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与剑

    全175集
  • 主演:
  • 地区: 波兰
  • 年代: 1999

火与剑影评

10225710
  • 大馍
    2019/3/11 14:28:46
    木偶的开心故事

    情节很好,坏叔叔,坏婶婶,破坏好孩子的梦。很多新的想法带给我们启示,玩具木偶活了让我想起了皮嘎丘,,小时候我一直在等小木马活过来,直到我把他弄丢了。而电影里活了好多只。人民总说我们不应该活在梦里,可是只有在梦里我们才知道需要什么,我们爱什么。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就不好看了,但是孩子的梦总是美好的,也祝他好梦成真!坏叔叔坏婶婶只是特殊的情况出现的特殊产物,现实还是美好的事情多些。<

    情节很好,坏叔叔,坏婶婶,破坏好孩子的梦。很多新的想法带给我们启示,玩具木偶活了让我想起了皮嘎丘,,小时候我一直在等小木马活过来,直到我把他弄丢了。而电影里活了好多只。人民总说我们不应该活在梦里,可是只有在梦里我们才知道需要什么,我们爱什么。当一切真相大白的时候,残酷的现实就不好看了,但是孩子的梦总是美好的,也祝他好梦成真!坏叔叔坏婶婶只是特殊的情况出现的特殊产物,现实还是美好的事情多些。

    10036369
  • momo
    2015/6/6 14:45:04
    年轻人啊
      看了很多韩国的青春片,感觉都可以算是韩国的一种类型片了。
      无忧无虑的少男少女,幼稚不成熟,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或变成自己之前所鄙视的那一种人,又或是发现自己想成为的并不是对的。具体的电影《阳光姐妹淘》《我的黑色小短裙》《如此美好》《热血青春》等等。。。当然还有这部《二十》。
      二
      看了很多韩国的青春片,感觉都可以算是韩国的一种类型片了。
      无忧无虑的少男少女,幼稚不成熟,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遇到了无数艰难险阻最终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或变成自己之前所鄙视的那一种人,又或是发现自己想成为的并不是对的。具体的电影《阳光姐妹淘》《我的黑色小短裙》《如此美好》《热血青春》等等。。。当然还有这部《二十》。
      二十岁是一条分岔路,电影中的三个男孩都站在这条分岔路的路口,他们分别代表了“现实”“理想”“迷茫”。
      李俊昊饰演的姜东宇代表着理想,他的理想很明确考上大学成为一个漫画家,他不迷茫,他也明白实现它要怎样去做。但是却被现实拖垮了梦想,家里破产,要照顾三个弟弟和妈妈,还要上学费并不便宜的高考补习班,他不得不每天打三份工。曾经的女神来找他,他也心痛的拒绝。尽管这么努力但存折的余额依旧不足。梦想是奢侈的,在饥饿的现实面前,他不得不低头。虽然他没有去上大学,而是去叔叔的工厂工作,但他并没有放弃漫画的梦想。
      金宇彬饰演的车浩治代表着迷茫,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大学,他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他没有明确的梦想,唯一的长处就是好身材和能让女人着迷的魅力,游手好闲、并打算余下的人生都以此为志的高人气无业游民,把“泡妞和呼吸就是全部”当成人生目标。却因为爸爸断粮,断钱,而不得不出门瞎转。不是俗话说一般刻骨铭心的爱情都是从意外开始的,所以因为一场意外浩治遇见了让他神魂颠倒的女人,并为她开始改变,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想成为一个导演。虽然还是不怎么正经,但终于拥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
      姜河那饰演的金京载代表了现实,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学着自己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专业,一直避开冒险只追求安全,憧憬着恋爱,特别是在遇到美貌与智慧兼备的社团前辈后。京载很勇敢,追求一见钟情的学姐,京载也很现实,所以在知道学姐和有妇之夫的老师在一起之后就瞬间放弃。
      还有他们的高中同学素敏,年轻的女孩子总是会被坏男人吸引,所以素敏一直和浩治分分合合纠缠不清,但素敏长大了成熟了所以选择了更安全稳定的京载。
      作为电影它的叙事乱七八糟,手法生涩,故事主线连接不清,也没有轻重,一搜发现是导演的第一部作品,原来如此。但中间打群架的那一段却很棒,旋律缓慢的音乐,搭上他们的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让年轻人对命运的反抗是那么优雅。
      每一种特质在他们身上都被放大,我们的二十岁可能有对梦想无能为力的妥协,有对未来的迷茫,有不切实际的憧憬,但生命还有那么那么长,慢慢长大不着急。
    【详细】
    74911152
  • 乐乐乐
    2015/3/20 16:14:37
    开水煮青蛙(关于《痴的》杂谈)
      十九世纪末,一位来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动物学家做了一个残忍的实验,他将两隻可怜的 青蛙分别丢到沸水和温水中加热,然后得出了著名的青蛙理论。而远在东方的文明古国在若干 年后如获至宝,把这个原本属於两棲动物界的奇怪实验当做具有社会意义的现象教育了一代又一 代的国人。我初中时爱去网吧,不巧常被老师抓住,多次听她讲到这个故事,我以为老师是为了吓 唬我,长大后才知道,领导也愿意用这
      十九世纪末,一位来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动物学家做了一个残忍的实验,他将两隻可怜的 青蛙分别丢到沸水和温水中加热,然后得出了著名的青蛙理论。而远在东方的文明古国在若干 年后如获至宝,把这个原本属於两棲动物界的奇怪实验当做具有社会意义的现象教育了一代又一 代的国人。我初中时爱去网吧,不巧常被老师抓住,多次听她讲到这个故事,我以为老师是为了吓 唬我,长大后才知道,领导也愿意用这故事吓唬小弟,原来这是一种善意的叮嘱,提醒我们要 警惕环境对人的影响,我不禁回想起老师的用心良苦,心里一酸。但又大了些突然发现自己 被骗了,小青蛙扔开水里,这不涮火锅呢吗,这还能跑得了?我恍然大悟,然后从锅里捞起块 牛肉放进嘴里,边吧唧边想。

