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362583
  • Yinanaa
    2020/11/3 11:16:07
    一次美国人对法国的精神意淫

    (本文首发幕味儿微信公众号)《艾米丽在巴黎》从头到脚都充斥着一眼能望穿的虚假,是一场美国人对法国甚至欧洲的精神意淫。

    本剧的核心卖点文化碰撞首先就很可疑,这并不是说美国也有不愿工作的躺尸怪,法国也有变态工作狂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说展现和讨论文化碰撞应当能有升华——

    (本文首发幕味儿微信公众号)《艾米丽在巴黎》从头到脚都充斥着一眼能望穿的虚假,是一场美国人对法国甚至欧洲的精神意淫。

    本剧的核心卖点文化碰撞首先就很可疑,这并不是说美国也有不愿工作的躺尸怪,法国也有变态工作狂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而是说展现和讨论文化碰撞应当能有升华——

    当我们借助一种文化去观照另一种文化时,我们希望能深化对自身和他者的理解和认识,如果能澄清一些误解和偏见就再好不过。人类学教诲我们,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摆脱用“主体/他者”的眼光去看他者,但在自省的基础上观察和思考依然有意义。

    而《艾米丽在巴黎》则并没有这种自省和尊重,而是纵情为女主开金手指让她挟美式文化和价值大杀四方,不仅法国男人不分老少见一个斩一个,客户也见一个斩一个,给客户惹了祸也能凭借冲到客户私人包厢的“诚意”(而非实在的改变,何况这种对私人空间的侵入是很不礼貌的)扭转乾坤,活脱脱一个美版鹿小葵。

    女主挂在嘴边的是一句话“我带来美国的视角(theAmerican perspective)”。而她所说的美国视角,说得好听了是“深入群众”,“接地气”,说得不好听了是贩卖G点。从第一集开始,她每发一次ins(虽然观众很容易怀疑为什么这些土味儿自拍会快速涨粉),屏幕上都会给出不断暴增的实时粉丝数,这正是社交媒体流量为王的思路——

    全剧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只要我带来了更多流量,我就是对的,同事们也都认可她是对的。在这一点上,法国人和美国人好像达成了共识,连一些微弱的反对声,也马上被女主舌灿莲花打消掉。

    比如,女主为闺蜜的家族酒庄制定的营销策略是,生产一种专门为喷洒到人身上(而非饮用品鉴)的香槟。在笔者看来,这样的策略只能说是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双重胜利——既然被炫富女洒掉香槟和被爱酒人喝掉香槟都能赚到钱,那么此等“浪费”又何妨呢?而一心传承家族酒庄的闺蜜母亲,在略微不适后,竟也觉得这问题不大。消费主义和传承信念之战,以前者大获全胜告终。

    这么说来,本剧的问题不在于空洞无味(毕竟大多数小妞喜剧都是这个路子),而是其对观众的不尊重——用文化冲突的噱头骗人。如果写成“帅到惨绝人寰还有富家女票的法国邻居狗狗眼帅哥爱上我”,就名实相符了。

    令笔者最不适的一场戏是剧集结尾,老Pierre Cadault在义卖上遭遇了美国新兴街牌灰色空间砸场。后者以派人往高级定制时装上泼油漆的方式向老派HighFashion宣战,好像一种叛逆亚文化的自我宣言。然而,当笔者看到剧中灰色空间的招牌是清一色宛如白色蚕蛹的大号卫衣时,不禁感慨,编剧这到底是黑法国还是黑美国呢?咱也不说让砸场小分队穿的跟暴风兵一样了,市面上随便拣个快消也更有说服力一些?

    只能说,编剧或服装设计在很用力地凸“雅”和“俗”的对立了。先不说在当今市场雅和俗是否还那般泾渭分明,这次砸场的后果竟然是——老皮埃尔沮丧地承认现在只有“老女人”穿我的衣服了。几天后在街头和灰色空间打擂或者说砸场,一改往日风格,把模特们用各种大红大绿包裹起来,并印上“I am tacky(我俗)”,“I am basic bitch(我就是俗气贱货)”等词。老皮埃尔自己则穿着灰色空间印有自己名字的定制款兴奋地摩拳擦掌抖腿扭臀。

    “我很俗气,但正因为有我的存在,高雅才显示为高雅,你需要我”,这是女主在说服皮埃尔扭转乾坤时所说的话。但这不正是阿兰·布鲁姆在《美国精神的封闭》中批评的文化相对主义吗?而到上文所述结尾,老皮埃尔以自降“牌格”的方式反击回去成为各大时尚媒体的头条时,这到底是一场雅俗融合的时尚出圈,还是一场意淫出的胜利?

    仅看那些俗不可耐的大红大绿,我们便有答案。事实上,以人设来看,像老皮埃尔这样对美的追求达到变态地步的“时尚老魔头”,是绝不可能说出只有“老女人”穿他的衣服这种年龄羞辱的话的,更不可能因此而沮丧到把自己锁在卧室敲布丁发泄。

    只能说,编剧脑袋里的巴黎是一个有限的标签集合:帅哥美女,傲慢排外,作风浪漫,牛角包,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只看每次转场都要刷一遍这俩大家伙就知道了)。为什么说是标签,连符号都谈不上?因为本剧对这些方面的刻画确实是非常肤浅的。

    欧洲人都知道,法国人看不起别国人,巴黎人看不上外省人,这种有现实根基的刻板印象甚至催生了无数巴黎笑话。但编剧懒得用细节表现,编剧一定要让每个人在发现女主不懂法语的一瞬间就不分场合赤裸裸地开骂(“乡下人”,“俗气妞”),好像法国人不懂社交礼貌和职场礼仪为何物一般。

    犹如浪漫,法国以浪漫闻名全球,此类电影数不胜数。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是《天使爱美丽》里浓烈到甜腻的法式浪漫,“没有你,良辰美景更与何人说”这句话到今天还被无数文青用来伤春悲秋。

    但本剧的法式浪漫则被肤浅地表现为人人都有婚外情,到处都是一夜情——至于浪漫的内容?我们没有在《艾米丽在巴黎》里看到法国人那闻名世界的情话。当女主的第一个艳遇对象在浪漫了几秒钟后脱口而出一句“美国阴道(American pussy)”时,我感觉被编剧喂了一只苍蝇。

    而本剧刻画的其他人物,如为逃离父亲掌控跑到法国做保姆的中国富家千金等,就更充满刻板印象而不值一提了。

    其实,任何社会和文化都是多样的。当你在落日时分在蒙马特高地俯瞰全市,当入夜后在埃菲尔铁塔的闪烁里散步,你会觉得巴黎就是国际都会,浪漫之都。但也许几步之外,某个没有灯光的黑洞洞的社区正在发生抢劫。

    像很多文青一样,笔者也曾星星眼满口左岸满口花神咖啡馆,但当某天,笔者在瓢泼大雨中奋力蹬自行车,却因为路面坑坑洼洼栽进泥坑时靴子湿透时,笔者心里有一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

    ——这也是巴黎。不过它当然不会出现在《艾米丽在巴黎》里。对一部小甜剧,我们或许不该期待更多。

    【详细】
  • 129492808
  • 西域奇童
    2020/10/28 17:35:07
    谁说不真实?剧里的人物和事我在巴黎都遇上过

    昨天收到巴黎好友A的消息说她“这几天在看emily in paris,里面好多剧情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只是有点没太明白,A说的“很久远”,是指剧情里描述的事情比较久远了,还是剧情里描述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也有可能她是一语双关吧?

