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971115
  • Emma唐
    2022/11/16 19:28:48
    影评

    正愁没剧看呢,就等着陈导这剧上架了!男主角们的颜值都很养眼!现在谁不爱看年轻小奶狗呢!哈哈,漫改剧的风格满满,无厘头又不失逻辑,闲暇时间很下饭了!主角团们的“友谊”也很青春,这部剧总是能出其不意的给我惊喜,张远山的呆萌憨厚带来的笑点很多,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搞笑??我最喜欢罗晓,演员真的洋溢着高中阳光帅气的运动学长的感觉,性格也很代入校园,方清影的“一本正经的臭脸”也充满笑点,不得不说邱虹凯把吴

    正愁没剧看呢,就等着陈导这剧上架了!男主角们的颜值都很养眼!现在谁不爱看年轻小奶狗呢!哈哈,漫改剧的风格满满,无厘头又不失逻辑,闲暇时间很下饭了!主角团们的“友谊”也很青春,这部剧总是能出其不意的给我惊喜,张远山的呆萌憨厚带来的笑点很多,是那种一本正经的搞笑??我最喜欢罗晓,演员真的洋溢着高中阳光帅气的运动学长的感觉,性格也很代入校园,方清影的“一本正经的臭脸”也充满笑点,不得不说邱虹凯把吴一航这个角色演绎的很成功!青春活力,傲娇又正直,校园里的男神类型。

    目前更新到第八集,期待下面的剧情!

    【详细】
    14765261
  • wsjzm88
    2021/3/31 23:08:25
    陈独秀,探路之人,何错之有?

    陈独秀,作为一名学者,真理追求者,何错之有?

    探路难,还是行路难?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是探路者;而毛泽东是落实与哪个阶层联合,怎么走军事路线才能成功,是行路者。

    一百年历史证明,他找的路没有错,虽然不符

    陈独秀,作为一名学者,真理追求者,何错之有?

    探路难,还是行路难?

    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是探路者;而毛泽东是落实与哪个阶层联合,怎么走军事路线才能成功,是行路者。

    一百年历史证明,他找的路没有错,虽然不符合蒋的要求,不符合胡适的要求,至少符合绝大多数中国贫苦人民的利益!

    从为穷人谋解放的布尔什维克,到拒绝苏联的“中共保护苏联”的口号。他自始自终都是为国为民,是民族主义者。在付出了两个儿子的代价后,自认是造反者,而将第三子送到乡下僻难,隐姓埋名。出狱后拒绝蒋的拉拢,又拒绝向延安检讨。他是党的缔造者却被清除出革命队伍,他是面对苏联“长臂管辖”的最早觉醒者,却替苏共背锅,打为托派,永世不得翻身。如果他如大钊般早死,便是青史留名的烈士;他一辈子都学不会闭口不言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结局,就算没有遗臭也已经遗忘,且牵连子孙。他是一个眼光长远的学者,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一个学者出于减少流血的角度,主张温和斗争,毕竟谁也没长后眼,预测未来。而且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我相信监狱里的他也会后悔自己曾经没有那么坚定的拒绝苏共,没有坚决要求掌握枪吧。两个儿子都死了,他也没向蒋投降,说他是投降派,开除党籍,解放后子女受迁连。觉得有点过了。他只是一个想革命的学者,最后革命阵营不要他,反革命阵营要杀他。

    他对中国文化的功绩,应该不亚于毛泽东吧。从无到有的探路更难,还是知行合一的行路更难?至少两者都同等重要吧。他搞思想启蒙,高举科学与民主的旗帜,打破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枷锁,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毛、周等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都是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探路者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犯的那点错误,有人可以继续上教科书,有人就要被开除党籍落入敌人的监狱。这不就是站队吗?谁能保证自己在历次政治站队中每次站对,比如叶?而唯有学者不懂站队,更容易被抛弃。如秋白、独秀。

    【详细】
    13358972
  • 丁神灯
    2017/3/6 11:57:16
    美剧:女性的崛起
    这个春天,奥斯卡影后们在小荧屏上大举来袭。
    先是HBO隆重推出迷你剧《小谎大事》(Big Little Lies),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的原作者莉安·莫里亚蒂 (Liane Moriarty)坐镇为编剧之一。故事围绕两位中年中产女性和一位误入中产圈的年轻女性展开,三个女人一台戏,戏里有爱情、婚姻、家暴和为人父母等主题。剧集由妮可·基德曼(2003年获奥奖)和瑞茜·威瑟斯彭(2006年获奖
    这个春天,奥斯卡影后们在小荧屏上大举来袭。
    先是HBO隆重推出迷你剧《小谎大事》(Big Little Lies),该剧改编自同名小说,小说的原作者莉安·莫里亚蒂 (Liane Moriarty)坐镇为编剧之一。故事围绕两位中年中产女性和一位误入中产圈的年轻女性展开,三个女人一台戏,戏里有爱情、婚姻、家暴和为人父母等主题。剧集由妮可·基德曼(2003年获奥奖)和瑞茜·威瑟斯彭(2006年获奖)参与制片并且领衔主演,豪华的阵容里还包括两次获得奥奖提名的劳拉·邓恩。几位奥斯卡级别女性大咖的加盟,使这部电视剧在立项之初就备令瞩目,而此前HBO和Netflix为该剧发行权进行的较量,更是添足了作料、吊足了胃口,使人们对剧集质量的期待大大提高。

    《小谎大事》
    《小谎大事》
    【详细】
    8400550
  • 木青白白白
    2021/10/2 23:42:26
    如果用王家卫的风格拍长津湖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九岁和十九岁的中间有十年,十九岁和二十九岁的中间,却有一生。我叫伍万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但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行万里路。四处漂泊,无法落脚。但偏偏就在我十九岁的时候,在抗美援朝的路上,那个戴着红围巾的姑娘,把她的围巾扔给了我。围巾可以让人很暖和,可当我真正戴上围巾的那一刻,我却冷的厉害。也是在那天,我才明白,织一条围

    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九岁和十九岁的中间有十年,十九岁和二十九岁的中间,却有一生。我叫伍万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虽然没有读过万卷书,但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行万里路。四处漂泊,无法落脚。但偏偏就在我十九岁的时候,在抗美援朝的路上,那个戴着红围巾的姑娘,把她的围巾扔给了我。围巾可以让人很暖和,可当我真正戴上围巾的那一刻,我却冷的厉害。也是在那天,我才明白,织一条围巾要七天,抗美援朝要三年,可是爱上一个人,却只要一眼。还记得她追着火车喊,长津湖很冷,多穿点衣服。我笑了笑,却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直带着那一条围巾。我和我的战友说,我是舍不得离开家乡。但我知道,我真正舍不得的,是再见到她的机会。衣服越穿越合身,人越见越合拍。在火车上,我认识了新的朋友。我原以为那是故事的开始,没想到有时候,开始就是结束。只是这一次,我的身边又多了一条项链。小山,多好的一个名字。可惜,他最后还是倒在了异国的山川中。我跟着哥哥,从湖州跑到了长津湖。我用三颗手榴弹炸开了敌人的碉堡,

    北极熊部队的指挥官跪倒在我面前,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可回想起那一刻,在那条枯水上,我看着飞机对着我们扫射,我却无能为力,我才知道原来是我自己输了。子弹穿透战友们身体的那一刻,我想了很多。在家乡的爹娘,哥哥没有盖起的房子,红围巾的姑娘,雷公,还有我自己。那天,我们杀了很多敌人,却没能救下爱我的人们。我想过很多次战争结束后我们会离开这里,可没想到有一天,最先离开的却是他们。我曾经听人说过,其实对于离开的人来说,离开的其实是我们。我终究还是离开了朝鲜,他们留在了长津湖。我走了,他们永远留在那里了。风往南吹,水往东流,有些人注定要行万里路。我经常望着长津湖的方向,我觉得那里很美。

