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961518
  • SydneyCarton
    2006/11/24 15:00:16
    当作者遇上类型——《大丈夫》两部比较谈
    彭浩翔的《大丈夫》是拖到了今年才看的,当时感觉还是真是不错,至少整个的布局是非常精到,而且一个个的小细节上把握得很到位,不经意的时候,已经影响了整个电影的动向。今年推出了《大丈夫2》,当时一看导演不是怪鸡,我就已经在心里打了个折扣,看导演的名字,非常陌生,专门去查了下,发现还是为比较有名的电视导演,导过《一号法庭》、《笑看风云》等,至少应该不会太失水准。

    看完了。比不上第一集是肯定的
    彭浩翔的《大丈夫》是拖到了今年才看的,当时感觉还是真是不错,至少整个的布局是非常精到,而且一个个的小细节上把握得很到位,不经意的时候,已经影响了整个电影的动向。今年推出了《大丈夫2》,当时一看导演不是怪鸡,我就已经在心里打了个折扣,看导演的名字,非常陌生,专门去查了下,发现还是为比较有名的电视导演,导过《一号法庭》、《笑看风云》等,至少应该不会太失水准。

    看完了。比不上第一集是肯定的,不过这样的比较也没意思。至少这一部也很有趣,虽然这样的有趣和第一部差了个档次。比如戏仿。第一部戏仿的是《无间道》,但这不是情节上和某些场景上的追风,它有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剧情,但在大相径庭的情节推进中,却设置出了和《无间道》类似的语境,它的煞有介事让本来的阴郁和压抑瞬间得到消解。即便是一些具体场景的相似,比如开头,同样是曾志伟的“路怎么走”,用在这里,也一样恰到好处——即使观众没有看过《无间道》,也会为之莞尔。而那段水枪打相机的段落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再看第二部,虽然跟王晶同学的很多电影比,戏仿得还是比较聪明的,但问题在于,这只是为了商业考虑,每个类似的场景出现的时候,几乎就明白的告诉你,我是在学谁谁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情节,还常常游走于主线之外,完全为了玩。第二部主要沿袭对象是《黑社会》、《以和为贵》、《杀破狼》,如果说模仿《黑社会》的开头字幕还是很有点意思,那么第一个场景就太没意思了,喝茶选话事人这个著名的桥段完全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戏仿,跟后面的整个故事几乎没有关系,虽然这里面的麻将、视频电话都做得有趣,但也只是增加叙事中间的奇观。虽然前面说到的水枪打相机也有这样的味道,但和叙事还是结合得比较紧。好在观众也不会要求太多,开头乐呵一下,也就过去了。但后面模仿《杀破狼》的砸瓶子段落,就像一个人要说笑话,还没开口自己先笑了,刚刚渲染出来一点气氛——虽然大家都知道是为下一步的情绪高潮做准备,但气氛还没上去,就已经落入搞笑的窠臼,哪怕为了“笑”果,也应该再憋一会儿。

    从上面这点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了,2跟1比最大的不足就是,它的结构太松散了。1里面那群男人的计划,严密、高效,当煞有介事到了一定高度,就成了风格。而2呢,只是相把1的事儿颠倒个位置说一下,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路子该怎么走,看的时候,感觉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情节的堆砌,而不是整一,不过它比平庸作品好一点的地方就是,无论什么情节,单个提出来,它都能做得尚可自圆其说,并且多少会闪出一些亮点,比如原子蕙的转变过程,用一个车门袋中的破碎的安全套包装纸作为转砺点,非常自然,只是可惜,这样能够有铺垫的设计,实在太少了。

    如果要给2找优点,有没有呢?当然是有的。虽然2的结尾说是曾志伟作品,但其实从毛舜君参与了影片的表演、编剧和监制工作来看,恐怕她才对影片的监控权更大,或许因为如此,影片中有不少有点意思的台词——传着女权外衣的男性话语(这个下面再说)。像开始聚餐时候,不断在扎堆的男人们和女人们之间转换的镜头,虽然显得有点冗长,但将很多男女在相同看法上的性别差异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片中最好的一段台词。至于作为全片片眼的那句“女人不滚,男人不紧”(滚大概是粤语鬼混的意思,用粤语说这句话非常压韵),也算勉强的精到。

    看起来,1是2的反拨,但实际上,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相差非常远。有位朋友说怪鸡喜欢在电影中表达一种怀旧的意味,我想这样的总结是很有道理的,《买凶拍人》是萧条时代的怀旧,《AV》是对青春热情的怀旧,《伊莎贝拉》是对澳门这个地方夹杂着父性情怀的怀旧(看俄罗斯电影《小偷》也会有类似的感觉),而《大丈夫》,诸位还记得那段大家开着车如数家珍地介绍旁边的娱乐场所,以及梁家辉扮演的九叔一把鼻涕一把泪地为某个夜总会的关门而伤感的段落吗?还有结尾那个360度的拥吻,呵呵,其实,还是在怀旧的。至于主题,彭其实是用种非常戏谑的语调来说的,语调戏谑不等于说的话就戏谑,其实,很严肃,而且很现实,从安排其中的那场曼联和阿森纳踢平的比赛,就可以看出点彭的意思,实际上,这个是一个过程,无法摆脱的过程,彭只是冷眼看着,将这些事实夸张出来,他无意去讽刺挖苦任何人,甚至还带着同情,无论是同情苦恼的丈夫还是伤心的妻子,夸张是为了“笑”果,笑完之后,他还能让这些沉淀下来,让你品尝到点苦涩和他的温情。可以这么说吧,这其实是一部复调的电影,搀杂着他自己的怀旧情感和一贯的戏谑说事,如果谁有心,可以细细分析。

    如果说1还能从类型片中超脱那么一点,2就完全是一部类型片了。几乎明显的一部分搞笑一部分说教,大家任务分明。等玩累了,就开始讲讲道理,苦口婆心,遇到神经不那么大条的,刺激出眼泪也未为可知。从这个角度讲,1的味道是很香港的,而且是很长时间没有遇到过的那种港片的味道,而2怎么都让我觉得很韩片,特别是后来的煽情,呕吐是直接学习《色即是空》以及某个张娜拉演的情景喜剧。有点让我不舒服的,是2的伪女性话语。1反正就是男性话语,不做任何遮掩,但他的话语表现到了最后,还能体现出一种对女性的尊重和欣赏——当然,也是男性角度的。但2,看主题仿佛是女性话语了,可看看这片眼“女人不滚,男人不紧”,导演同学(或者说制片方,反正是影片意识形态的主导者)的良苦用心才体现出来。他(看名字我不知道导演的性别)是反对男人的出去鬼混,但并不代表他认可女性的自由,他所认可的价值观是主流的,家庭和睦型的,而这一套价值观本身就是建立在男权社会的基础上的,所以,所谓的中立,其实只是不那么偏斜而已。当然,就类型片来说,它的目的,应该是达到,反正没有哪个花心男人看完这部电影会真的收手。所以,我本来觉得拍到曾志伟的车回来,就足够了,因为那样的结尾已经很抒情了,但最后还是没忘记加上那样的戏谑,看起来,和怪鸡的结尾有点像,但实际上,少了应有的气质,只是沦为搞笑了。
    【详细】
    10932435
  • 妄作
    2020/10/18 11:00:08
    沈乐平别再毁秦时,请回傅海清他们吧
    官微上的沈导访谈白纸黑字:如果片头署名他为总导演、总编剧,那么“作品中的每一集、每一个镜头、每一张设计稿,然后到剪辑、音乐音效,也负责直接把关,可以说参与非常深入”。 不管沈导是否凭一己之力做了《秦时明月》第一部到第四部的唯一编剧,事实证明,由他领衔制作的《...  (展开)
    官微上的沈导访谈白纸黑字:如果片头署名他为总导演、总编剧,那么“作品中的每一集、每一个镜头、每一张设计稿,然后到剪辑、音乐音效,也负责直接把关,可以说参与非常深入”。 不管沈导是否凭一己之力做了《秦时明月》第一部到第四部的唯一编剧,事实证明,由他领衔制作的《...  (展开)
    【详细】
    12921215
  • bloctopus
    2020/7/13 16:09:13
    国霖

    只是为了看国霖哥哥,剧情什么的都忽略不看,整部剧就是为了突出林定邦,所以把马皓天写的哪哪都不如男主,面对一些抉择的时候马皓天表现得才是正常人的心理,林定邦人设太完美太戏剧化了,郑国霖演的马皓天真的是有血有肉有层次 ,颜值在线演技都在线,而且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两党相争各为其主罢了,就算最后沦为汉奸也没有给日本人起到实际作用,对待感情也比男主专一,三任妻子他都担起了做丈夫的责任,最后还迷途

    只是为了看国霖哥哥,剧情什么的都忽略不看,整部剧就是为了突出林定邦,所以把马皓天写的哪哪都不如男主,面对一些抉择的时候马皓天表现得才是正常人的心理,林定邦人设太完美太戏剧化了,郑国霖演的马皓天真的是有血有肉有层次 ,颜值在线演技都在线,而且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派,两党相争各为其主罢了,就算最后沦为汉奸也没有给日本人起到实际作用,对待感情也比男主专一,三任妻子他都担起了做丈夫的责任,最后还迷途知返,太爱这个角色了,主要郑国霖太帅了。

    【详细】
    12723224
  • CJYi-
    2023/1/30 11:57:04
    期待下次见面

    不知不觉第三季也看完了,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这一路遇到了很多新朋友,也陪伴着老朋友们一步步成长。感觉大草原上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惊险和未知,但还好结局总是美好的,他们都在努力生活着,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踏遍千山,走过四季。

    最后一期出现了非常多的动物幼崽,我想这也是寓意着传承和希望,每个动物种族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不知不觉第三季也看完了,从第一季到第三季,这一路遇到了很多新朋友,也陪伴着老朋友们一步步成长。感觉大草原上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惊险和未知,但还好结局总是美好的,他们都在努力生活着,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踏遍千山,走过四季。

    最后一期出现了非常多的动物幼崽,我想这也是寓意着传承和希望,每个动物种族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前进,在这片大草原上一代代传承、生活,就像纪录片里说的那样:“生存的智慧薪火不息,世代相传”,期待和他们再次见面的那天。

    14950428
  • ^神oO少^
    2022/4/5 4:35:36
    只是因为阿娇而看了这个电影
    对于阿娇我说的并不多,所以我在说阿娇之前,先说一下这部电影的情况,因为把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效果,所以并不能说不好,特效组三维场景做得的很唯美,摄影组构图拍的很棒,很有看三生三世电视剧的感觉,所以很多画面都很唯美,甚至唯美到比较震撼,特别是摄影组对阿娇的面部...  (展开)
    对于阿娇我说的并不多,所以我在说阿娇之前,先说一下这部电影的情况,因为把电影拍出了电视剧的效果,所以并不能说不好,特效组三维场景做得的很唯美,摄影组构图拍的很棒,很有看三生三世电视剧的感觉,所以很多画面都很唯美,甚至唯美到比较震撼,特别是摄影组对阿娇的面部...  (展开)
    【详细】
    14318214
  • 兔子
    2009/7/2 11:35:19
    新独VS神雕
    本来没觉得怎样,可看着看着,真的觉得这就是倪匡仿着神雕写的。
    你看,一个被奸人谋害断臂的大侠;
    你看,一个跟随大侠的清纯女粉丝;
    你看,一个陪伴大侠的另一只,最喜欢在一根绳子上休息!

