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喜悦影评

148611725
  • 老梅
    2017/3/19 23:21:37
    距离好作品还有明显距离

    33人物演绎的挺出彩的,徐梓琳青春靓丽敢爱敢恨真善美;雷佳音一如既往的到位,夏利宾屌丝的有味道。作为看脸的轻喜剧可以及格了。遗憾的是,号称金牌导演的安东对本剧貌似没怎么上心,像是应景之作,压根就没当自己的主要或者是得意之作(百科里根本没提过这片),确实整体看过的感觉就是33够漂亮,佳音够自然,其他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作为2014年深圳拍摄、2016年底才在三线平台播放的都市青春偶像轻喜剧,我就

    33人物演绎的挺出彩的,徐梓琳青春靓丽敢爱敢恨真善美;雷佳音一如既往的到位,夏利宾屌丝的有味道。作为看脸的轻喜剧可以及格了。遗憾的是,号称金牌导演的安东对本剧貌似没怎么上心,像是应景之作,压根就没当自己的主要或者是得意之作(百科里根本没提过这片),确实整体看过的感觉就是33够漂亮,佳音够自然,其他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作为2014年深圳拍摄、2016年底才在三线平台播放的都市青春偶像轻喜剧,我就记得33曾在该片塑造了一个青春靓丽的形象,其他的什么社会现实意义、文学艺术思想、人物鲜明丰满、情节曲折生动...就真的没有了!

    【详细】
    8426267
  • 心路飞扬
    2022/7/4 20:07:38
    阴谋复仇动作古装片。因为公主不愿意嫁给一个领主,领主带兵夺取了这个王国,公主一路反杀,一己之力,消灭了整支反叛的队伍。
    阴谋复仇动作古装片。因为公主不愿意嫁给一个领主,领主带兵夺取了这个王国,公主一路反杀,一己之力,消灭了整支反叛的队伍。没有什么情节,一路杀杀杀,从顶楼杀至底楼,最后赢得了王座。 女主从昏迷中惊醒,发现自己被绑在床上,有两个士兵,应该是看守他的,在仔细端详她,...  (展开)
    阴谋复仇动作古装片。因为公主不愿意嫁给一个领主,领主带兵夺取了这个王国,公主一路反杀,一己之力,消灭了整支反叛的队伍。没有什么情节,一路杀杀杀,从顶楼杀至底楼,最后赢得了王座。 女主从昏迷中惊醒,发现自己被绑在床上,有两个士兵,应该是看守他的,在仔细端详她,...  (展开)
    【详细】
    14494215
  • 闪点
    2021/1/5 14:15:24
    多力特的奇幻冒险

    两个男主,一个小男孩,家里人让他去打猎,他不愿意,因为爱护动物,本来要她打一个野鸭,故意打偏了,但是还是不小心打到一直小松鼠了,男主非常自责,带着小松鼠,突然看见一只鹦鹉,鹦鹉让他跟着自己走,然后小男孩就到了男主家里,男主是一个医生,而且可以听得懂动物说话,本来是她和她老婆的,但是老婆出海死了,然后男主自闭了,开始男主不想见小男孩,而且这个时候,一个公主来了,因

    两个男主,一个小男孩,家里人让他去打猎,他不愿意,因为爱护动物,本来要她打一个野鸭,故意打偏了,但是还是不小心打到一直小松鼠了,男主非常自责,带着小松鼠,突然看见一只鹦鹉,鹦鹉让他跟着自己走,然后小男孩就到了男主家里,男主是一个医生,而且可以听得懂动物说话,本来是她和她老婆的,但是老婆出海死了,然后男主自闭了,开始男主不想见小男孩,而且这个时候,一个公主来了,因为女王得了重病,需要医治,然后还威胁说,女王如果死了,男主的这块封地会被人铲平,没办法男主只好去了,看了一下,说女王需要伊甸树上的果子才能治好,然后男主出发了,开始寻找女主的日记,里面有记录怎么找到伊甸树,然后就来了男主他爸那里,开始他爸很气愤,因为是男主让女主去的,然后把它抓起来,同时皇室派人来杀男主,这样公主死掉了,伯爵就能得到王位,日记被拿到了,但是被皇室的人抢走了,然后男主被抓了,而且船也沉没了,开始男主很失落说完一段话之后,男主他岳父还是决定放走男主,还给了他一艘船,就这样到了岛上,然后里面有一个龙在看守果树,但是男主帮助龙治好了疾病,然后龙就把果子给他了,最后公主得救了,坏人也被抓了。

    【详细】
    13114507
  • 张大匆
    2021/6/27 12:04:00
    《谎言真探》“父母的都是我的”,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我没杀她。”

    “你没杀她?这跟你杀的有什么区别?你们父女俩就是败类。”

    滨城大学家属院,一名保姆坠楼身亡。

    “我没杀她。”

    “你没杀她?这跟你杀的有什么区别?你们父女俩就是败类。”

    滨城大学家属院,一名保姆坠楼身亡。

    13637295
  • 拾贰进壹
    2021/9/14 18:23:44
    Stillwater,静水,止水,死水。

    没有悲剧感就没有英雄,但为了英雄的诞生,人类承受了他所不能认知的事物与人类的自身能力一同增长——但后者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者的世界。

    Bill最后平静地说起“止水”城的一切都变了——女儿则认为没变,考虑到父亲的前一句话是“生活是残酷的”,那“一切变

    没有悲剧感就没有英雄,但为了英雄的诞生,人类承受了他所不能认知的事物与人类的自身能力一同增长——但后者的速度远远超过了前者的世界。

    Bill最后平静地说起“止水”城的一切都变了——女儿则认为没变,考虑到父亲的前一句话是“生活是残酷的”,那“一切变了”是否意味着止水已有“微澜”?