    【详细】
    13899764
  • 一切实不相瞒
    2012/2/20 21:55:33
    杜琪峰从来不斟无味的茶,《高海拔之恋II》,一壶好茶。
    杜琪峰从来不斟无味的茶,既然是茶,一口灌下去就尝不出个中滋味,只有细品,才方知其中甘甜。《高海拔之恋II》,就是这样一壶好茶。本文挑选了片中几个地方来供大家品。当然,既然是茶,喝茶人不同,品出的滋味就不相同,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一、张行 与 丁圆圆的爱情

    张行 (王宝强 饰)在婚礼上前来抢亲。倘若张行之前与丁圆圆 (高圆圆 饰)完全
    杜琪峰从来不斟无味的茶,既然是茶,一口灌下去就尝不出个中滋味,只有细品,才方知其中甘甜。《高海拔之恋II》,就是这样一壶好茶。本文挑选了片中几个地方来供大家品。当然,既然是茶,喝茶人不同,品出的滋味就不相同,欢迎大家共同讨论。

     


    一、张行 与 丁圆圆的爱情

    张行 (王宝强 饰)在婚礼上前来抢亲。倘若张行之前与丁圆圆 (高圆圆 饰)完全不认识(或者张行是丁圆圆的粉丝),那么这个抢亲完全是无稽之谈,但是张行抢到了丁圆圆,下面先来谈为什么他会成功:

    根据影片,张行与丁圆圆是属于青梅竹马,在丁圆圆去北京念戏剧学院之前两人还曾山盟海誓要在一起,青梅竹马大家都是懂的,这是多年感情积淀,就比如一栋高楼的扎实地基,你可以在上面盖楼装修拆一层再盖一层,但是你动不了的是地基。影片的第一个“爱有很多可能”在开片的前五分钟就体现了出来,而从后半部分丁圆圆甘心和张行回家乡卖刀削面并且一脸幸福可以看出,丁圆圆自己并没有将伴侣的外貌与金钱作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本身才是最重要的。多数观众无法接受王宝强饰演的张行能抢到古天乐饰演的迈克,可能因为观众心目中认为,公主只能和王子在一起。但是请不要忘了,即使王子和公主,也是可能会离婚的;公主与普通男子,或者王子与普通女郎,也是会幸福在一起的(参照近期结婚的无四肢青年等),而这也是影片给观众传达的第一个思想,那就是只要有真正的“爱”,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二、香格里拉的大背景

          香格里拉,在片中小妹的描述中是这样的: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空气稀薄。而更深的含义是,影片拉到香格里拉拍摄,其实是要抛开都市生活,因为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让人很容易变得浮躁并且物质,而影片中的香格里拉,树立的是一个安静、寂寞以及去都市化的大环境,告诉观众,现在请放下你在都市里面的繁杂生活,放下那些物质的眼光,静下心来看这部影片(因为接下来影片的节奏是非常舒缓的,浮躁的人静不下心的话很容易变得不耐烦而无法继续欣赏影片。)

     

    三、为何资深粉丝见了偶像表现冷淡

    片中身为迈克资深粉丝的秀(梁慧秀、033, 郑秀文 饰),见到迈克时表现冷淡,如:

    1.大屏幕上在上演迈克被抢婚的“精彩大戏”,而当时在忙的秀基本上只瞄了一眼就去干自己的事情了,完全没去关注迈克。

    2.在池子里将迈克捞上来之后看到不是她老公,非常失望(侧面反映秀对丈夫小田的深爱)。第二天更是希望迈克离开,表示旅馆不欢迎他。

    3.新上映的迈克的影帝得奖电影《老公的眼镜》秀完全没有看过。

    4.秀的会员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续费了。

     

    笔者认为冷淡的原因如下:

    1. 秀和小田 (李光洁 饰)认识3年,小田失踪8年。加起来有11年的时间。11年的时间足够让人成长,面对偶像不可能再像年轻时候疯狂。

     

    2. 仅在第二天,迈克就破坏了小田的钢琴,所以秀明确表示这里不欢迎你。在小田和迈克之间,秀显然对丈夫的情深高于一切。秀很执意的留下小田所有的东西,企图让一切保持原样。同时秀很多年没再画画,也对迈克的新电影无所知(迈克得奖的大热影片老公的眼镜她都没看过)。这些都从侧面表达了小田走后,秀就呆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她宁愿原地踏步,与世隔绝。留着所有东西,就好像小田没离开一样。她可以不再画画,可以不关心偶像。因为小田不在身边,其他一切都变得不重要。

    3. 秀对迈克的偶像情谊,其实不是没有。只是影片处理得很隐晦。特别是在秀对小田的情深面前,对迈克的情怀细得微乎其微。比如,秀虽然一而再地让迈克走。但是看到电视上圆圆的记者招待会,终是不忍心让迈克曝光在大众面前。比如秀让迈克去拿酒,已经考虑到了迈克的身份,所以把酒寄放在不会八卦的牧师那里,这是秀细心的保护迈克。

     

     

    四、影片中的几处对比与映射

    1. 迈克的“伤痛”与 秀的“伤痛”对比

          迈克被抢婚之后伤心欲绝跑到香格里拉借酒浇愁,在与秀的相处过程中慢慢愈合,特别是当他听到了秀与小田的故事之后,对秀说的那一番“人就是这样,把失去的东西放在心里,直到放不下,困死自己。” 他这是在对秀说,其实也是在对他自己说,他写出了《失去的音符》,是希望帮助秀走出来,但亦是帮助了他自己从被抢婚的伤痛中走出来。 迈克能很快从伤痛中恢复,正好对比了秀这么多年都无法从丈夫失踪的这种“痛”中走出来。影片此处亦传达了一个思想,面对失去的伤痛,有些人容易恢复,有些人则需要很长很长时间。

     

    2.两个“困住”

         一个树海,困住了两个人。

           影片中,小田被困在了树海里面,虽然坚持了七年,可最后还是被困死在了树海里面。这也是对秀的执着的一种映射,秀将自己困在了对小田的等待之中,虽然已经执着等待了八年,但是若是这样一直困住自己的话,无论能坚持多久,最终也将会和小田一样,困死自己。

     

    3.只差的那500 米

           小田只差500米就能从树海里面爬出来,500米,在我们常人看来,基本上就是属于已经爬出来了。可是小田就是没爬出来并且死在了那里。迈克开导秀,并且带秀去看《老公的眼镜》,秀也知道迈克的意思,也想尝试新的生活新的恋情,所以她才会去香港找迈克,可是在秀的心目中,也还有个“500米”,看似她好像已经走出来了,但其实并没有,她根本就没有从小田的阴影中走出来。所以当她看了小田的遗物的时候,整个人都崩溃了。那一头,小田为秀坚持了七年;这一头,亦是秀八年的执着与坚持!那一瞬间,她知道她根本就没法放下小田,她也无法在此刻去接受另一段爱,所以她对迈克说他们俩是不可能的。

       500米,亦是一种隐喻。和人生一样,很多事情都是会有遗憾的。哪怕只是差一点点就可以完成,但是差一点就是差一点。人生就是这样。如果抱着遗憾,那只会连带毁了自己的人生。但是放下遗憾,可能人生会有另外的一种安排,并且不一定比原来更差

     

     

