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26791
  • 冇心
    2021/8/27 21:13:40
    这是什么牛马

    这是陪我外婆看的,老人家嘛,看共产党就来劲。不过这部电视剧,真不是我要故意吐槽。

    演员我就不说了,然后说说我最反感的一点吧,跟大多数抗日神剧一样,日本人总是跟日本人说中文,这种常见问题我就不吐槽,但是这部剧里的日本人你说中国话为啥要咬着舌头说啊,是舌头没长好嘛。然后再说剧情,男主我能确认了,女主呢?是谁啊,一开始我认为的李金铭,居然在我洗澡的空隙就死掉了,然后所谓的女主在

    这是陪我外婆看的,老人家嘛,看共产党就来劲。不过这部电视剧,真不是我要故意吐槽。

    演员我就不说了,然后说说我最反感的一点吧,跟大多数抗日神剧一样,日本人总是跟日本人说中文,这种常见问题我就不吐槽,但是这部剧里的日本人你说中国话为啥要咬着舌头说啊,是舌头没长好嘛。然后再说剧情,男主我能确认了,女主呢?是谁啊,一开始我认为的李金铭,居然在我洗澡的空隙就死掉了,然后所谓的女主在两个男人间纠缠不清,没有故事的主线,不清楚想要表达一些什么。然后说说剧中展现出来的情况吧,延安当时情况多苦啊,可是这部剧,霍,大门楼子还有站岗的,住的窑洞窗明几净,我怕是比现在山区上学的孩子条件好的不是一点半点,你条件好就好吧,为啥一个学校的厨房就是几根木头和茅草搭的棚子,大部分都是露天的,是经费不够了?还是铺垫后面的下毒情节啊。至于中间的抗大,眨眼功夫就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员我不予评论,权当艺术修饰,然后就是延安作为当时的根据地,为啥学员们遇到一个老乡不是日本的就是国民党的,然后招生的话,干脆扩张到海外去好吧,直接招收日本学员和国民党间谍好吧。

    演员听导演的,所以在这我就懒得评论演员不专业的地方了,DY是个什么牛马。这种年代,拍出这种东西,请问一下现实意义在哪啊?还有不知道拍这个的DY有没有看过电影关于抗大的描述,你肯定没看过。最后一句,不建议观看,剧情引起强烈不适。

    【详细】
    13835601
  • 隐者象戎
    2021/12/15 22:56:34
    从沙丘到无垠的太空

    题记丨前阵子比较火的科幻电影《沙丘》,上周末看了这部科幻大片,结合无垠第六季,写两首诗当影评。

    题记丨前阵子比较火的科幻电影《沙丘》,上周末看了这部科幻大片,结合无垠第六季,写两首诗当影评。

    14069238
  • SWAIN
    2021/4/13 7:33:21
    佩服编剧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佩服编剧, Melanie这个角色在敌人和队友之间来回切换。工程师特有的严谨冷静,也很符合她的气质。在观察站发现补给被雪崩掩埋时,应有遇到事情不要慌,先发个朋友圈的画外音。最后一集没有上车是不是跟第六集串了。 Sean bean,老戏骨演啥像啥,GOT里的家族族长,威严善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佩服编剧, Melanie这个角色在敌人和队友之间来回切换。工程师特有的严谨冷静,也很符合她的气质。在观察站发现补给被雪崩掩埋时,应有遇到事情不要慌,先发个朋友圈的画外音。最后一集没有上车是不是跟第六集串了。 Sean bean,老戏骨演啥像啥,GOT里的家族族长,威严善良受人...  (展开)
    【详细】
    13411263
  • 牧遥
    2019/11/8 17:27:48
    受益人,到底谁是真正的受益人?

    今天抽空看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没有意外的惊喜,也没有意外的暗淡。大鹏的转变应该是最大的亮点,从以往的搞怪烂片脸,到如今的深情演绎,至少是一种蜕变,而柳岩算是本色出演,没有太多闪光点。这里比较成功的第三角色就是

    今天抽空看了。总体来说,还过得去。没有意外的惊喜,也没有意外的暗淡。大鹏的转变应该是最大的亮点,从以往的搞怪烂片脸,到如今的深情演绎,至少是一种蜕变,而柳岩算是本色出演,没有太多闪光点。这里比较成功的第三角色就是张子贤饰演的钟振江,一个真正的损友,想方设法的骗人,并且还想着怎样骗吴海,坏是一种角色,也是一种现实,既然是现实角色,就要演尽坏的极致,片中张子贤确实做到了。因为在现实中坏和有点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影片也有不少BUG。剧情其实很俗套,一是想让观众看的东西塞得太满,却不融通。二是结构不清晰,比如柳岩演的主播,真的有那么傻吗?24岁的主播被人骗来骗去还不自知?难道真的是为了所谓的爱情?最后让人感觉这不是苦情片,这是一部向往爱情的青春片。

