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影评

9600391
  • 书影斑斓
    2018/8/16 21:24:47
    慰安妇的屈辱历史,与玩“吃鸡”刷“抖音”的年轻人有什么关系?
  • Seagull
    2018/8/16 19:42:48
    此时仍是大寒,此处荒草丛生

    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本片给我的一些感触与思考。本人见识短浅,欢迎指正,尤其是4批判部分,主要来源于我的日常经验,没有数据支撑。以及我真诚求推荐比较有思辨性的有关日军侵华战争的理论研究和文艺作品。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山里女人”

    2. 性犯罪是权力犯罪,慰安妇问题也关乎女性主义问题和社会权力不平等问题

    与其说是影评,不如说是本片给我的一些感触与思考。本人见识短浅,欢迎指正,尤其是4批判部分,主要来源于我的日常经验,没有数据支撑。以及我真诚求推荐比较有思辨性的有关日军侵华战争的理论研究和文艺作品。

    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山里女人”

    2. 性犯罪是权力犯罪,慰安妇问题也关乎女性主义问题和社会权力不平等问题

    3. 战争中没有多少英雄,多得是渺小的个体

    4. 对本片及我国二战题材文艺作品的批判

    1.

    正如片名所暗示的,《大寒》选择的视角比《二十二》激烈得多,这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上看到日军对中国“慰安妇”犯下的罪行被不加掩饰地呈现。但是,当我看到十数年来崔大妮老人都因嫌自己“不干净”而无法跨过那道沟壑去祭扫她的烈士丈夫、她面对与自己一样的受害者诉讼日本政府的新闻却颤抖着关闭了电视、日本老兵登门谢罪时她只是背靠着门板恸哭……我知道这部影片所呈现出的苦难、任何媒介所能记录的苦难、我能想象的最大限度的苦难,都离她们心中那终生未愈的伤口、终生未化的冻土很远。对我来说最具冲击性的镜头是村民用土办法为坏了日本人孩子的女性堕胎:按住四肢、咬住布条、用擀面杖拼命在肚子上来回碾压。我的眼泪拼命流下,五六个观众的影院中似乎能听见每个人的哭声。

    调查者张双兵的旁白说道:她们只是普通的山里女人,把“名声”看作最重要的东西。颇耐人寻味的两个细节是,大妮的公婆劝儿子宝生不要为救媳妇去送死,“媳妇可以再娶,你死了老韩家就断根了”,而宝生用来反驳的理由是“大妮肚子里的也是老韩家的种啊”;大妮在宝生面前被日军强暴,当她哭叫出一声“我的孩子”时宝生的神情明显变化了一下。怀了日本人孩子的二妮最终无法忍受土法堕胎的痛苦自杀。大妮一生受到村人排斥、鄙夷,甚至无法为成为了烈士的丈夫出殡、祭扫——哪怕她活下来的寄托正是丈夫说的一句“活着”——“她活着,宝生就活着”。我无法不用现代女性主义去为她们的命运悲叹:没有人拉着她们的手对她们说“你没有错”,没有人告诉她们可以不为了孩子、不为了丈夫、不为了名声、只为自己活着。创伤之后,这些从未拥有过自己的女人们,她们是如何重建心灵,如何重新寻找能够活下去的那一条幽秘小道的?

    2.

    本片展现的日军罪行在我国的二战影像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意义。它不仅展现了性暴力这种犯罪形式,还揭示了这种犯罪形式的逻辑——性暴力的根源不是无法压抑的性欲,而是权力欲;性暴力的本质是宣示我对你身体,也即是你的一切,的支配权。我们看到日军军官对不按照他要求脱去他的衣服而是脱光了自己衣服的大妮怒吼“你在羞辱我”“我要征服你”——重点不在于满足性欲,而在于征服与支配的快感。本片有一个镜头我想能成为这个题材中最经典、深刻的影像表达之一:军官对着士兵大吼“冲呀”,士兵向冲向战场一样冲进女人的房间。

    本片的这一叙述还具有另一重意义:和平时代,性暴力犯罪的逻辑并未改变——犯下性暴力罪行的人们,你们与战争中强奸慰安妇的士兵是一样的。和平时代,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以及依附这种权力结构的犯罪依旧固着于社会的角角落落,就像战争时期荷枪实弹的敌军之于手无寸铁的平民。在这个意义上,慰安妇问题从来不只与战争有关、与历史有关,也与超脱了时间意义的女性主义有关,与社会权力不平等有关。

    3.

    本片中部分情节明显来自真实事件,因此尤为动人。比如梁长贵这个角色,他企图通过绥靖政策保护村人,但最后落得自己的妻女也惨遭杀害的下场。见到女儿的尸体时他终于爆发、企图用日本人送来的面粉闷死日军翻译的情节设置特别有力,最终把妻女埋进祖坟、自己在家中自焚的结局令人五味杂陈。我从一开始就并未对他产生强烈的恶感,终究不过面对战争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挣扎的一个普通人罢了。宝生参加游击队前的故事给我的感触也类似,他磨斧子的镜头中凝聚了一个个体的人所能爆发的全部野性——然而还是那么孤单啊。战争中没有多少英雄,多得是这些绝望到极致爆发出一切然后又在瞬间失去一切的普通个体,多得是一事无成就死去的人,多得是一生都“没处说理”的受害者。若战争到来,你我就大概率会成为这样的人。

    4.

    宝生被游击队救了,后来又在战场上牺牲、成为了烈士。村民当时为他选了风水宝地风光下葬,可张双兵到来时,墓前已蔓生荒草——只有“无法跨过那道沟壑”的妻子大妮会日日坐在对面的山头看宝生了。旁白说道:“宝生墓上的荒草,也是长在我们心里的荒草啊。”视野中这偌大影院里一排排的空座位仿佛突然从背景中凸显出来——这空座位,可不也是如今的荒草吗?

