性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述:

    都是在星期五发生,受害者都是女性。

    虽然这个规律很有效,可是却直接把破案心切的帅弟弟带到了沟里,他查来查去,当年案件唯一没有被调查到位的人只有一个:余志勋。余组长的行踪被逐一确认之后,就成了帅弟弟无法置信的一号嫌犯。分析到这里不禁叹气,实际上到了此时,探案已经进入了智子疑邻的境地,遇到了瓶颈。

    什么是智子疑邻?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怀疑是邻居偷了斧子,所以他看邻居做什么都像是在偷斧子。后来,他在山里找到了遗失的斧头,发现邻居不像贼,所以看邻居做什么都不像在偷斧子。这个故事通常用来指代过于主观看待问题的态度和做法。

    失去了组长的组员们在艰难地还原当年案件中的种种细节,他们查得非常艰难,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放弃。实际上,观众可能发现了,原先的方向并没有问题,至少毒蛇大叔的方向没有错。的确是警队内部有人向媒体放料,放出了F案件的相关情况,这才引发了混乱,让上头不得不出面解释此事,至少办案听证会是少不了的,可就是这样,也搞不清楚,无法面对一些问题。如此说来,放料人在放料之前已经意识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因此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放料。那么,究竟谁是放料人,他放料到底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按照毒蛇大叔的推断,世上只有两个人知道F案件的规律和特质,并且能够抓住重点,吸引媒体注意,一个是罪犯F,,另一个就是余志勋本人。于是组员们顺着放料的线索往下查,第一个报道来自一个匿名电话,结果电话来自与TEN小组打交道多时的局长大人,毒蛇大叔甚至带着南锐利专门守在了局长家大门口,为的就是要多制造与局长的问话场面,让南锐利判断第一位爆料者究竟是不是局长。南锐利得出的结果是:

    分明是在隐藏什么。

    究竟是在隐藏什么,她却没分析出来。毕竟,仅凭一个问话场面,也不能断定局长就是爆料人,或者,即使确定局长就是爆料人也不能证明什么。因为组员们甚至分析出F罪犯的手段:

    @隐藏在人群中,看起来和众人一样,可是仔细想要去查,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行事极为狡猾乖张,根本毫无痕迹,是在跟办案人员玩伪装游戏。

    这样善于隐藏的罪犯被挖出之后,还会使办案人员陷入另一种困境:因为根本找不到任何证据能够证明此人就是犯案者,因此无法将其定罪。这也正是余志勋的目的,他消失,他诡异行事,为的就是将其诱出,这才在人群中隐藏了自己。

    在询问第二位知情记者的时候,出现了新闻业界的常识,甚至可以说是行规的事,当人到中年的女记者回答说:

    -我可是因为不肯说出线人,被两次定罪的人,你们不要指望在我这里得到什么。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意思很简单,对于记者来说,最不能违反的戒条就是:

    永远不能出卖线人。

    这是记者的行为底线,若是违反了底线,就无法在这一行干下去。不能出卖线人,这一点也是西方新闻学在入门时就反复警告初学者的最为重要,最基本的要求。了解到这一点,女记者对毒蛇大叔的回答也就不难理解。可是为何她后来又会透露出一些线索?如此说来,难道真是毒蛇大叔对她的威胁有效吗?

    哦不,这位记者长了一双说谎的眼睛,虽然堂堂看着来访者,却藏着一丝狡黠,她不诚实,也许是她故意把余志勋组长泄露案情的事说了出来。那么,记者为什么要向TEN小组的组员们说出这些?别着忙,答案跟着就来了。就在组员们还没来得及在帅弟弟的组长元凶说的分析中回过神来,警界内部对他们的调查就开始了,非要他们承认余组长与F案件有关。如此说来,这是故意设的一个局,为的就是要TEN小组的组员查出自己的组长余志勋与F案件有关,甚至有可能是主要嫌疑人吗?F系列案件风波要如何查下去,TEN小组的人们还能找回他们的组长吗?南锐利遇险究竟是为什么?预知下情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谢绝转载 谢绝引用

    特殊案件专(案)组TEN 目不转睛
    特殊案件专案组TEN(第二季)前言 答

    当名品罪案剧做到定期播出之后,每季播出前后的期待似乎渐渐形成一种类似节日狂欢的气氛。对于[特殊案件专案组TEN]这样一部屡获殊荣的作品而言,第二季再取得什么似乎已经不是重点,观众最关心已经集中在第二季究竟还能拿出什么来,才能确保作品质量,同时做到人气不辍。这么一来,编导和演员的压力都很大。好在作为名品罪案剧,TEN系列的号召力不小,至少做到要第一季演员全部留用,绝无此前一些罪案剧作品第一季好看,第二季就统统大换血的情况。所以,在第二季播出时,还是会见到亲切熟悉的老面孔:

    TEN小组富有魅力却又行事乖张的组长余志勋,号称警界第一流干探的白毒蛇,当然,白毒蛇不是他的本名,只是人们喊习惯了,就直接称他为“毒蛇大叔”。当然少不了被称为人肉测谎仪的心理专家南锐利,还有组里热心为大家跑腿,不时弄个小状况的帅弟弟,看似无能,其实也有独到之处。

    就要与这样亲切熟悉的角色再见面,欣喜之情难以形容。勿论第二季是否精彩,能够播出就已经意味着罪案剧制作的进步。

    2012年对于收看韩剧的人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若是按照时间整理档案,打开属于2012的文档,会发现那么多精彩的作品,那么多被认为在韩剧当中不可能出现的剧作居然都在这一年出现在虚拟世界。这一改变,对观众对剧评作者来说都是福音,至少等了这么多年的我,在完成【特殊案件专案组TEN】第一季的连载之后,经常被问及:

    后来那个比中指的翻译怎么样了?他看了这部韩剧怎么说?