    其实我也正想给她发消息,这部剧真的勾起太多回忆了!

    昨天收到巴黎好友A的消息说她“这几天在看emily in paris,里面好多剧情感觉已经是很久远的事了”。只是有点没太明白,A说的“很久远”,是指剧情里描述的事情比较久远了,还是剧情里描述的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也有可能她是一语双关吧?

    其实我也正想给她发消息,这部剧真的勾起太多回忆了!

    接着A说巴黎最近很不像巴黎,疫情非常严重,第二波已经来了。

    A是我几年前在巴黎认识的好友,土生土长巴黎女孩,只不过小时候有好多年随着父母在国外生活,包括在香港两年。她是我认识的最不矫作的巴黎人了,真的和Camille好像,和她相处有种让人如沐春风的感觉。A知道巴黎很多很多超酷又隐秘的venue,她的工作就是给各种活动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且办各种PR活动。A的爸爸是银行家,所以A也像camille那样算是个白富美吧,很多法国人会在背后吐槽别人,但我从来没听到A吐槽过谁。

    很多人说这个剧不真实,最主要的两点,无非是剧中Emily全程开挂mary sue,还有中国人Mindy完全不像真正中国的富二代。但它毕竟是个喜剧,需要有夸张的桥段,很明显里面很多情节真的是非常夸张,但并不脱离现实,而且真的非常好笑,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巴黎生活过的人来说,我全程都笑到肚子痛。

    随便说说剧中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巴黎人和法国人

    一般你问一个法国人他/她来自哪里,如果是巴黎人,一定会说自己来自巴黎,而巴黎以外的人则会说自己是法国人。

    出生在巴黎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巴黎人,要是出生在其他地方,后面才来的巴黎,都不能算真正的巴黎人(according to some french people)。片中Emily的书呆子情缘,就是这样,非常强调自己是巴黎人,甚至有点看不起来自normandy的大帅哥。巴黎人真的都把其他地方人当乡巴佬,可能全球大城市都有这个问题吧。

    然后有巴黎市区和ile de france,一般在大区的也会说自己是巴黎人,然后别人会问:“哪个arrondisement?”(巴黎一共20个区)郊区巴黎人则会不好意思地说:我在巴黎市区外面一点点的哪里哪里。

    当时在巴黎认识新朋友,几乎所有人都会先问你,住哪个区的?然后他们会首先以这个来judge别人。

    所以,巴黎哪个区最好?

    没有好不好,只有不一样。很多人说8区16区是富人区,但个人感觉那里新贵比较多,很多外国富豪法国新晋土豪都喜欢把房子买在香榭丽舍大街和凯旋门那块。

    更多的old money则是在5、6、7。去过一个在6区的豪宅,更像是一个小型的古堡,还有错综复杂的地下室和酒窖,在一条非常安静的小巷里,走出小巷后稍大一点的路上全是designer store/boutique。

    我的另一个朋友从小长大的公寓在7区,他经常喜欢说小时候和YSL是邻居,7区也是比较装逼的一个地方。

    13区中国人比较多,还有很多刚来巴黎工作的young professionals住在那里。1、4都是游客和酒店,2、3很多年轻的艺术家、设计师。17、18区中东非洲移民很多,感觉有点乱,也有很多游客和小酒店。10、11区都是年轻人,大学生。19、20区很多创业公司、园区,房租很便宜。

    我自己住过18区和11区,刚去不懂,最早那间小到不能再小18区的房子房租比最贵的5678区同等大小的还贵1倍,后来我换到了11区,和3区就隔着一条马路,房租还很便宜,真香。

    巴黎很小,横穿走完只要两个小时,我基本去哪儿都走路,而且真的哪里都很热闹,咖啡馆都要到凌晨2、3点才关门。

    Tre

    不知道为什么,美国人说法语,就是喜欢把tre念成chrey,而法语应该是把这三个字母分开念的,t-r-e。分开念有多难吗?真不难,我一个中国来的,都能念好,美国人为什么就不念?

    后来我发现,美国人根本不屑以法国人的方式说法语,甚至他们还希望能以这种美式念法,突出自己是美国人。lily collins真的不会念t-r-e嘛?肯定不是啊!一定是导演规定她只能念chrey的。

    导演很厉害,美国人在全球各地都是这样,极度自信,极度骄傲,觉得他们的美式口音和american passport就是他们可以在全球各地为所欲为的保障,有美国口音的法语才能显出他们的高贵。

    他们也不是刻意这样,只能说从小主旋律超级英雄大片看多了,潜意识里播下了这颗种子。

    白富美

    其实这个片子可以被称作《三个白富美在巴黎》。

    巴黎白富美

    Camille妥妥富n代,像camille这样的一般被称作old money。这些人一般从小在固定圈子长大,父母甚至祖父母辈就一直从小玩到大,对外面的圈子一般都是有点看不起的,毕竟行为举止生活习惯都不太一样。old money们生活富足,但不算大富大贵,他们的祖上18代可能都是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因此被封了领地),所以挺看不起暴发户的,像lvmh的arnault家族在这些人眼里就算暴发户。

    像camille这家,现在还留着家里的chateau的,更是不太会和外人玩到一块。她找了乡下来的厨师Gabriel做男朋友,这种情况很少见。贵族要么都是找别的贵族,或者和富二代在一起,不太可能跨越阶层,更不要说给Gabriel投钱开餐厅了。

    很多顶着法国贵族姓氏的人,由于家里入不敷出,其实早就把家里的chateau和房产卖了。很多这样贵族,慢慢就脱离了原来的贵族圈子,平民化了。

    中国富二代

    Mindy的形象塑造确实有点不切实际了。真正的上海人,只要不是特别特别穷,更不要说Zipper King的女儿了,是绝对不可能去别人家做nanny的,绝对不可能!普通家庭的人都没有在巴黎给人做nanny的,更不要说富二代了。

    你要说Mindy的爸爸cut her off,所以她只能……不,绝对没有这种可能!为了爽片的需要,只能安排这样一个crazy rich asian,增加戏剧效果。

    在LA确实有很多像Mindy和她闺蜜这种打扮和妆容的亚洲富家女,整天club hopping,洒香槟。这些大多是香港台湾新加坡韩国富二代,小时候就去美国的,但出生在大陆的,这样的真不多。

    美国 top 2%

    虽然关于Emily的背景,片子里说到的不多,除了她从小在中西部城市芝加哥长大,妈妈是她高中的老师,没有别的了。但Emily每天换衣服换包,全是Chanel或者Dior,而且她极度自信,可以看出她并不是来自一个普通的美国中产家庭。