    走出影院,阳光是白色的,躲在阴影下才能直视蔚蓝的天和石膏雕塑般的云。极目望去,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几辆车反着刺目的白光疾驰而过。这里是现代化开发区,仿佛也是现代秩序的实体化。我突然涌起一种失衡感——眼前风景如此,那么刚才银幕上那些骇人听闻的罪行又是藏匿于何处的呢?

    为什么日军会犯下这样的罪行?为什么村人会对受害者落井下石?那些受害女性如何重建生活?站在那样的历史的基石上,我们如何面对现在?

    这些问题,本片一个都没有解答。不只是《大寒》,我国迄今为止的战争题材文艺作品与历史教育,也一个都没有解答。

    整体看来,本片在技术上不合格,在编剧上不高明。张双兵先生调查了127位受害者,帮助她们打了十几年的官司,浩如烟海的素材最终居然只拍出这样一部几乎只是东拼西凑了一些表面事实而成的电影,用更普遍的标准而不是中国特色标准看来,简直难以置信。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这句话能成立的逻辑在于,历史与现在有相似之处,也即是,在历史中存在能超脱时间的永恒的规律。找出这个普遍规律,就能为一部文艺作品树立自己的观点。而遗憾的是,本片几乎没有任何观点。仅仅呈现日军犯罪事实本身,从外部描写受害者的苦难,本片只不过是为观众早已拥有的知识补充上了一些表面的细节——并不是说这些细节没有意义,这些细节足够骇人,但是,终究只是空洞的恶罢了。让观众两小时沉浸在这种空洞的极恶中,与“不为仇恨”的宣传可相去甚远——本片几乎只能在观众心中制造仇恨,如果不是制造一团浆糊。

    看着银幕上日军非人的暴行渐渐演进,一个疑问在我心中渐渐成型:为什么这么多曾经也是正常人的日本兵会作恶至此?然后我惊讶地发现,我似乎是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而且脑中几乎没有能够帮助回答的素材。与之相对,尽管我并非特别对纳粹历史感兴趣,但日常生活学习中就接触过不少触及到纳粹深层逻辑的理论研究与文艺作品:路西法效应、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理论、纳粹宣传战术研究、电影《浪潮》、小说《朗读者》、纪实文学《这是不是个人》等等。

    本片自然也没有提供任何解答。哪怕它还塑造了一个帮助大妮后来又登门谢罪的角色浅野,哪怕年老的大妮与浅野一个在门内一个在门外恸哭的镜头是全片最美的镜头之一,本片只是把浅野这样一个日本兵的异类简简单单地放了进去而已。它没有再追问:为什么浅野能够保持人性?为什么其他日本人都是恶魔?为什么最终他还是堕落为了恶魔?后来又恢复人性的浅野如何看待当年自己和其他人的罪行?

    本片有无数可以深入的角度,但最终哪里都没有深入。比如村民歧视“慰安妇”的深层心理从何而来?这也是我观影过程中被影像激起的疑惑,尽管这种现象几乎已成常识,但是为什么?比如前文提到的受害女性如何重建生活?本片甚至连主人公大妮的心路历程都刻画得不明不白,结尾突兀地“打春”,然而根本没有一个情节交代老人是如何得到的疗愈。

    抗日战争的历史是我国重点教育、宣传、塑造的集体记忆。但是在无孔不入的宣传教育材料中,似乎只是把日本人塑造为符号化的恶魔,把中国人塑造为符号化的英勇人民与受害者,中国人与日本人仿佛两个不同星球的形态完全不同的生物。这种塑造从本片的结尾也可见一斑,把“慰安妇”制度受害者之一曹黑毛老人的这段录音放在结尾,不知是否为了点明本片中心:老人说,要关好家门,不要随便让别人进来。我们拍摄过无数抗战题材的作品,却似乎几乎从未跳出这两个对立的符号。欧美创作出大量经典而深刻的二战题材文艺作品,我们却只有抗日神剧。“慰安妇”群体,似乎也是在我国宣传话语中几近失语的。与韩国的慰安妇题材作品佳作频出相比,我们几乎就只有《三十二》《二十二》《大寒》这几部。前几天的慰安妇纪念日,与韩国总统和大量民众参与的盛大纪念活动相比,我们只有一部即使重映依旧重复了自己“排片无望”的命运的慰安妇题材影片聊作纪念,各大官媒与电影媒体都一片沉默。难道正因为她们是脱离了符号的、真实的受害者吗?

    深深把这两个对立的空洞符号根植在国人心中,能激发出什么呢?仇恨是肯定的,但这并非总是目的,毕竟中日关系的温度还是忽上忽下的。除了仇恨之外,就是民族认同感/爱国主义,这大概确实是这些宣传教育一以贯之的目的。

    欧美人边缘化亚洲,日本人企图抛弃不光彩的历史,中国人把历史当作塑造民族认同感的工具,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的历史恐怕逃不过日渐虚无的命运。然而,我们两国如果不能共同真正地直面这段历史,又怎么可能达成真正的和解?除非中国人也选择全面遗忘。但这是不可能的,还要用这段历史来塑造民族认同感呢。那些还在世的战争受害者的心灵创伤又如何能得到治愈,如果自己的国家都认为她们是不被宏大叙事需要的个案?站在空虚的地基上的我们,只能经历着这种失衡感,困惑着究竟能以怎样的心态面对现在、面对不再是敌人甚至还要争取为盟友的别国人。