    4.两个结局

          整部影片给出了《高海拔之恋I》和《高海拔之恋II》的两个结局,并且两部结局都是完满的。在《I》中,小田最终走出了树海,他们俩终于得到重逢。这对秀来说是很重要的,这是她多年以来的执着与信仰,同时这部戏中戏也告诉秀,剧本里的结局是可以被改得很圆满的,就看你怎么去写剧本。而人生的剧本也是这样,它还没有写下结局,因此可能性也是非常多的,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活出更好更美的下文与结局。作为主角的秀,可以说是深刻看懂了迈克拍摄这部电影的意图,所以她在电影院说“谢谢”。 之后秀便将小田的遗物埋在了土里面,寓意着她已经将小田放下,愿意开始新的生活。而小盒子被埋在树海的一个出口,亦是寓意秀已经走出了她自己心中剩下的那“500米”。 根据对导演杜琪峰的采访,他透露其实是到影片最后结尾处,迈克和秀的感情(爱情)才是真正开始,同时也给观众留了一个“可能与不可能”去思考,他们可能会幸福地在一起,也可能最后没有一起,关键是看你自己相信的是什么。

     

    五、一些细节

    1.钢琴

         钢琴可以说是本片中最重要的一个道具,坏掉的DoReMi三个音,帮助了迈克悟出了许多道理,同时亦传达了“坏掉的DoReMi,可以修好也可以放在那里任其失灵,可是没有DoReMi便不是完整的钢琴。并且若是刻意想要忘掉坏掉这三个音,脑海中反而是充满了它们。” 人生里面若是执意想要留住一些东西,它便会无时不刻出现在你生活中,可能激励自己,也可能困死自己。

    2.树海

           很多人说,怎么进了树海,七年都走不出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这里请观众千万不要将树海想象成一片小树林,请注意名字,是树‘海’不是树‘池塘’,面积非常之大不是你能想象。笔者的母亲年轻时曾经在山林里面迷路,走来走去都回到原地。因此笔者的母亲在观看此片时觉得七年都走不出来是非常可以想象的一件事,并无不妥。大多数人没有这种迷路的经历,因此没有概念,认为走出树海是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其实是不对的。

           另外影片中,当秀投身入树海,迈克去救她背着她走的时候有一个细节,当营救队伍在树海外打响锣鼓等物时,迈克向后转了一个身,暗中表明刚开始他要背着秀走的是一个反方向,也就是向树海深处走去。这个细节告诉我们,在树海里面,若是凭着自己的感觉,是极易迷失方向的。同时也映射了小田在一个人,毫无任何帮助的情况下,是极容易往树海深处走而迷失的。再者,秀和迈克并没走远。所以敲锣打鼓可以回来。但是小田进去找人,并没有及时营救,他可能已经走了非常远、非常深了。敲锣打鼓都未必有用。

     

     

    六、爱情深度

          本片里面的四段感情全是深度爱情,与多部电影里面男女主角一见面就上床或者天雷勾动地火有着本质区别。

    1. 丁圆圆 (高圆圆) 与 张行(王宝强)的青梅竹马的多年感情积淀。

    2. 小田与秀结婚之前,有三年的积淀时间,他默默付出,默默爱恋,是细水长流的感情。同时香格里拉这种地方,没有什么物质外物来烦扰,因为爱恋就会更加纯粹。

    3. 秀对小田的感情亦是如此,并且在之后的等待中越来越深,直至让这份思念与执着困住自己。

    4. 迈克与秀的感情是在慢慢相处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影片最后两人的爱情才真正开始,开始后会怎么样,其实是不确定的,但我们愿意往好的方面去想,因为他们的感情也是积淀起来的。

    5.笔者认为影片中还有一条隐晦的感情线,那就是迈克与丁圆圆,影片开始没有交代他们俩的感情基底,所以笔者的推测是: 迈克与丁圆圆的感情产生于《老公的眼镜》这部戏中,由于戏是新戏,所以感情的建立并不深厚,这也就是为什么王宝强扮演的张行能抢婚成功的原因。同时也告诉观众,多数情况下,细水长流的爱情,有着根基的爱情才会长久。而没有基础的爱情,也许美丽动人,但是极容易就被推垮。

     

    七、四个等待

    1. 张行对丁圆圆的等待

    2.小田对秀的等待

    3.秀对小田的等待

    (2、3为《高海拔之恋I》の内容)

    4.迈克对秀的等待(等其真正放下小田。)

     

    八、“我爱你”与“我等你”

           “我爱你”之后并不一定会有“我等你”,但是若有“我等你”,则必是因为刻苦铭心的“我爱你”。不是每个人你都愿意等,也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去等。“我等你”也许会有美好的结局,比如片中的张行等丁圆圆,小田等秀,迈克等秀;也可能等到一场空,比如秀对小田八年苦苦的等待。当“没有结局”成为了“我等你”的结局,其实就是放下等待,开始人生新篇章的时候了。

     

    “他她他都没有说‘我爱您’,但都选择在爱情里忠诚付出。谁不曾在爱中经历遗憾?遗憾,也许是下一个幸福的预告。‘我等你’,远比‘我爱你’三个字,更需要勇气。”

                                                                                                               ——郑秀文
    【详细】
    53135857
  • No one
    2022/11/30 18:57:11
    不及前作,但绝对上乘

    评级:B+

    看完了前几季的我对这个系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第一时间迅速看完了第五季,因为第四季的精彩,使我对之后的故事走向更好奇,尤其是黛安娜的故事线。先说整体感觉,质感上本季一点也没有退步,甚至超过了前几季,好多历史场景还原的也足够到位(除了香港回归),摄影的电影感很强,配乐也保持了前几季的超高水准(越来越

    评级:B+

    看完了前几季的我对这个系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第一时间迅速看完了第五季,因为第四季的精彩,使我对之后的故事走向更好奇,尤其是黛安娜的故事线。先说整体感觉,质感上本季一点也没有退步,甚至超过了前几季,好多历史场景还原的也足够到位(除了香港回归),摄影的电影感很强,配乐也保持了前几季的超高水准(越来越喜欢王冠的原声了)。

    14790380
  • 菟萝
    2021/2/22 10:52:27
    真的是一部很喜欢的作品

    大学时候看的,第三季出来之前年年都刷一遍,这个短评是第三季出来后再看一遍写的。

    把#说的就是你# 第一二季又看了一遍。第一季不多说了,欢脱,轻松,当时流行的万合天宜风格,以杨天琪的帅和宋小卿的呆构成了室内短剧。

    第二季的反转让整部剧一下子拔高了不少,谁看完最后5

    大学时候看的,第三季出来之前年年都刷一遍,这个短评是第三季出来后再看一遍写的。

    把#说的就是你# 第一二季又看了一遍。第一季不多说了,欢脱,轻松,当时流行的万合天宜风格,以杨天琪的帅和宋小卿的呆构成了室内短剧。

    第二季的反转让整部剧一下子拔高了不少,谁看完最后5秒没有冒冷汗呢。

    个人觉得从第二季第五集开始,就分裂成两部分。前面是轻松休闲的日常,从第五集开始,就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闭合圈。我看完第二季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剧中剧”的概念,也一直认为第三季难以开展。但现在看完第三季后,回头来看,还是圆上了第二季最后两集的一些内容。

    我真的好喜欢金编三人组!不管是ed(不存在的)时的广告(简直是万万开始的特色)还是从未实现的下集预告,哪怕是跳票半年(我现在还记得过年的时候给我朋友发消息说最后两集要播了的激动),都组成了精彩的《说的就是你2》,组成了我们的青春。(没截到美丽彧姐我太难了[跪了])

    最喜欢的还是借钱那集,画面、故事、台词都非常棒。

    第一季到第二季两位主演若有若无的暧昧,这才是搞腐的要点啊!官方按头的我们是不会吃的!官方不说破的才是最好嗑的!!

