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11952
  • 呆寶
    2009/8/27 23:30:46
    看的不是喜剧 是崩溃
    ■片名:《气喘吁吁》

      ■导演:郑重

      ■主演:葛优、约翰·萨维奇、林熙蕾、张秋芳、刘桦 

      ■公映:2009年8月28日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有葛优坐镇依然拍得娱乐性全无,不仅是水平有限更是导演刻意为之。

      

      《气喘吁吁》是什么样的影片,恐怕很难
    ■片名:《气喘吁吁》

      ■导演:郑重

      ■主演:葛优、约翰·萨维奇、林熙蕾、张秋芳、刘桦 

      ■公映:2009年8月28日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有葛优坐镇依然拍得娱乐性全无,不仅是水平有限更是导演刻意为之。

      

      《气喘吁吁》是什么样的影片,恐怕很难有人能几句话简单说清;描述它不是什么样的影片,更容易让人了解本片的实质和特点。首先,它不是你期望看到的贴有葛优个人鲜明标签的京味喜剧电影,葛优最擅长的“冷幽默”只剩下了“冷”,后面俩字荡然无存;其次,它甚至不是喜剧电影,不仅葛优让人笑不起来,片中出现的梁天、李菁、刘桦等笑星也同样缺乏喜感,几乎所有主演都摆出一副苦脸,影院里很难听到观众的笑声,套用一句流行语就是“哥看的不是喜剧,是郁闷”;最后,夸张些说,它甚至都不算一部电影,故事和角色统统不知所云,乱成一锅粥,仿佛讲的不是正常人的故事,而是一群神经病的梦幻呓语。能强忍住极度崩溃的情绪,从头看到尾不中途退场的观众都是英雄。

      《气喘吁吁》被当作《不见不散》的姐妹篇来宣传,说什么《不见不散》当初讲的是中国人去美国讨生活,十年光阴风水轮流转,本片变成老外到中国混社会,跟几个中国商人之间你骗我我骗你。影片还提出“金融危机”这个概念试图引起观众共鸣,这个概念在当下如此流行,《窃听风云》、《白银帝国》只要能沾上边的都在用,真是有中国特色的影坛现象。

      《气喘吁吁》的故事听起来貌似很好玩:一美国商人的家族奶酪公司行将破产,他迫不及待地希望把工厂转给中国大款李强,殊不知李强的状况更加糟糕,要债的债主、欠钱的朋友、肥胖神经质的妻子……这两位“倒霉蛋”在北京相遇,两人都尽量装得若无其事,生怕对方看出自己的破绽,于是发生了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

      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气喘吁吁》绝不是部娱乐大众的商业片,而是跟观众的娱乐审美拉开距离、时刻挑战一切既定观影习惯的实验性影片。这突出表现在从演员挑选到化妆造型上都往丑陋怪异上靠,葛优、刘桦、刘菁、张秋芳等人的面部特写镜头屡屡出现,似乎不把观众看吐誓不罢休,美女林熙蕾在片中也被刻意丑化,无论是服装、发型还是化妆都深得改革开放初期俗艳风的真传,不仅以各种雷人造型在镜头前搔首弄姿,还用港式普通话的腔调说起河北保定话,真是要多崩溃有多崩溃。

      《气喘吁吁》的各项电影元素呈现全方位崩溃之势,反倒让人疑心导演郑重初执导筒的水准真的如此不堪?抑或是他刻意玩的一次“行为艺术”?反正他即便不当导演,还有编剧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可做,不愁没饭吃。没准人家正在做一项用荒诞感将影片和现实打通的艺术尝试,片中角色虽然个个怪异乖张、荒诞无稽,但看看现实吧,本是一部充满导演个人化表达的小众影片,却硬要宣传成娱乐大众的暑期档力作;葛优在片中原本就不是喜剧戏路,却被说成是本年度葛优主演的唯一一部喜剧电影……

      现实比电影更荒诞,谁说不是呢?
    【详细】
    22781304
  • 我的画笔哪去了
    2019/4/8 21:18:15
    逃离东德背后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二战结束后,再次沦为战败国的德国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 5月23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故事就发生在东德边境小镇,然而令人好奇的是,男主一家看似家境富裕,幸福美满,可为何却依然一心逃离,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促使他们做出如

    二战结束后,再次沦为战败国的德国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1949年 5月23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故事就发生在东德边境小镇,然而令人好奇的是,男主一家看似家境富裕,幸福美满,可为何却依然一心逃离,这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促使他们做出如此以身试险的选择?

    这就要从东德和西德的分化开始。

    在世界形成以苏联、美国为首的两极对抗政治格局的历史条件下,德国一分为二分别隶属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尖锐对的政治制度。

    不愧是一个产生过歌德、巴赫、贝多芬、马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莱布尼茨、海德格尔、韦伯、爱因斯坦等的国度,战后仅仅几年时间,东、西德国分别在满目疮痍的战争废墟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先看东德:在德国统一社会党(战后德国共产党和德国民主社会党合并而成)的领导下,战后不到五年,即1950年,工业便恢复到战前水平。其中,1950——1970年的生产性国民收入持续翻两番,年平均增长7.2%,一度跻身世界十大工业强国,成为东欧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民众生活质量最高的国家。一个人口不足1700万的国家创造了如此奇迹,举世赞叹。因而曾被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称为“社会主义的橱窗”。前来东德参观的“兄弟国家”代表团的同志们眼看如此现代化的厂房、壮观的流水线、高精尖的设备,无不发出由衷的赞叹。如果一个中国大陆人在20世纪70年代到了东德,一定会惊叹这就是理想中的共产主义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德的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虽然开始出现负增长,但世界银行《1982年度世界发展报告》公布的结果显示,民主德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为1562亿美元,人均400美元,居世界第89位,居社会主义国家第1位。

    再看西德(联邦德国):同样不到五年时间,即1950年,联邦德国的工业同样超过战前的水平。1950年到1965年,累计投资2281亿美元推动经济高速增长,持续保持15年的“莱茵奇迹”。1950至1965年,年平均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3.3%和15.8%。1965年的贸易额是1950年的8倍。20世纪60年代初,西德国民总产值超过英法两国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1968年开始被日本取代成世界老四)。1971年,西德的外汇储备达到186.57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仅从单纯的经济发展统计数字上而言,东、西德的差距其实并不大(因为东德国土不及西德一半,人口不及西德1/3)。但如果比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各自的社会财富增长了多少,国民从中得到多少实惠,优劣就极为明显了。

    ——同时在战后一片战争废墟上建立的东、西德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为应付严重的困难,东、西德国在战后都实行配给制。但极短时间里就出现了巨大悬殊:联邦德国成立后不久,国内市场很快出现了繁荣景象,大小商场雨后春笋般涌现,消费十分旺盛。1950年开始,西德政府便取消了配给制;而东德到1958年仍不符合取消配给制条件。只为顾及“社会主义橱窗”的面子,东德政府在这年打肿脸皮充胖子宣布取消配给制。然而取消配给制后,商品匮乏和单一的局面依旧。吃饭、穿衣,甚至日用品都要凭票供给。

    东德表面的辉煌难于掩盖现实的暗淡。究其原因,一是它沿袭了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在统一社会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接受了苏联提出的带有浓厚军事命令色彩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计划,并把它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过于偏重重工业、军工企业和国家面子工程的投入和建设,农业以及与国民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产业被严重忽视,国民经济一直畸形发展。同时,它与当时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先是打压个体经济,后是不允许个体经济存在(甚至不允许个人购买汽车),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劳动报酬制度(干多干少、干好干坏收入都差不多),导致国民生产积极性和思维创新能力因此严重受挫,劳动、产生效率与官方的统计数字和漂亮的面子工程反差太大。

    为在与西德的竞赛中获胜,东德政府极尽手段提高生产效率——先是提出“只有生产好才能生活好”的口号,开动宣传机器鼓舞民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不断在国民中大搞类似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无偿劳动,后来见成效低微,于是不顾民众日益不满的怨气,用制度化的形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并最终引发大规模流血抗争运动——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大批工人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当局提高劳动定额和时间却不涨工资,东德当局开枪镇压,酿成血案,成为冷战时期整个“东欧”第一起大规模民众抗争事件,也是后来民众大逃亡、政府不得不建起柏林墙圈禁民众的一个重要缘由。

    而西德却完全是另一番风景:从阿登纳总理领导下的第一届政府开始,便致力建立一个既能发挥市场竞争活力,又兼顾社会平等和福利保障的“社会市场经济”和“福利国家”体制。

    与东德的“只有产生好才生活好”相反,阿登纳政府提出了“只有生活好才能生产好”的口号。从五十年代开始,短短二十年间,国民便建立了一个世界上花费最大、设计得很周详的社会保障体制。——1977至1978年度中,举国全年社会福利金额总计达3000 亿马克(约合1,250 亿美元),即平均每个居民享用社会福利金2015美元。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东、西德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以1988年为例,东德人均GDP仅为西德的1/4,劳动生产率仅为西德的30%,进出口贸易为西德的1/10,科技水平落后于西德20年。东德工人的平均月工资收入为1270东德马克,而联邦德国为3850西德马克,按照1: 1的比率计算,民主德国的平均月工资只及联邦德国的三分之一。至1989年,东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降为联邦德国的33%。并欠下210亿美元的外债(那时的210亿美元,绝不是现在210亿美元!)。