    最后就是导演应该想要传递一些现实中网络虚拟的骗局,但是却没有述说清楚,含糊其辞的融贯现实的场景,死搬硬套的呈现给观众常见的现象。

    没有惊喜,没有悲哀,现实中的骗子和理想中的爱情,又有什么区别呢?最后,到底是谁受益了谁?不得而知了。

    【详细】
  • 10638608
  • TWY
    2018/10/26 11:49:22
    影评人Bernard Eisenschitz就《影像之书》写给戈达尔的信

    原文出自《影像之书》官方press kit,此处刊载美版press kit中的译文。

    Dear Jean-Luc,

    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to see The Image Book (...)

    You have recreated pictorial matter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原文出自《影像之书》官方press kit,此处刊载美版press kit中的译文。

    Dear Jean-Luc,

    Thank you for your invitation to see The Image Book (...)

    You have recreated pictorial matter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formats. Deformed, re-colorized, enlarged by the grain, and re-framed.

    Blocked all seduction of images, text also, stuttering, quavering, interrupted, covered up.

    In the constant interruptions, being split between what is represented and the machine of the cinematograph, with its unspooling, its perforations, its decomposition.

    Rediscovering discontinuity by digital means.

    The beautiful and accurate definition of counterpoint gives a key.

    Waves, flames, bombardments, armies, history and the world as a thundering spectacle à la Dovzhenko, or Vidor.

    A great symphonic surge. But not to tell as story. Not longer truly ‘cinema’. As per the first reader of Moby Dick (according to Giono):

    - This is not a book - No, said Melville.

    This is not something to make you popular, in the face of digital, digital that shows all, and nothing behind. (I experienced this on Vigo’s films, and hope to have avoided it in the end).

    That’s assuming that what you say is heard. That is what is astonishing in your film. “It is becoming necessary to draw attention,” in fact. But it hasn’t been shown like this; said, occasionally, with Victor Hugo’s “government of wild beasts.”

    Marx invented remakes with his Louis-Napoleon. History repeats itself, but here, not as farce. Moral errors get confused with crimes of the States. There are criminals who exist only because of war. Humanity is destroying itself. For years now, war has been everywhere, more and more literally, in the sense of Goya or Joseph de Maistre’s (this is how we explain the presence of the latter). Habituation follows.

    To say that The Image Book is an act of courage, that it is unprecedented, is a platitude. But this is the feeling that keeps coming back to me.

    It is true, as the young people who write to you in Lundi matin say, that you are the only one who, etc... (They don't know how right they are, I’m curious for them to see this one).

    You have always been “in” history, since you consider that that is what cinema should serve.

    From Histoire(s) on, this was what it was always about, first and foremost, more than cinephilia telling its little stories (not bad!)

    This time the matter itself, is history. In fact you’re not turning away from cinema, it’s simply no longer a dominant love. It is as useful as the printing type case from which Fuller’s illiterate typesetter finds the characters, at top speed.

    And you, you keep the character, the hieroglyph of which Eisenstein dreamed. (He too, his three apparitions are magnificent: the owl, the hands on the bible and the Teutonic knight. He wanted to build his cathedral of the Arts, all by himself. His resistance was already that of hope, and his solitude too)

    You find all the images in films, and shabby newsreels. It’s only justice. All the better if Ridley Scott serves to fill a printing type case. And to not have turned your back on cinema, the two long shots from Le plaisir suffice, where we see moving bodies, giving a definition of precisely that. Thought evolves through images and sound ("a thought / will come / to be continued"), as in a collage a friend had made using texts from the screen of Histoire(s). It is a bloc, and it is articulated like the five fingers... another one of these things I didn’t understand on paper.

    Lastly, even if the re-uses of Histoires are what I am least curious about - one doesn’t change his handwriting - I very much like the idea of immortality through liquid films, from Vertigo to Ruby Gentry by way of The River. And the peaceful moments of a happy Arabia where I see something of Barnet’s joy: sunset, a boat on the glittering sea, the banal corners of the Maghreb playing for the whole of Arabia, the Arabia we have behind our eyes. Again, thank you.

