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
赵季平

    赵季平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赵季平,男,汉族,1945年8月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主席。

详细资料

  • 赵季平,男,汉族,1945年8月生于甘肃平凉,1970年7月参加工作,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毕业。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原西安音乐学院院长。中共十五大代表,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名誉主席。

人物经历

1961年,赵季平进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求学。1964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学习演奏二胡、打击乐;同年,创作第一首歌曲《越南人民打得好》。在大二期间,跟随郭石夫、屠冶九、饶余燕等老师学习作曲 。

赵季平(后排左)与父亲、母亲的合影

1984年,为陈凯歌执导的首部电影《黄土地》配乐,由此正式进入影视音乐创作领域 。1986年,在陈凯歌执导的剧情片《大阅兵》中担任配乐工作。1987年,为张艺谋的导演处女作《红高粱》配乐,并荣获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 。

1989年,在惊悚片《野狼谷》、剧情片《烟雨情》、纪录片《秦始皇》、农村题材电视剧《好男好女》中担任音乐创作。1990年,为张艺谋执导的剧情片《菊豆》配乐;同年,为剧情片《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创作的音乐获得第12届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同年,为抗战片《黑山路》、喜剧片《现世活宝》进行音乐创作 。

1991年,任陕西省歌舞剧院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主席、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电影音乐学会会长和陕西省第八届人大代表、党的十五大代表、陕西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同年,在张艺谋执导的剧情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担任配乐 。

1992年,为孙周导演的剧情片《心香》配乐,并荣获小百花奖最佳音乐奖;同年,为张艺谋执导的农村题材剧情片《秋菊打官司》、陈凯歌执导的剧情片《霸王别姬》配乐 。

1993年,在张艺谋执导的剧情片《活着》中担任配乐;同年,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黄土地》组曲 。1994年,为剧情片《炮打双灯》、抗战片《步入辉煌》、剧情片《黄沙·青草·红太阳》,以及赖水清执导的古装电视剧《倚天屠龙记》进行配乐 。

1995年,作为亚洲代表参加了在瑞士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电影音乐节,并拍摄专题纪录片《音乐家——赵季平》 ;同年,为刘镇伟执导的系列电影《大话西游》配乐 。

1996年2月,为古装电视剧《水浒传》创作的配乐获得第16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音乐奖,其中《好汉歌》获得最佳歌曲奖;同年10月12日,为传记片《孔繁森》创作的音乐获得第1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作曲奖;同年12月,凭借在剧情片《风月》中的配乐,入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 。

1998年,赵季平的音乐作品被美国华纳·特德克古典唱片公司签约录制;同年,在陈凯歌执导的古装剧情片《荆轲刺秦王》中担任配乐工作 。1999年,创作交响乐作品《第一交响乐》《霸王别姬》《太阳鸟》,以及民族管弦乐作品《庆典序曲》;同年,为剧情片《过年回家》配乐 。

赵季平与琵琶演奏家吴蛮、大提琴家马友友

2001年,为郭宝昌执导的家族剧《大宅门》谱曲,并在周晓文执导的历史剧《吕不韦传奇》中担任配乐工作;同年,由其创作的《第一交响乐》获得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优秀作品铜奖 。

2002年,应春晚导演之邀,赵季平为春晚写了第一首歌《连队过大年》 ;同年,在古装剧《天下粮仓》《钱王》《曹操与蔡文姬》《赵氏孤儿》《天龙八部》中担任作曲;同年,创作民族管弦乐作品《觅》《悼歌》 ,并根据电视剧《大宅门》的音乐主题改编成民族管弦乐作品《卢沟晓月——大宅门写意》 。

2003年3月,应邀在香港举办《乐坛神笔——赵季平专场音乐会》,曲目由香港中乐团及其音乐总监阎惠昌演奏 。2004年,当选陕西文联主席 ;同年,创作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二胡协奏曲《心香》、音乐诗剧《梦回大唐》,以及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作的《第二交响乐:和平颂》。