    怎么能不让人怀疑呢。
    两个人还相约着去太湖边过日子。萨萨萨。

    我知道,士为知己者死,也越来越渴望这种惺惺相惜。可这老头儿编的故事的确有了点儿神雕的影子,不能不让人起
    本来没觉得怎样,可看着看着,真的觉得这就是倪匡仿着神雕写的。
    你看,一个被奸人谋害断臂的大侠;
    你看,一个跟随大侠的清纯女粉丝;
    你看,一个陪伴大侠的另一只,最喜欢在一根绳子上休息!

    怎么能不让人怀疑呢。
    两个人还相约着去太湖边过日子。萨萨萨。

    我知道,士为知己者死,也越来越渴望这种惺惺相惜。可这老头儿编的故事的确有了点儿神雕的影子,不能不让人起疑啊。老头儿太偷懒。不过一手三刀,我很喜欢!赞!
    【详细】
    2110224
  • 小村村
    2006/12/1 23:03:01
    云水谣,一张精美的贺卡
    客观来说,云水谣不是烂片,至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满满的电影院里鸦雀无声,偶尔可以听到低声的抽泣。唯美的画面和不时出现的动人细节让人由衷的钦佩导演的匠心。但我只能说这部片子给我留下的仅仅是片刻的感动,隔着那些绚丽的镜头,我感触不到影片背后表面主题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伟大的爱情,复杂的时代,两代人的追忆。同样的故事在《霸王别姬》里我看到的是大时代下人性的解剖与恢弘,在《玻璃之城》里看到的
    客观来说,云水谣不是烂片,至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满满的电影院里鸦雀无声,偶尔可以听到低声的抽泣。唯美的画面和不时出现的动人细节让人由衷的钦佩导演的匠心。但我只能说这部片子给我留下的仅仅是片刻的感动,隔着那些绚丽的镜头,我感触不到影片背后表面主题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伟大的爱情,复杂的时代,两代人的追忆。同样的故事在《霸王别姬》里我看到的是大时代下人性的解剖与恢弘,在《玻璃之城》里看到的是对时光流逝,缘分无常的精确把握。然而在《云水谣》里看到的却仅仅是三个人而已。尽管导演将这三人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但除去大量带有浓郁时代感的物件细节外,在人物身上并没有感到太多时代的烙印。他们只是在老老实实的上演了一场循规蹈矩而令人惋惜的爱情,时代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最表层的矛盾推动和巧笑嫣然你侬我侬的的舞台。看电影时,我忍不住会想,那个台湾来的男孩子是如何平衡他的爱情与理想的呢?在台湾精雕细琢的他和大陆部队的火热可有着观念的碰撞与摩擦?从影片上看,陈坤扮演的陈秋水身上并没有那种矛盾与挣扎,信念在爱情消失时没有丝毫的动摇,更为可悲的是他甚至对命运,周围哪怕自己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虔诚而带着追忆色彩的共产主义战士。不知是出于某种原因或无意识,导演将大陆部分的叙述主段落放在了朝鲜战场和西藏,而那里,看不出中国5,60年代的任何风貌。于是整个电影变成了一部在浓郁的异域美好风光下上演的打着时代背景却其实可以安插在任何时代的干净的爱情戏。
      可是即使是爱情戏,陈坤扮演的陈秋水和徐若萱扮演的王碧云也太神化了。这种标准的完美下,甚至找不到那种用来体现人性的小小的缺陷。倒是李冰冰塑造的王金娣,是一个活生生的、会发脾气会哭会闹的人,那种小性子背后的执著和善良让人感到由衷的亲切。
      并没有批判这片子的意思,精美的摄影,独特的运动镜头和调度中时时出现的画片让观影的过程不断出现视觉和细节上的惊喜。譬如最初那组描述台湾风俗的长镜头,朝鲜战场上小战士们一边听表演一边传着一根烟抽的惬意,行驶在西藏山路上的车经过的那群玩羊骨头的小孩的风趣,还有一直追求女主角的痴情邻居鼻血流在信纸上印出的凄美。而王金娣改名为王碧云最终和陈秋水新婚之夜的那场表白更是整个影片最感人的瞬间。这些都是影片的亮点,让人忍不住喜爱。
      然而,无论如何,比起《玻璃之城》《霸王别姬》这些同样发生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感情故事,《云水谣》太单纯,太浅白,可能过分的唯美反而遏制了影片里人物深层的表达。因此,在那些流光溢彩,玲珑剔透的影像里,我看到的只是一张精美的贺卡,一切内容仅用几句祝福写在封面,而没有太多让人读解的余地。
    【详细】
    10951122
  • 归来去兮
    2020/12/15 19:09:19
    期待而来,失望而归!

    王以纶和万鹏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再加上这种双向暗恋的本子,瞬间就想到了《微微一笑很倾城》那种高甜清爽剧。

    仅限前几集,看着颜柯纠结自己是否弯了我也是捧腹大笑,本以为齐小松是男二来着,万万没想到竟然是白语泽这个渣男,你喜欢玩女人,ok!但你喜欢玩别人的女人~就这人品和道德下限,放古代就是浸猪笼的那种,关键是后面还洗白了,编剧这操作我晚饭都差点吐出来。

    也就前4集,男女

    王以纶和万鹏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再加上这种双向暗恋的本子,瞬间就想到了《微微一笑很倾城》那种高甜清爽剧。

    仅限前几集,看着颜柯纠结自己是否弯了我也是捧腹大笑,本以为齐小松是男二来着,万万没想到竟然是白语泽这个渣男,你喜欢玩女人,ok!但你喜欢玩别人的女人~就这人品和道德下限,放古代就是浸猪笼的那种,关键是后面还洗白了,编剧这操作我晚饭都差点吐出来。

    也就前4集,男女主已经正式进入双向暗恋的环节,而且颜柯都开始情书表白了,我以为最多也就10-12集男女主就在一起了,开启发糖模式,万万没想到,这一拖就是19集,老大你搞没搞错,总共也就24集啊,你要是有个40集,19集在一起我也就不说啥了,这点差评!!!

    关于男女主的人设,再一次失望,两个情商都极低,你吃你的醋,我吃我的醋,再加上这对表姐弟在中间搞风搞雨,整部剧就是一个大写的“狗血”。

    另外,有必要给女主和男二安排这么多亲密戏份吗?有必要吗?有必要吗?导演你是不清楚观众是来看谁跟谁撒糖的?

    13058635
  • 蜀月秋窗
    2020/10/4 9:08:17
    爆裂的谎言——千帆过尽,勿忘初心

    电影《爆裂的谎言》用惊悚、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悬疑故事。

    这部戏中,多重元素的融合、多视角的叙事线索、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游刃有余的艺术处理,充满了惊心动魄并打动人心的力量。

    片中,惊悚的画面会让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肾上腺分泌激增;幽默的场景

    电影《爆裂的谎言》用惊悚、黑色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悬疑故事。

    这部戏中,多重元素的融合、多视角的叙事线索、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游刃有余的艺术处理,充满了惊心动魄并打动人心的力量。

    片中,惊悚的画面会让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肾上腺分泌激增;幽默的场景又会让人忘掉恐惧,让人忍俊不禁,堪称恐怖和喜剧的无缝对接。

    这种感觉犹如坐过山车,刚开始有忐忑,有期待,不断反转之后,心脏似乎跳出胸腔,全身发冷,感觉世界末日降临般的强烈恐慌,速度慢下来之后,满心都是劫后余生的欣喜,以及后知后觉的感悟。

    本片用悬疑和诙谐的手法,揭开层层迷雾。让人在恐惧或者发笑之后,不自觉地思考其思想主题。让人们感受到爱与感动、真诚与信任、责任与担当,是那么弥足珍贵。

    本片引发故事的导火索就是谎言和猜忌。

    谎言,这并不算是一个好词,至少多数人是不喜欢面对谎言的。但随着每个人的不断成长,欺骗和谎言似乎成了应对生活的必备技能,我们越来越会不动声色地隐藏起自己真正的心思和目的。

    当谎言脱口而出,日益得心应手,也许,我们都忘记了,谎言是多么的可怕,就像戏中的情节,谎言让朋友变得陌生,让爱人日益疏远。

    或许,你能欺骗对方,不是因为你的手段有多高明,而是对方愿意相信你。而相互的信任一旦坍塌,将是永无休止的相互猜忌。

    片中收债的庄三强步步紧逼,似乎将贾亦枫、郝帅和厉小美逼到了悬崖之巅,退无可退时,他们终于肯面对真实的自己,与自己和解,重拾友情和爱情,找回信任与担当。这是我们通过电影能够找寻到的答案。

    争吵、谎言、猜忌、忍耐,人生的无奈和治愈,都在这部戏里。

    胆小的小姐姐们,不要被惊悚两个字吓到,惊悚悬疑片,因为爱,不再恐惧。

    【详细】
    12892992
  • 止咳糖浆
    2020/7/2 1:02:50
    狗血腐文的配方,作出风格

    没有看第二季,所以不以任何第二季的剧情为基础。

    先从主角开始,Korn沉默寡言,善良心软,对于爱的人有些没有底线,虽然处于弱势一方,但是不让人讨厌。knock,这个人物真的是很作,优柔寡断,在基友和女友之间摇摆不定,让人无语。在主线cp中还有一个Korn的前任,虽然也是讨人厌的主,出轨biss没得说,但是不得不说,对于两位主cp感情的推进还是很有作用的,尤其是最后的一段发言,让我

    没有看第二季,所以不以任何第二季的剧情为基础。

    先从主角开始,Korn沉默寡言,善良心软,对于爱的人有些没有底线,虽然处于弱势一方,但是不让人讨厌。knock,这个人物真的是很作,优柔寡断,在基友和女友之间摇摆不定,让人无语。在主线cp中还有一个Korn的前任,虽然也是讨人厌的主,出轨biss没得说,但是不得不说,对于两位主cp感情的推进还是很有作用的,尤其是最后的一段发言,让我感觉很爽。

    12699389
  • 2017/3/12 4:55:15
    关于原著的剧透

    这是近几年继Showtime的《affair情事》之后看的第二部家庭伦理美剧了,两个剧开头都很相似,正在调查的你不知道谁死去的谋杀,以前的故事线穿插其中,海边的小镇,有高大的白色的豪宅和贫穷的女配角,家庭暴力若隐若现,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之间的牵绊。

    但是,我很不喜欢这种故弄玄虚的故事讲述方式...小说我可以理解因为我可以飞速看完...但是这种一周一集的电视剧...你让我生活在这种悬

    这是近几年继Showtime的《affair情事》之后看的第二部家庭伦理美剧了,两个剧开头都很相似,正在调查的你不知道谁死去的谋杀,以前的故事线穿插其中,海边的小镇,有高大的白色的豪宅和贫穷的女配角,家庭暴力若隐若现,母亲和年幼的孩子之间的牵绊。

    但是,我很不喜欢这种故弄玄虚的故事讲述方式...小说我可以理解因为我可以飞速看完...但是这种一周一集的电视剧...你让我生活在这种悬疑之下几个月?