    刚开始不打算回应,可是被问得多了,只能笑说不知道。偏见如同野草一般在人的思想中生根,虽然离开美剧世界已久,并不了解发生了什么,但我可以肯定一件事:

    绝对不会收到翻译的道歉。

    写到这里,自己也乐了,其实最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若是自己这一关过得去,又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勿论有否道歉,无论那位是否知道,我是独自感受到了精彩的韩国罪案剧,这就够了。最重要的是热爱韩剧,始终相信韩剧世界也能有优秀罪案剧作品的我等来了这样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尽管要花费八年这么长的时间,可是只要自己认为值得,那就值得。

    还好,这一次,只等了一年。
    【详细】
    58883676
  • 蓟川
    2018/1/7 1:09:05
    现实中的精神病人艺术是什么样子?
    弁言的弁言:

    虽然作为精神科医生,里面的许多情节已是司空见惯,但今天看过这部片子心里仍很是感动,在精神病学的历史上出现过太多像尼斯这样的改革家-精神病学家,像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皮内尔(可参见《疯子的自由:菲利普·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一书)、上世纪60年代西方反精神病学运动中的R. D. Laing,他们对于传统精神病学的反思与批判——正如《尼斯》片尾对于尼斯本人的真实采访
    弁言的弁言:

    虽然作为精神科医生,里面的许多情节已是司空见惯,但今天看过这部片子心里仍很是感动,在精神病学的历史上出现过太多像尼斯这样的改革家-精神病学家,像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皮内尔(可参见《疯子的自由:菲利普·皮内尔医生在1789-1795》一书)、上世纪60年代西方反精神病学运动中的R. D. Laing,他们对于传统精神病学的反思与批判——正如《尼斯》片尾对于尼斯本人的真实采访里,尼斯所说的:“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一万种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无不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精神病人从不因其精神疾病而被所谓的“正常人”褫夺了其为人的尊严与价值,只有在此意义上确立起的精神病学理论与实践,才能回归医者这一概念的内核,否则病人也便无区别于机器,或者像这部片子里借某位病人之口所隐喻的“垃圾”。

    这位病人在这部片子里反反复复说道:“垃圾是人分类的……种子不是垃圾……”确实就像由人所分类的垃圾一样,DSM或者ICD[均为精神病学诊断与分类手册]中所罗列的数百十条精神病学诊断同样也是由人所分类出来的,人永远是爱分类的[理性]动物,我们从学习语言的第一天起,无不就在给人世间的种种存在的实体进行着所谓科学上的分类,父母亲告诉我们:“哦,这是狗……哦,那是猫……哦,这是树……哦,那是花……哦,这是男人……哦,那是女人……”而到了后来,我们渐渐长大,又有人开始告诉我们说:“哦,这是本地人……哦,那是外地人……哦,这是中国人……哦,那是外国人……哦,这是好人……哦,那是坏人……哦,这是正常人……哦,那是疯子,他会伤人,最好离他远点!”这就是人,我们在分类里认识世界,认识世事,认识你,认识我们自己,否则这个世界便只会是如《圣经》里开头所讲的“空虚混沌,渊面黑暗”。但是,这个世界上,也不是所有存在的实体都是可以分类的,都是方便分类的,比如番茄究竟是水果或者蔬菜的经典问题,又比如精神病人究竟是正常人或者非正常人的问题,也许前一个问题我们还可以从生物学去找到答案,但对于后一个问题,答案又在哪里?当我们思考正常或者非正常的时候,我们又在思考什么?正常何谓?非正常何谓?在社会文化中存在的许多概念,我们要知道,都只不过是人分类的而已。对于疾病的分类,对于精神疾病的分类,当然有它的好处,正如前文所言,如果我们不去客观理性地[或者如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客观理性地]去对于这些疾病进行分析与归纳,我们又如何能够理解它们?能够研究它们?如果我们连疾病的名字都喊不出的时候,我想不到,我们还能如何去治疗它们。但是,在此意义上由人所建构起的任何“分类法”,倘若是以褫夺一部分人[往往是少数人]的权益而维护另一部分人[往往是多数者]的既得利益为根本前提的话,那么这样的“分类法”,请允许我说,它不该存在,或者理应修改,而这也正是在那场轰轰烈烈的反精神病学中我们一再讨论过的。

    “每个人都有成为自己的一万种活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义。”在此我重申这句话,这句话的重要性与我或你作为精神科从业者的身份是并没有实质性关系的,这句话是说给每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听的,是说给我们自己听的;尼斯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不是作为精神科医生在说这句话的,也不是作为所谓精神病人的代言人[我们并无法代表谁,我们都甚至无法代表这里所谓的“我们”,谁都只能代表他或她自己]在说这句话的,她只是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在说给屏幕前的另群“人”——也就是我们,——在听的。说到底,她只是或多或少说出了我们每个人都想说出的实话而已,精神疾病固然是人的不幸,然而他们正如我们,我们正如他们,我们所有人[而不必区分所谓的他们或者我们],都至少活过,都至少活着,并且但愿是活出自己的活法与尊严与意义的。

    我们并没有权力去以所谓的“不正常”、“疯子”、“傻子”、“呆子”这样的词汇去指控他们,去非议他们,因为谁都一样在这人世间“含泪而活着”,谁都或多或少、此一时彼一时地要去担负所谓的不幸,只是对于他们,是精神疾病,对于其他人,则也许是离婚、失恋、破产、战争……