    诚然,西德的持续辉煌,最重要的因素并非政府首脑和其内阁成员个人能力有多强,制度和政策才是最关键因素。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说:“判断社会制度的优劣,不用进行意识形态论证,看同一个民族建立的两个国家,人们往哪里跑,就一清二楚了。”

    尼克松上述话语并非先知式的预言,而是对东、西德当时的现实有感而发——上世纪50年代始,就在东、西德的经济在世人啧啧称奇声中快速腾飞之时,一宗令人预想不到的事情很快出现了:东德建国后,每年有十几万、几十万国民越过还没有封闭的边界逃向西德。整个五十年代,人口不足1700万的东德,竟有270万左右的民众逃向西德。其中精英人才和技术骨干占据不小比例:大概有6000名医生、药剂师,8000名司法人员,750名教授,34000名教师和工程师。这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损失。

    如此严重的逃亡潮不但对东德的“软实力”造成巨大损失,对唯一的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二战后由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及其领导的政府合法性构成极大冲击,也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脸上无光。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时的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不得不警告时任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乌布利希:“我们不能以开放的边界与资本主义竞争了!”于是,1961年8月开始,东西德之间快速矗立起一道高3.6米、宽1.2米全长155公里,配备了铁丝网、瞭望塔、堑壕的钢筋水泥墙。这就是著称于世、存活了28年的“柏林墙”。

    而故事的背景就发生在这个时间段。开始时奋力奔跑却被击毙,主人公一家第一次飞行未曾越过的,就是著名的“柏林墙”。

    柏林墙建成后,东德国民的逃亡史便成为一部血泪斑斑的逃亡史——人们不顾危险,采用游泳、挖地道、跳高楼、用重型汽车硬撞、自造潜水艇、热气球、滑翔机、弹射器等手段逃亡西德。

    在此不得不感叹,德国人的知识素养,工业水平,动手能力在电影中充分体现,谁家能自己造出一个热气球,甚至滑翔机…(注意,电影中男配说过,造飞机不是问题,只是限制于跑道因素)。

    话说回来,东德的失败是必然。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府犯错并不可怕,怕的是明知犯错(甚至是致命错误),却不敢正视。甚至一再寻找各种借口、理由予之掩饰和遮丑。在纪念柏林墙建立20周年的时候,时任东德统一社会党第一书记的昂纳克大言不惭、自欺欺人地告诉世界:“由于构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我们才捍卫住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成就”。所谓“捍卫住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成就”,诚然是一句恬不知耻的谎言。但柏林墙的构筑,确实有力地阻止了东德民众的大规模逃亡。——从建墙前每年十几万、几十万人逃亡,到建墙后1961-1980年只有17.7万人成功逃离,每年约为八九千人。

    建立在乌托邦虚幻信仰的政党一旦面临挫折,便极易滑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端之中。1962年,面对两难的抉择,东德统一社会党领导最高层想出了一个遗臭万年、并最终促使该党被人民彻底唾弃的馊主意:用政治犯换马克。并派人与西德政府协商。东德提出赎金的标准是:一个普通工人3万马克;教师4万-5万马克;医生要付出15万到18万马克;经讨价还价,最后双方同意用平均每人4万马克的赎金达成这笔交易。之后,每年不断地重复着这种交易。到1989年秋天柏林墙倒塌,共有33755名政治囚犯通过这种形式获得了自由。这些人的家属则多达25万人随之迁往西德。

    僵死的意识形态和极为刻板的官僚思维定势,又常常让列宁主义政党领导下的政府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蠢事——二战后,美国不分意识形态,实行旨在帮助欧洲走出战后经济危机的“马歇尔计划”。西德从马歇尔计划中人均获得140马克的补助。而仰苏联鼻息的东德党政领导人却视马歇尔计划为美国资本主义统治扩张到全欧洲的一项战略,将这一援助拒之门外。

    中国有句古训,叫“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西德的富足与繁华,其实并非东德民众大逃亡,并最终“亡党亡国”的最主要诱因。严重的社会不公、官僚阶层的特权和腐败、令人窒息的政治高压,看不到前途和出路等,才是最重要因素——东德经济的高速发展,从中获利的只是少数的党政官员。尤其是以第一书记为首的主要高干,享受着各种合法的特权:可以在商店买到老百姓见不到的、甚至没有听说过的商品;享受特殊的医疗服务;周末和节假日可以到别墅去度假。

    而权为上级所授的官僚体制,不但导致溜须拍马、贿赂盛行、贪污腐败成风,还导致任人唯亲、裙带关系之风的阶级固化局面。而最可怕的,是无处不在的国家恐怖主义威胁。——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50年代下旬,东德统一社会党领袖乌布利按斯大林肃杀模式进行了“清党”,有151000名党员被整肃(当时东德总人口不足1700万)。通过大规模清洗,党政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手里,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特权阶层。比“肃杀”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秘密警察对国人密不透风的监督——东德并入西德之前,东德秘密警察达9.1万人。

    而间接充当线人、密探工作的总人数则接近50万。在柏林墙倒塌前约30年里,平均每天有8位东德人以“破坏国家安全”的罪名遭逮捕。如果算上线民,平均每66名东德公民中就有一人常年为秘密警察工作,对比于盖世太保(1:2000)和克格勃(1:5830),这个比例可谓高的离谱。前东德仅有的1800万人口中,有600多万人被建立了秘密档案,也就是说,每3个东德人中就有一人曾处于秘密警察的监控之下。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东德人民的忍耐性已到了临界点。从1986年开始,不少民众冒着危险上街游行示威,要求拆除柏林墙、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民主、人权、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等公民基本权利。

    然而,以昂纳克为首的东德政府此时不但不反省、检讨过失,反色厉内荏把国人的正当批评说成是“极端主义分子的诋毁”;把民众的意愿和诉求说成是“外来的危险和少数人的挑动”。并警告“要提防来自帝国主义方面的危险”——造孽沉重难于自拔的昂纳克自恃有“老大哥”苏联撑腰,危机四伏之时仍心怀侥幸。就在柏林墙被推倒前10个月的1989年1月,他仍强打信心声称:“当年导致筑墙的条件存在多久,这座反法西斯的护墙就存在多久,50年和100年后它也必定还巍然屹立。”

    昂纳克的声色俱厉更增加了人民的对立和愤怒情绪,更多的国人加入反抗行列。1989年5月7日,莱比锡民众举行游行示威,昂纳克政府派军警镇压抓捕了一百多人。并对世界宣称:“无论是公牛还是驴子都没办法阻止社会主义前进。”昂纳克的残暴顽固更激起了国民的反抗,1989年10月2日,莱比锡2万示威者上街游行抗议。10月9日,又有7万人上街,游行民众喊出“我们是人民”的口号,向统治者表达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决心。

    最终,在周边国家不断的资本主义浪潮,苏联解体的大环境中,东德退出了历史舞台,现代工业4.0的民主德国成了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

    【详细】
    100995371
  • 万合天宜
    2021/12/10 16:52:52
    张浩拍电影的时候,你不知道在哪玩泥巴呢!别知识浅薄就出来当小丑,回炉从造多读读书吧!

    电影《奇迹》都没上映就打一星差评?张浩2012年出道的时候,他的DVD卖遍东北的大街小巷,那时候小到小学生,大到50多岁的人,都知道东北人拍出来了喜剧网络电影《四平青年》,模仿宋小宝?模仿孙小宝?人家有自己的喜剧风格,没有模仿任何一个人,即使其貌不扬,名声也从从东北小地方打出来了,你呢?写个这么孝顺的评论,搞笑不搞笑?少当黑子,多当人!

    电影《奇迹》都没上映就打一星差评?张浩2012年出道的时候,他的DVD卖遍东北的大街小巷,那时候小到小学生,大到50多岁的人,都知道东北人拍出来了喜剧网络电影《四平青年》,模仿宋小宝?模仿孙小宝?人家有自己的喜剧风格,没有模仿任何一个人,即使其貌不扬,名声也从从东北小地方打出来了,你呢?写个这么孝顺的评论,搞笑不搞笑?少当黑子,多当人!