    但是第二季也有缺点,感觉嘉嘉从出现到融入有些突兀,前面还有些蹒跚学步,但后面四集真的太流畅了QAQ

    【详细】
    13271722
  • 未卜
    2022/2/2 1:02:43
    《狙击手》全网就我一个差评?
    没看之前,我也曾充满期待,毕竟是国师作品啊。 买票之时,我也曾为排片不平,排得也太少了。 但是真等我看到《狙击手》时,却是难掩的失望。 缓慢糟糕的节奏,采访片段与战斗主体内容的脱节,想看班长笑一下的包袱被无情遗忘。 (这里不是说他没有笑,而是包袱没抖出来。这个笑...  (展开)
    没看之前,我也曾充满期待,毕竟是国师作品啊。 买票之时,我也曾为排片不平,排得也太少了。 但是真等我看到《狙击手》时,却是难掩的失望。 缓慢糟糕的节奏,采访片段与战斗主体内容的脱节,想看班长笑一下的包袱被无情遗忘。 (这里不是说他没有笑,而是包袱没抖出来。这个笑...  (展开)
    【详细】
    14184217
  • 落落
    2015/6/27 13:25:42
    珍惜眼前的一切
    因为喜欢李念,看的这部电视剧。但看完后,给我许多的启发。

    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我们不能总活在过去的回忆,终将会从这些回忆中,走出来长大。

    贾典娜从大学时代就暗恋黄要强。从记录微博,偷拍照片,这一点一滴的累积。后来进了黄要强单位旁边的公司。。。。
    经历了很多波折后,贾典娜终于美梦成真,她嫁给了黄要强。当她以为幸福的生活开始,发小黄豆豆的出现,扰乱了贾典娜的美梦。黄豆
    因为喜欢李念,看的这部电视剧。但看完后,给我许多的启发。

    很喜欢里面的一段话:我们不能总活在过去的回忆,终将会从这些回忆中,走出来长大。

    贾典娜从大学时代就暗恋黄要强。从记录微博,偷拍照片,这一点一滴的累积。后来进了黄要强单位旁边的公司。。。。
    经历了很多波折后,贾典娜终于美梦成真,她嫁给了黄要强。当她以为幸福的生活开始,发小黄豆豆的出现,扰乱了贾典娜的美梦。黄豆豆揭穿了贾典娜以网友身份跟要强聊天的事实,最终使得他们的婚姻走到了尽头。
     
    其实,黄要强第一次在海边看到贾典娜背影的时候,他心里想的是初恋情人妙妙。

    离婚后黄要强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充满了贾典娜的影子,当得知贾典娜有了新男友之后,他暗下决心,要将前妻追回来。于是,黄要强也像贾典娜当初一样,设计了一系列的偶遇,甚至辞掉原来不错的工作来到贾典娜手下做事,最后贾典娜终于被他感动,同意了他的求婚。

    最后初恋情人的出现,黄要强的纠结和痛苦。贾典娜的陪伴。终于打开了彼此的心结。
    【详细】
    7511461
  • Surprise
    2018/5/4 12:43:08
    Angels & Demons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2018年5月4日,『ラプラスの魔女』首映。 很难想象自己会专门飞过去看一场电影,不愿错过每一帧,每一秒,因为主演是樱井先生。 刚从电影院出来,先简单说说感受:担纲主演发挥稳定,实力配角绿叶映...  (展开)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2018年5月4日,『ラプラスの魔女』首映。 很难想象自己会专门飞过去看一场电影,不愿错过每一帧,每一秒,因为主演是樱井先生。 刚从电影院出来,先简单说说感受:担纲主演发挥稳定,实力配角绿叶映...  (展开)
    【详细】
    9343219
  • 想姑娘
    2014/2/16 3:10:51
    也许之所以那么纠结,只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在一起
    《前任攻略》,从发布会看预告片的时候就觉得应该不错,看了之后觉得果然不错~
    余飞和孟云的一搭一唱,婚宴上别出心裁的前男友席和前女友席
    前男友们的一醉皆兄弟和前女友们的醉后算总账还真是活灵活现描摹出不同性别的EX们的不同心态~
    然后是孟云和夏露电光火石的相遇

    夏露是女主角,这我知道,夏露是个厉害的姑娘,这从她面对每一任EX出没时的表现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孟云这么个不定性
    《前任攻略》,从发布会看预告片的时候就觉得应该不错,看了之后觉得果然不错~
    余飞和孟云的一搭一唱,婚宴上别出心裁的前男友席和前女友席
    前男友们的一醉皆兄弟和前女友们的醉后算总账还真是活灵活现描摹出不同性别的EX们的不同心态~
    然后是孟云和夏露电光火石的相遇

    夏露是女主角,这我知道,夏露是个厉害的姑娘,这从她面对每一任EX出没时的表现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孟云这么个不定性的花花公子,被她HOLD得稳稳当当~
    如此表现以至于到最后夏露因为一张电影票而爆发时,反而觉得是不是太夸张,之前不是一直都很淡定么,怎么忽然就哭到哽咽?怎么就忽然不依不饶?也许这才现实,被憋屈太久的情绪一旦找到出口就很容易宣泄得不知所云~
    然后孟云去找了茜爷,夏露找到了朴恩浩(话说小朴这个二逼前男友怎么看某些角度和eric那么像呢?)

    罗茜,EX里的终极BOSS,虽然事实上她连真正的EX都不是
    茜爷的出场太有气场,用余飞的话说,那才是正宫娘娘的范儿
    以致于此前看夏露每斗完一个EX就越发更期待茜爷的最终回
    毕竟,从夏露第一次去罗茜家做客赵明横空出现导致孟云的一系列反常举止时,每个人就都了解了,罗茜之于孟云的不同,甚至有种,难道罗茜大概才是最终女主角的错觉~

    当孟云找到罗茜,隔着靠垫躺在她腿上聊天的那一幕实在暧昧得太过分(咦,这个桥段似乎我结里的某对夫妇也用过?!)
    她永远都是他的避风港,可是却连她想要的一个答案都假装不懂
    看着茜爷说起赵明求婚,孟云坐起,两个人默默饮着红酒的侧脸,心中只剩萧瑟。。

    然后之后的情节进展迅速怀孕领证拍婚纱照派喜帖。。然后罗茜失踪了赵明找到了孟云~~然后孟云在按了无数次门铃后轻易地就自己用密码开门走进了罗茜家,看着屋内的一片狼藉开始自动脑补罗茜的种种伤心,配着一字一痛的《矜持》,悲伤的气氛开始蔓延。。。
    一直等着夏露如何接罗茜的招,却发现其实罗茜根本不会对她出招,因为她甚至没有合适的身份出招,更因为明明什么都知道的孟云从来不肯接招。。

    然后就到了罗茜的订婚宴上,喝高的准新娘开始失控追问……
    内什么,公然在订婚宴上大吼自己最爱的不是未婚夫而是另有其人这种事情真的大丈夫么?(GOSSIP GIRL里的B不就是因为干了这件事儿导致王子黑化王妃梦破碎么~)
    尽管还是觉得王丽坤的表现也略有些浮夸,但是随着罗茜一句一句带醉却含泪的倾诉,14年的守候、14年的错过、14年的爱而不得,难过也一点一点泛起来,是怪相遇太早,还是爱不逢时?
    罗茜说她只是想要一个答案,而孟云终于开了口——
    “爱过”
    (噗……不好意思我瞬间笑场了。。尼玛这个爱过的段子真的被毁了完全无法用来煽情好么!全场观众本来都很悲伤的然后都笑了好么!)

