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原节子

    原节子

  • 日本
  • 别名:会田昌江
  • 外文名:
  • 身高:163cm
  • 星座:双子座
  • 人气:207°
  • 介绍: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电影那些黄金般璀璨的岁月,在黑泽明、成濑巳喜男、小津安二郎三位巨匠的电影中,她明艳的容貌与典丽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在战后的日本步向民主与西化的急促进程中,她既传统又现代的美,仿佛这个国家新旧交替的象征,折射出正在分崩离析的过去与悲欣交集的再生。她是托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的“荡妇”,是军国主义高压统治下勇敢无畏的新女性,也是被生活折磨得疲乏不堪的普通人妻,但她让观众最难忘怀的,还是那一个永远微笑、善解人意却又不乏主见的女儿角色。她与另一位同样让人难忘的演员笠智众一道,构成了小津安二郎后期大部分电影的招牌形象,一如《东京物语》中的那一场景,笠智众与她饰演的儿媳妇纪子伫立于神社一侧,静静望向苍茫的远方,幻成观众脑海中一道无法抹去的风景。多年来,无论银幕内外,她都是大众眼中“永远的贞女”(Eternal Virgin),是日本电影一个迢遥而美丽的传奇,特别是她在当红的盛年突然退出影坛,孤身一人隐居古城镰仓至今,更为这一传奇添加了神秘的色彩。在后现代的今天,一切神话似乎都难逃解构与重构的命运,但前现代的她仿佛一滴似真似幻的朝露,悄无声息,依然故我,封存于光阴的密囊,并于四十年前宣布退隐的那一瞬间化成永恒,永远泛着明亮澄澈的光辉。

    她的名字叫原节子(Setsuko Hara),本名会田昌江(Masae Aida),一九二零年六月十七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少女时代的她是个好学生,最大的心愿是当一名教师。她的兄长是日活电影公司的导演,劝说她投身电影业赚钱来帮补家用。一九三五年,豆蔻年华的她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而且还幸运地担当了其中一个主要角色。在那危机四伏的年代,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已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而普通艺人也难逃时代漩流的裹挟。一九三六年,日本与同盟国德国有一项合作拍片计划,以拍摄山地电影(Mountain Films)著称的德国导演Arnold Fanck来到日本,为新片《The New Earth》挑选演员。Arnold在山中贞雄导演的电影《河内山宗俊》拍摄现场发现原节子,提名她为《The New Earth》的女主角。据说彼时的首选本是当红的女演员田中绢代(代表作为沟口健二导演的《西鹤一代女》、《雨月物语》等,均拍于五十年代),但由于田中与其它片厂签有合约而不得不放弃。于是,年轻的原节子脱颖而出,成为德日合拍电影《The New Earth》的女主角,这部电影也成了她银幕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据说,原节子当年之所以入选,除了田中绢代无法出演的原因外,她那富于现代美感的容貌也帮了她不小的忙,因为来自德国的导演Arnold特别欣赏她这种合符欧陆审美情趣的美貌。


    原节子演艺事业的高峰出现于二战结束后。一九四六年,她在黑泽明的电影《我于青春无悔》中担任女主角,饰演一位政治犯的妻子,虽历经磨难却坚韧不拔。《我于青春无悔》算不上黑泽明的杰作,原节子的表演也显得有些生硬和表面化,但这部电影恰好拍成于日本战败翌年,原节子塑造的那位思想独立、追求自由、敢于承担的新女性,也多少反映出战后日本的新气象。除了《我于青春无悔》,一九五一年,原节子还在黑泽明的电影《白痴》中出演妖艳的“荡妇”那须妙子。《白痴》改编自旧俄作家托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整部电影的水准有些参差不齐,因为据说公映的版本与黑泽明原来的剪辑颇有出入。影片中,美艳的妙子周旋于数个男人之间,但那种敢作敢为的惨烈依然没有摆脱戏剧化表演的痕迹。《白痴》予我印象较深的,反倒是电影开始不久,在白雪覆盖的北海道街头,三船敏郎与“白痴”龟田凝视橱窗内妙子的玉照那一幕。透过纷飞的雪花,镜头对准玻璃后面的照片,妙子的明眸仿佛充满了难言的哀愁。“白痴”龟田说这张照片看得让他心痛且泫然泪下,因为他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则想起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开篇,在那行进的列车窗户上,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镜中浮现出少女如花的容颜,“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白痴》的旨趣当然与川端的小说迥异,这种幽玄动人的美感却有几分相似。