    普通中产的孩子,绝对不可能二十多岁就全身designer clothes,也不可能时刻都那么自信。

    别看Emily似乎很低调的样子,但低调中透露着奢华。

    想想为什么Camille和Mindy两个富二代都会在街上主动找Emily搭话?只能说同性相吸,都是差不多的人,所以潜意识里都觉得可以玩在一起。

    Emily说她直到工作,都没有来过欧洲。芝加哥的top 2%们也确实有很多没出过国的,就像Emily和他的男朋友那样,很多为了工作才出国一次,baseball和hockey是他们的生活重心。只不过芝加哥真的挺保守的,在美国,那些从小在农村长大,但向往城市生活的,一般都会去芝加哥,而不是纽约或者洛杉矶。

    撩撩撩

    欧洲人真的很会撩,法国人也真的很浪漫。在巴黎,到处都是情侣,随时在街上被喂狗粮。在巴黎单身,可能是最好的事,也可能是最坏的事。

    我第一次去巴黎,就碰上个大帅哥带着我逛巴黎,剧里的桥段好多我都经历过,比如坐着小摩托逛巴黎,看夜景,塞纳河边野餐,还有更浪漫的这部剧篇幅有限都没有提到,期待第二季能有。

    在欧洲真的经常会被撩,但大多数都长的一般般,偶尔来几个帅哥,但不可能像女主这样撩她的全是(只有)大帅哥,谁让Emily的middle name是mary sue。有时候去吃饭,隔着几张桌子的人,都会找人递来写有电话号码的卡片,还画了小画儿(其他地方的可能就只会递张名片或纸条)。或者在地铁里,在餐厅,在博物馆,各种夸你,法国男人嘴甜心细,简直每天都有蜜糖吃。

    有次,我和一个男生约会,他竟然还说我夸人太生硬不够甜,我:???他教我(法国人特别喜欢好为人师):我们法国人夸人夸事,都一定要说具体的,要说的出实例,这样才能甜到别人心里,不要总是oh this is amazing……美式nice在法国人眼里就是虚伪。

    法国人之所以嘴能那么甜,和他们的看书习惯分不开,学校里都要背各种诗歌,公共场所都能看见好多人在看书。

    平时派对,美国人就是喝酒闲聊small talk,而法国人会从哲学,聊到文学,聊到政治,聊到宗教,什么都说,只要是深(装)刻(逼)的话题都行。

    巴黎的男人会撩,而巴黎女人负责高冷就行。比如antoine后来接着几次给Sylvie道歉,送了好多次礼物,sylvie都是冷冷的拒绝。巴黎的女人大多都是这样,她们和同性好友在一起,都可以很热情,对待追求他们的男人绝对不会很热情,她们甚至和我说过:don't be friendly with guys!

    也确实,越是得不到的,巴黎男人才越会觉得刺激,如果看到个帅哥,你马上就沦陷了,他们真的会觉得很无趣。看看Emily这样,Gabriel才会更想要得到她。

    英语

    在很多人的映像里,法国人不喜欢说英语,but this is outdated.

    真正的情况是,法国年轻人非常喜欢说英语,他们追美剧,看美国电影,听英语歌。而不喜欢说英语的,大多都是老年人。

    我就碰到不少法国人,要和我练英语的,还有主动说给我当翻译的,说希望能长进下英语水平。

    Mean?Or critical?

    我在巴黎基本没有碰到过特别mean或者rude的人,大多数人特别礼貌,毕竟是一个旅游城市,不太可能出现剧中Emily去店里买花,被花店主人强行塞不喜欢的花束这样的事情。

    我的法国朋友还会很认真的教我说法语,他们还要学中文。

    我觉得法国人不算mean,他们critical倒是真的,任何一样东西,他们都喜欢点评上几句,说出不一样的见解,如果你说了某样东西很A,那一定会有人站出来说他觉得这样东西很B。包括做事也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行事方式,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就像Gabriel那个永远不洗的铁锅。

    还比如,每年的圣诞节前,hermes的橱窗开幕是一大盛会,各路妖魔鬼怪齐聚一堂,对着那些2平米不到的橱窗,评头论足,在大风里说上好几个小时——希望这个梗第二季会有。

    营销能力:美国vs法国

    这部剧讲的是一个美国营销主管到巴黎教法国人做social营销的故事。

    众所周知,法国和美国是世界上两个营销大国,两个国家都有数不清的为世人所皆知的著名品牌。

    美国人的营销偏实际和普遍,宣传大家都能用且经常能用到的点,现实中比如星爸爸,麦当劳这类,所有人都用的起的平价商品。而法国人的营销偏高端和装逼,比如各大设计师品牌,富人经常会用,穷人向往但只能买一个的那种。

    欧洲普遍讲究的是exclusive,追求高级且无用,而美国人更喜欢大众化的东西,要pop。这是一个很好的冲突点,可以制造非常多的喜剧效果。这里并没有说哪个更好,只是不同的方向和思维方式罢了,但目前看来,应该是更平价更大众化的东西制造的利润更多。

    social media就是个很大众化的东西,互联网拉近了不同阶级间的距离。像emily的老板sylvie一开始就说越是高档的品牌越是不应该有social media。

    法国品牌要制造的感觉就是好想他们对金钱不那么care,但事实是,在金钱面前,谁都care。可以看到最近几年,好多欧洲的奢侈品牌,都开始推出streetwear风格的东西,这部剧里也可以看到这种变化。


    【详细】
    129396740
  • 熊猫爱coding
    2020/10/26 5:53:39
    我们都值得比艾米丽更美好的巴黎经历

    希望每个人都有打开巴黎的不同方式,但希望不是网飞提供的这种模式。因为是求学和工作的城市,看这部剧的初衷是考虑要不要推荐给家人,好让他们了解一下法国和巴黎的生活和文化。结论是,还好看了一遍,就不推荐了……

    好的文艺作品通过差异和冲突展示普世的历史规律和价值观,优秀的广告是通过幻想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改变行为。这部剧戏剧本身就不够

    希望每个人都有打开巴黎的不同方式,但希望不是网飞提供的这种模式。因为是求学和工作的城市,看这部剧的初衷是考虑要不要推荐给家人,好让他们了解一下法国和巴黎的生活和文化。结论是,还好看了一遍,就不推荐了……

    好的文艺作品通过差异和冲突展示普世的历史规律和价值观,优秀的广告是通过幻想让人产生购买的欲望改变行为。这部剧戏剧本身就不够出色,描写的文化冲突也十分的肤浅,情感线十分狗血,人物都挺单薄,算是比较连贯的广告吧,但经典景点的部分也不够美。

    创作人员可能对于法国的认知局限于各种高端零售业(化妆品、服装、酒水饮料、旅店等)的营销。他们了解某款社交软件,但不了解市场营销;吃过街角面包店的羊角面包,但没有和法国同事一起吃过饭,对文化差异的反思无比肤浅(对文化差异感兴趣的朋友,推荐Erin Mayer《文化地图: 突破全球商业的隐形边界》)。如果局限在影视剧的刻板印象里并在生活里不断选择记忆强化印象、复制刻板,那是挺不幸的。

    生活里确实有外派来法国不讲法语的同事。但生活工作里讲不讲法语,周末是去看展还是看剧,买东西是去仓储量贩店还是人气精品店,买奢侈品还是平价商品……这些小事都不重要,也不会评价,工作本身就是兼容并包相互尊重一起创新的过程。糟糕的是没有自我的独特认知见解,更美好的东西摆在眼前也视而不见。

    本来影视剧嘛,消遣娱乐消磨时间就过去了,过目即忘,不必太认真。如果看了之后,想旅游买包,拉动一下当地的经济,那挺好的。如果真以为大多数法国人/巴黎人如Emily的同事一样思维封闭小心眼、除了会打扮就是各种聚会私生活混乱,或者男主一样的大帅哥,那大可不必。退一万步,当真这样想也无可厚非,但不要强迫周围的朋友认同你的观点吧。

    【详细】
    12935823
  • JKenny
    2020/10/20 4:55:28
    女主角穿得土才是成功的造型啊!

