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6
李文波

    李文波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李文波,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专业 硕士,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

详细资料

  • 李文波,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电影电视系影视专业 硕士,中国电影表演学会会员。

事迹简介

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永暑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高级工程师李文波名下有两项闪光的纪录:一是他扎根南沙20年,先后守礁28次、94个月,在南沙部队守礁次数最多、累计守礁时间最长;二是他在水文气象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与战友们一起建设了南沙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和第一个大气波导站,发表了南沙第一篇水文气象学术论文,创造了南沙水文气象10项第一,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称赞,先后被评为全军先进水文气象工作者,荣立三等功2次。

 

事迹介绍

李文波,男,1964年6月出生,山东省青岛平度市第一中学79级毕业,1985年7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入党,1991年8月调入海军南沙守备部队,现为永暑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高级工程师,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 

创造南沙水文气象观测10项第一,他被誉为南沙水文气象事业的拓荒牛。李文波所在的南沙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是1988年我国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海洋气象观测站,也是我国最南端的海洋气象观测站。

1992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上礁,准备大显身手的他面临的却是窘迫的现实:观测站条件简陋,缺设备、缺资料、缺人手,几乎“一穷二白”。南沙远离祖国大陆,观测站建设喊不来也等不来,必须动手干出来。他和官兵肩扛手抬,升级改造了气象观测场、值班室、预报室等工作场所,成功安装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建起了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开通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

在南沙守礁的日子里,李文波瞄准南沙气象保障难题研究攻关,先后搞出了10多项小发明、小革新。1998年,当电脑还是“奢侈品”时,他向亲友借了6000元钱买电脑,成功编写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使报表制作由人工统计和填写变成了电脑自动编制完成;2008年,他针对夜间空气蒸发量测量仪器落后、误差大的实际,反复摸索试验,研制出了南沙第一个自动滴注式蒸发水测量装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

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单位提供140万组水文气象数据,他被视为南沙海区航行安全的保护神。南沙海区既是国际海上航运交通要道,又是台风灾害、沉船事故频发的危险海域。永署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水文气象数据,直接参与国际间交换共享,对保障南沙海上作业、航运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李文波经常提醒自己和同事:“观测数据事关国家形象和军队声誉,必须慎之又慎、精益求精。” 

海洋气象观测要每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汐等近20个要素进行一次观测,每3小时上报一次观测结果,工作既繁琐又枯燥。李文波要求观测时间一分不差、要素一个不落、程序一丝不苟。2007年12月18日,南沙海区遭遇12级台风,狂风呼啸,巨浪滔天,值班员请示能不能等台风过后再补测,李文波的回答斩钉截铁:“不行,越是恶劣天气,观测数据就越有价值!”他系上保险绳,冒着被风浪卷到海里的危险,跌跌撞撞,连滚带爬地到各个观测点记录数据,身上多处被擦伤,怀里的数据表格却完好无损。

长年累月数风点浪、观天测海,为的是摸清大海喜怒无常的“脾气”,掌握其规律,造福全人类。李文波煞费苦心,系统梳理南沙20多年水文气象观测资料,总结出了南沙海区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活动规律,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影响规律,南沙海区海浪演变规律等,先后撰写发表了12篇论文,填补了南沙海区水文气象观测研究的空白。

20年间,李文波领衔的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单位提供了140万组水文气象数据。这些凝聚着李文波心血的数据,质量被海军航保部门认定为最佳等级,4次获得海军海洋水文气象资料优秀奖,创造了20年观测数据无差错的奇迹,每天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走进千家万户,为航行在南沙海区的船舶提供最权威的气象信息。

国家海事局统计资料显示,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建立前,南沙海区经常发生重大沉船事故,几乎每次事故都与气象和海况有关。而近20年间南沙海区再也没有发生过重大沉船事故。

20年间先后守礁28次、94个月,有9个春节在南沙度过,他立志成为奉献无悔的天涯守礁人。人生紧要处,选择见精神。1991年6月,正准备结婚的李文波,得知新组建的南沙守备部队急需水文气象专业干部,立即报名申请赴南沙。新婚第5天,李文波就匆匆赶到南沙部队报到。第一次守礁9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脸被晒成了一块黑炭,妻子看了心疼流泪。

如今20年过去,李文波对当初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扎根南沙的决心始终不曾动摇。1995年,原单位领导想调他回去,他谢绝:“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刚起步,我是技术骨干,不能说走就走。”李文波妻子是宁波人,在宁波有稳定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曾多次劝他转业,他不为所动,反而说服妻子辞了工作、变卖房产,随军到了湛江。李文波当年同学中有不少人春风得意,生活富足,有的还移居海外。同学聚会时,大家对他坚守南沙20年十分不解,提出帮他调到大城市、换个好环境,他也谢绝:“不是我不懂得享受生活,只是心中实在割舍不下南沙这方热土。”

李文波在南沙岛礁进行海洋气象测量

为了守南沙,当忠与孝不能两全时,他自觉选择为国尽忠。李文波是家里长子,1986年毕业参军不久,父亲因病去世,从此与母亲相依为命。2005年9月,70岁高龄的母亲突发脑溢血,临终前不停念叨着李文波的名字,想见儿子最后一面,但此时李文波却远在南沙。半年后,李文波守礁回来,连夜赶回山东平度老家,在母亲已经长满青草的坟前长跪不起,失声痛哭。

南沙号称“太阳海”,最热时礁堡地面温度达60度,穿心透骨的湿热空气,让常人难以忍受。90年代初期,守礁官兵还吃不上青菜、用不上淡水、看不上电视、收不到信件,无论自然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在高温、高湿、高盐的沧海孤礁上,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守礁生涯中,李文波由一个英俊挺拔的小伙子,过早地变成了两鬓斑白的“小老头”,身体还患上了风湿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尤其关节炎发作时,上厕所、下楼梯都需要人搀扶。即便是这样,他对南沙水文气象事业依然情有独钟。每次换防都争着上礁,一到礁上就能打起十二分精神,基建施工带头扛水泥、抡大锤,好几次因过度劳累而晕倒。有人问他:“你用一生的黄金时间在南沙守几个弹丸小礁到底值不值?”他的回答是:“南沙是我们的海洋国土,有我和战友们守着,南沙主权就永远不会丢。南沙水文气象工作需要我,别说20年,就是让我在南沙守一辈子,我也感觉很值得、很欣慰、也很自豪!”

获得《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

颁奖词

二十年坚守,你站成了一块礁石,任凭风吹浪打。你也有爱,却只能愧对青丝白发。你也有梦,可更知肩上的责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里,祖国的风帆从不曾落下。

古诗赞美词

能受天磨为铁汉 

所获荣誉

2013年8月28日人民网报道,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通令,给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表现出色的91431部队永暑礁专业队海洋气象分队高级工程师李文波记一等功。 

2019年4月21日,在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大会上,李文波被表彰为突出贡献个人。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