    笔者撰写本文时最大的遗憾,是始终没能找到原节子主演的那几部成濑巳喜男电影,譬如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盛宴》、《山之音》、《骤雨》、《娘·妻·母》等。据说,与黑泽明电影的形象大相径庭,在成濑电影中,原节子扮演的多是含辛茹苦的良家妇女。不过,历数原节子将近三十年总共出演过上百部电影的银幕生涯,其艺术的高峰期,还是首推她与小津安二郎长达十三年的合作。一九四九年,原节子在小津的电影《晚春》中首次亮相,饰演一位教授的女儿纪子。《晚春》是小津自己最为满意的三大电影之一(另外两部乃《从前有位父亲》与《东京物语》),而原节子在片中也有动人心弦的表演。一如小津永远的主题,《晚春》中的女儿与父亲长相厮守,甚至不惜耽搁自己的婚姻大事。在小津清简素朴的镜头语言与画面结构之中,父女间相依为命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着观者,尤其是女儿出嫁前,父女俩最后一次京都之行一幕,那种分离的无奈与亲情的温馨使人怅惘。《晚春》之后直到六十年代初,原节子相继在小津的《麦秋》、《东京物语》、《东京暮色》、《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等诸多杰作中亮相,真正成为了小津电影中永远的女儿,以其清新典丽的容颜与素雅温厚的仪态,一次次演绎着小津终生沉溺的那些亘古未变的主题。而就算是后现代的今天,原节子与笠智众等小津“御用”演员的演绎依然鲜明且触动人心,并没有如时政与潮流那般褪去色彩,因为伴随着新生活的开始,那种个体人生所要承受的孤寂与分离的惆怅,仍旧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摆脱的宿命。

    一九六二年,拍完名导演稻垣浩的电影《忠臣藏》,原节子宣布退出影坛。那年她才四十一岁,如日中天,美丽依旧,深受观众喜爱。她退隐的消息来得突然,且无任何先兆。面对新闻界,原节子的解释简单得有些不可理喻。她说自己从未以拍电影为乐,只是为了帮补大家庭的家用才加入这一行;而现在既然家境好转,她遂觉得没必要再继续自己不喜欢的事业了。她所在的电影公司视她为主要的票房号召,竭力劝说她改变初衷,但终究无济于事。从前尊奉她如女神的传媒界,也因为失望与不满而有了一些恶意的猜测,但她对此一概保持沉默。退出影坛后,原节子返朴归真用回自己的本名,深居简出于镰仓(她后期主演的很多电影都是在此拍摄)的一所宅院,过起了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但是传媒并没有忘记她(或许换个说法,没有放过她),好奇的镜头一次次对准她居住的小屋,可每次拍到的照片与录影都是隔得很远的模糊身影。时光流逝,画面上那个遥远的影像于依稀仿佛间渐渐年迈,传媒与大众的失望不满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大的好奇与崇拜。