      『一个民族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历史,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未来。』这类话我看的眼睛都起茧了, 我的『被代表躁动症』也时常在这种情况发作。和那些不痛不痒的心灵鸡汤和金句不同,这种话 的心理暗示威力很大,政府被替代成了民族,民族被替换成了自己,那么看似陈述的话就成了结 论和警示,无缘无故的自己承担了如此大的责任,不禁让我寒毛直竖。这种体量的大坑生活中随 处可见,通常你躲也躲不开,而且为了让你心甘情愿的往里跳,有人会告诉你要与民族命运同呼 吸,共存亡。当你身体离开地面时,甚至还有那么点小骄傲呢。在《痴》里,类似的情感自始至 终贯穿着,从怀疑一切到被一切怀疑的过程串起整条故事線。后知后觉的张先痴像是那个时代的 影子,也像活在真空中的游魂,他的被符号化不关乎导演意志,而是那个时代的惨剧。电影开始 的那段独白是对他最准确的描述:『他曾经是孩子,是才子,是天之骄子。也一度是傻子,是疯 子,是回头浪子。最后他才是赤子,是刀子,是过河卒子。』

      我们的民族总是热爱半遮半掩的美学形式,从文化到政治,从语言到行为,都是如此。我想如 果哪家单位无聊,统计日常口语词的使用频率,『那个』一词应该会十分靠前。国人热爱代指与不明说源 於恐惧,问其究竟在怕什么,估计会用手指指天,回答『上面』。我想这与人性和共性无关,是 环境使然。《痴》来自『那个』年代,因为血与土地空前紧密的联繫,所以那个年代散发着恶 臭,在这之前最多是『管抬不管埋』,场面虽震撼,但也只是伤心而已,而到了『那个』时代主 要是展示过程,甚至通报细节,要让你知道错哪了,至於结果,人人平等,倒是真正的共产了。 还好有张先痴和邱炯炯这类人,前者是历史的本体,断代的悖论;后者是说书人,让文本转化 了形式得以延续。二者都是痴人、妄人。对於这个时代他们像矛而不像枪,直戳要害,却不索 命,架势和伤口是他们存在过的依据,而看客的重要性大过目的,只有听到的看到的人多了,历 史才会回归本来的职能。当今不乏勇敢的作者,他们直面当下社会问题或社会边缘和角落,以 自由为代价,捍卫表达的权利。相比较,邱炯炯的勇气多了些玩味和花招,但层层拨开外衣你会 发现里面赤裸的让人不好意思,那股生猛和直接扑面而来,我初看电影时会被里面的台词惊出一 身冷汗,我会怀疑这些恐怖的语言真的取材於真实吗?乖张的形式和怪異的语调会让它听起来有 那么些假,但随后我意识到这种『假』只是邱炯炯让它们听起来不那么恐怖罢了,相比真相人们 更容易接受荒诞。

      我无法体会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经历了怎样的折磨,也许《痴》替我展开了一种可能性,我从 张先痴身上看到了这个时代右派丧失的绝对理性。今天,人们爱听袁腾飞和高晓松这样的『方便 麵学者』讲故事,他们以精英视角和普世价值为武器,声情並茂的高声吆喝。但除了空洞的意淫 和冷知识外,我看不到身份背后的价值。在这个『话语权』被下放的时代,站队比站街更让人 兴奋,个体的标签被政治图腾盖的严严实实,人人都想随时随地来上一发,突然觉得民主在这 一刻昇华了。我不知这是不是一种进步,或许正像陈丹青说的那样:『人太自恋了,总觉得自己 的时代太悲惨或太辉煌。』
    张先痴就如同这个时代的西绪福斯,和他同伴们不同的是,他藐视权威,仇恨死亡,对生活充满激 情 。他 用 了 半 辈 子 时 间 选 择 道 路 、身 份 、女 人 ,生 命 。同 时 在 通 往 生 命 尽 头 的 路 上 奋 然 前 进 。走 了 很 久,猛的一回头发现自己身上曾经发生的事情如此荒诞,同西绪福斯不同的是,张先痴艰难的站到 了山顶,山顶上布满石块和杂草,荒凉的和其他地方没有什么两样。曾经的富家少爷已是白发苍苍 的老头,唏嘘之余也在庆幸自己还活着,这种真实的感觉同荒诞本身一样荒诞。
    加缪说「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便是自杀。判断人生值不值得活,等於回答哲学的根本问 题。」和张先痴同时期的很多人选择了自杀,他们意识到世界的荒诞性,不堪屈辱又无能为 力,只得用荒诞的行为终结荒诞本身。在《痴》中邱炯炯尝试着回答了一部分,谢邦琼作为片中唯 一自杀的角色具有一定代表性,他是片中那股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的直接作用者。

      那个时代的恐惧感在今天仍能找到类似的影子,比如最近如火如荼的『净网』扫黄打非运动。在 当下有一大批依托网络存活的所谓『色情业』,视频,图片,漫画,文字,百花齐放。前阵子有 个报导说云南某知名淫秽视频製作者夫妇落网,一时间淫秽视频界草木皆兵,网友哀叹之余也有 些惶恐,生怕哪天突然被几个膀大腰圆的大汉闯入家中收走电脑。一些色情文章的作者见势立刻 转型,换个笔名简单,换个文风可难了,宫廷斗争怎么写都是av既视感。后来又有一篇报导,有 一名淫秽视频的製作者死在出租屋中,警方初步判定是自杀。将两个报导连在一起看你会发现, 这种恐惧不是杀了人坐在家里等被抓那么简单。她根据自己的判断无法得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但根据局势判断自己确实死定了,设想了各种被抓时和被抓后的细节,绝望和自责在心里蔓延。 就像卡夫卡《地洞》里那隻奇異的小动物一样,紧张敏感的察觉外界的一举一动。孤独、无助、 世俗化的羞耻心让这个少女走向了自我终结,她用死亡选择和这个世界再次站回一边,而並非像 我们常听到的说法——自杀是选择和世界决裂。回看反右期间的众生,你会发现他们之间是有共 性的,深植於心中的恐惧是源自身份的被边缘化,你无法发现改变从何时开始,也不知要进行到 什么时候,恐惧的深渊像流沙一样吞噬着身体,这是不确定性带来的多义。人会对不存在的东西 产生恐惧,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也是政治恐怖主义的核心,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脑补。谢邦琼 的死在《痴》中显得有些温和,就像他的性格一样,温驯、寡言,同时又会被轻易击毁,但他的 刚烈又像辛棄疾的采桑子中写到:『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 愁。』如果将他放在当下的语境里恐怕会遭遇同样的境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未伴随文明的发展改变过,相反,恐惧的内核和外延在变得更加庞大和複杂,我们今天承受着尼采所说的『 超人』本该承受的压力,而『超人』並未从我们身边诞生。相比当下,张先痴的年代反倒显得单 纯了些,斗争有来有去,一板一眼,並且旷日持久。而当下的斗争都遁於无形,连选择死亡都显 得虚无,这便是文明的代价吧。我想《痴》的借古喻今不单只是在政治层面,对於生存与死亡的 探讨也具有同样的现实意义。