    没有,Bill感受到的变化是对残酷的再次确认,而且是具决定性的确认,所以“变化”在这里的意思是:原来还抱有的对残酷生活的一丝希望和侥幸已经彻底平息。Bill的平静是一种绝望的平静,他感受到的变化是:Stillwater已经由“止水”变成了“死水”。

    如果说克鲁苏是讲一种无处不在的根源性的异己力量,那么Stillwater则是在讲一桩彻底的绝望。“不要给你女儿错误的希望”,办案的Leparq太太一语成谶,Bill就算找到元凶,事情的根本仍然如此,父母在“欢迎归来”的仪式的遮蔽下,彼此确认了这一点,一种无望的、但仍然是爱的东西。

    无望与爱的组合,令人绝望。

    生活的残酷不是你认为的那种——那种惨,否则失去了妈妈又失去了爱人,还由于某种悲剧性的误会导致了愧疚的女儿就是定义生活的人,可惜她不是,父亲爱她,但父亲在最后否定了女儿的讲法,电影就此落幕,导演显然站父亲这边。

    事实上,在导演来看,Bill抱紧小姑娘Maya的那一幕必须加上Bill抱紧自己女儿的这一幕才完整,两个孩子通过这种局部的观感体来会人生的残酷,她们都只能懂其一,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失去,却不知道,Bill为了某种似乎是正确的、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同时失去了两者。

    生活的残酷就是你为了得到而一路失去,在得到的尽头,你却一无所有。这种诡谬在这部电影中被显露出来:

    Bill为之洗脱罪名并最终成功的是他并非全然清白的女儿,但他爱女儿;

    Bill声称绝对不会伤害Maya母女的承诺从一开始就包含着“做不到”,但他的确爱她们,尤其是小M。

    我们大可设想,Bill之所以没能保住自己妻子的所有物品,也是因为他爱妻子。

    再说一次,Bill感受到的残酷并不是遭遇性质的,而是结构性质的。

    Bill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他既是钞票,也是账单。Maya的妈妈问Bill说,你有现金吗?

    更进一步,不妨回想:当电影交叉呈现“Virginie打开地窖”与“Bill对Maya说他无论怎样也不会伤害她们”的那个部分,观众们于此处被暗示了某种“惊悚”——按经典港片的逻辑,Virginie接下来就要在地窖里受到被Bill囚禁的人的伤害,但,事情没有这样发展——非但没有,V接着还成功地帮Bill摆脱了属于他自己的困境。

    然而,事情却并没有因此得到祝福。

    所以,这部电影是在说:生活的残酷并不在于令人受伤或殒命,而在于人将深感生活的摆弄;并且,当人以为自己可以用爱来对抗这种摆弄时,当人越爱、爱得越真时,这种无力感反而越深。

    不存在圆满的爱,只存在对无力感的完美忽略。

    人在出生时注定落入破缺,身处其中的人——破缺的人,在追求爱——寻求完美时,落空是注定的结局,而生、长在Stillwater、时时念上帝之名的Bill一家的故事,只不过是带着一丝美国味,而影片最后的清晨里的那种乏味以及悲凉是共通的。

    也许,唯有作为观众,唯有作为看完电影还愿意凝神思量的人们,才有可能从本片中获得启示——或者说,一个好问题,一个值得用更长的时间来回应的问题:为什么每个真正爱的人,都笨拙无比,都糟糕透顶,都罪孽深重?

    【详细】
    138641874
  • 「Komorebi 」
    2022/6/28 7:11:58
    【搞笑向】 刺猬索尼克2 9个槽点和2个优点

    几个槽点:1. 蛋头博士骑着小车一会儿就从索尼克家到了车祸地点

    2.knuckles跑得太慢了,追车的那一段甚至没有塔尔斯开车快

    3. 西伯利亚那里两人一开始不会跳舞,Uptown Funk一响起来立刻就会了

    4.

    几个槽点:1. 蛋头博士骑着小车一会儿就从索尼克家到了车祸地点

    2.knuckles跑得太慢了,追车的那一段甚至没有塔尔斯开车快

    3. 西伯利亚那里两人一开始不会跳舞,Uptown Funk一响起来立刻就会了

    4. 钻石的密码排列顺序4个字符索尼克一滑就全部对上了

    5. 一个硬伤的地方:婚礼上男主可以用真的戒指换新郎手上的传送门戒指啊??

    6. gun少校随意就相信了瑞秋关于弹头博士复活的消息

    7. 瑞秋第二幕最后的武器:可以恰好的打倒所有的敌人而不误伤

    8. 蛋头博士手下公然在咖啡厅开老巢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和结局转场,和特效:

    1. 转场:男主老婆:索尼克“Has his way”画面一转:“We’ve definitely lost the way”

    2. 结尾特效是我在妇联4之后看过的比较好的了,查了一下成本居然只有110 Million

    爽片,看着好玩,写了一堆影评

    【详细】
    14481682
  • 刻骨铭心
    2015/9/12 11:20:59
    各位太狠了吧!
       中国内地的恐怖片,最大的槽点就是没有鬼。现在好了,人家给你弄出来了。都说像《小岛惊魂》,我觉得也很像。
       女主的演技确实比较烂,我也想吐槽。剧情的编排,还是过得去的。其他角色也好像一般。如果这部戏,导演有钱,找一班大牌来演,各位应该是不会吐槽的。主要就是女主,演过太多烂片。
       本来想
       中国内地的恐怖片,最大的槽点就是没有鬼。现在好了,人家给你弄出来了。都说像《小岛惊魂》,我觉得也很像。
       女主的演技确实比较烂,我也想吐槽。剧情的编排,还是过得去的。其他角色也好像一般。如果这部戏,导演有钱,找一班大牌来演,各位应该是不会吐槽的。主要就是女主,演过太多烂片。
       本来想帮忙洗白的,但是再仔细想想确实也是槽点多多。
       唯一一点值得赞的是,国产电影有鬼出现了。这是划时代的意义!
       
    【详细】
    7597295
  • uiijjk
    2018/7/1 21:12:10
    人狼真人秀化解灭族危机

    其实结局只能得三星,不过如果不看结局就够四星。

    这剧就讲的是用部分的牺牲来达成共识的故事。

    仙界导演了这场直播真人秀,让人界和狼族通过流血得到共识,那就是谁也消灭不了谁,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人族精英辈出,创意无限,狼族有护界法器,还没尽出底牌)在此基础上再坑个九尾狐,让大家转移仇恨,才能换来领导层的共识,让狼族能至少不撕破脸的大迁徙,人

    其实结局只能得三星,不过如果不看结局就够四星。

    这剧就讲的是用部分的牺牲来达成共识的故事。

    仙界导演了这场直播真人秀,让人界和狼族通过流血得到共识,那就是谁也消灭不了谁,打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人族精英辈出,创意无限,狼族有护界法器,还没尽出底牌)在此基础上再坑个九尾狐,让大家转移仇恨,才能换来领导层的共识,让狼族能至少不撕破脸的大迁徙,人族也不会背后偷袭.。如果没有玄门真人秀,任你有通天口舌也不可能让人族相信狼族可以战胜但难以根除,也不可能让狼族相信人族人才辈出难以战胜,直到大家眼见为实,才能避免灭族大战,才有和谈的机会。

