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全年票房296亿,贺岁档“退居三线”

时间:2021/11/27 14:08:06 阅读: 0
二三十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大鱼大肉;现在只要你愿意,天天都可以大鱼大肉。同样的道理,十多年前,不少中国观众都等着年底才去影院看大片;现在只要你愿意,几乎每周都可以看到大片。

[摘要]以往兵家必争的12月贺岁档开始沦陷了,逐渐被暑期档和春节档超过,退居二线甚至三线。

2014全年票房296亿,贺岁档“退居三线”

《一步之遥》的低迷是贺岁档“沦陷”的一个诱因

腾讯娱乐专稿(文/喻德术)

二三十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大鱼大肉;现在只要你愿意,天天都可以大鱼大肉。同样的道理,十多年前,不少中国观众都等着年底才去影院看大片;现在只要你愿意,几乎每周都可以看到大片。

于是,以往兵家必争的12月贺岁档(注:广义的贺岁档长达三个来月,包括圣诞档、春节档和情人节档等;狭义的贺岁档是指12月,这里的“贺岁档”,就是狭义的贺岁档)开始沦陷了,逐渐被暑期档和春节档超过,退居二线甚至三线。

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发生在2014年,大片云集的12月累计票房只有25亿出头,远远不及暑期时的7月和春节时的2月——单月票房均在30亿以上。同时也正因为12月的不争气,全年票房被定格在了296亿左右(预计最终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会有些许误差),离300亿仅“一步之遥”。

业界认为,贺岁档的沦落,是偶然,也是必然;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重新定位观众口味和观影习惯的时刻到了。

成绩

全年票房296亿年增长率超35%

据中国最大的电影票房论坛“百度电影票房贴吧”统计,2014年前三季度全国城市影院票房为219.47亿,10月与11月分别为27.71亿和23.19亿,前十一月累计票房为270.37亿;而12月的票房,截止到12月31日为25.43亿,因此全年累计票房为295.8亿,创历史新高。

296亿离300亿仅“一步之遥”,虽然是不小的遗憾,但这个数字与去年的217.69亿相比增幅高达35.97%,为最近四年最高。

当然,最近几年的最高增幅发生在2010年,当年由于好莱坞大片《阿凡达》疯卖了13.8亿,全年票房突破百亿大关,较此前一年增幅高达63.91%,现在如此高的增幅已经可望而不可及了。

表1:最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增幅

全年票房296亿,贺岁档退居三线

分析

喜:全年66部影片过亿

忧:两极分化达历史峰值

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上一共公映了大约280部影片,为历史最高。这280部影片中,有66部过亿——2013年为59部,其中国产片36部,票房最高的是《心花路放》,11.67亿;进口片30部,票房最高的是《变形金刚4》,19.8亿。

但可怕的是,这66部过亿影片,累计票房约为250亿,占了市场总额的84.5%。这也就意味着其它200多部影片一共只占了大约15%的市场份额,两极分化达到历史峰值——2011 年,36部过亿影片所占的市场份额为67.99%;2012年,43部过亿影片占74.46%;2013年,59部过亿影片占80.57%;

喜:国产片占比近55%

忧:“以量取胜”务必警惕

全年296亿票房中,国产片约为161亿,占比54.39%,虽然比此前一年的58.65%略有下降,但仍然享有比较稳定的优势。其实最近10多年,国产片仅在2012年输给了进口片,其它年份一直屡战屡胜。

不过,国产片占的这点优势是以庞大的数量为代价的。2014年全国公映的280部影片中,进口片不足70部,却占据了大约45%的票房,已经相当强势;相比之下,国产片公映了200多部,数量差不多是进口片的3倍,占据55%的票房并不算多。

更可怕的是,国产片现在每年要拍600-700部,2014年公映200部出头已是历史最高,那也就意味着还有400-500部影片拍完了但没有机会去影院,这是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会损害相关投资人的信心,对整个产业无益。

表2:最近几年的国产片占比

全年票房296亿,贺岁档退居三线

分析

喜:新导演全面崛起票房大卖

忧:题材过于偏向“爱情喜剧”

10多年之前,每年能够票房过亿的影片凤毛麟角,现在已经变成家常便饭;为提高门槛,现姑且将过亿的标准乘以3,用3亿来衡量一部影片是否票房大卖。

2014年36部过亿的国产片中,票房3亿以上的有16部,而且新导演全面崛起:宁浩的《心花路放》、邓超的《分手大师》、韩寒的《后会无期》、郭敬明的《小时代3》、郭帆的《同桌的你》和陈思诚的《北京爱情故事》(观剧)等片都轰动一时,且单片票房均在4亿以上。老一辈导演中,则只有王晶(微博)、徐克和张之亮(微博)等少数几个人还守在一线。