    最近大多数时尚自媒体对这部剧的观点都非常的雷同,都集体吐槽女主穿得土,我觉得这些观点真的都太自以为和傲慢了。如果全世界都只推崇女上司那种穿搭,那样穿才叫高级,世界也太无趣了吧。现在大多数自媒体还是直接用西方那一套审美标准来衡量时尚,稍微多一点颜色都不敢用。女主那么美,即使把调色盘全放身上也是很好看的好吗。好看的人,穿得开心就好,那需要那么多穿衣规则啊~还有,,,,,首先,这是一部可能会拍很多

    最近大多数时尚自媒体对这部剧的观点都非常的雷同,都集体吐槽女主穿得土,我觉得这些观点真的都太自以为和傲慢了。如果全世界都只推崇女上司那种穿搭,那样穿才叫高级,世界也太无趣了吧。现在大多数自媒体还是直接用西方那一套审美标准来衡量时尚,稍微多一点颜色都不敢用。女主那么美,即使把调色盘全放身上也是很好看的好吗。好看的人,穿得开心就好,那需要那么多穿衣规则啊~还有,,,,,首先,这是一部可能会拍很多季的时尚剧,既然是电视剧,好的造型当然是为了表现人物个性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让大众copy造型的。想拿来当穿衣小红书,看韩剧啊~

    女主的造型在第一季土,就是为了后面的蜕变而作的铺垫啊!女主真的土吗?如果土,就对了!她的人物设定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平民漂亮女孩而已。这样一个角色,能有多少见识和时尚素养呢?她除了被人整的那次派对稍微有点over以外,大部分出席一些活动时,她都很尊重场合穿衣啊。大部分自媒体把她的土都集中在上班的造型。作为普通大众,会整天想上班穿什么样才能艳压?第二,女主的人物设定是来自美国的市场营销人员,之前的工作主要是卖药的,她不是时尚界的人士!!!!请问,你身边市场部的人员,会天天按照vogue的标准去穿衣服?第三,剧中多次提到女主最喜欢的是gossip girl,那些花里胡哨的穿搭也是那个年代的美国校园审美。第四,女主的女老板的确在很多人看来很优雅很有品位。如果全世界都这么“穿衣正确”,那不是很无趣了?

    【详细】
    12925624
  • 我是肖喜多
    2020/10/14 19:32:34
    玛丽苏和杰克苏?超级英雄和在逃公主笑了。

    一口气刷完全集,称不上意犹未尽,但第二季我还是愿意白嫖,主要是想看正版也没机会。

    程璐在《脱口秀大会3》里说,看完《三十而已》,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而我,对于《艾米丽在巴黎》的观后感,和看完《脱口秀大会3》的感觉竟然有重合:女孩子怎么都这么可可爱爱!

    先画重点,所谓女孩子,可以是智商高情商足口才好文笔佳的脱口秀演员,可以是懂社交有能力的好运网红,也可以是会穿衣

    一口气刷完全集,称不上意犹未尽,但第二季我还是愿意白嫖,主要是想看正版也没机会。

    程璐在《脱口秀大会3》里说,看完《三十而已》,觉得“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而我,对于《艾米丽在巴黎》的观后感,和看完《脱口秀大会3》的感觉竟然有重合:女孩子怎么都这么可可爱爱!

    先画重点,所谓女孩子,可以是智商高情商足口才好文笔佳的脱口秀演员,可以是懂社交有能力的好运网红,也可以是会穿衣够毒舌的刻薄老板,还可以是气质好热情多的职场精英,或者是天赋强后路多的叛逆千金……无所谓国籍、出身、年龄,甚至外貌。

    重点是脑子有思想,言语有态度,不以排挤同性为己任,不以跪舔异性为目标。以及,当然,性别女(性转以后,这样的男孩纸应该也很讨喜,但前提是要长得干干净净,对男生就是比较苛刻,狗头微笑)。

    说回这部戏,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可想而知,观众的喜恶也容易两极分化。爱的可能喜欢它的美景华服妙人奇事爽感造梦金手指,骂的可能讨厌它的悬浮意淫歧视俗套夸张玛丽苏。而我,从预告开始,就只是单纯的被艾米丽的颜值和浮夸的行业所吸引,一集N变的奇迹暖暖的换装秀满足了我对芭比的期待,随剧附赠的营销带货也并没有让人觉得出戏和可笑,就,可以,挺好。

    毕竟要谈欧美文化冲突,或者品牌营销战略,以及现代男女关系,甚至职场社畜日常,它都缺少深度和广度,底气与骨气,因为本质一部加长版短篇式爆米花美国轻喜电影,翻译成中文大概≈在北京坚持说四川话的拿了偶像剧女主剧本又开起后宫模式的杜拉拉。连巴黎美景后来几集都放弃展示了,又怎么要求艾美丽活成天使爱美丽。

    不过,因为没有期待,剧里的女孩子们反而让我很惊喜。女上司在针对艾米丽的时候不太符合“不欺负/排挤/孤立同性”的原则,但这种针对,一是为了传统戏剧效果的善恶冲突服务,二是基于国籍而并非性别,所以就暂时忽略不计吧。

    其实直到最后一集最后一幕前我都提心吊胆,害怕艾米丽和希薇在办公室打架,害怕艾米丽和卡蜜尔因为男人反目成仇,害怕艾米丽和敏迪三观不合而分道扬镳。还好,当年能捣鼓出那么特立独行的《欲望都市》的制片,也是个可可爱爱的男孩纸吧,没有让剧中的女孩们的友情走向狗血与无趣。希薇对艾米丽说出了欣赏,卡蜜和艾米丽在悬念解开之前还是朋友(艾米丽虽然最终和楼下的帅邻居为爱情鼓掌,却也守住了底线没有背叛朋友),敏迪的爱好得到了艾米丽的鼓励与欣赏……这才是现实中更常见的女孩们的交往状态,彼此赞美互相支持,没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也没有那么多的你死我活。毕竟生活已经如此艰难,好好活着都需要很大的气力,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伤害他人?!看看美丽的小姐姐夸夸美好的小姐姐,才是最好的放松与治愈。