    试想,如果二郎神在当年杀了一世就打开玄门,那虽然狼族会进去,但是仇恨不会消弭,千年之后,狼族必积蓄实力再战,那时,依然是浩劫。打了这场真人秀,和平至少会久一点。

    可惜最后强收一拨人头,让力量平衡发生了偏移,主角团和九尾狐这挂的也太剧情了吧。怎么也该来个人狼合力战胜九尾狐,加深友谊化解仇恨的剧情才是正道啊,虽然俗套,总比强收人头好吧。

    【详细】
    9479487
  • 突然变化
    2017/9/13 1:16:02
    《心理师之都市末日》这部电影也就是讲人心善
    有时候,善恶就在一瞬间。转念之间,善恶化作两条不想交的平行线,在平行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既无交叉,也无重合。《心理师之都市末日》这部电影也就是讲人心善恶,是非曲直,谁对谁错!结合心理悬疑、过程极具烧脑。真相!终究会水落石出!而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是一部剧本精良...  (展开)
    有时候,善恶就在一瞬间。转念之间,善恶化作两条不想交的平行线,在平行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既无交叉,也无重合。《心理师之都市末日》这部电影也就是讲人心善恶,是非曲直,谁对谁错!结合心理悬疑、过程极具烧脑。真相!终究会水落石出!而善恶到头终有报!这是一部剧本精良...  (展开)
    【详细】
    8810214
  • 素大灵
    2020/9/26 18:53:59
    古希腊悲剧式的酷烈,当今生活的映射

    不看别云间,不能深刻体会鹤唳华亭的立意。

    看了别云间,意难平更甚,余味不绝……

    亲情的浓烈,爱情的拧巴

    “鹤唳华亭很聪明”,内核外,用剧情包裹着一层一层的亲情和爱情;而且这种情,由于人物身份的特殊,变的极致、

    不看别云间,不能深刻体会鹤唳华亭的立意。

    看了别云间,意难平更甚,余味不绝……

    亲情的浓烈,爱情的拧巴

    “鹤唳华亭很聪明”,内核外,用剧情包裹着一层一层的亲情和爱情;而且这种情,由于人物身份的特殊,变的极致、浓烈。极致到让人费解,浓烈到万箭穿心。

    黄志忠在采访时也说“我儿子这么好,为什么要这么对他”。

    萧定权最后的自杀,除了以死亡卫道,不受辱,全自己的精神洁癖之外,就没有一点是报复父亲,让他终生遗憾的意思?

    就像是,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这种让人惊掉下巴的极致情节;或者,“牛虻”中亚瑟对生父“红衣大主教”蒙泰尼里恨之深里藏着,爱至深,甚至超过对女主角“琼玛”的爱情。

    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我们容易对父母伦理,情感冲突,共情。而且这种情感还高于生活,各种羁绊,复杂而难以纯粹。所以,念念不忘。

    常常的带入是,如果我是萧定权,如果我是皇帝,我该如何处理?作者巧妙!也请放过自己,因为大抵上,生活中的亲情,没有那么多的掣肘,那么多关乎利益,影响生死的抉择,没有那么多桎梏让你藏起你的真心。感恩。

    程序正义还是结果正义?

    如果说,去掉层层精彩的表皮,还试图探究内核的话。那么箫定权的终极纠结,就是“术”与“道“的问题。如果,最终达到的正义,需要通过践踏正义来实现,那么你会用“术”去实现“道”么?你实现的“道”,还是你最初的“道”么?

    有一种解法是,有菩萨的心肠,也要有霹雳的手段。但是事到临头中,是远没有那么简单的。

    比如最后顾逢恩要杀李明安,箫定权以剑自刎相阻,这是让顾逢恩悬崖勒马的最后一个筹码。此时,旁边的军士以手,血肉相拦。此时的萧定权是应该挥剑去掉这个阻拦,还是就范?

    这只是最简单的情景,在真实的生活中,更可能没有两全法,没有利益端水大师。

    就像萧定权,也有使用诛心无间道,搬倒五皇子,虽然开始是别人替他的选择,但后续他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也像罗晋的另一部《归去来》,书澈从开始让箫清代驾背锅,到后来涉及到父亲的贪腐。我们看到的是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会纠结会权衡,小怯而大勇的人。

    这部剧至少还有一个现实意义。无论何年何月,战争都是对人民的巨大伤害。最近的《蓝色防线》活生生的让人看到炮弹无眼,受伤后疼了一天的维和战士,无力回天,真切,摧心肝。

    但是,某一天为了根本的利益,以战止战又是另一种“术”,或者“道”?!这是对深层价值观的叩问。

    【详细】
    128791393
  • 阿达方
    2010/3/30 12:57:24
    “想起以前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幼稚,也很可笑”


      据说当初张爱玲写了顾曼桢和沈世钧三十六年间的故事,但后来缩短到十八年,所以,这个故事叫做《十八春》,又叫《半生缘》。

    曾看过一点电视版,并不喜欢。那时候也没看过原著(因为大学前只读张爱玲的散文,她的小说莫名其妙的就读不下去),直到大学读了她的《半生缘》,才开始真正的喜欢。后来老郑曾经在讲张爱玲的时候放过电影版,但因为这片子有两个小时,所以我们只看了个开头。那次课上


      据说当初张爱玲写了顾曼桢和沈世钧三十六年间的故事,但后来缩短到十八年,所以,这个故事叫做《十八春》,又叫《半生缘》。

    曾看过一点电视版,并不喜欢。那时候也没看过原著(因为大学前只读张爱玲的散文,她的小说莫名其妙的就读不下去),直到大学读了她的《半生缘》,才开始真正的喜欢。后来老郑曾经在讲张爱玲的时候放过电影版,但因为这片子有两个小时,所以我们只看了个开头。那次课上留了没看完的遗憾,心想以后一定要补上。虽然我只是看了这个开头,就可以肯定,这片子一定已经抓到感觉,许鞍华真厉害。后来下到电脑里,准备看——但看电影绝对讲究缘分,那天没有看下去。今天突然想到,就看了,两个小时也就真的坐得住看下去了。其实算是闷片,不是喜欢的人绝对会睡着。

