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2241
  • 想吃牛肉面
    2020/6/11 23:23:14
    理智地分析一下这部剧结尾的逻辑漏洞,个人认为是编剧错误地假设前提导致烂尾
    其实就是编剧就是认死了李青桐一定要独自17年抚养女儿长大这个设定,所以导致情节推动很强行没有说服力。

    其实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不认为这部剧烂尾,我觉得很正常。因为时间线,以前埋下的伏笔和中年李青桐之前台词,很多人看剧时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觉得无关紧要。甚至最后吃火锅模棱两可的台词,到底上没

    其实就是编剧就是认死了李青桐一定要独自17年抚养女儿长大这个设定,所以导致情节推动很强行没有说服力。

    其实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不认为这部剧烂尾,我觉得很正常。因为时间线,以前埋下的伏笔和中年李青桐之前台词,很多人看剧时可能根本就意识不到,觉得无关紧要。甚至最后吃火锅模棱两可的台词,到底上没上大学,没有交代的主要人物和神秘人,也有人觉得无可厚非。这些我个人觉得都没有什么不对。这部剧的大逻辑就是李进步穿越,一切发生的都是真的,吴智勋和李青桐因为性格不合分手,然后回到现代母女和解,李青桐和陈君何复合。大部分接受这个结局的观众们觉得大逻辑已经圆上了,即使有bug也在基于对这部剧的感情上愿意找出可能合适的解释。这样无可厚非,但是也请相信有很多人是认真看完了24集并且认为烂尾的。这种想法不是因为自己站的cp be了,也不是被带节奏了。我个人认真看完了24集最后的第一感觉就是无法接受这个结局。下面来仔细讲讲为什么。

    主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是编剧为了强行圆大逻辑而忽略了情节推动的小逻辑,导致情节没有可信度,所以看起来令人有点不适。21-24集的大部分剧情我认为都是在李青桐会17年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前提下所展开的,所以整体看来仿佛是切合了大逻辑,但是实际上逻辑漏洞很大。因为这个前提本来就是不一定成立的,抛开结局一定是李青桐独自抚养女儿17年的想法。如果结局是可以改变的,李青桐可以和丈夫(不管是谁)一起幸福地抚养女儿长大,那么21-24集人物的行为逻辑还能自洽吗?既然除了李进步谁都不知道编剧已定的结局,那为什么所有人都强行要往编剧定下的这个结局靠拢呢?编剧就是认死了李青桐一定要独自17年抚养女儿长大这个设定,所以导致情节推动很强行没有说服力。只看大纲确实好像能圆上,但是大家看剧只看大纲吗?大家是因为大纲就喜欢这部剧的吗?如果情节的推动没有逻辑那么整部剧又怎么能说是有逻辑呢?

    陈君何这么深情的人为什么会因为几句气话就真的离婚?已知陈君何被李青桐拒绝了无数次,甚至在李青桐和吴智勋确定关系后,也没有放弃李青桐。这么锲而不舍的人就算真的一时闹脾气离婚了,之后居然不会再挽回吗?看他对李青桐怀孕是多么仔细照料,他会不知道一个单亲妈妈自己照顾一个孩子有多难吗?他那么爱李青桐,会甘心只找范胖打探消息吗,而不去自己照顾她们吗?他作为一个有钱人,既然还爱着李青桐为什么会放任李青桐17年来过得那么辛苦?工作被人骂,多次搬家,住处只有一个卧室,李进步还要住沙发。我个人是完全无法理解。当然你拿出那个前提:李青桐一定要17年一个人抚养女儿长大(下文简写为“李17大”)。哦,行吧,好像还能解释,不然怎么办?

