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5
李正宇

    李正宇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发表敦煌文学、语言、文字、书法、乐舞、历史、地理、佛教、教育、考古、文献等方面论文、札记、评论、序跋等150多篇,百余万字。不少篇章常被引用,成为敦煌学名篇;个人专著,已出版的有《敦煌历史地理导论》,《古本敦煌乡土志八种笺证》,《敦煌史地新论》(以上均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中国唐宋硬笔书法》(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共约90万字;另有《敦煌遗书硬笔书法研究》,15万字,及《敦煌吐鲁番学研究》约20万字,将在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敦煌名胜古迹导论》,约15万字,将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与人合编合著书如《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等,已出版五种,待出版者三种。

获奖论文九篇,分别获甘肃省社会科学最高奖二、三等奖,全国硬笔书法理论研究特等奖,甘肃省戏剧理论研究一等奖,甘肃省地方史志优秀成果—等奖;获奖专著两种,分别获甘肃省社会科学兴陇奖二等奖及佳作奖。

应邀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及考察、讲学活动30余次。如连续五年(次)应北京大学中文系邀请,为该系文献专业本科生及博、硕士生开设敦煌文献专题讲座;两次应邀赴台湾,分别到台湾大学历史系、所,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所,成功大学文学院,中正大学历史系、所,中文系、所,逢甲大学中文系、所等处讲学、研究三个多月,赴俄罗斯进行学术交流及考察三个月。

学术成就

主要集中在敦煌学及中国书法史两大领域。

敦煌学方面,涉及面较广,在敦煌历史、敦煌地理、敦煌佛教、敦煌文学、敦煌曲艺、戏剧,敦煌古代硬笔不法、敦煌社会经济文化、及敦煌学理论等方法,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推动了各该领域研究的进展,季羡林先生誉为“开后学之先路,作中流之砥柱;俯不怍于后,仰不愧于前”的敦煌学家之一(季羡林:《荣新江〈归义军史研究〉序》)。

在敦煌历史研究方面,《敦煌古代历史发展的特殊历程》(《敦煌学辑刊》1997年第1期)指出敦煌古代有两次突然发生、飞速完成的历史性进步:第一次是汉武帝创建敦煌郡时期,第二次是清康熙年代重建沙州卫时期。前者使得尚处在军事奴隶制阶段的敦煌,迅速发展为进步发达的封建社会,完成了通常需要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逐渐积累、缓慢过渡才能完成的历史性变革。例如郡、县、乡、里概念的出现、疆界的形成、建置的实施等一系列事物的完成,在我国内地大约从夏朝(公元前21世)开始酝酿,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才基本完成,经过了1900多年的漫长岁月。而敦煌地区郡、县、乡、里之从无到有,在汉武帝占领后用了不过一二十年时间便完成了,可以说是突发性的;后者使一个愚昧农奴制的敦煌,迅速重建为文明、成熟的封建社会。而这两次社会飞跃,都是以军事占领为前提,在军事占领条件下完成的。相反的方面,敦煌历史上又有两次政权更迭引起的社会大倒退:一次是蒙古政权取代西夏政权后,敦煌从生产方式(民垦到军屯)及经济文化的大倒退;另一次则是番族政权取代元朝统治出现的又一次生产方式(封建制变为农奴制))及经济文化的大倒退。这两次也都是以军事占领为前提,在军事占领条件下完成的。然而,军事占领只是造成进步与倒退的外部条件,而不是造成进步与倒退的决定性因素。造成进步与倒退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军事占领,而是占领者的素质。占领者素质先进,则会带来进步,反之,则带来倒退。

这一规律的揭示,对于理解、阐释敦煌古代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艺术史、文学史、语言史、民俗史、建置史都具有重要的指意义。以艺术史为例,汉武帝占领敦煌之前,敦煌艺术为少数民族畜牧狩猎艺术,汉武帝占领后,敦煌艺术一变而为农耕艺术,先前原有的少数民族畜牧狩猎艺术消失、断传了。曾有人为敦煌汉唐艺术追根溯源,把火烧沟艺术当成敦煌汉唐艺术的上源。其实,火烧沟的主人及其原始艺术几经变迁,已在敦煌地区消失断传。汉代占领敦煌后,从内地陆续迁来大批移民,成为敦煌地区前所未有的新主人,他们先是带来了汉地的文化艺术,或被称为移民文化,移民艺术,后来逐渐吸收消化周边及西域文化艺术成分,发展成本地区的汉民族文化,这就是通常说的敦煌汉唐文化。敦煌汉唐艺术则是敦煌汉唐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火烧沟兰术对它并无影响,哪里会有源源传承关系?又如明朝正德年代以来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