      《 痴》的剧本严格来说是属於改编,根据张先痴的《格拉古轶事》的部分篇章而来。片中大量引 用了书中的原句,邱炯炯用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加上剧中张先痴和张先痴本人的声音,三种代 表一个人的声音穿插在片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反身性的文本,即相互决定性。你被画面中的奇观和 景致所吸引,无暇顾及导演的意识从何时介入,张先痴冗长的一生被邱炯炯捏成了一颗颗裹着糖 衣的药丸,哗啦哗啦的一股脑倒进漂亮的玻璃罐子里,然后拧紧瓶盖,放在华美的天鹅绒布上, 在聚光灯下供人远远的观赏。如果你愿意走进看看,甚至愿意尝尝,邱炯炯便会咧着嘴用力拧开 盖子,然后坏笑着示意你不用客气,罐子打开时一股无法掩盖的苦味扑鼻而来,仔细辨认似乎还 有股糖衣散发的果香,如果你执意要尝尝的话,建议温水送服,别嚼。

      作 为 原 著 《 格 拉 古 轶 事 》 的 一 部 分 ,《 痴 》 所 传 递 的 信 息 量 就 已 经 十 分 巨 大 了 , 如 果 将 其 量 化 那 便 是 3 3 0 分 钟 。第 一 次 听 到 邱 炯 炯 说 成 片 有 5 个 小 时 左 右 时 ,我 和 大 多 数 人 的 反 应 一 样 ,瞪 圆 眼 睛 ,张 着 大嘴:「啊?」随后我意识到,所谓「左右」当然指的是右 。通常那些超过3小时的片子都是在结构和 形式感上有很明显的修饰痕迹,为了掩盖冲突内核的非典型性和戏剧性,作者会大量展示背景 与人物的关係,强调连贯的时间,把铺天盖地的长镜头劈头盖脸的扔你面前。不可否认的是这些 超长片电影,或者影像,都有着极广的纵向维度,不管是虚构的主题还是建立在大时代下的个 体,在如此长时间的凝视下时间会被拉长,因此会产生某种特殊情感。我记得王家卫有一次接受 採访时说,在他童年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一部日本电影,当时王家卫一早钻进了电影院,直到 晚上才出来,中间不知道睡过去多少次,当时的他完全不懂这是在拍什么,可是他却说,他第 一次知道原来电影还可以这样拍。你看,它这么长,怎么会没有意义呢?是啊,时间本身不仅是 载体也是一种形式感,一种修辞。贝拉塔尔说『只有持续的镜头,才能唤起他人的注意力,对 於正常时间的认识。』影片的时长达如果到了生理的临界点,那这之后的观感会呈现出冥想的 外观,意识游离在懂和不懂的交界处,而之前的影像便转化为一种语法,使之后的行为成为顺 理成章的继承。《痴》的前两部分是跳跃性叙事,时间和空间关係处理的很风格化,怪诞和乖 张的气质显露无遗,而第三部分是線性叙事,开始非常集中的展示大背景下的小群体。因为有 了前两部分的叙事习惯和丰满的大环境描写作为铺垫,第三部分原本阴郁沉重的故事也多了一种 『荒诞的苦涩』,而且因为继承了模糊、松散的观感,突然的收缩让整片在节奏上也立体了起来。 导演像虐猫狂人薛定谔一样,把观众像小猫一样囚禁在黑暗之中长达数小时,用他的疯癫和诡计玩 了回时间假想。

      通常串联起每个情节和动机的背后都有一个普世逻辑,这种逻辑的形成来自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 生活背景,而一些导演则用差異化来使电影产生一种陌生感。例如,一提到超现实主义电影总避 不开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和《黄金时代》,后人用弗洛伊德的理论生搬硬套,费力去解 读其中的隐喻,也许这种行为本身是带有一定趣味的,就像最近看过的一本书中写到:『电影作 为第七艺术更接近绘画,但是,是一种没有绘画的绘画。』我想,布努艾尔和达利的小把戏之所 以令他们自己感到兴奋且乐此不疲,恐怕是发现了电影语言向绘画的延伸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语言 风格,那种像梦境一样的碎片化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因为你无法否定梦的真实质感,而且直接用 语言和图象描述梦境的非连贯叙述是不需要理性的思维过程的。《痴》中的超现实风格有一大部 分是体现在声音的设计上。比如,由於拍摄现场处於一座工厂内,机器发出的噪音使得录音师无 法同期录音,但邱炯炯执意要录一些工厂内的环境音效,而在成片中也多次在背景音中出现了这 种如钢铁怪兽般的声响。剧组在近3个月的拍摄期间,每天都会听到这种同故事年代极不相符的现 代工业声音,但有趣的是在长时间的重複下,身体本能的将两者粘合在一起,而邱炯炯做的正是 将这种真实的生理体验重新整合,像提炼梦境中的某些元素一样,用它来增强真实的荒诞感。所 谓反常识、反叙事、反高潮,反效率都是因为『反』的意义被个体间的差異化放大了,简单点说 就是观众觉得这片一定是在说1+1=3,而导演想说的却是1+1=筷子。你看,导演压根就没想跟你 算数。某种程度上说,在非工业化电影范畴内,除非作者本人没人能正确解读一部作品,即使电 影语言足够传统和简单都会因为细节的遗漏产生偏差。不过也不排除真看懂的,不仅是感官上的 共鸣,而是心智上的领会,能说得清道得明那种,我想这应该和宇宙射線或磁场什么的有关吧?

