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92099
  • 嗯…
    2017/7/6 22:47:46
    他们也会走向光明

    我一直认为日剧对于社会现实的反应是深入直接的,而社会现实是黑暗。冬季剧的时候我就被逼得暴露自己白莲花的本性,这次可以是用绝望来形容了。第一集,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生死悬于一线之际也不懂好好做人,被救了命也不懂得感恩。要救他一是因为他出生于有权势的家庭,二是因为,正义善良的人不管恶人如何作恶都会将他作为生命看待,即使不救活他对社会反而更好,正义善良的人也不会越过自己的底线,而恶人总是在越过自己

    我一直认为日剧对于社会现实的反应是深入直接的,而社会现实是黑暗。冬季剧的时候我就被逼得暴露自己白莲花的本性,这次可以是用绝望来形容了。第一集,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生死悬于一线之际也不懂好好做人,被救了命也不懂得感恩。要救他一是因为他出生于有权势的家庭,二是因为,正义善良的人不管恶人如何作恶都会将他作为生命看待,即使不救活他对社会反而更好,正义善良的人也不会越过自己的底线,而恶人总是在越过自己做人的底线。第二集,上级对于官员逼迫少女卖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这事儿没法管,打击一个窝点又回有第二第三个窝点冒出来,是体制的问题。田丸先生说,总有一天我会改变这样的体制。我觉得田丸先生的志向非常远大,但是这条路是非常漫长且艰辛的。我觉得上级说的就是现实。稻见先生在医院将迫害少女的人抓住了,却又放了。他也是无奈的吧,迫害少女的人,杀一个会冒出来第二个。最终这个人打开医院病房的门,走向光明。第三集,那两个少年大概就是幼稚一点的丸田先生吧,他们也是看到国家现实的黑暗、腐败,希望有所改变,但他们天真地认为仅仅杀死几个腐败的人和他们两个蝼蚁的死可以改变国家。第四集,教授在车上看妻儿的时候就知道是最后一眼了吧。教授跟小组的人道谢的时候,有弹幕说洗白的,认为这个社会非黑即白的人还是不要看这种刻画现实的题材的日剧了吧。教授的人生,说不上是走错了哪一步,被女间谍勾搭,可能当时觉得只是众多男性众多出轨中的频繁的一个对象,总之他做的事,都是不可预测的事。第一集是不得不救一个不想救的人,这一集是想拼了命救他,却救不了。正义善良的人脸上无尽的无奈和悲切,恶人在以啤酒庆祝。

    【详细】
    8648686
  • 郑大少
    2022/3/19 16:41:38
    原始的配方
    特地收割了第一部,再来欣赏带有重启性质的第五集,原始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极力想还原第一部的光辉,所以把曾经的铁三角都请回来了,甚至连带那栋月光光心慌慌的老房子,虽然猜谁是凶手的游戏屡试不爽,最后凶手永远都死于话多,但过多的致敬导致新鲜感基本流失殆尽,自然也...  (展开)
    特地收割了第一部,再来欣赏带有重启性质的第五集,原始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极力想还原第一部的光辉,所以把曾经的铁三角都请回来了,甚至连带那栋月光光心慌慌的老房子,虽然猜谁是凶手的游戏屡试不爽,最后凶手永远都死于话多,但过多的致敬导致新鲜感基本流失殆尽,自然也...  (展开)
    【详细】
    14284214
  • 大聪
    2019/1/25 17:52:33
    《死侍2:我爱我家》结尾的国内特供彩蛋,看完你绝对泪目
    说真的,当《死侍2:我爱我家》的中文标题出来以后,我就被秀逗了。 但如果你仔细转念一想,《死侍2》的剧情,还真是我爱我家,不管是从死侍的心路历程来看,或者是从团队的观念来看,整部电影的内核,都和家的概念离不了关系。 《死侍》系列的招牌,就是嘴贱+R级,那么问题来...  (展开)
    说真的,当《死侍2:我爱我家》的中文标题出来以后,我就被秀逗了。 但如果你仔细转念一想,《死侍2》的剧情,还真是我爱我家,不管是从死侍的心路历程来看,或者是从团队的观念来看,整部电影的内核,都和家的概念离不了关系。 《死侍》系列的招牌,就是嘴贱+R级,那么问题来...  (展开)
    【详细】
    9917217
  • Leo
    2016/6/29 16:11:41
    还过得去的一部IP电影
    <图片1>
    *注:
    对不起,我又要严肃一下了。下面影评开始的地方有个分界线。

    我这篇影评里谈到了涉及种族的文化问题。我知道有人在故意叫板,有个从来没在豆瓣上发过影评的人刻意写了一篇较短的5星影评,标题直接夸张地赞颂“white man”主角,开头非常担心好莱坞“白色人”越来越丑、“black龟和混血”越来越多的“严峻问题”,称是“美国在搞政治正确矫枉过正”所致
    <图片1>
    *注:
    对不起,我又要严肃一下了。下面影评开始的地方有个分界线。