    这部片子的女性主义色彩非常浓厚,尼斯在刚来到作业治疗部时对那位男护士说的——“去倾听,去观察”——所制造起的情节冲突,大可以作为电影分析的材料来使用,在此我就不赘言了。

    现代意义上的精神病学已经经历了一二百年的发展史,精神病人至少在院内的待遇已经大不是片中所反映的那样了,虽然在世界上不少欠发达地区,《尼斯》片中的精神病院场景大抵也可以作为想象的材料,但我仍旧想要去强调的是,想象永远只是想象,真实是另一码事,所以还是恳请各位“去倾听,去观察”,你不曾想到,也许你此时此刻对于精神病人或者对于精神病院的东方主义式想象,会在另一场合,怎样伤害到我们的病人。虽然在各方面,这部片子已经在还原度上下了狠工,但想要真正了解精神病人,请去倾听他们,请去走进他们;想要真正了解精神病院,也欢迎来做志工!书籍、电影、戏剧等等,在对于所谓的“真实”(reality)进行“再现”的时候,艺术化的修饰与加工是少不了的,尤其在现如今的汉语文化圈里,某些东方主义式的猎奇读物(比如某本相当著名的但又是如此不负责任的所谓的“国内首本精神病人访谈录”)仍旧不时会出现在畅销书的榜单上,这也不免要叫人唏嘘,但我相信,各位看管的眼睛仍旧是雪亮的,各位看管的行动仍旧是可加期许的,所以请去倾听,请去观察罢!!

    本来只是想给下面这篇旧文章再加个弁言,结果又洋洋洒洒写了这许多,又半夜三更,肚里饿得很,如有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之处,还请斧正!

    ——————————————

    弁言:

    前两天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认识了国内一些非常不错的NGO,其中有些精障类别的NGO在做精神病人的艺术治疗,而后又联想到之前在英国Bethlem医院实习期间,参观了他们的医院博物馆,名字很好玩,叫“心灵博物馆”(Museum of Mind),里面展出了许多精神病人的画作,非常有感触,包括国内也有些组织在专门策划这类的艺术展。所以,就想就这一话题写些什么,精神病人的艺术创作通常又叫做“局外人艺术”(Outsider art)或者“素人艺术”(Raw art),这里只是讲一段在国内鲜为人知的历史,这段历史交织了精神病学的历史与二十世纪艺术史,本文不涉及作为治疗方式的艺术创作,即“艺术治疗”,也许下次可以写写。

    ——————————————

    1919年的春天,一战刚结束不久,年满33岁的精神科医生汉斯·普林茨霍恩(Hans Prinzhorn)从战场上复员怀乡,他来到了风景宜人的德国名城——海德堡,决定在海德堡大学的一所附属病院里继续他的医学生涯,而等待着他的却是一项极端琐碎而又无趣的文档整理工作。

    汉斯·普林茨霍恩医生
    汉斯·普林茨霍恩医生
    【详细】
    90503053
  • 光秀
    2015/12/6 15:28:15
    第二季根本不该拍四十多集
    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达克儿的单元小故事看得太多了
    在观看第二季的时候越来越站在达克儿这一边

    罗飞讲的道理我也不是不懂
    只是整个剧太长了,节奏没有把握好,主题就容易跑偏。

    一个简单的逻辑
    一二两季快一百集的故事里
    如果没有达克儿把一桩桩事情捅出来
    多数受害者可能还真的就见不到法律带给他们正义了。
    这时候罗警官轻飘飘说,要交给法律去审判我觉得可能是因为达克儿的单元小故事看得太多了
    在观看第二季的时候越来越站在达克儿这一边

    罗飞讲的道理我也不是不懂
    只是整个剧太长了,节奏没有把握好,主题就容易跑偏。

    一个简单的逻辑
    一二两季快一百集的故事里
    如果没有达克儿把一桩桩事情捅出来
    多数受害者可能还真的就见不到法律带给他们正义了。
    这时候罗警官轻飘飘说,要交给法律去审判
    你想想看这是多么没有说服力。

    不是这个道理不对,是讲故事的方法有问题
    编剧好像以为前面赛个三十多集的通知单小故事
    最后几集进入一下主线就OK了
    这样会把故事讲坏的。
    【详细】
  • 7682299
  • 沈棠
    2020/2/28 15:05:38
    真的好雷啊

    看了几集我马上去给《甜蜜暴击》道歉了人家好歹有颜值,这剧男主可以,女主整容脸烂演技,从一年级就开始ex她真的太懒了,一堆刷五星的水军。真的,十年前的玛丽苏呕—像剧。真的别看容易脏眼睛。演技尴尬,只会撅嘴瞪眼真的烂死了而且我想问那平底锅熨衣服什么鬼?真的烂,又烂又尴尬??。。。。。。。。。。。。。。。。。。。。。。。。。。。。。。。。。。。。。。。。。。。。。。。。。。。。我真无语了

    看了几集我马上去给《甜蜜暴击》道歉了人家好歹有颜值,这剧男主可以,女主整容脸烂演技,从一年级就开始ex她真的太懒了,一堆刷五星的水军。真的,十年前的玛丽苏呕—像剧。真的别看容易脏眼睛。演技尴尬,只会撅嘴瞪眼真的烂死了而且我想问那平底锅熨衣服什么鬼?真的烂,又烂又尴尬??。。。。。。。。。。。。。。。。。。。。。。。。。。。。。。。。。。。。。。。。。。。。。。。。。。。。我真无语了

