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7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弗里德里希·迪伦马特

  • 别名:Friedrich Durrenmatt、F. Dürrenmatt
  • 外文名:
  • 身高:0cm
  • 星座:摩羯座
  • 人气:0°
  • 介绍:

详细资料


生平

工作中的迪伦马特

1954年他完成《天使来到巴比伦》,背景为古巴比伦王国,以寓意的手法强调人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获得幸福,鄙视财富和权势。1956年他的剧本《老妇还乡》上演,取得巨大成功,从此获得世界性声誉。女主人公是亿万富翁,她在离别45年后重返故乡,为了害死使她17岁时沦为妓女的旧日情人伊尔,用金钱收买了全城居民,让伊尔突然死去。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的现象,在艺术上采用了作者擅长的“悲喜剧”手法,戏剧效果强烈。

《物理学家》封面

在创作剧本的同时,迪伦马特也写小说。1950年迪伦马特发表名篇《隧道》,通过一个怪诞的故事,表现了一种茫然无力,不知前途为何的社会心理。小说语言简练,气氛压抑,有着很高的艺术技巧,被公认为世界短篇小说杰作之一。迪伦马特的小说主要是犯罪小说,因为他认为犯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主张通过犯罪问题的探讨来揭示犯罪的生理、心理原因和社会根源。1952年迪伦马特完成他的第一部犯罪小说《法官与刽子手》小说描写一个生命即将终结的老探长面对一个作恶多端却十分狡猾,无法在法律上加以控告的人,派出了自己的“刽子手”,除掉了对方,反映了法律的软弱无力。作品中的推理过程和心理暗示的使用,也使之成为推理小说的名著之一。1956年的中篇小说《抛锚》通过一次抛锚引发的一场游戏以及主人公的死亡探索了犯罪和道德问题,在题材处理和人物心理分析上,构思巧妙。1958年他发表《诺言》副标题为“以犯罪小说形式写的安魂曲”,讲述一个主人公破案不成,最后证明主人公是对的,但他已经身败名裂,精神失常的故事,反映了主持正义者反被看成怪癖的令人震惊的社会现象。

80年代之后迪伦马特宣布因身体原因,结束小说与戏剧创作,专心写自传。1990年12月14日迪伦马特逝世,终年69岁。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