一代新人换旧人自然是好事,但这16部票房3亿以上的影片,有11部都是主打爱情或喜剧元素的影片,题材过于集中;尤其是新导演的大卖之作,几乎没有其它类型。

相比之下,2014年票房超过3亿的进口片也有16部(《冰雪奇缘》只有2.99亿可惜了),但主打元素无一例外是科幻动作或动画喜剧,与国产片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好卖就行,管它是喜剧爱情还是科幻动作呢。但实际上,在全球电影界,只有科幻动作或动画大片才是通行证,因此无数好莱坞大片可以在全球热卖;而国产爱情喜剧由于地域特色过于明显,只在国内吃香,放到国际上无人问津。长此下去,中国电影的格局只能是越做越小。

全年票房296亿,贺岁档退居三线

巨变

贺岁档逐渐沦陷退居三线

2014年,所有电影人都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12月贺岁档沦陷了,逐渐退居二线甚至三线。

按照惯例,每年12月都是一年中的观影高峰或最高峰。尤其今年12月,市场上有《太平轮》(上)、《匆匆那年》、《我的早更女友》、《一步之遥》、《智取威虎山3D》和《微爱之渐入佳境》等多部大片公映,大家都盼着这个月票房井喷。但最终下来,全月累计票房只有25亿出头,只比2013年12月高一点点,然后和2012年12月持平。

最近3年,中国电影的年平均增长率在30%左右,但惟独12月没什么增长,这确实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而单月25亿出头这个成绩,则远远落后于2014年7月时的36.1亿以及2月时的32.4亿,连6月和10月也都是27亿以上。

其实早在2013年这种迹象就已经显现,当年票房最高的月份是8月,单月票房为23.2亿,当年12月则以22.2亿位居第二。没想到2014年12月不但继续下跌,还直接退到了三线开外;当月票房仅占全年总额的8.61%,也是近年最低——之前一直在10%以上。

另外,最近10年,有7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产生于当年12月上映的影片。例外一共只有3次,一次是2009年,9月上映的《建国大业》拿下了当年的国产片票房冠军,但当年恰逢建国60周年,《建国大业》有大量企业包场,拿下冠军属于特殊情况;而当年的票房亚军则是《十月围城》,上映于12月17日。

然后就是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票房冠军都不是产生于12月。2013年的票房冠军是周星驰执导的《西游·降魔篇》,当年2月10日公映;2014年的票房冠军则是宁浩执导的《心花路放》,当年9月30日公映。

全年票房296亿,贺岁档退居三线

业界需重新定义观众口味和观影习惯

12月贺岁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期”,今年却不痛不痒。业界认为,出现这种巨大变化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中国电影发展到今天——银幕接近25000块年票房接近50亿美元高居全球第二,已经到了需要重新定义观众口味和观影习惯的时候。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投资人王海峰表示:“传统观念要改变,中国电影真正的贺岁档是春节,喜剧、合家欢、经典题材,必定雄霸档期。”《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爸爸去哪儿》(在线观看)和《澳门风云》等3部影片在2014年春节期间大卖,累计超过20亿就是最好的证明。

《智取威虎山》监制黄建新有一个理论,他说每隔30年,观众就会彻彻底底换一批,现在的观众与10年20年前的观众相比,差不多已经彻底换了,所以需要重新定义他们的口味和观影习惯。比如以前电影市场不发达,社会经济水平也相对较低,不少观众会在年底领到单位发的电影券,12月31日之前有效,这导致不少观众被迫挤到12月去消费。而现在,看电影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只要有好看的片子,观众会随时去看,不一定非要等到12月。相反,周末或假期的时候,他们更容易找到时间,市场于是也更容易形成观影高峰,这也就是为什么暑期档和春节档票房容易发生井喷的真正原因。

谈到这一点,《澳门风云》导演王晶深有感触,他说:“春节,整整两周啊,每天闲得要命,年轻人不去看几场电影干嘛?”而12月则不一样,不少人都还在上班,也没什么大的假期:“所以除非有特别好的片子,否则和平时不会有太大差别。”

贺岁档沦陷了,惆怅吗?惆怅也许没用,抱怨更没有用,电影人惟一要做的是改变。‍

相关资讯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