    【详细】
    12311199
  • 湮木二
    2023/1/3 13:32:33
    只是短评

    这部电影成功让我对马村没有任何感觉。。狮子尾倒是真香了,本来觉得这狮子尾不够还原,还没有我同学长得像/擦汗,不满意。但看完前篇真的有被演员甜到,笑起来和侧脸还是很有感染力的。。。但穿搭我真的难以形容...总的来说前篇完胜后篇,后篇偏马村也是必须的,但我真的属于看着难受了。。。可能我太喜欢狮子尾。。漫画改成电影有功有过吧!典型青春系列,男主不帅观感减半啊,,,,这可无可奈何。。

    这部电影成功让我对马村没有任何感觉。。狮子尾倒是真香了,本来觉得这狮子尾不够还原,还没有我同学长得像/擦汗,不满意。但看完前篇真的有被演员甜到,笑起来和侧脸还是很有感染力的。。。但穿搭我真的难以形容...总的来说前篇完胜后篇,后篇偏马村也是必须的,但我真的属于看着难受了。。。可能我太喜欢狮子尾。。漫画改成电影有功有过吧!典型青春系列,男主不帅观感减半啊,,,,这可无可奈何。。

    【详细】
    14861196
  • 做事不能设假设
    2019/6/7 12:42:54
    题材很老套,剧情平淡!

    题材很老套,剧情平淡!男主 迈克尔·加·怀特 主演的影片是1995年HBO的电影《泰森》,怀特扮演重量级拳王泰森。1997年怀特主演了漫画改编电影《

    题材很老套,剧情平淡!男主 迈克尔·加·怀特 主演的影片是1995年HBO的电影《泰森》,怀特扮演重量级拳王泰森。1997年怀特主演了漫画改编电影《再生侠》,这使他成为第一个扮演重要超级漫画英雄的非裔美国人。凭借该片的表现而赢得了百视达娱乐奖最佳男新人提名。1999年,怀特在尚格·云顿主演的影片《再造战士2》中出演大反派。2001年,怀特在史蒂文·西格尔主演的影片《绝命出路》中出演大反派。2003年,他主演了Busta Rhymes和Mariah Carey的MV《I Know What You Want》。自2003年以来,怀特除了在荧幕上扮演一些角色外还担任了一些配音工作,包括《静电侠》、《正义联盟》和《再生侠》系列。 众多影片中,能让人记住的无过是泰森!

    【详细】
  • 102261122
  • 稚龙初醒
    2020/4/6 23:18:24
    战胜童年阴影,重拾美好人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没想到 泰勒的歌 ,在儿歌领域 竟然这么有市场。 男主颜值是不错的,有点 雷神的 味道,有图为证。 开局的无休止争吵,在我8 年的观影生涯中还是第一次见。 全片讲诉了 爱情事业双崩 的男主,最终战胜童年阴影,重拾美好人生 的 童真故事。 而且是一部 非常搞笑的 丧尸题材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没想到 泰勒的歌 ,在儿歌领域 竟然这么有市场。 男主颜值是不错的,有点 雷神的 味道,有图为证。 开局的无休止争吵,在我8 年的观影生涯中还是第一次见。 全片讲诉了 爱情事业双崩 的男主,最终战胜童年阴影,重拾美好人生 的 童真故事。 而且是一部 非常搞笑的 丧尸题材 电...  (展开)
    【详细】
    12480261
  • CHACHA
    2019/4/11 7:07:36
    劫匪?游侠!

    私以为中文片名并不该译为劫匪。

    Highwayman确实是路匪、响马的意思,The Highwaymen的复数型态特指也符合Bonnie和Clyde这对雌雄大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海报上Frank和Maney两人正气凌然的身姿以及片中绝对的主角戏份,让我对中文译名不禁起了些疑心。

    于是我点开海报大图,看见了小小的副标 “The legends who took

    私以为中文片名并不该译为劫匪。

    Highwayman确实是路匪、响马的意思,The Highwaymen的复数型态特指也符合Bonnie和Clyde这对雌雄大盗,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海报上Frank和Maney两人正气凌然的身姿以及片中绝对的主角戏份,让我对中文译名不禁起了些疑心。

    于是我点开海报大图,看见了小小的副标 “The legends who took down Bonnie & Clyde.” 发现问题了么,我做个中文海报你看看。

    10104413
  • 面儿茶不是茶
    2022/8/3 11:05:11
    遵循自己内心的人生

    这是第二次偶遇这个片子,终于看完整了,惊叹其内涵和形式。

    小时候自己喜欢,加上家人努力支持培养,小姑娘得到很好的古典舞训练,并且展露了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后来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现代舞老师有句点评:你很古典,也有强大的内心。这注定波琳娜不会只是个重复古典舞动作的舞者,她要表达她的内心。

    于是她去面

    这是第二次偶遇这个片子,终于看完整了,惊叹其内涵和形式。

    小时候自己喜欢,加上家人努力支持培养,小姑娘得到很好的古典舞训练,并且展露了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后来朱丽叶比诺什饰演的现代舞老师有句点评:你很古典,也有强大的内心。这注定波琳娜不会只是个重复古典舞动作的舞者,她要表达她的内心。

    于是她去面试很多舞团,尝试不同的舞蹈风格,也观察普通人的肢体动作,终于,她从一个重复经典动作的舞者,成为了一个用舞蹈动作表达内心的艺术家。

    她的父亲一直努力挣钱,希望她成为一个伟大的古典舞舞者。在回俄罗斯与去世的父亲告别时,她还去了小时候练舞的地方,她在门口徘徊踌躇犹豫纠结,最终没有进去。这是真正的告别,告别别人的期许,奔赴自己的内心。