    于是我去wiki上找到了原著小说.....

    我觉得好的作品即使是知道了剧情也是可以继续欣赏的....所以我只是想给想知道剧情的一个选择....

    以下的部分不想被终极剧透的人就不要看下去了....

    其实大家的猜测基本上都是对的但是有一些是没猜到的....

    Ziggy不是霸凌的人, Josh(Celeste的双胞胎儿子之一)告诉Celeste,霸凌的人是Max(Celeste的双胞胎儿子之一)

    Celeste发现了Max在模仿爸爸Perry对她的行为(掐脖子),开始买新的房子,偷偷筹划离开Perry

    Jane搬到这里来的原因是为了找到以前强奸她的男人,也就是Ziggy的生父

    Celeste和Madeline发现是Perry的表兄弟Banks强奸了Jane,并对她进行了隐瞒

    在慈善晚宴前,Perry跟Celeste的矛盾激化,但是依然一起去参加了慈善晚宴

    晚宴上Jane终于看到了Perry,并指出是Perry强奸了自己

    Celeste这时候想起来,Perry以前做坏事也会用自己的表兄弟的名字

    在Perry和Celeste的争论中,Perry打了Celeste

    这时候年幼深受暴力困扰的Bonnie(Madeline前夫的现妻)失控,推下了Perry....

    这就是在露台上发生的事情,而所有的在场人决定用谎言来保护Bonnie

    最后Bonnie仍然选择自首,并被判了极轻的刑罚(应该是社区服务)

    有些人反映中夹英很令人讨厌我很认同..所以我改了下除了名字....

    剩下的是我自己的一些观影看法

    我觉得最动容的地方是Celeste在第一次心理治疗时候的表现,尤其是那一句“我觉得很羞耻,因为有这个肮脏的秘密“

    至于Perry我觉得他演的很奇怪很生硬,一开始我以为是跟很多影后一起所以失色,后来我发现他是演《真爱如血》的E大后瞬间反应过来,Perry这被他演的跟吸血鬼一样......

    全剧音乐非常非常不错 不想看完的可以找下歌单听听 尤其是第三集Celeste和Perry跳舞的那首尼尔杨的《harvest moon》

    the most beautiful song, to the most beautiful you

    最美的歌,给最美的你

    不过说实话还是有点虎头蛇尾了.... 很可惜

    【详细】
    84111339
  • 安东尼赖
    2022/2/6 19:59:43
    如果再次相遇
    如果再次相遇, 他不是杨过; 她不是小龙女, 不知道 结局会是如何呢? 「妍妹,真的是你吗?我想我真的在做梦。」 第一次看见她真人,他说道。 后来的故事,大概是他人生中一场最长最美的梦。 偶像总是被我们神化的。 对一无所有的他,她是精神支柱。 是从剧中走出来的主人翁...  (展开)
    如果再次相遇, 他不是杨过; 她不是小龙女, 不知道 结局会是如何呢? 「妍妹,真的是你吗?我想我真的在做梦。」 第一次看见她真人,他说道。 后来的故事,大概是他人生中一场最长最美的梦。 偶像总是被我们神化的。 对一无所有的他,她是精神支柱。 是从剧中走出来的主人翁...  (展开)
    【详细】
    14197219
  • Owl
    2019/5/6 0:37:40
    【春天的放牛班】观影团周限定观影之——《无主之作》
    现在他们真的建了一道墙。你有料到吗?——《无主之作》

    绝不要选择一个政党..选择艺术..它们是鱼和熊掌..只有在艺术中..自由才不是幻想..只有艺术家才能在这场灾难之后让人们重新获得他们追寻自由的感觉...每个人..不管他是收垃圾的.或是农夫..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那时他能够将自己的主观能力随意地展现出来...如果你们没有自由 .没有完全的

    现在他们真的建了一道墙。你有料到吗?——《无主之作》

    绝不要选择一个政党..选择艺术..它们是鱼和熊掌..只有在艺术中..自由才不是幻想..只有艺术家才能在这场灾难之后让人们重新获得他们追寻自由的感觉...每个人..不管他是收垃圾的.或是农夫..都有机会成为艺术家...那时他能够将自己的主观能力随意地展现出来...如果你们没有自由 .没有完全的自由... 那就谁都不是 ...当你们让自己获得自由后. 也让这个世界有了自由...你们是神父 ..你们是革命家 ...你们是解放家。——安东尼乌斯 ·范· 维顿教授如是说 ///对着库尔特脱帽致意的瞬间让人莫名地感动。

    本片源自实真实人物的真实经历

    10159500
  • 喵 ???
    2021/7/5 21:09:39
    看的就是情怀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意外的比想象中要好,演员、特效、剧情、场景布置等等在我看来都在及格分以上了,看得出来导演是很用心的想讲清楚这个故事。 首先,从演员卡司上来讲,正是这种新人+老牌艺人的搭配才会使这部电影相得益彰。有人可能会说男女主是新人,不认识。但我倒觉得正是因为两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意外的比想象中要好,演员、特效、剧情、场景布置等等在我看来都在及格分以上了,看得出来导演是很用心的想讲清楚这个故事。 首先,从演员卡司上来讲,正是这种新人+老牌艺人的搭配才会使这部电影相得益彰。有人可能会说男女主是新人,不认识。但我倒觉得正是因为两人...  (展开)
    【详细】
    13655253
  • 用户513542956
    2017/9/2 22:24:06
    我怀念那个追求演技的时代

    天龙八部一直都是金庸那么多作品里面不可被忽视的一部。我喜欢天龙八部,因为里面的关系很乱,乱到让人理清之后觉得满满都是戏。不过,这里要是的TVB经典剧决定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管是黄日华的乔峰,陈浩民的段誉,樊少皇的虚竹,刘玉翠的阿紫,李若彤的王语嫣……一切都浑然天成。

    不要总是说什么是因为童年的回忆才过分执念。拜托,难道人家拍的好我还能昧着良心说它多差吗?被嫌弃的多是说TVB当时的粗

    天龙八部一直都是金庸那么多作品里面不可被忽视的一部。我喜欢天龙八部,因为里面的关系很乱,乱到让人理清之后觉得满满都是戏。不过,这里要是的TVB经典剧决定是经典中的经典。不管是黄日华的乔峰,陈浩民的段誉,樊少皇的虚竹,刘玉翠的阿紫,李若彤的王语嫣……一切都浑然天成。

    不要总是说什么是因为童年的回忆才过分执念。拜托,难道人家拍的好我还能昧着良心说它多差吗?被嫌弃的多是说TVB当时的粗陋悲剧,千篇一律的服装。这些硬件的东西一直都是TVB的通病。而且,麻烦您看看年份,结合一下香港具体情况。那个时候的电视可以这样认真拍真的是很好了。而且香港就那么大,要真正拍出金老书中的各地风光真的有点为难别人了。

    当然这版最被人们提及的当然还是演技了。或许你不认同,可是对于我而言就是了。每一个演员满满的都是戏,就连一个龙套都那样的投入在剧集里面。虽然我也喜欢剧中的三个男主,但是不得不承认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玉翠的阿紫了。刘玉翠的外貌在与同剧的女演员而言并不怎么出彩,然而那又怎么样?人家演技分分钟秒杀。阿紫这个角色并不是特别的讨喜。要不然倪匡也不会因为不喜而把她写瞎嘛!不过,刘玉翠的演技却让人无话可说。纵然在王语嫣,木婉清,钟灵,阿朱这些被给予了无限美好的女性旁,也让人无法忽视掉阿紫。无法忘却在乔峰死去之后,她抱住姐夫的尸体那执拗的模样。只能说那个时候的人们在意演员最重要的因素还是演技这个东西。而那个时候的演员也自我定位在演员上而不是明星。

    TVB的那些演员很奇怪,对于他们而言演戏似乎只是一种职业,褪去外衣之后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生活着,而做好这份工作的最重要的武器便是演技。不过,我喜欢他们这样的奇怪。

    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演员在戏里面互飙演技,而不是看着面无表情加抠图的明星们抱怨着自己怎么怎么认真敬业了。毕竟,最后的戏出来的效果可以让别人知道你究竟有没有敬业。

    港剧的限制让人们开始很少的接触到那些经典的港剧了。可是,很幸运我的童年还是有TVB的陪伴的。我不能说TVB的戏有都好,我只能说至少TVB给我的童年留下的记忆是很好的。

    打五星是因为这部剧确实拍的很好,值得你去看一遍。其实我特别讨厌别人说喜欢港剧的人就是港奴,我招谁惹谁了,就因为我喜欢看港剧我就成港奴了?神经。每个人的观点不一样都是正常的,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强制一个人接受另一个人的想法。我始终认为弱者才会去污蔑别人。

    PS陈浩民的第一部戏,我要承认当年的段誉真正帅我一脸血,真真给人一种陌上公子颜如玉的感觉。我就不说乔帮主了,毕竟大家都喜欢嘛!不差我一个。还有,经常逛b站,每每有剪辑到天龙八部人们多会调侃主题曲,“这么多年过去了,降龙十八掌我都学会了,还没有学会难念的经。”哈哈不知道这算不算对这首歌经典性的认同呢!哈哈哈,致我喜爱的天龙,致在意演技的那个美好时代。

    【详细】
    87911218
  • Chocological
    2020/5/21 21:07:49
    人物形象扁平化,不过爽就完事

    去年把dmzj上已翻译的原作小说看完了,整体感觉就是日式爽文,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出动画会火成这个样子。

    大概因为我看的第一部恶役题材的作品不是这本,再加上常年混迹各种同人乙女圈,看这本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种种收后宫的套路,所以对猴哥的逆后宫不太感冒吧。不过套路归套路,总有些作品能把套路写得很香,只可惜这一部不是。

    在众多恶役题材的作品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为了脱颖而出会设计一些

    去年把dmzj上已翻译的原作小说看完了,整体感觉就是日式爽文,怎么也没想到今年出动画会火成这个样子。

    大概因为我看的第一部恶役题材的作品不是这本,再加上常年混迹各种同人乙女圈,看这本的时候已经习惯了种种收后宫的套路,所以对猴哥的逆后宫不太感冒吧。不过套路归套路,总有些作品能把套路写得很香,只可惜这一部不是。

