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1267
  • 梦想启动
    2019/11/1 22:49:11
    呖咕呖咕新年财:顺境逆境,你总得承受

    10622172
  • Godard
    2016/4/18 19:57:08
    王晶的基本功

    先谈剧情,龙方扮演劫匪头子,名叫公子。话说龙方也算是当时王晶爱用的奸角了,这次给他配上几个小弟,掳掠张国强(彼时真是神似谭校长)扮演的电脑专家阿德,一起去抢劫某富豪收藏的价值连城的古董。这次的抢劫还有伊凡威扮演的富豪的大儿子做内应,可谓计划周详。但是奈何警察黑皮和臭屁盯上了这群劫匪,并且强行带出尚在监狱服刑的阿强女友野鸡英试图逼问阿德的下落,以便阻止劫匪动手。公子一伙眼看野鸡英要坏事,直接杀

    先谈剧情,龙方扮演劫匪头子,名叫公子。话说龙方也算是当时王晶爱用的奸角了,这次给他配上几个小弟,掳掠张国强(彼时真是神似谭校长)扮演的电脑专家阿德,一起去抢劫某富豪收藏的价值连城的古董。这次的抢劫还有伊凡威扮演的富豪的大儿子做内应,可谓计划周详。但是奈何警察黑皮和臭屁盯上了这群劫匪,并且强行带出尚在监狱服刑的阿强女友野鸡英试图逼问阿德的下落,以便阻止劫匪动手。公子一伙眼看野鸡英要坏事,直接杀入警察和野鸡英的住所准备杀人灭口,无奈被击退,人没杀到还损失了一名马仔。公子将计就计,谎称野鸡英被警察灭口,阿德悲愤交加,但也算是有脑子,没有尽信公子的话,反而用电脑偷偷给家里人发了作案的地点和关键人物信息(就是富豪的大儿子)。警察得知此条消息后,跟踪大儿子。公子看不下去,决定设计陷害黑皮和臭屁全殴打大公子,果不其然,这次公子赢了,警察被停职。好在黑皮的上司看重大局,果断给黑皮和臭屁全绿灯,警匪两帮最终在大楼展开对决。通过上面的剧情梗概可以看出片子的剧本挺扎实,主线清晰,警匪的三次对决可以有效地带起节奏。但是毕竟那是港片的黄金年代,不搞搞笑怎么能行?所以,编导们安排了臭屁全买假表碰上公子一帮的搞笑事,臭屁全在与黑皮首次见面时嚣张场面,臭屁全和野鸡英的咸湿逗嘴,还有不知道为什么安插出来的还是野鸡英学生时期对头的另一女明星江欣燕加入警察保护的范围,阿德会武术的全家人,黑皮练习筷子神功的情节,以及片尾的大楼混战中还有臭屁全的裸跑乱入。当然,晶哥也要有点正能量,比如开头带出的黑皮中枪躺床后苏醒,为了做手术也要抓到高价劫匪的情结;臭屁全也有情意结,就是为了威风一次,最终赢得了老婆孩子的回归;乃至阿德也有剧情反转,就是最后背叛公子,毁掉电脑开关,以及作为基督徒的他终于敢对坏人说谎的转变。当然,不能忘了,那个模仿某高官讲话的李鹏劫匪,也是相当有模有样。晶哥的片子在当时好卖,但过分重视娱乐观众,混搭喜剧风格的警匪片不值得仔细品味,推敲起来实在诸多疏漏,比如刘华手中那个强过手枪的筷子,又比如,怎么打都打不中的两位阿Sir。

    【详细】
    7857874
  • 豆豆芽
    2020/5/10 23:20:54
    黑色喜剧?

    可以想象,这电影有多难拍,一个谜一样,甚至不被关注的话题。需要反应的中国现实却又可以想象得到地复杂,我一直不认可以好莱坞的工业模式来对比国产电影。对于模仿就是胜利的国产兴起模式也很反感。凭什么呢?好莱坞就能解决中国的困境?就能找到完美无缺的语境描述东方文化?

    中国民间社会到底什么时候会有对枪械有需求?出于什么动机?这是一个很大型的话题,你可能先从中国没有黑社会这件事谈起,再举无数

    可以想象,这电影有多难拍,一个谜一样,甚至不被关注的话题。需要反应的中国现实却又可以想象得到地复杂,我一直不认可以好莱坞的工业模式来对比国产电影。对于模仿就是胜利的国产兴起模式也很反感。凭什么呢?好莱坞就能解决中国的困境?就能找到完美无缺的语境描述东方文化?

