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关系》的第12个版本:甜腻有余 辛辣不足

时间:2021/11/26 18:44:17 阅读: 0
文/邵岭

  《危险关系》的第12个版本:甜腻有余 辛辣不足

《危险关系》海报

文/邵岭

  在国庆档上映的几部国产影片中,尽管《危险关系》的票房成绩并不出色,但对于影迷级的电影观众来说,它仍然是一部有意义的作品——其特别之处,不在于韩国导演许秦豪(微博)的执导,也不在于张东健、张柏芝章子怡的同台出演;而是它改编自18世纪的法国小说《危险关系》,一度被列为禁书,解禁之后成为影视界的宠儿,有多个改编版本先后问世;而此番上映的中国版,则是长长名单上的新成员。

  一部几百年前的名著,催生了众多不同时间和文化背景下的影视作品;如果能够集齐所有版本比较一番,也是一桩很有趣味的事。

  小说《危险关系》的作者是18世纪法国一位名叫拉克洛的职业军人。他出身贵族却思想激进,因为军旅生涯的不得志而写出了这部作品。全书在写作手法上明显模仿了卢梭的《新爱洛伊丝》,由梅特伊侯爵夫人和瓦尔蒙子爵之间的175封书信组成。不过,《新爱洛伊丝》歌颂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洁感情,而《危险关系》则恰恰相反:书中两位主人公,一个是情场老手,一个是花花公子,他们是曾经的情人,如今仍然是彼此最信任的人;在巴黎的上流社会,他们像追逐猎物一样追逐爱情,又像戏弄猎物一样戏弄爱情;他们以嘲弄通行的道德定律为乐,定期通过书信来交换心机、分享秘密。

  如果单看《危险关系》所讲述的故事,其实很庸常:梅特伊侯爵夫人的情人要结婚了,出于嫉妒,她请瓦尔蒙子爵帮忙把那位不幸的未婚妻勾引上床,以此来羞辱负心汉。谁知瓦尔蒙子爵对涉世未深的少女毫无兴趣,他已经看中了贞洁虔诚的杜维尔夫人。得知瓦尔蒙改了口味,梅特伊惊讶之余和他打赌,约定如果瓦尔蒙能够得手,就可以重新赢得她的身心。事情的发展却渐渐超出了所有人的控制,瓦尔蒙竟然爱上了杜维尔夫人,最终在这一场风月赌局里,没有人全身而退……

  在梅特伊侯爵夫人和瓦尔蒙子爵优雅的外表下,潜藏着颠覆社会规则的汹涌暗流。这才使得整部作品既迷人又危险:小说出版之后大受欢迎,一时洛阳纸贵,在作者生前就印了至少50版;而当时的统治者却将该书内容视为“伤风败俗”,拉克洛因此被捕入狱,小说也被列入禁书,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才重新获得认可。

  眼下正在上映的中国版《危险关系》,故事被移植到了1930年代的上海,乱世中的纸醉金迷,倒是与法国大革命之前的浮华奢靡有相通之处。影片照猫画虎地复制了原著的故事主体,看得出在拍摄和制作上花了很大功夫,色彩、道具和镜头传递出的精致和暧昧气息都足够到位。

  然而,与原著相比,该片在锐度上明显有些泄气。张东健饰演的男主人公谢易梵被塑造成一个渴求真爱的花花公子,他遇到了“猎物”杜芬玉,被后者的纯洁高贵所打动,然后功力尽失,转型成了深情款款的好男人;而他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还不自知,为了在赌局中胜出而向杜芬玉提出分手,之后痛不欲生,最终死在杜芬玉的楼下——看上去就像一出俗套的爱情悲剧。

  这种差别,恐怕是因为影片对于“阴谋”这个元素处理得过于简洁。在原著中,梅特伊和瓦尔蒙之间的惺惺相惜,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他们对人性弱点共有的深刻体察和巧妙利用。两人在书信中交流着各自炮制丑闻的心得,并乐此不疲;而他们的阴谋与心计,也成就了原著最为核心的环节——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但在这一版同名电影中,改名为谢易梵和莫婕妤的男女主人公足够有趣却不够邪恶;编导用感情戏置换了原著中浓墨重彩的复仇、诱惑与堕落,把大量时间花在了谢易梵对杜芬玉的追求上,以至于只能匆匆收尾;影片也最终止步于甜腻有余而辛辣不足,只是养眼而已。

  (作者系本报资深记者)

  ■相关链接 11种版本影视作品各有千秋

  《危险关系》描绘的是普遍扎根于人类社会的阴谋与爱情、欲望与激情、浮华与堕落、声名与丑闻。也正因为如此,小说能够穿越时代背景与文化隔阂,成为影像重构的绝佳题材。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全世界共诞生了11部以此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虽同根同源,却各有千秋。

  最有名的应该是1988年的同名电影,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导演斯蒂芬·弗雷尔斯,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格伦·克洛斯、米歇尔·菲佛以及当时刚出道的基努·里维斯和乌玛·瑟曼。鉴于该片的编导都是英国人,因此深得原著精髓:画面复刻的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华丽外表,表演刻画的是华丽外表下的腐坏人心。影片不仅拿下了1989年的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最佳艺术指导和最佳服装设计3个奖项,还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米歇尔·菲佛也被称为“最美丽的杜维尔夫人”。

  1989年上映的电影《瓦尔蒙》,则是“危险家族”中最时运不济的一份子。相比于1988年的版本,该片启动更早、投资更大,但晚了一年上映,便失去了所有风光。导演米洛斯·福尔曼,在影片结尾彻底颠覆了原著的设置——原著虽然是悲剧结尾,但其实每个人的灵魂都在悲剧中得到救赎;而在米洛斯·福尔曼的版本里,只有瓦尔蒙输得连命都搭上了,而女人们全都成了赢家。

  2003年的韩国影片《丑闻》,有当时如日中天的裴勇俊领衔,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轰动一时。导演李在容把故事嫁接到了与原著同时代的朝鲜上流社会,虽然取名为《丑闻》,姿态却是温婉柔和的,用同情置换原著中的讽刺,手帕、残花等东方式象征物件也为影片蒙上了一层诗情画意。

(文汇报)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