      《痴》里展现的差異化显得十分外放,单看轮廓就判断的出它並非是在做『巧』,而是肆无忌惮 的玩儿『拙』。某种程度来说《痴》有一种扭曲现实力场,将任何形式的东西扔进去都会变成同 一种风格,薛鉴羌的《残废科幻》也呈现出这种感觉。我私下里和两位导演都是朋友,而且都 是先喝酒后看作品,和很多导演不同的是,他们本人和自己作品的契合度极高,可以说是人格直接 驱动行为,而有些导演和自己的作品却是断裂的,这有可能是种偏激的审美趣味,也不能因此评 断孰优孰劣。邱炯炯和薛鉴羌各自作品的特征虽然不在同一范畴内,但本质都是依靠直觉和荷尔 蒙的,我喜欢他们的直接和不怀好意,而且有时还带点孩子气。他们作品中都呈现出人为粗糙的 质感,而非单纯的影像粗糙。薛鉴羌的手持摄影和美术风格简陋又带点鲁莽,就像他镜头中的人 物一样,简单且极易失控。彭帆(《痴》剧情部分的摄影师)的摄影也同样是直觉式的,和传 统手持摄影强调的呼吸感不同,他的摄影展现出一种敏感和好奇,通常我们说纪录片的摄影画面 永远是慢人物一步的,剧情片是与动作同步或稍快,而《痴》的摄影更接近前者,运动中带着一 种难得的真实和温度,同时这在整体上加强了『间离』的效果。抽象的说《痴》的摄影是在靠 『嗅觉』移动的。

      纪录部分在《痴》中初看是条線索,贯穿始终,是剧中人物动机的依据。但仔细想想,並不都 是如此,在某些段落『剧情』和『纪录』的关係是颠倒的,纪录部分真实的质感被刻意的减 弱,比如片中大量的类主观视角镜头,有意识的晃动强调作者的存在,或用怪異的视角暗示着 不安和某种趣味,这又回归了『间离』。纪录部分的功能同邱炯炯用自己的声音做旁白一样,是种强力干涉,也是反影片形式和假设的期待,风格接近奇观电影和表现主义电影,而到了 《痴》则彻底的使用了戏剧表现主义的变形和图形化的场面调度,一定程度上有《卡里加利博 士的小屋》的特征,比如在摄影棚内搭设极具表现主义风格的场景和图型化的构图。但在演 员表演上相对《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要有节制的多,主要人物基本遵循了常规的表演方式, 但对一些反面角色的处理上仍然保留了一些夸张的、视觉化的元素。比如,片中多次出现的手 捧菊花的干部,这个角色呈现出的阴森恐怖並非靠语言和表演,而是靠与奇观化的场景融合和 与生活化场景的背离展现。

      邱炯炯在这次的《痴》中不仅前作风格化的发扬,也没忘了老本行的『戏曲』风味。严格意义 上来说,《痴》还是属於黑白电影,但部分场景做了变色处理,类似《鳗鱼》和《蓝》中的那种情绪 预警,但我想这更像是用了川剧中『变脸』的元素。川剧的脸谱用颜色作为角色的标记,其使 用的色调根据观众长期的审美习惯为依据,而变脸则是把抽象的不可见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具象 化。《痴》中的『变脸』也是依据情节或人物的情绪变化为依据,将颜色和图案解构,分别置 入情节中,比如『蒋毛过江』这场的青色,通常川剧中的青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和好勇斗狠的 刽子手。而片中的马、鹅、青蛙等动物也是脸谱中图案的物化,我想这种重构本身的趣味性是大 於其象征意义的。
    《 痴 》 的 美 术 风 格 一 直 处 在 有 意 识 的 失 控 边 缘 ,像 酒 醉 后 的 离 别 。大 量 装 置 感 极 强 的 场 景 和 道 具 出 自艺术家邱昕之手,有趣的是他也是剧中张先痴的声优。老滑头萨特写贾珂梅悌时说他需要从石块 和空间中塑造出人物来,用来描述『完全静止中的运动,无限複杂中的统一,纯粹相对中的绝对, 永恒现实用的未来。在默然沉寂的事物里,显示出发出言语的跡象。』我想这话已足以表明 我的态度。

      从整体上来说,《痴》具备成为史诗电影的各种条件,又像是一壶惊醒世人的开水,它借用 张先痴的一生梳理了那段未被熟知的文化灾难。难得的是这不是反思也並非批判,是良善的记 录,是迷走於历史荒漠中的稻草人,远远看去那像是田间的农夫,当走近发现这是行为怪诞的草人 时,再回头望望这茫茫旷野,空无一人。

      邱炯炯常在片场提出些新奇的点子,用他的话说叫『现掛』,有时大家面露菜色,他总会在后面 补一句:『我操,玩嘛!』随后大家斗志昂扬的走进满天尘土的棚内。因为製片费用的限制现在 看到的版本总是还有些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但正是这种手工精神让《痴》显得这样特别,对於 观众来说这或许是部有趣的牛逼的电影,对於我们来说这是一次不可複製的体验,我发自内心 的喜欢这部电影,也对那烟雾缭绕的片场心存恐惧。在这部戏杀青后的一个月里,我很快的投入到 其他琐事中,整日忙於酒桌和办公桌前,每到深夜人静躺在床上总是一声叹息,感叹生活不易之余,总 有种没使完的劲在身体里琢磨着要出来,同时伴着一股潮湿温润的气息,我看到那些旧木头被堆 得老高,摇摇欲坠,那些被油光和泥土涂满的脸谱在黑暗中闪着金子般的光芒。那些日子还没被 叫做岁月,我还来得及感受它的温度,就像那些成群穿越密林与荒野的野兽,用力嘶吼后留下的 热量;像七月四川的夜晚,田间水塘边成群的青蛙扑通扑通的跳进滚烫的、湍急的铜锅里。

                                                                                二零一四年五月四日夜
                                                                               发于第六期《电影作者》
    【详细】
    74198154
  • 油豆跌滑小地狱
    2014/7/20 0:40:17
    情深至此
    看完这部电影后,觉得它简直是为我而生。

    琴瑟在御、愿得一人心、对你鲜艳热烈的爱,没有一句不是在刻画我的心境。有哪一个才情横溢容貌清丽的女子不渴望这样一段浪漫的情缘?
    佑宁扮演的连齐,英俊潇洒,富有才情,懂得用穿在腿上的玻璃丝袜来讨好一般的女人,而赠给蝶玉香水,这不正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真实写照?

