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15331
  • lulu
    2016/8/31 19:24:23
    观后感
    耐着性子终于看完了16集,虽然不是每集都很紧张刺激,但悬疑和剧情的高潮都保留到了最后,总体情节和高潮点安排的比较平均,而且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个人觉得结局还算不错,没有烂尾的感觉。
    从社会角度讲,这个剧的主题选材属于比较敏感和现实的,这种弱者被强者欺凌和碾压的现象到哪里都存在,至今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因为这个牵扯到人类的本性,无私奉献的人毕竟少数,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时,都会首先希
    耐着性子终于看完了16集,虽然不是每集都很紧张刺激,但悬疑和剧情的高潮都保留到了最后,总体情节和高潮点安排的比较平均,而且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影片,个人觉得结局还算不错,没有烂尾的感觉。
    从社会角度讲,这个剧的主题选材属于比较敏感和现实的,这种弱者被强者欺凌和碾压的现象到哪里都存在,至今也没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因为这个牵扯到人类的本性,无私奉献的人毕竟少数,大部分人在面临选择时,都会首先希望自己不受伤害,所以这部剧的结局真的算理想化的,既没有对吹笛人做出法律层面的审判,也让男主继续在帮助弱者的道路上继续游走奔驰。虽然有些人会觉得剧集当中会有点假和夸张的点,但毕竟只有16集,而且这个题材在中国目前是不会拍的,对于近两年来什么都敢拍,什么都能拍的韩国市场,还是要给个赞的,在此推荐两部韩国电影《恐怖直播》和《我是杀人犯》,这两部片子的结局受害者的感情出发都感觉比较真实和自然。
    从角色来讲,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女主角啦,脸是不错,就是性格比较圣母,感觉有点假,最喜欢的还是吹笛人的这个角色设定,因为这部戏就属这个人的性格描述的最丰满,计划时的冷酷,犯罪成功时的窃喜,忏悔时的痛苦,发现计划失控时的纠结,特别是在最后两集中与女主在审讯室里的那段对话,凸显了这个人物角色的内心的矛盾和复杂。
    【详细】
    8067550
  • purpleye
    2010/9/14 20:50:35
    golden age的回忆
    这部电视剧是我印象里最美的电视剧之一。
    那个时候还很年幼的我,深深喜欢捞家这个人。和朋友聊天,原来大家都会记得,穿西装外形完美的他,深情款款的他,重情重义的他,处处把别人放在前面,最后才是自己的他。
    无法去具体形容丁善本这个人,也一直怀疑世间是否真有如此完美的男子,至少那几年,捞家的每一部电视剧,都是我的珍藏。
    他在我心目中是穿西装最有型的男子,一直,那种叫做味道。我和朋友一直都
    这部电视剧是我印象里最美的电视剧之一。
    那个时候还很年幼的我,深深喜欢捞家这个人。和朋友聊天,原来大家都会记得,穿西装外形完美的他,深情款款的他,重情重义的他,处处把别人放在前面,最后才是自己的他。
    无法去具体形容丁善本这个人,也一直怀疑世间是否真有如此完美的男子,至少那几年,捞家的每一部电视剧,都是我的珍藏。
    他在我心目中是穿西装最有型的男子,一直,那种叫做味道。我和朋友一直都记得在这部剧集里,他从来头三个纽扣不扣的西装穿法呵呵。
    宣萱也是,以前并没有觉得她十分的美。但是在这部剧集里,她那么俏皮,又带一些理智。最喜欢看他们在澳洲的那些日子,又或者是亲昵的片段,一切如此真实,完美感觉不到那是戏,以至于我一直好希望他们真的可以在一起。哈哈,再重温,看到他们在澳洲一起历险,在到热恋的时候一起看星星,看烟花,那些情话,让我觉得那一刻那些感情绝对是真实的,他们天生就是应该在一起的。
    杏儿,温sir,叶璇,林峰,甚至连小配角都是吴卓羲,马国明。呵呵,阵容很强大的剧,故事也一直很温馨。我还记得自己高中的时候,居然看这部电视触动到一些内心的感受,险些落泪。
    还有音乐。我的电脑里一直珍藏着这部剧所有的配乐,包括片头,片尾,插曲,如同他的名字,golden faith,如同阳光一般的温暖,记忆里全部都是美好。。
    一部好剧~~~
    【详细】
    3683584
  • 130****0950
    2017/6/17 22:04:21
    非常难得的一部剧,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渲染,没有过分夸大军队训练的冷酷,每个士兵都是自己的主角。战士也是血肉之躯,并不能保证每一次救援都能全身而退,每一次的救援行动不仅仅只是一次救援行动,更是士兵们的成长历程。战士也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家庭,他们也会哭,也会伤心。在军队,没有亲人爱人的陪伴,剩下的只能是战友之间的友谊。战友是在你绝望时候的最后一线希望,能将你从一次次危险中拯救出来,能陪伴
    非常难得的一部剧,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渲染,没有过分夸大军队训练的冷酷,每个士兵都是自己的主角。战士也是血肉之躯,并不能保证每一次救援都能全身而退,每一次的救援行动不仅仅只是一次救援行动,更是士兵们的成长历程。战士也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爱人,自己的家庭,他们也会哭,也会伤心。在军队,没有亲人爱人的陪伴,剩下的只能是战友之间的友谊。战友是在你绝望时候的最后一线希望,能将你从一次次危险中拯救出来,能陪伴你渡过每一个艰苦岁月,陪伴你共同成长。
    【详细】
    8609219
  • 释凡
    2009/2/13 3:28:39
    《少年阿虎》:青春爱恋与诚意小搏击
    片子开始很抒情的,镜头调度很舒展,画面比《阿虎》《猛龙》都要明澈,而且更要漂亮,拍得很干净,特别有青春爱情片的味道,找到了一种前年补习《星月童话》的感觉,后面就是吴建豪与金贤珠的师生恋,两个人也非常青春,故事本身就是走青春偶像剧路线,所以他们两个还对路的,几段爱情戏挺浪漫旖旎!

