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8
纳撒尼尔·霍桑

    纳撒尼尔·霍桑

  • 美国
  • 别名:Nathaniel Hathorne、霍桑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巨蟹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个人生活

童年时代的故居

1808年,在霍桑4岁的时候 父亲因黄热病死于荷属圭亚那, 母亲不得不带着三个孩子和家中仅有的一点点储蓄投奔住在缅因州的娘家兄长,在兄长家度过了默默守寡的一生。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寡居对霍桑童年时代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年轻时代的霍桑画像

由于脚受伤,其间耽搁了学业。1819年,霍桑直到15岁才又开始去学校读书。霍桑家中经济拮据,开始上学后,学费只能依靠舅舅的接济。 

1821年,霍桑17岁时,他在亲戚资助下进入波登大学(今鲍登学院)学习。在信奉自由精神的大学环境中,霍桑热衷于各种活动, 跟同班学友朗费罗(后来成为美国大诗人)、富兰克林·皮尔斯(后来出任美国第十四届总统)之间建立了毕生的友谊。 

1825年,霍桑大学毕业回到家乡萨勒姆,重新开始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在长达12年之久的隐居生活日子里,他看完了当地图书馆的每一本书。

1862年的画像

1841年霍桑离开了海关, 用积蓄买到布鲁克农场的成员身份,前往参加知识与体力劳动相结合,思想家与劳动者相结合的实验。布鲁克农场位于波士顿郊区,是由一群超验主义者创办的乌托邦式公社。农场由超验主义者乔治黎普里为领袖,成员共同劳动,共享成果与报酬。霍桑在农场只呆了六个月就扬长而去,因为劳动时间太长,写作时间太少。 

1842年,霍桑与索菲·阿米莉亚·皮博迪结婚,新婚夫妇移居马萨诸塞州的康考德。霍桑与邻居爱默生、梭罗、阿尔考特等人结下友情。

人物经历

异端影响

对霍桑的创作思维有着直接影响的是他对家族历史以及宗教的了解。霍桑的祖上来自英格兰地区的望族,世代都是虔诚的加尔文教信徒。两代先祖曾是马萨诸塞州政教合一权力机构中的要人。一位是马萨诸塞殖民地议会的首任议长,名叫威廉·哈桑,以参与迫害辉格党而臭名昭著。另一位是他的叔叔,名叫约翰·哈桑,曾任地方法官。1692年,在马萨诸塞的塞勒姆镇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驱巫案”。当时的塞勒姆镇流行着一种类似癫痫病的传染病,有人诬告此系女巫作祟。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里存在着这样一个传统观念,即“女巫”是魔鬼撒旦的同伙,他们从撒旦那儿得到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专门在人间干传播疾病、杀害婴儿等罪孽勾当。塞勒姆镇是加尔文教势力较强的地方,加尔文教派为了消除异端,以此为理由同辉格党进行了争夺宗教权势的斗争。此案牵连甚广,有200多人被捕,150人被监禁,10人以上受到绞刑,实际上这是一次宗教迫害,遇难者中有不少是无辜的居民。霍桑的叔叔约翰在事件中充当法官,并以他的宗教狂热及残酷无情而著称于世。

霍桑通过对整个家族历史的了解,特别是他对祖先17世纪30年代从英格兰来到北美殖民地大陆以及后来的发家过程所作的研究和考证,使他比较全面地了解到这个家族的发展历史和18、19世纪新英格兰地区的社会状况。当时的社会正值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初期,社会结构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和调整。在他看来,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使用不但不能改善社会的道德面貌,反而使人陷入更深的“罪”的漩涡,成为“恶毒的精灵”。为此他对眼前所发生的一切显得更加的不理解。他曾经接触过超验主义,并且参加过超验主义者兴办的小溪农场,但他却以漠然的态度看待爱默生等人的活动,甚至还表示反对。霍桑对任何社会改革方案都不感兴趣,甚至对当时美国社会的重大问题也持谨慎的态度。他的这种保守态度以及对社会的不理解反映在他根深蒂固的清教徒宗教意识之中。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激烈的宗教派别斗争以及这种斗争所涉及到的道德观念,对霍桑的作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且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霍桑都直接或间接地抨击了加尔文教毒害人的宗教狂热以及摧残人性的宗教戒规。但在他的思想深处仍然以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善恶观念来看世界,把他不能理解的,由于资本主义发展所引起的新的社会矛盾统一归结为一个抽象的“恶”。