          三人第一次坐在小饭馆里吃饭,曼桢细细地用杯里的水涮筷子,世钧大概就是那个时侯被她吸引的吧,举手投足间暗生情愫,将曼桢递来的筷子直接放在桌上,抬头却看见曼桢将自己的筷子搁在茶杯上,于是赶紧将筷子拿起,同样搁在杯子上。女人若是动了心,还是可以佯装若无其事,但若是男人动了心,如果不是亢奋,就是行动语言迟缓但眼神放光,像沈世钧这样温吞的人,属于后者。记得书里的开头这一段就给我的印象就很深,所以看到电影里,许鞍华能够这样表现出来,让我暗暗叫绝。


         世钧看到曼桢的胳膊上有只小虫慢慢爬着,阳光照射在曼桢的胳膊上,好像她的皮肤会发光,他看看曼桢的胳膊,看看曼桢的脸,似乎很想起身轻轻为她拂去胳膊上的小虫子。曼桢的皮肤并不白,金色的阳光照在胳膊上,细细的绒毛也泛着暖暖的光——我想起我初二时的一个场景:那天是周五的大扫除,我和一个要好的女同学站在朝北的窗台上擦玻璃,当时太阳正在下山,淡淡的金黄色阳光从西边朝我们洒来,我转头看着女同学的脸,她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睛看向远方,微微皱眉,手上的抹布却不停地挥动,明显地在走神。但是阳光的照射下,她脸上细细的绒毛以及微微泛着的红晕,还有带着阳光味道的衬衫——那一刻她简直美呆了。自那天更加明白,那种自然地、健康的、无意识的美,有时候真的摄人心魄。

    后来三人去公园合照,书里是说世钧要给家里寄照片。因为叔惠和曼桢之间并无情愫,所以笑闹起来也自然,轮到曼桢和世钧合照,开始离得十分远,叔惠不断催促靠近点靠近点,这才僵硬地靠近着,直到最后世钧稍稍倾身将头靠在曼桢边上,但叔惠却说,没底片了,世钧和曼桢的表情,是真切的失望……

    若说起两人情感的融合点,大概就是世钧把自己夜里去寻回的那只手套还给曼桢。曼桢一见到是惊喜的:你找到啦!但一转念:他怎么会知道我手套丢了,又是怎么找到的?一瞬间,电光火石,所有情愫在那时豁然开朗,不需要任何表白,一只失而复得的手套足矣。办公室的人都回来了,世钧淡淡的笑着走开,曼桢偷偷握着手套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一直倾心关注的一个人竟然也对自己如此的关注起来。


         许多人都不喜欢吴倩莲来演曼桢,我目前还没有想到更合适的,不过如果让李翘来,说不定沈世钧会不知不觉变成黎小军。而黎明是真真切切选对了人,温吞憨厚,痴情却又犹疑,直到最后,不知道他怪的是谁:现在你才跟我说这些,我能怎么办!就这个地方世钧变得我有点不喜欢了,如果我是曼桢,即使有机会,也不愿意跟他回到过去了。更何况,回不去了。黄磊是我一直中意的人,不论他演什么。叔惠和翠珊的关系,电影和书的差别比较大,最后叔惠和翠珊独自在家喝酒的时候,我心想,这边两人和那边两人不如做个了断在一起算了。梅艳芳演的曼璐真传神,特别是在事发之后,她来到曼桢的房间,佯装生气将祝鸿才数落一番但其实不动声色夸赞一番,一颦一笑佯装地很自然。而祝鸿才是我爱的葛大爷,李立群的舞台剧功底不容置疑,但祝鸿才被他演的俗气了些,像个土大款,葛大爷给我感觉气质很对,而且不同阶段的转变也很自然,特别是最后:过去的事,怨我,你别恨你姐了。祝鸿才就是给人一种没法长时间恨他的感觉。

     

    最后,突然想到张豫瑾有句话很厉害,它直接将曼璐的最后一点希望扑灭,这句话是:“想起以前的那些事,我就觉得幼稚,也很可笑”曼璐得知张豫瑾来家里了,几乎是跌跌撞撞地怀揣着最后一丝希望去找他,因为当初这个男人因为别人对她出言不逊几句,就能大打出手而受伤,当初的分手是因为曼璐不想拖累张豫瑾,曼璐天真地以为这些年来张豫瑾的未婚真的就是因为自己,她以为只要她的手一挥,张豫瑾就可以立马回到她的身边忠心耿耿。

    太天真。
    【详细】
    31301958
  • 白头豕
    2019/12/14 19:14:19
    奴役曼哈顿博士的宿命,来自使思维收敛产生错觉的预知能力

    看完了《守望者S1E8》,激发了本人很强的讨论欲望。倒不是因为剧情如何精彩,恰恰相反,是因为剧情中出现了烂俗的宿命论。我发现用自己的那一套来解析并重构剧中的宿命论,能串起本人的许多哲学观点,一不小心可能会暴露我其实是个哲学大神的真实身份,想一想都有些小激动呢。

    因此本文的焦点是剧中曼哈顿博士的 “predestination”。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聊聊剧情本身放松一下。

    看完了《守望者S1E8》,激发了本人很强的讨论欲望。倒不是因为剧情如何精彩,恰恰相反,是因为剧情中出现了烂俗的宿命论。我发现用自己的那一套来解析并重构剧中的宿命论,能串起本人的许多哲学观点,一不小心可能会暴露我其实是个哲学大神的真实身份,想一想都有些小激动呢。

    因此本文的焦点是剧中曼哈顿博士的 “predestination”。在进入正题之前先聊聊剧情本身放松一下。

    美剧守望者的风格

    《守望者》这一季对我个人而言还是比较惊艳的。

    首先是这种高智商、冷静、黑色幽默的角色风格。

    然后是每一集都频繁出现的超神转场(例如镜头抬升到星空中,结果是另一个镜头的路面),是我看过最NB的转场设计了。

    第三是对原作设定和剧情的化用,以及大量伏笔的设计。

    第四是叙事方式,除主角外,一集一个主线人物,用完就扔。

    对很多熟悉守望者原著的观众而言,最大的悬疑不是来自剧情,而是来自创作者写剧本的动机和主题。最开始的种族议题让人觉得格局小,评价下滑;慢慢地越拉越大,社会矛盾的隐喻越来越多,评价就不断上升。