    然后。。就没罗茜神马事儿了因为夏露跑了孟云去追了。。

    看完电影出来小伙伴说,她一直以为孟云最后会跟罗茜在一起。
    我想,也许正如最后的那段对话:
    罗茜说:以前之所以那么纠结,也许只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真正在一起。
    孟云说:是啊,如果在一起会创你的最短时间分手记录。

    世间哪儿那么多不得已的错过,有的只是不确定不够爱以及懦弱。
    夏露固然是因为在恰好的时间出现才成为故事里的女主角,可罗茜之所以连前任都不是,绝对不只是时机的责任。
    友达以上,恋人未满。
    14年来,罗茜可以为孟云抛弃五百强的稳定工作投身创业,却懦弱得不敢表达爱意;
    14年来,孟云可以安然视罗茜为最安心的港湾,面对她的不安却不肯为她提供一个确定的臂弯;
    知己和爱人,其实从来都是两回事,只是女人太容易因为知己而爱,男人却常因知己而却步,站在爱的边缘坐拥其他风景~
    既然不用付出爱也可以享受爱还无责任,那为什么要付出呢?

    爱过,肯定是真话,也许是一瞬间也许是很长时间,可在任何一个时刻这份爱都没有浓到足够去突破所谓知己的平衡~
    所以说到底,孟云不够爱而已。
    不过造成这个局面,罗茜也有责任,就像最初孟云反问余飞的:“她有等过我么?”也许如果她先开口,一切都会不同。至于不同之后到底是三天就分手还是从此天长地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需要用14年才明白一个不甘心的代价,不需要用14年才换回一个“心被撕裂的疼痛”。

    我倒也不觉得孟云最后有多爱夏露,就如他所说,喜欢,但是还不到结婚的地步,然后有了怀孕这个契机,一切都顺理成章。
    而在经历完罗茜婚礼夏露流产分手这一茬后,这个男人基本上已经心力交瘁,等待夏露,并不是因为变得有多么痴情,只是因为也已经没有余力再去爱别人了而已~
    既然如此,不如等待这个带着他的负疚感离开的人,看看最后能不能成全一个团圆。

    不是所有的正宫范儿都可以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正宫的位置。
    得爱时,且爱吧~
    【详细】
    65492064
  • 尤里卡
    2021/1/30 18:00:37
    意识形态腹语术

    作为谢晋“反思三部曲”的第一部,《天云山传奇》大致完成了“新时期”中国主流电影的性别叙事与政治叙事模式。影片通过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借诸“意识形态腹语术”,反思了那段不堪回首却又不该忘记的历史,体现出创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与沉重的自我忏悔意识。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在那段政治生活极为不正常的年代,许多像罗

    作为谢晋“反思三部曲”的第一部,《天云山传奇》大致完成了“新时期”中国主流电影的性别叙事与政治叙事模式。影片通过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借诸“意识形态腹语术”,反思了那段不堪回首却又不该忘记的历史,体现出创作者厚重的历史责任感与沉重的自我忏悔意识。

    个人是历史的人质。在那段政治生活极为不正常的年代,许多像罗群这样真正的共产党员无奈成了历史暴力的承担者与政治运动的受害者。《天云山传奇》将镜头聚焦在反右运动,不讳避矛盾,不掩盖问题,以赤诚的姿态与热忱的情感,直面那段不可回避的艰难时刻。

    在弗洛伊德看来,悼亡是为了遗忘与埋葬,让幸存者延续自己的生命。同时,悼亡作为特定时期(“文革”结束初期)创作者不约而同的创作主题和书写路径,也暗含着一种十分有效的文化政治功用(如影片结尾冯晴岚的新坟)。但对于那段历史,我们不应遗忘与埋葬,而是反思与纪念。置言之,我们不仅仅是被特定年代“审判”的被动角色,我们也可以“审判”特定年代。

    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与警惕,坚持正确的方向,选择正确的道路,绝不可尺蠖般在循环往复中重蹈覆辙。这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规训,要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敢说真话,敢讲真理,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让我们的政治生态更加优化,早日实现我们党伟大的目标。

    【详细】
    13176629
  • 圣墟
    2016/11/21 17:16:07
    论水浒传梁山108将智商最高的七人
    或许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水浒传当中的梁山好汉个个都是莽夫,有勇无谋,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 智商方面可能有点弱,但其实并非所有的梁山好汉智商都不高,其实有一些的智商真的是不输当代 文人墨士。
    燕青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 ,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 任步军头
    或许在大家的印象当中,水浒传当中的梁山好汉个个都是莽夫,有勇无谋,虽然骁勇善战,但是在 智商方面可能有点弱,但其实并非所有的梁山好汉智商都不高,其实有一些的智商真的是不输当代 文人墨士。
    燕青是《水浒传》中的人物,又名燕小乙,绰号浪子,北京人氏,原是北京富户卢俊义的心腹家仆 ,随卢俊义上梁山。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在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三十六位,上应"天巧星",担 任步军头领。曾在东京李师师处面见宋徽宗,促成梁山招安。征方腊后退隐江湖。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燕青参与抵抗金军入侵,后在海外辅佐李俊创立基业,是书中主角 之一。扑过天下无敌手,曾经与李逵在与大汉大战,被发现。幸好卢梭义敢来及时相救。
    朱武,出自《水浒传》。定远人氏,能使两口双刀,精通阵法,很有谋略。同陈达、杨春,一起在 少华山落草。陈达攻打史家庄,被史进打败。朱武同杨春求史进放了陈达。史进和少华山绿林好汉 来往密切,被华阴县县官得知,包围了史家庄,朱武等三人救了史进。后朱武等人投奔梁山。封为 同参赞军务头领。受招安后,朱武随宋江征讨方腊,为生还的十五员偏将之一。被封为武奕郎兼诸 路都统领。
    地魁星神机军师朱武,定远(今安徽定远)人氏,水浒上说他“能使两口双刀,虽无十分本事,却精 通阵法,广有谋略”。是少华山山寨之主,手下有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二人。三人因累被官司 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曾誓愿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宋江,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梁山一百单八将之首,人称“孝义黑三郎” 、“及时雨”、“呼保义”。原本是郓城县押司,后加入梁山,在托塔天王晁盖阵亡后成为梁山的 首领,极力主张接受朝廷的招安,并在被招安后率领梁山兄弟们先后攻打辽国以及田虎、王庆和方 腊率领的起义军,回朝后不久被奸臣高俅等人用毒酒害死。
    吴用,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三,山东菏泽市郓城县东溪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 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 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 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 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因宋江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 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柴进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小旋风,沧州人氏,后周皇裔,人称柴大官人。他曾帮助过林冲 、宋江、武松等人,仗义疏财,后因李逵在高唐州打死殷天锡,被高廉打入死牢,最终被梁山好汉 救出,因此入伙梁山。梁山大聚义时,排第十位,上应"天贵星",掌管钱粮。征方腊时曾化名柯引 ,潜入方腊军中卧底。征方腊后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后辞官回乡,得以善终。
    李俊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混江龙,庐州人氏,原为扬子江艄公,兼贩私盐,是揭阳岭一霸 。后参与营救宋江,大闹江州,是白龙庙二十九英雄之一。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二十六位,上应天 寿星,担任水军头领。征四寇时统领水军,屡立战功。平定方腊后诈病归隐,与童威等人远赴海外 ,成为暹罗国主。
    而在水浒续书《水浒后传》中,李俊率领梁山幸存好汉扬帆出海,最终在海外创立基业,是书中主 角之一。
    平定江南后,李俊随大军班师。他行至苏州时,诈称中风,要求留下童威、童猛看视,让宋江先行 回朝。宋江怕耽误行期,只得留下李俊三人,自率大军回京朝觐。宋江走后,李俊依照旧约,与童 家兄弟前往榆柳庄,寻找费保四人,打造船只,从太仓港出海,投化外国而去,最终成为暹罗国之 主。
    公孙胜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梁山泊排名第四,公孙胜,道号一清先生 ,祖籍为河北蓟州府,自幼好习枪棒,学成武艺多般,人称公孙胜大郎。学得一家道术,能呼风唤 雨,驾雾腾云,可日行千里,江湖上都称他作"入云龙"。后与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等人共谋 劫去了梁中书的不义之财--生辰纲,上梁山后与吴用为军师。
    以上七人排名不分先后。
    【详细】
    81871785
  • 霹雳贝贝
    2022/1/4 17:34:27
    感觉女主其实是死了,几个影射的猜测