    Warm regards,Bernard Eisenschitz (Critic, Historian, Director)

    press kit下载:https://4f399d350e4882ff73b9-0f00c87f9e216dcd5acfbe5f7dfb64d7.ssl.cf2.rackcdn.com/production/documents/Godard%20-%20Image%20Book%20Press%20Kit.pdf

    【详细】
    97264520
  • 无事公
    2016/2/1 22:41:57
    冰封:重生之门
    用导演来说,其实蛮用心的——有认真的拍,有精彩的打斗和花哨的特技。
    用演员来说,其实蛮好玩的——所以甄子丹和王宝强等人才会参演。
    用普通观众来说,其实蛮新奇的。
    也不算新奇了,反穿不是一回两回,但还是挺少的,更少有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好片,当然本片也并不属于好片的范畴内。究其原因,就是情节太模糊,完全没有主题可言,跟本不知道要讲的是什么,换言之,这个剧情实在是烂得可以,你要标新立异,
    用导演来说,其实蛮用心的——有认真的拍,有精彩的打斗和花哨的特技。
    用演员来说,其实蛮好玩的——所以甄子丹和王宝强等人才会参演。
    用普通观众来说,其实蛮新奇的。
    也不算新奇了,反穿不是一回两回,但还是挺少的,更少有能让人印象深刻的好片,当然本片也并不属于好片的范畴内。究其原因,就是情节太模糊,完全没有主题可言,跟本不知道要讲的是什么,换言之,这个剧情实在是烂得可以,你要标新立异,麻烦也让我们知道你要讲的什么嘛。
    最后任达华这张底牌被揭开时,是要告诉我们,这算悬疑片吗?
    没看之前,觉得可以看;看完之后,觉得其实可以不看的。
    【详细】
    7757278
  • city hunter
    2022/12/18 11:22:18
    内地剧集何时能摒弃那些画蛇添足、故弄玄虚、恶心之至的各种慢动作慢镜头?

    内地剧集何时能摒弃那些画蛇添足、故弄玄虚、恶心之至的各种慢动作慢镜头?天朝观众要求不高,即便内地影视在拍摄发行等方面有各种条框制约,大家都能理解,只想看一段用心拍摄的故事,而不是飞机一入长空就要各种快慢镜头的切换,这算是炫技?呵呵,这是现在内地大多剧集的通病,专心讲好故事不行吗?

    这样看来,路还很长,中国影视的所谓山高路远,全部是自作自受,通天大道你不走,却偏要绕路前行,还以为是

    内地剧集何时能摒弃那些画蛇添足、故弄玄虚、恶心之至的各种慢动作慢镜头?天朝观众要求不高,即便内地影视在拍摄发行等方面有各种条框制约,大家都能理解,只想看一段用心拍摄的故事,而不是飞机一入长空就要各种快慢镜头的切换,这算是炫技?呵呵,这是现在内地大多剧集的通病,专心讲好故事不行吗?

    这样看来,路还很长,中国影视的所谓山高路远,全部是自作自受,通天大道你不走,却偏要绕路前行,还以为是自己另辟蹊径,不知中国影视何时才能峰回路转,步入正轨。

    【详细】
    14830231
  • 郑大少
    2022/3/5 10:48:43
    群英荟萃的时代缩影

    八九十年的香港电影圈人才济济,全能型艺人遍地开花,小黑哥短暂的导演生涯也贡献了几部质量尚可的动作喜剧电影,其中的代表作就属《咖喱辣椒》,当时还是星仔的周星星同学在两年后便成长为统治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的星爷,垄断了票房前五,续集只能另组CP,梁朝伟成功补位,跟张学友更有化学反应,风格更欢脱,只是过于偏闹剧,仅图一乐!歌神与影帝的CP组合承载了一代人的

    八九十年的香港电影圈人才济济,全能型艺人遍地开花,小黑哥短暂的导演生涯也贡献了几部质量尚可的动作喜剧电影,其中的代表作就属《咖喱辣椒》,当时还是星仔的周星星同学在两年后便成长为统治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的星爷,垄断了票房前五,续集只能另组CP,梁朝伟成功补位,跟张学友更有化学反应,风格更欢脱,只是过于偏闹剧,仅图一乐!歌神与影帝的CP组合承载了一代人的美好回忆,为《喋血街头》的生死兄弟情抹鼻子,为《东成西就》的北丐东邪斗捂肚子,或悲或喜都做到了极致,何谓经典,应当如此!陈可辛绝对是难得的电影奇才,商业文艺两手抓,两手都够硬,自己导演的经典文艺系列,金杯奖杯一揽子买卖做得明明白白!主导制作的商业电影口碑皆可,市场也不辜负,活得通透,玩得明白,这是人才!

