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吕新

    吕新

  • 中国
  • 别名: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
  • 人气:0°
  • 介绍:吕新,电视剧、小说《正义联盟》总编剧,99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95级戏剧表演本科’。

详细资料

  • 吕新,电视剧、小说《正义联盟》总编剧,99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95级戏剧表演本科’。

作家简介

三十多年来,吕新写出了几百万字的长、中、短篇小说。 吕新的小说很大一部分是写童年记忆、童年印象的,譬如山区的风景、农具、季节、色彩以及农民的衣食住行等等,它们以生活断面的形式组合起来,形成了晋北农村的一幅幅图画。从小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吕新,对山区的一草一木,对农民的生存状态,都相当熟悉,因此,他写起来特别顺畅、自然。从作品类型看,吕新的小说一种是写实性较重的,他努力揭示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矛盾,以自己独特的感悟去表现人物的心态;另一种是带有浓重虚幻色彩的,他以奇诡的想象以及层出不穷的比喻,会让读者置身于一种幽深、奇丽而又带有一点神秘的虚幻世界中。吕新曾被一些评论家置入“先锋派作家”之列,尤其认为他的《抚摸》《光线》等作品就具有强烈的“先锋”味道。但是,吕新跟别的先锋派作家相比,还是有自己明显的个性的,他毕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生活在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深厚的三晋文坛中,作品里自我的成分比别的先锋作家要少许多。吕新是一位讷于言行而内心却有着丰富想象力的作家。近年来,他的写作速度有所减慢,但认真精神可见,作品越发显得成熟起来了。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黑手高悬》《抚摸》《梅雨》《草青》《成为往事》《阮郎归》,中篇小说《中国屏风》《米黄色的朱红》《绸缎似的村庄》《瓦蓝》《黄花》《哑嗓子》等。

作为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吕新与格非、余华、苏童、孙甘露等一起开了一代文学风气。

2014年8月11日,中篇小说《白杨木的春天》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2017年12月28日,长篇小说《下弦月》荣获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 