    14057342
  • 清风化雨
    2020/1/20 16:32:14
    烂片?只是崇洋媚外的借口
    我不想骂人,但我忍不住,有些人总是这样那样说着什么是烂片,但这是真的吗?可能有些挺烂的,但不错的也非常多啊。 烂片为什么会产生?是那些键盘侠所为?如果没有那么多只会喷屎的人,有几个不想拍出好电影来? 我也看过欧美那边的电影,叫好不断的复仇者联盟系列从头到尾除...  (展开)
    我不想骂人,但我忍不住,有些人总是这样那样说着什么是烂片,但这是真的吗?可能有些挺烂的,但不错的也非常多啊。 烂片为什么会产生?是那些键盘侠所为?如果没有那么多只会喷屎的人,有几个不想拍出好电影来? 我也看过欧美那边的电影,叫好不断的复仇者联盟系列从头到尾除...  (展开)
    【详细】
    12177215
  • 豆友227569288
    2020/11/30 15:38:34
    很棒的悬疑甜宠剧

    虽然可能和原著有出入,但是我确实是被剧吸引的,看了一集就上头了,然后就看到超前点播了,哈哈哈哈哈。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为什么超前点播后面不能拥有预告。我也算个悬疑破案片的忠实粉丝了,基本国内好看的我都看过了,可能这部剧的案子不会有很多反转,恐怖(我就喜欢看吓人的案子),但是不拖不沓。然后我也是个爱看甜宠爱情的,像这部剧就很好的满足了我的要求,把悬疑和甜宠结合的很好 虽然我不能说它是最好看的,但是

    虽然可能和原著有出入,但是我确实是被剧吸引的,看了一集就上头了,然后就看到超前点播了,哈哈哈哈哈。到现在我还是觉得为什么超前点播后面不能拥有预告。我也算个悬疑破案片的忠实粉丝了,基本国内好看的我都看过了,可能这部剧的案子不会有很多反转,恐怖(我就喜欢看吓人的案子),但是不拖不沓。然后我也是个爱看甜宠爱情的,像这部剧就很好的满足了我的要求,把悬疑和甜宠结合的很好 虽然我不能说它是最好看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是很值得看的一部剧,希望可以让更多人看到。

    【详细】
    13021230
  • Killer
    2022/12/11 9:39:18
    相爱的人为何总是阴阳相隔

    这部是我今年打开tbb之前最后一部追着直播看的剧,段迎风同花曼真的好般配,可惜求完婚后花曼就被打死了,段迎风还见不到花曼最后一面??

    这部是我今年打开tbb之前最后一部追着直播看的剧,段迎风同花曼真的好般配,可惜求完婚后花曼就被打死了,段迎风还见不到花曼最后一面??

    14814238
  • 陆冠均
    2019/5/18 17:17:59
    《生活大爆炸》完结纪念:感谢多年陪伴,老朋友

    任何一部陪伴自己十年以上的作品,都无法简简单单、随随便便用“优秀”与否去定义它的价值。

    犹记得2009年年初在大学宿舍里,我开始看起了颇受好评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并迅速追上了第二季的进度……谁知这一看就是十一个年头。

    任何一部陪伴自己十年以上的作品,都无法简简单单、随随便便用“优秀”与否去定义它的价值。

    犹记得2009年年初在大学宿舍里,我开始看起了颇受好评的情景喜剧《生活大爆炸》,并迅速追上了第二季的进度……谁知这一看就是十一个年头。

    10187345
  • 张小虾
    2010/2/24 20:42:16
    关于夫妻间的信任
    这是一部讲述夫妻间信任的故事,通过一个案件来层层剖析主人公的夫妻问题。
    这是一对老夫少妻。老夫携少妻但又认为妻子与小姨的丈夫有染。而妻子则以为丈夫是个恋童癖的变态,因此长期不和丈夫分房。在外面风光无限的“郎才女貌”的模范夫妻,却早已貌合神离。长期的不信任和分房最终导致丈夫去红灯区召妓。甚至最后承认是自己杀害了两个少女。而故事的结局却又来个山路十八弯。
     为什么不是自己杀的却要
    这是一部讲述夫妻间信任的故事,通过一个案件来层层剖析主人公的夫妻问题。
    这是一对老夫少妻。老夫携少妻但又认为妻子与小姨的丈夫有染。而妻子则以为丈夫是个恋童癖的变态,因此长期不和丈夫分房。在外面风光无限的“郎才女貌”的模范夫妻,却早已貌合神离。长期的不信任和分房最终导致丈夫去红灯区召妓。甚至最后承认是自己杀害了两个少女。而故事的结局却又来个山路十八弯。
     为什么不是自己杀的却要承认呢?也许是在警长的层层解剖下,原本光鲜亮丽的律师彻底累了,长期的被妻子不信任使他累了。他爱他的妻子了,尤其知道他妻子正在隔壁房间看着。
    【详细】
    3012269
  • 任性
    2017/6/10 12:01:55
    终于满意了

    这部夹杂着悬疑推理,动作打斗的电影结合杨幂和鹿晗的演技,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情节步步紧扣,跌宕起伏,杨幂的盲女警也十分入戏,一首《虫儿飞》贯穿了整个剧情,有正义感的一部电影。(飘飘的泡泡)《我是证人》虽然是翻拍,但是,不得说一下的就是两大主角的演技。杨幂演盲女,确实不错,更厉害的是她的擒拿术过肩摔,堂堂一个七尺男人啪一声就摔地上了。还有就是时尚帅哥鹿晗,轮滑溜得不行,帅的更加不行!不敢说比原作

    这部夹杂着悬疑推理,动作打斗的电影结合杨幂和鹿晗的演技,还是很值得期待的,情节步步紧扣,跌宕起伏,杨幂的盲女警也十分入戏,一首《虫儿飞》贯穿了整个剧情,有正义感的一部电影。(飘飘的泡泡)《我是证人》虽然是翻拍,但是,不得说一下的就是两大主角的演技。杨幂演盲女,确实不错,更厉害的是她的擒拿术过肩摔,堂堂一个七尺男人啪一声就摔地上了。还有就是时尚帅哥鹿晗,轮滑溜得不行,帅的更加不行!不敢说比原作更好,但是看点多多,值得期待。(大鸿色笔)我是证人因为有韩国原版支撑,节奏紧凑,细节到位,故事讲的也不错,杨幂演技有所进步,朱亚文演了个教科书式的变态,让人恨得牙根直痒痒,鹿晗演的小痞子天不怕地不怕,灿烂的笑容让人很喜欢,滑轮追逐很精彩。本片的高潮小黑屋对决十分精彩,打斗戏和恐怖氛围渲染得不错。惊悚悬疑中还带着小幽默温馨,非常喜欢最后的大雨,暴雨冲刷,真相总会大白,天也总会亮。另外看完估计女性朋友都知道不要随便使用约会软件了,因为太不安全了

    【详细】
    8592426
  • 只想懒懒的趴在
    2022/1/27 22:58:25
    被各种山寨狄仁杰给坑傻了之后,没想到正版宋慈也会给我来一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随着前些年狄仁杰大火,各种山寨杰网大杰铺天盖地,导致我对这类国产探案大IP保持了很大的戒心。 结果这次一看海报,泪流满面,振华哥重出江湖?这必是正版宋慈啊,可算有一部能看的了。 等我咬着牙看完之后,我发现,山寨杰也还是可以看看的。。。。 这部片完美学习了山寨杰的...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随着前些年狄仁杰大火,各种山寨杰网大杰铺天盖地,导致我对这类国产探案大IP保持了很大的戒心。 结果这次一看海报,泪流满面,振华哥重出江湖?这必是正版宋慈啊,可算有一部能看的了。 等我咬着牙看完之后,我发现,山寨杰也还是可以看看的。。。。 这部片完美学习了山寨杰的...  (展开)
    【详细】
    14172255
  • 桃汽少年
    2017/10/14 20:35:16
    舞台有多大,改编电影与原著的差别就有多大

    这篇影评我不知道怎么开头,想来想去切入的角度,其实可以说的有很多,然而如果有友邻和我一样是先阅读了原著漫画再来看电影的话,相信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简单而言整篇就是来自原著党的吐槽~

    《波丽娜:舞蹈人生》怎么也绕不开的一点是,会和原著漫画《波丽娜》进行对比。对比可以有几个方面,我们先从作者与导演的视角差异开始。《波丽娜》是一部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图像小说,从波丽娜小时候开

    这篇影评我不知道怎么开头,想来想去切入的角度,其实可以说的有很多,然而如果有友邻和我一样是先阅读了原著漫画再来看电影的话,相信会有同样的感受吧。简单而言整篇就是来自原著党的吐槽~

    《波丽娜:舞蹈人生》怎么也绕不开的一点是,会和原著漫画《波丽娜》进行对比。对比可以有几个方面,我们先从作者与导演的视角差异开始。《波丽娜》是一部有着完整故事情节的图像小说,从波丽娜小时候开始,直到功成名就以后,成长的曲折之路描写充足,人物是充满灵动活劲的。当时就有友邻指出讨论法文版和后浪版的区别在于,后浪的封面从法文版博金斯基和波丽娜双人变成了波丽娜单人,意在希望表现波丽娜的作为一个小女孩慢慢成长成熟的经历。在阅读完整个图像小说之后,你会发现故事情节围绕的可能还是老师与学生:在初进芭蕾学校时;在巡回演出中途偶然遇到;在故事结尾还是博金斯基与波丽娜。所以我猜测作者的想法依然是强调老师的影响。我猜想作者是不是童年里同样有一位严格要求的老师,以至于让作者不喜欢,然而等到长大后的人才明白当年的种种用心良苦。

