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
敕使河原宏

    敕使河原宏

  • 日本
  • 别名:てしがはら ひろし、勅使河原宏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水瓶座
  • 人气:0°
  • 介绍:敕使河原宏,日本知名导演。敕使河原宏父亲敕使河原苍风为草月流花道的创始人。
    曾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专攻油画专业,在校时加入了由冈本太郎、安部公房创建的前卫艺术小组“世纪”,他最成功的作品多是改编自安部公房的作品。敕使河原宏是与今村昌平和羽仁进同辈的日本导演,在六十年代已经锋芒毕露。他在故事长片和纪录短片都迭有佳作。他拍长片虽然有过十六、七年的长期空白,但一贯保持着相当高的创作水平。
    勅使河原宏还是一名花道家,1980年随着草月流第二代掌门人敕使河原霞的去世,他继承了草月流第三代掌门人的位置。另外,他提倡插花是一门“装置艺术”,并发表过相关文章。1990年代以后,他开始呼吁“连花”(即插花的即兴创作。由多人进行)的普及,又给花道赋予了新的魅力。另外他潜心于舞台美术的创作,从歌剧《图兰朵》(1992年)开始,相继着手参与制作了《素盏呜尊》(1994年)、《韵文》(1999年)以及同年的《素盏呜尊异传》。敕使河原宏用终其一生使用的花材“竹”构成的舞台美术以及他的舞台指导,在各地都大受好评。
    敕使河原宏在电影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深厚,代表作有《陷阱》、《砂之女》、《他人之颜》等。《他人之颜》的舞台设计简直就是电影美工的教科书式的案例,甚至还影响到了塔可夫斯基的某些布景。敕使河原宏曾深受超现实主义流派和现代主义的影响,布努埃尔曾经是他的一个榜样,更不用说达利和毕加索对他在视觉设计上的感染了。他年轻时期对绘画,尤其是抽象派和现代主义的着迷,注定他的电影也一如抽象艺术般不容易被广泛接受。绘画不但影响到敕使河原宏的布景,还直接影响到他的影像镜头。在他的电影里,常常出现和现代艺术遥相呼应的超现实主义镜头(如布努埃尔)以及现代绘画般的构景。
    1964年敕使河原宏凭借影片《砂丘之女》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同时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1992年敕使河原宏被授与紫色勋章奖。此外,敕使河原宏拍摄的影片《陷阱》、《砂丘之女》、《他人之颜》、《焚毁的地图》、《夏天的士兵》、《利休》等均名列十大佳片之列。



详细资料

  • 敕使河原宏,日本知名导演。敕使河原宏父亲敕使河原苍风为草月流花道的创始人。
    曾就读于东京艺术大学,专攻油画专业,在校时加入了由冈本太郎、安部公房创建的前卫艺术小组“世纪”,他最成功的作品多是改编自安部公房的作品。敕使河原宏是与今村昌平和羽仁进同辈的日本导演,在六十年代已经锋芒毕露。他在故事长片和纪录短片都迭有佳作。他拍长片虽然有过十六、七年的长期空白,但一贯保持着相当高的创作水平。
    勅使河原宏还是一名花道家,1980年随着草月流第二代掌门人敕使河原霞的去世,他继承了草月流第三代掌门人的位置。另外,他提倡插花是一门“装置艺术”,并发表过相关文章。1990年代以后,他开始呼吁“连花”(即插花的即兴创作。由多人进行)的普及,又给花道赋予了新的魅力。另外他潜心于舞台美术的创作,从歌剧《图兰朵》(1992年)开始,相继着手参与制作了《素盏呜尊》(1994年)、《韵文》(1999年)以及同年的《素盏呜尊异传》。敕使河原宏用终其一生使用的花材“竹”构成的舞台美术以及他的舞台指导,在各地都大受好评。
    敕使河原宏在电影方面的造诣也颇为深厚,代表作有《陷阱》、《砂之女》、《他人之颜》等。《他人之颜》的舞台设计简直就是电影美工的教科书式的案例,甚至还影响到了塔可夫斯基的某些布景。敕使河原宏曾深受超现实主义流派和现代主义的影响,布努埃尔曾经是他的一个榜样,更不用说达利和毕加索对他在视觉设计上的感染了。他年轻时期对绘画,尤其是抽象派和现代主义的着迷,注定他的电影也一如抽象艺术般不容易被广泛接受。绘画不但影响到敕使河原宏的布景,还直接影响到他的影像镜头。在他的电影里,常常出现和现代艺术遥相呼应的超现实主义镜头(如布努埃尔)以及现代绘画般的构景。
    1964年敕使河原宏凭借影片《砂丘之女》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同时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1992年敕使河原宏被授与紫色勋章奖。此外,敕使河原宏拍摄的影片《陷阱》、《砂丘之女》、《他人之颜》、《焚毁的地图》、《夏天的士兵》、《利休》等均名列十大佳片之列。



早年经历

1927年1月28日,敕使河原宏出生于东京千代田区。其父是日本花道流派“草月流”的创始人敕使河原苍风。1944年考入东京美术学院(现东京艺术大学),专修日本画3看、专修油画3年,此后于1950年3月毕业。在校期间受毕加索和冈本太郎画风影像,并加入安部公房等人发起的先锋艺术组织“世纪会”。1957年,与松山善三、羽仁进等电影人结成电影制作团体“CINEMA57”。1959年,携16毫米摄影机随父亲访美拍纪录片  。

演艺经历

1964年,创立敕使河原宏独立制片;同年,凭借故事片《砂之女》获得第1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并入围“金棕榈奖”,并获得《电影旬报》十佳作品奖第一名、《每日电影》竞赛日本电影作品奖,他本人获得《电影旬报》“最佳导演奖” ;此外,该片还于1966年入围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外语片奖。

1972年,离开电影界,从事越前烧陶的制作。1973年,建设在福井县宫崎村的“草月陶房”开窑。1979年,因父亲去世就任财团法人草月会常务理事  。

1981年,以作品《动感雕刻》回归电影节。1984年,前往西班牙拍摄纪录片《安东尼奥·高迪》,该片因先锋艺术的独特风格而获得成功  。

1989年,创作了以日本茶道鼻祖为题材的电影《利休》,由于导演启用了研究茶道史的非职业演员,并完全仿制当时茶室的历史真实,而使该片有超越电影本身艺术价值的部分,该片还获得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优秀艺术奖”;此外,该片还于1990年入围第25届日本电影学院奖的最佳影片奖,敕使河原宏入围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同年,参加在巴黎举办的“大地的魔术师”艺术展;同年,个人艺术展在韩国国立美术馆举办 。

1990年,在纽约举办个人艺术展。1999年,在东京高岛屋一阶展览竹子装置;同年,担任印度香卓里卡舞蹈团演出的舞台美术导演。2001年,去世 。

人物评价

他创作的醒世影片的特点是将哲理性结论、象征意义的东西于活生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世界电影百科全书》评)

敕使河原宏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其中《砂之女》感情洋溢。原著相当具存在主义色彩,该片却没流于存在主义的抽象哲学思维,通过影像于压迫性气氛,充分表现原著精神。《他人之颜》讨论身份危机,同样受原著影响,属于存在主义题材的作品,但敕使河原宏处理的冷峻、冷冽、精炼,在改编上应记一功 。(影评人郑树森评)

《砂之女》在影像方面,比安部公房的原著更为成功、震撼,能传达原著的讯息。电影一开始用大量的卡片证明人的身份,加上溶镜、迭镜等运营,题旨已出。《利休》和《豪姬》都值得一看。而且片中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呈现及重诠甚有可观之处 。(影评人舒明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