    他们的爱那样鲜艳浓烈,单纯得不掺杂一丝杂质。君可见,蝶玉身着在众多姐
    看完这部电影后,觉得它简直是为我而生。

    琴瑟在御、愿得一人心、对你鲜艳热烈的爱,没有一句不是在刻画我的心境。有哪一个才情横溢容貌清丽的女子不渴望这样一段浪漫的情缘?
    佑宁扮演的连齐,英俊潇洒,富有才情,懂得用穿在腿上的玻璃丝袜来讨好一般的女人,而赠给蝶玉香水,这不正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真实写照?

    他们的爱那样鲜艳浓烈,单纯得不掺杂一丝杂质。君可见,蝶玉身着在众多姐妹中尤显清新脱俗的绿色上衣紫色秋裤,头上别着娜姆姐姐的标志之花,坐在连齐怀中与他热吻吗?那正是这段爱情最美好的地方啊——连齐爱的并不是蝶玉美丽的外表,而是她的才情和深情!你看见蝶玉眼角的褶子了吗?想必是导演故意安排的,通过这样的小细节告诉我们连齐用情至深,真是好不感人呀!

    娘,我爹是什么样的人呢?
    你爹呀,是一个英俊又油菜花的美男子。

    看到这里,仿佛浑身的水分都跑到眼眶里了,我再也忍不住抽泣起来!

    饱读诗书的文艺女子都是这样的,虽然有些自我,但这不正是女文青的特色吗?何况蝶玉不仅饱读诗书,她还会写字!如果不这样,怎么会写出令人感动的文字呢?轮回,生死,怨恨,爱,如果没有女文青的自我牺牲和痛苦,怎么会有读者的潸然泪下呢?梦回青楼,一看名字就知道内涵满格,这样悠远,好像有一股力量牵引着,不断跟随她追溯过去。

    前世今生的故事仿佛命中注定一般,大房给二房下大麻,白衣错乱女子给黑衣错乱女子下LSD,还有奕堂,两世都纠缠于两个女子之间,你看到他瞪大的眼睛,就知道他有多么难以抉择!但他始终深爱的都是心如,前世为她不惜在地下室门口凹造型准备跳楼,后世为她毅然拒绝前妻支票诱惑,宁可自己陪酒卖肉也要换得一纸离婚书。虽然他前世让蝶玉和连平少爷在棺材里呆了一晚上是很不人道的,但他眼看着心爱的女人和三弟打炮居然默默忍受独自吞泪无语凝噎最终成全,这难道不是爱吗?

    然而痴男怨女虽多,但看到结局我才幡然醒悟,我太幼稚了!这世上超生死,超越时代,超越性别,超越物种的爱,直到最后一刻才被揭晓!始作俑者根根对三少爷可谓用情至深。年幼的他也许不知在哪个角落偷偷瞥见风华正茂的连齐,于是,这其实才是酿成所有悲剧的源头啊!君可见他给情敌送信的时候脸上是笑容满面,但谁知他心里是不是在滴血呢?

    然而残酷的编剧和导演竟然连和尸骨厮守的机会都不给他,最后三少爷随风飘逝的那一刻,我的心和根根一样,也碎了。毁,不悔,你能否懂得?

    影片结束,我从座位上站起,久久不能平复。环顾四周,有个小朋友被吓得大叫妈妈我不要看了要回家,大家都笑起来,我知道,虽然他们此刻在笑,但他们没有一个不被这样感人肺腑的剧情所打动,尤其是旁边的一对情侣,女生感动得在男生怀里微颤!

    然而再迫近完美的事物也是有瑕疵的,比如我的偶像菁菁,他海报上浑然天成的造型也是我去看这部电影的原因之一,我从未见过如此本色的造型!可是他的台词少得让我几乎崩溃!再比如给心如姐姐配音的人,她肯定不懂这部片感人肺腑的深情,要不然怎会如此僵硬,竟给心如姐姐的演技都减分了!

    最后想说的是,编剧姐姐可能跟我一样是个富有才情的女子,那里面引用的诗句,竟然和我平日里喜欢读的那些一模一样,我想这就是心有灵犀吧,还有角色的名字,若卿,奕堂,蝶玉,连齐,诗诗,我想,没有看过《鱼塘深深深几许》的人是不会懂得其中含义的。

    这世间所有为情所困,美艳孤傲,才情横溢的女子啊,我们都要坚信,不要怕孤独,不要怕等待,只要按时吃药、不吃错药,总有一天会等到属于你自己的霸道总裁。

    好了,就写到这吧,毕竟暑假过半,我必须要回家写作业了。
    【详细】
    67471546
  • 张小北
    2009/9/26 19:56:51
    《麦田》的欲望和谎言



    如果一定要按照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方式来划分电影类型的话,《麦田》无疑是属于文艺片的阵营。而差不多同期上映的电影里,它又和同属文艺片阵营中的《狼灾记》有所不同──它的气质属于浑身上下都流露着文艺范儿,但仔细一想它和艺术片又有差别。因为,你还真琢磨不透这片儿到底想讲什么。

    关于《麦田》的故事,网上已经到处都是了,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我作为一个类型片重症患者,对艺术电



    如果一定要按照商业片和文艺片的方式来划分电影类型的话,《麦田》无疑是属于文艺片的阵营。而差不多同期上映的电影里,它又和同属文艺片阵营中的《狼灾记》有所不同──它的气质属于浑身上下都流露着文艺范儿,但仔细一想它和艺术片又有差别。因为,你还真琢磨不透这片儿到底想讲什么。

    关于《麦田》的故事,网上已经到处都是了,我就不在这里复述了。我作为一个类型片重症患者,对艺术电影和文艺范儿的电影都抱着小心翼翼的尊重态度──在咱们这里,看不起类型片是您有品味;看不起文艺片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但是,说实话,我没看懂《麦田》的故事,因为别说类型化叙事了,就是从散文的角度我也没能捕捉到这个电影的神韵。