创作年表

年份

作品名称

篇幅

刊物(出版社)名称期号

1986

那是个幽幽的湖

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86年第2期

湖边闲话

随笔

山西文学1986年第2期

白色诗笺

诗歌

山西文学1986年第4期

1987

天上有个月亮

短篇小说

青海湖1987年第7期

白色山谷

短篇小说

火花1987年第4期

传说

短篇小说

中国西部文学1987年第7期

现代诗卷

诗歌

山西文学1987年第5期

旧衣服

诗歌

山西文学1987年第8期

1988

瓦楞上的青草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8年第9期

那些年,那冬天

诗歌

山西文学1988年第2期

1989

带有五个头像的夏天

中篇小说

黄河1989年第1期

旧地:茅草一片金黄

中篇小说

收获1989年第2期

消逝的农具

中篇小说

中外文学1989年第6期

农眼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9年第1期

哭泣的窗户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9年第1期

绘在陶罐上的故事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9年第1期

草垛边暗红的或金黄的风景

短篇小说

黄河1989年第1期

社员都是向阳花

短篇小说

黄河1989年第1期

圆寂的天

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89年第2期

河东

短篇小说

当代作家1989年第4期

山下的道路

短篇小说

收获1989年第5期

山谷对面的房子

短篇小说

作家1989年第5期

那儿有一群鸟

短篇小说

作家1989年第5期

青草遮断他的歌声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9年第8期

带六个抽屉的低柜

随笔

山西文学1989年第6期

1990

手稿时代:对一个圆形遗址的叙述

中篇小说

中外文学1990年第2期

秋水

短篇小说

作家1990年第1期

五月的最后一天

短篇小说

当代作家1990年第1期

雨季之瓮

短篇小说

钟山1990年第3期

空旷之年

短篇小说

作家1990年第11期

人家的闺女有花戴

短篇小说

青年文学1990年第7期

后窗

随笔

山西文学1990年第7期

1991

葵花

中篇小说

小说家1991年第1期

发现

中篇小说

花城1991年第6期

山中白马

短篇小说

芳草1991年第2期

太阳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91年第4期

雨季

短篇小说

延河1991年第7期

高山的语言

短篇小说

春风1991年第12期

大雪

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91年第6期

栅栏

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91年第6期

面壁而坐

随笔

山西文学1991年第8期

1992

黑手高悬

长篇小说

当代作家1992年第1期

南方旧梦

中篇小说

莽原1992年第1期

南方遗事

中篇小说

花城1992年第2期

夜晚的顺序

中篇小说

青年文学1992年第2期

残阳如血

短篇小说

北京文学1992年第6期

到黄村去

短篇小说

北方文学1992年第7期

环形山谷

短篇小说

春风1992年第9期

1993

抚摸

长篇小说

花城1993年第1期

五里一徘徊

中篇小说

收获1993年第3期

辎衣

中篇小说

青年文学1993年第11期

隐蔽

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1993年第11期

阴谋

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93年第11、12期

中暑

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93年第11期

回顾与眺望——《抚摸》序语

随笔

山西文学1993年第4期

《仿佛山区轮回的语言》自序

随笔

山西文学1993年第4期

陪你笑一次

随笔

山西文学1993年第11、12期

1994

沙子

中篇小说

小说林1994年第1期

中国屏风

中篇小说

花城1994年第1期

游园惊梦

中篇小说

江南1994年第2期

我们的谷仓

中篇小说

大家1994年第3期

荒书

中篇小说

收获1994年第4期

砒霜

中篇小说

钟山1994年第6期

傍晚

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94年第12期

1995

光线

长篇小说

花城1995年第3期

芬芳

中篇小说

江南1995年第1期

小姐

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1995年第1期

父亲,把咱们的雨伞拿出来给他用用

短篇小说

山西文学1995年第12期

回忆

随笔

作家1995年第7期

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创作自白)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自传)

随笔

《蔚蓝色天空的黄金

·小说卷》1995年12月

1996

一个秋天的晚上

短篇小说

作家1996年第4期

阴沉

中篇小说

花城1996年第6期

我听见青草附近有大声音

中篇小说

大家1996年第5期

梅雨(连载)

长篇小说

大家1996年第6期

1997

梅雨(连载)

长篇小说

大家1997年第2—3期

绸缎似的村庄

中篇小说

花城1997年第2期

青纱帐

中篇小说

山花1997年第8期

晕黄的欢乐

短篇小说

漓江1997年第4期

副虹

短篇小说

长江文艺1997年第5期

被画匠法隆先生无意中绘在墙上的罗顺纹究竟是个什么人?

短篇小说

作家1997年第6期

1998

高大的春天诚实的麦田明亮的孩子

短篇小说

作家1998年第1期

引渡

短篇小说

漓江1998年第1期

八位作家和二十四本书

随笔

花城1998年第3期

1999

家峪兄,已经半夜了

中篇小说

山花1999年第1期

深红的农事

中篇小说

钟山1999年第6期

八月黄昏

散文

青年文学1999年第8期

2000

米黄色的朱红

中篇小说

花城2000年第1期

多么熟悉的声音

中篇小说

山花2000年第10期

我们

中篇小说

上海文学2000年第10期

石灰窑

短篇小说

作家2000年第3期

2001

草青

长篇小说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

瓦蓝

中篇小说

花城2001年第4期

在十二月漫长的黑夜里

中篇小说

山花2001年第10期

翩翩

短篇小说

作家2001年第2期

“靠小说来呈现”——对吕新的书面访谈

访谈

花城2001年第6期

2002

成为往事

长篇小说

钟山2002年第4期

2003

我理解的青苔

中篇小说

花城2003年第3期

中篇小说

中国作家2003年第9期

2004

鱼鳞天:轻轻地说

中篇小说

花城2004年第2期

我把十八年前的那场鹅毛大雪想出来了

中篇小说

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第3期

十月

中篇小说

山花2004年第9期

四季分明

随笔

山花2004年第9期

2005

黄花

中篇小说

上海文学2005年第4期

永远年轻

随笔

青年文学2005年第17期

2006

木蝴蝶

中篇小说

钟山2006年第2期

尖蚂蚁(原名:三年来我们的形势和困难)