    当EP6以后,剧情和守望者原作逐渐重叠的时候,各种剧情矛盾也开始河流,也与守望者原作的主题产生了共鸣。

    简单而言,原作的意识形态就落在 “一切矛盾源自人性之恶,源自人性对他人的恐惧和仇恨,解决事件永远无法解本源”,于是出现了三种观点或曰方案:曼哈顿博士的毁灭万物重来,法老王利用人类的恐惧来实现人类的团结,和罗夏始终坚持正义。

    美剧守望者显然不满足于和原作的主题共振,而是希望有所升华。从EP7到EP8,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看出作者的升华方向。他首先意识到 “守望者” 世界观和基督教世界观的一致性,而且不满足于原著仅仅停留在基督教世界观的当代隐喻的位置上,而是进一步站在宗教哲学的基础上展开他的讨论。

    《守望者》和基督教世界观的一致性

    怎么说 “守望者” 世界观和基督教世界观有一致性呢?主要体现在,曼哈顿博士拥有 God 一般的力量,被人类崇拜;而剧情中的一切矛盾,都源自于人类的 “原罪”;最后曼哈顿博士因为对人类的爱,没有按自己的意图灭世重来,但 “大洪水” 还是在法老王的诡计下发生了,因为原罪陷入自我毁灭进程的人类社会,通过对共同的灾难的恐惧而走向了团结,似乎被灾难洗涤了。

    这套故事与 “旧约” 的故事相比非常像。最核心的抽象有三点:令人恐怖的神,人类的原罪,大洪水。

    从这个角度来看,《守望者》其实是基督教的衍生派系之一罢了。各种派系最核心的争论,在于如何解读 God 和 人类之间的关系:是仇恨还是爱,是恐怖还是惩戒,是安排还是放任。《守望者》对曼哈顿博士的塑造就是它的解读,比较接近现代宗教的观点:无能为力,而且 ”主不在乎“。

    美剧《守望者》的新约企图

    这种解答不能令美剧守望者的作者满意,基于恐怖主义威慑产生的秩序,在旧约的年代已经无法持续,更不符合当今人类社会的价值观了。他明显想用自己的价值观,用原有故事的元素重组整个故事,得到一个社会影响更积极的结局。

    于是我们看到了新版的美剧《守望者》,原作中的主要角色如曼哈顿博士、法老王、夜枭、丝魂、罗夏等都有对应者;原罪也从冷战时期确保互相毁灭的核威慑,变成了种族和文化冲突,以至于一切人和一切人冲突的现实,但源自人类相互仇恨和敌视的本性却没有变(典型的剥削阶级唯心主义解读,用自己的阶级体验来解答阶级社会的恶果,将自身原罪化给所有人分担)。

    但故事过程不一样了。从这个角度来看,新的美剧《守望者》明显是相对于《旧约》的《新约》。

    故事的主角变成了 ”圣母“ Abar, ”圣父“ 是曼哈顿博士;沿着这条路走,真正的主角耶稣应该是 Abar 收养的女儿,被曼哈顿博士传授了能力的孤儿。

    而故事的精神主题,从逻辑上看,可能也符合《旧约》到《新约》的转变,由旧约那个沙雕上帝主张的恐怖主义,变成耶稣主张的爱;而人类的原罪被耶稣用自我牺牲而救赎了。

    但作者野心如此大,恐怕不甘愿只是用隐喻重复前人的文学创造(新约)而已,而是要整一个自己价值观的新约,并在封面印上自己的大名。因为他们伏笔的技巧非常高明,以我的智力还没能力猜到结局的走向。

    我看得不够仔细,没有意识到最后砸中上帝脑袋的那颗石头,是之前哪一集中被谁抛出的。

    对上帝之无能的解读

    基督教的布道者们,最费脑筋自圆其说的问题在于一个 ”全知全能的上帝为什么创造了一个不完美的世界“。为此基督徒们不仅编造了成百上千种说法,还编造出成百上千个派别。作为人类组织形态存在的基督教派,比他们传说的上帝制造的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更加不完美,是瑕疵中的瑕疵。

    《守望者》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就是用曼哈顿博士代替上帝,给出了一种解读。虽然曼哈顿博士这个 God 自己的样子和人类的样子一样,但 God 的思维因为全知全能而改变,反而失去了理解人类感受的能力。曼哈顿 (God)对人类的爱是源于他自己的需要 (性欲,爱欲,和对不可知的兴趣),而不是和普通信众期待的那样,源自对普通人类感受的共情能力。

    当这个 God ”厌烦“ (至于 ”厌烦“ 本身又是什么,剧情并没有尝试解读)人类原罪导致的自我毁灭必然性,就想亲自动手毁灭重来。而当这个 God 意识到随机因素导致的不可知,使人类拥有不同于原罪命运的 ”可能性“,他又 ”乐意“ 继续观察下去 (至于 ”乐意“ 是什么,剧情又没有解读)。

    于是对 God 的无能给出了一种解释,简单来说 ”主不在乎“, 说的好听点,”主不干涉人类的自由意志“,或者 ”自由意识本身是主最大的创造“ 。

    这套 ”自由意志“ + ”不可知论“ 的说法,基本上是20世纪末的一种主流观点,简单来说是 ”自由意志论“。他们认为极其微小却不可知的随机因素,产生了人类不可被预知的 ”自由意志“。他们围绕这种说法叠床架屋的搞出了好多好多理论。至于微小的随机因素来自哪里,只要能自圆其说就作罢 (例如 DNA 的发现者认为人类自由意志来自于神经信号中的量子力学不确定性……)。

    剧集对上帝之无能的宿命论新解

    美剧守望者对原著的最大突破,就体现在 EP8 对曼哈顿博士主观世界的重现上。它第一次用镜头语言,将曼哈顿博士设定中那种过去和未来与现在重叠的精神现象(”体验时间的方式和人们不一样“),通过剪辑呈现出来。从而让观众感受到曼哈顿博士对 ”宿命“ 的无奈。

    按剧中的解读,曼哈顿博士对未来时间的体验不是 “或然”,而是“已然”;就像我们对过去的体验。我们无法改变自己 “已然” 过去的行为,曼哈顿博士博士也无法改变他 “已然”未来的行为。于是陷入到那种已知未来仍无法改变的 “宿命” 中。