    如果说书籍的封面作为出版商想让读者发生视角的改变,那从观察波丽娜自身的成长的角度来看换封面也是没有问题的。电影的视角,然而,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波丽娜是作为绝对的主角,从摄影机一直在追踪波丽娜演员的就能看出。故事情节也戛然而止在波丽娜在独立舞团的大获成功的演出中,而没有描写功成名就之后的种种。除此以外,电影里有较多的情节删改,用来突出波丽娜个人成长。同样是来表现成长,小说里更加侧重的老师施加的影响,而电影则是切换到了家庭的因素占主要,主旨已经发生了变化。也没有谁说侧重的方向哪个更好吧,我猜测电影导演是想表达家人在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中,就和普通人一样,有着很大的推动力或者阻力。然而在艺术生的修养中,寄宿的环境下,言传身教的老师应该是对学生最有影响力的。这也是为什么漫画中几乎没有出现波丽娜的父母,他们也不起着主要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的原因。从这一点来说,我不喜欢电影的改编,因为芭蕾舞跳得优美还是糟糕,翩翩还是僵硬,都是指导老师的事情,父母在这方面能提供多少有意义的指导呢,让人怀疑。家庭教育,很可能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专业上,而是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如果老师能够在专业上提供做人的指导,那最好不过了。

    电影的后半部分,已经是波丽娜在solo(独舞了),又要打工赚钱养活自己,又要担当编舞排舞,从生活里寻找灵感,进行创作,归根结底是波丽娜一个人的路。如果说电影要表现女性成长的力量来励志的话,那干嘛要花前半篇幅来描写学校老师的事?干脆描写“考了一年没考上,第二年才考上”、“在学校里受到欺负,老师又不喜欢,但是经过刻苦练习终于获赞赏”、“生活好艰苦,爸爸妈妈离异还欠债,只能去酒吧打工睡大街”之类的打怪升级,然后开挂一路走上巅峰的套路不就好了。干嘛主角要起名叫“波丽娜”,还和一本漫画小说有着某种相似的情节?算了算了息怒息怒,再说下去,估计就变成本片中借名头打酱油的朱丽叶老师的另一电影《合法副本》的经典问题了。只能坐实改编剧本的坑爹差劲之处。只能叹息,好好的一个文艺向得奖热门,被弄成赔本货。这部电影国内一点水花都没有,可想而知有多么不著名。(本人著名论调: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大多数没听说过的,就是不著名的)真心呼吁国内文艺片导演,可以尝试完成符合原著的电影或者短片纪录片,少点国产青春片里的狗血撕逼故作年轻跌宕起伏的套路,多一点平淡无奇。是的,多一点平淡与无奇吧。

    最后是情感线,波丽娜和男友分手就分手呗,怎么最后又找了一个,跳个舞就要成朋友啊(特指男女朋友),原著里可是相当克制的,最后波丽娜还是独自一人,和独立剧团的保持着朋友关系。总有人臆想,生活不如意,就是你不找对象、不结婚、不生孩子…找了、结了、生了,就能包治百病。???改编剧本差评又+1。还不如干脆改成《阿黛尔》,跳着舞突然发现自己内心与对女孩的吸引,然后波丽娜与女友两人改编经典的芭蕾桥段《睡美人》与《天鹅湖》,王子的角色变成女人,然后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简直不能更赞是不是。

    对这部电影,我只能这么说:没有看过原著图像小说的,可能觉得这电影还有点意思,关于成长,关于努力。但是无论你看前还是看后读了原著,你一定会有和我一样的心情,那就是吐槽电影。

    第二点,大家也能最直观的感受到的,电影的画面与分镜与原著小说差了不知多少。电影刚开始的画面还是比较好还原了原著的,然而剧情改编以后,从波丽娜回家在雪天雪地里尬舞开始,整个画面就自成一体了。本来以为小说里已经画好了的可以直接拿来用的,结果导演还是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拿掉了。芭蕾里的灵动、轻盈、活力,对不起,我没有在电影中看出来,连专注刻画舞姿优雅加上优美配乐的环节少之又少。只能说在最后编排的双人舞里面才有那种流动的力量的体现。

    或许真的大家可以去看看原著小说里到底是怎么来完成的。

    88652291
  • 晴天娃娃
    2018/4/7 8:13:49
    史密斯老了
    我不知道说什么,大片的投资,其实剧本也挺有意思,一个人类与精灵、兽人共存的世界,一开始是看得很新奇的,让我想起疯狂动物城,但是节奏不对,就是没有疯狂动物城那么顺溜,看得到处都是疑问,都是梗,很难受啊,精灵很漂亮,法力太强大,最后总结。史密斯老了很多,脸都陷...  (展开)
    我不知道说什么,大片的投资,其实剧本也挺有意思,一个人类与精灵、兽人共存的世界,一开始是看得很新奇的,让我想起疯狂动物城,但是节奏不对,就是没有疯狂动物城那么顺溜,看得到处都是疑问,都是梗,很难受啊,精灵很漂亮,法力太强大,最后总结。史密斯老了很多,脸都陷...  (展开)
    【详细】
    9278214
  • 吃饭了
    2017/9/4 17:30:10
    观剧笔记

    ep1 男主出场太刻意了,那个魔性笑贯穿全剧太233了。其实不用戒指这个偶遇桥段更好吧,后面澳门再遇显得很刻意,而且张赫大叔的搞笑演技有点魔性,加上家族会上神经质的发言,初看有点赶人。男主喝药这段算是通畅,女主那么巧合的捡到瓶子?还随便喝水就太刻意了,不如台版感冒药合理。旅游改到澳门很美,比台版游艇美多了,也方便后面的赌场情节。床戏没有台版诱人。

    ep2这个后面美丽夜景,镜头从男

    ep1 男主出场太刻意了,那个魔性笑贯穿全剧太233了。其实不用戒指这个偶遇桥段更好吧,后面澳门再遇显得很刻意,而且张赫大叔的搞笑演技有点魔性,加上家族会上神经质的发言,初看有点赶人。男主喝药这段算是通畅,女主那么巧合的捡到瓶子?还随便喝水就太刻意了,不如台版感冒药合理。旅游改到澳门很美,比台版游艇美多了,也方便后面的赌场情节。床戏没有台版诱人。

    ep2这个后面美丽夜景,镜头从男主背后滑倒女主背后的镜头特别特别美!

    8796387
  • Vermount
    2016/4/30 19:55:44
    熟知的故事,背后总有直戳心底的不解与细节(有剧透)
    老实说,一直都被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影响了不少!
    要不是被翻译成《奋斗的乔伊》估计我早就看了。记得当时看到这部电影还能提名奥斯卡女主也是很不理解为什么,而且对这部电影丝毫提不起兴趣可言。多亏了这次乘坐的国航航班,让我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有所收获的电影。乘坐飞机时,飞机上的娱乐系统,翻来覆去都没太有想看的电影。毕竟和《我是证人》这种电影相比,我更愿意看看《乔伊》。
    从开始看到Joy的两个孩子,
    老实说,一直都被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影响了不少!
    要不是被翻译成《奋斗的乔伊》估计我早就看了。记得当时看到这部电影还能提名奥斯卡女主也是很不理解为什么,而且对这部电影丝毫提不起兴趣可言。多亏了这次乘坐的国航航班,让我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有所收获的电影。乘坐飞机时,飞机上的娱乐系统,翻来覆去都没太有想看的电影。毕竟和《我是证人》这种电影相比,我更愿意看看《乔伊》。
    从开始看到Joy的两个孩子,前夫,母亲,父亲…就开始为Joy捏一把汗。一家子没一个省心的,唯一有点支柱作用的就是外婆了。这种主内主外,操持一切的女性向来都有奋斗的点和奋斗的故事。剧情虽然基本上都在掌控之中,但有几点还是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其一,商人的奋斗故事成功历程向来都是没有一步登天的,总归都要像唐僧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方为人上人,即便这样,当我看到Joy在经历了自我研发、投资受阻、百货店销售受阻、百货店自行演售失败等种种例子,到前夫带着她去最大电视销售方销售时,我看了下进度条…觉得她还是会失败,但是我还是内心着急,手心冒汗,这说明剧情合情合理。
    其二,Joy自己跑到德州开房见到坑骗他的那位小老板(我忘了叫啥,也懒得查)时,刚见到小老板,我看的出Joy紧张,有点不知所措,手撑在了桌柜上,然后小动作动了两下,手又放了下来,这组镜头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内心全部都是钦佩啊,大表姐果然实力演技派,这组镜头几个动作就已经把我折服了!
    其三,最后的最后,Joy对新来推荐产品的女士说了一些话,“你现在的心态我非常了解,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这段看的我又燃又欣慰,只有经历过得人,才有资格说我懂,才有能力体会,才有实力理解。
    最后,不懂那些人为什么给了这部电影这么低的评分,是因为卖拖把不如卖iPhone逼格高吗?还是因为你告诉我你见过用过这种拖把?但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真正源于生活的发明和创作才能被人所铭记。你所熟知的故事,背后总有直戳心底的不解与细节。
    【详细】
    7874834
  • 泪痣娃娃
    2012/4/25 14:53:43
    AA制生活