    在众多恶役题材的作品中,一些优秀的作品为了脱颖而出会设计一些即使在同类题材里都很有新意的剧情转折,让你不会看到这一话就知道下一话,所以本作剧情真的只能算是中规中矩,甚至可能打不过晋江热榜的某些小说。

    剧情中规中矩倒也无所谓,最主要的问题是人物塑造这方面……实在是有些扁平化。女主迟钝大条老好人,玛利亚温柔贤惠易受欺,三王子完美腹黑独占欲,弟弟敏感缺爱变姐控,亚兰老实自卑常被骗,玛丽忠实主动小心机,索菲亚文艺内向惜友谊……

    所有人物特色都很鲜明,但不够细腻,这样的配置你能在很多番剧里找到,这样单纯的人物形象可以一直看,但不会一直爽。所以本作注定只是爽极一时,热度过了,里面的角色很难在观众心中留下长久的影响。

    我自己挺喜欢三王子和玛利亚的,但也不免为这些角色被忽视的发展空间感到惋惜。

    当然,爽文还看也还是会看的。

    【详细】
    12610556
  • 腿麻了
    2018/5/14 20:44:21
    甜的单调发腻,苦的毫无意义。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在猜后面会不会走向韩剧亲妈惯用语“我反对这门亲事”的狗血套路。

    果不其然……基本无剧情的甜甜腻腻了好几集之后,感觉集数差不多了,男女主的地下恋情开始暴露了。

    不然这剧就玩不下去了。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包裹着纯爱现实,熟女加甜美系小狼狗外壳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国产婆媳剧一样的苍白内核。

    但是由于很多人夸过它写实,而《漂亮姐姐》的所

    看第一集的时候我就在猜后面会不会走向韩剧亲妈惯用语“我反对这门亲事”的狗血套路。

    果不其然……基本无剧情的甜甜腻腻了好几集之后,感觉集数差不多了,男女主的地下恋情开始暴露了。

    不然这剧就玩不下去了。

    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包裹着纯爱现实,熟女加甜美系小狼狗外壳的故事,实际上就是国产婆媳剧一样的苍白内核。

    但是由于很多人夸过它写实,而《漂亮姐姐》的所谓写实刚好让我膈应到生理不适。

    又偏偏赶上同期两部主打写实向的韩剧。

    你说巧不巧?

    写实和写实之前,相似设定一对比,就知道差了多远。

    都是女主角因为男主而开始对人生重燃希望。

    《我的大叔》里是让李知安开始学会关心身边的人(要搬走时陪着难过的静希站了很久才离开。),也愿意接受身边人的善意。

    《漂亮姐姐》里是让女主不再愿意忍受上司的咸猪手……

    说的难听点就好像是一个青楼的姑娘为了一个男人决定从良,然后我们在这歌颂是他们爱情的伟大终于让青楼的姑娘学会自尊自爱了。

    请问你把姑娘的人格放在哪?

    行吧,你硬要说这是爱情的伟大。那女主之前也不是没有男朋友。之前的男朋友在的时候怎么就没见她因为爱情跟上司硬刚了?

    别说是因为前男友是渣男。渣男也是后来才显现的特质,总不会他们在一起时女主就知道前男友是渣男吧?

    女主的公司里有的是女员工不搭理上司的明示暗示。而且女主跟小狼狗确定关系之后就分分钟敢跟领导正面刚了?

    所以她之前到底是因为不敢才忍着,还是因为觉得“比起丢了工作,被吃几回豆腐也没什么”?

    如果这个角色不是孙艺珍这种级别的美女来演,我都觉得她的渣男前男友说的很对,这个女主角的人设就是个魔芋,毫无滋味,毫无魅力。

    说到前男友。

    《LIVE》里明虎也算是韩静吴的前男友,一样是决定分手(live里面还是女主主动提的要分手)。

    明虎说的是,分手是因为自己心里还没能忘记前女友。也是因为两个人不太合适。

    干脆利落的处理的两个人的关系,给静吴和自己都留了足够的体面和余地。

    甚至为了以后共事不尴尬,大大方方的和静吴一起把分手的消息告诉队友。

    《漂亮姐姐》这边,靠让渣男出轨来强行分手我也就忍了,为了制造矛盾居然还要让渣男用各种下作的方式纠缠女主角。

    编剧是不这样就不知道怎么凸显男主的伟光正和男女主之间的真爱吗?

    为了凸显男女主的形象是多么正面多么聪明,多么正常。所以要把所有会站在男女主对立面的角色都写的毫无逻辑又蠢又坏。

    包括但不限于女主前任,女主上司,女主亲妈(这个角色尤其恶心,上一个让我这么膈应的还是樊胜美她妈。)

    比如你打死都不能理解渣男前任条件那么好,第一集随随便便就能勾搭上一个妹子为什么非得这么下作的非纠缠女主不可?

    你也不能理解女主的亲妈知道女儿被绿了还能撮合女主和绿她的前男友。

    但是硬要反对工作好人品好,除了没爹妈哪哪都好的男主。

    你说生活里有这样的人吗?

    肯定有。

    但是导演或者编剧在电视剧里故意用一个又蠢又坏的人设作为故事的主要矛盾,还沾沾自喜的觉得自己是在给你揭露现实。我只能说这种做法很不高级。

    真正难得的写实向剧本是什么样的?

    我觉得是向LIVE这种的。

    主要角色(包括主要反派)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和正常人及以上的智商和情商。

    我说的智商和情商是指所有的行为都符合他们的性格和利益,所有的性格表现都知道以尊重对方的人格为前提。

    即使是剧里面最暴躁最强势的五羊邨,老婆要求离婚,他也会选择尊重然后再想着把老婆追回来。

    女主静吴跟他说觉得基层工作太累,想出国留学。他不高兴放人,但是想都没想的就同意女主的决定。

    这样的人才是大多数人的常态,甚至比大多数人更通达人情。

    而这么一群人格完整,通达的人还会在生活里处处碰壁,被踩下去又爬起来。

    这才叫生活。

    那些因为反派都又蠢又坏所以能写上16集的故事,那不叫写实,那只能说主角真他妈命苦。

    【详细】
    93671864
  • 温浅
    2017/11/21 20:48:14
    动作片终究在退化

    所有人都在批评这部片子,有的人说成龙老了,有的人说剧情扯淡,有人说范冰冰面瘫。网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作为一名自小看成龙大哥(叫大爷更恰当)动作电影长大的粉丝,所有的观点最终都变成了两个字:心疼。说实在的,相比于巅峰时的成龙大哥,《绝地逃亡》的确是太不好看了。

    剧情推动缺乏逻辑最终的反转毫无惊喜最给人惊喜的,其实要算那群羊驼···就连成龙大哥标志性的动作戏份,都远没有当年是那么行云流

    所有人都在批评这部片子,有的人说成龙老了,有的人说剧情扯淡,有人说范冰冰面瘫。网上铺天盖地的声讨,作为一名自小看成龙大哥(叫大爷更恰当)动作电影长大的粉丝,所有的观点最终都变成了两个字:心疼。说实在的,相比于巅峰时的成龙大哥,《绝地逃亡》的确是太不好看了。

    剧情推动缺乏逻辑最终的反转毫无惊喜最给人惊喜的,其实要算那群羊驼···就连成龙大哥标志性的动作戏份,都远没有当年是那么行云流水,让人捧腹。不管多么不服老,不管观众多么不想让成龙老,但成龙仍然老了。连宣传海报都老态尽显,似乎是一个跟不上时代的爷爷,竭力哄着小孩子开心,让人充满心酸。

    主要问题除了商业炒作之外,动作电影本身对于演员高要求,也是成龙作品迅速退潮的原因。一句话,打不动了。

    【详细】
    8937339
  • Ben! 哟! Ben!
    2017/6/17 23:25:46
    不知道还有谁记得77年的老电视剧

    这个片子最早来自于1977年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加州公路巡警”(CHiPs--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s),当时总共拍摄了6季,共139集。在1998,也曾有翻拍的同名电影上映。同时,原版电视剧中的开场音乐也曾被Top Gear在介绍Honda gold wing重型机车时使用,十分应景。在迪士尼动画电影“飞机总动员2”中,男二号Blade(在影片中是一架森林消防直升

    这个片子最早来自于1977年的美国电视连续剧“加州公路巡警”(CHiPs--California Highway Patrols),当时总共拍摄了6季,共139集。在1998,也曾有翻拍的同名电影上映。同时,原版电视剧中的开场音乐也曾被Top Gear在介绍Honda gold wing重型机车时使用,十分应景。在迪士尼动画电影“飞机总动员2”中,男二号Blade(在影片中是一架森林消防直升机)的出场音乐也是原版电视剧的变奏。诙谐成趣的是,Blade在成为森林消防直升机前,是一名演员,他拍摄的电视剧集的名字正好是CHoPs,和原版电视剧名字CHiPs相辉映,讲述的是高速公路巡逻直升机的故事。

    【详细】
    8609306
  • [己注销]
    2009/5/2 13:21:22
    好人未必有好报,坏人未必无善终
        暂时先给4星(或者说3星半),因为这片子原版长度为5个小时,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凡是被删掉的就是精华,所以目前这个公映版是无法表达出原来的含义的,等完整版出来再重新定论吧。

        朝鲜战争暴发后,中美之间的敌对意识形态越来越浓,于是双方的媒体也开始竞相抹黑对方。中方的报纸甚至还开始批判在南京
        暂时先给4星(或者说3星半),因为这片子原版长度为5个小时,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凡是被删掉的就是精华,所以目前这个公映版是无法表达出原来的含义的,等完整版出来再重新定论吧。

        朝鲜战争暴发后,中美之间的敌对意识形态越来越浓,于是双方的媒体也开始竞相抹黑对方。中方的报纸甚至还开始批判在南京大屠杀中帮助过中国人的外国人,而包括迈纳·瑟尔·贝茨、刘易斯·史密斯在内的诸多美国人,更是被说成“帮助日本人作孽的恶棍”。
        当年的XX报还认为,所谓的“安全区”(难民区),并不是为了拯救中国人民的,而是用来配合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报纸还控诉了美国人如何与日本侵略军狼狈为奸的丑恶事实:“美国鬼子点完名后,便由日本鬼子进行处决”。
        据说刘易斯·史密斯看到这些报道后,简直当场快要哭出来了,他身旁的中文老师赶紧安慰他说:“这个城市(南京)里有10万人知道你们所做的事”。(现在南京人对史密斯博士的评价详见:http://hiphotos.baidu.com/%C8%FD%CA%AE%B6%FE%BF%CB%C0%AD/mpic/item/11aa59391d777207b9998f6a.jpg

        基于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当年那些没有任何义务、但却在南京人民最危难的时刻选择留下来的外国人,统统成了别有用心的帝国主义份子。由于当年报纸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美国,所以拉贝等非美国人则基本是被淡化,而没有受到批判。

