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91303
  • 咸浣熊
    2021/1/4 2:22:27
    笔记

    园子温的(属于普通人和庸才的)摄影机不要停和抛掉面具上街去。也是他作品里除了曝光我最喜欢的一部。

    这次终于关注了下结构了。前面都是散点透视,处处是伏笔和引线:幽灵、群演、人群、面孔、椭圆形上咕噜咕噜的人生。在最后一幕之前的平静叙述中,通过类似“所有的幻想都需要一个朋友”织成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看不见的丝线。

    园子温的(属于普通人和庸才的)摄影机不要停和抛掉面具上街去。也是他作品里除了曝光我最喜欢的一部。

    这次终于关注了下结构了。前面都是散点透视,处处是伏笔和引线:幽灵、群演、人群、面孔、椭圆形上咕噜咕噜的人生。在最后一幕之前的平静叙述中,通过类似“所有的幻想都需要一个朋友”织成人与人之间紧密联系的、看不见的丝线。然后将伏笔和引线在最后一幕集中在戏中戏里全部引爆,让几乎每一处伏笔都有回响,第一个女主角、台词、薄雾......在这条街上,看不见的丝线无所遁形,人和人(配角和配角,庸才和庸才)相互连接、对话起来,开始戴着镣铐起舞。群众的声音汇合在一起淹没女明星的嘶吼,让真实的面孔淹没虚伪的面具。非常激动人心的。

    最后那段风格化的大暴走只能说是绝对园子温的,可是即使没有,当观众们将视线从明星身上移开,开始举起手机拍摄群演并以他们为焦点时,参与的胜利就已经颠覆了导演和明星中心。

    另一方面,片子里的男人也是典型的园子温式。让软弱压抑的男人退场(最后暴走反而有点破坏了),并让主动且精神上强有力的女性走出影子的处理很妙。从“你意识到世界会停止吗”那段开始就是第一位女主角方子主导,片子实际上将所有拥有流畅巧妙节奏感的部分都交给了女性。

    惊喜是这片子磕死我了。没想到一开始边看选角边自言自语“如果是我我会选”的两位女性竟然可以搞CP。嚎叫的疯女人安子,沉默的疯女人桐子,竟然还有这么一段爱情加革命(?)的戏码并作为颠覆者完成私奔。磕死我了,谢谢你,园子温,虽然你是我走在街上碰见最想在脸上揍一拳的导演,这对也给得特别尤其无敌好。

    回到我最喜欢的一句经由桐子也只能经由她说出的台词:我只是人群中的一副面孔,但我很感激你能认出我来。

    这不仅是让人看到这个沉默的疯女人有一种“韧”的内在,更重要的是,在最后一幕中,戏中戏第一场开始录制,就在摄影机视角里,女明星的红裙子后面,导演和所有观众都看到了,一闪而过的桐子的脸。

    比起更容易被关注到的、作为混乱触媒的安子(她时常从外部发起攻击),桐子则用她的被看和在场,用她在摄影机里一闪而过的面孔为那句台词作出完美的呼应和互文,在整个文本里进行了一次沉默的内爆。

    【详细】
    131101088
  • ..
    2020/12/13 1:49:14
    舞台暗淡匆匆的背景后,都有一张张绚丽狂乱的脸

    每一面丰富嘈杂的背景里都有一朵朵孤独开放的花。

    被选中的三个主演,都失去了所爱之人,而导演也失去了她的第一位女主角,也是她的女友。也许是因为小林导演感受到了她们三人试镜时,所共同流露出的这份痛苦,也许是因为死去女友的灵魂在挑选她们。

    但失去爱,失去爱人,失去目标所给角色造成的空洞,迷茫

    每一面丰富嘈杂的背景里都有一朵朵孤独开放的花。

    被选中的三个主演,都失去了所爱之人,而导演也失去了她的第一位女主角,也是她的女友。也许是因为小林导演感受到了她们三人试镜时,所共同流露出的这份痛苦,也许是因为死去女友的灵魂在挑选她们。

    但失去爱,失去爱人,失去目标所给角色造成的空洞,迷茫和这份痛苦,似乎一直是园子温电影里的主题。园子温爱让他电影里的角色们,奋力的奔跑,嘶哑的吼叫,吱吱喳喳的喧闹,夸张的表情流露,大声的哭,大声的笑,大段大段近乎掏出心脏的独白,美丽的少女们欢声笑语,痛哭流涕,或坠楼,或跳轨,或被肢解,或只是单纯安静的盯着屏幕,气喘吁吁。园子温的世界一直是半疯癫的,冰冷时散发着铁锈和血味,温暖时散发着阳光和青草的味道。

