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屏宾柏林夺银熊 费心替《长江图》省钱

时间:2021/11/26 23:48:39 阅读: 0
昨日,第66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各大奖项得主随之揭晓。难民题材纪录片、意大利电影《兰佩杜萨纪事》(又译《海上火焰》)拿下最佳电影金熊奖,使之成为史上首部荣获金熊奖的纪录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的评委会将评审团大奖授予了波黑剧情片《萨拉热窝之死》,该片同样有较强的政治意味。通过将最高奖与二等奖通通颁给紧扣时下政局的影片,柏林电影节再一次彰显了“政治至上”的特色。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李屏宾则凭借《长江图》夺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

李屏宾夺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李屏宾夺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

  昨日,第66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各大奖项得主随之揭晓。难民题材纪录片、意大利电影《兰佩杜萨纪事》(又译《海上火焰》)拿下最佳电影金熊奖,使之成为史上首部荣获金熊奖的纪录片。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领衔的评委会将评审团大奖授予了波黑剧情片《萨拉热窝之死》,该片同样有较强的政治意味。通过将最高奖与二等奖通通颁给紧扣时下政局的影片,柏林电影节再一次彰显了“政治至上”的特色。侯孝贤的御用摄影师李屏宾则凭借《长江图》夺得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

  纪录片首获“金熊”

  眼下,整个欧洲正身处难民问题的风口浪尖,政治嗅觉灵敏的柏林电影节将本届最佳电影金熊奖授予了难民题材纪录片《兰佩杜萨纪事》,使之成为史上首部荣获金熊奖的纪录片。和去年的金熊奖影片《出租车》一样,这部电影也带有着强烈的伪纪录片性质,不仅如此,两部电影也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政治表达。《兰佩杜萨纪事》聚焦前往欧洲的难民命运。这也是继戛纳的《流浪的迪潘》之后,近一年来第二部拿到“欧洲三大电影节”最高奖的“难民题材”影片。而这也是该片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第二次荣获国际电影节大奖,此前,由他执导的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曾夺得2013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此外,获得评审团大奖的则是奥斯卡得主、波黑导演丹尼斯·塔诺维奇的《萨拉热窝之死》,该片同样有较强的政治意味。本届的影帝、影后则分属突尼斯影片《赫迪》中的男一号以及主演《公社》的丹麦女星崔娜·蒂虹,后者在《狩猎》名导温特伯格的最新作品中表现出色。

  而本届柏林电影节最受人关注的“菲律宾八小时电影”《悲伤秘密的摇篮曲》 也拿到了颇具安慰性质的“阿尔弗莱德奖”。导演拉兹上台调侃道:“我还是拍了一部短片……”引来台下一阵爆笑。

  近年青睐华语电影

  主竞赛单元中唯一华语影片《长江图》 摘得“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银熊奖,中国台湾籍摄影师李屏宾上台领奖。此前他曾与杜可风、关本良一起拿到过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所凭借的影片为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这位年过花甲的台湾摄影师第一次独揽国际大奖,他特意从法国片场赶回来领取了这一奖项。就在颁奖前一天,他还在法国拍摄吉尔·布都的最新电影,后者之前执导的《雷诺阿》曾让李屏宾拿到过美国摄影协会奖的提名。

  《长江图》的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已经是华语电影在近五年内第三次拿到该奖项了。此前,2012年的王全安电影《白鹿原》曾拿到过该奖项,当时获奖的摄影师是德国籍的卢茨。2014年,娄烨电影《推拿》也拿到了该奖项,上台领奖的是摄影师曾剑。算上2014年拿下金熊奖、最佳男演员银熊奖的《白日焰火》,柏林电影节是近年来欧洲三大电影节中最青睐华语电影的了。

  据悉,《长江图》 由导演杨超执导,秦昊、辛芷蕾主演,讲述一段发生在长江上的魔幻爱情故事。秦昊饰演一名货船船长,在逆流而上的航程中总会在不同的地点遇到同一个女人……制片人王彧透露,《长江图》很有可能在今年的“五一档”上映,“我们知道艺术片压力很大,但是如果在一个小的档期上映,可能几天就死了。在“五一”这样的档期,我们或许还有一搏的机会”。

  [专访]

  李屏宾:圈子很小,我基本上一个价

  晨报记者 彭 骥

  李屏宾曾和侯孝贤、姜文、王家卫、是枝裕和、许鞍华、田壮壮等导演有过合作,也曾作为摄影创作过《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失孤》、《我是女王》等电影。在捧得第66届柏林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后,李屏宾接受国内网站的采访,通过谈与侯孝贤、杨超、陈英雄、姜文、周杰伦等的合作,介绍自己的摄影心得。