    然后再讲讲吴智勋,毕竟他负责那个“李17大”重要前提“女儿”的部分。首先吴智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编剧后来借角色自己的口把他定性为一个“自私冷漠的烂人”。但是他真的就是个自私冷漠的烂人吗?他是个在高考备考期间,即使在父母高压下,也愿意写75页的笔记来帮助李青桐的人。即使被父亲各种警告,也愿意在高考前夕用大量时间帮破烂团集体补习的人。这真的不仅仅是讲几道题目这么简单,他帮李青桐专门理出了一套新的解题思路,适用于李青桐,但是对他自己有什么用吗?给破烂团补习讲的是基础,在高考前夕学霸应该是在拔高的阶段,再花时间给别人讲他已经滚瓜烂熟的基础对他有什么用吗?高考复习阶段都能抽出时间写75页对自己没用的笔记的人可以说是时间管理大师了吧。这样的人至于上了顶尖大学就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了吗?每次3分钟?北京上大学这段主要只刻画了吴智勋很忙,不打电话,加乱吃醋的形象。但是异地恋真的只能是这样吗?他们之间没有写信吗,没有为了克服异地而做些什么吗?一般描写异地恋都会写多厚几打的车票。这些细节剧中都没有描写,可能也是因为编剧侧重点不同,毕竟还有“李17大”这个重要前提。还有就是吴智勋是怎么从一个放弃高考的人变成了一个前途高于一切的人,我也确实不能理解。有些人说是因为成长了,那么这个成长是由什么体现的呢?莫非是去北京的火车里有成长喷雾?坐了趟火车就顿悟了?成长这个原因我其实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剧里完全没有描写又让我怎么信服呢?编剧就算加一个1分钟的片段描写吴智勋在北京被人歧视或者侮辱我都能决定他的改变是有理由的。但是偏偏没有,那就还是“李17大”吧。。。。

    当然也不是说吴智勋和李青桐在没有“李17大”的前提下就可以一直在一起了,他们之间的差距确实很大。编剧可以选择给他们多一点幸运,那他们就可以在一起。编剧也可以给他们多一点现实的问题,那他们可能也就会分开了。但是最后编剧选择了一个非常绝情的方式把吴智勋赶走,直接就让父母卖房让他不得不走。父母已经卖房的情况下,走对不起李青桐,不走对不起父母。不管怎么选都是错,不管怎么选他都变成个“自私冷漠的烂人”。所以在“李17大”的前提下我最无法理解的就是,为什么前半段要对吴智勋这么温柔,把他描写的那么好,让很多观众都喜欢他。但是后半段却要这么冷漠只刻画他不好的地方。直接把他写成个烂人其实也是完全没问题的,甚至情感上更好接受。我个人认为吴智勋这个人物一开始出不出现都对“李17大”没有影响,干脆写李青桐收养了一个女儿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吧。李青桐还是可以一个人抚养李进步长大,陈君何和李青桐还是可以为了合法领养结婚,然后再因为斗气离婚,对主线剧情是没有影响的。只能说有失就有得吧,猜爸爸带来了热度也带来了争议。

    然后也不是所有的情节都能用“李17大”圆吧,就段霄我是真的抓破脑袋也想不通这要怎么圆。为什么所有人都是存在的,但是过去的那个段霄却是另外一个人?注意我说的是在剧情表达出来的层面上圆,扯出无数个复杂理论当然能圆,但是剧情没有体现出来我觉得就没有说服力。毕竟show, don't tell是写作的基本准则,编剧不会连这个都不懂。

    然后还有一个槽点就是本剧一直宣传的就是母女和解。但是就我看来是女儿通过穿越(梦?)单方面成长,懂得了母亲的辛苦,从而和母亲和解,母亲只是单纯接受。而母亲是不是就完全没有错呢?当然不是,但是最后母亲并没有什么成长。当然要说是母女和解勉强也说的通,毕竟单方面和解也是和解。也许是我当时错误地理解的主题,以为是母女一起成长,所以给了这部剧不该有的期待。

    最后吐槽了这么多,编剧也不是没有优点,能让这么多人喜欢这部剧也说明了编剧的成功。编剧想表达的主题我也懂,回到过去也什么都不能改变,我们要学会接受现实,实现自我的成长。但是只能说逻辑太硬,我能理解,但是不能共情。编剧想要的可能是“大梦一场醒来还是很感动”,但是我只觉得“大梦一场,醒来却只觉得荒诞”。

    再夸一下,能让我写出这么长的剧评也说明这部剧确实有可以讨论的东西。有不同意见也欢迎讨论。

    【详细】
    126563585
  • 人生忽忽
    2020/10/3 20:40:13
    有几个注意要点

    12891173
  • SUNTORYYYYYYYY
    2014/11/17 10:11:26
    喜欢才能坚持吧
    我喜欢杨丞琳好久好久了
    自己也不知道喜欢在哪里 哪怕别人觉得再Low再装的她在我眼里也特别可爱。