    这不是辜负,不是背叛。看到一个短评,她所抛下的和抛下她的,都将成就她。在最后的双人舞表演中,有之前朱丽叶比诺什让她做而她没做到的双人胯部贴合的动作,她终于做到了。最后这段双人舞,是她之前的舞蹈积累和人生积累的展现。

    这是个不断找寻自己内心的片子。

    【详细】
    14552550
  • 水果味柒
    2022/5/31 0:52:52
    你我她,是同样的想法吗?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她在家》讲的是三位独居女性生活纪录片,以导演的拍摄原因,自我诉说展开。 第一集是老妖,一个90年的自媒体女孩,现在还记得老妖的公众号名称,对她有些陌生的熟悉感。一个靠码字的为生在北京买了房,定居在北京。老妖对自己外貌不满意,认为容貌影响别人爱不爱她,所以去整...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她在家》讲的是三位独居女性生活纪录片,以导演的拍摄原因,自我诉说展开。 第一集是老妖,一个90年的自媒体女孩,现在还记得老妖的公众号名称,对她有些陌生的熟悉感。一个靠码字的为生在北京买了房,定居在北京。老妖对自己外貌不满意,认为容貌影响别人爱不爱她,所以去整...  (展开)
    【详细】
    14428254
  • 豆豆姐姐
    2020/5/23 12:40:10
    亚当也是个可怜人
    孩子是亚当的。有亚当将精液注入假体的特写。如果电影想表达机器人把真人改成机器人的话,何必来这个特写?最后亚当向女主摊牌的时候,说假体原本没画在图纸上。这说明计划有变,亚当爱上女主后改的。整片电影亚当都是很矛盾的,经常谈到对科学的热爱奉献和因此错过的人间美好...  (展开)
    孩子是亚当的。有亚当将精液注入假体的特写。如果电影想表达机器人把真人改成机器人的话,何必来这个特写?最后亚当向女主摊牌的时候,说假体原本没画在图纸上。这说明计划有变,亚当爱上女主后改的。整片电影亚当都是很矛盾的,经常谈到对科学的热爱奉献和因此错过的人间美好...  (展开)
    【详细】
    12614214
  • 大雾
    2021/6/10 18:12:49
    一句话总结本片问题:故事类型的改变不符合招魂系列观众的期待

    第三部脱离了原本招魂宇宙的”鬼屋“故事类型 更像是探案故事模式

    ——受害者和侦探出现、发生命案、找到”凶手“、探明原因和解决问题

    作为独立的影片问题不太大 但原本系列的粉丝肯定会多有不满 违反了他们观影期待 即haunted house故事 其实《午夜凶铃》也是探案模式 只不过人家的

    第三部脱离了原本招魂宇宙的”鬼屋“故事类型 更像是探案故事模式

    ——受害者和侦探出现、发生命案、找到”凶手“、探明原因和解决问题

    作为独立的影片问题不太大 但原本系列的粉丝肯定会多有不满 违反了他们观影期待 即haunted house故事 其实《午夜凶铃》也是探案模式 只不过人家的探案和灵异部分结合得更好 也就是探案更正经(不像本片探案部分太容易了)灵异part足够恐怖

    总体来说改编类型不是错误,是选择的故事时间点、该case本身放在第三部不太合适。

    其实如果用这个故事模式做招魂前传,讲述这对couple变成知名驱魔人前的故事肯定更有看头,比如这部提到的高中刚认识的时候或两人刚在一起经历的恐怖事件或两人因为某一方不想做这一行当差点分手的故事、或是怀孕时决定隐退的”最后一单“。

    另外一个不致命但影响叙事的因素

    ——过度运用女主的通灵能力

    本片里的女主比前几部的通灵能力更强,不止在驱魔过程、好像随时随地只要想用就可以用(如开车经过案发现场马上就感应到具体位置,这在探案类型里近乎于作弊,线索来得太容易、太便利反而不利于这个类型的叙事)导致本片里的女主好像个超能力拥有者在探案,也违背了探案mystery crime模式的要素,失去了智识上对观众的吸引力。

    本片60多分是比较合理的分数。

    PS本片编剧其实是Orphan和招魂2编剧 我认为他是有意想给这个系列来个故事模式上的新意 脱离原本的鬼屋局限 可惜反而变得平庸

    【详细】
    13601817
  • 康熙熙
    2019/1/2 15:15:06
    时间

    「时间能解决一切 无论是失恋屈辱或是后悔 都能靠时间解决 所以我只是吃饭呼吸洗澡睡觉 仅此而已 然而 为什么我 为什么你还是 拼命想要抓住这份稍纵即逝的情感 为什么 为什么」

    「请不要因为失落而原谅自己 和只会苦恼的自己作斗争很无耻 这只是为了说服自己而做的样子吧 分析弱点做出总结 理应比昨天更进一步 为什么 是错觉 不如说是恰恰相反

    「时间能解决一切 无论是失恋屈辱或是后悔 都能靠时间解决 所以我只是吃饭呼吸洗澡睡觉 仅此而已 然而 为什么我 为什么你还是 拼命想要抓住这份稍纵即逝的情感 为什么 为什么」

    「请不要因为失落而原谅自己 和只会苦恼的自己作斗争很无耻 这只是为了说服自己而做的样子吧 分析弱点做出总结 理应比昨天更进一步 为什么 是错觉 不如说是恰恰相反 我一步都没有向前 原地踏步 只有时间在流逝」

    「时间啊 时间可以解决一切 失恋屈辱后悔全都会在时间中得到解决 以前也是这样过来的 憎恨疼痛苦楚 甚至连有过的梦想 嫉妒过的对象 无法转交的思绪 时间都会一一解决 将之化为乌有 这样就可以了 这样就放下了 这样应该就好了 但是我还是不想这样 还是不愿这样 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属于我的 因为再坏再不堪 也是我的一部分 还给我 还给我 让时间带走一切你甘心吗 还给我 都还给我」

    【详细】
    9867451
  • 呱唧
    2020/4/18 13:38:32
    一个好剧本,不等于是一部好剧

    很多人都在拿《危险的她》比较美剧《大小谎言》,唉,不在一个比较级别,没法比啊!

