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
宋海峰

    宋海峰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教育经历

1989年-1995年,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学士

1995年-2000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研究生/博士,导师:汤仲明研究员

2001年-200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贺福初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00年-2002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2年-2011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1年-201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院药代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2014年-2017年,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课题组长研究室副主任,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2017年-2018年,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特殊环境组学研究室主任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19年1月起,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命组学研究所研究员,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聘) 

主要奖励

1998,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4)

2000,军事医学科学院优秀博士生

2004,军事医学科学院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2006,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青年科技奖励基金

2006,荣立个人三等功

2007,入选军事医学科学院雏鹰人才计划

2008,获课题组集体嘉奖

2009,研究室获总后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2010,课题组荣立集体三等功

2011,研究室获集体嘉奖

2011,优秀共产党员

2012,军事医学科学院优秀教师 

社会职务

担任国家新药审评中心药品注册审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军队新药审评专家。牵头起草多项国家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行业规范。兼任中国药学会抗肿瘤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技术创新服务联盟(ABO)候任执委会主席、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分析学会技术执委等重要学术职务。新冠疫情期间,担任抗COVID-19新药特别审评委员会核心专家组成员。 

学术专长

长期从事生物技术药物药理学研究,致力于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开发与转化。先后承担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军队指令性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十二五定向择优课题、重大新药创制十三五定向委托课题、北京市科技专项课题等项目近20项。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收录5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编写生物技术药物专著4部。培养博士后1名,博士研究生15名,硕士研究生80余名。

准确把握生物技术药物研发技术瓶颈问题,从生物分析(BA)入手,创造性研发出多项首创或独有技术,建立了涵盖蛋白/多肽/寡肽、单抗及其衍生物、基因治疗及寡核酸、细胞治疗等全部生物药物类型的BA技术集,成功跨越生物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毒)代动力学研究、免疫原性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等关键技术壁垒。加强技术体系的平台化、集成化、规范化和国际化建设,建成国内首个符合FDA/EMA规范、也是迄今国内唯一通过CNAS认证的大分子药物BA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课题等近20项,参与转化的新药品种研究项目近400项。作为我国CDE新药审评咨询委员会委员,参与评审的新药申报项目100余项。牵头起草多项国家新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和行业规范。对我国生物药研发起到了重要的学术引领与行业支撑作用。

2014年起承担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中心(下简称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在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打通了蛋白质药物研发产业链上、下游,贯穿了药物发现、概念验证、工艺放大与中试(GMP)、药学与质量研究、生物分析(CNAS)、药物临床前评价(GLP)、临床转化研究(第三方临检)等一系列技术平台,将工程中心建设成为生物技术药物一站式研究、开发与转化平台。此外,紧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关注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领域的发展,建成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产品GMP生产及检验基地。目前,工程中心已成为我国唯一、规模最大的区域性、闭合型、一站式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产业链集成平台,为区域乃至全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发、转化及产业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关键技术支撑。2017年,工程中心项目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验收。迄今,工程中心已发现近50个新型治疗或诊断靶点,培育了近30个体外诊断试剂品种与10余个新药品种,先后完成超过400个新药品种多临床前与临床研究(项目涵盖我国70%以上的生物药物创新品种)。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完成的多个项目已在美、澳、韩等国家进入临床研究。有力地支撑和促进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主要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反义抗癌药物的碱基组成对其药代动力学的影响(3987087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靶mRNA系统发育比较的反义药物优化设计(30070895);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pG寡核苷酸构效关系研究(30572197);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ODNs的亚细胞分布及靶mRNA翻译抑制的关系研究(30572224);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实时定量PCR在核酸疫苗生物分布与生物安全性研究中的应用(30500625);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功能鸡尾酒”模式重组融合蛋白疫苗FEH-ACpG的抗HCC作用及功能研究(81272701/H1617);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分题:创新药物相关药代动力学基础理论新方法研究(39930180);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整体观的四物汤作用机理研究”(81130067,子课题);