    我想这部电视剧是想推崇一下国外的AA制生活吧。但是整个剧情只有台词上扣住了AA制,3对小两口都“被迫”AA了,甚至牵扯到父母实行AA,太牵强了。AA的实质是好的,但最后大家都取消了AA制度,我不知道这电视想表达什么,AA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剧情有点烂。廖晨突然得病,大伟突然失明,韩父突然去世,不过这就是剧,导演说怎么来就怎么来。韩心:一举一动,说话等都像个小孩子,跟何琪的感情为什么那么好,没有

    我想这部电视剧是想推崇一下国外的AA制生活吧。但是整个剧情只有台词上扣住了AA制,3对小两口都“被迫”AA了,甚至牵扯到父母实行AA,太牵强了。AA的实质是好的,但最后大家都取消了AA制度,我不知道这电视想表达什么,AA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剧情有点烂。廖晨突然得病,大伟突然失明,韩父突然去世,不过这就是剧,导演说怎么来就怎么来。韩心:一举一动,说话等都像个小孩子,跟何琪的感情为什么那么好,没有太多细节的东西去体现,仅在一个院子长大,青梅竹马吗,不是很深刻,虽然是个主角,但是没有什么分量。已经成家,面对对他有好感的女同事也不避讳,虽然是为了多挣钱,最后被报复,被迫离婚,有点悲剧。何琪:李小璐永远都是那么抢眼,对他们的爱情很忠诚,人很善良,帮助张林做生意,帮着家里挣钱,接触大学爱慕她的男同学,跟老公吵架,太单纯,少了点心眼,都好心办坏事了。韩心父母:父亲虽然很沉默,但是为整个家付出了很多,受了很多委屈,直到去世,母亲才感受到这份感情,这份爱,为此很后悔,之前的不信任与暴躁的脾气。这样无理的母亲估计只有在戏中看得到吧。何琪父母:母亲嘴巴很碎,经常引起两家矛盾,争吵后又为了两个孩子的生活,极力去缓和,父亲很理智,有时也会说几句偏激的话给老伴,初衷却都是好的。张林:我不是很喜欢这个角色,娟儿家这样的条件能不顾一切的嫁给张林,在回乡下老家办婚礼的时候花点钱还跟老婆吵架,自己老婆为了她受了多少委屈啊,娟的父母给钱为他办公司,也被他卖假药给搅合了,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总是信念很坚定,做事情上很欠缺,活在家里是农村的阴影下,不是别人看不起他,是他太看不起自己。娟儿:这样家庭条件很好的女孩,愿意嫁给乡下男人,与他一起拼搏的姑娘真的不多,广告公司又因卖假药搅合没了,还愿意承受那么大的委屈跟张林去乡下老家发展事业,这样的爱情真的很伟大。这是很理想状态下的。张林父母:父亲虽然是乡下人,但是在对儿子的教育上一点不含糊,是个好父亲。娟儿父母:为女儿着想,虽然做了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父母的用心良苦我能理解。都想让女儿过上好日子。父母想的比较现实。母亲后来还是被女儿感到而动摇了想法。廖晨:这个形象应该是很多女孩的缩影,进入大城市工作生活,总想略有成就,靠近领导,吃了亏,所以这不是一条捷径。跟大伟的感情,可以不为他家的条件,已经很可贵了。最后还是因白血病去世了。大伟:典型的富二代,当遇到真爱的时候还是很男人,所以不要再去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了,只是你不是他爱的那一个。照顾廖晨,卖了房子,帮她治病,在生命最后的时刻陪伴她,跟她在医院结婚,给了廖晨最幸福的时刻。大伟父母:开始还怀疑廖晨为了他们家的钱,但是种种事情让他们改变了对廖晨的看法,最后接纳廖晨,同意他们结婚,所以说,父母都是为孩子好的,只是有时候方法上会比较直接。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类人,主要还是体现在父母对儿女婚姻的把持,跟AA制关系不是很大吧。个人觉得。

    【详细】
    54031213
  • 不散
    2019/4/24 18:28:30
    《复联4》最全100个彩蛋,我们给你找齐了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4月24日,《复联4》在国内上映,中国大陆也首次早于北美,成为全球最早上映的国家地区之一。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给外国网友剧透了。 对于这样的福利,国内影迷也拿出百分百热情。光是昨晚零点场,就有上百万观众走进电影院,共同第一时间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 历时11年,经过2...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4月24日,《复联4》在国内上映,中国大陆也首次早于北美,成为全球最早上映的国家地区之一。这一次,终于轮到我们给外国网友剧透了。 对于这样的福利,国内影迷也拿出百分百热情。光是昨晚零点场,就有上百万观众走进电影院,共同第一时间见证一个时代的终结。 历时11年,经过2...  (展开)
    【详细】
    10134257
  • 橙子格格
    2022/11/14 22:13:58
    这是一部搞笑片

    这么多年了,没有比这个再搞笑的了。1张智霖是个经济学教授,从华丽的校园课堂出来推着带车筐的二八大踹,相当违和。。。2下一个镜头,张智霖出现在了一个精神病院,看望被黑社会迫害的受害人,为了提现这是一家精神病院,一个女演员拿着拖鞋当镜子补妆。。。3王迅用一张罪证光盘要挟曾志伟这个boss,开架两个亿,光盘上贴着一张纸赫然写着四个宋体字:重要资料!4周一围去王迅

    这么多年了,没有比这个再搞笑的了。1张智霖是个经济学教授,从华丽的校园课堂出来推着带车筐的二八大踹,相当违和。。。2下一个镜头,张智霖出现在了一个精神病院,看望被黑社会迫害的受害人,为了提现这是一家精神病院,一个女演员拿着拖鞋当镜子补妆。。。3王迅用一张罪证光盘要挟曾志伟这个boss,开架两个亿,光盘上贴着一张纸赫然写着四个宋体字:重要资料!4周一围去王迅家调查,喝着茶问王迅,这是什么茶,王迅答:红茶,被王迅各种怼之后,临走跟王迅说,你这个不是红茶,王迅卒~片尾结束的时候也没告诉观众这是什么茶~~5周一围调查曾志,曾志伟说,我是最不想王迅死的人,周一围对助手说,把这句话记下来,然而这句话就只是一句话~~6坏人以为一百亿到账了,主角说,不会让中国财产的一分钱流失,然后这到账的钱突然显示冻结了。。。7一个老外,是境外boss,全程就welldone,welldone,看到财产冻结时fuck~~你们就说逗不逗

    【详细】
    14797432
  • 软糖
    2020/2/29 19:07:14
    无力吐槽

    果然没什么评价,但还是想说这是什么脑残神剧。因为我妈在看,我被迫跟着看了几集,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现在的垃圾编剧垃圾导演也不想想有些剧情合理吗?六十多集都演了些什么内容,发生了在酒店被人推下楼的事件,竟然抓不到凶手,五星级的酒店连个监控也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多到吐槽不完,麻烦这样秀智商下限的剧能不能别拍了,浪费资源污染眼睛。女主以前在夏至未至里还挺好看,在这剧里都是什么造型,这种坚强小草人设

    果然没什么评价,但还是想说这是什么脑残神剧。因为我妈在看,我被迫跟着看了几集,真的是忍不住想要吐槽,现在的垃圾编剧垃圾导演也不想想有些剧情合理吗?六十多集都演了些什么内容,发生了在酒店被人推下楼的事件,竟然抓不到凶手,五星级的酒店连个监控也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多到吐槽不完,麻烦这样秀智商下限的剧能不能别拍了,浪费资源污染眼睛。女主以前在夏至未至里还挺好看,在这剧里都是什么造型,这种坚强小草人设,所有男人都爱她,且所有人害她至极,她都能选择原谅都能放下的剧求求别拍了。

    【详细】
    12316241
  • GlastonBerry
    2017/11/26 19:05:25
    两个版本的比较,以及一些历史背景补充

    IMdB公布的电影时长:120分钟

    院线版本电影时长:100分钟

    首先,为什么说是两个版本,因为不只是剪辑后电影时长的不同,许多地方也有诸多改动,我先在影院看了100分钟的版本,又在家看了一遍120分钟版本,对比了一下,记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正。

    1.影片开头04’00 海德里希在海军基地服役时,演奏小提琴并进行击剑训练一幕100分钟版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

    IMdB公布的电影时长:120分钟

    院线版本电影时长:100分钟

    首先,为什么说是两个版本,因为不只是剪辑后电影时长的不同,许多地方也有诸多改动,我先在影院看了100分钟的版本,又在家看了一遍120分钟版本,对比了一下,记不清楚的地方欢迎指正。

    1.影片开头04’00 海德里希在海军基地服役时,演奏小提琴并进行击剑训练一幕100分钟版没有。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字幕“1929年,海德里希还在海军基地服役”,然后直接是他在火车站接情人克里斯蒂娜来找他。