    此时仍是大寒,此处仍是废墟,废墟之上荒草丛生。

    【详细】
  • 95974021
  • psyduck
    2018/8/16 0:45:17
    她们的立春,我们的大寒

    【她们的立春,我们的大寒】

    放映结束,影厅内的人再次很默契的都看完了所有的字幕。就和上次《二十二》一样。

    想看这部电影,真的是费了一番周折。学校旁的电影院没有排片,上映的影院也少之又少,但愿她不要重蹈被迫下片的覆辙。

    谈论这部电影,很难从纯电影的角度去看待她,当然,也许从纯电影的角度来说,她可能勉强及格,但你却不会给他仅仅三星,你不忍,你不会,你更不敢。因

    【她们的立春,我们的大寒】

    放映结束,影厅内的人再次很默契的都看完了所有的字幕。就和上次《二十二》一样。

    想看这部电影,真的是费了一番周折。学校旁的电影院没有排片,上映的影院也少之又少,但愿她不要重蹈被迫下片的覆辙。

    谈论这部电影,很难从纯电影的角度去看待她,当然,也许从纯电影的角度来说,她可能勉强及格,但你却不会给他仅仅三星,你不忍,你不会,你更不敢。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道德绑架也好,过于矫情也罢,所有人都没有资格对这部电影评头论足。

    “慰安妇”,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个叫法,虽然这名字是日本人起的。说到这部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二十二》。如果说《二十二》是从老人们的视角来直面那不堪回首的过往令你心如刀割、疼痛难忍而泪流满面,那《大寒》便是把这一切剖开给你看那血淋淋的真相令你不寒而栗、义愤填膺而又爱莫能助。

    也正因这部电影让你看到了血淋淋的现实,你才不会在观影时总担心眼泪会不争气的掉下来。侵略者的兽性、被迫害者的绝望与麻木、亲人的疯癫与无助,再加上闲言闲语的疯传,你看到的是那个时代人性的泯灭与生命的践踏。你不会哭,你只会害怕,因为她们比你想象的还要惨,他们比你想象的还要疯狂。这也是看到一半我才反应过来的问题,我前一小时甚至都觉得电影的瑕疵为何如此之大,但后来想想也就明白了,当时的人,当时的事儿可能就是如此。导演用第三者讲述而不是第一视角渲染的原因,也是为了能好好讲一个事实,而不仅仅是认真讲一个故事。

    “人们都走了,我们的好日子开始了。”

    人们都走了,她的立春来了,我们的大寒也来了。

    “以后要记住,不能随随便便就让人把门踹开。”

    中国做到了,可我们却忘记了。

    看完后与朋友说到:“我觉得调查这个的人,这些老人,他们都很纠结,他们也都很怀疑自己,甚至愧疚,甚至恍惚。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值得。”

    朋友说:“但我觉得,最应该愧疚的人,是我们。”

    人,总是会习惯性的遗忘,总是会想要不断的提醒,有时甚至要别人揭开血淋淋的伤疤才不会忘记什么是真正的事实。

    看着片尾那些带框的名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她们的立春来了,而我们呢?麻木的人,正经历着大寒。

    【详细】
    9595971
  • 寻找
    2018/8/15 23:29:47
    人在历史面前有能动性吗

    今天是日本侵华战争投降日73周年,第一次去电影院看慰安妇题材电影《大寒》,“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影片再现了那个战争年代残酷的生活图景和悲惨的人物命运,就如被侵害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那是岁月的烙印…这一幕幕熟悉地在我脑海里闪现,让我又想起余华的《活着》,还有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甚至是极其残酷的,人们在战争和饥饿面前没有能动性可言,

    今天是日本侵华战争投降日73周年,第一次去电影院看慰安妇题材电影《大寒》,“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和平”。影片再现了那个战争年代残酷的生活图景和悲惨的人物命运,就如被侵害老人脸上的皱纹一样,那是岁月的烙印…这一幕幕熟悉地在我脑海里闪现,让我又想起余华的《活着》,还有莫言的《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很艰苦的,甚至是极其残酷的,人们在战争和饥饿面前没有能动性可言,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我们真的能理解和领会那个年代的生命状态吗?以前写过“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从古到今世代更替,社会日新月异,不变的唯有那亘古不变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即便是如此,我们就能以我们对情感的认知去理解以前人们的情感吗?我们以我们现在的认知就能认为那个年代是极其悲惨的吗?那时的人们有饥饿有战争,但是那时人们也是很简单很容易就得到满足的啊,那时没有电灯没有汽车没有很多商品,所以人们没有很多需求,或许在山村里能自给自足不挨饿能娶妻生子安居乐业就很满足了,或许在战争年代的人觉得能逃过一死活下来就很满足了,或许在饥荒年代的人觉得能活下来过年能吃一次肉就很满足了…就像我们现代,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原始山村还是自给自足娶妻生子就很满足了,而城市阶层的需求要多得多满足程度也不同,也就是说无论在哪个年代不同地域和不同阶层的人都会自适应,生物都会适应环境,每个年代每个社会在那个节点都是最好的最优的存在?感觉像量子物理讲的,物体运动状态是无法预测的,当你看见它的运动时,它当时就是什么运动状态…另外我在想,如果我是当时实施暴行的日本士兵的其中一员的话,当我看透了历史真相,当我背负这一切度过往后的几十年,当我成为白发老人的时候,我会怎么回望过往我会有怎样的感受?我会为了我的过错而愧疚自责懊悔终生?要知道我也只是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那场战争的产物啊,我也只是被历史洪流席卷的一粒沙石啊…几十年后,当战争发起者和战争被害者在战争结束后反思当初为什么会发生那场战争时,双方都会说我们也不知道,是啊,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一段历史,人的能动性到底是什么呢?大概就是不断往前探索,当错误当伤害发生之后才会总结经验和教训…就如人生也是一样,有时会想,要是人生机制是倒过来的会怎样呢?人是从老年向幼童成长的机制,或者说人一开始就有完全的知识和认知,那么因为年纪小经验认知少而产生过错和遗憾会不会少很多呢?电影中被侵害的老人因为被日本人侵害被全村人认为不干净没有贞洁而歧视了大半辈子,在处处被欺负被针对中顽强地活着,老人在这种一生的羁绊中很无力,主要是因为那时山村里的村民认知封建落后,如果村民都有完全的知识和认知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有时想想所谓的“暴民”就是像文革时期的牛鬼蛇神或者像野蛮的侵略者或者像异端宗教者是最恐怖的,有落后的错误的认知的人远比洪水猛兽更可怕,假设未来科技能够做到向大脑输入完全的知识和认知那会怎样呢?而如果能做到这样,那社会阶层应该会不攻自破吧,因为那时每一个人都能掌握足够的知识和认知,每个人的能力足以让这个社会的生产远超出需求,那么生产力足够高的社会也就是“共产主义”会是怎样一种图景?扯远了,要想减少悲剧的羁绊和“暴民”,还是提高教育先吧,公平先进的教育才是现在需要去革命去争取的…另外,看着影片中老人沧桑的布满皱纹的脸,又疑惑时间到底有怎样一种力量让羁绊和回忆变得深刻,悲伤亦或喜悦,这就是意义?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羁绊和回忆,有些是主动选择有些是被迫无奈,在时间的造化后最终变为意义?我没有跟老人生活过,所以基本对老人很陌生,也很好奇老人对时间会有怎样的注解,想起以前写的一段:“人生的现在终成为过去,留下的唯有回忆,每一个经历都化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生命的感动跟时间和回忆有着深刻的联系,望着白发苍苍的老者,仿佛看到了时空深邃的脉搏,纵横交错,虚实难辨,连着的是每一个记忆和碎梦。其深刻性就在于是否拥有深刻的记忆和感悟,而其根本又在于创造。创造每一个鲜活的经历,创造每一个赋予意义的形式,创造每一个感动的瞬间,创造每一次纪念、每个阶段的感悟。然而这一切的真谛却在于时空脉搏汇聚的心脏,这便是灵魂的觉醒!”最后,看完这部血淋淋的战争悲剧和悲惨历史,哪天我有幸认识日本人的话,我大概会先问他:你怎么看你们国家侵略中国战争和慰安妇历史?你怎么看你们国家领导人不承认历史篡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如果你不知道历史,那我会为你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感到悲哀!