    无论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关于谎言还是欲望,它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没能营造出一个合适的故事载体。对于一部所有的电影元素都营造的分外精良的电影,却恰恰在最根本的故事层面上没能讲明白一个故事,确实是非常遗憾的事情。《麦田》的摄影、美术、音乐、剪辑等等环节,都可以说是精美甚至华丽的。但是在这些华丽的元素包装下,这个故事的主题却是模糊而游离的:两个秦国逃兵在一个寡妇村里的冒险?还是谎言和真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或者是欲望和人性在东莫村里的相互救赎?这些大概念都被这个模糊的故事给炖成了一锅糊涂粥,我们作为观众固然很尊重导演的思考,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整理出一个明确的思路,这部电影对观众的要求就有点高了──大部分观众作为消费者还是去看故事或人物的,而本片在这两点上恰恰是模糊和混杂的。

    本片中只有两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但很不幸都是反面例子。一个是杜家毅扮演的逃兵,其癫狂和夸张的表演方式,将这个本来就猥琐的角色塑造的更加令人厌恶。杜家毅扮演的这个角色每次在银幕上的出现,都让我不由得有一种想起身离场的冲动。我不清楚这种表演风格是由导演控制的还是演员自行发挥的,但就我个人的趣味来说,这个时时刻刻都穿着丁字裤的男人彻底毁了本片精心营造的文艺范儿。

    另一个让我记住的角色是王志文扮演的强盗头目。除了他时时刻刻都在飞扬的长发以及牛屄闪闪的围巾外,我相信他最后的结局一定会让观众印象深刻。主要原因是这个角色深得星爷无厘头表演的精髓,在紧张刺激的悬念之后,他忽然用一种令观众极其意外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喜剧效果──我就不剧透了,大家自己看吧,我打赌观众一定会在这个地方有笑场。

    作为戏份最吃重的女主角,范冰冰在本片中的表现确实非常抢眼,但可惜由于剧作结构的限制,她还是没能表现出一个好演员对整体叙事的提升作用。这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全都是故事强加上去的,范冰冰只是将故事所设定的人物动机加以放大,并没有能够给这个角色提供冰山水线以下的部分,因此这个角色就没能表现出令观众信服的动机。并不是这个演员不努力,而是电影故事所提供给她的空间就这么大,她的爱和恨,奉献和牺牲,苦闷和欲望等等情感细节,最后呈现出来的全是夸张的表面化处理。(不过考虑到本片所有演员的表演风格基本上都是这种极度夸张的舞台剧表演风格,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要的风格?)

    王学圻和范冰冰扮演的角色有一场大婚的戏,那段场面的处理实在是让人浮想联翩──不是色情也不是暴力,而是闷骚。这段大婚场面的整体风格,还是没能脱离第五代导演的共同趣味,而第五代导演的这种共同趣味,张献民老师曾经做过精辟的总结:青春期性交不充分综合症(以及漫长无比的后遗症)。


    作为一部很少有的以平民为主角的古装片,《麦田》在质感方面的营造相当成功,无论是普通士兵的兵器和甲胄,还是平民的服饰和日常用具,都能看出一种用心的精细。配合这种精细的质感,本片大部分时候的画面构图都堪称完美,很多画面的色调经过后期的强化后,已经具有一种金属般的质感。(所以本片的预告片就非常好看,发布的剧照也十分完美)

    而作为故事最大主角,那片金灿灿的麦田,的确是非常值得夸耀──我个人估计这片麦田有可能是为本片拍摄专门种植的,因为其种植密度和分布实在是不象自然生长而成的。对于这样一部古装片来说,这片麦田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虚构世界,如果其中发生的故事能够让观众得以认可,那么这个故事将会给观众带来一次很完美的观影体验。只可惜故事层面的含糊和混杂,很难让观众对这个故事和这些人物发生移情作用,最后这片金灿灿的麦田就只能沦为一片华丽的景片。
    【详细】
    24091822
  • 雨霁云霏
    2021/9/27 15:28:37
    异己者的自我认同及达成路径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如何看待异己者(小众者),以及异己者如何接纳自我的故事。这里的异己者可以指任何,意见相左者、特立独行者、乃至LGBT群体。

    害怕被孤立、被排斥甚至被残害,这是所有异己者所要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当一个人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某一种特质,会给他带来此种担忧的时候,他会本能地选择逃避。这

    这是一个关于人类社会如何看待异己者(小众者),以及异己者如何接纳自我的故事。这里的异己者可以指任何,意见相左者、特立独行者、乃至LGBT群体。

    害怕被孤立、被排斥甚至被残害,这是所有异己者所要面临的共同难题。因此当一个人逐渐发现自己身上的某一种特质,会给他带来此种担忧的时候,他会本能地选择逃避。这就是为什么,当Luca看到Alberto显出“海怪原形”的时候,他第一反应是和对方划清界限(当然,举报对方也是划清界限的一种表达方式)。

    所以Alberto离开了Luca,因为他本以为他们会是同一种人,但现在Luca却公然地跳到了他的对立面,这样的处境让Alberto又回到了当初的那座“孤岛”上。孤岛之所以安全,是因为那里没有其他人——异己者,是针对大众而言的;若是这个世界上只剩下1个人,又何来“异己”可言呢?