    个人认为这段对交代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性格背景和出身还是很重要的。海德里希出生在音乐世家,他的父亲理查德·布鲁诺·海德里希(Richard Bruno Heydrich)是歌剧演唱家和作曲家,外公则是著名的德累斯顿皇家音乐学院的院长。莱昂哈特(Reinhart)这个名字来源于他父亲创作的一部歌剧中的一个悲剧英雄主人公(或许就是他垂死前念出的那一句歌剧的出处?),而他的中名Tristan来自他父亲钟爱的瓦格纳歌剧经典《崔斯坦和伊索德》(Tristan und Isolde)。所以他的出身严格说其实并非底层,而且从小就培养了极佳的音乐素养。而我觉得从击剑一幕显示出早年的海德里希就很有狠劲,充满着报复和不择手段的求胜心理,当他处于上风时把对手一直逼出界也不停手,处于下风时则采用严重违规的推搡人等手段。这段其实是开头剧情很好的blend in,100分钟版可能觉得没必要所以没展现。

    2. 05’49 海德里希和情人克里斯蒂娜不可言说的镜头。

    这段主要回答了军事法庭上法官的两个问题:“Did you have sexual relationship with this young woman?”还有“她说你们两人已经订婚”。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不可言说的镜头专门聚焦在克里斯蒂娜中指上的订婚戒指。所以海德里希或许是因为遇见了丽娜才单方毁了婚约。事实是1930年12月6日,19岁的丽娜第一次遇见海德里希,12月18日两人就宣布订婚,但此前克里斯蒂娜已经与海德里希交往了好几个月。真是比闪电战还迅雷不及掩耳的闪婚。所以克里斯蒂娜愤恨恼怒下把他送上军事法庭也不难理解。

    3. 10’00’’ 部分海德里希和丽娜在火车上的谈话100分钟版没有。

    丽娜带海德里希去见父母乘火车的途中,提到她是纳粹党党员,并询问海德里希是否介意这一点,100分钟版海德里希答“不介意”。120分钟版丽娜说:“你必须得读读他写的书”,海德里希问“什么书?”,丽娜吃惊地表示海德里希居然未听闻过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Mein Kampf),并告诉他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这段重要之处在于,海德里希并非一开始就是纳粹,他在被海军解职、前途无望之后事业上彻底陷于绝境,是丽娜介绍给他上升势头正猛的纳粹党,并一再鼓励海德里希从希姆莱新近成立的党卫军内寻找事业契机。

    4. 11’50’’-12’00’’ 海德里希在海军基地主持升旗仪式。

    就是简单的十秒钟海德里希号令全体举枪、敬礼、升旗。看似可有可无的一段,其实重点在于海德里希此时敬礼升起的国旗是黑红黄三色旗(与现在的德国国旗基本一样),这是1919-1933年间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国旗,再次证明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纳粹。从1933年1月30日起,纳粹党胜选之后官方认可的旗帜改为只有黑白红帝国三色旗和中间是万字符的纳粹旗了。在影片后面党卫军于“长刀之夜”清洗了冲锋队并枪决了曾与希姆莱、海德里希同桌共进晚餐的冲锋队参谋长恩斯特·罗姆后,有一个镜头是魏玛政权时期的黑红黄三色旗被燃烧殆尽,标志着海德里希阵营的彻底转变。

    5. 22’30’’ 和妻子丽娜的不可言说镜头。

    6. 23’50’’ 海德里希和丽娜带大儿子参加纳粹游行,100分钟版少了丽娜指着希特勒的画像告诉大儿子Klaus,这就是德国未来的领袖,他已被任命为总理(此处应该是在1933年希特勒正式上任chancellor时发起的庆祝游行)。

    7. 27’00’’ 海德里希第二个儿子出生后,举办了庆生趴踢,希姆特地莱来参加亲友聚会并与丽娜有一段对话。

    重要之处在于展现希姆莱与海德里希一家的亲密关系。正是此处点明了英文片名“tHe Man witH tHe Iron Heart”即照应原著小说名“HHhH”。Laurent Binet原著的四个H指的是“Himmlers Hirn hei?t Heydrich”意为“希姆莱的大脑叫海德里希(Himmler’s brain is called Heydrich)”。估计英文片名为了对应原著名称,所以用了“the Man with the Iron Heart”中的四个H. 因为100分钟版没有这段,所以自然照应不了“铁心男人”的片名,因此中文片名只能译为“刺杀盖世太保”。(不得不吐槽一下这片名,海德里希根本不是个一般的盖世太保,作为党卫军仅次于希姆莱的二号人物,在他指挥下的RSHA涵盖了盖世太保、犯罪警察部队和党卫军保卫处等若干重要部门)。还有是,这里展现了海德里希在家庭生活中刚开始是非常贤夫良父的形象,后面与妻子丽娜关系降温,100分钟版因为缺少这段,直接切到了媳妇生娃海德里希都不在场,而是忙着观看入侵波兰的录影,其实这里媳妇应该已经生第四个孩子了,如果一开始就这样冷漠那估计丽娜也不会嫁给他。

    8. 31’00’’ 德国国防军将军去的妓院里,有一段展现妓院大堂的镜头(请自行想象),100分钟版改为直接领进了房间。

    9. 35’00’’ 海德里希教儿子弹钢琴,并告诉妻子他已被希特勒任命为德占领区波希米亚-摩拉维亚保护国(今天捷克的一部分)的代理总督。妻子讶异于这么重要的任命丈夫居然一个月来只字未提,从原先事业上妻子的建议至关重要到独守空闺的家庭妇女,这里也显示出二人亲密关系的不复。

    10. 52’00’’ 海德里希的副手穆勒在向他报告发现皮尔森附近挂在树上的降落伞的调查进展前,还有一段海德里希击剑练习。

    100分钟版因为没看到这段,直接上来就报告了,我还纳闷海德里希不穿军装穿个连体服干啥......原来是击剑服。

    11. 63’00’’ 扬、约瑟夫和地下抵抗组织“三王”最后仅存的一位莫拉维克在郊外马厩见面。

    100分钟版直接就切到莫拉维克抵达马厩布置任务,120分钟版约瑟夫所住家的男主人(后面与儿子一起服毒自杀)驾车带约瑟夫来到马厩。两人闲聊等待时,扬给约瑟夫闻了闻女友安娜给他洗头发用的薰衣草洗发水。

    这里影片与历史略有不同的地方是,“三王”之一的约瑟夫·马欣(Josef Masin)影片中拒绝交代而被海德里希处决,事实则更为痛苦,他一直被酷刑逼供两次试图自杀,但一直被折磨到被海德里希遇刺事件之后才出于报复被枪决。

    12. 68’00’’ 决定实施暗杀行动前夕,扬的女友在房间跳完swing给他看之后,询问起扬和约瑟夫是如何认识的。

    100分钟版没有这段。这里也提起约瑟夫是斯洛伐克人(扬是捷克人),两人在两年前前往波兰克拉科夫参加自由军的途中结识。

    由于100分钟版没有这一小段,因此当结尾教堂地下,两人举枪准备自我了断前,扬说了一句“克拉科夫,记得吗?”100分钟版没有了前文的铺垫,可惜。另一个有可能是被我过度解读的点在于,这里导演专门提到约瑟夫是斯洛伐克人,像是为他们正名。一般的历史观念似乎是,在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捷克人奋力反抗,而斯洛伐克人倾向与占领军合作。历史向来不是黑与白,这里刺杀行动的执行者中就有斯洛伐克人,而当纳粹掀起疯狂报复行动后最后出卖了所有人的Karel Curda是捷克人。也许导演想指出,所有国家、民族在当时中都有反抗者、也都有合作者,由此为斯洛伐克正名。

    13. 88’00’’ 约瑟夫所住家庭的反抗组织女成员在去教堂给他们带物资前,与年幼的儿子有一段对话。

    100分钟版没有这段。孩子一边自己玩桌游,一边询问母亲“表哥”们都去哪了,突然严厉起来的母亲警告他绝不能提起这事,年幼的孩子由此推断出“表哥”们不是一般人,也间接知道了他们的藏身地在教堂。

    14. 93’00’’ 海德里希在爆炸受伤后,最后提供给了希姆莱所谓“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然后闭眼了。

    100分钟版我记得清楚得听到丽娜看到海德里希最后一口气,说了句“no”然后微微抽泣。但120分钟版本的丽娜没有说话,似乎预料到此刻的到来。

    影片结尾 120分钟版本结尾三句话:“海德里希是二战期间被抵抗组织刺杀的最高阶纳粹军官,希特勒曾向希姆莱表示海德里希的死比战争中的损失更巨大,海德里希的下一个行动目标原本是巴黎”。想必作为法国导演,Cedric Jimenez对最后这句话的用意,可以更好地引起法国人对这次暗杀行动动机的共鸣。100分钟版本结尾改为科普利迪策大屠杀和国际儿童节的来历。

