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
花比傲

    花比傲

  • 意大利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摩羯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

花比傲与罗大佑

花比傲之名为林夕所取

花比傲最初的专辑是以“花比奥”这个译名出现的,后来他加入“音乐工厂”,罗大佑问林夕是否对这个名字翻译有建议时,林夕灵机一触,便想起用了“傲”字,感觉音义俱全,像是中国诗词歌赋里出现的意境与名字,这个译名就成为经典。

外界评价

花比傲与林夕

乐评人李皖的评价:“他的电子乐功力,电子乐的典雅味道、民族风情,电子乐的繁华、浮华气质,在别的电子音乐家那里所缺乏的如血液江河苍山般的东方派厚重,与罗大佑的后期作品,相得益彰。”

意大利民谣音乐研究学者张长晓的评价:“花比傲堪称香港乐坛的马可·波罗,他的编曲和作曲,有着一种中国情结,时常会令你一种感动,那种感觉像是一个诗人在倾诉着对东方独有的情怀,那种是意式民谣与东方神韵的花式结合。”

人物纪念

花比傲,这位曾在香港乐坛乃至整个华语乐坛留下传奇经历的意大利音乐人,低调而又神秘。正如同在电影《寻找小糖人》中的罗德里格斯,在他的故乡默默无闻,花比傲的去世在意大利几乎无人关注,但很多香港以及内地乐迷却异常惋惜,那是因为罗大佑,因为“音乐工厂”,因为林夕、黄耀明、梅艳芳,《似是故人来》、《滚滚红尘》、《追梦人》等数不胜数的经典名曲,都曾有花比傲的雕琢痕迹。很多乐迷以为花比傲是中国人,或者是日本人,而不知这是“法比奥”(Fabio)的另一种译法。

在意大利做民谣及流行音乐研究的乐评人张长晓在微博分享过一个视频,这个名为《StrangerInMyTown(故乡的陌生人)》的MV是花比傲和他的华裔夫人所创作,基本概括了他的一生。花比傲算是一个“音乐国际公民”,虽然上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组建过乐队,和一些当地音乐人有过合作,但之后他就开始周游列国,前后去了迪拜、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地,而他音乐生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则是在中国香港的11年(1985年~1997年)。张长晓透露,早在1987年,花比傲为杜德伟创作的《等待黎明》就拿下了当年“最爱粤语金曲奖”,同年为吕方制作的《听不到的呼唤》等作品也打动了无数香港乐迷。后来,梅爱芳(梅艳芳的姐姐)推出首张同名专辑,花比傲和林夕几乎包办了碟中所有词曲作品,其中《香槟浸着的门匙》、《梦醒情真》都成为经典名曲。

因缘际会,花比傲在香港加入了罗大佑组建的厂牌“音乐工厂”,个人的音乐事业由此达到巅峰,“罗大佑掌舵,林夕填词,花比傲编曲”的经典组合成就了无数的经典名曲。但在1997年之后,花比傲离开香港,从此脱离了华语乐坛。据张长晓透露,之后他去了美国学习布鲁斯,除了做音乐,也曾担任摄影师,做过几部电影配乐,拍摄的电影《笔迹》还曾在洛杉矶拿下国际最佳电影导演奖,后来还前往非洲采集原生态音乐。虽然之后未有像在香港一样“名利双收”,但也符合他“音乐国际公民”以及追求突破的本性,直到去世前几个月才回到故乡意大利,但当地人几乎无人知晓他的传奇人生。 

林夕说记得每次写完歌词,都要花时间给花比傲解释歌词的意思,可意思能说明,意境有时候却是不可译的。于是便有了教花比傲中文的念头,结果只教会了他几句粗口,以后经常听花讲起一口英文腔的广东粗口,这以后也便成为林夕与花比傲在录音室里面有趣的回忆往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