    表面上看,都是四个女人,美剧里每个女人都有各自的故事,都有独立的故事线。《危险的她》的C位女王只有一个,因为家暴,开始怀念自己的大学初恋,然后大学同学聚会偶遇了前男友,不曾想前男友已沦落为一个靠骗财骗色的渣男,甚至开始一步步勒索她。后来,前男友意外死亡,她利用丈夫的疑神疑鬼,逐步引导丈夫,让他怀疑妻子

    很多人都在拿《危险的她》比较美剧《大小谎言》,唉,不在一个比较级别,没法比啊!

    表面上看,都是四个女人,美剧里每个女人都有各自的故事,都有独立的故事线。《危险的她》的C位女王只有一个,因为家暴,开始怀念自己的大学初恋,然后大学同学聚会偶遇了前男友,不曾想前男友已沦落为一个靠骗财骗色的渣男,甚至开始一步步勒索她。后来,前男友意外死亡,她利用丈夫的疑神疑鬼,逐步引导丈夫,让他怀疑妻子想杀了他,另外的三个女人基本就是配角而已。

    从《危险的她》剧本自身来讲,情节设计还是不错的,但是剧本的拍摄真是不怎么样,很多剧情是靠剧中人的口述与回忆来展开拍摄,因此少了很多的悬疑推理过程,这也是本剧的最大减分项。而美剧《大小谎言》的故事推进,却是层层叠叠,交叠推进,情节更加引人入胜。所以,一部好剧本,并等于就是一部好剧。国产剧的发展潜力还得很大的,有了一个好故事,还必须有很好的展现才行啊。

    【详细】
    12518407
  • 你爱吃酸梅吗
    2021/2/21 20:55:29
    三个小可爱

    在发布的定档版预告中,三个小家伙的性格特点展露无疑:(公众号:评丫)

    宇文数学追求完美,做事之前总会想好计划,再付诸于行动;对于毛蛋来说,吃就是一切,无论看到什么,都会想到吃;吴美丽是个行动派,随心随性。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小家伙能否担当起拯救奇异世界的重担呢?面对着不断出现的危机和彼此间的矛盾,他们会如何解决呢(公众号:评丫)

    2021年

    在发布的定档版预告中,三个小家伙的性格特点展露无疑:(公众号:评丫)

    宇文数学追求完美,做事之前总会想好计划,再付诸于行动;对于毛蛋来说,吃就是一切,无论看到什么,都会想到吃;吴美丽是个行动派,随心随性。三个性格迥然不同的小家伙能否担当起拯救奇异世界的重担呢?面对着不断出现的危机和彼此间的矛盾,他们会如何解决呢(公众号:评丫)

    2021年4月3日,让我们走进电影院,和三个毛茸茸的小伙伴一起踏上拯救奇异世界的奇幻冒险之旅(公众号:评丫)

    【详细】
    13269253
  • 鱼·无
    2007/11/25 20:45:01
    你不死,我怎么活?
       温和、优雅、清秀的她爱上一个人,却是别人的丈夫。怀孕了,男人决心去和妻子摊牌,却一去不返。
       她等待着,打着他那个只有答录机在接应的电话,渐渐无望。心血来潮的,她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简单又醒目的征婚启事。
       人在痛苦的沼泽里沉溺着,会胡乱抓点什么,以期解除那窒息的感觉。一段关系看不到光
       温和、优雅、清秀的她爱上一个人,却是别人的丈夫。怀孕了,男人决心去和妻子摊牌,却一去不返。
       她等待着,打着他那个只有答录机在接应的电话,渐渐无望。心血来潮的,她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简单又醒目的征婚启事。
       人在痛苦的沼泽里沉溺着,会胡乱抓点什么,以期解除那窒息的感觉。一段关系看不到光明的时候,很多女人通过寻找另一段关系来安慰自己、解脱自己。是的,我也是这样。
       登出广告后,杜家珍辞去医院的工作,专心地每日在茶馆接待来应征的人。
       可是她的运气是这样不济,前来应征的,是这样那样奇形怪状的人,比如明目张胆来搞一夜情的已婚男人、女同性恋者、由母亲陪同前来的智障儿、高级皮条客、平时在人行隧道里卖艺的盲人……光怪陆离的面谈场面,不禁令人骇笑。有些人因此把这部电影看成一部喜剧,但我看的时候,明白那荒诞下面的苦楚,也失去了轻松的心情。
       杜家珍试着和其中的一个交往。那是一个与她有着相似的苦涩笑容的、神情忧郁的青年。虽然也有着惨淡的过往,但也许,受伤的人可以依偎着相互安慰呢?
       但她还是办不到。她心里还满满的是那个忽然失去消息的男人,那个她爱得如此入骨如此凄苦的男人。她一遍一遍地对着答录机说话,她心里始终丢不掉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会听到她的说话,并且有一天会重新出现在她面前。
       一次,电话的那头忽然传来了一把女声:“喂?”
       这是他的妻子。她告诉杜家珍,他决定离婚后于回程中遇到空难,殒命异乡。杜家珍的电话她一直都在听。起初她看着杜的痛苦而感到解气,但渐渐她平静了,渐渐接受了丈夫何以爱上了这个女子,因为她永远做不到像杜一样付出得那么多。
       杜家珍终于可以不再对着答录机说话。爱人死了,这个消息并没有比他回到妻子身边更可怕。相反,一个人的死去,能断绝别人对他的任何期望。这个世界上,拥有希望有时候并不见得让人快乐。在那些错位的爱里,拥有微茫的希望,往往等于把痛苦主动地延长下去。
       一些人死去,一些人还活着。死亡让某些事彻底走进历史,而活着的人因此可以完全转过头来,面前眼前乃至未来的生活。
       我想,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总是离不开死亡。因为只有死亡,才能让爱情永存,或者让人从一段坚执中脱身出来。
       可现实里,死亡不会来得那么巧。正如现实中的刘若英,无望地爱着陈升,一年又一年。正如我,无望地等待着解脱,一天又一天。
    【详细】
    12471220
  • Susan
    2020/11/29 22:11:59
    关于游戏的一点看法