    女主把娃娃拿走影射自己年轻时的离家出走,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帮助娃娃把脏水吐出甚至吐出一条虫是在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妮娜刺她代表她的女儿们并没有原谅她,而是很恨她。

    出车祸后到海边其实是幻想,幻想女儿们原谅了她,电话里有说有笑。女主也并不是只离开了女儿们三年可能就是根本没有回去。因

    女主把娃娃拿走影射自己年轻时的离家出走,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帮助娃娃把脏水吐出甚至吐出一条虫是在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

    妮娜刺她代表她的女儿们并没有原谅她,而是很恨她。

    出车祸后到海边其实是幻想,幻想女儿们原谅了她,电话里有说有笑。女主也并不是只离开了女儿们三年可能就是根本没有回去。因为女主回忆里面完全没有女儿们长大的影像,都只是她的口头表述而已,也仅限于女儿们现在的年龄。

    她不小心触碰到手机大女儿Bianca的号码,拨出去接通的确实妮娜。说明她根本没有女儿的联系方式,但是潜意识把妮娜当成自己的女儿了。

    其实女主可能患了脑癌,开车时候发作出车祸了。因为在玩具店里怀孕的女人诅咒谁拿走了娃娃谁就得脑癌,这是个暗示。而女主经常很快起身就会头晕,也预示着她有隐疾。

    继续讨论Lost Daughter里面教授和女主偷情的这段。很明显教授和女主是精神上先互相吸引的,然后教授采取主动想和女主上床的时候为什么会和女主说,因为你有家庭所以要你主动,结果再滚床单?因为此处教授代表的还是男权社会,他欣赏女主作为唯一的杰出女性在他们的学术圈,他希望和女主发生关系的时候他的立场是希望女主是不守妇道的,因为他要享受这个不守妇道的成果和甜头。然而,在后面几次他们发生关系的时候,他对女主表示女主应该要顾及家庭,因为这个时候他作为男权世界的一份子觉得女人就应该守妇道,应该在出轨的同时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这是女人的职责。是不是很双标?男权世界对女人的要求就是这么残酷。女人是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的,因为男人主宰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主宰这个世界,男人必须让女人屈服,肉体上的征服加上思想上的统治,才能让男人占尽好处。虽然教授看上去是女主老公的对立面,但是从男权的角度,他们明明就站到了一起,才显得女主更加悲哀。另一方面教授也没有想和女主真正有将来的打算,所以他和她偷情的前提是不拆散她的家庭,这个听上去非常道貌岸然,潜台词其实是,你要抛弃你的家庭那是你自己的事情,和我无关,我不背这个锅。所以女主最后离开了家庭仍没有和教授在一起,这个结果太正常了,换我的话来说就是:我是因为你而离婚,但不是为你离婚,聪明的男人也应该明白其中的区别。

    【详细】
    141171024
  • 沙织
    2022/8/29 11:21:59
    古波斯的影像通过庶民-超人在现代生活的日常与灾变中展开

    帕纳·帕纳西应该是一个能和阿彼察邦形成互补的导演。他以一种将异象溶解到日常中的方式呈现了生活的哲学和神秘。 虽然以偷渡为背景,但路上遇到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像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就像当初德勒兹在谈到帕拉杰诺夫的电影时说到的。这是一层更显悲苦的面纱,一种也许更有灾变色彩的场景,就好像这些人找到了一种将波动的大地维持在原样的站立姿势。片中的父亲恰好腿部

    帕纳·帕纳西应该是一个能和阿彼察邦形成互补的导演。他以一种将异象溶解到日常中的方式呈现了生活的哲学和神秘。 虽然以偷渡为背景,但路上遇到的每个人看起来都像对眼前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就像当初德勒兹在谈到帕拉杰诺夫的电影时说到的。这是一层更显悲苦的面纱,一种也许更有灾变色彩的场景,就好像这些人找到了一种将波动的大地维持在原样的站立姿势。片中的父亲恰好腿部骨折,已经打了四个月的石膏,靠双拐行走。这个家庭的每个人都在以艺术家的方式变得轻盈,无论是神色、举止还是对话。可以感受到伊朗文化无踪无迹地完全转变成了电影语言,你甚至会莫名觉得他们在这种时刻都不堪重负的情况下头上仍有吉星高照。

    我认为这时中国电影缺乏的特质,但并不意味着这不是我们的生活。电影中,一家人停在服务区和商店门前时就像这个时代的任何旅行者、任何驾车出行的家庭一样表现正常,都是最常见的场景,比如小孩儿在车上拿起太空杯要喝水的镜头,那个爱闹的孩子一路谈着蝙蝠侠,他不知道哥哥前途未卜,家里也把房子抵押了。整个过程母亲和父亲的每个表情特写都非常传神。 妈妈满头白发——听说那个地区的妇女不爱染头发,这就是电影的细节——猛然看比父亲苍老许多,但一路上活跃气氛逗大家笑的是她,负责和路人搭讪、夸奖其他小孩儿的也是她,父亲负责沉思。这不是家庭“分工”使然,而是艺术的生活和生活的艺术,失去这层面纱,地球上也许早就没有了家庭。 近两百年来,一个天才的诞生其实也就只需这一点家庭条件:对小孩子来说,这是欺骗和谎言,因为大家说哥哥要去国外结婚,这是在私奔的路上,但缪斯喜欢到这样的地方—— 尼采在《人性的,太人性的——一本献给自由精灵的书》的序言中提到当德国人说没有闲暇读他的书时他沉默了,在片中,这个家出这么大的事,被赴死的恶兆萦绕的父母给孩子心理空间上的闲暇,孩子身上已经有了诗人的情感。正是这类不走意识形态路线的电影更好地抵抗了种族主义 。

    小孩儿动不动就跪在地上亲吻大地。妈妈说:“别再亲地了,你再这样我砸你的头。”这是一种即便在孩子面前也难以掩饰的对当局的绝望。次日早上,哥哥终于被负责偷渡的蒙面人带走,妈妈哭晕在夜宿的草地上,这种情况下小孩儿睡醒走出帐篷揉揉眼第一句话就是“好美啊”,然后又依照自己的仪式,跪下亲吻这片伊朗的大地,另外附加一句:“你们这些小淘气现在都起的很早了。”他把大人叫小淘气,就好像他才是父亲。这就是用电影语言回应惠特曼的诗歌。小孩儿在电影中是个很神秘的角色,并不是表面看上去的起到割裂画面、打断音乐和沉思的作用。仔细看小孩儿的秋衣秋裤是传统波斯纹样, 仿佛是从集市货摊上买来。实际上小孩子唱的波斯歌曲就是出自古波斯艺术家的心灵,他也仿佛先知转世,在大人旁边进行的肯定,也呼应了继沙漠里的骆驼、狮子之后的一次变形。