    金贤珠片里很甜美,眼睛也比较明净,长发飘逸的,叫我想起她当年在《马啼兰》的(超越金喜善)的那种动人与可爱。
    片子开始很抒情的,镜头调度很舒展,画面比《阿虎》《猛龙》都要明澈,而且更要漂亮,拍得很干净,特别有青春爱情片的味道,找到了一种前年补习《星月童话》的感觉,后面就是吴建豪与金贤珠的师生恋,两个人也非常青春,故事本身就是走青春偶像剧路线,所以他们两个还对路的,几段爱情戏挺浪漫旖旎!

    金贤珠片里很甜美,眼睛也比较明净,长发飘逸的,叫我想起她当年在《马啼兰》的(超越金喜善)的那种动人与可爱。李仁港还是给了她相当多的镜头与篇幅,她演这种爱情片还是有那种柔美可人的,气质也挺好的,可惜最近几年没她什么消息...

    吴建豪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他,我到也不是说他怎么强,《流星》那剧真没看过,也不觉得他怎么帅,而且《少年阿虎》里反正他也是一酷到底,表情不太多,但是有点耿劲与拼劲,故事还是那种搏击励志的俗套路线,当然他身子骨还是单薄点,肌肉没那么多,但片里演个普通学生,勉强过得去...
    安志杰绝对猛男,肌肉确实强,也真练过功夫,片里动作打得也很猛,当年因为本片获得金像奖最佳新人,确实实至名归的。

    《少年阿虎》的节奏,今天看反到叫我几分惊喜,从《星月》里就开始跟李仁港的剪接师钟玮钊,还是见了水准,镜头到也没《猛龙》那么求快而窒息,基本符合了爱情片与打斗片那种张驰,配乐师黎允文的音乐也还是充满着抒情味道,反正《少年阿虎》当一个爱情片,非常塌实的感觉,也没有那么多腥风血雨,我还是比较喜欢李仁港写爱情片时这种风格