9.“863”重大专项课题:临床前药代与毒代关键技术平台建设(2003AA2Z347B);

10.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课题品种项目:线粒体靶向性自由基清除剂RX31的抗辐射临床前研究(2009ZXJ-09001-028);

11.重大新药创制十一五课题平台建设项目: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技术平台(2009ZX09304-004)”;

12.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二五综合大平台项目:药代单元平台(分题)(2012ZX09301003-001-007);

1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三五定向择优课题:生物大分子药物非临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15ZX09501007);

14.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十三五定向委托课题:生物类似药(Biosimilar)技术评价相关支撑体系的研究(2015ZX09501008);

15.(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对接)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专项课题: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与生物分析技术平台建设(Z08030203080823);

16.北京市科技专项课题(2015-2017):生物药物药代/毒代动力学研究技术平台项目;

17.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2017-2019):GLP-1-Fc融合蛋白的临床前研究;

18.国防科技创新特区课题(2017-2018):基于导电菌毛的仿生蛋白质纳米导线的制备与测试技术研究;

19.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先研究计划课题(2018-2020):失重性骨丢失的调控作用及防护技术研究;

20.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重大新药创制(2020.1-2020.12):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用生物技术药物早期临床试验评价技术平台的建设(2020ZX09201-026)。 

学术发表

核心期刊:

54.葛华,王清清,宋海峰等。siRNA体内递送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2):1031-1035.

55.王诗鸿,王清清,董增祥,欧伦,季颖,王婧,宋海峰,刘秀文。Bcl-2反义硫代磷酸寡脱氧核苷酸KS0604在猕猴和小鼠的药动学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29(8):581-589.

56.白静,孙效,欧伦等。重组热激蛋白652黏蛋白1融合蛋白疫苗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24(3):168-173.(英文版)

57.栾好飞,高新,卞丽红等。活体电穿孔法辅助HE4基因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2010,26(7):660-662.

58.王莉,贾彦波,陈方,王清清,赵阳,马百平,陈志武,宋海峰。HPLC-MS/MS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知母皂苷B-Ⅱ。中国药理学报。2010,26(8):1064-1068.

59.董立厚,宋海峰。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技术在比格犬中的建立及应用。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34(1):40-50.

60.马忠辉,赵巧香,高新等。密码子优化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1):43-46.

61.王秀中,王清清,王诗鸿等。无胶筛分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猕猴血浆中的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癌泰得。色谱2010,28(6):561-565.

62.葛华,向慎思,王清清,贾彦波,宋海峰,王东援。大鼠血浆中活性寡肽RX31的H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10,34(3):206-209.

63.王秀中,王清清,宋海峰,李卫平。衍生化技术在氨基酸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药物分析杂志2010,30(6):1162-1166.

64.季颖,邱伟成,高新,付洁,王清清,宋海峰。乙酰肝素酶大亚基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0,23(3):264-266.

65.王诗鸿,董立厚,王清清,欧伦,陈方,雒蓬轶,宋海峰,刘秀文。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的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0,第24(2):128-133.

66.李娜,欧伦,陈方,孙效,邹佳,董立厚,王清清,宋海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4)306-311.

67.李娜,方珍文,王啸林,王清清,宋海峰。寡核苷酸药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药物分析杂志2011,31(5):992-996.

68.白静,余刚,刘秀文,孙效,欧伦,汤仲明,宋海峰。重组人胰高血糖素类肽-1(7-36)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中国药理学通报2011,27(1):62-65.

69.王秀中,王诗鸿,宋海峰,王清清,王升启。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癌泰得及其代谢产物的猕猴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药学学报2011,46(11):1370?1373.

70.贾彦波,王清清,宋海峰。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n)分析生物样品时的基质效应研究。军事医学2011,35(2):149-152.

71.杨志晖,王清清,王秀中,欧伦,宋海峰。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结合柱前衍生化法测定人血清中L-门冬酰胺。药物分析杂志2011,31(12):2278-2283.