    中国民间社会到底什么时候会有对枪械有需求?出于什么动机?这是一个很大型的话题,你可能先从中国没有黑社会这件事谈起,再举无数零散的例子来说明,枪械使用的情境。这让好莱坞怎么解释?每条国情都很难抽象再整合统一。

    【详细】
    12584246
  • 范典
    2007/2/12 11:38:26
    走近阿巴斯
    走近阿巴斯

    昨天下午看完阿巴斯的电影《樱桃的滋味》与《随风而逝》,感觉越来越坐不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这两部后期拍摄的影片越来越像类型片了,总之,感觉中规中矩之中有点不媚世俗,而且那些反复显得越发无聊。我仿佛随他的吉普车奔驰在黄沙漫步的陡路上,一切都没有很浓的情节,只是淡淡的告诉我们,主人公正在做什么,关于他最终的结局和他的过去,我们一无所知。他是在记录吗?记录一种生存迹象,还是一种
    走近阿巴斯

    昨天下午看完阿巴斯的电影《樱桃的滋味》与《随风而逝》,感觉越来越坐不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这两部后期拍摄的影片越来越像类型片了,总之,感觉中规中矩之中有点不媚世俗,而且那些反复显得越发无聊。我仿佛随他的吉普车奔驰在黄沙漫步的陡路上,一切都没有很浓的情节,只是淡淡的告诉我们,主人公正在做什么,关于他最终的结局和他的过去,我们一无所知。他是在记录吗?记录一种生存迹象,还是一种光影斑驳的荒凉?不知道。

    所以,我忽然觉得,这样的片子才值得咀嚼。因为当它在你头脑中留下很模糊的印象后,你才会试着去回想它,去回味它,直到你觉得自己懂了为止。这两部片子,情节很淡,特别是后者,一帮工程师到一座山崖上的小村庄里,镜头只集中在一位戴眼镜的工程师身上,其余人都没有出现,透过他的视角,展现了村民们的生活,直到最后我仍然没有看懂,有点庆贺它终于结束了。我受不了那个工程师为了接听手机,驱车到这个村庄的最高点,阿巴斯真无聊,为什么要让他开大半天的车子,让我们吃一大鼻子灰呢?我想他肯定是有用意的,但至少,我看到了人生的无奈、生命的无常,尝到了个中况味,虽然很淡,但隐约的感觉到它的存在了。《樱桃的滋味》这部片子的宿命味和对人生的感叹就强得多了,打动我的是最后男主人公躺在挖好的墓穴里仰望夜空,圆月下沉,乌云密布,一下子画面就暗了,雷声不断闪亮,我们看到男主人公的眼睛慢慢闭上了。终于,黑暗完全吞没银幕的时候,雨声溅满了我们的耳畔。阿巴斯并没有打算告诉我们结局,他的任务完成了。他让这个中年男子驱车绕了一天,找了三个人帮他料理后事(第二天到这个洞穴把他埋了)。这三个人分别为:参军小兵、神学院学生和博物馆标本制作师。我没有想过导演为何安插这三个人,但肯定有意义,特别是最后这个博物馆的老头,那番劝说主人公不要自杀的话打动了我。老头子也曾经打算上吊自杀,但是爬到樱桃树上挂绳子时尝了个樱桃,觉得味道很不错。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群上学的孩子,让他帮忙摇下樱桃来。于是老头打消了自杀念头,他说换一种想法会重新认识人生。可气的是这位中年男子还念念不忘自杀,甚至又返回老头上班的地方,交代善后事宜。

    《樱桃的滋味》据说获过不少奖,但是比较前几天看的阿巴斯其他电影,我还是喜欢那些电影,因为有纪录片的风格,毫不掩饰的童真……现在来回顾他的那几部影片吧。

    前几天看了阿巴斯导演的几部短片和《十》、《特写》、《过客》,又接着看了他的《生生长流》和《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很清楚的记得《十》里面那个妓女对女主角说:“你们是批发商,而我们是零售商而已”,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部片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具备了新女性意识,女主人公与丈夫离婚,儿子却不愿与自己接近,她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可是儿子还太小,并不能理解自己。在影片的最后,我们看到了她离婚的症结所在,因为她想过一种自己的生活,不愿为家务所累,不愿做一个唯唯诺诺的家庭主妇。这十个片段,以倒计时的方式拼接在一起,巧妙的是,所有摄像都是在车里完成的,我估计在影片开拍前,导演在车上装了偷拍摄像头,然后在片子杀青时才告诉那些被摄者。