    占个位置先。我知道HBO这剧还没正式播出啊。只是谈谈游戏,有剧透哦。没有玩过第一部,所以不太明白许多一代玩家对二代的喷。这是我玩过的第二部顽皮狗出品的游戏。前一部是神海4,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人物性格鲜明,战斗场面,剧情设计,美工,只在操控方面,觉得换武器好麻烦,一边紧张战斗,一边来不及换武器被秒是经常的事情。。。言归正传,人物设计方面,我觉得有一点欠缺,就是对于艾

    占个位置先。我知道HBO这剧还没正式播出啊。只是谈谈游戏,有剧透哦。没有玩过第一部,所以不太明白许多一代玩家对二代的喷。这是我玩过的第二部顽皮狗出品的游戏。前一部是神海4,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人物性格鲜明,战斗场面,剧情设计,美工,只在操控方面,觉得换武器好麻烦,一边紧张战斗,一边来不及换武器被秒是经常的事情。。。言归正传,人物设计方面,我觉得有一点欠缺,就是对于艾比的塑造,前边讲虐杀乔尔,后边又花了那么多篇幅来塑造艾比的内心和性格,那么前后对比来看,就有点不合逻辑,乔尔跟艾比的相遇是因为前者救了艾比一命,紧接着艾比不顾恩情将其虐杀,无比残忍,让刚开始进入游戏的人觉得艾比就是个坏蛋,然而后边发生的剧情,比如艾比和雅拉,勒弗的羁绊,却让人深信艾比其实是个内心善良、柔软的人,也愿意为所爱的人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她有两次机会杀了艾莉,都没下手的原因,相比而言,艾莉比她可要狠多了。到最后,艾莉也释怀了,放走了艾比,很多人不能理解,说她是乔尔的白眼狼女儿,我觉得因为艾莉也是善良的孩子好伐,而且她觉得非常内疚,因为怕牺牲自己,所以乔尔杀了艾比的父亲,才有了后来那么一大堆事情,冤冤相报何时了。好吧,女主和女配都很好,可恶的是末世,让人扭曲,让人残忍,为了生存。珍爱大自然,更要敬畏大自然。

    【详细】
    130190
  • 5LAD**!+jbc
    2006/3/20 4:35:33
    那山,那人,那狗,那路,那人生。。。。。。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

    我原来说,这个相当
    电影很多时候是一种相当有张力和弹性的产物,某一部电影表达的主题稍微有些剑走偏锋就会使得所对应的受众群体变小。比如放《罪恶之城》和《低俗小说》就绝对有不买账的。但是有一类电影绝对叫大家捧场——比如像《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亲情类电影。

    一个考大学失利的青年心不甘的回到了原来的小山村,情不愿的接替了父亲的工作。开始随着父亲开始第一次带有轮回性质的邮递之路。

    我原来说,这个相当于中国的“公路片”或者确切的说是“山路片”。故事在父子的跋山涉水中不断展开。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隔膜不断消溶。你静静的坐在电影院,面前展开的是滋润到掐一下就会出水的画面和父亲与儿子之间的默默的爱。动容,那是应该的。

    关于画面。。。。。。

    据说霍建起是做美工出身,所以你不难理解为什么这部电影把所有的山色水影包容的淋漓尽致。在侗族姑娘出现的那个黄昏,画面精致绽放到了绝美。倘若说李安的《卧虎藏龙》里的青山翠竹算得上有读书人的雅致和清傲,张艺谋的《英雄》里的水榭上的打斗的背景暗含着出世的洒脱和矛盾纠结,那么,我愿意说霍建起的这部电影背景有小家碧玉的风情和生活的质感。

    这本是一部平静的电影,没有英雄要挽救人质,没有公路上的汽车追逐或者你吃纳米,我被克隆的科幻把戏。平白到你一定要耐下性子去倾听的电影。所以画面语言也这样为电影内容服务着。

    关于矛盾与平衡。。。。。。

    父亲和儿子之间是有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在最后得到了化解。父子之间的感情经过了四个层次的。出门的时候,父亲看到儿子和妻子亲密的道别,可爱的吃醋,而开始上路的时候,儿子和父亲连走路都离了很远,一路上儿子漫不经心的一路走一路跟着收音机唱歌不停,父亲则不断提醒儿子注意脚下的山路。