    作为小津的影迷,我不愿在此妄猜原节子退隐的真正动机,那毕竟是她个人的决定。虽然她是红极一时的公众人物,但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有权不被干扰,哪怕这干扰充满了无比的善意。在今天的影视界,所谓天皇巨星常常玩以退为进的游戏,反其道而行之推销自我,这种“搏出位”的伎俩早已屡见不鲜。反过来看原节子独善其身的选择,却很难说是一种出于谋略的故作姿态,因为她这一退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不仅从未结婚生子,还谢绝了所有复出与抛头露面的邀请,也不回应一切或好奇或友善的探询,甚至过去的同事与朋友因为拍摄纪念小津的纪录片找上门去,那所宅院的大门也是对来访者轻轻地阖上,要说不近人情也确实有点。这些年来,原节子究竟在想些什么或是什么都不想,对她的影迷来说,这可能永远是个无法破解的谜。就让这个谜继续下去罢,也许解开了反而会有失落感。反正我们还可以在电影中一次次重温原节子美丽动人、优雅大方的容颜与仪态。正如我前面所说,在小津的影迷眼中,如果说笠智众是永远的父亲,那么,无论是在电影之中,或是在电影之外,原节子都是永远的女儿,也是“永远的贞女”。只要小津的电影继续打动人心,原节子那明亮澄澈的光辉也将永远不会泯灭。
    演员作品
    东京暮色 Tokyo boshoku (1972)
    小早川家之秋 Kohayagawa-ke no aki (1961)
    秋日和 Akibiyori (1960)
    娘、妻、母 Musume tsuma haha (1960)
    骤雨 Shu-u (1956)
    东京物语 Tokyo monogatari (1953)
    麦秋 Bakushu (1951)
    白痴 The Idiot (1951)
    晚春 Banshun (1949)
    我于青春无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详细资料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电影那些黄金般璀璨的岁月,在黑泽明、成濑巳喜男、小津安二郎三位巨匠的电影中,她明艳的容貌与典丽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观众的眼前。在战后的日本步向民主与西化的急促进程中,她既传统又现代的美,仿佛这个国家新旧交替的象征,折射出正在分崩离析的过去与悲欣交集的再生。她是托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白痴》中的“荡妇”,是军国主义高压统治下勇敢无畏的新女性,也是被生活折磨得疲乏不堪的普通人妻,但她让观众最难忘怀的,还是那一个永远微笑、善解人意却又不乏主见的女儿角色。她与另一位同样让人难忘的演员笠智众一道,构成了小津安二郎后期大部分电影的招牌形象,一如《东京物语》中的那一场景,笠智众与她饰演的儿媳妇纪子伫立于神社一侧,静静望向苍茫的远方,幻成观众脑海中一道无法抹去的风景。多年来,无论银幕内外,她都是大众眼中“永远的贞女”(Eternal Virgin),是日本电影一个迢遥而美丽的传奇,特别是她在当红的盛年突然退出影坛,孤身一人隐居古城镰仓至今,更为这一传奇添加了神秘的色彩。在后现代的今天,一切神话似乎都难逃解构与重构的命运,但前现代的她仿佛一滴似真似幻的朝露,悄无声息,依然故我,封存于光阴的密囊,并于四十年前宣布退隐的那一瞬间化成永恒,永远泛着明亮澄澈的光辉。

    她的名字叫原节子(Setsuko Hara),本名会田昌江(Masae Aida),一九二零年六月十七日出生于日本横滨。少女时代的她是个好学生,最大的心愿是当一名教师。她的兄长是日活电影公司的导演,劝说她投身电影业赚钱来帮补家用。一九三五年,豆蔻年华的她就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而且还幸运地担当了其中一个主要角色。在那危机四伏的年代,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已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而普通艺人也难逃时代漩流的裹挟。一九三六年,日本与同盟国德国有一项合作拍片计划,以拍摄山地电影(Mountain Films)著称的德国导演Arnold Fanck来到日本,为新片《The New Earth》挑选演员。Arnold在山中贞雄导演的电影《河内山宗俊》拍摄现场发现原节子,提名她为《The New Earth》的女主角。据说彼时的首选本是当红的女演员田中绢代(代表作为沟口健二导演的《西鹤一代女》、《雨月物语》等,均拍于五十年代),但由于田中与其它片厂签有合约而不得不放弃。于是,年轻的原节子脱颖而出,成为德日合拍电影《The New Earth》的女主角,这部电影也成了她银幕生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据说,原节子当年之所以入选,除了田中绢代无法出演的原因外,她那富于现代美感的容貌也帮了她不小的忙,因为来自德国的导演Arnold特别欣赏她这种合符欧陆审美情趣的美貌。