    这种精彩的表达手法,还是非常令人佩服的。用短短一集拍出了一个电视版的《Predestination》(国内翻译是垃圾的《前目的地》)。

    这种 “宿命” 不是用预知能力可避免的,反而恰恰是预知能力带来的,预知能力导致的。

    因此曼哈顿博士这个 God 对人类文明的无能就体现出来了,他越是全知,越无法改变宿命。反而人类自己如何面对曼哈顿博士的存在,如何自处,真正推动了历史进程,决定了人类文明的走向。

    这么一来,通过 “自由意志” 战胜原罪带来的自我毁灭命运,取决于人类如何处理自己和曼哈顿博士 (God) 的关系。而剧集中已经有三种方式出现了:

    • 一种是充满战天斗地精神的独眼巨人,作为罗马帝国的化身,试图弑神自立
    • 一种是赵和法老王所在的集团,曾在旧约《守望者》里利用曼哈顿博士恐怖化。但发现人类无法走出恐惧,无法向美好未来前进;于是在新约时代似乎要将曼哈顿博士雕像化、偶像化,本质上也是弑神。
    • 第三种则是 Abar 和孩子们,直接作为曼哈顿博士的亲人,与他平等生活。

    按剧情的节奏估计,第一种会失败,而一直没有显山露水的第二种,将在最后一集里获得成功。而符合上述分析的逻辑可能性,则是前两种都失败,反而第三种玩出了花来。但编剧的段位比较高,我还想象不出他会玩出什么花来。

    为何使用了烂俗的宿命论设定

    虽然剧情设计,主题设计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但用到了宿命论这个设定,令我非常失望。尤其是剧情中还出现了烂俗中最烂俗的衔尾蛇:

    • 因为未来 Abar 为救曼哈顿博士奋不顾身,导致爱上 Abar 的曼哈顿博士在过去约会 Abar,导致了 Abar 因为爱在未来为救曼哈顿博士奋不顾身
    • 由于 Abar 在未来提问独眼巨人和 3K党白袍,让她爷爷在过去知道了这件事,去追查和谋杀警长,导致了Abar在未来提问独眼巨人和 3K党白袍

    似乎是怕有的观众看不懂,他们还翻出了最老的鸡生蛋、蛋生鸡的 Paradox 。 这不禁让刚刚称赞编剧 Full of Imagination 的我, 又为编剧他们 Lack of Imagination 感到疑惑。时间线上的衔尾蛇现象被人玩过太多次,而电影《前目的地》(<Predestination>)给出了全新的,反宿命论的因果论设计。我在之前已经谈过: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216329/

    编剧基本上每一集,每一个设定都在标新立异,怎么会在这么关键的地方用烂俗的桥段呢?究竟是真的想象力匮乏,还是别有所图,埋藏着更深的剧情阴谋?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并不存在悖论

    在解读衔尾蛇悖论之前,先说说更烂俗的鸡生蛋蛋生鸡悖论。

    且不说鸡蛋的进化是一个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就假设它是瞬间发生的。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以下三种:

    • 一只 “不是鸡” ,变成了第一只 “鸡”,它生的蛋都是能孵化出鸡的 “鸡蛋”
    • 一只 “不是鸡”,生下了第一枚 “鸡蛋”,这个蛋孵化出第一只 “鸡”
    • 一枚“不是鸡”的“不是鸡”蛋,变成了第一枚 “鸡蛋”,并孵化出了第一只 “鸡”

    真正的悖论并不存在于推理过程中,而存在于推理的前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这个问题本身隐含了两个未明言的,错误的假设,才导致了悖论感的产生:

    • 孵化出 “鸡” 的一定是 “鸡蛋”,生下 “鸡蛋” 的一定是鸡。 然而并不一定
    • 以 “鸡” 和 “蛋” 的信息,可以对问题给出唯一解。 然而信息不够,可以有多种合法解

    在知乎上搜 “先有蛋还是先有鸡”,可以看到大量与此类似的讨论。由于悖论感的产生源自于错误的隐含前提,“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是一个劣质的 Paradox 。《守望者》S1E8用这么劣质的桥段,来铺陈最重要的情节,还让作为 God 的曼哈顿博士来说。这点让我很迷惑。

    其实曼哈顿博士所陷入的困境,有一个更好的解释。在说这个解释前,我们先讨论一下悖论。

    许多悖论的本质是人类思维使用了错误算法

    人类总结的许多悖论,其实本质上都是思维使用了不收敛的算法。这些算法往往在具体的场景中可用,几次迭代就能得到结果,大大提高了思考的效率。但推广到无限的情况下,就失去了效率,让人陷入迷惑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数列:

    120975759
  • Frank林
    2022/2/15 22:09:12
    治愈系的非典型推理剧(无泄底)
    从去年在漫画原作中得知,《勿言推理》要出真人版,并且由苏打(菅田将晖)主演,就一直在暗暗期待。 目前剧集播出过半,从导演到选角再到改编,都很不错。基本符合预期。 本剧的主要导演是松山博昭,曾执导改编了甲斐谷忍的推理漫画《欺诈游戏》,以及贵志佑介的密室推理小说...  (展开)
    从去年在漫画原作中得知,《勿言推理》要出真人版,并且由苏打(菅田将晖)主演,就一直在暗暗期待。 目前剧集播出过半,从导演到选角再到改编,都很不错。基本符合预期。 本剧的主要导演是松山博昭,曾执导改编了甲斐谷忍的推理漫画《欺诈游戏》,以及贵志佑介的密室推理小说...  (展开)
    【详细】
    14221215
  • 星垂月涌
    2021/11/1 18:09:27
    无题

    它就像平静海水下涌动的暗流,危险的波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压抑与恐惧埋伏于周遭,自由之身隐藏在不见天日的黑暗里。罗伯特活在强势的父亲的阴影之下,表面不动声色,但他足够清醒,足够勇敢,戳穿谎言的心从来没有犹豫片刻。整部剧行将结束时你会恍然发觉人物之间说出口的言语既短促又有所保留,那些说谎者心里都揣着无法摆上台面的秘密,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捅破,他们相互倾轧,逼迫着对方毁灭真相。与艾瑞克的相识也是建