    因此,孤独和安全本就是一体两面的。想要体验热闹和被连接的感受,也就必然要承担被诋毁被残害的风险。

    但是Luca的优势在于他善于找到那些同盟者。同盟者不代表和异己者持有完全相同的立场,但是却不妨碍他们去接受异己者,正如剧中的茱莉娅Giulia和她父亲。

    获得同盟者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它非但会成为保护伞,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稳定而又温柔的接纳环境。人之所以需要“合群”,有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需要获得一个稳定的社会关系的支持(当然,越是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人的支持就越是重要)。

    这是我觉得这部影片挺有意思的地方,因为它不仅探讨了一个异己者要如何接纳自己成为异己者,更重要的是它探讨了一种达成的路径——一个异己者要坚定安全地“走不同的、小众的道路”的策略和方式:尽可能地找到更多的同盟者似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路径。

    电影中有一个令我非常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关于两个老奶奶。她们一共出现了2次,第一次的时候,是Luca和Alberto刚来到小镇上迎面撞上了她们。当时是一个大晴天,她们俩吃着冰淇淋(亲密的样子)但是她们依旧带着伞出门。

    而第二次,当Luca和Alberto作为人鱼的身份被人类所认可后,她们拿下了伞(现出了原形)。这种隐藏是漫长而又痛苦的,在这种伪装中她们的痛苦无人可言说,那些不论晴天还是雨天都带伞出门的日子,就注定了她们必须在人前隐藏起某些独特的东西。但是正是独特的东西才是自我的构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们的自我被缺失和剥夺了,至少在社会学意义上

    也正因此,Luca和Alberto的伟大和勇敢非但是自利的,且是利他的。他们的努力使得更多的人(独特的人)能够在社会学的意义上“被看见”;而 “被看得见”是“被理解”的前提。

    一个隐藏的彩蛋:故事的发生地是意大利里维埃拉,似乎是在致敬《call me by your name》~

    【详细】
    138881564
  • 刘刘
    2021/3/26 1:49:57
    感想而已

    片尾说“人的高贵与否并不由他的出生决定”。

    就是说“出生高贵的人也可能活到尘埃里,出生平凡的人也可能活成人上人”。

    嗯,的确是这样的。

    虽然说我好像也没有见过特别严重的资本社会里的阶级分化,但是人和人的差距我却是日

    片尾说“人的高贵与否并不由他的出生决定”。

    就是说“出生高贵的人也可能活到尘埃里,出生平凡的人也可能活成人上人”。

    嗯,的确是这样的。

    虽然说我好像也没有见过特别严重的资本社会里的阶级分化,但是人和人的差距我却是日渐感受深刻。

    先说一句题外话,《行骗天下系列》是我特别喜欢的系列。尤其是还有我女神。

    但是随着主演的不祥事,真的是看一部少一部的感觉了。珍惜一部是一部。

    是“想成为公主的人多呢?”还是“想拥有公主的人多呢”。

    反正我是选择后者,你们怎么选呢?

    一个灰姑娘最后真的留下来当公主了。

    一个江湖骗子最后一分钱没拿做完慈善退场了。

    当公主好像很累的样子,身不由己的情况是不是更多,就像被逼着做个大人。连18岁成年后突然开始承担社会责任都没有很多人能够好好做好,更不要说公主要从小就提前告别“童言无忌”的权利。

    所以当然做个骗子轻松多了。我就喜欢做个骗子。就像我一直都觉得性本恶,没有人有义务做善良的人,做充满善意的人这种选择,本身就已经是加号了。而不做利他的事情才真的是理所当然的人之常情。

    人的表面和内在真的何止是只有两幅面孔,当社会人当的最成功的真的都是优秀的“自导自演”的天才,也是都能随时脱身而去的理性至上者。

    但不代表每个人都要成功吧。看“这个公主”就粘着人间烟火留下来了。也很开心。

    好了,挤不出来了。我真的600字以上的小作文都挤不出来了。

    和L以后约定一周看一部电影,我会好好写的。

    今天就这样吧,晚安。

    【详细】
    133441022
  • Leon
    2022/4/12 21:25:49
    一位吸血鬼母亲的自我救赎
    《血色天劫》:“一位吸血鬼母亲”的自我救赎”! 作为一部小众另类版血腥惊悚电影,两个多小时的长片依旧让我回味无穷。整部片子对于“吸血鬼”的设定显然是带有欧洲神学主导的“诅咒模式”,就算你拿走了大蒜、十字架,银制品,也就依旧逃脱不了“见光死”的定律。至于片中...  (展开)
    《血色天劫》:“一位吸血鬼母亲”的自我救赎”! 作为一部小众另类版血腥惊悚电影,两个多小时的长片依旧让我回味无穷。整部片子对于“吸血鬼”的设定显然是带有欧洲神学主导的“诅咒模式”,就算你拿走了大蒜、十字架,银制品,也就依旧逃脱不了“见光死”的定律。至于片中...  (展开)
    【详细】
    14334215
  • 大战神慕容恪
    2023/4/18 4:22:00
    赵匡胤确实就最伟大皇帝了
    【详细】
  • 151102263
  • 风雪夜归人
    2019/12/15 16:21:31
    只看到第四集,做个预测……

    其实现在做预测很危险,因为打脸的概率有点大

    但是自我分析来看,女主可能是圣母心人设,然后把让大家痛苦的往事再来深究一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编剧已经逐渐地在把各种人的复杂关系在一点点揭开,所以这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17岁孩子没有犯罪被诬陷的故事,而是所有人都有责任,但是大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孩子来承担后果的故事

    为什么打三星呢,主要是女主的表演真的捉急,可以

    其实现在做预测很危险,因为打脸的概率有点大

    但是自我分析来看,女主可能是圣母心人设,然后把让大家痛苦的往事再来深究一遍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编剧已经逐渐地在把各种人的复杂关系在一点点揭开,所以这应该不是一个简单的,17岁孩子没有犯罪被诬陷的故事,而是所有人都有责任,但是大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孩子来承担后果的故事

    为什么打三星呢,主要是女主的表演真的捉急,可以说是面瘫脸走天下,还好整体故事撑得住,否则真的就是又一个limetown了……

    【详细】
    12099243
  • Mia的四
    2012/9/29 11:29:31
    破碎之环、毁人之作(轻微剧透)
    第一次写影评,不好勿喷
    昨天在回家之前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夜晚,新婚妻子下午心情不好,晚上请小姨子和他未婚夫吃了顿肉疼的火锅,然后奔着《生化危机5》去的,看了这部《环形使者》,看完的时候脖子都疼了,回家以后就全都好了,不过那和本文无关。
    其实当买完票,看到布鲁斯·威利斯和约瑟夫·高登的kappa大幅海报时还是有一些端倪的,因为我们都觉得那个年轻人又像约瑟夫·高登,又有些许不同,因为下午看妻
    第一次写影评,不好勿喷
    昨天在回家之前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夜晚,新婚妻子下午心情不好,晚上请小姨子和他未婚夫吃了顿肉疼的火锅,然后奔着《生化危机5》去的,看了这部《环形使者》,看完的时候脖子都疼了,回家以后就全都好了,不过那和本文无关。
    其实当买完票,看到布鲁斯·威利斯和约瑟夫·高登的kappa大幅海报时还是有一些端倪的,因为我们都觉得那个年轻人又像约瑟夫·高登,又有些许不同,因为下午看妻子家人老照片的时候,好几次认错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产生了怀疑,然后我和妻子就完全无视掉了这最后的警告,怀着愉快的心情进场了。