  坚持用胶片拍《长江图》

  《长江图》导演杨超介绍,这次用胶片拍片子,完全是因为李屏宾的坚持,因为他认为胶片拍出来的效果更暖。

  李屏宾表示,2012年拍《长江图》时,数字摄影大多还是2K清晰度:“长江水汽又很大,很多大全景根本是‘水天不分’的感觉。如果用2K数字机拍的话,放到60寸高清电视上或许还能看,但如果到大银幕上看的话,就有点虚了。而且像水汽啊包括上游那些西北的风沙啊,它对于胶片摄影机的影响还算有限,我们当然也做了很多防护措施,拍的时候用雨布,平时也要保持干燥,但更重要的是,因为胶片机是机械的,所以还耐用一点,要是数字机绝对更麻烦的。又有很多在船上的戏,驾驶舱内和室外的光比反差太大。船舱地方又小,根本没可能有足够空间给你打灯布光。从当时来讲,胶片在这方面的宽容度比数字摄影要大,所以我觉得胶片更合适。”

  当时《长江图》拍完后,导演杨超还想补拍一些戏份,但李屏宾已经进了《刺客聂隐娘》剧组,而补拍部分后来在成片中用的很少。

  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用数字胶片拍摄,广受好评。李屏宾称,《长江图》 用了8万尺胶片,《刺客聂隐娘》则是30万尺胶片,“其他很多侯导演的片子也是10万尺左右。当然,《聂隐娘》比较特殊,它是每个镜头基本都可能到1000尺,我们就每次都会直接上‘1000尺一卷’的胶片,这样即便是某一条只拍了600、700尺,那卷剩下的几百尺也就用不了,还要再上一卷新的,所以造成的废片也比较多”。

  姜文喜欢数字机能多拍

  李屏宾认为,其实胶片拍摄未必就比数字贵,“数字并不比胶片便宜,只是有些情况下数字更方便”,“有些导演喜欢用数字是因为可以随便NG,让演员演多少条都可以。像我跟姜文导演合作《纽约,我爱你》(短片之一)的时候,他用数字就是这个原因,那时更早,数字机还更贵”。

  李屏宾介绍,当时为陈英雄的《挪威的森林》摄影,用数字拍摄,“陈英雄的预算是1500万美元。当时数字比胶片贵。我们拍《挪威》前后用了5台数字,因为拍废了3台。当时那些数字摄影机都是新出的,基本上还没人用过,也没经过多少测试,特别多的故障,麻烦死了。更主要的是,当时拍出来的影像还是绿的,整体偏绿,我们去了日本最好的冲印厂要求处理掉这个绿色,人家都不愿意接这个单。这还是在1200万至1500美元预算的情况下哦。杨超导演那个时候只有80万美元的成本,而且当时数字摄影机后面都要连线,很粗的那种线,是用来连接机身和监视器的,甚至有的拍摄部分和存储设备都是分离的,那就会有很长的电线甩在后面,像拖着一条大尾巴,这个在棚拍的时候都很麻烦,如果在江上拍就会更危险。而且最后你要处理这些问题,算下来也不便宜。”

  替文艺片省钱

  除了和国际知名大导演合作,李屏宾也为周杰伦、王力宏等人执导的电影担任过摄影师。李屏宾表示,接明星的电影导演作品,并非如外界想象的那般“薪酬更丰厚”,“其实都差不多啦。这个行业圈子很小,我基本上还都是一个价,你如果给这个人开高价那个人低一些,很快就会被别人知道。但我可以帮一些小成本去节省。比如杨超导演这类片子,我可能以前一直都要坐头等舱公务舱,那你的片子预算有限,我订经济舱就OK啦。你要拍摄15天,我会帮你设计一下,看看10天拍完可不可以,这方面会有不同。”

  而他作为前辈,也不会如外界想象般独断专行,“比如周杰伦有时候到片场就会说:‘宾哥,你给我一点时间,我做一些分镜’。他做完给我看,我一般扫几眼就还给他了,周杰伦就问:‘宾哥这么快就看完了?’ 那我其实是觉得他的分镜很‘制式’、很一般嘛。当然在现场我没那样讲,要不然就不好合作了。我还是会解释,我照着我自己的角度去拍,一样可以拍出他们想要的。”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