2005年,为胡玫执导的商战剧《乔家大院》谱曲,并负责了古装剧《汗血宝马》《锦衣卫》,以及抗战剧《迎春花》的配乐工作;同年,创作交响京剧《杨门女将》。2006年1月,为歌手王宏伟创作了歌曲《年夜饭》,该曲在同年央视春节晚会上首次演唱 ;同年,创作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庄周梦》 。

2007年,为历史剧《大秦帝国之裂变》 《大明王朝1566》 ,以及抗战剧《狼毒花》配乐 。2008年4月,创作了以纪念志愿者熊宁为主题的歌曲《爱的怀念》 ;同年9月,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同年,为陈凯歌执导的传记片《梅兰芳》配乐。2009年6月,由赵季平创作的歌曲《我的陕北》获得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同年9月,获得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突出贡献奖 ;同年12月18日,当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七届主席,成为陕西走出去的第一位中国音协主席 。

赵季平、赵麟在《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发布会上

2011年4月,为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创作主题歌《《祓禊谣》 ;5月15日,在广州星海音乐厅举办“赵季平中国民族管弦乐影视作品音乐会”;同年11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办“春华秋实: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

2012年3月31日,在台北中山堂举办“赵季平电视电影金曲音乐会”;同年11月24日,由赵季平、赵麟父子联袂制作的《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同年,为剧情片《白鹿原》《一九四二》创作音乐[31-32] 。

2013年12月21日,获得第九届中国金唱片奖 。2014年12月7日,出席北京国际电影音乐节,并作为首届电影节的“年度人物”举行了大师讲堂;同日,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赵季平名誉教授的聘任仪式 。

2017年10月,由赵季平音乐会基金会主导发起,西安音乐学院艺术管理实践处等协助开展的帮扶西安市鄠邑区音乐教育活动正式启动 ;同年10月15日,由其创作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作由小提琴家宁峰、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联袂演出 。

2019年7月27日,人民音乐出版社在西安发布首张“人民音乐金唱片”——《江山无限——赵季平影视金曲(之一)》,该专辑也是赵季平的首张个人影视剧主题歌曲专辑 ;同年10月12日,赵季平创作的《风雅颂之交响》,由陕西省广播民族乐团、西安音乐学院联袂在陕西首演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赵季平的父亲赵望云,为长安画派的奠基人,被认为是与齐白石、徐悲鸿、石鲁等齐名的国画家。赵望云酷爱戏曲艺术,爱好秦腔、豫剧、京剧,拉得一手京胡。赵季平自幼随父亲画画、听戏;并在父亲的教导下,立志创作出接地气、反映人民心声的音乐作品 。

恋爱婚姻

1971年,赵季平与高中时期的同学孙玲结婚。1973年,儿子赵麟出生,此后成长为一名作曲家。2002年,妻子孙玲因病去世[37-38] 。

2003年10月,在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艺术指导张坚的介绍下,赵季平与成都新都川剧团女演员、全国青联委员张宁佳结识,此后,两人相爱。2006年,赵季平与张宁佳结婚 。

人物评价

赵季平工作照

历经岁月积累,民间音乐早已流淌在赵季平的血脉里,传统艺术早就沉淀在赵季平的创作细胞中,他的大脑就是一座民间音乐的储存库。只要面对乐谱,那些曲调、那些情愫、那些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唱腔,都会瞬息间自然而然地在心底涌动,凝聚于笔端,既可以信手拈来,也可以融会贯通 。(人民网评)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的历史,不能不谈赵季平。他代表了这一阶段的电影音乐,他是这一时期的里程碑和巨匠 。(导演张艺谋评)

先生弃丹青而就管弦,大约受到故地遗风之影响,因为燕、赵古来多“慷慨悲歌之士”。又因丹青世家出,故先生的音乐声、象并存,时、空同在,耳闻如同目睹,犹如面壁观图。先生所经营者,乃是一个世界。世界既大,世界亦小,故不能说。有时世界为真,有时世界为幻,故不可说。这世界既是心灵的交通,故不必说。所剩唯有一句——请君为我倾耳听 !(导演陈凯歌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