    原节子演艺事业的高峰出现于二战结束后。一九四六年,她在黑泽明的电影《我于青春无悔》中担任女主角,饰演一位政治犯的妻子,虽历经磨难却坚韧不拔。《我于青春无悔》算不上黑泽明的杰作,原节子的表演也显得有些生硬和表面化,但这部电影恰好拍成于日本战败翌年,原节子塑造的那位思想独立、追求自由、敢于承担的新女性,也多少反映出战后日本的新气象。除了《我于青春无悔》,一九五一年,原节子还在黑泽明的电影《白痴》中出演妖艳的“荡妇”那须妙子。《白痴》改编自旧俄作家托思妥耶夫斯基的同名小说,整部电影的水准有些参差不齐,因为据说公映的版本与黑泽明原来的剪辑颇有出入。影片中,美艳的妙子周旋于数个男人之间,但那种敢作敢为的惨烈依然没有摆脱戏剧化表演的痕迹。《白痴》予我印象较深的,反倒是电影开始不久,在白雪覆盖的北海道街头,三船敏郎与“白痴”龟田凝视橱窗内妙子的玉照那一幕。透过纷飞的雪花,镜头对准玻璃后面的照片,妙子的明眸仿佛充满了难言的哀愁。“白痴”龟田说这张照片看得让他心痛且泫然泪下,因为他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我则想起川端康成小说《雪国》的开篇,在那行进的列车窗户上,黄昏的景色在镜后移动,镜中浮现出少女如花的容颜,“山野里的灯火映照在姑娘的脸上时,那种无法形容的美,使岛村的心都几乎为之颤动”。《白痴》的旨趣当然与川端的小说迥异,这种幽玄动人的美感却有几分相似。

    笔者撰写本文时最大的遗憾,是始终没能找到原节子主演的那几部成濑巳喜男电影,譬如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盛宴》、《山之音》、《骤雨》、《娘·妻·母》等。据说,与黑泽明电影的形象大相径庭,在成濑电影中,原节子扮演的多是含辛茹苦的良家妇女。不过,历数原节子将近三十年总共出演过上百部电影的银幕生涯,其艺术的高峰期,还是首推她与小津安二郎长达十三年的合作。一九四九年,原节子在小津的电影《晚春》中首次亮相,饰演一位教授的女儿纪子。《晚春》是小津自己最为满意的三大电影之一(另外两部乃《从前有位父亲》与《东京物语》),而原节子在片中也有动人心弦的表演。一如小津永远的主题,《晚春》中的女儿与父亲长相厮守,甚至不惜耽搁自己的婚姻大事。在小津清简素朴的镜头语言与画面结构之中,父女间相依为命的真挚情感深深打动着观者,尤其是女儿出嫁前,父女俩最后一次京都之行一幕,那种分离的无奈与亲情的温馨使人怅惘。《晚春》之后直到六十年代初,原节子相继在小津的《麦秋》、《东京物语》、《东京暮色》、《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等诸多杰作中亮相,真正成为了小津电影中永远的女儿,以其清新典丽的容颜与素雅温厚的仪态,一次次演绎着小津终生沉溺的那些亘古未变的主题。而就算是后现代的今天,原节子与笠智众等小津“御用”演员的演绎依然鲜明且触动人心,并没有如时政与潮流那般褪去色彩,因为伴随着新生活的开始,那种个体人生所要承受的孤寂与分离的惆怅,仍旧是我们每一个人无法摆脱的宿命。