    【详细】
    95951842
  • 优雅的刺猬
    2018/8/15 19:35:55
    打春了,天气渐暖了,可更冷的人心呢?

    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电影《大寒》复映了。

    在年初贺岁档,《大寒》票房惨淡,无奈下线。如今,暑期档重新上映,坦白说,我对其票房依旧悲观。

    往小了说是,人们对这部影片是否会有兴趣,是否愿意为此付出时间;而往大了说,这可以涉及消费时代如何消解这类沉重的历史题材。

    其实,单从影片本身来看,有些差强人意。毕竟,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慰安妇这一群体已经

    8月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电影《大寒》复映了。

    在年初贺岁档,《大寒》票房惨淡,无奈下线。如今,暑期档重新上映,坦白说,我对其票房依旧悲观。

    往小了说是,人们对这部影片是否会有兴趣,是否愿意为此付出时间;而往大了说,这可以涉及消费时代如何消解这类沉重的历史题材。

    其实,单从影片本身来看,有些差强人意。毕竟,抗战题材的影视剧中,慰安妇这一群体已经“被观看”了太多,她们的“苦难历史”不应该被反复“消费”。

    这并不是对影片的否定和质疑,而是对表达方式和视角的一种商榷。

    “慰安妇”存在的历史真实性已经不容置疑,客观、真实记录她们的遭遇是对历史的尊重。但是,影像呈现上,不应仅仅满足于讲述她们令人痛彻心扉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她们:我们的态度、我们的反思、我们应有的作为。

    影片一开始,上世纪90年代的山西农村,村里的后生提亲,因为是“慰安妇”的“闺女”,觉得名声不好,以后会抬不起头来,拒绝了这门亲事。

    曾经饱受摧残,幸运地活下来了,等待她的却是村里人更长久的偏见、轻视、鄙夷和被疏离,这种村里人的“嫌弃”,不是更让人心寒吗?

    就像一位老人所言:我恨日本鬼子,这不假;可我更恨的是我们村里的人。

    影片最后,主角大妮说“打春了”。的确,依照节气,打春之后,天气渐暖,可更冷的人心呢?

    其实早在1940年代,作家丁玲创作的短篇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就已经关注到这一问题。丁玲说,作品提出的是“一个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甚至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丁玲最好的作品。

    小说以一位女性作家的视角讨论了一位在饱受日军凌辱,逃离慰安所返乡的乡村女子贞贞的遭遇,乡邻的蔑视、不屑和冷漠,让贞贞在肉体创伤之外,更多了一层因“不光彩”生发的心灵屈辱感。小说对这一“社会问题”的探索更多纳入到一种革命叙事和女性解放的言说中。而随着1990年代,“慰安妇”问题重回公众视野,这一“社会问题”又有了新的讨论价值。2002年,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也被改编为电影《贞贞》。

    2016年初,围绕上海一座慰安所是否拆除的争论或许是一个更现实的注脚。

    在学者们看来,它的去与留要慎重考量,可正是它曾经的身世,让更多人质疑保留的必要。

    有人认为慰安妇就是妓女,有人认为慰安妇事件不是正能量的事件。受采访的高中生甚至觉得“慰安妇”三个字说不出口,不光彩,还是少了解为好。

    一座慰安所的去与留,关乎历史和现在,背后仍是我们当下对这一群体似是而非、躲躲闪闪的认知和评价。

    长久以来,我们更多抱持一种“雪耻型民族主义”情绪来看待“慰安妇”问题,极少关切到那些幸存者的个体遭遇和生活命运,她们生活悲惨,无依无靠,背负屈辱的记忆“苟且偷生”,一如鲁迅所言,“只要平心一想,便觉不像人间应有的事情”。

    《大寒》的结尾,一排排带框的名字,127位,她们都走了。

    面对她们的苦难,我们是应该有负疚的,这是生存论意义上的负疚,而并非心理学意义上的负疚。

    旅美华裔作家哈金饱受争议的作品《南京安魂曲》,在小说结尾写出了一个更为复杂难解的问题。

    小说主人公安玲,作为日军罪行的证人出席东京审判,当她正要走进法庭的时候,一位穿和服的三十岁上下的女子,带着一个男孩走到她身旁,向她鞠躬,说:

    “母亲,这是您的孙子。”

    然后对孩子说:“叫奶奶”。

    “奶奶”,男孩有些讷讷的说。

    这原本是多么温情的一幕,可就当安玲感受到亲情的瞬间,她突然意识到她们不能相认。作为被摧残的中国妇女的代表,她不能让人知道她有一位日本儿媳,这是令人羞愧的事情。

    这可能是一个更宏大的命题:无辜负疚。

    Ps:当然,如果暂时抛开历史、战争纠葛,站在同一人性的角度,站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上,日本导演熊井启在上世纪70年代拍摄的《望乡》值得一提。

    影片改编自山崎朋子《山打根八号娼馆》,昭和初期,日本大批穷苦人家的女孩子被贩卖到南洋当妓女,被称为“南洋姐”,命运坎坷,受尽屈辱,有人客死异乡,有人侥幸回到故乡,却要承受世俗鄙夷的目光。

    【详细】
    95941809
  • 杨梵
    2018/8/15 0:02:41
    国之积弱,今不能报

    我不知道给这部电影差评的人给了那些国产烂片几颗星。身为男人的你我,守护不了背后的女人,是无能,是耻辱!数十年过去,要遗忘,要淡然,你问问四万万亡魂答不答应!从三十二,二十二再到大寒,这是一次次提醒国人,国耻不能忘,国辱不敢遗。看看现在,真觉得那些每天推送的成为所谓头条的东西,是在教我们娱乐至死哈。国之积弱,今不能报,你我之羞,国之羞,民族之羞。几次泪目,大妮的号啕大哭,背负着几十年的身体的屈

    我不知道给这部电影差评的人给了那些国产烂片几颗星。身为男人的你我,守护不了背后的女人,是无能,是耻辱!数十年过去,要遗忘,要淡然,你问问四万万亡魂答不答应!从三十二,二十二再到大寒,这是一次次提醒国人,国耻不能忘,国辱不敢遗。看看现在,真觉得那些每天推送的成为所谓头条的东西,是在教我们娱乐至死哈。国之积弱,今不能报,你我之羞,国之羞,民族之羞。几次泪目,大妮的号啕大哭,背负着几十年的身体的屈辱,丧夫之痛,破家之恨,辱国之仇。张双兵老师,一小学教师,去担起这一民族遗留的责任,大放厥词的我们呢?

    【详细】
    9592255
  • 姜楠
    2018/8/14 23:06:49
    大寒过后,立春还很远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

    此为临时链接,仅用于预览,将在短期内失效。关闭

    大寒过后,立春还很远

    阿楠 阿一楠 今天

    今天是2018年8月14日,第六个世界“慰安妇”日。

    关注《大寒》已久,即使是重新公映,排片量依旧很小,许多城市都没有排片。和朋友去看了,一场只有我们两个人,大致看了一下,这家影院一天排了四场,加起来仅五个人看,可见此类影片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与去年今日公映的同题材纪录片《二十二》所不同的是,《大寒》是一部以曹黑毛老人真实经历改编的故事片。

    9592942
  • 人人有爱
    2018/8/14 19:10:42
    不要忍

    总以为忍忍就过去,人家的刁难是灾,长点就是大灾,忍就好。可是有些就是过不去。好不容易过去了,觉得遗忘就没有了,可是很多时候苦难是轮回的,轮回又轮回,甚至越来越深,越来越恶心。

    今天看这个,我恨不得亲手杀了那些日本鬼子,那些说征服就征服的禽兽,即使死也死得干净 。可是为了活就只能生不如死。当人的尊严只能掩藏在眼泪中流下去,而人尊严的征服者在兴奋地狂叫时,我们无言以对

    总以为忍忍就过去,人家的刁难是灾,长点就是大灾,忍就好。可是有些就是过不去。好不容易过去了,觉得遗忘就没有了,可是很多时候苦难是轮回的,轮回又轮回,甚至越来越深,越来越恶心。

    今天看这个,我恨不得亲手杀了那些日本鬼子,那些说征服就征服的禽兽,即使死也死得干净 。可是为了活就只能生不如死。当人的尊严只能掩藏在眼泪中流下去,而人尊严的征服者在兴奋地狂叫时,我们无言以对。这种事,我可以说希望不要发生,但也明白每次战争都会发生这种事,人命是上位者肉做的玩具。我只希望,我是那个举着枪的人,把渣滓消灭在萌芽中。而那些觉得这太遥远沉重不时髦的人,她们身体中的血和中国人的血液已经背道而驰。我鄙视他们,却也无能为力。毕竟沉重是每个人都想丢弃的。把沉重的过去丢弃在过去,人在此刻没有了国籍的界限,脸上全是扭曲的胆怯和恐惧。

    【详细】
    9592376
  • 小明同学
    2018/8/14 17:55:14
    大寒

    片至末尾,一行行已故老人姓名向上滚动,我终于没有再绷住。

    北京,复映首日,偌大的影厅就我一人。

    电影让我想起了红高粱,只是更加纪实。因为纪实,所以自影片伊始起就沉重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想评论剧情,出了电影院望着大亮的天光觉得终于能大口吸气了。

    历史太过沉重,现实亦多有不堪承受。社稷终有危而复安之日,日月必有幽而复明之时。

    活下去

    片至末尾,一行行已故老人姓名向上滚动,我终于没有再绷住。

    北京,复映首日,偌大的影厅就我一人。

    电影让我想起了红高粱,只是更加纪实。因为纪实,所以自影片伊始起就沉重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不想评论剧情,出了电影院望着大亮的天光觉得终于能大口吸气了。