在他看来,一切社会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犯罪现象等等的根源不在社会物质生活当中,而是由于世界上固有的一种“恶”造成的。这都是加尔文教教义中关于“原罪”,内在的“堕落”等观念对霍桑思想的影响。根据霍桑的观点,若想解决一切社会问题都需要从“恶”入手,都要从内部进行挖掘。因此,在他看来,一切抽象、神秘的“恶”都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本原因。 

家族影响

在霍桑的家族中,有两位祖先都是马萨诸塞殖民地中的重要行政官员。纳撒尼尔·霍桑的第一代祖先威廉·霍桑于1963年从英格兰来到马萨诸塞,在这片早期的殖民地中,威廉·霍桑是当地显赫的人物。

霍桑对他的祖先的行为极不认同,对祖先所做的暴行,为此感到羞愧,因此霍桑对宗教的理解比一般的人要深刻,他痛恨自己祖先的做法。第二代祖先约翰·霍桑曾参与审判1692年声明狼藉的萨莱姆“驱巫案”,他是其中的三大法官之一,霍桑认为祖辈们的行为是一种罪过,一种耻辱,这一事件给年幼的霍桑留下了很深的伤痕,霍桑对他祖先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这种自责使他在自己的姓氏“Hathorne”里加进一个“w”,变成“Hawthorne”,以表示他和罪孽深重的祖先不同。 

人文影响

1825年—1837年,在故乡度过的12年对霍桑以后成为作家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故乡的日子里,霍桑热衷于探索家乡的历史,他看完了当地图书馆里的每一本书,他熟悉了家乡萨莱姆古镇的古老的历史,尤其是巫术时代。 他研读有关英格兰的历史文献,同时从事小说创作。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以殖民地时期残酷的宗教统治为背景,描写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思想意识矛盾和宗教主义压迫下的悲惨遭遇。 

霍桑看到了宗教狂热和宗教教条给人们所带来的影响,他看到了宗教对人性的摧残。在马萨诸塞这一地区,宗教与人们的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宗教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宗教甚至等同于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效力,但是另一方面,清教思想的严酷统治以及狂热的宗教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又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残酷的践踏。

萨莱姆是一个加尔文清教主义氛围十分浓厚的地方,由于这里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所以当地人的思想愚昧,这个地方有大量的富于神奇色彩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同时人们崇尚催眠术,巫术活动在这里滋生蔓延,传入北美的加尔文清教主义对霍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极大地影响了霍桑认知世界的方式。

霍桑生活的时代虽然清教思想已不再是新英格兰的主导力量,但是清教对美国人的生活和思想影响却是深远的,霍桑的性格与清教思想水乳交融,清教思想影响了他的思考方式和看问题的态度,不可避免地使得霍桑要从清教主义的角度来观察人和世界,霍桑对清教主义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他对清教中的一些积极的因素是持肯定态度的,比如早期美国的清教徒们身上所具有的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这一点在海斯特·白兰的身上就有体现。但是另一方面,清教思想中的禁欲主义以及清教对人性的压迫又是作者所不赞同和批判的,从对美国的历史了解中,霍桑能深刻地把握清教主义对美国历史产生的影响,在维护统治方面清教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过于严苛的统治和规范在某种程度上又会使人丧失最初的本性,霍桑深谙清教对人们的影响,并对清教主义有着清醒的认识与思考,虽然清教统治已不再严苛,但是一些永恒的话题比如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人与宗教的关系,人性的中的善与恶以及人们的道德准则都是作者关心和关注的一面。 

霍桑生活的年代正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漂洋过海,来到北美洲这块土地上,加之北美殖民地的清教主义思想浓厚,浪漫主义便与当地的清教主义思想结合,便产生了对后来美国形成重大影响的超验主义哲学。超验主义是美国一场重要的思想运动,超验主义所处的美国文学时期被称为“美国的文艺复兴”,超验主义是一场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对美国的文学和文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以深刻的哲学思想为底蕴,强调精神的至高无上和精神的绝对感知,对传统的宗教进行反驳,代表人物有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FWaldoFEmerson)、亨利·戴维·梭罗(HenryFDavidThoreau)。 