    14256521
  • 里托·贝森
    2022/12/4 13:23:36
    不合格的商业片

    据说是改编自伊坂幸太郎的同名小说。没读过原著,但冲着伊坂的名头还是很有兴趣。不过后来又听说电影的故事跟原著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种事并不新鲜,之前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其实故事也毫无关系,原著是太空歌剧和乡土小说的结合,电影则完全是土味朋克。要是不提改编的事,评分还能高上一些。

    说回本片,主人公名叫

    据说是改编自伊坂幸太郎的同名小说。没读过原著,但冲着伊坂的名头还是很有兴趣。不过后来又听说电影的故事跟原著已经没什么关系了。这种事并不新鲜,之前宁浩的《疯狂的外星人》改编自刘慈欣的《乡村教师》,其实故事也毫无关系,原著是太空歌剧和乡土小说的结合,电影则完全是土味朋克。要是不提改编的事,评分还能高上一些。

    说回本片,主人公名叫阳光——从这个名字就知道跟原著没什么关系了。她开了一家帮人寻找丢失宠物的事务所。一天,晓雪上门请求帮忙寻找宠物娜娜。娜娜是一只雌性老虎,被人抓走要配成药酒。阳光和晓雪携手开始惊险的救虎之旅。

    能看出导演有想表达的东西,比如老虎其实是女性力量的隐喻,故事的内核是girls help girls,她们要从男性那里夺回被剥夺的女性的力量和尊严。可是导演没有处理好自我表达与商业叙事之间的关系。商业电影首先要做到叙事流畅,逻辑自洽,表达要往后放一放,最好是融入叙事之中。本片在商业叙事上是不合格的。而且主要人物缺少内在逻辑,不能成立。毕竟,一个人物成立与否,不能光靠旁白解释,得靠人物自身的行为和选择。配角们则完全是NPC,跟着主角瞎跑,适时触发事件而已。

    微信公众号:小盆哟「littlebasinyo」

    【详细】
    14799634
  • 楠寻
    2022/11/5 3:05:52
    真的是部好剧

    我是在上高三的时候读这本小说的,当时是晚上偷偷看的,早上起来眼睛都是肿的,那时候还没有这部小说要影视化的消息,后来突然发现这部剧要影视化了,说实话当初我心里是不觉得肖砚能被演出来的,至少我认为肖砚身上自带的清冷感但是作为一个医生她又要有悲悯感和绝对的理性,所以知道要拍成剧我是怀疑的,我不赞成但是也没办法,后来谢谢你医生的官方出了预告,我就去看了看,看完之后作为原著党预告片确实甚得我心,它拍摄

    我是在上高三的时候读这本小说的,当时是晚上偷偷看的,早上起来眼睛都是肿的,那时候还没有这部小说要影视化的消息,后来突然发现这部剧要影视化了,说实话当初我心里是不觉得肖砚能被演出来的,至少我认为肖砚身上自带的清冷感但是作为一个医生她又要有悲悯感和绝对的理性,所以知道要拍成剧我是怀疑的,我不赞成但是也没办法,后来谢谢你医生的官方出了预告,我就去看了看,看完之后作为原著党预告片确实甚得我心,它拍摄的角度,场景服化道确实要比我想的好,尤其是演员我实话实说,以前觉得幂姐是霸气,美艳,大女主这类的,但是预告片里她给了我惊喜,尤其是编发真的很肖砚,真的很温柔很清冷,白宇给我的印象就是他很老成,演的剧都是很稳重的形象,这部剧的白术是一个很温暖的形象,他工作时很严肃但是平时又是会开点玩笑的人,他演这个角色我是站中立的,所以我开始期待这部剧,打算看看。我是在央八等着看的,第一集就给我吃了一个定心丸,剧真的是不错,是真的好看,集集有泪点,全程无尿点,时隔四年我脑海里的肖砚终于有脸了,幂姐就是我心里的肖砚,谢谢你医生!是好剧!真的是部好剧!