    以及,打算重温《欲望都市》,毕竟那里有更高级的友情,更优质的女性,更鲜明的观点。所以,剧集的品质从来和创作时间早晚无关,也不会因画质清晰或模糊而加减分。

    【详细】
    129141222
  • 100%的专注
    2020/10/13 19:03:35
    艾米丽的高职商高情商

    看了2集,我觉得 it depicts a vivid "nice American girl" 并且也深刻体会了性格对人的影响,即使在打压之下,人物Emily依然选择乐观面对生活,没有被她的法国同事“散漫”的态度同化,而且她的价值观帮她赢取了大v的转发,意外地超出了广告效果。这种坚强,乐观,打不到,思维开阔的方式触达我。

    看了2集,我觉得 it depicts a vivid "nice American girl" 并且也深刻体会了性格对人的影响,即使在打压之下,人物Emily依然选择乐观面对生活,没有被她的法国同事“散漫”的态度同化,而且她的价值观帮她赢取了大v的转发,意外地超出了广告效果。这种坚强,乐观,打不到,思维开阔的方式触达我。

    3. 创意解决问题。因为美国法国男女性的认知问题与上司分歧,决定将选择权交给公众,选择用问题来让公众讨论,引起了营销关注。

    4. 大局观。讨厌的上司和合作伙伴吵架,马上决定劝架,因为知道如果在自己刚来就丢失重要客户有可能会被甩锅。在上司和客户面前提出要和酒店大亨见面是上司的安排,实际上是朋友的邀请,只是把好处安在上司头上,因为合作和利益带来,瞬间让上司和合作伙伴消火。

    5 口才,让酒店大亨印象深刻的话术或者开场,不是一味的表扬和崇拜,因为显然大亨在知道她是粉丝后马上想走,而是恰到好处地指出问题引起兴趣,毕竟人才总是喜欢提高的,然后,不仅指出问题,还给出了解决方案,并且是马上可行的,太好了吧。

    6 台词,我给你礼物不是为了讨你欢心,而是为了鼓励你,一个勇敢的女性对于征服世界无所畏惧,但是我还是要道歉,我对你的底线的误解。

    7 餐厅那里,没订到餐厅哇真的很苦,但是她把换餐厅的尴尬变成了一个让人喜欢的good news和great news,瞬间就像原谅她。

    8 打赌他们的关系,怎么知道胜负,待到他们离开就可以。看来分不出胜负,我不在意结果,我只是想和你聊下去。wow impressive

    9 get out of my office,

    alright, it didn't

    10 Gabriel belongs to Paris 不应该放逐到诺曼底

    11 工作中应该有一些能帮你的同事,这样你在被开除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巴黎的离职手续要几年。。。

    12 Netflix never disappoint the audience

    13 美国的marketing真的是太有趣了

    14 Emily的口才和创意让我想起 另一部剧 公关

    15 我喜欢这个人物,不管多大的问题,这部电视剧都没有拍她大哭,她再沮丧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暂时写这么多。

    【详细】
  • 129121275
  • loloLuvWine
    2020/10/13 2:05:19
    巴黎很美,但巴黎的生活不一定那么美

    这个剧真的是我的快乐源泉,而且这个剧激发了法国人,或者是生活在法国的外国人的再创作热情。在脸书上都有好几页分享搞笑图的帖子。

    我不是来写评论的,我是来分享快乐的。哈哈上图解释。

    这个剧真的是我的快乐源泉,而且这个剧激发了法国人,或者是生活在法国的外国人的再创作热情。在脸书上都有好几页分享搞笑图的帖子。

    我不是来写评论的,我是来分享快乐的。哈哈上图解释。

    12911295
  • 0.618
    2020/10/12 10:14:24
    轻巧的美式女性主义

    这部剧让我感觉最扯的是美国女主教法国人什么是male gaze、什么是女性主义的那段情节(波伏娃气得要活过来,好莱坞什么时候拍出portrait of lady on fire那种电影再来和我谈女权和male gaze)。仅止于此倒也只显得自大,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女主显示其“女性主义”的场合,一次是在推销阴道润滑剂的时候抗议le vagin不是阴性词(la va

    这部剧让我感觉最扯的是美国女主教法国人什么是male gaze、什么是女性主义的那段情节(波伏娃气得要活过来,好莱坞什么时候拍出portrait of lady on fire那种电影再来和我谈女权和male gaze)。仅止于此倒也只显得自大,但更大的问题在于,女主显示其“女性主义”的场合,一次是在推销阴道润滑剂的时候抗议le vagin不是阴性词(la vagin),一次是在裸体模特拍香水广告时抗议说要考虑政治正确美国女性观众的感受,两次都是把女权当作营销手段的商业考量;而很多次女主身边男性的调情完全是性骚扰,办公室里收到dick的画、客户送内衣、各种男人说过的越界的话,女主却从来没想过要抗议甚至还对此迎合顺从,编剧同样似乎想用文化差异消解掉这些冒犯举动给人带来的不适,冠之以性感、法式之名。这简直是对女性主义和法国人的双重侮辱。这种喊喊口号式的女权实在太过轻巧,倒也配女主这么一个肤浅网红的设定。

    【详细】
    12909434
  • 一头萌鹿
    2020/10/10 17:37:00
    一个人对任何恶意都毫发无伤是怎么办到的?

    国庆时,我两天刷完了一部小甜剧《艾米丽在巴黎》,完全是冲着女主角莉莉·科林斯去的,因为很吃这位粗眉美人的颜,不料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不论剧情、时装、巴黎刻板印象以及被热议的其他,艾米丽是个很特别的人,她从不会被任何恶意打倒,或者说,任何恶意对她而言,都是毫发无伤。举个栗子。艾米丽是个来巴黎工作的美国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间,让她面临着各种偏见,甚至恶意——比

    国庆时,我两天刷完了一部小甜剧《艾米丽在巴黎》,完全是冲着女主角莉莉·科林斯去的,因为很吃这位粗眉美人的颜,不料却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不论剧情、时装、巴黎刻板印象以及被热议的其他,艾米丽是个很特别的人,她从不会被任何恶意打倒,或者说,任何恶意对她而言,都是毫发无伤。举个栗子。艾米丽是个来巴黎工作的美国人,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间,让她面临着各种偏见,甚至恶意——比如五颜六色都敢上身,像只花蝴蝶一样招摇过市,会被服装设计师大声喝骂一句,“俗气!”比如几乎一句法文都不会,就敢跑到法国上班,同事笑眯眯用法语给她打招呼,翻译软件一翻,居然是“乡下人。”比如顶头女上司,从来看她不顺眼,从来都是她热脸贴冷屁股,任何提议都是no,间或还要给些小鞋穿,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任务。……

    但这一切,对艾米丽来说,毫无影响。

    她不自卑,不消沉,每一个打击她的人,下次见面又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一样,当下被拒绝、否定的一瞬间,她也是灿烂笑笑不为所动,仿佛一切如空气、如流水般自然,她自信且自如,依然每一天都做着饱满、热情而积极的自己,环境没有让她发生变化,而是环境逐渐接受了一个不一样的她。

    虽然剧常被诟病玛丽苏的成分,但不在本文的讨论范畴,我觉得艾米丽这种毫发无伤太棒了,这也是我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越来越少被恶意困扰和影响(曾经非常严重)想讨论的话题:

    一个人对任何恶意都毫发无伤是怎么办到的?