72.向慎思,王清清,贾彦波,王明媚,杨志晖,宋海峰。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on-lineSPEHPLC-MS/MS)测定小鼠血浆中寡肽RX31肽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军事医学2011,35(10):758-764.

73.王明媚,向慎思,王清清,宋海峰。离子对试剂的选择及在多肽和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分析科学学报2011,27(6):791-794.

74.贾彦波,王清清,向慎思,杨志晖,杨杰,宋海峰,高月。抗辐射药物E0703和代谢物E0703-酮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1,25(6):581-585.

75.董立厚,孙效,欧伦,陈方,王清清,宋海峰。rsTRAIL动物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2,21(5):486-562.

76.王诗鸿,王秀中,王彤,向慎思,王清清,宋海峰,刘秀文。反义核酸药物KS0604在小鼠的组织分布。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2):1341-1345.

77.李娜,陈方,欧伦,孙效,邹佳,董立厚,王清清,宋海峰。聚乙二醇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猕猴辐射致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26(1):78-82.

78.邹佳,宋海峰。抗氧化药物在辐射损伤防治研究中的新进展。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2,30(3):142-147.

79.王啸林,王清清,宋海峰。适配子介导siRNA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药学学报2012,47(7):850?855.

80.王允吉,王清清,杨志晖,杨杰,关华,周平坤,宋海峰。在线固相萃取-液质联用法定量分析生物基质中丁香醛及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7):999-1004.

81.欧伦,王清清,孙效,陈方,董立厚,邹佳,宋海峰。重组人生长激素在健康猕猴体内的比较药代动力学。中国新药杂志2012,21(14):1603-1606.

82.邹佳,杨伟志,王清清,付洁,董立厚,向慎思,高新,孙云娟,宋海峰。新型抗氧化肽SS31体外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12;30(5):291-296.

83.王秀中,王诗鸿,宋海峰。猕猴多次给药后癌泰得原形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2,21(24):2881-2884.

84.何椿鹏,华玲,杨小盼,万德友,李萌萌,王清清,陈方,董立厚,高新,高月,宋海峰。不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N-糖基化修饰糖链的初步分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3,40(3):344-349.

85.王诗鸿,王秀中,董立厚,陈方,宋海峰。聚乙二醇修饰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中国新药杂志2013,22(2):218-220.

86.谢新遥,王变珍,欧伦,王清清,宋海峰。运用Bridging-ELISA法评价蛋白药物在食蟹猴体内的免疫原性。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27(3):610.

87.王瑜,付洁,程龙,徐小洁,宋海峰,叶棋浓。靶向FHL1的microRNA初步筛选研究。军事医学2013,37(6):423-426.

88.杨小盼,董立厚,华玲,万德友,刘蕴慧,高新。毕赤酵母电转化酵母方法的探索。生物技术通报。2013,12:156-161.

89.邓承莲,董立厚,邹佳,宋海峰。基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两种夹心ELISA法的建立。生物技术通讯2014,25(3):406-409.

90.刘潜,孙云娟,付洁,宋海峰。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的悬浮芯片技术同时定量反义寡核苷酸药物原型及其代谢物方法的初步建立。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41(1):118-124.

91.王瑜,付洁,宋海峰。辐射相关microRNA研究进展。生物技术通讯2014,25(3):429-432.

92.刘强,张晶,张小爱,杨小盼,华玲,高新,付洁,宋海峰。分泌型毕赤酵母人全长抗体库的构建。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30(1):58-62.

93.陈薇,张晶,刘强,华玲,刘蕴慧,莫嫣娉,高新,付洁,宋海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全长抗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与活性鉴定。生物技术通讯。2014,25(4):492-496.

94.张晶,刘强,马忠辉,万德友,王瑜,付洁,宋海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小树抗体滴度的检测。生物制品学杂志2014,27(3):391-397.

95.张晶,付洁,宋海峰.真核表达系统的抗体库技术研究进展。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4,30(8):878-880.