    【详细】
    14743472
  • KRCheung
    2016/10/5 23:00:10
    览此剧,胜当五年官,胜为十年商
    前几天恰逢国庆,没有出游的打算,便宅在寝室收罗好剧。很幸运,能找到《大清盐商》。之前便很中意看权谋商战剧,再加上明清四大商中又独爱徽商与浙商,可以说《盐商》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短短三四天刷完一部剧,却仿佛过完一遍人生,因此有了标题的感慨。也将一点个人感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前几个月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特别是疯涨的楼市。如果对清朝历史背
    前几天恰逢国庆,没有出游的打算,便宅在寝室收罗好剧。很幸运,能找到《大清盐商》。之前便很中意看权谋商战剧,再加上明清四大商中又独爱徽商与浙商,可以说《盐商》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短短三四天刷完一部剧,却仿佛过完一遍人生,因此有了标题的感慨。也将一点个人感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前几个月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宏观经济,特别是疯涨的楼市。如果对清朝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在初看此剧时,可以大致把盐商当成是当下的房产商。的确,剧中的政府和盐商,与当今的政府和房产商,太像了。两商都是国家的钱袋子,两个政府都是贪腐成风,两朝政策都是积弊深重,清政府处理盐商的方式也和现政府对待房产商的不要太像,永远是若即若离,投鼠忌器。而整部剧也正是以此为基本面层层展开的。
            先说汪朝宗。作为一个GDP占当时世界6%的城市的支柱产业的首席总商,以布政使二品顶戴上交天子,确实是商人的顶峰。与剧中其他商人的“精明”相比,他的境界已经上升到“智慧”。他活得太累了,不仅要与或硬或软的政府官员周旋,为扬州盐业撑起发展空间,还要在不伤及根本顾全大局的情况下,时刻提防其他总商的勾心斗角挖墙脚。他深知阿克占是好官,但在当时的环境里,阿克占的做法却是不明智的。而阿克占直到结尾流放,方才真正明白汪和他两个人,其实是整顿扬州盐业最最牢固的同盟军。故汪之所以反阿克占,其实是对事不对人,他深知若要真正肃清扬州盐务这潭浑水,搅动的是大清的国本。整个大清,唯有两人懂他,一个是乾隆,一个是萧老爷子。萧老爷子曾对汪说:你不缺稳招,但缺奇招,如果在必要的时候要你弄死一个人,你能吗?萧老爷子知道汪能,但是也知道汪不能。所以到后来,汪先是化解了鲍齐联盟,后来是汪马商战,其实在两件事中,汪可以名正言顺而且彻彻底底地整垮鲍马两大总商,但他都是点到为止,化敌为友。
            汪和箫老爷子一样,很多次机会都可以一统扬州盐业,但都不肯,怪不得乾隆叹道:原以为箫目光短浅,现在看来,他看得很远啊。因为汪和箫都太清楚自己的位置了,乾隆巴不得盐商们合为一家,但实际上,扬州盐商分则昌,合则亡。看最后几集便知,当箫老爷子病故,鲍以安弃商归隐,马德昌当上盐台,原本四大总商齐聚的务本堂,一下子只剩汪一人。他心里也很清楚,若不是他和乾隆私交太好,那他独自拍板挪用库银救灾十有八九凌迟。若是他的位置换成其他人坐了,扬州盐业也是十有八九凌迟。正因如此,他也深谙自保之道,哪怕知道和珅贪,他还是求和珅在乾隆面前美言,相当给自己上了双保险。汪朝宗无愧是古今第一人。