        以上这些,都清楚地记载在了张纯如的着作《被遗忘的南京大屠杀》的英文原版里。笔者很佩服张纯如基本办到了公正,在对待“某个事件”(不是南京大屠杀本身)时,没有偏袒中美任何一方,张也没少揭露过老美的糗事(当然不是指魏特琳、史密斯等人,他们是无辜的好人)。

        导致拉贝长期被淡化(至少是没有像白求恩那样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主要是上边说到的这些原因,而并非网上盛传的一味强调拉贝是“纳粹”,辛德勒等人也是纳粹,但他们的义举使当年的受害者们没有去计较他们的身份,犹太人甚至为了报答辛德勒的恩情,还特地组织拍摄了一部《辛德勒名单》。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拉贝救的是中国人,所以西方人对此也不太当一回事。

        此外,另一种观点认为拉贝被遗忘,其根本原因是中国人不会感恩,这个我也不同意。中国人是懂得感恩的,这同样可以从张纯如的着书中找到相关记载:

        “1948年,拉贝的遭遇传到了南京。当南京政府告知南京人民拉贝需要帮助的时候,反响极大,让人联想起弗兰克·尤普拉的经典电影《这是一个伟大的一生》的结尾。几天之内,大屠杀的幸存者就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中国币,大约相当于当时的2000美元--这在1948年可不是个小数字。当年3月,南京市长来到瑞士,购买了大量的奶粉、香肠、茶叶、咖啡、牛肉、黄油和果酱,用4个大包裹将这些食品寄给了拉贝。自1948年6月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南京,南京人民每月都给拉贝寄一包食品,以表达他们对拉贝在南京国际安全区所做的一切的衷心感谢之情。国民党政府还指出,如果拉贝愿意返回中国,将为他提供住房和终身养老金。”

        上边说到的“拉贝的遭遇”,指拉贝1938年2月回到德国后开始经历的种种不幸,首先是因为在德国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而遭到纳粹政府的软禁,后来盟军来了,拉贝却没有得到“解放”,因为纳粹的身份,又再被盟军积极地“照顾”。盟军在二战后没少放走过罪孽深重的法西斯(包括日本的731部队),却同时又对拉贝等无辜的好人百般刁难、甚至推上审判席。对于这点,西方人已经拍过诸如《黑皮书》、《纽伦堡》等电影反思过了,在此不作赘述。
        在那时孤独无助的境遇下,真正关心拉贝的,只有当年被他救助过的南京人民。

        而本片的群众演员中有位82岁的老奶奶,她的名字叫李世珍,正是当年被拉贝救下的南京百姓之一。这位老奶奶表示:“第一次演电影,其实就是希望能够报答一下拉贝,他救了我们那么多人的命,我们却没能为他做点什么。”

        所以中国人并没有忘恩,真正忘恩的,只有陆川大导演。

        陆川看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很顺眼,不但自作多情地代替日军反思,还公开说日军是“有尊严,有信仰的”,就是对帮助中国的拉贝很不爽,在发表各种否定拉贝的言论时,他还不忘了说上以下这段话:

        “如果出现了一个日本人救助当时的中国人,那就和辛德勒比较相似,和辛德勒的意义也比较接近,但拉贝是个德国人,是个第三方。”

        明白了吗?只有日本人才能成为辛德勒。各位把陆大导演这段话看清楚了,以后他要是被抢了,谁都不要去救他,等着强盗团伙中某个人良心发现去救他吧,免得事后陆大导演非但不领你的情,还要泼冷水把你说成是“第三者”。

        不过,在下窍以为,辛德勒的精神,就像同名电影中所宣传的,是“救一人命,即救整个世界”,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佛塔”,无论哪一种说法,其根本在于“救”,而不在救人者的身份。中国人救中国人,是“辛德勒”,日本人救中国人,是“辛德勒”,第三方救中国人,也是“辛德勒”……

        陆大导演在描绘杀人者时,吹嘘什么要超越国界以全人类的角度来看待双方,怎么在描绘救人者时,却要如此这般计较其身份呢?呵呵~

        然而陆大导演还有更经典的一句语录,我在这里贴上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拉贝救了20万中国人’?我说你(记者)用哪只眼睛看历史的?日本人是觉得杀掉30万人之后没必要再杀,所以才让20万人活下来。”

        见过无耻的,没见过这么无耻的,陆大导演岂止是“忘恩”,简直还是“负义”!好了,总之就是日本人有尊严,日本人有信仰,日本人有人性,日本人有家人亲人,日本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人杀人时内心也受到了折磨,日本人才能成为救人者,就是唯独拉贝无耻无能加无德,20万人能够活下来得感谢日本人的大慈大悲,而不是拉贝四处奔波交涉,这样说可以了吧?很佩服陆大导演,一本《拉贝日记》看下来,几百个惨案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倒是对拉贝过年吃的那只“火鸡”耿耿于怀。陆大导演,你这么热爱你的第二祖国泥轰,何不干脆改名叫“陆川逼一郎”呢?不过我们也真是得恭喜一下拉贝,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拉贝终于练成了“俯卧撑、躲猫猫和做梦梦三大武林绝学的超级克星:杀腻功!”

        一件事,最重要的不是“为何目的去做”,在于“做了没有”,就像以前课本里说到的那样,你会不会游泳,在于你有没有付诸于实际去练习游泳,而不在于你站在河边想出了什么“理论”。不管辛德勒、拉贝最初出于什么目的去救助别人,也不管他们被神化了多少,他们就是用实际行动去帮助了别人,而不是整天把“善良”挂在嘴边上,仅凭这点就值得被肯定。想要出名而往灾区捐款的明星,远远要比只会在口头上“义正词严”却没有实际行动的伪君子,更值得我们去称赞。四川地震的灾民,可不会因你整天待在电视机前,发表一下“同情”,再“感慨一番”,而从你那里得到任何好处。


        豆瓣网向来是以装B出名的,我也想装一回B。

        我写这文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看待一件事物,不要忽略了一些事件的根本事实和原因,而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够装B吧)。

        《拉贝日记》的剧组说“没有‘百人斩’,就不是‘南京大屠杀’”,我完全同意这句话,而“百人斩”是南京大屠杀最臭名昭着、最恶心、最无耻、最有“代表性”的暴行,这是谈到这场大屠杀时绝对绕不过去的一笔。

        提到“百人斩”,未必等于“南京大屠杀”;
        但不提“百人斩”,就不是“南京大屠杀”!

        这类灭绝良知的兽性行为的存在,使南京与其他陷落的城市彻底地区分开来。然而最荒唐的,并不是杀人,而是杀了人后,还被登上报纸,并大加歌颂、引以为荣。

        大屠杀其本质在于“屠”,而不是简单的寻找难民群中的军人加以枪毙、或者纯粹的强奸慰安妇,后两者是南京事件中同样不可饶恕的,但只谈后两点,而忽略了军人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那种疯狂,那就不是“大‘屠杀’”。
        东史郎是公认的,最为认真反省侵华战争的日本老兵之一,但他也承认,他是等到战后才醒悟了过来的,在二战期间他与其他兽性的同伴没有区别,他不会因为中国平民被杀死而感到悲伤,因为那时,他们都“习以为常”了。所有正视自身罪行的日本老兵,都是等到战后才反省的,战时他们早已被国内宣传过无数次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冲昏了头,没有谁是在战时就“有空闲”去想到了反省,至少南京事件中,目前没有任何资料记载这类事。

        日本人也有人性?当然有,搞了“百人斩”的军官回到日本后,他也是个好父亲、好丈夫。现实中有多少强盗土匪,不是一边抢劫、谋杀、卖白粉,一边照料着自己的妻儿的呢?呵呵~至于我们这些被屠杀的,套用某个日本老兵的一句话,那时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枝那猪”,把“猪”宰了,并不算“灭绝人性”。
        日本人很“无辜”?我只知道,德国人在战后诚恳地承认,没有人民的支持,就没有二战时纳粹的诸多暴行,因此也就有了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里戈培尔说的那句令人反思的话:“我们(纳粹党)从来没有强迫人民,是他们选择了我们。如今沦落至此,是他们自作自受!”

        所谓的“人性”,可是同时包括了“善性”与“兽性”。
        建议大家去看看《现代启示录》吧。


        B完了前边两点,我还想再来B第三点。

        《拉贝日记》有处难得的地方,就是首次在南京大屠杀事件中,追问日本皇族的责任,这在过去是没有的(包括我们自己拍的片子)。

        南京大屠杀的事很多人都知道(之所以说“很多人”,是因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凤凰卫视采访某些中国大学生的时候,这些未来栋梁当着镜头说不知南京惨案为何物),但泡制南京惨案的元凶是谁却“极少”有人知,其实真正的主使并不是死得并不冤枉的替死鬼松井石根,没错!正是《拉贝》里提到的这个大烂人!这个王八蛋!这个死扑街!这个叫“找香蕉阎王”的泥轰皇族!

        没有这部《拉贝日记》上映的话,估计广大中国人民群众还不知此公的存在(实际上在网上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就是从《拉贝》中闻知这个大烂人的)。

        感谢《拉贝》,感谢德国导演,感谢这些与中日无关的第三方!