1841年前后,超验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波士顿及其邻近的地区,霍桑也受到了超验主义的影响,超验主义哲学认为宇宙间存在一种理想的超验主义实体,超越于科学和经验之外,人们可以通过直觉把握,人通过直觉可以认识真理,在一定范围之内人就是上帝,他们对宗教进行新一轮的反思和批判,他们摒弃加尔文教派以“神为中心”的观点,反对理性,崇尚直觉,提倡人文精神,主张个性解放,强调个人的价值,这种思潮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欧洲占统治地位的神学思想,超验主义促进了美国的思想文化解放,也影响了美国的文学,成为美国文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虽然霍桑不是超验主义的狂热追随者,但是他与爱默生以及梭罗的关系都非常的密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交往也是愉快的。 

创作时期

1848年

1845年以后,霍桑进入创作的成熟期,1846年推出第二部短篇小说集《古屋青苔》,但此书只给他带来微薄收入。霍桑再度寻求政界朋友帮助,得到一份政府公职,任萨勒姆海关的检验官,任职三年就放弃了工作。1848年总统换届,不同的政党上台,随之更换了一大批政府官员,霍桑也在其中。他经历了一段心身的煎熬,最后静下心来,开始创作他最著名的小说《红字》。

1850年,《红字》使他一举成名。《红字》是美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首部象征主义小说,由于该小说集中了霍桑的创作个性与经验,他立刻就被评论界称为“出生于本世纪的最伟大作家”。《红字》的收入使他摆脱了贫穷,霍桑告别故乡,举家迁往马萨诸塞州西部伯克县的伦诺克斯。在伦诺克斯,霍桑的创作开始登峰造极,杰作源源涌出。

1851年完成的《七个尖角阁的房子》是部描写家族衰亡史的小说。1851年还发表了短篇小说集《雪影》。

1852年,为同窗富兰克林·皮尔斯竞选总统,推出人物传记:《富兰克林·皮尔斯传》,该作品得到皮尔斯赞赏。富兰克林·皮尔斯当选总统后,任命霍桑出任美国驻英国利物浦总领事。

签名

霍桑任职期间(1853一1857),他充分领略了英国的风土人情,将旅途印象载入《英国笔记》(霍桑死后该笔记由其妻整理发表),及散文集《我们的老家》(1863年发表)。1858年,他赴法兰西和意大利旅行,写成《法国与意大利笔记》,小说《玉石雕像》(1860年发表)。《玉石雕像》以意大利为背景,是霍桑创作的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 

主要作品

作品

作品类型

出版时间

《范肖》 

长篇小说

1828年

《故事新编》 (《重讲一遍的故事》 )

短篇小说集

1837年

《古屋青苔》 

短篇小说集

1846年

《红字》 

长篇小说

1850年

《七角大厦》 (《带有七个尖角的房子》 )

长篇小说

1851年

《雪影》 

短篇小说集

1851年

《福谷传奇》 

长篇小说

1852年

《奇妙故事》 

童话故事

1852年

《富兰克林·皮尔斯传》 

人物传记

1852年

《乱树丛故事》 

童话故事

1853年

《玉石人像》 (《玉石雕像》 )

长篇小说

1860年

《我们的老家》 

散文集

1863年

《英国笔记》 

随笔

1870年

《法国与意大利笔记》 

随笔

1871年

《多里沃传奇》

短篇故事集

1876年

《巨型的石面及白山故事集》 

短篇故事集

1889年

人物评价

知道霍桑的人,似乎都总是认为他是个令人愉快的作家,有着令人愉快的文笔,一个言之无物的人。人们对这个纳撒尼尔·霍桑的看法真是大错特错,因为此人有些故事是蓄意蒙骗——明目张胆地蒙骗——那些跑马观花的读者。 

——赫尔曼·麦尔维尔(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

纳撒尼尔·霍桑在19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废奴运动、女权运动、禁酒运动、公有制社会改革运动和美国内战中逆时代风潮而行,表现出超越肤色、性别、种族、国家和阶级的人道主义关怀,他在过去与现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坚守的理性主义原则,比起当时在美国社会占领军地位的超验主义思想来更能穿透时空的限制,为人们提供启示与借鉴。 

——代显梅(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纳撒尼尔·霍桑文学的成功来源于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独特理解以及运用,通过他的理解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并结合各种高超的写作手法赋予了人物不同的生命力。 

——麻蓉生(忻州师范学院英文系副教授)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