    【详细】
    89473879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2013/3/7 17:34:46
    关于电影片名某些可能有趣也许你还不知道但了解一下也不错的事儿——据说标题不长不吸引人(aka都是片名惹得祸)
    如今是一个特别需要吸引眼球的时代,这也意味着,是一个吸引眼球越来越困难的时代。你知道为了表现个性、吸引眼球或者纯粹展示恶趣味以及其他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原因,在电影片名方面人们都进行过哪些疯狂大胆超乎想象莫名其妙的尝试么?下面,我们将告诉你一些关于电影片名的,可能很有趣的(虽然我并不保证这一点),也许你不知道的(千万别告诉我你全听说过!),我认为很值得了解一下的一些破事儿——原谅我,亲耐的读者们,在
    如今是一个特别需要吸引眼球的时代,这也意味着,是一个吸引眼球越来越困难的时代。你知道为了表现个性、吸引眼球或者纯粹展示恶趣味以及其他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原因,在电影片名方面人们都进行过哪些疯狂大胆超乎想象莫名其妙的尝试么?下面,我们将告诉你一些关于电影片名的,可能很有趣的(虽然我并不保证这一点),也许你不知道的(千万别告诉我你全听说过!),我认为很值得了解一下的一些破事儿——原谅我,亲耐的读者们,在接触了这么多稀奇古怪的片名之后,本人的语言文字系统似乎出了点问题,简单说就是它们在乱七八糟地往纸上蹦跶——都是片名惹得祸!


    最长最长最长的片名

    Night of the Day of the Dawn of the Son of the Bride of the Return of the Revenge of the Terror of the Attack of the Evil, Mutant, Alien, Flesh Eating, Hellbound, Zombified Living Dead Part 2: In Shocking 2-D

    总共168个字符,41个单词!面对这个带有神圣意味的片名,每次念起它来我心中都在高奏圣歌:哈利路亚!我尝试着翻译一下:
    恶魔、变异人、异形、食人魔、地狱边缘的僵尸化的活死人携妻带子大举归来恐怖进攻不分日夜杀出个黎明2:极度震惊2D版!
    (喘气中,怎么大家也得给点掌声鼓励啊,容易么我)非常遗憾的是,翻译过来的中文译名仅仅有48个字,远不足以表达原标题的强悍凶猛,唯一可以欣慰的是,用我国精简的文字可以漂亮地将这部电影名缩写成“死活2:极度2的”,基本上保留了影片的神韵。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67543/



    最具歧视性的片名

    《外太空来的黑鬼“同志”》(Gayniggers from Outer Space)

    本片在香港被翻译成《天外黑基》,片子才26分钟,故事相当搞笑,是说一伙来自Anus星球(呃,这个名字就很黄很暴力)的黑人同性恋外星人发现地球上居然有大量雌性生物存在,于是为替天行道,创造和谐美好的全男大同社会,开始用死光清理地球女性,并最终留下一个外交官引导地球男人们走进美丽新世界……这个故事以及片名至少对四种人有歧视嫌疑:同性恋、黑人、女人以及科幻谜(算算看世界上除了这四种人还能剩多少)——尤其是歧视挤兑了科幻烂片的始祖艾德·伍德先生。当年伍德老先生很雷人的科幻电影经典《外太空九号》一出,后面就引出了一堆叫“ 外太空”什么的奇怪电影,比如《我嫁给了外太空来的怪物》(I Married a Monster from Outer Space)之类。大部分从与“外太空”这标题有关的电影都不是东西,这基本是个不争的事实——呃,我是不是刚才讲了什么有歧视性的话?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2005842/


    最无赖的片名

    《别着急,我们会想出片名的》(Don't Worry, We'll Think of a Title)

    我们知道很多电影在拍摄时还没有决定用什么片名,有些则会因为剧本或者其他因素而在上映前几度更改片名。但像这一部,居然上映了以后还叫做《别着急,我们会想出片名的》(Don't Worry, We'll Think of a Title),实在有点无聊耍流氓的嫌疑,完全像贫嘴的相声演员在挑逗观众——你叫什么名字?我,没名。你怎么会没名字呢?我有名字啊。你叫什么名字?没名……起这种片名的导演就欠让观众拖进胡同暴打一顿“我让你还想不出名字!”我估计抽到第五下的时候导演大概就会把他这辈子可能拍的电影片名全想出来了。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3778433/


    最准确的片名

    《灾难大电影》(Disaster Movie)

    很多电影都能用片名准确概括其主题或者故事或者情绪,例如《欲望号街车》《偷自行车的人》或者《天堂电影院》,但说起来它们可能都不如下面这部片子,用片名完美准确地告诉了观众影片的水准品质,让你一目了然地能判断出自己是否要看这片子,它就是——哒哒——《灾难大电影》(Disaster Movie)。对于一部把自己称为“灾难”的片子,你还要抱什么期望么,唯一令人好奇的可能就是它到底有多灾难——我必须承认,导演在制造灾难性品质方面具有骇人听闻的天赋。本片已经凭借着这个准确的片名一举冲到了IMDB倒数第21名,真是了不起的灾难电影啊。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3089689/


    最拗口的片名

    《希罗尼穆斯·莫尔金能否忘掉莫尔茜·哈姆比而寻找到真正的幸福么》

    Can Hieronymus Merkin Ever Forget Mercy Humppe and Find True Happiness?

    你知道这种片名最棒的地方在哪儿么?就是你跑到碟店,对老板磕磕巴巴地说:“你们这里有那部‘海吉西拉欧斯’,哦,不对,是希罗尼摩?或者叫热罗尼莫?希罗尼穆斯?忘了一个叫悍马,不是,胡姆比?的女人,还有什么幸福……的片子么?”这时候,你会看到碟店老板那种无比关爱的似乎看着刚从安定医院跑出来的病人的眼神,这时候他的头脑中一定在到处迸射漫画般的“[***]#¥%&”符号,于是你马上改口说:“哦,来一盘《虎胆龙威》好了。”这白痴导演为什么会起个臭长的无聊片名,还把主人公的名字搞这么拗口呢——别告诉我他是荷兰画家希罗尼穆斯·博斯的粉丝哦。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3776268/


    最无厘头的片名

    有时候,某些电影的片名能让你变成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起名字的导演是不是和我们生活在同一星球上.比如这一部纪录片,起名为《阿诺德·施瓦辛格踢我屁屁之日》(The Day Arnold Schwarzenegger Kicked My A**),就很让人犯晕——在英文中“kick someone’s ass”有教训了某人的意思,难道导演是因为被州长大人欺负特意拍了电影来反对其竞选的么?然而影片海报上那个一头卷毛的黑人又是啥意思?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3778441/

    再看这部:Those Magnificent Men in Their Flying Machines or How I Flew from London to Paris in 25 hours 11 minutes,有些地方将其简单译为《飞行器上的好小伙》,算给了我们点头绪,要是直接译成《这些在飞行器里的了不起的男人们或我该怎么才能花25小时11分钟的时间从伦敦飞往巴黎呢》,是不是就很让你抓狂了?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41189/

    还有的片名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但越想越觉得其无厘头到极点,比如有部片子叫《冲浪纳粹必死》(Surf Nazis Must Die),如果你肯花30秒来琢磨这个片名,可能这一天接下来你就没法想别的东西了:纳粹怎么又复活了?他们为什么要冲浪?想靠赢得冲浪比赛拿奖金然后统治世界?谁在对抗这些玩冲浪的纳粹?怎么干掉他们?纳粹的冲浪板是不是也像他们的军服那样是特别设计的?天啊,救救我……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1293559/


    最屎的片名

    《屎怪》Monsturd

    看片名就能知道这是部稀奇古怪的邪典电影,片名“巧妙”借用了monster的谐音,turd就是大粪的意思,我觉得可以音意结合地翻译成《莽屎特》。最雷人的是,这部讲述一个逃犯掉进了被倾倒进很多化学原料的化粪池,变成了屎怪报复社会的电影居然还有国内引进版!看来有人真的是“臭味相投”啊。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3240539/


    最没大脑的片名

    《他们救活了希特勒的大脑》They Saved Hitler's Brain

    1963年有部片子叫《他们救活了希特勒的大脑》——讽刺的是,这种看起来就很没大脑的片子(IMDB上评分极低),居然还有人将在2011年重拍。看来某些人的大脑确实需要救一救了。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59253/


    最喜欢起长标题的导演

    前面说到了最长最长最长最长的电影片名,其实吉尼斯纪录中承认的是另一部1979年拍摄的意大利电影,其全名为——

    “Un Fatto Di Sangue Nel Commune Di Sculiana Fra Due Uomini Per Causa Di Una Vedova Si Sospetano Moventi Politici. Amore-Morte-Shimmy. Lugano Belle. Tarantelle. Tarallucci è Vino”即使IMDB上使用的不完全版片名,也还是长得可怕:Fatto di sangue fra due uomini per causa di una vedova - si sospettano moventi politici……

    因为太长了,所以不耐烦的美国人把英文译名搞得特别简单,就一个《复仇》(Revenge)。我不知道意大利人说话是不是很啰嗦,不过这部电影的导演,一位叫Lina Wertmüller的女士(很著名的意大利老导演呢),实在有点莫名其妙的癖好,她导演或编剧的电影很多都有着超长的标题,似乎不把故事梗概包括进去就不过瘾,简直就是全情节剧透啊。比如上面那部片子,标题翻译过来大概是《两个锡库利亚纳的男人因一个寡妇引发的流血事件导致的政治风波,爱情、死亡和美丽的卢加诺、塔兰泰拉舞以及塔拉鲁奇和酒咖啡店》……
    豆瓣条目:http://www.douban.com/subject/1429050/

    这位导演其他令人发指的片名还有(上帝原谅,我实在不想翻译了):

    Film d'amore e d'anarchia, ovvero 'stamattina alle 10 in via dei Fiori nella nota casa di tolleranza...'