        很多人认为《拉贝》在日本被禁映,是因为“涉及南京大屠杀”,这是不正确的,日本并非从来没有播过此类影片,只是规模比较小而已,曾经就有日本侵华老兵拍了一部《日本鬼子》,反省中日战争,当中也涉及到了南京话题,而吴子牛的《南京1937》,当年也曾在日本公映过。

        《拉贝》真正被禁的原因,是剧组挑战日本皇族。日本人普遍认为皇族并不负有战争罪行的责任(当年麦克阿瑟也放过了日本天皇本人),而且对皇族有一股莫名的崇敬,在日本电影中,每当涉及到了天皇本人,就只拍摄其背影,不拍其正面,以示“神圣不可侵犯”。

        日本人绝不容许别人对他们的皇族进行任何“亵渎”,而中国大概也有不想影响中日关系、同时也希望“南京大屠杀”在日本本土得到宣传,所以往往作了淡化处理,不但不追诉日本皇族在南京大屠杀中扮演的角色,还频频在此类电影中,加入一个“有良知”的日本人物,以表达战争给“双方”带来的伤害。不过德国人就不买这帐了,日本皇族对德国人而言毫无意义,反省南京事件也不是他们关心的,所以《拉贝日记》也就不留情面地煽了日本皇族一耳光。

        《拉贝日记》剧组声明宁愿自己的片子在日本被禁,也绝不愿按日方的要求,以删除掉那个日本皇族的戏份来换取上映赚钱的机会,这种不对日本右翼势力作任何妥协的骨气,着实令人敬佩不已,相较陆川对日本的自作多情,真是极大的讽刺。

        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可是这个该千刀的日本皇族,后来却逃过了审判——在美国的庇护下,像731部队队长“军神”石井四郎那鸟人一样,从此很幸福、很快乐、很TMD健康地活着。

        而被盟军放走的“特殊人物”,当然远不止以上这两个大跳蚤,基本上“该放”的全部放了,“不该放”的也放了,只留下那几个扑街上了绞刑架,至今还被当作“英灵”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神台上。于是乎,参加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博士也只得叹气说道:“我,已经尽力了……”

        还有一个大烂人,就是南京守军的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南京会那么快失守,有99%就是这大烂人的责任!老蒋当时想过两个方案,一是死守南京几个星期,以掩护更多的人逃离南京,一是组织撤退,好保存实力,至少不让更多的军队白白伤亡,可唐生智呢,他两样都没干,他急着和老蒋要兵权,还信誓旦旦地说“要与南京共存亡”,结果上任后他一听到日军来了,就“急中‘生智’”一个人“Piu”的一声独自开溜了,留下群龙无首的几万士兵和几十万平民任由日军宰割!“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这句话看来就是为了唐大烂人而存在的。似乎贱人总有狗屎运,首都这么轻易丢掉了,老蒋觉得没面子,马上把唐大烂人打发回家,于是乎他和老蒋结下了梁子,解放战争一暴发他就“起义”了,后来新中国政府还对唐大烂人委以重任,他在湖南省和中南军区担任着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等一大堆职务逍遥终老,直到1970年才扑街玩完。

        与上边这些大烂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拉贝的结局极其凄惨,在南京保护中国难民时,他每天只睡不到四个小时,中途因为太劳累昏倒过两次,而他把自己的财产捐出来救挤难民,也耽误了他的糖尿病治疗,再加上之后受到纳粹和盟军的种种不公正的对待,他的病情越来越恶化,最后在1950年,只落个孤独死去……“特殊身份”给某些战犯提供了保护伞,却断送了另一些人道主义者的性命,真有够可耻。

        助人的拉贝和魏特琳都早早去世了,而下令执行大屠杀的日本皇族和大搞人体实验的石井军神倒很神气地活到“百年”之后。前两者被人冷落,末了还要被不愁衣食的陆川之流叽叽歪歪,后两者则被供奉起来,享受世间香火。什么狗屁世道?

        真是:“好人不长命,混球活百年”。


        我在给《南京南京》写评论时曾说过,我无意将《南京》和《拉贝》对立起来,因为这两部片子拍得好不好,是剧组的事,所以我在本文也只针对陆川本人,而不以恶意贬低《南京》的方式来抬高《拉贝》(会做类似这种幼稚的可笑行为的,只有陆大导演而已)。

        还有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本片中拉贝的秘书“韩先生”,和《南京》里的“唐先生”正是同一个人。对这位先生的描述,本片才是准确的,历史上他并没有出卖难民区跑去当汉奸,反而是还帮助过不少人。如果他有后人的话,我完全支持他们起诉陆大导演造谣污蔑,当然,估计他们到时得落个和霍元甲后代一样的结局,被一句“这是合理的艺术创作”给挡回来。


        拉贝为何被遗忘?什么是“大屠杀”?日本皇族在大屠杀中有什么样的责任?

        这是本文我想表述的装B命题。


        拉贝不是“救世主”,他是更为令人尊敬的——好人。




    (全文完)




    =====================================


    附:陆大导演经典语录


        语录一:“‘拉贝救了20万中国人’?我说你(记者)用哪只眼睛看历史的?日本是觉得杀掉30万人之后没必要再杀,所以才让20万人活下来!”——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感谢皇军的大慈大悲。同时真得恭喜一下拉贝,他终于练成了“俯卧撑”、“躲猫猫”和“做梦梦”三大武林绝学的超级克星:杀腻功!


        语录二:“如果出现了一个日本人救助当时的中国人,那就和辛德勒比较相似,和辛德勒的意义也比较接近,但拉贝是个德国人,是个第三方。”——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明白了没?聆听陆大仙的教诲,只有日本人才能成为辛德勒。各位可得把这段话看清楚了,以后你要是被抢了,不要接受任何第三方对你的救助,应该等着强盗团伙中某个人良心发现来救你。角川兄拉屎!拉屎!拉屎!!(译注:潮汕话“拉屎”与日语“万岁”同音)


        语录三:“如果你去看《拉贝日记》,你会注意到,过年过节,他们还点蜡烛,都有烤鸡吃,魏特琳的日记也写道,他们的厨房里面还有鸡蛋被日本人去偷。”——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过年过节吃烤鸡,真是一大罪过……


        语录四:“辛德勒是作为犹太人的对立面来拯救他们,但拉贝不是,他是纳粹,是中国的第三方,不是当事者,在屠杀开始之后两周他就带着20箱中国文物颠簸,仔细看他的日记,过节他还吃火鸡呢,他和辛德勒没法比。”——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又是烤鸡!太感动了……不过陆大仙似乎忘了一点,辛德勒也是纳粹,而且他不但有烤鸡吃,还有美酒和一大帮美女作伴~(嗯,的确是和辛德勒没法比……)


        语录五:“这么一个核心的事儿上,进入公众记忆的就只有德国人,就德国人救了中国人。最后被我们孩子记起来的就只有一个德国人救了20万中国人,就这么一个好人好事儿。这对我们有用么?下次再出事儿还得再找一个救世主?”——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陆大仙教导我们,看见他人有难时,千万不要去帮助他,你被抢劫时有人救下你,也不要去感激他,“就这么一个好人好事儿。这对我们有用么?”犹太人居然对辛德勒的恩情念念不忘,还拍什么《辛德勒名单》来报恩,真是可笑之极。


        语录六:“如果我们在这件事上只记得德国人救了20万人,这对死去的人是不公平的。”——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对啊,应该只强调被杀死的“战俘”、被强奸的慰安妇(包括日本慰安妇),而彻底地忽视掉那些幸存者(只需要在口头上说说纪念一下,不用实际行动去关心他们),这样才公平嘛~哦,我们可还不能忘恩,角川兄可是救了两个中国人呢,至于拉贝这西方老头,见鬼去吧!


        语录七:“而且,第二年2月份,拉贝不是也走了吗?”——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是啊,1938年2月,号称“血腥六周”的南京大屠杀平静下来后,拉贝把难民区交给了新的负责人,然后就在中国人民的迎送下走了。回到德国后,他还不忘了抨击日军的暴行,此等恶意妖魔化日本的行为,真是可耻。


        语录八:“我作为中国导演,就觉得‘南京大屠杀’归根结底是中国和日本的事儿,拉贝虽然有份,但半道就走了;而且中华民族多少年来起起伏伏,哪次是外国人救了我们?”——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是啊,拉贝“半道就走了”,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六个星期”的长度比两个月还要长(而且长两倍)。不过陆大导说“哪次是外国人救了我们?”,这话可就不妥了,怎么没有?角川君啊!阁下史诗大作《难惊难惊》的一号主角,他救下的人可比拉贝还要多(拉贝只救了1.5个人,当然,救一人命胜造七级佛塔,拉贝的佛塔能搭上十级,角川兄则能搭上15级,还有1级是感谢他为姜老师找到了“解脱”。没有角川傻马的大恩大德,《难惊》最后那句“小豆子还活着”陆大仙还它妈的写不成了!)。


        语录九:《拉贝日记》中记有日本人来找妓女的事,陆大仙的解读是:“拉贝轻描淡写写了一句话,我在看的时候突然知道,人是有立场的,再帮助我们,他也是德国人,他不会站在我们同胞兄弟姐妹的立场说让她们去。如果都是中国人,可能他叙述就不是这样。”——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是啊,人是有立场的,像拉贝这样的立场,救人后当然就不值得称赞,应该批判才对。什么样的立场才值得称赞呢?当然是角川兄啦,他是日本人嘛,其精神意义都和辛德勒一样,是日本版的辛德勒,拉贝算什么?


        语录十:“你们(日本演员)不要像演坏人那样去演,我现在就告诉你们,你们的祖辈(也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制造者)是一支训练有素,有尊严,有信仰的,铁血的杀人机器。”——陆大导演

        经典指数:★★★★★

        点评:太感动了!这句话表现了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陆大仙教导我们,以后我们要是被强盗抢了、家人被杀了,我们也得心怀仁义、心胸广大地想到,强盗们也是人嘛,他们也有人性,是一帮有尊严、有信仰的强盗。“不要像演‘坏人’那样去演”,日军原来不是坏人啊,我为自己过去对日军的严重误解深深地感到羞愧不已……(强烈鄙视拉贝!皇军明明都杀腻了,你还吹什么皇军士兵老想跑到你家门口杀人,这种对皇军的造谣污蔑简直太无耻了!)


        陆川大圣人说,角川君最后朝自己开的那一枪,其实是打在陆圣他老人家的脑瓜子上。我理解~我理解~


        陆川!陆川!
        大日本“陆”军第某师团某排角“川”!


    (东方卫视陆大仙金言妙语靓图一张~:http://hiphotos.baidu.com/sunquan/pic/item/b22da7efb066c832fcfa3ce9.jpeg


        ps:期待《拉贝日记》的5小时加长版赶紧出版,可别像《从海底出击》和《现代启示录》一样,让人一等就是20年。
    【详细】
    200711343
  • six&6
    2022/2/7 17:48:38
    完美伴侣:“虚假”的完美人设,不如“真实”的普通人性

    最近因为每天追剧“对手”,一天两集,一天两集,就把那戒了多年的刷剧的瘾又勾了一点起来,接二连三的,就把最近还算热门的几部国产都市剧都刷了一刷,比如什么“小敏家”、“今生有你”,比如“完美伴侣”。虽然对这类电视剧的质量并没有太高的预期,可是连续刷下来,很快就感到了厌倦与疲惫,“小敏家”算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今生有你”看了前2集就看不下去,“完美伴侣”看到第

    最近因为每天追剧“对手”,一天两集,一天两集,就把那戒了多年的刷剧的瘾又勾了一点起来,接二连三的,就把最近还算热门的几部国产都市剧都刷了一刷,比如什么“小敏家”、“今生有你”,比如“完美伴侣”。虽然对这类电视剧的质量并没有太高的预期,可是连续刷下来,很快就感到了厌倦与疲惫,“小敏家”算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今生有你”看了前2集就看不下去,“完美伴侣”看到第30集时,已经有了弃剧的想法。