            再说阿克占。阿克占聪明,有手段,懂得和盐商周旋。但他不智慧,他死心塌地想报乾隆的知遇之恩,他知道乾隆是为了要银子,这没错,但他对待盐商的方式无异于杀鸡取卵,寅吃卯粮。阿克占是无比幸运的,乾隆帝充分信任他,汪朝宗实际上理解支持他,他原本以为是自己心腹的师爷何思圣竟是和珅的表亲但却有大局观、一直支持他,他的妾是马德昌献的瘦马却实际上充当了贤内助,他昔日的部下握有漕运军权。以上五点,只要有一点不符合,阿克占必死。何师爷自己也说了,和珅已经列好了五条大罪,只要何一连署,阿克占就要见阎王爷了。也可以明白,他的上任两淮盐务尹如海为何选择自杀了,这个位置太险了!
            两大总商马德昌和鲍以安是值得探讨的两个人物。剧前期的两人实际上代表了从古至今中国的绝大多数商人。精明,势利,短视,懂人情,心狠手辣。但在中后期两人又有所不同。鲍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典型封建大地主,只想赚钱和美食女人,江西私盐和成都运药事件对他是大转折,此后他成了汪朝宗的拥蹇,也开始明白事理。马则是没落的官僚家族的官三代,有一定的眼界和格局,但因为太过执着于重振家族,在很多事上斤斤计较,太过自私。汪马商战以及后来马当上盐台是他的转折点,他开始找回自己的本心。只可惜,商界能像马和鲍一样自我复活的太少,像汪朝宗一样的人精更是凤毛麟角。
            最后说说英子和汪海鲲和蒋成。这三个配角是在剧的中后期才逐渐浮出水面,但却极有深意。私以为这是点睛之笔。这三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莽撞冲动地追求正义。汪海鲲嫉恶如仇,看到盐官掺沙就不爽,看伍佑盐场受官府剥削就带民堵衙门,后来还加入英子的天地会刺乾隆。汪海鲲没错,他其实就是年轻的汪朝宗和马德昌的影子,但他也有错,因为在那样的体制下,最好的解决方法不是死板地抠法律信条讲什么天理昭彰,而是像汪朝宗那样曲线救国刚柔并济。英子其实是和汪海鲲形成对比。刺乾隆前,两人都是一路人,刺乾隆后,英子入汪家,海鲲则接替英子当天地会香主。曾经桀骜不驯一心想杀皇帝的英子被汪朝宗感化,能真正为民谋福的人不是那些杀皇帝的闹事者,而是像汪朝宗这样的能融入这个操蛋的体制却还心存正义的人(千百年来直到现在还是如此,中国特色的可悲?…)。她和海鲲其实是做了身份置换。剧的末尾,其实是给出了太过刚直的人的两种下场:一是汪海鲲式的愤青,最终被杀;一是蒋成式的,剧中也交待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曾经的无私和一腔热血心怀抱负,充其量不过是别人眼里的鹰犬和打手。其实还有第三种,英子式的,经历世道维艰,热情最终转化为理智和中庸。其实这第三条路,汪朝宗和马德昌都走过,只不过在转化过程起催化剂的,之于汪朝宗是箫老爷子,之于马德昌则是重振家族的使命感罢了。
            以上,一点个人观感。这部剧我19岁时第一次看,我想等到我到29岁,39岁了,重看这部剧时仍然可以视之弥新。阅历原因,对剧中的一些人物,比如箫老爷子和卢德恭,还是需要时日慢慢揣摩。昨日在虎扑上见到有人争论<盐商>和<琅琊榜>何者为第一权术剧,有幸看过琅琊榜和盐商,私以为琅琊榜更多侧重故事情节的层层展开,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刻画,则是远远比不上盐商。再者,琅琊榜里的所谓权术有着明显的小说风格,换句话说,琅琊榜是小说,盐商则是真正的中国社会。这也是我愿意耗这么多时间给盐商而不是给琅琊榜写影评的原因所在。
                                        16/10/05 杭州
    【详细】
    81162968
  • 坐上月亮去星河
    2021/7/28 22:29:46
    帅气的斯文败类先生和很差劲小姐