    作为曾经一个很敏感的人,我和恶意缠斗的时间算很久了,我曾经写过一条微博,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虽然我们都常说是人敏感,很多你以为的恶意是庸人自扰,但未必,很多时候,敏感其实是准确的”,的确如此,很多时候,我们感受的恶意真的不是因为多自我,而是别人实实在在攻击的恶意,只是区别在明或暗而已。如何才能不因为恶意受影响?一种是较难改变的,那就是性格,天生敏感的人势必容易捕捉和接受到敏感,而钝感的人则不会,他对恶意的感知是相对弱的,这是一种幸运,比如我就有这样的朋友,因为个性直接、脾气火爆的关系,得罪了不少人,也常有暗地里的恶意,但自己丝毫不知,因为心思也简单的关系,仍然每天乐乐呵呵,以为自己人缘好极了。但性格这个东西,几乎难改,只能随缘。

    一种是我多年来践行的,那就是如何看待对恶意的态度,以及如何调整对恶意的行为。

    如何看待恶意?我看过武志红的一个观点,他的说法是在于为什么有人更能承受挫败,而有的人不能,因为:

    后者不容易把挫败感知为一个「客观意义、中性的事件」,而会觉得背后有一个「有主观恶意的破坏者」,所以挫败就是,「我」被这份恶意给打败了、降服了,这会引起强烈的羞耻感和恐惧感。因此,挫败变得难以忍受。

    这也让我思考起自己如何面对恶意的?为什么以前会觉得难以忍受,甚至觉得羞愧,而现在则是被触动一下,就不受其影响了,这当然不是脸皮变厚,而是清楚,恶意是一个属于他者的行为,和自己无关。

    就如同武志红所定义的「客观意义、中性的事件」,我理解的恶意虽然是主观的,但它完全是属于一个他人的主观,这种主观和自己是完全不相关的,除非我自己去接受了这份恶意,那就是别人扔出来一把刀,那把刀其实是飞在空中的,而受到恶意的攻击,是自己捡起来把刀插在了身上,否则刀子仍然飞在空中,对人毫无影响,就像从不被恶意伤害的艾米丽一样。

    所以对恶意的态度,大概就是清楚无论它是中性客观的,还是他人的主观,都和自己毫无关系,这里也要提到我曾经有过的小问题,那就是过度的自省,总觉得自己有诸多不足,需要改正或者改进,但更要接受,人是不完美的,切忌被不自觉的完美主义所控制,一些无伤大雅的缺点,留着就留着吧,根本不需要改正。

    至于还有一些甚至都称不上缺点的,比如艾米丽的穿着,花里胡哨被巴黎人称之为俗气,但另一种层面,又何尝不是花枝招展呢?很多东西本来就是有不同角度的,自己若是喜欢的,又何必用其他人的框架来束缚自己?这种确定性和自信,每一个人都需要,也应该拥有。而至于针对恶意的行为,同样也在这一层面,对于敏感而不自信的人,因为恶意而产生畏惧甚至逃避,束手束脚等行为都是很正常的,但只会让自己感到痛苦,人活着,只要能办到,总要让自己舒服一些的,特别是对自己心灵的处理,抚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过得更舒服,是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尽力做到的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甘之若素,就像艾米丽,一切如流水一样,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该干嘛干嘛,我也不认为什么无视是最好的反击,根本与自己无关的事情,有什么需要反击的呢?做自己才是最紧要的事情。人生这条路,总有各种各样的绊脚石,能不被绊倒的地方,都不要让自己摔跤,生命本苦,希望我们都好好的。

    微博:@一头萌鹿公举号:迷宫中的萌鹿

    【详细】
    129052345
  • 哦嗨哟米娜桑
    2020/10/10 14:10:34
    真好看真好看

    熬夜看完了

    真好看真好看

    剧情特别俗套但就是好看(上到五十岁的大叔下到17岁的未成年都喜欢女主都想和她上床但是莉莉柯林斯的脸会让你觉得那不是当然的吗!)

    主要是2020年真的太苦了大家需要这样的轻松无脑喜剧放松一下

    熬夜看完了

    真好看真好看

    剧情特别俗套但就是好看(上到五十岁的大叔下到17岁的未成年都喜欢女主都想和她上床但是莉莉柯林斯的脸会让你觉得那不是当然的吗!)

    主要是2020年真的太苦了大家需要这样的轻松无脑喜剧放松一下啊!

    男主超级无敌帅,身上的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快点和我上床”的气息……长得很像艾米汉莫……莉莉怎么老是和这个款的演情侣(也确实般配)

    【详细】
    12904294
  • Hhhelga
    2020/10/8 22:00:52
    Such a cliché....
    12900166
  • Atipof
    2020/10/8 11:26:17
    假期尾巴一口气刷完的浪漫小甜剧

    假期倒计时24小时,刷完了一部小甜剧,Emily in Paris——《艾米丽在巴黎》,轻松、浪漫、甜蜜的美剧,30min*10集,像一口就能吃下的小慕斯蛋糕。

    假期倒计时24小时,刷完了一部小甜剧,Emily in Paris——《艾米丽在巴黎》,轻松、浪漫、甜蜜的美剧,30min*10集,像一口就能吃下的小慕斯蛋糕。

    12900267
  • Tasty
    2020/10/5 5:43:16
    比《摘金奇缘》更俗套,哪有这么野的本土中国富二代

    ?????? 预警:

    1. 这篇文章至少有4000字,文末英文部分同样属于本文观点,全文阅读时间5-8分

    ?????? 预警:

    1. 这篇文章至少有4000字,文末英文部分同样属于本文观点,全文阅读时间5-8分钟,如果你不想花时间阅读全文,请勿留言,看了头疼

    12894401
  • Sakura
    2020/10/4 15:09:39
    剧评 | 《艾米莉在巴黎》总算有了一部不是说塑料法语的美剧,但颜值那么高的巴黎有种欺骗感。

    (本文在某公号平台,被某法语大号抄袭洗稿,在这里强烈谴责随意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谢谢大家支持原创)

    Who is Emily?

    奈飞新剧《Emily in Paris》讲述了一名美国社交媒体营销达人E

    (本文在某公号平台,被某法语大号抄袭洗稿,在这里强烈谴责随意剽窃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谢谢大家支持原创)

    Who is Emily?