    不论是讲离异中年人寻找新的爱情、重建新的家庭的“小敏家”,还是讲中年夫妻在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平衡的老生常谈“完美伴侣”,甚至是掩藏在谍战外衣下的“对手”,其实都没有跳脱出都市已婚已育中年男女那点家庭情感纠葛的藩篱。这些电视剧的编剧们,感觉自己对于目前正处于中年的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生育观等等都是了如指掌、稔熟于胸的。他们将他们了解、收集、掌握到的各类都市中产的故事,包括收入刚刚达到城市平均水平的打工人的困顿,与拥有一线城市多套房产、年薪数百万的职场精英的体面,一起嫁接到了电视剧里某一个主人公的身上,然后使用一些符合传统国情的关于“婚姻”、“事业”、“生活”以及“幸福”的普世价值做为粘合剂,把一些完全没有内在联系的故事或者事件全部粘贴到主人公的身上,最后利用“工具人”与“巧合”做为播放器,将这些故事或者事件依次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些事故事或者事件看起来充满了细节感与真实感,但因为承载这些故事与事件的嫁接人根本就是个无法成立的“假人”而完全无法打动人心。

    记得2000年到2010年的这十年间,可以说是国产都市剧蓬勃发展的十年。这十年,国产都市剧努力拓宽维度与视角,扫视着各个年龄层次以及各个细分阶层的人民群众。这十年,人民群众认可的佳作频出。无论是相对严肃题材的比如“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国式离婚”、“金婚”、“蜗居”,还是偶像题材的“将爱情进行到底”、“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幸福像花儿一样” 等等。这时期的很多国产都市剧都力图展示城市的多个侧面以及不同人物的不同侧面。这十年,电视剧里既有中年人,还有老年人,更有青年人,他们虽然也代表了某个群体,但他们首先是作为蓬勃的个体而存在的。而现在呢,人物创造靠贴标签,故事内容靠复制粘贴,情节推动靠“工具人”与“巧合”,电视剧里全是有着同样境遇同样困难同样问题的同样的中年人。

    即使要讲中年人,也要先讲好“一个”人,“一个”具体的、中年的、人的故事。在人物创造与塑造上,个体当然应该拥有群体的某些共性,但共的是人性,在人性的基础上去发现个体与群体的差异性,去找到个体相对独立于群体的人格、性格、思想以及认知,在情节的推动上,要以差异性做为内因,以共同所处的时代与环境做为外因,内因外因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复制粘贴式的把“一群人”的事件拼凑到“一个人”的身上。电视剧已经开始习惯于塑造纸片人了。只要在纸片上写满各种完美的人设,丝毫不用去思考真实普通的人性是什么,然后再将社会上发生的各种真实事件全部挂到这个纸片人的身上,沙沙做响,以为就是活色生香。

    就拿“完美伴侣”来说,高圆圆饰演的精英律师妈妈陈珊就是一个完美的纸片人。我们先来看一下,在这张纸片上写着的各种“优秀特质”,包括但不限于,颜值出众,衣品出众,同时高智商、业务能力顶尖;积极进取,野心勃勃,同时道德水准高尚(亦舒说,有几个女子,可以说她的一生中未曾用一个笑一个眼色来换取她所要的东西?那我们颜值出众衣品出众的陈珊就敢说,“我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事业狂,拼命三娘,同时撒娇发嗲,气质温婉;业界顶级事业伙伴折服其专业与人格,老公就更不用说了,全方位崇拜、仰慕、爱慕,并用忘我舍我的献祭精神全面支持照顾妻子的方方面面,有如信徒对主。女儿乖巧活泼,勇敢大方,是一个别人家的完美小女孩。除了这些外在内在的完美以外,连年龄都得完美,那就是只能刚刚40岁。编剧觉得,女主角的年龄最多就只能到40了。因为说好了是要写中年人的,所以既不能把三十八九岁的女性做为中年人来描写,因为三十八九岁,在现在国民的心里还只能是少女呢,那也不能真的去写四十大几、甚至五十大几的女性,这些在国民心里又早成大妈了。大妈有什么好写的呢?大妈跟美丽、魅力就不搭边了呀,那后面的标签还怎么往纸片人身上贴呢?如果写大妈的话,那很多不动脑筋的经典(陈旧)桥段也就用不上了,比如情感戏,不论是被外面的异性仰慕,还是被家里的老公宠爱等等,好像就都用不上了呢。所以中年女主人公的年龄就只能是完美的刚过40,既不能更小,也不能更老了。没记错的话,小敏家的小敏,一个二十岁男孩的母亲,那年龄也是刚过40的。

    那咱们就先来说说人物设定。先不说这样一个完美女性是否真实存在,就只说真有这样一个优秀完美的女性,那么她所碰到的事情,她的人生境遇,她以其性格与认识处理事情的方法与结果,是不是会和普通大众有所不同?这远远高于一般人的硬件软件条件,不仅没有让她把人生的方方面面处理的更加从容一点,看起来反而是比普通人更加混乱。如果说,要求故事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扣人人弦这些都是过高的要求,那么基本的逻辑性能不能还有一些保证。很多故事细节的描写现在根本就不考虑是否与人物设定之间存在矛盾。比如,为了表现事业女性没空进厨房,就让她连蒜都不会剥,还几次用到了这个剥蒜的细节。把一粒蒜剥到像狗啃的,跟忙没有关系,跟肢体是否协调的关系可能更大一点,编剧怎么不说事业女性可能吃鱼都不会吐刺呢。然后为了制造事端,除了大量利用“巧合”以外,还引进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工具人”。这个工具人简直被描绘到愚蠢至极,颜值衣品不如女主人公也就算了,人品差那也是必然的,可问题是为什么专业能力也特别差,谋略也特别差,运气也特别差,这么差劲的一个人,是不是都不配走进女主人公的视野同其竞争呢?人物的设定上,女主完美无缺,女配就必须是完全傻缺的吗?能够互相竞争的对手,本质上不应该就是同一类人吗?因为是主角,就可以一直站在道德至高点上对配角进行降维打击,因为是配角,所以就一直躺着在污渍的泥潭里无法自拔?

    而后,完美伴侣里,编剧对于男女主人公婚姻关系的处理就更加令人匪夷所思了。如果陈珊和孙磊的人设是合理的,那么这两人的婚姻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与障碍。

    首先,他们之间不存在情感信任危机。剧中陈珊与孙磊多次言之凿凿的表达了彼此对彼此的深刻理解与完全信任,并坚信彼此的人格是高尚的,彼此的人性是经得起任何诱惑与考验的,彼此的感情无论肉体还是精神都是和谐与完美的。所以女方从来没有猜忌、怀疑过男方对家庭、对自己的情感与忠诚,男方更是在收到“工具人”发来的绯闻照片后都没有产生过一丝一毫的芥蒂与疑虑,而只是对“工具人”的卑鄙与无耻感到愤怒。所以对婚姻杀伤力最大的信任危机完全没有发生的土壤。他们之间的信任与忠诚,堪比共产主义战士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其次,他们之间不存在家庭分工的矛盾。编剧说,妻子陈珊热爱工作,而丈夫孙磊热爱妻子与家庭。丈夫没有因为自己专业的荒废而感到任何惋惜,没有在发现自己已经完全无法适应高强度的研发工作时而感到恐慌、焦虑,却在发现自己失去了做为家庭主夫的权利时,表现出了彻底的痛苦、焦虑与惶恐,就像吸毒的人断了毒品的供给一样,面如死灰。编剧让一个曾经的科学家觉得开滴滴赚很多,觉得发计生用品也不错,这样一个真正热爱家庭爱做家务的家庭主夫,配上一个事业狂妻子,生活本可以像电视剧的开头一样,一直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啊。编剧为何一定要让事业狂的妻子出手,剥夺家庭主夫型的丈夫持续做家务以及持续为家庭奉献的权力呢?

    他们二十年都磨合下来了,现在孩子大了,父母身体健康还能帮忙,妻子事业又高歌猛进,丈夫又毫无厌倦与怨言,整个家庭的运转不应该越来越顺畅吗?那些鸡毛都是哪里拔来的,非要插在这对完美伴侣的身上。就连剧中那唯一的矛盾冲突点,即二胎流产也是非常不符合人物设定的。怀上二胎,妻子也并没有退出职场的打算,还自信满满地说“好饭不怕晚,自己有能力,很快就回来了”。既然没有打算放弃自己的事业,又何至于突然望夫成龙起来?自己可以手起刀落,亲自去帮丈夫辞掉了丈夫干了快二十年工作,那时候是杀伐决断的现代精英律师,可在发现丈夫丢掉了一份他自己找来的也还没干几天的高薪工作后,就忽然变成了一个对丈夫没有基本认知、对突发状况毫无承受能力的懦弱主妇了吗?不是号称自己洞悉人性,充分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吗?不是号称自己经历过职场大风大浪,随时随地都能以法服人,对抗黑暗势力,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吗?

    最后,子女教育问题、原生家庭问题等等可能会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因素和矛盾,在他们之间也是统统不存在。电视剧让观众看到的就是,一边看起整个家庭来没有任何实质矛盾,一边又哭哭啼啼闹着说有问题,要思考,要离婚。别人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是为闹离婚强说仇。

    我们的编剧们,以为只要桥段够多,细节够碎,就可以撑得起一个人物。殊不知人设虚假,故事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讲着讲着,事情就会变得杂乱无章,然后开始逻辑混乱。我们就看着这些主演们忙前忙后,把人世间的各种问题、各种烦恼统统碰了个遍,也不管这些问题与烦恼中,有些可能是不够聪明的张三才会碰到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性格比较懦弱的李四才会碰到的烦恼,但编剧不管,反正只要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统统都给加上。觉得只要这样,张三肯定能够共情,李四也能充分信服了。演员靠信念演,观众靠降智看,可再降有时候都觉得跟不上编剧的各种神转折。

    所以与其创造这么多完美“虚假”的人设,为什么不去挖掘一些普通但真实的人性呢。人类对于完美的追求就像对于幸福的追求一样,是天性,但美成立的基础首先是真,是真就会有瑕疵。就像乱世佳人,我们在斯佳丽的冷酷中感觉到了她值得敬畏的悍勇,我们在梅兰达的柔软中感觉到了她值得敬重的宽阔。这样的人物才是完美的人物。

    国产都市剧里满是整齐划一的中年人与中年人的情感生活,年轻人与年轻人的爱情都去了哪里呢?

    看着满屏幕中年人的情感生活,不仅想到,现在的年轻人都在做什么呢?看到不少的分析,说因为压力太大导致的不婚不育“躺平”或“保平安”观念已经开始在慢慢地替代传统的婚姻与家庭观念。电视剧为什么不对这些进行多一点的探讨与挖掘呢?看看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怎样在生活。如果说,传统的婚姻就是用艰辛、忍耐换取所谓的幸福生活,这幸福生活包括经济上的互利,生活上的互相照顾,精神上的互相扶持,那么现在年轻人对幸福的理解到底是什么?为此他们愿意支付的对价是什么?