    这十个片段,大多数是女主人公与儿子、与搭载者(其中的穆斯林教徒、失恋者、妓女、亲属等)的交谈,没有完整的故事架构,只是交谈,在交谈中发现故事发现人物的情感世界。那个因为感情问题而剃光头发的忧伤女子,在女主角的劝说下,为了让头部“呼吸”一下,勇敢而自信的摘掉了头巾,一下子人物的个性色彩便显现出来了。

    而看那部《特写》,更像是一部纪录影片,描写一位在公车上冒充某著名导演的工人如何进入他人家中骗取信任,最后被识穿控告到法庭的事。这是一个悲剧性的故事,从一开始切入调查,一大段采访以及审判庭上的事件过程的描述,到最后原告体会到被告人那种艰辛身世后同意撤诉,导演让结局变得温暖。那个假冒导演最终从拘留所放出来,并与真正的导演见上了面,两人在路边买了盆粉红色的鲜花登门致歉。整部影片将视角从审判庭上铺开,冷冰冰的气氛和铁硬的事实以及冗长的交待,都差不多能让人打起瞌睡来,然而在最后,导演将触角伸向了社会,这就不仅是欺诈案件而已了,我们发现导致人们犯罪和嫉恶如仇的根源来自社会以及政府。片中原告两个儿子都是工程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被告也是一名失业的工人,因为生活潦倒,妻子不愿再过这样贫穷的生活,离他而去。而他热爱电影,却苦于筹集不到资金,最后沉浸于冒充导演的快感中不能自拔。令人深思。

    《过客》是一部黑白片,讲述一个男孩子从乡村跑到大城市看足球赛,从一开始千辛万苦“筹备”资金、买黄牛票,再到睡了一觉就轻易错过球赛的故事。由此可见,导演总是注重故事的过程性,而从来没有想到给观众一个明确的结果,他的影片总是在带给大家期望的时候,戛然而止。甚至连眼泪还未擦干,电影就结束了。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也是讲述了小男孩的故事,拿错了作业本,为了不使自己的朋友第二天挨老师的骂,连夜赶到另一个村庄,走了很多很多的路去寻找朋友的家。第二天,他替朋友做完的作业顺利交到朋友手里,老师批完作业,还赫然发现本子里夹了一朵压扁的小花,正是最后一个结尾打动了我。否则,我觉得这个片子最多是在用镜头交待那些拐来弯去的小巷和灯光而已。

    《生生长流》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一个延续,也像一部纪录片。描述导演带着自己的儿子去探访地灾后的小镇与村庄,一路打探曾经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演员的下落。影片最后,车子在极陡的上坡路上奋力驱使着,因为马力不足而倒退下来,又重新开上去,像西绪弗斯推动的巨石,不断的上升、下落、上升、下落。但是所有观众都看到了希望。

    阿巴斯导演的作品出现最多的永远是“孩子”和“路”。这是一个像孩子一般充满想像力的导演,他脚下永远是走不完的路。他的电影一直在寻找什么,就像那个为了送还作业本的孩子,或者为了找自由不惜离婚的妇女——她同样也在为别人找寻什么——,或者,像凯鲁亚克一样,一直“在路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拍摄的很多短片都为其后来成形的作品提供了不少素材,这同时又是一个善于积累的导演。

    他留在影片中的路象征了人生,漫长而又颠簸,崎岖而又陡峭,我们在他的影片里仿佛经历了许多,却一赶在行走,没有终止,是的,一赶奔波不停,然后让大片大片的阳光洒在头顶……


