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到我家影评

132172050
  • 妙字头者
    2018/1/2 1:21:19
    “行动式”“未闭合”文本书写现在还可行吗?

    很有意思的纪录片,拉拉杂杂20集终于看完了。

    李京红导演很有意思的介入到了这几个女人生活的“社区”中,甚至于很深入和广入的介入到“社区”中,似乎进行了一场社会学意义上的“写作”。导演写作本身也成为了写作内容的一部分,甚至于写作内容也是交互式的,章桦成为了一个新的“作者”,几个女人的生活也因为“写作”发生了改变。

    最近一直在读实习生借给自己的定性研究第一卷的书,我自己对

    很有意思的纪录片,拉拉杂杂20集终于看完了。

    李京红导演很有意思的介入到了这几个女人生活的“社区”中,甚至于很深入和广入的介入到“社区”中,似乎进行了一场社会学意义上的“写作”。导演写作本身也成为了写作内容的一部分,甚至于写作内容也是交互式的,章桦成为了一个新的“作者”,几个女人的生活也因为“写作”发生了改变。

    最近一直在读实习生借给自己的定性研究第一卷的书,我自己对“行动式”的社会研究方法非常感兴趣。从职业上来讲,我自己的工作范畴的文本是新闻文本,虽然有一定体裁和伦理上的规范,但还是开放的,特别是在新媒体的语境下面,新闻文本本身来讲应该是“行动”的。

    然而“行动”过程中,我对于这种文本的真实性、有效性产生了巨大的质疑,特别我是一名医疗健康领域的财经记者,行业壁垒极高,自身是金融背景,介入有相当大的隔阂。

    “记者为什么要在场?”、“记者介入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什么?”、“记者如何介入?介入的方式和文本组织有多大的弹性空间?”、“报道是参与式的,未闭合的吗?报道为什么介入或者不介入?介入的逻辑是媒体逻辑还是行业逻辑?是偶然的配对还是逻辑的演绎,亦或两者混沌?”

    我在看这部纪录片时,这些问题反反复复在我脑子里面冒出来。李京红介入的动机,介入后“姐妹们”生活的变化与未变?为什么要介入?这种介入方式有没有参考性?文本内也反复出现。

    之前,听过一位资深媒体人说过,任何一名好的记者都应该是有出书的打算。现在来说在多媒体的语境之下,是不是说,每一个有抱负的媒体人都应该有打算进行一次比较复杂的社会学意义上的“文本写作”,所用媒体语言可能是文字、视频、声音甚至于其他。

    从这部历史久远的纪录片中,我看到了这种可能性。然而,在当下的语境下,似乎时机不对,但是时机不对,不代表完全不动,我总觉得不可能中总牵杂着可能性,但是如何进行一场“行动式”的社会学文本写作?和当时比起来,现在的阻力太大,诱惑又太多。

    【详细】
    903685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