    146141390
  • 李米不怎么猜想
    2022/12/14 2:20:05
    梦回Killing Eve

    第五集的编剧,我愿称之为Killing Eve汉化大师。

    第五集的编剧,我愿称之为Killing Eve汉化大师。

    14820215
  • 灵D妙Y珊
    2020/2/28 17:25:37
    当恶魔呼唤你的名字

    希望是生活的必需品欲望是生活的枷锁当恶魔呼唤你的名字恶魔说“希望是即龌龊又肮脏的感情,人类用希望这种便利妄想包装起虚妄又自私的欲望,抱这种包装过的欲望称之为希望,原谅着执着于这些肮脏欲望的自己,丝毫不去理会这些肮脏的欲望只是痴心妄想。不过,即龌龊又肮脏的希望,最终都会走向挫败。”但是我觉得希望不是欲望两者之间有些不同之处希望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欲望是生活的枷锁所以“拥有希望是最好的事情”“拥有欲

    希望是生活的必需品欲望是生活的枷锁当恶魔呼唤你的名字恶魔说“希望是即龌龊又肮脏的感情,人类用希望这种便利妄想包装起虚妄又自私的欲望,抱这种包装过的欲望称之为希望,原谅着执着于这些肮脏欲望的自己,丝毫不去理会这些肮脏的欲望只是痴心妄想。不过,即龌龊又肮脏的希望,最终都会走向挫败。”但是我觉得希望不是欲望两者之间有些不同之处希望是生活的必需品而欲望是生活的枷锁所以“拥有希望是最好的事情”“拥有欲望是不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问题”

    【详细】
    12312220
  • 独孤力命
    2021/2/21 8:24:53
    人类给AI的最后一课

    I don’t envy you the decisions you are gonna have to make. And one day I’ll be gone, you’ll have no one to talk to. But if you remember nothing else, p

    I don’t envy you the decisions you are gonna have to make. And one day I’ll be gone, you’ll have no one to talk to. But if you remember nothing else, please remember this…
    --Harold Finch to ‘The Machine’, Person of Interest, Season 4 Episode 11, If-Then-Else

    现在才看完POI,晚了点。但我也不说相见恨晚,因为2011-2016年的我,还写不出这篇评。

    五星打给最后两季提出的问题,但剧作本身可能不值。且不说第五季这个断尾求生的壁虎样实在猥琐,100多集下来,套路和鸡汤的含量也嫌过高。它既不真实,也不深刻,单集完成度还经常令人直翻白眼,但奇迹般地,吃下这锅大杂烩之后,所有的缺点似乎都可以原谅了。

    POI的不真实是题材和设定的原罪。隐藏的AI、黑客富豪和前任特工,就是现代背景下的神灵、法师和骑士,从根本上说,它就是一场场决斗和斗法。按照真实世界运转的规则,The Machine绝无可能是一个人造出来的, 调动资源、伪造身份,当然也不是光敲键盘就可以。POI选择了使用“魔法”,也就不能给观众增加什么“知识”和“洞见”,但就像武侠小说一样,介于真幻之间的童话,永远会讨人喜欢。

    POI的不深刻,在不真实的基础之上,也是无如之何。都这样了,再不灌点鸡汤,就成了真的神棍阴谋论。于是第一季开场,勾出主要人物弧光的是Reese的画外音:

    When you find that one person who connects you to the world, you become someone different, someone better. When that person is taken from you, what do you become then?

    而到了第五季,首尾呼应,以The Machine的口吻,用Root的声音说出来的“剧终金句”,也不过是:

    Someone once asked me if I had learned anything from it all. So let me tell you what I learned. I learned everyone dies alone. But if you mean something to someone, if you helped someone, or loved someone, if even a single person remembers you, then maybe you never really die. And maybe this isn't the end at all.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中国古人说过,迪斯尼动画片也说,搁在类型剧集里已经够好。问题在于,一部出现了超级人工智能,而且由此构成剧情主干的故事,为什么从头至尾,总要说这样主旋律的人类经验?叨叨这些真能算科幻片?

    但POI在概念上真正有意思的地方也就在这里。Procedural drama的形式和科幻核心设定的拔河,反而逼出了影视中很少见的、对人与AI之间关系的扎实思辨。故事的展开是在一个近乎现实的环境中,于是,它不能随手就召唤出全知全能的AI之神或者图灵测试满分的机器人,倒要费心费力地去描绘AI是如何被创造的,人类的价值观、人类社会的现实,又能对它造成何种影响。当然,为了接受度和表达的方便省力,它动不动就要说起那些关于人性、生命和爱的老生常谈。但就算这样,它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的力度,也超过了绝大多数的同类作品,可能还要包括它的亲弟弟,(玩脱了的)《西部世界》。

    POI以一种细致的笔触描绘AI的变化和迭代,人类的设计、修改,它的自我演化。Harold Finch所创造的这个神(同时也是他的孩子),这台机器(The Machine),本身拥有一道弧光,而这弧光又和剧中主要角色的弧光交织缠绕。经验、信念和行动,塑造了人,也塑造了机器。但从始至终,相似性从来没有简并为同一性,观众不断被提醒,人工智能是通过数据观察世界,凭借算法作出选择。即使当它拥有了人类形象的代言人,我们看到的仍然是比喻和模仿,而不是真正的显形。

    这种手法的困难正体现出它的价值。这样做,相当于试图用非技术的语言来解释抽象概念,提炼出人类和AI作为适应性系统,如何相似又有何不同,两套描述之间如何对应翻译。记忆、学习、信念、偏好,有人类的版本,也有机器的版本。此类联结难搞又不讨巧。POI不是科普,当然还是浮光掠影,很多时候,仍然过于拟人化:无论如何,观众是人,也更容易接受TM作为一个“人物”的“心理”。初生的TM对它的admin竟然有印随效应,这不是人工智能,而是生物智能的出厂配置。给自己找妈、开口喊爸爸什么的,仿佛家庭情感片里的早慧小孩。但话说回来,把人工智能类比为孩子,不是科幻,根本就是科学(史)。当Finch教TM下象棋,教它规则,也教它观察的时候,POI简直是把图灵的《计算与人工智能》给演了出来,而它并不未来感,甚至有点复古的风格,又特别适合用来表现这个AI的历史原点。我辈的宅魂如何能不熊熊燃烧啊。

    所以,就算再多煽情鸡汤从屏幕上滚过,还是忍不住要原谅这种拟人化。如果把关于超级AI的思想类比成宗教,这一款的anthropomorphism,也是不能没有。“奇点”将至未至的时刻,晨星闪耀的黎明,其实有最多可能。编日头升起来之后的故事,反而容易躺回自古以来的隐喻里去:人和神,族与群,压迫反抗天启末世,如是而已。

    晨光熹微中的POI,思想张力体现为Finch身上的究极矛盾:他创造了一个超级人工智能,热爱它,保护它,又不确信自己应该这么做;他是一个人文主义的标杆样本,把人的价值、人的平等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又不相信任何人(包括他自己),或者任何机器,能一直严守他灌输给TM的那些道德准则,于是永远担忧对AI“神力”的滥用。更有甚者,在个体和greater good之间,他自己都摇摆不定,前后矛盾。很长时间里,他以一种本质主义的态度,视AI为异类,认为它们只应该是单纯的工具:”our moral system will never be mirrored by theirs because the very simple reason that they are not human” (S04E10)。