    年底公司部门聚会,一共16个人,如果将40岁以下的算做年轻人,那么部门里年轻人有12个,年轻人里还没有结婚的有10个,声称自己近几年以来都没有恋爱的有7个,目前有稳定恋爱对象的1个。这没有结婚的10个年轻人里,年龄分布都在28岁到35岁之间。问这些单身不恋爱的年轻人,平时非工作时间都做些什么,回答各式各样。有爱在家做饭撸铁撸猫的男生,也有爱旅游以及户外的男生,有爱跑步瑜伽拳击滑雪跳拉丁研究时尚的女生,也有只爱宅在家里刷剧吃外卖的女生。除了自己固有的一些休闲方式外,平时也会约上几个同性或者异性朋友一起去打卡美食或者网红地标,玩玩密室逃脱、剧本杀什么的。问这些单身不恋爱的年轻人,一起玩的异性朋友里有能够变成恋爱对象的吗?所有人的回答倒是挺一致的,反问,“为什么要变成恋爱对象呢?一起玩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发展成恋爱对象的必要啊!”问他们是因为婚姻成本太高、收益太小所以不愿意结婚吗?回答基本都是,“是因为首先对于爱情就不向往,并没有什么特别让人心动的对象,大家都像朋友一样。”甚至还有一个女孩说,每年生日,她许的生日愿望都是祝自己事业有成,一直单身。这么听下来,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仅仅是觉得婚姻的必要性在降低,他们好像是连谈恋爱的热情都在降低。

    我记得,柏拉图在一场赞美“爱与美”的聚会上就曾经批判过,说爱从来就不是美,爱神自己就是爱情与欲望的统一体,爱绝非尽善尽美的,而人类只是爱某种尽善尽美的东西,这也正好说明了爱本身不是尽善尽美的,否则人们就不用去爱了。人只有匮乏什么才会去追求什么,既然爱是追求美,那爱本身就是不美的。爱神是爱者,而不是被爱者,所以爱神也是不美的。爱神是两个极端特性的组合体,既非凡人也非神灵,既不善良也不邪恶,爱神与爱同样都不值得讼扬。其实除了好的东西以外,人们其实什么也不爱,爱就像用身体换取德行与智慧的交易,而这种交易正是因为本身的不完美与欠缺。柏拉图早在几千年前就首先驳斥了一些哲学家关于爱情至上以及爱即代表幸福美好的观点。而“爱情至上以及爱即代表幸福美好”这样的观点,正是现在这一代中年人从小所接受的价值观念。

    那么柏拉图对于爱情的理解是什么呢?他认为,爱是企图占有幸福的一种方式,而占有的幸福都是暂时的,但人类本能地渴望永恒。然后生命有限,所以人类通过繁衍和生育在其后人心目中赢得祖先的地位来获得永恒。这种繁衍和生育才是掩藏在爱情下的真实动机。歌颂爱无非是给自己这一追求永恒的终极目的找一个理由罢了。柏拉图认为繁衍和生育也是分为两种的,即肉体的生育和心灵的生育。肉体的生殖力会产生人类官能世界的渴求,而心灵的生育,他认为是更为高尚的生殖力,是一种心灵的创造,是智慧的孕育,美德的延生。相对于身体繁衍,精神繁衍对人类更有意义。通过性灵,对另一半寻找,对美触达,与对方形成精神的契合,再进行身体的结合与受孕,这才是对美的向往,并能最终通往善的道路。柏拉图是赞同精神之爱与肉体结合的。柏拉图坚信,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持之以恒的情感,唯有时间才是爱情的试金石,他崇尚精神上的爱慕,但绝对不排斥肉体的愉悦,但只有在和对方灵魂共舞后,才能达到灵与肉的真正融合,触达到美,最后触达到真正的善。柏拉图所阐述的“爱情”是一种循序渐进的完善与完美,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艰苦的磨练与修行。

    柏拉图自己一生没有恋爱,既没有爱上姑娘,也没有爱上男孩,当然更没有结婚。柏拉图说,别人都是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的,而我,生来就是完整的,我不需要恋人,我只爱智慧,爱真理,爱知识,凝结在这些上面的美,和恋人是一样的,这就是柏拉图式的恋爱。

    所以,目前占据社会主流与话语权的中年人也许不过就是被柏拉图所驳斥的那些哲学家们的观念所影响的一代人,他们根深蒂固地接受了爱情至上以及爱即代表幸福美好的观念,才会觉得爱情本身就是美好的,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是去追求爱情。而没有了这些观念束缚的年轻人,他们的想法可能早已大不相同了。但他们需要重新去寻找爱情的意义,重新确认爱情是不是触达美与善的必经途径。但至少,在与年轻人的交流与对话中,还是能粗浅的感觉到,现在年轻人对于彼此之间的身体与心灵的渴望与吸引都是在降低的。而这些,与资本控制下的生活、信息同质化是分不开的。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每个人只能凭借性格禀赋以及机缘禀赋,在原生家庭与周边环境的影响下,努力习得技能与经验,探索已知与未知的边界,任何一点阅历与见识的积累可能都需要很多次的尝试与摸爬滚打。原生家庭的差异、地域环境的差异会让每个人的外观、性情、思维方式以及审美情趣都形成显著差别,从而个体特征更为突出。那时即使考进同一所大学的同学们,无论生活习惯,还是着装、见闻、经历都是各不相同的,对待同一事件的认识以及思考方式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这些多样性,就使得互相了解直至互相吸引有了更加具体的物质基础与精神基础。

    而成长于全球化浪潮与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的年轻人呢,地域差异极大地缩小,思维认知被网络统一控制。每个人从小到大,从衣食住行,到虚拟所见所闻到思维模式,再到审美偏好都越来越趋同。网络与资本共同打造了形形色色的商品与资讯,看似选择无限,实则背后的逻辑完全相同。生活经历的同质化,去除了差异性,也降低了人与人互相了解的必要性与新鲜感,很容易对身边同质化的人产生无感的情绪。网络与资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与精神产品,现实中传统的爱情就如同传统的商业模式一样,被时代慢慢抛弃了。柏拉图所说的爱情中的肉体吸引与精神吸引,资本与网络都能提供更加“完美”的模板与样本。在肉体上,可以提供拥有“完美”外型与“完美”人设的流量与爱豆,在精神上,可以提供海量的视频与游戏,这些商品供给给人们的快感都比柏拉图所说的需要不断循序渐进的爱情供给给人们的快感多的多,也容易的多了。这些大数据与模板里出来的爱情与故事,就像“完美伴侣”里的婚姻与伴侣一样,看起来是在赞扬美与善,但已经完全感觉不到“美”与“善”了。这些模板里的中年人的生活,不要说打动年轻人去谈恋爱去结婚了,恐怕连中年人自己都不想看,都会质疑这样的婚姻与生活,真的还有美还有善以及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爱情是需要不断深入的,是从肉体到思维再到灵魂的,不论是肉体的繁衍生育还是精神的繁衍创造都是需要付出无比的体能与精力的事情。这些事情必然是累的,是辛苦的,在累与辛苦中触达到了“美”与“善”,才能收获完美的伴侣与恒定的幸福。如此快速便捷就能不断获取“快乐”的时代,哪怕这些“快乐”是一种廉价的低水平的重复,也会让繁衍与创造变成一项性价比极低的苦差事。中年编剧们却还一直沉浸在过去的观念中,靠着粘贴复制,扯扯压力,再谈谈幸福与价值,就能打动年轻人,让年轻人都去谈恋爱,去结婚了?“小敏家”里两个高中生之间的爱情,在我看来,又是编剧把自己大学时代的爱情经验与体验照搬到了这一对年轻人的身上,其模式与精神内核还都是这一代中年人的模式与内核。所以要写出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甚至只是不同地域的人的真实生活以及情感变迁,都是需要下点真功夫的。同类人与同代人的悲喜尚且无法相通,更不用说有些人之间还隔着时光的洪流、阶层的铁板、地域的藩篱。只有淌过洪流,穿透铁板,翻山越岭,深入地、真诚地去探讨个体的不同,才能塑造出“普通”但真实的人性,而不是“完美”但是虚假的人设。在这个同质化的时代,找出不同比找出雷同要难的多,也重要的多。不同才是通向“完美”的通途。

    【详细】
    142027893
  • Fal Conde
    2022/6/22 21:40:10
    谋叛與忠诚:日本武家社会主从关系的演變

    01 被误导的「武士道」

    说到日本武士,外国人都有以下类似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武士是重利轻义,毫无节操的战士,另一方面又認為江户时代后的武士受到日本化的朱子学影响,逐渐洗刷过往的“不良”风气。變為“绝对的忠诚”、“耿直”和“一成不变”,成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和基本形象。

    但这不过是

    01 被误导的「武士道」

    说到日本武士,外国人都有以下类似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武士是重利轻义,毫无节操的战士,另一方面又認為江户时代后的武士受到日本化的朱子学影响,逐渐洗刷过往的“不良”风气。變為“绝对的忠诚”、“耿直”和“一成不变”,成為日本“武士道”的核心和基本形象。

    但这不过是个误会。20世紀初新渡户稻造寫作《武士道》,本是為向西方世界宣扬日本文化的精髓而写的宣传作品。严格而言,書中完美道德品格只是理想产物,不少传说和文学内容,更是主要用以证明日本“武士道”与欧洲“骑士精神”難分伯仲。

    另一个讓誤導大眾的名人是福泽谕吉。福泽在多部著作和文章中一方面强调日本必须摆脱江户时代为止的封建门阀制度,另一方面又高频率地强调“武士气风”的重要性,更曾扬言“武士道乃日本民族气质的体现”,试图将武士道升华至跨时代的精神理念。

    14470609
  • 爱吃馒头的宝宝
    2017/5/23 19:02:17
    步步,惊不惊

    最近在看步步惊情,最初播的时候没怎么太看,现在仔细看了,除了我最期待、最喜欢的韩青以外,就是比较喜欢康司瀚了,笑起来很好看,是个暖心的大男孩,终于和他的zx在一起了,度过了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可是孟欣怡回来后,一切都变了,司瀚的笑容更多的是苦涩,欣怡的死,被绑架,失去张晓的痛,让司瀚彻底变了一个人,再也看不到他最初纯净、温暖的笑容了,心中只充满了恨!

    最近在看步步惊情,最初播的时候没怎么太看,现在仔细看了,除了我最期待、最喜欢的韩青以外,就是比较喜欢康司瀚了,笑起来很好看,是个暖心的大男孩,终于和他的zx在一起了,度过了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光,可是孟欣怡回来后,一切都变了,司瀚的笑容更多的是苦涩,欣怡的死,被绑架,失去张晓的痛,让司瀚彻底变了一个人,再也看不到他最初纯净、温暖的笑容了,心中只充满了恨!

    康司瀚这个角色触动了我,看的过程中,对司瀚充满了心疼,不管他之后做出什么,我觉得我都特理解,不管谁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后,都不会当没发生一样。

    若曦死后,又重新穿越回了现代,在博物馆遇到一个长相酷似四爷的男人,此人问道:“我们见过吗?”张晓只是摘下眼镜,并没有回答。于是男子便离开了,张晓泪流满面......

    【详细】
    8558373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