    故事里穿插了几条线索:吴建豪的爷爷,当年暗恋着一个女子,因为阴错阳差失去挚爱。莫少聪扮演的怪师傅,也是家庭破碎,独自一人黯然神伤。张坚庭扮演的老师也暗恋着女主角,可惜就算想去非礼,也没得到机会。还有金贤珠自己爱上了别人的丈夫,面对学生的追求,虽然喜欢,但摇摆不定,忧郁不绝。总觉得李仁港从《星月》起,就重点细腻写起人情,线索也多了不少,但驾御得不慌不忙,这么多条线索,完全叙述得清清楚楚,确实超级见功力。《少年阿虎》中几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小故事与感伤,吴建豪想要去赢得的也是一种尊严与志气,当然他还是在擂台上用心,虽然打了半天,最后还是数到九时没起来,只得去赢得再一个机会!


    钱嘉乐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新晋动作指导,《公仆2》《热血最强》《猛龙》枪战场面他都拍得非常有新意,可惜几个片一直没入围过。《门徒》《旺角黑夜》《少年阿虎》是他入围金像的作品,前两者有点实打,但动作量非常不够,《少年阿虎》他确实做足了功课,至少在几场擂台上真发挥出了实力,吴建豪近身摔翻安志杰那场戏,非常漂亮,两人你来我往,也打得尽心,镜头调度依旧有《阿虎》风范,而且细节挺注重的。


    影片还是有那种新颖的小标题,虽然许多人不喜欢,但我看着却觉得有趣,口味不同,就是不同。故事中吴建豪一直在追求着“努力”,这也是李仁港自《星月》起最大的变化,所有主角为自己理想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下机会,当然《少年阿虎》并不如《阿虎》,也不是什么经典作品,但在今天港片没落的时候,看看还几分舒服,至少今天看的时候并没叫我多么失望多么觉得难看或郁闷,相反吴建豪最后一瞬间与金贤珠相遇,居然看得我还有一些窃喜,那种青春的爱恋,有滋有味

    我时常在想什么叫好片,风格新颖就叫好片?明星与导演更牛就叫好片?票房更牛得奖多了就叫好片?都不是!当我今天重新端详《少年阿虎》时候,还是决定遵循那条不管什么俗套不管什么演员不管什么奖与票房,看着真打动人真舒服,就已经可以了,吴建豪即便一辈子受人鄙视,也不关电影质量的事情,所以因为这部片看着很舒服有那种小诚意,不管任何世俗偏见,我还要支持的
    【详细】
    16861528
  • 林子
    2018/11/20 2:38:04
    她——《小公女》观后感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她在男人们异样的目光中径直走进酒吧的角落里面坐下来。 服务员对她说,“请问你要点单吗?” “是的,我要一杯格兰菲迪。” “不好意思,威士忌现在涨了2000韩元。租金涨价了,没办法。” “啊,这里也涨价了。” 她略略思考了一下,抬头笃定地说,“没关系,我要一杯。” 正...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她在男人们异样的目光中径直走进酒吧的角落里面坐下来。 服务员对她说,“请问你要点单吗?” “是的,我要一杯格兰菲迪。” “不好意思,威士忌现在涨了2000韩元。租金涨价了,没办法。” “啊,这里也涨价了。” 她略略思考了一下,抬头笃定地说,“没关系,我要一杯。” 正...  (展开)
    【详细】
    9773257
  • phoebe
    2018/4/10 6:17:52
    讲一下原著和电影的区别

    没读过原著的话这实在是一部非常令人费解的电影。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并非情节晦涩难懂(事实上情节交代地十分明白),而是这些十分明白的情节组合在一起令人完全不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

    于是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读了一遍原著。我觉得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主要是改编的重点有问题。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原著的主题的话,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人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或者“人如何和自己相处”的问题

    没读过原著的话这实在是一部非常令人费解的电影。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并非情节晦涩难懂(事实上情节交代地十分明白),而是这些十分明白的情节组合在一起令人完全不明白导演想表达什么。

    于是我抱着学习的态度读了一遍原著。我觉得本片令人费解的原因主要是改编的重点有问题。如果要我总结一下原著的主题的话,我认为这本书主要讨论了“人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或者“人如何和自己相处”的问题。故事的两条线都是围绕这个主题的。第一条线是史蒂芬和妻子痛失爱女后的婚姻危机和自我疗愈过程,第二条线是史蒂芬的朋友查尔斯的自杀事件。