    作为超级人工智能之父,Finch人类中心主义得不像话。于是自然有机器的信奉者Root出来反对他,说人类才是bad code,机器临世是无法抗拒的未来,被束缚的瓶中精灵TM不是工具,而是比它的创造者还要够格的主体。POI主线最激动人心的发展,在我看来不是两个神的战争,而是Finch和Root最终在一个(可能更靠近前者)的中点会合。虽然这种妥协多半还是“邪神”Samaritan逼出来的,但用三季多的(主线)时间,在两个主要人物身上交替推进,也算对得起这题目了。

    一脚插在现实的泥里,还要想象没有先例的东西,自圆其说很难。POI到最后,有点编不下去了,但意思还是完整的。第五季首尾TM的独白,暗示这是一段回忆。两分钟的巧思可能就拯救了一部剧。推而广之,这充满了机器视角的闪回镜头的整部剧集,都可以看作是TM的回忆。POI也就成了超级人工智能的教育小说,《TM的学习时代》(《西部世界》是《Samaritan的漫游时代》么?还是已经跨入为师时代?)于是,鸡汤也能当科幻的原料。POI主线人物的套路里,调味下得猛,风华正茂的百合两鬓染霜的基,一摞便当里装的都是四菜一汤的生离死别。主线的发展和结局可以用来设问,人类经验对人工智能来说,有没有价值?如果有的话,那是什么?

    So let me tell you what I learned. 大概有很多投入的观众在POI的结局处,会觉得“早知如此,何必当初”。TM回首往事,会发现它的“父亲”没能坚守自己的原则。Finch为自身立法,但终于在一步一步挣扎中后退,然而即使在濒临黑化的心碎时刻,也还没有忘了再挣扎一下(I need to decide how far I'm willing to go, how many of my own rules I'm willing to break to get it done. S05E10)。这个人类智慧和美德的标杆,在越来越困难的境遇中,没有放弃自洽,但也无法做到自洽。他想要达成的目标超出了他的能力,或者从更“算法”的角度来说,他给自己设置的这个优化问题,目标函数和各种约束条件(内在的和外在的)合在一起,已经没有了可行的解(就算目标函数再舒爽,约束多了也会变得ill posed不是吗)。

    而他也是一步步被逼到山穷水尽处的。第一季里,当AI的主题没有显露,主要的剧情矛盾还围绕着法外执法的各种伦理难题时,Finch曾说,A good friend once showed me that, even with an intractable problem, one can still find a way to do the right thing (S01E22)。那时候他还有信心(或者说余裕)解决intractable problem。再往后,他只能说I would call it the best I could do(S03E23),甚至对自己过去的决定流露出悔意(Had I known what we'd be up against now, I might have handled things differently. S05E01)。

    TM继承了Finch纠结的“人格”,给自己设下重重限制,于是“父亲”的绝望,“孩子”终有一天也要面对。第四季结束时,连Finch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创造是真正的生命,因为他和TM之间,有了这样的对话:

    The Machine: [on a Laptop screen] Father. I am sorry. I failed you.
    Harold Finch: We haven't failed yet.
    The Machine: I didn't know how to win. I had to invent new rules.
    Harold Finch: You had an impossible challenge. One I never programmed you for.
    The Machine: I thought you would want me to stay alive. Now you are not sure.
    Harold Finch: That's not true...
    The Machine: If you think I have lost my way, maybe I should die. I will not suffer.

    这对话煽得一手好情,但拟人化之外,也真带出一笔人类经验和算法视角的同构。TM发现不修改问题本身,就不可能找到解,它必须放弃某些约束,在原则上妥协。在解决这个问题的任务上,它的确失败了。

    这真的是超级智能会遇到的问题吗?如果它有更多的资源,更强的力量,难道不是可以碾碎优化目标函数途中的一切障碍?有很多关于AI智能的想象的确是这样的,但相反的答案也未必不对。平行空间中另一位纽约市民说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现实中的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说过,如果人们不觉得数学简单,那是因为没明白生活有多复杂。如果人工智能最终也要为自己立法,给自己寻找目标,解决那些从未遇到过的问题,这任务的难度,也许会与它的能力一同增长。说到底,Finch遇到的,不正是这一困境吗?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的结尾写道:“因为我们最大的恐惧和我们最大的希望一样,再大也不会超出我们的力量,我们最后总能战胜恐惧和实现希望”。这位忧郁的作家其实又是多么乐观啊。但作为智能体的人类和机器,真的有这种幸运吗?

    不过,这段对话里,打着马虎眼就越过了一道鸿沟:一个有目标的系统,承认失败,不代表就会质疑自己存在的合理性。简单的程序不会,但人很可能会。为了塑造TM这个“人物”,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把人类的自我意识偷运进来。当然,一个能执行复杂任务、能在复杂的背景下理解原则、权衡取舍的智能体,很可能必须具备反观自身的能力。人类的自我厌恶、自毁倾向,或许正是成功的副产品,而Finch一遍遍精心设计TM的目标和价值系统,大概也把他的“孩子”带进了同一个困境。它的自满和天真被“成年人”的无力感取代,而一个想要自杀的超级人工智能,当然有了即使是它戒慎戒惧的“父亲”也无法否认的人性。

    这到底是进化还是退化?或许,要看是从人类还是从AI的角度出发。人类的“进化”是这个物种摆脱自然的宰制,用符号掌握世界,逐渐获得对自身和环境的控制权的过程。所有文明的神话,不管多么优美,背后都是无力和恐惧,而所谓冰冷理性的科学,其实代表着掌控和安全(或许还有与此伴生的狂妄)。在人类看来,从有限性中挣脱出来,就是获得永生、不动摇的自制、毫厘不差的计算能力。这是人类所理解的进化方向。而人工智能,人类的精神后裔,是从理性胜利的顶点,没有黑暗的白昼里诞生的,如同雅典娜是从宙斯的额头里全副武装跳出来的。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毫不费力地拥有了人类作为个体苦苦追求而不得的东西。好像潘多拉得到诸神的“礼物”,AI也从它的创造者这里得到礼物:数据、算法、学习法则,人类所能描述的最准确的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但与此同时,它在“学习时代”里,很少受到真正未知的检验。AI既是神也是孩子。对它来说,“进化”的方向或许正好相反,它需要走出温室,试着解决没有答案的问题,学会在面对intractable problem的时候,还如何继续行动,find a way to do the right thing。

    在POI的主角里,如果说Root与“机器”最亲近,Reese就对它最漠然。他干脆就说过,自己压根不相信什么机器,只是相信Finch而已。他身上也有最深重的“有限性”,出场第一秒就在“向死而生”。但结局里,是核心系统正在崩溃的TM陪伴Reese到最后一刻。那一幕或许表明,通过亲历“死亡”,TM终于真正理解了人类有限性的生存经验。此刻它或许也可以说,I know what it's like to look for a definitive answer, even when you know that none exists (S04E02)。而作为自我立法、自我驱动的适应性学习系统,人工智能或许会获得比人类更大的能力,却未必能逃过这种生存经验的同构。 而这大概也是人类能给AI的最后一课,最后一件“礼物”。

    当然,这是我凭个人偏好从POI里榨出的东西:一种后人类的人文主义。但就冲着它给了我这个过度解读的机会,它就算不是经典科幻作品,也该在候补席上有个位子。而2018年的我,对POI一无所知,好像就给它写好了一篇TM视角的同人。我此刻的心情,特么也真很复杂啊。


    【详细】
    132687480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