96.王啸林,葛华,王清清,李淼,付洁,高新,宋海峰。阳离子脂质体-siRNA复合物的处方优化及其治疗前列腺癌的体外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14,49(8):669-673.

97.邓承莲,邹佳,欧伦,董立厚,宋海峰。两种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其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化学2014,3:337-342.

98.付洁,刘潜,欧伦,孙云娟,李梦怡,张晶,宋海峰。基于核酸杂交-酶联桥接分析法在siRNA药物定量分析中的应用。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4,28(5):743-747.

99.钱尼良,张晶,高柳村,万德有,冯红茹,刘蕴慧,杨懿,高新,宋海峰。人源抗BLyS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其构建与表达。中国新药杂志2015,24(6):221-228.

100.张晶,刘玉杰,万德有,刘蕴慧,王芳,武逸熏,付洁,宋海峰。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的人源Fab抗体构建及鉴定。生物技术通讯2015,26(5):52-56.

101.王芳,付洁,宋海峰。基于PD-1靶点的免疫诊断和治疗策略。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31:1413-1417.

102.杨懿,高新,宋海峰。GLP-1受体激动剂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5,24(19):2203-2208.

103.刘玉杰,张晶,高新,刘蕴慧,付洁,宋海峰。C-GPC3蛋白的表达与人源GPC3抗体筛选。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1:13-17.

104.付洁,王啸林,刘玉杰,张晶,王芳,向慎思,高新,王清清,宋海峰。PSMA适配子-阳离子脂质体-双小干扰RNA复合物治疗前列腺癌的体外研究。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6,29:59-64.

105.付洁,宋海峰。核酸药物生物分析技术及药代评价相关法规要求。中国新药杂志2015,24(24):30-35.

106.窦晓倩,付洁,宋海峰。基于适配子的靶向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药学学报2016,51(7):1068-1076.

107.佟振华,钱尼良,张晶,崔新玲,刘蕴慧,高新,宋海峰。人源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其构建与表达。生物技术通讯2016,27(3):358-361.

108.吴祎珏,李黎,宋海峰。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单克隆抗体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的应用。军事医学2016,40(8):686-690.

109.高柳村,李黎,王绪甲,陈方,董立厚,欧伦,宋海峰。ELISA法测定食蟹猴血清中抗Blys抗体的抗药抗体。中国新药杂志2016,25(1):50-81.

110.高柳村,郁振军,宋海峰。炭疽病治疗的一剂良方瑞西巴库。中国新药杂志2015,24(24):2793-2796.

111.王变珍,邓承莲,邹佳,高柳村,董斌,宋海峰。酸解桥式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食蟹猴血清中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奥法木单抗的免疫原性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7,52(1):38-43.

112.董立厚,韩敏,樊晓东,谢新遥,王变珍,陈方,邹佳,付洁,陈方青,欧伦,宋海峰。2种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Fc融合蛋白的临床生物等效性评价。中国新药杂志2017,26(19):60-65.

113.谢新遥,徐静芝,罗宇,欧伦,高柳村,高晨燕,王海学,付洁,董立厚,宋海峰。基于SPR系统的TMP-Fc免疫原性分析方法建立与应用。中国新药杂志2017,26(20):50-56.

114.付洁,王海学,宋海峰。反义寡核苷酸药动学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8,27(21):15-24.

115.张晶,王芳,陆春燕,孙诗琪,孙家鹏,邢美杰,章良弼,付洁,宋海峰。《相对荧光定量法检测人体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相对表达水平》。生物技术通讯2018,29(1):78-83.

116.张坦,祖丽安,谢新遥,韩敏,王茜,吴全睿,习娜娜,臧彦楠,陈适,王梅,汪进,陶涛,廖庆平,郑青山,栗占国,宋海峰,方翼。注射用人源化抗人TNF-α单克隆抗体在中国健康成年志愿者中抗药性抗体的产生对其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4:85-94.

117.桂罗兰,董立厚,宋海峰,向慎思,李黎,葛志强。基于配体结合-液质联用技术生物技术药物定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药物分析杂志。2020,7:290-296.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