    把女主人设搞得太蠢了,第一第二集,先是买房被骗200w,因为是自己表哥,圣母不报警!后来找律师又被骗,这个人设真的太弱智了。。一点都不讨喜。编剧是跟女主有仇?

    女主真的不太好看……嘴巴有点香肠嘴。看到后面觉得女主颜值还可以了,虽然不是绝美,但是至少不是网红脸,美得有自己的特色,很真实,看着还挺舒服。

    把女主人设搞得太蠢了,第一第二集,先是买房被骗200w,因为是自己表哥,圣母不报警!后来找律师又被骗,这个人设真的太弱智了。。一点都不讨喜。编剧是跟女主有仇?

    女主真的不太好看……嘴巴有点香肠嘴。看到后面觉得女主颜值还可以了,虽然不是绝美,但是至少不是网红脸,美得有自己的特色,很真实,看着还挺舒服。

    13710371
  • 中空瑞郎
    2015/7/11 8:11:22
    好消息,中国新出产了脑残数量检测机
         好消息,中国新出产了脑残数量检测机。就是统计去电影院看小时代的人员数量
          以前认识一个女的,她说她最喜欢的电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因为小时代拍的比较真实自然,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最讨厌周星驰,因为周星驰演技太浮夸太夸张了不真实。我也只能瞠目结舌呀。
    有人说这个
         好消息,中国新出产了脑残数量检测机。就是统计去电影院看小时代的人员数量
          以前认识一个女的,她说她最喜欢的电影是郭敬明的小时代,因为小时代拍的比较真实自然,反映了生活中的现实。最讨厌周星驰,因为周星驰演技太浮夸太夸张了不真实。我也只能瞠目结舌呀。
    有人说这个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对错,你也不必较真。
    我说这就像有人喜欢吃青咖喱,有人喜欢吃黄咖喱,这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可是有人说喜欢吃屎,那别人当然要瞠目结舌了
        小时代原名是《怎样成为一个别人眼中傻逼》
    全称是《一群拉拉闲的没有屌事撕逼大战的时代》为什么是一群拉拉呢,因为电影根本就没有男人,男的化妆比女的还浓还娘,很怀疑性取向。
        吃屎和看小时代我宁愿吃屎,当然我两样都不会选择,小时代能算一部电影么?演技浮夸,思想做作,在电影宣扬拜金不是不可以,但是太扭捏做作,不符合常情,像一群神经病。男的化妆比女的还娘。从电影拍摄,服装,编剧,剪辑,任何要素看小时代都是超级烂片,支持烂片等于说破坏了市场,让导演和制片人认为片子越烂票房越高,最后破坏了中国电影发展。使得中国电影迅速倒退,谁也不会认真拍好电影,大家都以圈钱为目的。找几个所谓的知名演员,花大价钱搞宣传而不是认真拍电影,最后拍出越烂票房越高的电影。
        有人说你没有看过,你怎么有资格评论小时代呢?我说非得全部看完才知道是烂片么?我说屎是美味佳肴健康食品,难道非得你亲自吃过才能反驳么?小时代就是那种你随便看一分钟就知道是烂片的电影。你看个剧情简介就知道是狗血的电影,你随便看个预告片就知道是超级烂片的电影,你就是看着导演郭敬明三个字就知道小时代是一堆屎的电影。综上所述,看小时代无异于吃屎。小时代就是超级脑残片,
       小时代首日票房即破亿,我却伤心的哭了,为了电影,祭奠中国死去的电影,和懂得欣赏的观众。
    【详细】
    7527933
  • 天王君1/7魂魄
    2009/6/21 2:25:19
    本海滩谢绝死人
    在丹尼·保尔的履历表里《海滩》总是被遗忘的对象,但当你真正注意到这部影片时,又会觉得它是那样的刺眼,或者说是不合时宜,总之一个字“拧巴”(偶不会数数)。

    影片开始时和《猜火车》一样都是由主人公的旁白带入,画面感也是同样的凌乱。前者是曼谷嘈杂的街道,后者是琐碎的生活片段。烦躁、不安和无数发泄的荷尔蒙充斥着整个银幕,随后是罗伯特·卡莱尔饰演的Daffy的出现,衣着破烂,疯疯癫癫,虽然还没
    在丹尼·保尔的履历表里《海滩》总是被遗忘的对象,但当你真正注意到这部影片时,又会觉得它是那样的刺眼,或者说是不合时宜,总之一个字“拧巴”(偶不会数数)。

    影片开始时和《猜火车》一样都是由主人公的旁白带入,画面感也是同样的凌乱。前者是曼谷嘈杂的街道,后者是琐碎的生活片段。烦躁、不安和无数发泄的荷尔蒙充斥着整个银幕,随后是罗伯特·卡莱尔饰演的Daffy的出现,衣着破烂,疯疯癫癫,虽然还没有《TOKYO!》中的莱奥·卡拉克斯那么“令人发指”,但其所言说的事物亦是莱奥·卡拉克斯在《TOKYO!》中所要表达的。不同的是罗伯特·卡莱尔用嘴,莱奥·卡拉克斯用了一兜子炸弹。

    影片在迪卡普里奥得到地图后踏入正题,Daffy则用精心布置的仿佛杀人魔刚做过案似的自杀现场为莱昂纳多童鞋的梦幻旅程祭旗。(我就纳闷了,那血是怎么喷的!本片从此开始拧巴。)法国小情侣带着莱昂纳多童鞋以超低价一路杀奔到梦幻小岛,过程中免不了SNAKE A PEAK,荷尔蒙大动,双方再互相调戏一下,一点小惊险,一点小刺激,安全抵达梦之国度。迎接他们的是看起来相当可靠的黑人同志。(特点是热爱上帝与板球且不是gay,嗯,果然是个调节气氛、平衡关系的准龙套角色。)