    它就像平静海水下涌动的暗流,危险的波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压抑与恐惧埋伏于周遭,自由之身隐藏在不见天日的黑暗里。罗伯特活在强势的父亲的阴影之下,表面不动声色,但他足够清醒,足够勇敢,戳穿谎言的心从来没有犹豫片刻。整部剧行将结束时你会恍然发觉人物之间说出口的言语既短促又有所保留,那些说谎者心里都揣着无法摆上台面的秘密,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捅破,他们相互倾轧,逼迫着对方毁灭真相。与艾瑞克的相识也是建立在隐瞒身份的基础上,最大的区别是他从来没有要去加以伤害,他们之间没有多么交心的话语,却在一次次接触的过程里产生了信任与情愫,聚会上不经意间流露的对第三人侵入的排斥,随意涂鸦时罗伯特怕他惹上麻烦时的担心,酒吧里笑着打闹时眉眼间袒露的真心,审讯室里罗伯特被识破身份,艾瑞克克制着慌乱,愤怒,进而全都化作不忍,隐秘地传达了对方是自己内心仅有的一人,罗伯特始终不敢抬头正视,紧接着艾瑞克果断拒签档案,罗伯特挑衅般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最后罗伯特为了保护艾瑞克果断了结杀手,他们从始至终都无所畏惧。就算没有力量阻止更多的不幸,但他从来没有懦弱过,这或许印证了艾瑞克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能对一切恐惧,尤其为了自由”。艾瑞克会活下去,罗伯特也会找到他。

    【详细】
    13966525
  • plumage
    2021/11/4 8:18:20
    不是适合我看的题材

    一直都比较抗拒看这种题材,因为边看边代入,对我这种想太多的人来说完全是一种压力。但是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了Lenox Hill的救护车,就觉得看一下吧。

    其实经过这次新冠之后,对美国的医疗体系,医生,监管机构的印象到达了谷底。CDC的口径朝令夕改,Dr Fauci也是被政治所左右,妥协了自己科学家的身份。我不知道

    一直都比较抗拒看这种题材,因为边看边代入,对我这种想太多的人来说完全是一种压力。但是有一天在路上看到了Lenox Hill的救护车,就觉得看一下吧。

    其实经过这次新冠之后,对美国的医疗体系,医生,监管机构的印象到达了谷底。CDC的口径朝令夕改,Dr Fauci也是被政治所左右,妥协了自己科学家的身份。我不知道这部剧有没有美化的成分在里面,里面的几位医生感觉都很光辉lol。

    但不得不说,美国医疗的一个加分项是,医生与病人的沟通非常到位,就我自己的看牙经历来说,医生不仅事先把全套治疗方案解释清楚,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永远都会告诉你,我下一步要做什么了,这一步可能有点痛,之类的,让人觉得被尊重,情绪被照顾到,而不是病床上的一块肉。所以很喜欢剧中David医生说的一段话,无论这个病人还剩多少生存时间,我们最不愿做的事情都是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啊,作为一个人,即使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尊严还是应该被守护,还是应该追求生活大于生存。

    另一个感触是,美国人总是把cool看的很重要。比如Mitch医生,在得知自己的病后,还是要阳光开朗积极向上冷静沉着……镜头前的每一个病人都是笑嘻嘻的,太难了,我们能不能说,脆弱并不可耻,情绪崩溃并不可怕……人生已经有那么多苦难了,为何不给情绪一个出口,为何要戴上坚强的面具。

    好了,最终还是在第五集的地方放弃了,但也不是拍的不好,就1.不适合我拿来练听力 2.我不想看到至今出现过的病人走向不好的结局。

    【详细】
    13971737
  • 浮南蕴北
    2021/5/7 14:54:56
    三首歌好听

    《Love Song》Biting Elbows

    《Time to see》NEEDSHES

    《EverStop》Marc Robillard

    网易云可听。

    至于电影么,雪景挺美,但剧情稀碎。明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事故,但导演拍的一点也不好看,急迫紧张的氛围没有营造出来。而且还有时不时穿插的抒情戏,更打乱了电影节奏。

    女主性格也不讨喜

    《Love Song》Biting Elbows

    《Time to see》NEEDSHES

    《EverStop》Marc Robillard

    网易云可听。

    至于电影么,雪景挺美,但剧情稀碎。明明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事故,但导演拍的一点也不好看,急迫紧张的氛围没有营造出来。而且还有时不时穿插的抒情戏,更打乱了电影节奏。

    女主性格也不讨喜。所幸电影不长,适合跳着看。

    【详细】
    13531218
  • weiweibuzaihu
    2021/12/25 11:19:37
    演技在线,剧情漏洞

    演技都在线,颜值在线,咖位也在线,剧情漏洞太明显。剧情太想追求跌宕起伏,但绝对忽略了气愤的营造,观众有种被愚弄的感觉。看来是没有拍谍照片的经验啊。

    亮点在于任达华和郭富城之间戏码。怎么说动作场景都到位了,唯独太迎合观众最终丧失逼格吧……

    不过作为一部无聊时候的消

    演技都在线,颜值在线,咖位也在线,剧情漏洞太明显。剧情太想追求跌宕起伏,但绝对忽略了气愤的营造,观众有种被愚弄的感觉。看来是没有拍谍照片的经验啊。

    亮点在于任达华和郭富城之间戏码。怎么说动作场景都到位了,唯独太迎合观众最终丧失逼格吧……

    不过作为一部无聊时候的消遣也还不错了

    7000多万的票房的确扑街了,4.3的打分也有点太低,看来电影还是要有一定的营造。

    【详细】
    14089276
  • 水蜜桃君??
    2022/6/24 22:36:21
    大女主爽剧

    目前get不到男主 就有的时候能理解编剧写一个人出来 这个人能治愈女主。但是吧 这个男主人设目前emmmm。尤其拿到usb擅自作主。打开哪里一整个震惊我。现在比较磕女主和另一个人的cp 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了。希望后面能有改观吧 喜欢女主这种聪明绝顶的感觉 看样子后面这几个成员会和女主成立一个什么吧。希望后面别太崩了 最近韩剧容易烂尾。

    目前get不到男主 就有的时候能理解编剧写一个人出来 这个人能治愈女主。但是吧 这个男主人设目前emmmm。尤其拿到usb擅自作主。打开哪里一整个震惊我。现在比较磕女主和另一个人的cp 想不起叫什么名字了。希望后面能有改观吧 喜欢女主这种聪明绝顶的感觉 看样子后面这几个成员会和女主成立一个什么吧。希望后面别太崩了 最近韩剧容易烂尾。