    历史太过沉重,现实亦多有不堪承受。社稷终有危而复安之日,日月必有幽而复明之时。

    活下去,记住他们,记住我们来时的路。

    【详细】
    9591220
  • 囍乐。
    2018/8/14 17:35:39
    让是兽的人,停留在门外

    最后满屏逝亡号框着老奶奶们的名字出来的时候情绪完全崩掉了,那是迎面拍击而来的凝重。

    仅仅只剩一人了。

    很喜欢一直在帮老奶奶们打官司的男老师的旁白,普通人的声音,平淡,是区别于普通话的让人能感觉到信服的音调。

    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让我从电影的剧情中抽离,平复我的情绪,让我清楚的意识到,这一切在当时都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的。

    不想去叙述电影,或做什么评

    最后满屏逝亡号框着老奶奶们的名字出来的时候情绪完全崩掉了,那是迎面拍击而来的凝重。

    仅仅只剩一人了。

    很喜欢一直在帮老奶奶们打官司的男老师的旁白,普通人的声音,平淡,是区别于普通话的让人能感觉到信服的音调。

    这个声音响起的时候让我从电影的剧情中抽离,平复我的情绪,让我清楚的意识到,这一切在当时都是真真实实的发生过的。

    不想去叙述电影,或做什么评价,并没有这个资格,有人能碰这个题材,去讲述这个故事,已经是让我非常感谢的事情了,谢谢导演和所有的工作人员。

    与直接犯下的罪行相比,更让我难受的是来自周围自己人发出的,所有背后的窃窃私语和当面的冷嘲热讽,这同样是一种欺凌。

    这两种欺凌,全部都是受害人来承担,明明什么错都没有犯的人,成了最大的错误。

    老奶奶们(其实很想说姑娘们)受辱的时候,不自觉的带入到了自己,想着,自己会如何做,想到的是活下来,让犯罪的人付出代价,进而发现,原以为最不会改变的人,依然会改变,少年时的想法,是一定会玉石俱焚或者当场以死明志的。我想起那时候的自己,觉得自己的想法永远不会改变并且似乎是看不起忍辱负重的选择的。活的长久了,才发现人生是很有意思的。

    同一个时间我想到的居然是人一定要读书,能向上走多高走多高,这样才有可能性去冲破人生中的困局。

    是一样的,所有在战争中会激发出的兽性,二战时当众被游街剃头扒衣的女人们,甚至不是战争。

    最后曹黑毛奶奶对着镜头说,“娃娃们以后要把门看紧了,不能叫别人一踹就踹开了,把人捉去了。”

    会破门而入的,有可能是任何一个叫做人的兽。

    人一定是兽,兽不一定是人。要敢于承认这一点,面对它,找出平衡的路径,走下去。学会应对的方式,坚持自己所坚持的,保护自信所信仰的。

    9591970
  • 毛国熹
    2018/8/9 12:21:49
    创伤

    二战的伤口仍未愈合,甚至愈发严重。

    伤口的愈合不仅需要生命体本身的修复,更需要伤口上外来者停止病变。

    不仅需要我们对慰安妇的尊重,关爱,更需要侵略者的承担,补偿。

    庆幸如今至少总体和平,有了休养生息,缅怀过去的时间和精力。

    庆幸如今至少有人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某一道伤痕上,开始给与尊重,保护。

    二战的伤口仍未愈合,甚至愈发严重。

    伤口的愈合不仅需要生命体本身的修复,更需要伤口上外来者停止病变。

    不仅需要我们对慰安妇的尊重,关爱,更需要侵略者的承担,补偿。

    庆幸如今至少总体和平,有了休养生息,缅怀过去的时间和精力。

    庆幸如今至少有人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某一道伤痕上,开始给与尊重,保护。

    【详细】
    9574176
  • 炳叔
    2018/1/21 21:47:14
    大周末看个慰安妇电影《大寒》图个啥?
    没啥大企图,就是想写篇影评。
    《大寒》根据幸存者真实经历改编。
    片中,中国慰安妇问题民间调查者,张双兵,自己演自己。
    没啥大企图,就是想写篇影评。
    《大寒》根据幸存者真实经历改编。
    片中,中国慰安妇问题民间调查者,张双兵,自己演自己。
    9092232
  • 尖椒腊肉丝
    2018/1/21 15:14:28
    每个中国人都没有权利不正视铭记战争带来的苦难!!!

    犹豫了好久做了好多天心理建设,终于决定去看《大寒》了。附近影院的排片每天仅剩中午一场,不大的影厅里寥寥几人,其中只有男性观众一人。电影根据三位真实经历老人的故事改编,演员阵容一色都是中国人,不过应该没有日本演员有勇气演出吧,毕竟是否承认这段历史对于他们就已经不想去面对了,即使是对像我这样确信这段历史真实性的中国人,作为观众在观影之前内心也是纠结良久、因为正视回顾这段历史就是会一再的冲

    犹豫了好久做了好多天心理建设,终于决定去看《大寒》了。附近影院的排片每天仅剩中午一场,不大的影厅里寥寥几人,其中只有男性观众一人。电影根据三位真实经历老人的故事改编,演员阵容一色都是中国人,不过应该没有日本演员有勇气演出吧,毕竟是否承认这段历史对于他们就已经不想去面对了,即使是对像我这样确信这段历史真实性的中国人,作为观众在观影之前内心也是纠结良久、因为正视回顾这段历史就是会一再的冲击你对这个世界真善美的心理防线。

    剧情其实不用多说,在观影之前就已经能够想得到。影片最后,曹黑毛老人说:“娃子们,你们以后可得把咱家的门看好了,再不能让人家说踢开就踢开,说进来就进来……”战争就是会让人性扭曲,战争也需要人性扭曲来催化,作为蒙受过战争苦难的国家的一员,我有责任铭记和正视这段历史、即使心理生理再不适也没权利回避,长辈先人们教育我们说落后就要挨打,正视和铭记是为了不忘苦难吸取教训,不只是为自己奋斗,更要为国家为民族努力进取。另外作为从战争中走来现在已经开始强大的中国,我们也有义务维护和平,不让自己和别人卷入到无良的战争中去。这是电影提醒我的思考,再次为这群正视历史的演职人员点赞。