    1月22日
    【详细】
    11232649
  • 妙介子
    2023/1/12 19:52:04
    丰富的生活——《间谍过家家第1季第二部分》
    今天聊聊日剧《间谍过家家第1季第二部分》。 片名SPY×FAMILY 第2クール (2022),别名SPY x FAMILY 第 2 部 / SPY x FAMILY Part 2。 《间谍过家家》第一季一共25集,分上下两个部分放出。第一部分12集,已于2022年4月放出,第二部分是剩下的13集,在2022年10月放出。 这整个25...
    今天聊聊日剧《间谍过家家第1季第二部分》。 片名SPY×FAMILY 第2クール (2022),别名SPY x FAMILY 第 2 部 / SPY x FAMILY Part 2。 《间谍过家家》第一季一共25集,分上下两个部分放出。第一部分12集,已于2022年4月放出,第二部分是剩下的13集,在2022年10月放出。 这整个25...  (展开)
    【详细】
    14883254
  • 追光的小孩
    2022/4/5 18:58:08
    向历史深处的他们走去-部分人物有感

    李白,一个会让人迅速联想到明月、饮酒、旅行的诗人。生于初唐,闻名于盛唐,逝于中唐。他所作的诗句无疑是当今流传度最高,最广的了吧。小学背的唐诗三百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朗上口,记忆犹新。一生豪放,不羁,自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获得贺知章“谪仙人”的美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一个会让人迅速联想到明月、饮酒、旅行的诗人。生于初唐,闻名于盛唐,逝于中唐。他所作的诗句无疑是当今流传度最高,最广的了吧。小学背的唐诗三百首,“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朗朗上口,记忆犹新。一生豪放,不羁,自由。“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获得贺知章“谪仙人”的美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将咏月深入骨髓,堪称具有“明月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还是漂泊四方,仗剑走天涯的侠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及时行乐,潇洒不羁。他拥有我们当代人“诗与远方”的梦想,却也活的人间清醒。

    李商隐,一个将无题诗系列贯彻到底的诗人。仕途坎坷,卷入朝堂之争,一朝天子一朝臣,从文宗,武宗,到宣宗。牛李党争的局势不断变化,纵有凌云寸心,却无处施展,无意介入党争,却成为了漩涡的中心,一边是知遇之恩的牛党,一边是岳父支持的李党,换了谁的难以置身事外。本以为“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仅仅是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却也表达自己对仕途的向往。一生为仕途漂泊,为生计奔走。命运似乎总爱和李商隐开玩笑,幕僚生涯总是起起伏伏,短暂而坎坷。与妻子“共剪西窗烛”,对镜画娥眉的时光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抚慰了这被仕途伤的千疮百孔的心灵。纵看李商隐这一生,在晚唐时局激荡的裹挟下,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郁郁不得志。现在估计没有多少人会知道他这一生的无奈和坎坷,只记得他那一系列流传千古的无题诗句。

    辛弃疾,一个既能挥毫写词亦能仗剑杀敌的词人。不曾想他的名字居然也有着和霍去病一样的寓意,远离疾病,健康平安。除了名字,他们还有一样的武艺,一样的军事才能,一样的抱负。不同的是,辛弃疾这一生都未能实现他的军事抱负-抗金收复中原。和其他文人不同,他文武双全,文韬武略。少年意气风发,想要征战沙场,金戈铁马,可这一腔热血无处施展。当过官,建过飞虎军,归隐过田园。从希望到失望,却从未绝望。“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他的词就像是他的传记,记录了每一个阶段的他。到了人生晚年,因抗金而出,但军事主张和朝廷不同,受到官员的疑忌。失望时,发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慨。在朝廷看来,辛弃疾仿佛救火队员一般,只有战败时,才会想起他。终其一生,未能施展抱负,封王拜相。但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那始终充满希望,永不绝望的赤诚之心。

    杜甫,一个时刻心系天下的诗人。年少时也曾诗文会友,结伴出游,快意人生。后来,他放不下这苦难的百姓,追求为官,想要改变却无力改变,时时心系百姓。以至于世人曾说“李白未曾老去,杜甫从未少年”。同生于盛唐,但他两的选择终归殊途。杜甫一生颠沛流离,一心求官报效祖国,舍小家报大国,在那个时局变化诡谲的形势中,官小,但还是能处庙堂,积极谏言,可仍未受皇帝青睐。后来,终于决定归家,四十余岁却已白头。他的诗除了沉郁顿挫外,也有田园自得的悠哉。虽远离朝堂,身居田园,但他的心从未放下过,雨夜,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再次想起了民间疾苦,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位从历史与苦难中走来的诗人,一生漂泊,却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诗篇。

    【详细】
    143211433
  • 法罗岛电影节
    2021/8/19 18:39:11
    FIFF21丨DAY1圆桌《南海十三郎》:没什么香港精神的天才之死

    1381018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