    这个世界对于你来说,到底是什么呢?你在面具后面吗?相同面具的背后却是一张张不一样的脸,不一样的人生,同样的台词,却有着不一样的眼泪声音和动作,但剧本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园子温似乎一直想说,或者一直在表达的,就是逃出去,跳出去,去找你真正想要的,最后群像们,都摘掉了相同的面具,从故事里跳出来了,冲呀,他们大喊大叫,欢笑着打碎了剧本为他们固定的框架。演员在现实世界中喊着要自由!人群懵懵的看着他们,有人掏出手机远远的录着像,有人在发笑,有人匆匆走过,角色从电影里跳到现实世界中,现实中的人们也不知不觉进入到了电影的世界里。但是你意识到这个世界会终止吗?我们还在拼命的挣扎。或许就像电影里说的,你以为自己在动却只是旁边的火车开动了。

    园子温的电影是半疯癫的,拼命挣扎的,最终角色们总在毁灭或是重生中解放,就连他剧本里的角色,都恨不得冲到现实世界中。你会想继续带着面具吗,安心的做这世界的背景,你甘心吗?其实,我也会很想好好的追逐奔跑,好好的喊叫,可是好像我也只能安静沉默的在这似乎是漫长庞大的世界里,在时间的一隅间孤独的开放和凋零,淹没在电影里。我好像放不下脸上的面具,我意识到了啊。

    【详细】
    13051913
  • cinewoo
    2020/12/9 9:59:13
    View 视角 | 不再碎尸的园子温依旧可以花招频出

    13043173
  • 之年
    2020/12/6 1:36:31
    我是我平淡无奇生活,最后的目击者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埃舍尔街在我看来意味着无尽重复的生活模板,生活在这里的人虽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同样“困”在自己的生活里,步履不停,却也只是循环往复;而红色邮筒则象征着大多数人试图打破或重建自我重复性生活的一个契机或者说愿景,当这些装着憧憬和期待的“信件”经过不同的人的投递,最后汇聚在红色邮筒里,便意味着与他人生活的交叉,继而开启新的人生际遇。从电影的第一个镜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名字–《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埃舍尔街在我看来意味着无尽重复的生活模板,生活在这里的人虽性格遭遇不尽相同,但都同样“困”在自己的生活里,步履不停,却也只是循环往复;而红色邮筒则象征着大多数人试图打破或重建自我重复性生活的一个契机或者说愿景,当这些装着憧憬和期待的“信件”经过不同的人的投递,最后汇聚在红色邮筒里,便意味着与他人生活的交叉,继而开启新的人生际遇。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开始,我就有预感会被这部电影所吸引,导演独特的镜头呈现方式,让我产生了很强的电影代入感。每一次的转场,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却也令我捉摸不透,因为我猜不出这部电影的主角是谁,只能跟随着导演的镜头,慢慢的的去尝试理解与思考他的想法和用意。

    随着影片的时间线和剧情线逐渐的展开,影片中那些不停出现的意象吸引了我的注意–被“遗弃”在红色邮筒旁的纸糊手枪和面具。我起初以为这是导演的一个具象化表达,手枪代表着对现有生活的反抗,面具则是为了隐藏麻木面孔下想要寻求解脱的自我;而看到后面,我忽然明白手枪和面具更像是每个人生活中自由精神建设的“地基”。戴上面具,拿起手枪,便意味着与过去的自己告别,踏入一个理想的精神乌托邦。待摘下面具之时,就是绚烂人生的再一次绽放。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导演对于主角与配角的理解。虽然我们在他人的生活中都是配角,但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是不可预料的,可能有时候我们只是释放了一点自己的善意,但对他人的生活来说却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人生漫长,如若能一直被他人铭记,是主角还是配角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生活里,我们永远都是主角,无需质疑,也不需要“面具”。

    【详细】
    13035711
  • 楚楚很动人
    2020/12/4 13:53:11
    镜头里与镜头外,每个人都该有真实的自由

    周末的一天,一部奇怪的海报映入眼帘,片名《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好奇之下搜寻了这部片子,然后整个看完后,我有点没看明白,之后看了第二遍。另外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园子温。