    【详细】
    9091513
  • 卡卡
    2018/1/18 13:06:48
    灼心的痛,不忘历史

    这部电影的宣传远远不及《二十二》,但是比《二十二》的感触要更深吧,用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那些老人所经历了什么。《二十二》主要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这些老人战后的生活,而《大寒》呢,通过塑造大妮这个角色,糅合了三位“慰安妇”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她们当年所经历的苦难。在电影中,

    这部电影的宣传远远不及《二十二》,但是比《二十二》的感触要更深吧,用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那些老人所经历了什么。

    这部电影的宣传远远不及《二十二》,但是比《二十二》的感触要更深吧,用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那些老人所经历了什么。《二十二》主要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这些老人战后的生活,而《大寒》呢,通过塑造大妮这个角色,糅合了三位“慰安妇”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她们当年所经历的苦难。在电影中,

    这部电影的宣传远远不及《二十二》,但是比《二十二》的感触要更深吧,用电影的方式重现了当年那些老人所经历了什么。《二十二》主要是用纪录片的形式展现这些老人战后的生活,而《大寒》呢,通过塑造大妮这个角色,糅合了三位“慰安妇”的真实经历,讲述了她们当年所经历的苦难。在电影中,我是对日本人因为二妮怀孕了就放她走这部分持怀疑态度的。据我了解,如果怀孕了,基本上不是被打掉孩子,就是被杀了扔在野外的。而电影中,浅野这个形象可以说是挺令人欣慰的,尽管在片尾他被迫安抚了大妮。但是不难看出来他其实内心也很挣扎的吧,不然战后也不会带着画像回来给大妮道歉。其实我是在看了二十二以后才了解了这些历史。我是日语的大四学生,之后就决定用慰安妇为主题写毕业论文。然后跑遍了南京大大小小的图书馆和书店去找这方面的资料。一开始以为挺难找的,结果这方面的历史还挺多的。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去南京的利济巷慰安所遗址看看。在南京看了最后一场排片,如果你所在的城市还有排片的话,不希望你们错过这个片子。

    【详细】
    9081588
  • 玛卡巴卡
    2018/1/17 23:19:15
    她们受过屈辱。却依然苦难的活着。

    刚刚回了家。外面的风吹的头有点晕。思绪也有点乱。前两天。一个朋友和我说想约我看大寒。我说啥。他说大寒。我说是节气?他说不是。是电影。你百度百度。然后我就去百度了。《大寒》。匆匆一眼。看到了这是一部关于描写慰安妇的电影。看到了它的地点。盂县。咦。盂县?这不是阳泉的县吗?呃。又是一部慰安妇的电影。我因为当时病着。不舒服。说过两天吧。然后我就在想啊。慰安妇题材啊。要不要看呢?嗯。还是决定去看了。昨

    刚刚回了家。外面的风吹的头有点晕。思绪也有点乱。前两天。一个朋友和我说想约我看大寒。我说啥。他说大寒。我说是节气?他说不是。是电影。你百度百度。然后我就去百度了。《大寒》。匆匆一眼。看到了这是一部关于描写慰安妇的电影。看到了它的地点。盂县。咦。盂县?这不是阳泉的县吗?呃。又是一部慰安妇的电影。我因为当时病着。不舒服。说过两天吧。然后我就在想啊。慰安妇题材啊。要不要看呢?嗯。还是决定去看了。昨天定好了时间定好了票。今天就去看了。我们提前几分钟进了场。我两都吃了一惊。因为没人。除了我两。一个人都没。还是有些惊讶的。过了几分钟。才进来几个人。不过到最后。小小的亭子基本坐满了。电影在一个操着盂县口音的男子的缓缓讲述中。开始了。说句实话。看多了高潮迭起的科幻大片。这样细水长流的故事片。刚一开始。我确实没有看进去。忍不住想看手机。但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我完全被吸引了进去。当故事的女主人公—大妮。因为救妹妹二妮。落入了日本人手里时。我一直和朋友说。她为什么不说自己怀孕了。她为什么不说?朋友说说了有什么用。可是我一直还是狠狠地想着。为什么不说呢。说了。是不是日本人就会放过她。大妮用自己的留下。换日本人放妹妹走。可是日本人却没有放她走。为什么他们不守信用呢?我问朋友为什么不放她走?他说你想想南京大屠杀。我知道。可我还是当时反驳他。我说不一样。他们不一样。在之后的情节里。我的眼泪就没有断过。女人们一个一个被抓过去。有在电影里一闪而过的不知名女子。有父亲是村长一直讨好“皇军”却依然没能幸免的十几岁的小兰花。看过许多电影。总是有那么一两处难忘的镜头。可是这部电影。难忘的镜头却那么多。宝生看着妻子在自己面前被日本人轮奸告诉妻子要活着。村长看到女儿的尸体用白面捂死了狗汉奸翻译官。然后自焚而死。二妮跑到悬崖上不顾老父亲跪在地上苦苦哀求。依然纵身跃下。太多太多了。我想把每一处都写出来。我甚至觉得这部电影的每一处。都让我难忘。不忘。其实电影里最令人痛心的。还是人们的流言蜚语。指指点点。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他们没有受过教育。这些女人明明也是受害者。可是他们却容不得她们。他们认为她们不干净。恰恰这种不干净。还是国仇家恨的不干净。所以二妮在怀孕被送回去后。被骂丢人。在想尽办法却没有流产后。选择跳下悬崖。大妮捡来的姑娘因为母亲的名声不好。30多岁没有人愿意娶她。她把自己远远的嫁到一个镇子。即使那个人大了她20岁。即使这样的环境。大妮却一点也不愿意死。她要活着。好好的活着。宝生成了抗日英雄。替她杀了许许多多的鬼子报仇。她年轻的时候。哭着数。老了。却在笑着。我从来没见过这样一个电影。处处是伏笔。处处都写满了隐喻。处处都让人感觉那样的无能为力。有那么几个场面。我趴在朋友的肩头不敢看。我说我看不下去。然后哭的泣不成声。我现在在写影评。都不想写这几个镜头。电影的最后。我在想着。怎么还不完?怎么还没完?就看到大妮奶奶。对这位一直帮助他们的乡村教师说。上哪说理去啊!然后歇斯底里的哭着。我终于忍不住了。跟着奶奶一起哭。这是一个很长的镜头。奶奶像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我坐在下面。低低的哭着。故事完了。打了十几年的官司。败诉了。我忍不住说了一句卧槽。然后又一位奶奶出现了。她说赢不赢都没什么。她说都死了。她也94岁了。她说让我们守护好大门。她说不要再随便让人打进来了。随之而来的。是一串长长的名单。一个很长很长仿佛没有尽头的名单。我哭着说了一句怎么拉不到头啊。然后终于奔溃。那是一个个女人。她们的名字和生命一样鲜活。她们遭受了屈辱。却依然苦难的活着。感受吗?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一直是抗拒这类型的作品。我一直觉得我不看。这些东西好像就不存在。虽然我还是看了金陵十三钗。看了四十九日祭。可我还是觉得恐惧。我们有什么资格说原谅?晚上回来。一个人走在街上。看车水马龙。看灯红酒绿。看行人低低轻语。高声打闹。然后想着这部电影。只有八十几万的票房。而有些乱七八糟的电影。却轻松过亿。想着这样的题材。想着一些社会性事件。人们知之甚少。明星的八卦却一次又一次刷爆微博。想着我该怎么样做。才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帮这部电影的票房。影片的最后。妮子奶奶放下了芥蒂。去墓碑前看了她的英雄。她穿着出嫁时的大红褂子。笑的灿烂无比。我觉得那一刻的奶奶。好像死了。又好像活了。我真是好久好久没写过这么多字的影评了。还真是让人惊讶。写到这里。我想起昨天在b站看到的关于金陵十三钗的片段剪辑。她们穿着旗袍。唱着秦淮曲。缓缓走来。她们美得不可一世。芳华绝代。嗯。我果然还是不喜欢屈辱的近代史。我永不原谅强奸犯!永不!