    奈飞新剧《Emily in Paris》讲述了一名美国社交媒体营销达人Emily,机缘巧合被派到法国巴黎,从美国视角帮助法国人线上营销的故事,期间发生了语言,文化,工作及生活方式中的种种不同。本剧短小精悍,第一季共分十集,每集半个小时,分别以一个冲突主题来命名。负责服装设计的依然是Patricia Field。因此有不少服装和《欲望都市》和《绯闻女孩》有些异曲同工,不过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各位小红书达人测试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

    Emily的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妙,首先大家最熟悉的是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Amelie和Emily其实在发音上有些类似,只不过这次换了一位美国艾米莉。Emily的法国女上司还有点”穿普拉达的恶魔“的味道——那部电影里,Emily Blunt演的女助手Emily使得后来的新人不配有自己的名字,安妮-海瑟薇的角色一开始对于老板来说是她的“New Emily”。而且某些角度Lily Collins和Emily Blunt有点神似。总之,你要进时尚圈,第一个英文名Emily准没错。

    此外,Lily Colins本身就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所以对于这部电视剧的期待也不要过高。这部剧适合想练一点法语听说的朋友们,warm up一下耳朵。

    颜值爆表到不真实的剧组

    由于这次剧组大手笔全程在巴黎实景拍摄,选择了不少母语为法语的演员,角色的政治正确性也照顾到了,白人同事,黑人同事,男同事,女同事。挑演员的casting老师估计是按照《绯闻少女》的标准选的,或者要求更高,Emily随便一个楼下的邻居都是八块腹肌的帅哥,各种能撩,会做饭。不,不,不,现实生活中,你楼下的只有腿脚不便,脾气暴躁的大爷。这剧完全美化了巴黎男人的颜值,至少提升了五六倍这样。剧中还给Emily加了一个华裔闺蜜,真的是太周到了。然而,剧组有钱有闲,请了那么多个法国演员,真的不能好好audition一个华裔演员吗?

    好闺蜜Mindy Chen的扮演者是一位韩裔演员Asheley Park,演技是okay,可是这个塑料中文听着实在有点别扭。这都2020了,怎么还挑不出个authentic一点的演员呢。这位华裔闺蜜的背景设定还非常有意思,Mindy是一个中国拉链大亨的女儿,中韩混血,中学在美国读书,后来参加了《中国好声音》挫败了以后,想要逃离中国。因为一直梦想来巴黎,于是来读了商科,由于不想继承亿万家业,辍学当了保姆。如果有人跟我交朋友的时候,这么给我讲身世,我可能立马觉得是个骗子吧。可能这年头的华裔,给欧美人的印象,不是暴富的富家女,就是保姆服务员吧。不过,看电视不必太较真。

    网红这么好做吗?

    Emily来到巴黎后,开了一个Emily in Paris的Instagram账号,就像所有的小KOL那样,记录风景,美食,到第三集粉丝已经6000了,随随便便一个post就被马克龙老婆Brigitte给转发了。这网红事业走的真是顺风顺水太容易了。到了第四集已经2万个粉了。涨粉真的没那么容易,如果你不同意,那给我也涨个粉呗。本来剧里面对于社交媒体或者平价的美国文化也是半认真半调侃的。社交媒体以及网络红人充斥着表面化的平庸,但确实是如今营销最有效的方式。因此,究竟是保持品牌的主张还是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是个无解的辩题。法式 Vs 美式?

    由于法国本土演员的出场,这里的文化冲突显得更让人信服了。里面吐槽美国和法国文化的点还抓得挺准的。比如,第一集的时候,法国同事在Emily讲话的时候打断她说,你为什么说话要这么响。我真的快笑瘫在沙发里。(美国人讲话真的太大声了。。)比如,我一直以为是纽约太吵了,所以大家都有点耳背,因此说话特别大声。

    片中有一段讲述Emily的政治正确和女权主义的观点是非常美式的。有些广告对于性感的诠释究竟是sexy还是sexist?Emily觉得男性不能objetfy女性,比如全裸的女性拍香水广告充斥着男性的视角。然而法国人对此不以为然,也许女性就是想通过自己的身体来诠释被人渴望的幻想,这也是一种权利的体现。因此在美国闹得沸沸扬扬的#metoo活动中,以凯瑟琳德纳芙为主的法国女性反而发动了反metoo运动。我赞成这个对话和讨论要继续,而不是一概而论。

    送上一个法国版Vogue采访主演让他们在巴黎和纽约中做选择。非常有意思,快来看一下,我放了法语字幕,不要错过练习的机会。

    最后,想认真练法语的朋友们,我推荐另一部奈飞法剧 Plan Coeur,故事也发生在巴黎,男主跟Tom Hardy有几分神似,故事很法式。目前出了两季。

    128922841
  • 小帥哥推廣大使
    2020/10/4 10:34:44
    法式浪漫法式傲慢 feat.美式觀點
    12892166
  • 蘑菇精精
    2020/10/3 22:43:55
    the Arrogance of Ignorance 典型美国出口毒奶

    美国美白甜跑去巴黎时尚圈,教人家奢侈品如何搞流量营销。LVMH到底做了什么值得网飞如此报复。剧中关于法国的各种土到掉渣的硬套烂梗令人崩裂。红磨坊,美食,香水,香槟,波伏娃,玫瑰人生,法国男人的打炮能力,凡事普罗大众能想到的法国cliché, You Name it, 编剧一个都没拉。如果你不看女主的脸,很可能像我一样以为她是60岁的Carrie Brads

    美国美白甜跑去巴黎时尚圈,教人家奢侈品如何搞流量营销。LVMH到底做了什么值得网飞如此报复。剧中关于法国的各种土到掉渣的硬套烂梗令人崩裂。红磨坊,美食,香水,香槟,波伏娃,玫瑰人生,法国男人的打炮能力,凡事普罗大众能想到的法国cliché, You Name it, 编剧一个都没拉。如果你不看女主的脸,很可能像我一样以为她是60岁的Carrie Bradshaw. 拜托!Darren Star 制作此剧时到底有没有去巴黎做田野调查,疫情耽误了?

    关于这个,网飞的另一部Gen Z 的青春剧《How to Sell Drugs Online (fast)》明显要与时俱进太多,天时地利的梗一波波。毕竟是当地的编剧。

    不管遇到什么公关危机,人见人爱的美国营销天才总能在关键时刻化险为夷,口吐芬芳 ”To build a brand you must create meaninful social-media engagement"... 时刻保持自己高度的严谨和诚恳。私下却跟小红书里一月暴富,一夜爆美的网红们无差,每天穿得五光十色拿着羊角面包在各种旅游景点自拍,发些无关痛痒的台词,制造一些生活假象。不仅如此,剧中各式配角:中国富豪女,调香骚老板,俏邻居,酒庄女主,高级定制富二代,甚至法国第一夫人,最后都如众星捧月般折服于她。和工作一样,在感情上,她也是见一睡一,时刻保持着高强度的状态,毫无道德包袱。这就是所谓的女权主义的 “ American Perspective” ? 我看更像是一个美产自恋狂的巴黎巡演,典型好莱坞出口毒奶,还是过期的,回收着《Sex and City》《the Devil Wears Prada》《Crazy Rich Asians》各种老路子时尚剧的高级表演,与现实生活毫无半毛关系的戏剧冲突!

    好在,剧中时不时会来几句自黑,比如Emily 对同事说自己是“ the Arrogance of Ignorance” (不学法语就想来混巴黎);好在,Lily Colins 还坐享万人艳羡的美貌(虽说颜值能打,但演技还是吃老本的傻白甜)好在,法国从来不缺宝藏男人,那个让我心甘情愿喝下这碗美国毒奶的法国邻居,这二颗星都给他的,人眼里有星星,嘴角有彩虹,身形高大,线条紧致, 慵懒又磁性地对你说“Enchanté, 神啊!谁能招架?谁?