中篇小说

长城2006年第2期

初夏

中篇小说

佛山文艺2006年11月上期

2007

阮郎归

长篇小说

花城2007年第4期

苹果被施了魔法

随笔

《在那云飞浪卷的南海上:中国作家南海行》,花城出版社

2008

一天

中篇小说

花城2008年第3期

2009

哑嗓子

中篇小说

十月2009年第1期

出版作品

《山中白马》

短篇小说集,作家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夜晚的顺序》

中篇小说集,长江文艺出版社,1995年3月第1版

《葵花》

中篇小说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抚摸》

长篇小说,花城出版社,1993年6月第1版

《光线》

长篇小说,中国青年出版社,1995年月第1版

《草青》

长篇小说,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阮郎归》

长篇小说,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附录:

《哭泣的窗户》

选入《哭泣的窗户》,郑树森编,台北洪范出版社,1990

郑树森编,《哭泣的窗户》,台北:洪范,1990。

此为洪范版“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小说选”第6集,收入曹乃谦〈到黑夜我想你没办法〉、格非〈青黄〉、吕新〈哭泣的窗户〉、苏童〈平静如水〉、田中禾〈书铺冉〉、查建英〈献给罗莎和乔的安魂曲〉、叶兆言〈最后〉、萧克凡〈白羊〉、谢友鄞〈血秧子〉、杨争光〈万天斗〉等10篇作品。

评论摘编

和许多“先锋”小说不同,吕新的语言没有那种实验室操作般的机械和生硬,也没有那种被理论的鞭子驱赶的被动和怯懦,当然,更没有那种为了争当“先锋”而“先锋”的粗鄙的庸俗。吕新就是吕新。吕新静静地躺在自己不曾被污染的纯净当中,一任语言的溪流淙淙远去。因为没有机械和生硬,没有被动和怯懦,没有粗鄙和庸俗,吕新在发现语言和被语言发现的双重的惊喜中,获得了他人所没有的自由,也获得了难以被人摹仿或淹没的独特的文体。

——李锐《纯净的眼睛,纯粹的语言》

吕新是一个能够呈现文学史“意义”的作家。吕新的独特性至少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先锋”品格的作家;其二,他是一个具有深厚本土体验和文化体验的作家。

——吴义勤《“民间”的诗性建构》

吕新是擅长写诗化小说的。他显然具有诗人的气质。他也许是第一个让世界知道晋北山区的作家。

——樊星《苍凉如诗》

最新报道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揭晓吕新《白杨木的春天》获奖

本报讯(记者周同馨)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于8月11日正式揭晓,我省著名作家吕新先生倾情创作的中篇小说《白杨木的春天》喜获中篇小说奖。

鲁迅文学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其旨在奖励优秀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的创作,同时奖励中外文学作品的翻译,以推动我国文学事业的发展。鲁迅文学奖每个奖项的获奖作品不超过五篇(部)。本届评奖共收到1359篇(部)符合评奖条例规定的参评作品。经各评奖委员会认真阅读讨论,于8月7日投票表决,产生了提名作品,其中,中篇小说的提名作品为10篇。经过著名作家、评论家李存葆、阎晶明等十位评委实名投票,吕新的中篇小说《白杨木的春天》高票胜出,喜获大奖。

《白杨木的春天》以颇具个性的文笔,表现特殊年代里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及个人精神历程。吕新系我国当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20多年来创作了500多万字的长、中、短篇小说。其中,主要作品有《抚摸》《草青》《成为往事》《阮郎归》《掩面》《米黄色的朱红》等。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