    史蒂芬失去女儿以后,夫妻分居,他自己终日在公寓里喝酒看电视,唯一的社会活动是定期参加一个无聊的儿童教育委员会。在这个自我放逐的过程中,他却通过一些高度个人化甚至颇为神秘的经验慢慢获得了成长。史蒂芬经历了对自己的无能为力(他想要放弃对寻找的女儿的执念,但又觉得力不能及),对他人的无能为力(面对妻子的疏离和朋友的“发疯”,他都选择了逃避和不作为),对社会的无能为力(他试图揭露一件政府丑闻——即政府表面成立委员会征求专家研究,其实最终稿早就写好了,结果此事并没有引起太多波澜,首相轻松地化解了这次危机,整个社会无动于衷)。在终极的无力感中,史蒂芬最终发展出了一套以柔克刚的人生哲学,大概意思是放弃僵硬的理性、对错、计划、框架,让一些更宏大神秘的东西(爱、生命的喜悦之类的)凌驾于自己之上。 这条线有两个关键情节:一是查尔斯的妻子给史蒂芬科普现代物理知识,主题是时间甚至意识的非线性、非确定性。二是史蒂芬经历了一次类似时空穿越的事件,他在一个小酒馆里看到了年轻时的他父母。后来他母亲说,多年前的一天,她把自己怀孕的消息告诉了史蒂芬的父亲,想不到对方反应冷淡犹豫,于是在那个小酒馆里,她差点和史提芬的父亲决裂、差点决定放弃肚子里的孩子。但就在此时她看到门外有个小男孩,她认为那就是未来的史蒂夫,于是在这个神秘经验的感召下她放下了骄傲和愤怒,她靠一种温暖善意的感情理解和包容了未婚夫,并且坚定要生下这个孩子。就在这个“时空穿越”事件发生的同一天,史蒂芬(暂时)打破了和妻子的隔阂,两人的亲密关系孕育了小说结尾出生的那个孩子。在这条线里作者传达了一套比较微妙的人生观,一定要概括的话大概可称为一套神秘化的唯心主义人生观。第二点情节虽然很神棍,但是靠第一点现代物理学的铺垫显得没有那么莫名其妙。因为史蒂芬是在听过那段现代物理学讲座,并且思考了时间非线性等问题以后才经历了那次时空穿越的体验,因此可以理解为他通过思考产生了心灵上的触动,这种触动最终导致他在自己的意识中构建了一个并没有真正发生的事件。这个事件的本质大概是他放弃了僵硬的理性,听从内心(他想和妻子复合的感情)的指导,做了一件他本来绝对不会做的事情(和妻子发生亲密关系)。同样,史蒂芬的母亲多年前的那一次经验也可以这么解释:她也在自己内心(对未出世的孩子的爱)的指导下,做了一件她本来绝对不会做的事情(放下骄傲和实际的考虑,决定和未婚夫和解生下孩子。)所谓穿越时空只是这种人生观转变的一个外在的表达而已。史蒂芬的母亲后来也说,她那天看到的搞不好只是酒店老板的儿子或者在附近玩的一个小孩而已,重要的不是灵异事件,而是一个人内心做出的决定,以及情感上的成长。