    临别前的那晚,人眼角闪着泪光,悲伤地看着蠢女主在和一富二代调情,我猜那一刻全世界的女孩都犯着花痴想搂他入怀,好好安抚,不信你可以Google "Who is the Hot French neighbor !" 或者看一下他Instagram #lucasnbravo 一夜暴涨的粉丝军团 (看过一篇10/2采访稿,当时他的followers 是11600)现在多少了?

    补充阅读:

    纽约时报总结巴黎人对此剧看法:https://www.nytimes.com/2020/10/02/style/Emily-in-Paris.html?searchResultPosition=1 (这篇豆瓣上有译文: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897404/

    卫报总结的巴黎人对此剧看法: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oct/06/plenty-to-feel-insulted-about-french-critics-round-on-emily-in-paris

    摘录:The berets. The croissants. The baguettes. The hostile waiters. The irascible concierges. The inveterate philanderers. The lovers and the mistresses. Name a cliche about France and the French, you’ll find it in Emily in Paris,” (大意是:贝雷帽,羊角面包,法式长棍,糟糕的服务,火爆的房东,时刻都在调情的法国男人,情人,小三。请您罗列一下关于法国和法国人的刻板印象,您定会在此剧中找到)。

    Several women complained about the impossibly good looks of Emily’s downstairs neighbour, Gabriel. “I’ve lived in Paris for nearly 10 years and I’ve never had a neighbour as handsome as that,” wrote one Twitter user. (这段有意思:某Twitter 用户说到“我在巴黎住了近10年,从来没遇见过帅成这样的邻居”)

    德国人的看法:https://www.welt.de/icon/partnerschaft/article217113140/Emily-in-Paris-bei-Netflix-Serie-von-Sex-and-the-City-Produzent-in-der-Kritik.html

    摘录: “Für den von der Realit?t l?ngst desillusionierten, aber doch noch hoffnungsvollen Millennialblick auf das Leben und Lieben in Paris empfehlen sich andere Serien, zum Beispiel ?Le Plan Coeur“, ebenfalls auf Netflix zu sehen. Was ?Emily in Paris“ am besten kann, ist in einer entrückten Pariser Traumwelt zu schwelgen. Und dabei sollte die Serie bleiben.“ (大意是:如果你真想了解千禧一代眼中的巴黎建议你看Netflix 的“Le Plan Coeur” ,如果你只是想对遥远的巴黎意淫一下,那么继续此剧)

    最后,献上法国邻居在三年前曾为Chanel 做的广告插图

    128914098
  • 昂昂万里
    2020/10/3 7:58:57
    Emily in Paris soundtrack

    当《绯闻女孩》在巴黎遇到《欲望都市》。

    巴黎人的傲慢和排外在他们自己人的作品里也经常见到,巴黎以外的人被他们统称为”外省人“。美国人在巴黎早已成梗,远在1951年就有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今年另一部剧Ted Lasso也用了这个梗,只是主人公去了伦敦。

    当《绯闻女孩》在巴黎遇到《欲望都市》。

    巴黎人的傲慢和排外在他们自己人的作品里也经常见到,巴黎以外的人被他们统称为”外省人“。美国人在巴黎早已成梗,远在1951年就有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今年另一部剧Ted Lasso也用了这个梗,只是主人公去了伦敦。

    总之就是文化视角不同、局外人努力融入而造成的各种误解及笑话。

    服装设计依然是Patricia Field。但是大牌名牌似乎没有《欲望都市》和《绯闻女孩》那么多,可能是经济不景气,砸钱须谨慎。

    无情刻薄上司还有点”穿普拉达的恶魔“的味道——那部电影里,新人不配有自己的名字,安妮-海瑟薇的角色一开始对于老板来说是她的“New Emily”。

    虽然看了开头基本上就能猜到结局,但人美衣靓歌好听,还可以顺便怀旧,何乐而不为?况且十集的感觉也没有昨天《第三天》的一集时间长。

    Episode 1 Emily in Paris

    12890718
  • Maggie_in_LA
    2020/10/2 17:08:44
    “艾米丽闯巴黎“

    #艾米丽闯巴黎# (Emily in Paris) (B+) 从服装,包包,鞋子,到巴黎美景,和演员的颜值,这部剧都没让人失望,肯定找回当初看“Sxx and the City” 或 Gossip Girl 的感觉,眼睛一直冒星星。可惜,台词比较一般。因为女主处于她所熟悉的文化之外,年纪又轻,还属于学习生活经验的阶段。但本剧确实关注到了美国与法国的巨大差异

    #艾米丽闯巴黎# (Emily in Paris) (B+) 从服装,包包,鞋子,到巴黎美景,和演员的颜值,这部剧都没让人失望,肯定找回当初看“Sxx and the City” 或 Gossip Girl 的感觉,眼睛一直冒星星。可惜,台词比较一般。因为女主处于她所熟悉的文化之外,年纪又轻,还属于学习生活经验的阶段。但本剧确实关注到了美国与法国的巨大差异,及关于博主、网红和社交网络的影响力,是一次时尚养眼又尖锐的文化观察。

    本剧的服饰很容易让人想起“Sxx and the City” 里的Carrie, 每套都很抢眼,不一定都好看,但绝对搭配得很有新意。而且摄影师一定会远近不同角度拍摄,保证服饰呈现的完整性。风景也拍的很美,每个角度都像皮克斯的《美食总动员》。

    女主人公在剧中经历了很多culture shock , 时刻目瞪口呆,这不意味着对法国文化的赞美,而是讽刺的批判,而且几乎是毫不留情的。

    从这部剧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的是法国人很傲慢自大,说话相当不留情面,比如直接对美国女主说:“你来法国居然不说法语,你才傲慢!“

    针对米-兔的争论也被提及,法国人显然对艾米丽带来的“政-治-正确”美国观点很排斥。当女主提出广告里模特不应全果让周围男性注视时,法国工作人员的态度是:“她没有全果,她有喷香水!”

    挑逗变成了浪漫,吸-烟像吃饭,yellow—笑话或性—骚—扰随处可见,已婚人士有-情—妇似乎司空见惯,几乎每个男性角色都会说出冒犯女性的话。处处可见法国人眼中的“女性价值观”与当今美国有很大不同。就连生活中,法国人也很懒散,上班很晚,做事效率也不高。基本上看完本剧,对法国人印象是好不了。

    不过女主的聪颖之处时面对文化隔阂和周围人的不友善,她一直很乐观面对,且能找到应对方式。比如在法国人眼里是性-感,在她眼中是“贬-低女性”时,她提出干脆广告词就是“Se—xy or Se—xist?” 让公众自己决定。

    剧中几乎所有人都在说“巴黎很棒,很令人兴奋” 但最终,似乎令人兴奋的只有风景,灯光,音乐和服饰,而这社会人文环境,真的有毒,不是所有人可以接受的了的。

    好在,Lily Collins及住在楼下那位法国帅哥真的养眼,看了会令人心情愉悦。

    剧中有一句台词“中国人是背后说你坏话,法国人是直接喷你脸上。” 好像是真理。至少看完后又知道了很多网红地点,希望未来有机会去

    12888140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