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
亨利·菲尔丁

    亨利·菲尔丁

  • 英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金牛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小说理论

菲尔丁对小说理论也有很大的贡献,他首先确定了小说在文学形式中的地位。在《约瑟夫·安德鲁传》序言里,他把自己的小说称为“散文滑稽史诗”,在《汤姆·琼斯》各章绪论中,他阐述了自己的小说理论。他认为小说最接近史诗,除了没有韵律,有史诗的一切特征:“故事、情节、人物、感想和文体。”他的小说具有滑稽可笑的特点,但也不同于喜剧,“它的情节所涉及的更宽,包罗的更大,内容包含着的事件范围更广,它所介绍的人物更是多种多样。”在人物塑造上,他强调“典型”。在情节方面,他强调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结合。他特别注意小说的结构,认为要详略得当。故事引人入胜,要具有内部的统一性。他在小说中确立起全知全能的叙述形式,令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区别开来,使英国小说不再是简单的叙述而成为一种有意趣的文体。

从小说理论到实践,菲尔丁为英国小说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人物生平

1734年,他结了婚,为维持生计,租下“小剧院”自任经理自编剧本。他写作、改编了不下25部不同类型的戏剧,多数是小歌剧形式的闹剧或风俗、阴谋喜剧,最重要的是讽刺剧《巴斯昆》(1736)和《历史记事》(1737)。《巴斯昆》上演历久不衰,前半部讽刺选举中的贿赂舞弊,后半部讽刺牧师、律师、医师等行当的腐败情形。《历史记事》,借用当时记述国内外大事的年鉴的名称,写发生在1736年社会、政治、戏剧方面的情况。在政治场景中五个政治家商议征税的事,他们决定向无知征税,因为大多数有钱人是无知的。剧中有场戏影射当政首相罗伯特·沃波尔用搜刮来的钱财贿赂反对派。这部政治讽刺剧大大激怒了罗伯特·沃波尔,1737年5月,政府通过“剧院检查法案”,封闭大批剧院,菲尔丁不得不结束戏剧创作。

菲尔丁为生活改学法律,3年时间修完7年课程,1740年获得律师资格。同时他进行写作,先后主编《斗士报》等四个刊物并开始创作小说。

1740年11月理查森的《帕梅拉》出版,此时,菲尔丁偶然看到了理查生的帕梅拉,因为不喜欢其中的道德说教,菲尔丁写了部戏仿作品,《对沙米拉·安德鲁女士生活的辩解》,被认为是对乔纳森·斯威夫特和约翰·格雷的继承。

1742年他发表了约瑟夫·安德鲁传,以帕梅拉的弟弟约瑟夫为主人公。1743年他发表了三年前已经写好的《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这本书被认为是对沃尔波尔的讽刺,其主人公江奈生·魏尔德和沃尔波尔呈现平行发展的关系。其中带着一堆小偷,满心志向成为“大伟人”的魏尔德,被认为是影射沃尔波尔领导的辉格党。

1748年他奉派为伦敦威斯敏斯特区警察厅长,训练了最早的一批侦察犯罪活动的侦探警察,接触到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在小册子《为穷人采取有效措施的提议》(1753)里,表示了对穷人的同情。1754年,他由于痛风病加剧而退休,遵医嘱到葡萄牙的里斯本疗养,写了《里斯本航海日记》(1755),但到达不久后便去世。

1921年5月,林纾与陈家麟合译菲尔丁(译名斐鲁丁)的小说《从阳世到阴间的旅行》,并以《洞冥记》为书名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人物评价

菲尔丁被萧伯纳认为是除莎士比亚外英国从中世纪至19世纪之间最伟大的剧作家。

菲尔丁的戏剧作品主要属于笑剧、模仿嘲讽剧和讽刺剧。曾为剧院编写剧本,一度主持小剧场。先后写了《堂吉诃德在英国》、《历史纪事》等二十五部政治讽刺喜剧,均遭禁演。

沃尔特·司各特称菲尔丁为“英国小说之父”。

40年代后菲尔丁致力于写作长篇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尖锐讽刺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其《约瑟夫·安德鲁斯传》,以幽默笔调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现象。代表作《汤姆·琼斯》,通过一个弃儿的身世,讽刺和抨击当时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虚伪和道德败坏,菲尔丁还在各卷绪论中提出关于小说创作的意见,认为作家应该熟悉生活。菲尔丁奠定了至19世纪末一直支配着英国小说的全面反映当代社会的现实主义传统,其作品对欧洲小说的发展影响很大。

作品列表

《一七三六年历史纪事》(1737)

《大伟人乔纳森·菲尔德传》(1743)

《汤姆·琼斯》(1749)

《艾米莉亚》(1751)

《里斯本航海日记》(1754)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