    我这篇影评里谈到了涉及种族的文化问题。我知道有人在故意叫板,有个从来没在豆瓣上发过影评的人刻意写了一篇较短的5星影评,标题直接夸张地赞颂“white man”主角,开头非常担心好莱坞“白色人”越来越丑、“black龟和混血”越来越多的“严峻问题”,称是“美国在搞政治正确矫枉过正”所致。这文是直接针对我的文章的。这种恶心的人是不是水军就不知道了,不管TA真心与否,我都挺可怜TA的。既然都是指尖笔头上的功夫,我不在乎花点时间加一点回应的话。

    影评人Roger Ebert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我们去电影院,然后对除了我们自己以外的人物心领神会,这能使我们成为更好的人,使我们心胸更开阔,更加能够懂得:这个世界上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需要纠正的。看电影促使我们能够爬出自己的井底。人类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能力走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角度、跨出自己的经验范围,然后理解作为他人是什么感受的,作为另一个种族的人是什么感受的,作为另一个年龄层的人是什么感受的,作为另一个性别的人是什么感受的,作为另一个国籍的人是什么感受的,有不同体质或行动能力是什么感受的,有另一种信仰是什么感受的。而当我去看电影的时候,至少在两个小时内,我会有类似灵魂从自己躯体里解脱的经历。如果一部电影感染了我,我本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屏幕上的角色,我在亲身体验一段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经历。而这就能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或者至少有可能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真的相信,看好电影和看重要的电影,是我们人类能够体验的最深奥、最文明的经历之一了。”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它也解释了我有时为何对谈论电影、谈论电影对文化的影响、谈论电影产业、电影作品应该怎样更加多元的代表、反映、呈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审美的态度特别特别认真。

    如果我是一个追求“政治正确(PC)”的人,我就不会在自己的影评里讲出“我没读过 ‘神奇女侠’ 的漫画,因为我认为女人们就应该待在厨房里”这种玩笑话;我就不会在复联2美队和鹰眼媒体采访中玩笑黑寡妇“是个浪妇”受到攻击后为他们进行辩护。我曾经说不懂的人没资格被冒犯,现在我觉得我错了——我认为不同的、有限的经历必然导致不同的人对这种幽默有不同的适应程度,每个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反应。秉着这个道理,当被冒犯的人站出来说“你必须被冒犯”或“说这种话的人应该被封嘴”时,这也是有问题了,他们想要封杀异见,但这些不同的反应是可以共存的。

    作为媒体的消费者,人们会观察到美国社会有时会发生比如有些人因为自己的言论被误解、被夸大、被政治化的断章取义,而得罪一些敏感的团体,导致发言者被开除、被批斗等现象。那是PC被强调得太过头的现象。这种时候,追求PC太过度就是限制自由了。我在吉米·鸡毛“辱华”事件后写了特别长的一篇辩护的文章,那篇时间投入得太大方、态度太严肃了,而且估计我现在读它会找到很多毛病,不过就发在豆瓣日记里,你可以去读。

    但PC这个借来词被用得越来越猖狂、越来越泛滥。它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理解,“胆怯得不敢说任何可能冒犯别人的话”、“对他人的意见和经验保持开放的心态”、“在讨论其他文化、团体时尊重那个团体本身的价值和看问题的角度”、或者像耶鲁大学的Stephen Morris定义的“因为某种特定言论很可能引导听者对言者产生消极的论断,言者就有动机改变自己想说的话以避免他人对自己产生消极论断,这种意识就是政治正确”,等等。

    当一个参政者(比如Trump)将一个种族、一个宗教的所有人都统一使用贬低性、歧视性的话来概括、影射的时候,并没有人误解他,他就应当为自己的偏激和无知而付出代价,这种时候讲PC是托辞,是逃避责任。

    我在这篇影评里讲的话,明明是在讲文化、讲代表性、讲我希望看到的好电影是怎样的。我根本没考虑过什么政治正确!我认为每一个文化群体都应该被媒介平等的对待和呈现,我认为《人猿泰山》当时就是有殖民主义的意识,我认为2016年讨论如何认识、正视原著当时的时代背景,如何通过改编让文化遗产反映我们当代的潮流,使得历史继续传承下去,是有意思的事情。

    当一个人因为别人想看到更代表真实的不同团体的艺术作品而感到不耐烦、听到他人对于缺乏代表的现象有批评意见就受不了,并且直接说TA看黑人、混血人比看白人低一等的时候,这个人就是个种族歧视的垃圾,不然最起码也是个为了私利瞎扯淡的不要脸。“大家都知道欧美现在搞政治正确” 这种话是莫名其妙的可笑,什么叫“在搞”?谁在搞呀?典型的道听途说+想当然,矫枉过正的现象跟使用“反对PC”做护盾搞极端性仇恨煽动的嚣张程度比起来算个屁。