    周末的一天,一部奇怪的海报映入眼帘,片名《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好奇之下搜寻了这部片子,然后整个看完后,我有点没看明白,之后看了第二遍。另外这部片子的导演是园子温。

    13030268
  • 宇宙未曷
    2020/11/30 23:49:57
    面具

    从几天前开始就有博主推这部电影,我不以为然,昨天又看到一个博主说这个电影,我就下载到本地,开始看了。

    一开始这个海报就很吸引我,我想知道海报的那个女人是谁,不过看着看着,我就忘了这回事。通过这个红色邮筒,每个群演的生活都被勾勒出来了(虽然我都忘记他们的名字了)。不过记得清楚的是夏目,有第三者的颜色;还有父亲自杀的短发女孩,失去丈夫的长发女生,还有很多,小林真爱俱乐部,母亲住院的那

    从几天前开始就有博主推这部电影,我不以为然,昨天又看到一个博主说这个电影,我就下载到本地,开始看了。

    一开始这个海报就很吸引我,我想知道海报的那个女人是谁,不过看着看着,我就忘了这回事。通过这个红色邮筒,每个群演的生活都被勾勒出来了(虽然我都忘记他们的名字了)。不过记得清楚的是夏目,有第三者的颜色;还有父亲自杀的短发女孩,失去丈夫的长发女生,还有很多,小林真爱俱乐部,母亲住院的那个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女人……

    那个红色邮筒的女人,才出现了,原来她是小林的前女友。在面试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她就是真实存在的,直到后面在片场,没有她的存在,在小林“觉醒”的最后那段时间,她在疯狂的跑着,说些我听不懂的日语,没有字幕,只有他们两个人的对话,嘶吼。以及那些很平的小路,很日本的滤镜,很虚晃的镜头。

    我知道他们在片场的那场戏,是乱的,有怒吼,有争吵,有自然,也有不自然,但是这些都像是生活会出现的意外,不论是演员,主演和群演,还是导演,制片人等等,大家都是在生活与意外之中度过。毫不意外,那些试戏的人们,都来当了群演,他们还是有着自己的色彩,他们也想成为主角,可是在这场戏他们只能当被骂的群演,只能当那些主角的背景板,没办法对吧,确实没办法。说什么在生活中当自己的主角,可是,这样的主角总是缺少什么。闪光灯?人们的注意?还是什么?

    可以接受平庸。也可以争气的当自己的小主角,虽然小,但是,也是主角呀。

    最后的镜头,在她们两个人横冲马路中,在摄影机被警察拦住中,急刹地变黑了,一场戏,结束了。

    【详细】
    13023676
  • Lio.A
    2020/11/20 3:06:16
    中二是种好气质,中二的电影就不一定了

    你不能说他不是好的电影,毕竟结构是精巧的,先分再总的叙事,在最后一段的群戏还是很精彩的。可这种漫画式的人物特质,放在一部真人戏里,除非有像那部摄影机不要停所描述的反差,否则观影过程是非常难以沉浸进去。所有的段落编排实在太过呱噪,缺乏有意义,或者说说是能够引起观众去思考的情节,要不然就像这部显得异常中二。

    日本电影的叙事或者人

    你不能说他不是好的电影,毕竟结构是精巧的,先分再总的叙事,在最后一段的群戏还是很精彩的。可这种漫画式的人物特质,放在一部真人戏里,除非有像那部摄影机不要停所描述的反差,否则观影过程是非常难以沉浸进去。所有的段落编排实在太过呱噪,缺乏有意义,或者说说是能够引起观众去思考的情节,要不然就像这部显得异常中二。

    日本电影的叙事或者人物特质总是带有点不一样的味道。看过的告白如此,情书,或者跟这部几乎可以归为同类性质的 哪啊哪啊神去村都是这样。作为点缀是可以让我接受,而整个篇幅这样很难让我安静下来观看。显得有点乱尾段的群戏是夹杂了所有分戏人物的集合,编排的是过瘾,但结局很一般。不是太满足于此。主要还是人物太扁平化,而主题过分被这种异常曝露出的角色所感官冲淡。可能是自己审美不同,不太接受这中表演方式。所有的演员都很难看到演技类的享受,有点无趣。

    【详细】
    1298145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