    在这条线的改编上,首先第一点现代物理讲座被完全删掉了。第二,原著里史蒂芬在时空穿越以后深受震动,在一种奇异的情绪中打破了和妻子之间的隔阂,但是电影的处理让我以为两人滚上床单只是因为史蒂芬恰巧摔了一跤把衣服弄脏了。这两个改动共同的结果就是时空穿越事件和主线的关系十分不明确,让观众莫名其妙。原著里“那一天”,史蒂芬父亲表现得冷淡犹豫,于是史蒂芬母亲在骄傲和愤怒的情绪中差点决定放弃孩子,最终她因为一次神秘体验(或者说一次心灵觉醒)而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才对应了史蒂芬如何放下对妻子的敌意和隔阂的过程。而在电影里,史蒂芬的父亲并没有表达不想要孩子的情绪,史蒂芬的母亲那天只是有点紧张,结果神秘事件让她觉得那天其实是生命中美好的一天,每件事的结果都那么好。电影也根本没有怎么表达史蒂芬对妻子的敌意,他们的隔阂,他的骄傲,这些都没有,夫妇两一直看起来关系还不错(电影里两人发生关系之后也经常见面沟通感情,还一起弹钢琴等等等等,原著里两人那天以后再也没见面,也没有联系,直到孩子出生那一天才见面。)这么改也许是更温情和更治愈了,但是“如何和自己相处”或者“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主题似乎也被完全抛弃了。我不太清楚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否只是想展现一下人如何从伤痛中慢慢站起来。原著中失去爱女的痛苦只是人物成长的一个线索而已,它甚至完全不是重点,史蒂芬面对的失控和无力感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人生议题(另一条线的查尔斯也面对了这个问题),而电影却只是讲了一个人如何对抗一种十分偶然的冲击(女儿走失)而已,因此电影的改编似乎完全放弃了原著的深度。我觉得原著并不是一本讨论儿童走失问题的小说,原著是一本谈人生、谈心灵的书,而编剧和导演似乎把它改成了一部英版的《亲爱的》。电影里史蒂芬的母亲讲起“那一天”的神秘体验如此激动而虔诚,使我差点以为这是一部宣扬神秘宗教体验的电影:在伤痛中只要坚持信望爱就能重生,上帝会以他的神秘方式带你走出迷雾?原著的时空穿越重点是内省和抉择,电影里的时空穿越重点是……宗教式的神秘体验?所以我看完才那么懵逼。

    然后讲一下第二条线,就是查尔斯自杀的这条线。原著交代了史蒂芬和查尔斯友谊的缘起。史蒂芬写了一本小说叫《柠檬水》, 内容是写他11岁暑假的一段经历,是写儿童走向成人时的内心世界。这本书是写给成人读者看的,但是寄送的时候发生了错误,被送到了出版社的儿童部。出版社的所有人查尔斯看了以后超级喜欢这本书,他说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永远不会停止存在,查尔斯认为这本书是成人写给过去的自己的,是写给那个永远存在的孩子的。查尔斯的内心一直有两种割裂的需求,一种需求是想在成人世界里如鱼得水,想要成功、富有、重要;另一种需求是想做一个完完全全的孩子,无忧无虑,不承担任何责任,不追求任何东西,每天在森林里玩耍。查尔斯一直没有办法调和这两种需求,他表面上在公众生活中春风得意,内心生活却从来无法摆脱痛苦和煎熬。“彻彻底底地成为一个孩子”对于查尔斯来说是一种像性一样强烈的渴望,他的出口是让妓女扮演女老师,他扮演挨打的小男孩。当然这个出口远远不够,最终他精神崩溃,去乡间隐居。但是满足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来他又开始焦虑于自己没有在成人的世界中有所作为,焦虑于自己完全成为了一个对世界毫不重要的人。查尔斯始终无法统一内心的两种声音,完全无法与自己和解,所以他才选择了自杀。查尔斯的故事是“如何和自己相处”或者“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反面例子,所以这也是表达小说主题的一条重要的线。查尔斯的迷失映衬了史蒂芬的成长。而电影里这条线处理得不好,查尔斯的故事和史蒂夫的故事联系非常牵强(只用台词补出了“他们都在寻找时间中的孩子”,仿佛是一个莫名其妙的文字游戏)。小说中,最后查尔斯的妻子告诉史蒂芬,政府的那份儿童教育计划是查尔斯写的。史蒂芬于是问:既然查尔斯那么想成为一个孩子,他为什么要写一份主旨似乎是让大人对孩子严加管教的计划?查尔斯的妻子说,这就是他内心的反映,也是他毁灭的原因,他如此想成为一个孩子,却又如此想讨好上司或者说如此想讨好整个成人社会,所以他必然会走到这一步。电影里改成了史蒂芬读完稿子就认定这是查尔斯写的(阅读理解水平惊人了!),然后查尔斯的自杀好像变成了因为他对这份欺世盗名的计划感到良心不安(我的感觉,我不知道导演到底想表达什么)?于是影片变成了亲子疗愈片和政治阴谋片的结合?反正我真是看的如坠五里雾中。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有点意思的电影(至少还吸引我读了原著,而不是弃剧拉黑),但是改编得真的不算成功。改编后到底想突出什么主题完全不清楚,各种元素晦涩而混乱地拼贴在一起,效果就是令观众相当迷惑。我怀疑BC对这种风格的电影有特别的偏爱:充满晦涩个人情绪,节奏缓慢,叙述支离破碎,效果扑朔迷离的一类文艺片。另外有个电影叫《第三者》(Wreckers)也是这种谜一样的调调。我个人其实挺喜欢这种类型的,但是这部影片我觉得真的只能得个及格分。