    正式开始前先吐槽一下小囧的妆容设计
    影片的头20多分钟里,我一直在纠结为什么约瑟夫高登在这部影片里变得如此之丑?塌鼻头、扁嘴巴...种种,看上去眼睛也小了...当布鲁斯威利斯出场时,我一下明白了这是化妆神技的造物...但是真心丑。布鲁斯威利斯依旧熟男味道十足,小囧真心丑。

    再谈主角人物设置的缺憾
    先谈小囧,整部影片中他的行为就是矛盾相悖的,在一开始他可以为了自己的存款出卖朋友,最后却因为一夜情而舍身取义;他坚定的要杀掉布鲁斯威利斯来封环,为了保全自己的财富和职业操守,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城市去寻找追杀布鲁斯威利斯,可当他来到了农庄,就迅速的把一切抛在脑后,安然享受起安逸的新生活了。等布鲁斯威利斯自投罗网?别开玩笑了,在对方早知道你在的地方守株待兔,你也太高估自己的人格魅力了吧?不过话说回来,一个被人指派到指定地方放一枪,主要工作就是等待、搬尸体的冷血杀手来说,你也不能指望他能飞檐走壁不是?

    再说布鲁斯威利斯,从30年前的职业操守至上的小囧,变成了家庭至上的熟男,你可以把许晴姐说的天花乱坠,你可以把自己对她的爱说的至死不渝,可是我看到的只是你为了自己能好好的活下去对无辜的孩子开枪,我看到的是你享受安然生活,明知自己大限将至,还要拉着老婆孩子黄泉路作伴的无良猥琐老男人。整了半天您老才是大反派啊!

    接着是情节的无法自圆其说
    凡谈及时光旅行,就会牵扯蝴蝶效应之说,导演也很想在这样一个科幻不怎么科幻,动作没什么动作的电影里搞出个时光旅行、蝴蝶效应神马的高智商玩意忽悠一下我众观影人,但纰漏之多,实在让人无法接受啊!
    被小囧出卖的朋友,30年后从自己手上逃脱,四肢健全活蹦乱跳,翻个铁丝墙,躲个炮筒枪统统不在话下,可惜啊可惜,30年前的自己被逮着了,纹身、割鼻子、砍指头都是小事儿,可是看到最后差点就要变人棍了,导演用如此精妙的设计又体现了黑社会的残忍无道,又规避了血腥残忍的画面,可是拜托,如果你们在30年前就把这个人搞成人棍了,30年后的他又是如何逃脱?用15分钟跑到他的死亡地点的?一个健全的人和一个人棍,在30年间对周围产生的影响更别提天壤之别了好吧?
    2044年的时候黑社会已经控制了人类社会了,警察、政府神马的全部被这个环形使者背后的黑手一手操纵了,那为什么在30年后会催生环形使者这样的工作?他们把人送回过去杀掉是害怕谁来制裁他们?他们已经政、法、军三位一体了,除了他们自己,谁能因为他们杀了个把人而制裁他们?还有你既然已经控制了整个城市,能否盖个像样点的宫殿?你可以不管他人死活,但是能不能不要地下习气如此之重,非得把总部设在个耗子洞里?忆苦思甜不忘本么?

    主旨模糊
    我真的不愿意相信,制片、导演等等一众人请来布鲁斯威利斯、约瑟夫高登,用如此复杂的一个故事情节、如此难驾驭的一个科幻题材,用如此没诚意的小成本画面,来表达一个所谓人性、自我牺牲的主题

    约瑟夫高登一直在谈维护自身权利,可以牺牲30年后的自己,你可以把他的行为当成职业操守,但是我认为这是他所谓自我的绝对狭隘性,这种狭隘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布鲁斯威利斯为了自己的不择手段和残忍,但是在最后一刻,他看到了一个被杀的母亲,一个孤独愤怒的孩子,就促使他调转枪头干掉自己?这转变是否太快太大?打爆自己的右手所付出的代价是不是会更小一点,而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如果30年后的自己没有打死造雨人的母亲,那么也就不会有造雨人,如果没有造雨人,环形使者们同样也就不会被集体封环,那么他这一死是不是也让这一残忍的职业得以延续?

    或者有人说没有造雨人,世界会更美好~是的,影片在布鲁斯威利斯回忆中,有一段电视采访,说造雨人如何残忍。牵强与否暂且不论,即使没有造雨人,环形使者这个组织还是存在,还是有首领,还是正常运作。

    所以真的恕我眼拙,他这一死不但不合理,也没有任何意义。

    在重复上面的问题,导演、制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详细】
    56001945
  • 颜如槿
    2020/5/28 17:15:29
    名场面总结(仅作个人回顾参考用)

    SP1:Bernie又怀孕了

    SP3:耳朵说梦话

    SP4:发射火箭

    SP5:Penny的育儿经

    SP7:耳朵想研究地质学

    SP9:寻找比特币

    SP10:Shamy领证

    SP11:Amy和哈雷的生日

    SP12:胖子印度朋友不高兴了,选伴娘伴郎

    SP15:莱呆写书

    SP18:见

    SP1:Bernie又怀孕了

    SP3:耳朵说梦话

    SP4:发射火箭

    SP5:Penny的育儿经

    SP7:耳朵想研究地质学

    SP9:寻找比特币

    SP10:Shamy领证

    SP11:Amy和哈雷的生日

    SP12:胖子印度朋友不高兴了,选伴娘伴郎

    SP15:莱呆写书

    SP18:见比尔盖茨

    SP19:耳朵是居委会委员

    SP21:斯图尔特请了一个女助理

    SP22:Amy挑婚纱

    SP23:耳朵和哥哥和解

    SP24:大喜之日

    【详细】
    1262630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