    一九六二年,拍完名导演稻垣浩的电影《忠臣藏》,原节子宣布退出影坛。那年她才四十一岁,如日中天,美丽依旧,深受观众喜爱。她退隐的消息来得突然,且无任何先兆。面对新闻界,原节子的解释简单得有些不可理喻。她说自己从未以拍电影为乐,只是为了帮补大家庭的家用才加入这一行;而现在既然家境好转,她遂觉得没必要再继续自己不喜欢的事业了。她所在的电影公司视她为主要的票房号召,竭力劝说她改变初衷,但终究无济于事。从前尊奉她如女神的传媒界,也因为失望与不满而有了一些恶意的猜测,但她对此一概保持沉默。退出影坛后,原节子返朴归真用回自己的本名,深居简出于镰仓(她后期主演的很多电影都是在此拍摄)的一所宅院,过起了自得其乐的隐居生活。但是传媒并没有忘记她(或许换个说法,没有放过她),好奇的镜头一次次对准她居住的小屋,可每次拍到的照片与录影都是隔得很远的模糊身影。时光流逝,画面上那个遥远的影像于依稀仿佛间渐渐年迈,传媒与大众的失望不满也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却是更大的好奇与崇拜。

    作为小津的影迷,我不愿在此妄猜原节子退隐的真正动机,那毕竟是她个人的决定。虽然她是红极一时的公众人物,但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也有权不被干扰,哪怕这干扰充满了无比的善意。在今天的影视界,所谓天皇巨星常常玩以退为进的游戏,反其道而行之推销自我,这种“搏出位”的伎俩早已屡见不鲜。反过来看原节子独善其身的选择,却很难说是一种出于谋略的故作姿态,因为她这一退迄今已整整四十年,不仅从未结婚生子,还谢绝了所有复出与抛头露面的邀请,也不回应一切或好奇或友善的探询,甚至过去的同事与朋友因为拍摄纪念小津的纪录片找上门去,那所宅院的大门也是对来访者轻轻地阖上,要说不近人情也确实有点。这些年来,原节子究竟在想些什么或是什么都不想,对她的影迷来说,这可能永远是个无法破解的谜。就让这个谜继续下去罢,也许解开了反而会有失落感。反正我们还可以在电影中一次次重温原节子美丽动人、优雅大方的容颜与仪态。正如我前面所说,在小津的影迷眼中,如果说笠智众是永远的父亲,那么,无论是在电影之中,或是在电影之外,原节子都是永远的女儿,也是“永远的贞女”。只要小津的电影继续打动人心,原节子那明亮澄澈的光辉也将永远不会泯灭。
    演员作品
    东京暮色 Tokyo boshoku (1972)
    小早川家之秋 Kohayagawa-ke no aki (1961)
    秋日和 Akibiyori (1960)
    娘、妻、母 Musume tsuma haha (1960)
    骤雨 Shu-u (1956)
    东京物语 Tokyo monogatari (1953)
    麦秋 Bakushu (1951)
    白痴 The Idiot (1951)
    晚春 Banshun (1949)
    我于青春无悔 Waga seishun ni kuinashi (1946)

宣传战争

1940年(昭和15年)出演大谷俊夫导演的《东游记》和1943年(昭和18年)牧野正博导演《鸦片战争》,片中她依旧推行军国主义。

1942年(昭和17年)12月,出演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偷袭珍珠港为背景的电影《夏威夷·马来海海战》 。同年,在电影《年轻的老师》中饰演教师。

人物生平

1920年(大正9年)6月17日,原节子出生于神奈川县橘树郡保土谷区町帷子(现横滨市保土谷区月见台)。 本人父亲叫藤之助,母亲叫ナミ,家中还有兄弟姐妹八人(三男五女)。 长大后,就读于保土谷区普通高等小学,后进入私立横滨高等女子学校(现:横滨学园高等学校)学习。 