    【详细】
    14474192
  • 白菜菜
    2020/4/4 15:58:42
    无意识的悲苦

    电影通篇的无意识叙述,不刻意的描写任何事情,彷佛什么都不那么真实。那个人孤独,倔强,肯定又迷茫的生存,也许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也许不知道,没有想过得到什么,也从未停止追寻什么,只是一味的这样下去。生命是一场无意识的狂欢。电影之外给人的是沉沉的苦闷与悲伤,仔细去寻找却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也许是从男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样子,也许什么都不是。

    电影通篇的无意识叙述,不刻意的描写任何事情,彷佛什么都不那么真实。那个人孤独,倔强,肯定又迷茫的生存,也许他知道自己属于哪里也许不知道,没有想过得到什么,也从未停止追寻什么,只是一味的这样下去。生命是一场无意识的狂欢。电影之外给人的是沉沉的苦闷与悲伤,仔细去寻找却不知道是什么造成的。也许是从男主人公的身上看到了生活的样子,也许什么都不是。

    【详细】
    12471177
  • AN
    2007/11/18 22:54:26
    《兄弟 之 生死同盟》:男人戏
    如果你是女士,这部戏可以彻彻底底地饱你的眼福:包括扮警察扮得上瘾的刘德华,快五年了还保持着《无间道》里一样的形象,一套可身的小西装,掩盖着这位小巧玲珑型男人的年龄(香港导演比较会用光吧,这里的刘德华看起来比《十面埋伏》里要年轻太多,扮嫩嫩的香港皇家小警察一点都不显老);一身休闲装的年轻男人陈奕迅,表现就像戏里别人评价他的一句台词:“真是一只小白猪”,傻的优点让人怜,小卷毛,永远嘟着的嘴唇,实在很像
    如果你是女士,这部戏可以彻彻底底地饱你的眼福:包括扮警察扮得上瘾的刘德华,快五年了还保持着《无间道》里一样的形象,一套可身的小西装,掩盖着这位小巧玲珑型男人的年龄(香港导演比较会用光吧,这里的刘德华看起来比《十面埋伏》里要年轻太多,扮嫩嫩的香港皇家小警察一点都不显老);一身休闲装的年轻男人陈奕迅,表现就像戏里别人评价他的一句台词:“真是一只小白猪”,傻的优点让人怜,小卷毛,永远嘟着的嘴唇,实在很像在美国被时尚风潮熏陶了20年的小弟弟;一身黑衣的黄日华(还好他是黄日华,不然肯定会被人说是抄袭基努李维斯)身材依然保持得不错,只是那眼角暴露了其实他已经是一个50岁的男人,恨苗侨伟为什么要对他说那句话:“摘掉墨镜”,墨镜之下,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对被揍得五眼青的双眼,谁知,那里的颜色正常,只是多了些深深的鱼尾纹;最令人惊艳的是苗侨伟,我想我已经超过15年没见过这个男人了,包括之前的《岁月风云》也没瞟过一眼(那个为吉利汽车做广告的片子我想我是不会看的),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决战玄武门》,那里面风度翩翩的李世民,轻易地就让黄日华身边的翁美玲变了心,《射雕》里的杨康,也只有这个杨康才符合原著中那让人恨又让人爱的样子,还好,还好,50岁的苗大帅哥依然那么有型,有棱有角,与黄奕谈恋爱、做王志文的儿子一点也不显老,甚至还敢露出手臂上的肌肉;王志文还是一贯的风格,瘦削、寡言、深藏不露,只是这次退位演了个父亲,影片刚刚开始便容颜苍老,与她配戏的也只是个面容酷似蔡琴的女人,还好,也算徐娘半老,风韵犹存;汤镇业便不必说了,早已找不到当年段誉的一点影子,所以他一直也只能演个反角、配角,被仇人射杀、被属下补枪致命,横死在泰姬陵;《疯狂的石头》中的“顶你个肺”竟然也出现了,只是在众星的辉映下已经惨淡无光,不光在台球厅无缘无故地挨了几巴掌,最终还充当了一个犹大的角色,白瞎了那搁在凡人堆儿里也能鹤立鸡群的好身材……
    可见这是部群星闪耀的戏,没提到的还有于荣光等几个总在港剧中出现的熟面孔。
    而通篇仅有的一个女人——黄奕,却有点画蛇添足的味道。整部戏里,她都在被苗侨伟当属下使唤,全然看不出两人的亲密关系。本人比较俗,甚至在猜想,黄与陈奕迅之间是否会发生点感情纠葛,以引发兄弟间的自相残杀,可导演对这种TVB剧中演到滥的三角关系已经没有兴趣了。
    《无间道》之后,香港的枪战片似乎都已经脱离了庸俗单一的打打杀杀和情情爱爱,开始挖掘深层的人性——这样也好,《兄弟》虽说是黑帮戏,倒也拍出了些以往黑帮戏没有的内涵:一种旧势力的倒掉,总是伴随着伤痛、流血,甚至死亡,一方的牺牲,换来另一方的新生。不破,则不立。
    注意到一个细节,法庭在对苗侨伟进行宣判时,庭外飘扬的是英国国旗。那么,这种不破不立,难道还有更深的寓意?
    总之,《兄弟》值得一看,不管你是不是女同胞。
    【详细】
    12421184
  • 脚印
    2015/2/6 20:14:02
    豆瓣折射了小资肤浅的本质
    两次偶然看到这部电影,没有换频道。
    看到豆瓣上多数人的批评以及较低的分数,从心底发出轻蔑的笑,最后挂在嘴角。
    如果你曾有过那些乡土的记忆,如果你曾闻到过磨难后的芬芳,如果你感受爱的生命的单纯与温柔,如果你对世间有一念慈悲的温情....
    你就能感受到电影里轻轻流淌着的厚重与温润。
    豆瓣的影评残忍而赤裸裸的把小资们的内衣剥的干干净净....
    两次偶然看到这部电影,没有换频道。
    看到豆瓣上多数人的批评以及较低的分数,从心底发出轻蔑的笑,最后挂在嘴角。
    如果你曾有过那些乡土的记忆,如果你曾闻到过磨难后的芬芳,如果你感受爱的生命的单纯与温柔,如果你对世间有一念慈悲的温情....
    你就能感受到电影里轻轻流淌着的厚重与温润。
    豆瓣的影评残忍而赤裸裸的把小资们的内衣剥的干干净净....
    【详细】
    737018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