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4
侯红琴

    侯红琴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荣誉成就

2020年9月21日,凭借秦腔《关中晓月》中饰演慈禧。获得第30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配角奖”提名。 

个人履历

1985年,考入西安市艺术学校,她有较好的艺术天赋,师承秦腔名家肖玉玲,工正小旦。六年刻苦系统的专业学习,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毕业时,她以唱、念、做、表、舞,基本功全面扎实的优异成绩被分配到秦腔艺术团。在剧团里她勤奋好学,加之灵性足,悟性好,很快在舞台上崭露头角。

社会评价

秦声流淌出的“琴”韵

侯红琴的嗓音甜美圆润,行腔委婉流畅,善于以声传情。她经常学习老一辈的录音唱腔,以她优越的嗓音天赋和悟性钻研出自己一套唱腔,使人觉得既有秦腔的韵味又有独特的风格。但她再三强调,她的唱功与她老师肖玉玲的传授是分不开的。一位资深的秦腔专家曾这样说:秦腔音乐作曲者王依群同志当年为“刘巧儿”配曲,让人感到既不失秦腔风格,又有浓厚的新时代的韵味,成为其它剧本配曲的借鉴。侯红琴的唱腔所配的乐曲就是这样,听起来特别过瘾。

正如一位南方籍博士导师看过她的戏后所说:“侯红琴演的戏,含蓄淡雅,清丽秀逸。”

侯红琴“从人物出发”的创新意识自觉而又清醒,且勤于思考、调整。如《探窑》的唱腔,在艺术处理上:主张“留有余地”、“情随声出”,注重气韵风骨,追求品位格调。

侯红琴在表演时,将功夫不停在口头上,而是落在具体的艺术处理上,不墨守成规,一味地傻唱蛮唱,主张“留有余地”、“情随声出”,注重气韵风骨,追求品位格调,这是她含蓄淡雅、清丽秀逸,是文化底蕴的渗透和体现。侯红琴在《探窑》唱段中,始终把握住王宝钏人物身份,吐字、唱腔达到抒情的效果,显得平实、质朴、自然、亲切,将人物从相府女子到寒窑女的生活落差拿捏得十分到位,非常具有感染力。

代表作品

她先后演出了《法门寺》(饰宋巧娇)、《狸猫换太子》(饰李妃)、《少帝轶事》(饰玉措)、《三娘教子》(饰王春娥)、《苏三起解》(饰苏三)、《探窑》(饰王宝钏)等,很受观众喜爱。她的演唱委婉缠绵,韵味深长;念白字正腔圆,抑扬有度;表演规范又不拘泥。更可贵的是她知道用“心”演戏,赋予程式更多的内容,一举一动都能比较准确地表现人物。

作品风格

《火焰驹》是秦腔的看家剧目,几百年来一直盛演不衰,观众耳熟能详。为了让观众接受自己演出的《火焰驹》,侯红琴下了很大功夫。她的老师肖玉玲、王保易、樊允哲等也都给了她很大帮助。1999年侯红琴携此剧晋京参加建国50周年全国优秀剧目献礼演出时,获得了首都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她塑造的黄桂英,生动鲜活,又颇具大家规范。她不仅唱得好听,且韵味浓郁。台风沉稳,扮相俊美,在剧场里,观众从始至终被她吸引,不由自主地和她一起经历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以此获得第十七届梅花奖。

履历

虽然1971年出生的侯红琴声称自己步入中年,但出现在记者眼前的她,衣着、谈吐都很时尚,嘴里不时冒出粉丝、K歌、上网之类的名词,实在难以把她跟秦腔联系起来。唱千年老调、穿古装戏服、扮古代女子是侯红琴的工作重心,但生活中她很注重让自己的外表和思想时刻跟上时代潮流。她告诉记者:“工作之余我常会和朋友一起去KTV里面唱上几曲,我爱唱《青藏高原》《我的祖国》,还有很多韩红的歌,结果露上一手后,朋友都说我不唱歌真可惜了。其实多唱歌对唱秦腔的气息、唱腔、发声很有好处。”千年前“流行音乐”秦腔,能常演不衰流传到现在实在不易,面对秦腔表演艺术的发展,侯红琴有自己的看法:“秦腔这个古老的戏种,必须不断注入新鲜的时尚元素,必须跟得上时代,让人们摆脱土得掉渣的印象。国家都提倡京剧进校园了,为什么不可以让秦腔进校园呢?秦腔粉丝也很执著啊!”侯红琴还提出秦腔需要一套全新的“包装”理念,才可以给人带来更完美的视听享受。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