    Notte d'estate con profilo greco, occhi a mandorla e odore di basilico

    Metalmeccanico e parrucchiera in un turbine di sesso e di politica

    Scherzo del destino in agguato dietro l'angolo come un brigante da strada

    以致我严重怀疑老太太和我们一样爬格子爬惯了,总以为要按字数算钱,连片名都不想放过。
    【详细】
    58035630
  • 退无可退
    2018/2/4 0:46:50
    Price医生的古屋历险记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整部电影应该是心理医生各种作死的古屋探险记。 很多时候我都替他着急,为什么要出去,为什么要进去,为什么要回去。好奇害死猫啊!要是没有主角光环,应该死得透透的了吧! 某人的一句话影评,片子里的鬼一点也不吓人。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 屋子里的镜子吱呀吱呀转了个...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整部电影应该是心理医生各种作死的古屋探险记。 很多时候我都替他着急,为什么要出去,为什么要进去,为什么要回去。好奇害死猫啊!要是没有主角光环,应该死得透透的了吧! 某人的一句话影评,片子里的鬼一点也不吓人。 剧透剧透剧透剧透剧透 屋子里的镜子吱呀吱呀转了个...  (展开)
    【详细】
    9125256
  • 蔓蔓想养狗~
    2021/12/11 10:03:39
    我准备好了纸巾,递给了临座一位女生。

    不得不说用台湾话吵架很出戏,给人的感觉是在嬉闹,伤感的BGM以及摇晃的镜头也强行拯救不了这一大语言表达问题。

    电影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有3条线。第一条是郭陈的感情线,本来是很让人有感同身受、难受、无奈的情节,但是两个主演无论是表情还是语言都很出戏。第二条是说唱歌手尚进北漂追逐梦想的故事,剧情老套,不真实的北漂,已

    不得不说用台湾话吵架很出戏,给人的感觉是在嬉闹,伤感的BGM以及摇晃的镜头也强行拯救不了这一大语言表达问题。

    电影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有3条线。第一条是郭陈的感情线,本来是很让人有感同身受、难受、无奈的情节,但是两个主演无论是表情还是语言都很出戏。第二条是说唱歌手尚进北漂追逐梦想的故事,剧情老套,不真实的北漂,已无语。第三条是酒吧醉酒女和眼镜男,选择性没咋看,毫无感觉。

    但值得肯定的是最后在出租车上的哭戏郭还是拿捏的不错。BGM不错,听到了隔壁老樊的歌。

    所以不真实感一直存在着部电影里。表达的情感不是在用BGM换取眼泪,而是那些真实存在的情节让观影者感同身受。

    【详细】
    14059378
  • 无氏(CH3OCH3)
    2023/1/19 18:33:47
    西行纪之暗影魔城简评

    画质,特效:国内一流水准。但是开场2.30后面的画面有点抖动,看着很不舒适。但还好就一小段。

    tip:特效和画质是相对于网络电影和平时的动漫而言,并非和院线电影相比,毕竟成本在这里。这里表述有点不准确,感谢下面的朋友指出。

    配乐:片尾和中间打斗的插曲很好,有紧迫感和电子风,我比较喜欢。

    画质,特效:国内一流水准。但是开场2.30后面的画面有点抖动,看着很不舒适。但还好就一小段。

    tip:特效和画质是相对于网络电影和平时的动漫而言,并非和院线电影相比,毕竟成本在这里。这里表述有点不准确,感谢下面的朋友指出。

    配乐:片尾和中间打斗的插曲很好,有紧迫感和电子风,我比较喜欢。中间素衣和悟空的粤语插曲挺好听,歌词对应再见悟空,有心了。剧情:瑕不掩瑜,比穷奇洞好了很多。剧情依旧是队友献祭,最终打败boss。但是boss的落幕剧情设计的有点问题,浓浓的剧情杀味道。其实还是战力设计的问题,后面细说。主旨依旧是积极向上的,相较于我命由我不由天,更直接,浅显,现实。未来已知,或者由大多数人的未来,可以预估到自己的未来,但还是拼一拼,努力成为特殊的少数。剧情上还回应了一下正剧。人物形象:西行团的人物还是回归到正剧,更多的是补充刻画。主要的是魔婴和桃桃,魔婴,背负着父亲的任务,数千年孤独生活,渴望有亲人陪伴的第一暗魂,即便看到了自己最后身死道消的未来,依旧选择黑化三藏,催生一个自己的三藏哥哥,完成父亲的任务。在这里我感觉完成父亲的任务反而是次要的,魔婴更想要一个亲人陪伴。魔婴的形象是丰满的,渴望亲人陪伴,不甘于命运,努力了但是失败了的悲情人物。关于桃桃的刻画就太少了,最后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细看台词似乎也没有问题,但是不知道是不是刻画太少,总感觉很突兀,太高大上,也许她的台词“自私”一点反而会更好,更自然,毕竟没有谁天生是圣人,笔墨少就更趋于世俗,普通人去刻画。另外比较好的是傲雪“反骨仔”的补充刻画,依旧毒舌,反骨,关键时候靠谱,嘴上不认错,实际积极找补。

    战力:如果抛开正剧,怎么设计都没问题。 但是这是西行纪系列电影,还是要和正剧联系。这次相较穷奇洞,找来了古龙+三清背书,可以说boss强的没问题,但是怎么表现强就有问题了,直接放大招观众还是很难感知到人物强度,利用现有人物对比就很直接了。一开始给黑熊精buff和西游团打的有来有回,加上后面一人干翻西游团,其实已经把魔婴实力拉到杀心 如来水准了。但是吧,最后高开低走,给三藏一拳ko了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不排除开了暗影深渊有所消耗,但是在献祭强化前和西游团一战几乎还是碾压的,突然落败还是突兀,不合理。

    总得来说,瑕不掩瑜,剧情有套路,但也积极回应正剧,有好的主旨,画质,特效,配乐用心了,值得一看。以上仅为个人见解,最后提前预祝大家,观影开心,新年快乐。

    ---------下面内容和电影无关可以,略之

    tip:关于蹭IP,我感觉犯不着。首先从利益上,这不是院线电影,不需要蹭IP骗票房,其次这部电影和上一年的尘世行一样都是过年出来给腾讯vip的专属,算是增加会员粘性的过年福利。再则从内容上看,前几部再见悟空,穷奇洞都是对原著剧情的补充,补充了悟空和素衣,白蛇和三藏师兄的故事。这一部暂时没有发现是对原著剧情哪里的补充,笔者很早之前就看完了漫画,可能有些遗漏,欢迎知道的朋友补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一部电影是用来给第五季引流的,片尾彩蛋就可以明显看出,电影本身也有宣传的作用。最后,出品方是百漫,也就是西行纪版权方,在名义上也是用。就这样一部服务于正剧,没有直接经济利益,由版权方出品的剧场电影,蹭IP?tip:关于吹捧和原著党。写下这篇影评单纯是因为这部电影观感不错,有感而发,短评写不下,仅此而已。影评毕竟是主观的东西,加上笔者不是专业人士,可能有些地方有疏漏(比如台词,不少朋友反应有问题,但是笔者只看到了桃桃的,三藏可能也有点,但是看的时候只觉得奇怪,没法细品出问题所在),再者笔者本身是漫迷加上动漫的粉丝,或多或少有些情感分,再加上这次电影相较之前进步很多,可能有失偏颇,但是无脑吹,未必吧。同样是漫迷,我欢迎优秀的二次创作,同人作品。优秀的同人作品,同样值得赞扬。电影本身可能算不上优秀,但也并非一无是处。抵制胡乱篡改原著,避免产生“异化”三体这类“垃圾”本意是好的。但是这样一部参照原著人物形象,不破坏原著剧情,有自身立意,甚至可能是对原著剧情进行补充的作品,怎么就变成了蹭IP瞎写?我能理解原著党,认为原著完美无缺,任何笔墨润色都是多余,默默欣赏原著便罢。何必在此咄咄逼人,仅凭一句蹭IP瞎写,全盘否定剧组上下几个月的努力?若是有凭有据,真就一文不值,同异化三体般,为千夫所指,也是理所应当。然阁下所言,何以见得?我只看到了傲慢,偏见和无礼。

    【详细】
    14898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