    喜欢她的一切缺点 她承受得住流言吧
    这一点我觉得袁珊珊就太假了 网上有张帖子我觉得说的很多
    杨幂和033的差别在于 一个经得起流言一个却只一味的证明自己
    杨幂可以自嘲可以用事实说话

    虽然我也不喜欢她但是对她也讨厌不起来
    这种人 其实多坚强我喜欢杨丞琳好久好久了
    自己也不知道喜欢在哪里 哪怕别人觉得再Low再装的她在我眼里也特别可爱。

    喜欢她的一切缺点 她承受得住流言吧
    这一点我觉得袁珊珊就太假了 网上有张帖子我觉得说的很多
    杨幂和033的差别在于 一个经得起流言一个却只一味的证明自己
    杨幂可以自嘲可以用事实说话

    虽然我也不喜欢她但是对她也讨厌不起来
    这种人 其实多坚强

    杨丞琳我觉得也是 你可以说我不喜欢她但是对她没什么特别的讨厌

    你可以说她无知 但是这么多年我却也看到了她的努力

    虽然台湾人的口音我真的是越听越恶心

    但是 我却喜欢杨丞琳

    跑题了~郑恺这种男人好喜欢怎么办!
    【详细】
  • 7195340
  • 郎启波
    2015/3/12 10:25:47
    《美丽笨女人》:轴是一种品质
    尽管在妇女节时就想到要动手写个小文的,却迟疑了好几天,总犹豫不决,想给潘婕导演新片《美丽笨女人》写点什么,却始终不知从何起笔又到何处停下。一来是因为我与潘婕太熟知道影片太多幕后的不易,再则还是因为熟悉而或许会有些观点及评价未必中肯。
    当看到媒体报道《美丽笨女人》一片时,文中用到了“轴女”一词,瞬间我释怀了,为什么要纠结那么多呢?爽快说出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不就妥了嘛。我所认识的潘婕的确是很“轴”
    尽管在妇女节时就想到要动手写个小文的,却迟疑了好几天,总犹豫不决,想给潘婕导演新片《美丽笨女人》写点什么,却始终不知从何起笔又到何处停下。一来是因为我与潘婕太熟知道影片太多幕后的不易,再则还是因为熟悉而或许会有些观点及评价未必中肯。
    当看到媒体报道《美丽笨女人》一片时,文中用到了“轴女”一词,瞬间我释怀了,为什么要纠结那么多呢?爽快说出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不就妥了嘛。我所认识的潘婕的确是很“轴”的类型,也是影视娱乐圈不多见的真性情之人,如果不是这种轴,她可能早获得更多的名利,如果不是这种轴劲儿和性格,她也未必能从模特到演员再到导演这样一个轨迹里走这么远。
    说句大实话,《美丽笨女人》这样的电影一定不是当下市场会喜欢的电影,但一定是不应该缺少的女性意识电影。这样一部既非当下女权主义诉求表达,也非弘扬传统价值的电影,确实显得小众和格格不入了些。女权主义在追求更为极致权利以及主张男女平等的时候,往往还是将女性放置于弱势于男性的地位,但随着更多女性独立意识形成,大男子主义早已经没有可能,但男女之间因为情感、婚姻、经济等等社会关系而产生的诸多问题,则将会成为人类社会无解的矛盾情趣。
    常言道,三个女人一台戏,生活中如此,戏剧里如果也是三个女人会否更有戏?这戏将如何唱?如何叙述好?生活中的戏有很多偶然与意外,戏里的戏,自然是编剧和导演的事,《美丽笨女人》也正是这样一部三个女人一台戏的戏。
    片中的主要角色的三位女性社会角色分工不同、地位迥异,潘婕饰演的周蓉离婚后保持单身白富美状,刘冉冉饰演的玛丽是周蓉的助理,李雪晶饰演的刘盼是农村进城的打工妹,三个女人对于感情的态度也完全不同,要命的是,她们的生活还交织在了一起,这自然而然的就会有戏。
    当然,影片故事也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改编自真人真事,当然电影最终呈现出来的故事和现实本身有很大区别的,纯粹的真人真事再现那基本可以划入伪纪录片范畴,那不是潘婕要干的事,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潘婕的女性意识电影有其明显的个人风格,从2007年的《晋州女人》伊始,她坚持用自己的叙事方式和视觉语言去表达当下一种女性的诉求,在有限的预算和诸多条件限制下,还能不急不躁地坚持自己,这种轴劲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郎启波/文)
    【详细】
    7406945
  • 心夜
    2013/2/5 4:05:45
    长评没空,且要说的都被他人说了,我就点一点没人提到的
    这部电影有个最终极的信念,即“一定有神”。