由于家庭经济上的贫困,在姐夫同时是电影导演熊谷久虎的劝说下两年内从女子学校退学,进入了电影界。 

1935年(昭和10年)4月15日,进入日活多摩川摄影所。同年,在由田口哲导演、日活株式会社出品的电影《ためらふ勿れ若人よ》中首次参演。同时从在该剧中饰演的角色名“节子”中取艺名作为“原节子”。 

1936年(昭和11年),被前来参观摄影所的德国导演阿诺德·芬克看中,提拔为首次日德合作电影《新しき土》的主角。最初打算和田中绢代一起出演,但因为田中是松竹公司的专属成员,所以没能实现。 

1937年(昭和12年)11月30日,移籍到新成立的东宝电影公司(东宝株式会社前身)。 

太平洋战争期间,原节子出演了《ハワイ?マレー冲海戦》、《决戦の大空へ》、《胜利の日まで》、《望楼の决死队》等用来宣传侵略战争的“国策电影”。 

1946年(昭和21年)9月,被起用为资生堂的形象代言人。同年出演黑泽明首部导演作品《わが青春に悔なし》。因当时的东宝正处于所谓东宝争论的高潮,受此影响,本人迁到了新东宝电影制作所。 

1947年(昭和22年)6月,作为自由女演员独立。同年出演松竹公司出品的电影《安城家の舞踏会》。 

1949年(昭和24年),出演电影《青い山脉》。出演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作品《晚春》。此后直到1961年(昭和36年)的《小早川家之秋》为止,共计出演六部由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作品。 

同年凭借在《晩春》、《青青山脉》、《大小姐干杯》等作品中的演技,获得了本年每日电影比赛的女演员演技奖。 

1952年(昭和27年),出演《东京の恋人》后,开始淡出公众视线。 

1954年(昭和29年),因身体不适经常会去医院,从而使得公众里传出可能会引退的消息。 

1955年(昭和30年),出演电影《ノンちゃん云に乗る》。1956年(昭和31年),出演生平首部彩色电影《婚约三羽乌》。1961年(昭和36年),此时日本电影的年制作数量达到548部,而电影产业却以这一高峰开始逐渐走向衰落。 

1962年(昭和37年),出演稻垣浩导演的东宝创立三十周年纪念作品《忠臣蔵花の巻?雪の巻》,这是原节子最后一部作品。 

1963年(昭和38年)12月12日,导演小津安二郎在东京医科齿科大学附属医院去世,本人出席守夜之后,事实上隐退了演员的工作,之后未出现在公众面前。 

晚年在镰仓市和亲戚一起生活。 

2015年(平成27年)9月5日,因肺炎在神奈川县内的医院去世,享年95岁。 

人际关系

原节子自律得几近苦行。她与小津安二郎之间的感情多被人猜测,其中尤以某次居酒屋聚会,小津坐在她身边时通红了脸羞不能言最广为流传。然而与高峰秀子自曝“我与黑泽明导演二三事”不同,一切关于原节子和小津的猜测都止于发乎情止乎礼的惺惺相惜。高峰秀子与原节子并称“昭和两大花旦”。

2014年(平成26年)12月,老牌电影杂志《电影旬报》的《日本历年100佳男女演员》特刊中,原节子排名并列第4位,高峰秀子则位列榜首。

息影后的原节子避居古都镰仓,独住古寺旁静心读书,仅靠电话和侄子夫妇传话来与外界沟通,这一避竟是51年有余。

1995年(平成7年)本人卖掉了位于影人聚居地东京世田谷区的2900平米豪宅。就连离世,也是家人遵遗嘱迟至2015年(平成27年)12月公开 。

人物评价

原节子的存在使人安心,尤其因为经过微微的惊讶,更形矜贵:是这么一个永远与环境格格不入的人,再优雅也难保不会碰伤手脚,可是不知道怎样,竟然毫不费力就与天地取得默契。明明是血肉之躯,却踏着莲台似的,凡间的七情六欲,影影绰绰罩上仙家的超然 。(影评人迈克)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