    【详细】
    90801893
  • 薛源是软甜啾-
    2018/1/16 19:22:04
    内心深处的历史沉淀

    《大寒》是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背景的电影,由张跃平导演执导。尽管电影的基调十分压抑,但影片播放到结尾处,夫妻间的牵挂、时代的翻来覆去、人心的千变万化。这都成为了电影中独到的人生见解和导演对这一历史事实的内心独白。

    一、故事片形式中的历史痛楚

    张双兵老人是这部电影中的线索人物,借他的视野展开了对崔大妮一生的探索讲述。由于电影主题趋于痛苦和悲哀化,巧妙的运用故事片的

    《大寒》是一部以慰安妇为题材背景的电影,由张跃平导演执导。尽管电影的基调十分压抑,但影片播放到结尾处,夫妻间的牵挂、时代的翻来覆去、人心的千变万化。这都成为了电影中独到的人生见解和导演对这一历史事实的内心独白。

    一、故事片形式中的历史痛楚

    张双兵老人是这部电影中的线索人物,借他的视野展开了对崔大妮一生的探索讲述。由于电影主题趋于痛苦和悲哀化,巧妙的运用故事片的形式进行构架,是电影更为彰显人物形象和人文关怀的体现。加之借崔大妮的诉说,将情节进行插叙,更是达到了受害人物的性格丰满,慰安妇的苦痛和难言之隐溢于言表。影片多处出现寓意性侵的镜头场景,画面的停止是情绪的外化,女性的脆弱得到了有效的解读。张双兵的出现是使慰安妇事件得以被全中国关注的原因,他在片中以一位始终坚持为慰安妇打官司的形象出现。在故事片营造的令人内心挣扎、感受历史的残酷的叙事基调之余,张双兵的独白和实际行动更增添了几分纪录片的真实性,人物与沉淀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成功构造出了对历史的醒悟和重新审视。崔大妮也因此成为了慰安妇的代表人物,用佝偻的身躯和最为震撼人心的撕心裂肺的哭声将电影的主题推向高潮,令人心生震撼。

    二、镜头语言细腻独特

    大山深处渺小的老人身体,在镜头中更是不值一提。但呈现在银幕上,却是一种孤独的情感体现,是对历史的遗留感受到难以忘怀的人文关怀体现。电影中的远景均是对大山、树林等象征性的村中景物进行拍摄,通过这些数百年不褪色的景物烘托出崔大妮在历史的轨迹中不断褪色,最终老去,但却心系丈夫。情感的展现达到了极致。人物的情感表达通过长镜头的运用也有所发挥,宝生救两个姐妹出逃的场景是暗色的色调,但在长镜头的诠释中,人物的运动形态和心理活动达到有机统一,不断奔跑虽代表着逃离历史,但是沉重喘气声和最后临死前的呼喊名字声却又暗喻着人物的绝望和无奈。

    与《大寒》同题材的电影《二十二》是以纪录片形式为主,在较为平淡无味的交谈和采访中,电影体现的是慰安妇们的心头纠结,希望得到大众的关注和重视。而《大寒》在这一基础上,更加深了历史的真实性和侮辱性。深层次的对中国与日本的战争史也有了进一步刻画。仿佛老人的释怀成为了对日本的原谅,但她们的苍老神情又是对战争的铭记,她们更是一种英雄的象征意味。镜头看似平凡朴素,但又无时无刻不充斥着对对和平的渴望。

    一部由山西本土创造的电影,朴实无华,唤起的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坚守。老人们的生命也在126个黑色框中得以安息。

    【详细】
    9077107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