    在这之上,电影将神与宗教、与宗教仪式、与盲从、与迷信割裂开来。

    但是一定存在的背景是——一定有神,神必然存在,绝对不存在彻底意义上的“无神”。

    看有些评论对这一点表示不满,希望看到一个彻底打破一切,消亡一切,虚空一切的结局。

    (那你看这个干嘛呀,直接去看马列主义巨著不就完了。)

    有神、
    这部电影有个最终极的信念,即“一定有神”。

    在这之上,电影将神与宗教、与宗教仪式、与盲从、与迷信割裂开来。

    但是一定存在的背景是——一定有神,神必然存在,绝对不存在彻底意义上的“无神”。

    看有些评论对这一点表示不满,希望看到一个彻底打破一切,消亡一切,虚空一切的结局。

    (那你看这个干嘛呀,直接去看马列主义巨著不就完了。)

    有神、与无神,其实并不重要,神是谁,并不重要,神是否存在,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是否选择去相信。

    你是否认为作为人,你有你的弱点,你的不可控的恶,你的不完美。

    而既然如此,你是否决定去相信,有一个至高超拔的所在,在那里你可以去相信。

    不做别的,不用祭祀、牺牲、赞美、拜伏、恐惧,就是简单地,去相信。

    如果你相信了,那么你就是信神的,和其他一切都毫无关系。

    我,我是相信的。我以前不相信,但是后来一个人将我改变了。

    那个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他塑造了这样一个人,伊凡·卡拉马佐夫,他不相信,他就是不信。他站在那里,懂得一切,思考过一切,但是他最终说:“我不信。”

    最后,他发现自己没法承受这种不信,我是说,他发现自己不信,有所损的不是神,而是他自己。

    人之所以信神,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神。但除了信,真的没有必要去做其他任何事情。

    神在任何地方。和蚂蚁一起共进午餐的神,在任何地方。

    你只需要试着相信。
    【详细】
    5768695
  • 沉默的大多数
    2019/11/30 20:23:20
    一部带有浪漫气质的亲情鬼片

    和我的预料太不一样,一部浪漫天真的奇幻片。

    恐怖元素很少,亲情贯穿全剧始终。整部电影场景都很小,连个人都没死,木乃伊母子还是对好鬼。

    其实整个事件源头就在于女主手残,男主一直被坑,还要看着女主和基友卿卿我我。

    导演主要用木乃伊附身事件表达父母与子女之间多交流的主题,完成的不错。

    本片另一特点是关于青年性格描述,与家庭矛盾。两兄弟间感情纷争十分真

    和我的预料太不一样,一部浪漫天真的奇幻片。

    恐怖元素很少,亲情贯穿全剧始终。整部电影场景都很小,连个人都没死,木乃伊母子还是对好鬼。

    其实整个事件源头就在于女主手残,男主一直被坑,还要看着女主和基友卿卿我我。

    导演主要用木乃伊附身事件表达父母与子女之间多交流的主题,完成的不错。

    本片另一特点是关于青年性格描述,与家庭矛盾。两兄弟间感情纷争十分真实,感同身受。

    末尾地下室旋转木马情节十分有想象力,不过本片节奏很奇特,我看着很舒服,不过没有传统香港鬼片那种快节奏,笑点也很少。

    牧师嘴炮功夫一流,实操菜鸡,直接被打成壁画耶稣。

    男主弟弟朱雀陀螺脱木乃伊衣服这招实在牵强,一家四口坐在一个木头棺材里转那么久,经不起认真思考。不过很符合本片气质,可以接受。

    最开始时以为男主一家都是鬼魂,影片中间竟然要全家去海洋公园玩,太像时间停止在死亡那一刻的鬼了。(太多疑了我:()

    女主角的脸型惹人注意,最后主角一家开始和解,不错的结局。

    ps:这个片名是蹭01年日影《五个扑水的少年》吗?太不走心了,数量不够不说,也没有人吓鬼的情节。

    【详细】
    1206452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