    【详细】
    92863438
  • 熊老板Viona
    2010/1/28 16:38:10
    我有一段情
    刚刚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完,在感叹他有文化并会讲故事的时候也喜欢上了吴倩莲,于是忍不住把《半生缘》也拿出来看了。
    我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文学造诣的人,最初没有看过张爱玲的《十八春》,连电视里面曾经老在播的林心如版都没有看过,换言之我在完全没料想到剧情发展的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
    前半段一直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口吻在介绍那个时代和那段爱情,小小的细节都被演绎得有汁有味——曼桢说我还没和世钧合照呢
    刚刚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完,在感叹他有文化并会讲故事的时候也喜欢上了吴倩莲,于是忍不住把《半生缘》也拿出来看了。
    我承认自己是个没有文学造诣的人,最初没有看过张爱玲的《十八春》,连电视里面曾经老在播的林心如版都没有看过,换言之我在完全没料想到剧情发展的情况下看的这部电影。
    前半段一直以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口吻在介绍那个时代和那段爱情,小小的细节都被演绎得有汁有味——曼桢说我还没和世钧合照呢……吴倩莲充满阳光的表情和声音,黎明欲言又止的生涩表情,都让早已经没有了年轻时那份忐忑和脸红的我们羡慕不已,至少,我羡慕不已。
    竟然还有这样可爱的傻子,悄悄拿着手电筒去树林里面找她掉了的红手套,第一次去她家傻乎乎地喝下一碗超级咸的汤还认真地说好喝,在安祥的冬夜牵着她的手一直不肯放开……
    我竟然傻到以为这和《饮食男女》那种不敢怎么样都会有个不太坏的结果的片子一样,等着导演慢慢讲嘛,就一直看下去就好。
    好吧我承认自己天真了,其实一切都是有铺垫的我只是主观性地故意去忽略它们——曼桢晾衣服的时候拒绝了世钧的求婚那必然之后就会有差错要出现,祝鸿才从一开头对于妹妹的垂涎以及他和曼璐玩笑式的无耻念头,这些都不是没有原因的,如果曼桢和世钧真能在一起那电影何必费那么多胶片慢慢地来陈铺他们青涩的感情经历。
    是我自己侥幸了,以为这次会不一样。
    笼子里的鸟惊恐地四处乱窜,我以为那只是他们吵架之后短暂的分开,结果兽欲还是得逞了。我目瞪口呆,脑子轰地一下乱了——这是怎么回事?不可能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曼桢的姐姐难道也是这出阴谋的帮凶或策划者,祝鸿才这猥琐小人还真那么禽兽?曼桢为什么不哭不喊不跑呢?如果这样的话……她以后的人生,要怎么办?要怎么办?世钧怎么办,他们的感情怎么办?这世钧视为珍宝一样爱惜的女子,悄悄地牵她的手的女子,已然被玷污成这个样子……
    可是任我怎样捶胸顿足都应该没有用了吧,这出悲剧好像根本不问我同不同意接收的礼物一样硬是塞了过来。
    这个形式好像《东京爱情故事》,同意是阴差阳错地分离,和不期然地重逢,但那个,至少是有原因的,在莉香无谓的爱面前完治退缩了。《半生缘》比那个残忍很多倍。
    是不是命运就一定要弄地人生离死别鸡犬不宁不得善终才开心,是不是生活中就非得要人去对客观事实妥协和让步。
    似乎一直要这样,现在想要的,总是得不到。一定要内心去经历无数的煎熬和难以入眠的夜。无可奈何的放下。这遗憾,是几十年后的重逢都无法改变的……
    “原来和一直爱一个人一样,一直恨一个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孩子,曼桢打算回去了。
    而和所有需要成家立业的人一样,世钧也娶妻生子,过上了常人看来美满无憾的生活。
    那些你曾经写给我的信,没有送出的手套……那些我给过你的承诺,我内心承载的所有关于你的回忆和期盼,真的就只能是一场梦啊……
    等到他们再重逢,可是一切都已经回不去了。
    世钧轻轻地回忆起当年曼桢被学生欺负受冻的时候,“我当时心里面就暗暗发誓,以后绝对不会再让你受这样的苦。”
    我又一次泪流满面——半生缘,已然让我一生怀念
    能遇见你,已经很不可思议了……
    【详细】
    29611326
  • Sai
    2020/3/11 10:11:55
    真实的规则,最好的友情