    如果你对我想谈论的东西没兴趣,那就关掉不要读。但如果你因为某种异见挑战到了自己的思维模式、损伤了你的审美水平在自己心目中的可靠性、或干预了你享受自己本来就享受的东西的能力,那是你自己的安全感有缺失。不论怎样,靠煽动性、侮辱性的言语挑衅,不针对观点讨论,只想要绕过话题通过强装“有什么大不了的”的态度而贬低、拉黑别人观点合理性的冲动,证明你很弱很胆小。你就只听说过几个人言人语的关键词而已,请别让自己难堪了,是不是水军,你看起来都像个白痴。

    你才生气了,你全家都生气了。

    ==================对不起了。下面是原影评:===========================

    在影评之后我会解释IP电影,以及为何谈及这个话题。

    电影发生在我们熟知的泰山故事之后,是回归人类社会的泰山和妻子——珍返回故乡的故事。本是一次外交式访问+重遇亲朋,但却被反动政府/奴隶贩子攻击,珍被绑架,而泰山既要面对丛林中的老敌人、也要面对人类里的新对手,还要救回自己的妻子。

    在评论电影本身之前,大体上我觉得这片子玩新玩得挺保守。泰山的故事是恐怕连正儿八经的跟非洲或黑人都没怎么正面接触过的白人老爷子Edgar Rice Burroughs在20世纪初写的。这白人来到异域成为领头人救世主的故事,满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元素,让我想到了漫威的铁拳侠和奇异博士两个白人的起源都是来到东方习武成为老大的套路。这其中有很多文化征用、征服的色彩,白人至上的盲目荣誉(当然这种盲目在哪个文化里可能都会有),以及种族歧视。

    泰山想要出新,就要更加进步的对待种族和文化问题,这个人物的故事,本可以给我们这个浮躁的动乱世界展示一个眼中无种族的人,因为他是动物养大的,对他来说人是人,或者在外界把他吸入人类社会,让他了解了人类互相因肤色分级之后,他才看到种族,但他应该潜意识里对非洲人、对黑人更加的亲切。这部电影没有抓住机会多讨论这些,故事里的矛盾小的是跟黑人的矛盾,非常私密,大的是跟奴隶主的矛盾,非常便捷。泰山谈吐非常英伦,而老婆是一个美国白人。这让电影没能彻底摆脱掉原著本身由于当初白人写出来的那种帝国、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而残留的尴尬味道。

    叙事/表演

    开场是克里斯托弗·沃尔兹(Christoph Waltz)饰演的1号反派登场,一场小混战后,介绍了反派要对付泰山的动机,展示了一下他的特殊武器技能,有点玄乎,没给出所有的答案和背景,留下了一点悬念。但感觉总体上开局挺无聊的,很多通过读字幕、角色台词来讲背景的情况,从开场转换到英国,直到他们立足到达非洲这之间的戏,都有些无聊。在这些戏里面, 亚历山大·斯卡斯加德(Alexander Skarsg?rd)饰演的泰山,除了身材上有点意思,大部分时间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但或许电影想要表达的就是他离开自己的家来到人类社会以后有些平庸。玛格特·罗比(Margot Robbie)作为演员,演技就上一个档次。但夫妻之间的默契程度还看不大出来。塞缪尔·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的登场也稍显老套。

    但是到了非洲之后,电影逐渐有了色彩。泰山和珍两个人都是从非洲长大的,他们对动物是有感情的,对当地的黑人部落居民也是有感情的,从这里开始,我感觉男女主角的灵魂有了明显的切换,不仅他们跟当地的人和动物的互动非常有感情,两个人之间的化学反应,也因为二人在大自然之中更有野性,而得到了增强。Samuel L. Jackson是一个观众视角人物,他是个从来没接触过自然和土著的跟班,对于眼前一切的反应成为了一系列的喜剧梗,跟主角之间有一些风趣的对白。第一幕结束时,之前毫不在乎的心情没有了。
    Samuel L. Jackson
    Samuel L. Jackson
    【详细】
    79563824
  • 红衣
    2020/10/9 18:18:04
    别惹女保安
    美国狮门公司又出新片了,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看门人》。 先说说狮门这家电影公司。起源于加拿大总部位于美国的狮门影业,曾经也算是够硬的一家电影公司,曾出品过《电锯惊魂》系列、《林中小屋》、《午夜食人列车》、《血腥玛丽》、《邪恶森林》、《勾魂谷》、《敢...  (展开)
    美国狮门公司又出新片了,就是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部电影《看门人》。 先说说狮门这家电影公司。起源于加拿大总部位于美国的狮门影业,曾经也算是够硬的一家电影公司,曾出品过《电锯惊魂》系列、《林中小屋》、《午夜食人列车》、《血腥玛丽》、《邪恶森林》、《勾魂谷》、《敢...  (展开)
    【详细】
    12901215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