    他们进了一个村子,给五婆送定期要送但是却根本不存在的信。这里是第一个层次的升华。

    在进了侗族的村落以后,他们遇到了侗族姑娘并参加了一场侗族婚礼。父亲在这里含蓄的和儿子谈论起爱情。这里为止可以视做第二个层次。

    最后在河边儿子执意要背父亲过河,父亲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儿子已经很强壮高大了,父亲趴在儿子的身上开始哽咽起来。这里是第三个层次。

    最后则是走过风雨桥头的时候,信件飞起飞落,父亲,儿子和狗一起收集信件,这里是最后一个层次。

    在父亲和儿子的矛盾中牵涉到了第三个人,儿子的美丽的母亲。儿子埋怨父亲总是叫母亲在家等待。父亲缓缓的流露出对母亲的爱。影片的不断出现的儿子的独白和父亲的记忆的回闪避免了讲述母亲的繁冗,使得语素变得集中而简单。

    还有一对矛盾是儿子同深山生活方式的矛盾。儿子在山外的世界寻求一种自我认同,但是没有找到。山里的环境同他追寻的认同感的差距使得矛盾产生。最后经过父亲一路上带有仪式性质的送信之旅。终于使得这个矛盾达到一个平衡。

    还要说到的是父亲与山外世界的矛盾。这个构想算是电影的神来之笔。父亲是深山的产物,淳朴而没有一点心机。他和山外的世界是单向绝缘并对立的。但是有意思的是,在片尾,儿子数落父亲接受山外世界的想法,叮嘱父亲注意和村里人的相处。父亲抱怨:山里还这么复杂。儿子出人意料的给出:”生活是复杂的”这样的答案。父亲才发现,其实儿子已经长大。于是父亲不作声。默默接受。

    在这里三对矛盾互相交织。三对矛盾最后都达到平衡。

    关于旅途所代表的意义。。。。。。

    这本是条没有风景可看而且孤独寂寞的旅程。影片也只摘取了父亲和儿子的三天路程的影像。但是这段旅程却绝对有着别样的意义。

    这段旅程是父亲为了叫儿子熟悉以后的邮递工作而进行的一次带有仪式性的跋涉。在这次跋涉以后儿子要作为真正的接班人。而父亲也要退休。父亲在山路上跋涉几十年,退休怎么说都带有悲壮色彩,可是父亲却不悲哀,只是在最后流露出少许的留恋。影片没有在这里拿“悲伤”说事。在这段跋涉以后父亲将退休,儿子将继承工作。这样的维系和传承在这个带有仪式性质的跋涉过程中显得意味深长。

    这段旅程是儿子对父亲生活的临摹和父亲对自己生活的重演与总结。原来儿子从来没有陪同父亲走过这么一段路程。这次路程中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辛劳和父亲默默流露的对他和母亲的爱。而他以后也要向父亲这样生活。这是一次对父亲生活的临摹。父亲的最后一趟山路过程中,他不断回忆起过去,所有的点滴好像历历在目,然而,以后这样的生活将不复存在。所以这是一次重演与总结。

    这段旅程还是一种轮回与延续。路程是轮回的,从家门口出去还要从家门口回来。父亲在路上跋涉了几十年,儿子要接着跋涉。儿子曾经到过山外的世界,现在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就好像父亲在影片中说的:山里的人为什么喜欢住在山里,那就像是脚放在鞋里舒服一样。儿子是父亲的生命的轮回与延续,也是父亲工作的轮回与延续。电影的命题在这里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命题再一次被强调。

    关于几个我喜欢的场景。。。。。。。

    好像我开头说的,电影是哈姆雷特,多少人看就有多少哈姆雷特。在这里摘取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片段。

    儿子和父亲要开始旅程的时候,儿子同母亲亲热的告别,但是对父亲不理不睬,父亲赌气而带有吃醋意味的说了句:“妈、妈的,叫得亲!”。父亲憨厚而可爱的样子凸现了出来。

    其次,父亲在侗族村落里的漂亮的侗族姑娘时和儿子说:“我每次进山,只要看见她就想起了你;我在心里面说,不定哪天要是我儿子看见了你啊,一定会迈不动步的。”这是父亲和儿子第一次讨论爱情。父亲说的含蓄而憨实。儿子有点埋怨的用母亲和父亲的事例作了回答。这个时候父亲和儿子已经在不断靠近。

    侗族姑娘纯真的笑着告诉儿子:把碗扣在收音机上,这个就是立体声。儿子木讷了。儿子在山中的突兀感被这个姑娘打破。看到这里,我不禁微笑着。

    给五婆送信的那段,儿子被父亲过河以及父子在捡拾信件几乎算是每一节的小高潮了。影片中这样的亮点很多,但是并不意味着这是一部在小处上花心思取胜的电影。宏观上基调的平稳和水到渠成才真正然骨这部电影获得成功。

    在这部电影中,虽然名字是叫那山那人那狗,但是狗只是被作为拟人化的龙套出现。少了很多值得渲染的地方。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看这部电影的时间实在有些久了,于是几乎都是纯粹客观的来看待它,所以语言中少了许多美感。

    【详细】
    10322685
  • Claire
    2012/7/23 9:25:08
    其实就是漂流瓶是不? 叫了玻璃樽气质就完全不一样了
    比想象中好看太多,尽管受不住男主不是白色西服套装(上衣还巨长)就是白色运动服套装,女主整天买菜套装,剧情虽然俗但完整。
    主要是里面亮瞎眼的配角太好笑了!
    比想象中好看太多,尽管受不住男主不是白色西服套装(上衣还巨长)就是白色运动服套装,女主整天买菜套装,剧情虽然俗但完整。
    主要是里面亮瞎眼的配角太好笑了!
    【详细】
    55177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