    “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则,但是淘汰肯定是从最后一名开始,你见过有人傻到从第一名开始淘汰的吗?做第一才是最大的捷径。”

    “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规则,但是淘汰肯定是从最后一名开始,你见过有人傻到从第一名开始淘汰的吗?做第一才是最大的捷径。”

    12372230
  • 眼与心
    2009/5/24 12:13:50
    一曲关于爱、记忆与离丧的《冬季恋歌》
    即便早已过了纯真年代,但还是会被纯真打动;明知是一场编织精美的梦,但还是心甘情愿地沉溺梦中。现实往往平庸、干涸,梦境却可以是温润的传奇。尹锡湖将爱的纯美与炽烈渲染到了极至。爱情萌生于青春时节、晶莹纯美的雪的世界里,两个那么好看的人儿;逝去的爱的一方永远活在生者的心里。
    恋爱中的人是诗人。在他俩的这首情诗里,藏着只有他俩才懂的隐喻。初雪,是一个约定;北极星是指引、看护,是让埋藏心底之爱呼吸的
    即便早已过了纯真年代,但还是会被纯真打动;明知是一场编织精美的梦,但还是心甘情愿地沉溺梦中。现实往往平庸、干涸,梦境却可以是温润的传奇。尹锡湖将爱的纯美与炽烈渲染到了极至。爱情萌生于青春时节、晶莹纯美的雪的世界里,两个那么好看的人儿;逝去的爱的一方永远活在生者的心里。
    恋爱中的人是诗人。在他俩的这首情诗里,藏着只有他俩才懂的隐喻。初雪,是一个约定;北极星是指引、看护,是让埋藏心底之爱呼吸的一扇小窗;《第一次》,是他送给她的一张唱片,是一个他为她弹奏这支曲子的午后,是他们的爱的命名。凭此,她(惟珍)认出了他(民亨就是俊尚)。

    当惟珍听到俊尚死的噩耗时,她痛苦地哭喊着想不起他的样子了,她担心她想不起他的样子了,因为如果那样,他就真的死了。“直到那一刻,时间总是以现时的形式展现在她面前,不断推移,吞噬未来,她畏惧它的急促(当她等待着痛苦的事情发生时)或讨厌它的缓慢(当她等待着美好的事情时)。这次,时间在她看来完全不同了;再也不是胜利的现在控制未来;而是现在背战胜了,成为俘虏,被过去卷走了。她沉迷其中,除了看着自己的这段生命渐行渐远,她什么都不能做,只是看着,痛苦着。她因此而体会到一种崭新的感觉,叫做怀旧。”昆德拉的这段话,好像就是在说惟珍。惟珍,成了一个生活在过去记忆中的哀悼者。民亨说:“这里这么美,可惟珍小姐除了痛苦的回忆,什么也没有看到。”对于惟珍,过去是现在的灵魂和脚本,而现在只是过去的应和与回声。

    因为际遇了最纯美的爱,青春之花开得烂漫;突如其来的冰雪,夭折的花成了琥珀,保存了生前的那份明艳,却染上了哀伤的颜色。

     
    【详细】
    203770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