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乔万尼·薄伽丘

    乔万尼·薄伽丘

  • 佛罗伦萨共和国
  • 别名:卜伽丘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人物经历

1313年,乔万尼·薄伽丘出生,是佛罗伦萨商人凯利诺的薄伽丘和一个法国女人的私生子。在长了一些之后,他被父亲送到那波利,在父亲入股的一家商社不情愿地学习经商,由于他对经商没有丝毫的兴趣,所以在商社学习的这段期间可以说是毫无收获。父亲看到让他学习经商没什么指望,又让他改学习法律和宗教法规,可是法律依然激发不了他的热情,那些法规条纹丝毫不能让他产生拼搏的动力。他自幼就喜爱文学,因此他开始自学诗学,大量阅读作家们的作品。 

1333年,在那波利生活期间,薄伽丘有机会出入安杰奥的罗伯特国王的宫廷。在这里,他被压抑的个性和才智得以充分的施展。他同许多人文主义诗人、学者、神学家、法学家广泛交游,并接触到贵族骑士的生活。这丰富了他的生活阅历,扩大了文化艺术视野,进一步焕发了他对古典文化和文学的兴趣。他在宫廷里又认识了罗伯特的私生女玛丽娅,对她产生了爱情。这一段富于浪漫情调的经历,也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很深的印痕,他日后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可以见出玛丽娅的影子。 

1340年冬,薄伽丘父亲的商业活动受到困境,经济状况恶化,一蹶不振。薄伽丘也就无法再像以前那样整天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只好回到佛罗伦萨。在佛罗伦萨尖锐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他始终坚定地站在共和政府一边,反对封建贵族势力。他参加了行会,曾担任管理财务的职务,多次受共和政府的委托,作为特使去意大利其他城邦和教廷执行外交使命。 

1350年,薄伽丘和诗人彼特拉克相识。1351年,他受委托去邀请被放逐的彼特拉克回佛罗伦萨主持学术讨论。从此,这两位人文主义者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薄伽丘潜心研究古典文学,成为博学的人文主义者,并翻译了荷马的作品。晚年,他致力于《神曲》的诠释和讲解,曾主持佛罗伦萨大学《神曲》的讨论。 1353年,完成《十日谈》。1356年,写了最后一部小说《大鸦》。 

1373年10月23日,薄伽丘抱病在佛罗伦萨大学《神曲》讨论会上作了最后一次演讲。1374年,契友彼特拉克的逝世,给他精神上很大的打击。 1375年12月21日,薄伽丘在契塔尔多逝世。 

个人生活

薄伽丘幼年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他随着父亲来到佛罗伦萨。不久,父亲又找了一个女人结婚,因而,他在父亲的严厉和后母的冷酷中度过了童年时代。 

主要作品

创作时间

体裁

作品名称

1336-1338年

散文传奇

《菲洛可波》

1339年

史诗

《泰莎伊特》

1340年

史诗

《斐洛特拉多》

1341年

牧歌

《亚米托》

1342年

长篇抒情诗

《爱情的幻影》

1344-1345年

长篇叙事诗

《菲索拉的女神》

1345年

自叙传体小说

《菲亚美达》

1348-1353年

短篇小说集

《十日谈》 

人物影响

薄伽丘在他的理论著述中,批判教会对诗歌的诋毁,提出“诗歌即神学”的观点;他阐述诗歌应当模仿自然,反映生活,强调文学的启迪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要求诗人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讲求虚构、想象。薄伽丘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神学的观念,但他的文艺理论为文艺复兴时期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薄伽丘是一个自觉的文体家,《十日谈》的散文以古代罗马作家为典范,结构完整,文笔精练,善用对比,语言丰富、鲜明、生动,为意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础。《十日谈》出版后,立即被译成西欧各国文字,对16、17世纪西欧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创了先河。此后,一直到16世纪,意大利短篇小说风行一时,短篇小说家都继承薄伽丘的创作传统,写出当时资产阶级所喜爱的接近现实而又复杂曲折的新故事。 

人物评价

但丁结束了一个时代,薄伽丘开创了另一时代。(意大利文学评论家、教育家弗朗切斯科·德·桑克提斯评) 

作为从中世纪以来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意大利学者,薄伽丘不仅潜心研究古典文学,而且大胆张扬古希腊罗马文学中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他的故事集《十日谈》就是一把投向中世纪禁欲主义和封建等级观念的锋利匕首。(中国翻译家杨丽萍评)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