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9
王澍

    王澍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王澍,1928年生,哈尔滨人。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曾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俄国学校)。1945至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
    1949至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
    他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30余部。还有其它译作发表在国内有关刊物上。



详细资料

  • 王澍,1928年生,哈尔滨人。新中国成立前投身革命,曾为苏联红军担任翻译。1943年肄业于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俄国学校)。1945至1948年先后任苏联电影输出输入公司长春办事处翻译、东北电影制片文工团员、放映队队长等职。
    1949至1962年分别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翻译兼副组长、北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修班苏联教师的授课翻译等职。1963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任演员。曾扮演过《内蒙春光》中的大喇嘛、《停战以后》中的朱伯涛、《小兵张嘎》中的王翻译官、《兵临城下》中的牛师长以及童话故事片《下次开船港游记》中的白瓷人和《奔向银幕的马》中的黄默等。
    他曾翻译苏联影片《伟大的挫折》(合译)、《夏伯阳》、《红领巾》、《小船长》、《小海军》、《卓娅》(合译)、《驯虎女郎》、捷克斯洛伐克影片《姐妹》、匈牙利故事片《火》、保加利亚影片《丹卡》、民主德国影片《冷酷的心》等30余部。还有其它译作发表在国内有关刊物上。



主要成就

作品名称

备注

作品名称

备注

南京华侨大厦

1985-1987,已建成

自宅室内

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

1998,已建成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1998-2000,已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

1999-2000,已建成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规划及建筑设计

已建成

南京三合宅

已建成

宁波五散房

2003-2006,已建成

金华瓷屋

2003-2006,已建成

杭州中山路综合保护与有机更新工程

2007-2009,已建成

宁波美术馆

2005,已建成

南宋御街陈列馆

2009,已建成

2010年中国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

已建成

2010年衰朽的穹隆(ThedecayofDome,

威尼斯双年展之第十二届国际建筑展参展作品

临安博物馆 

2019年建成 

建成并已拆毁

作品名称

备注

作品名称

备注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处

1989,建成并已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

1988-1989,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1991,建成并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

1991,建成并已拆毁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

1991,建成并已拆毁

瓦园

2006,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方案作品

作品名称

备注

作品名称

备注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

1993,方案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

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

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

1996-1999,方案

以上作品及多篇专业论文陆续发表在《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东南大学建筑系理论与创作丛书--青年建筑师作品选》、《中国室内设计精粹》、《建筑师》、《今日先锋》、《时代建筑》、《室内风景》、《室内》、《时尚》等国内书刊上。

建筑观点

获得荣誉

2004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项目荣获中国建筑艺术奖。

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誉奖。

2005年,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学术奖。

1999年6月,参加北京国际建协大会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建筑展。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的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2010年,与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2011年底,王澍受聘哈佛大学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誉教授。(“丹下健三”荣誉讲席教授是哈佛大学授予世界范围内有突出成就的建筑师,每年评选出一位,王澍教授是获得这一荣誉的第一位中国籍建筑学者。)

2012年,荣获世界建筑学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 ,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人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之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建筑师,世界第4年轻的普利茨克获奖者。 (2012年5月2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ThePritzkerArchitecturePrize)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4年,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2019年12月14日,荣登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获“年度文化人物”称号。 

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和浙江省杰出创新人才。 

个人生活

《设计的开始》

陆文宇是王澍的初恋,从东南大学读研相遇,正式嵌入了王澍的历史。那时王澍在学校已经是个风云人物。广为流传的一件,是他当着导师齐康(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面口吐狂言“中国只有一个半建筑师,杨廷宝是一个,齐老师算半个。”

王澍与陆文宇生活、工作几乎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她几乎包揽了王澍所有干不来或不愿意干的事。比如,开车、电脑、答记者问。所以,王澍对她非常依赖。离了她,很多事就“玩不转”。当然,二人日久天长也有磕磕碰碰,只是王澍权且将其视为修炼心性。不仅礼让,还从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上,得出了种种的好:关注没有意义的存在是女性与生俱来的特质。而男人永远想做有意义的事情。而有意义的事又常是危险的、对生活是有伤害的。

人物评价

王澍

“非主流”,这似乎是王澍踏进这个行业起就被贴上的标签,论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大学时代。“看不懂”,也是很多人对王澍建筑作品的评价。最初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后来作为获奖代表作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宁波美术馆,以及他参与的住宅项目“钱江时代”,争议从未平息。王澍的昔日同窗好友也不忘再“火上浇油”。“在大学的时候,王澍就没有被定义为优秀学生;他的博士论文,在同济也没拿到优秀论文。”

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的确,当年学业有成的他并未急于获取利益,而是在杭州以一种“隐居”的方式生活着。在此期间,他与工匠一同干活上工,以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途径,来一步一步走近他理想中的中国建筑艺术。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这使得王澍的一些作品中具有和国画中相同的一些性质,

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并贯穿始终。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曾经这样评价王澍:“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中国建筑的未来没有抛弃它的过去。”这是《时代》杂志最认可王澍的理由,另一种认可源自王澍选择建筑材料的“环保”理念。

中国著名建筑师和教育家张永和指出,王澍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他证明了中国的建筑不全是平庸的批量生产和张扬设计的复制。 

自我评价

“在做一个建筑师之前,我首先是一个文人,建筑只是我的业余活动。”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