    接下来终于轮到女王出场啦!不愧是蒂尔达女王,气场就是强唉!简直就是母系氏族的女王标配啊!妮可·基曼可以去死啦!(这个译名好囧)玛西娅·盖·哈登比较适合统领外星生物。。。而我们的莱昂纳多童鞋在女王兄(唉?为什么要说兄?)的首肯之下顺利入住海边社区,并且在不久之后的叉<。)#)))≦训练中利用主角优势无耻的开了外挂,瞬间掌握了叉鱼技能(之后居然还叉了条鲨鱼),一跃成为月旦评上的社区之星。更无耻的是操控编剧,让心仪已久的法国小妞投怀送抱,无耻啊无耻!而我们之前看起来很屌的法国小帅居然就这样接受了,一定是受了编剧的威胁。(话说一直觉得此人好像总是出现在好莱坞性喜剧里,回来一查居然是《两小无猜》里的小受,正宗法国人,啊……丢人啊!)

    就在两位新鲜恋人不顾在一旁默默流泪的法国小帅而打的火热的危机关头,偶们的女王陛下终于耐不住寂寞出手了。因为仓库的米适时的烂掉,女王陛下才有机会私通。以外出买米为由,抓紧一切时间亲身体验莱昂纳多童鞋滴“阳物运动”,果然是深谙春宵一刻值千金之精髓啊!而女王陛下在这时也终于露出了她的软肋——轻信而无断。面对莱昂纳多童鞋一而再再而三的弱智谎言居然无动于衷,是逃避责任还是爱得深沉,我们凡俗之人果然是无法领悟啊!但祸根就此埋下。

    就在女王陛下性得志满起驾回宫之后不久,可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鱼妈妈为了给被莱昂纳多童鞋无情残杀的小鱼报仇而上演了一出鱼妈妈的逆袭,瑞典三人组做了垫背的。一个当场咬死;一个重伤,后窒息死(by童鞋);另一个居然没事儿,难道是因为他长得最挫?老天果然爱怪小孩。(拧巴之二:为什么没有人指责莱昂纳多童鞋,要不是你当初滥杀无辜,而是乖乖的让小鱼吃掉,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捏,众龙套们的失职啊!)

    剧情的拐点终于来了,傻帽二人组带着两个看起来更呆的傻妞(而且丑)终于杀到对面的岛了(是岛吧?)。女王在这种关键时刻居然完全失态,只是忿忿的把责任推到莱昂纳多童鞋身上,让他搞定。(怎么搞嘛?童鞋还小,怎么搞的定啊?)回城之后还把春宫之事一一讲给大家听(好有爱……有爱有屁用啊!都失控啦!)结果莱昂纳多童鞋就此变呆(本来就挺呆,现在更呆了),还打起了真人电玩(好囧),其实他是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啊!

    四个傻屌登岛见到大麻地后和之前莱昂纳多童鞋他们一样也是手舞足蹈,又唱又跳,越跳越像傻屌,结果被嘣掉。唉……其实还是语言不通惹的祸。话说匪首那位大叔,你干嘛装的听不懂英语啊!受不了傻屌你就直接杀嘛!还非等小兵(哦,是小匪)走火你才师出有名,一点也不光明磊落,鄙视你(#‵′)凸

    ----------------------------------------华丽丽的分割线-----------------------------------------------

    唉……过去的一年被严重电波化,已经不会正常说话了,写着写着就成了这个囧样,悲!

    书归正传,本片从罗伯特·卡莱尔的自杀式行为艺术开始就传递出一股死亡气氛,而且是特决绝的那种。而影片却一再避免流血,匪首居然成了和平大使,一个悖论就把除女王外的所有人都赶出了岛(话说虽然没了地图,但人是有记忆力的啊!一个隔岸就能清楚望见的岛有什么神秘的啊!真愁人!)。虽然本片不是恐怖片,不能像《28天后》那样死人,但好歹也要做个姿势吧!居然连姿势都省了,受不了!

    还有罗伯特·卡莱尔的自杀原因(自杀方法不在本讨论之列,因为那是绝对无解的)。从女王的行为方式来看,他绝对不是被流放的,那就是自愿逃离。为什么?像迪卡普里奥一样被孤立,或者说是自我孤立?而回归尘世后又像迪卡普里奥第一次短暂会回归大陆时一样完全适应不能,因而对世界绝望了?貌似缺乏说服力。

    还有就是本片的人物众多,人物性格还未来得及展开影片就已经草草结束了。如果像凯丽·布鲁克和比利·赞恩的《Three》那样只有3至4个人物的话,演员们的发挥空间会更大(废话)。人多果然没好事,罗伯特·卡莱尔说的都是真理啊!
    【详细】
    20842227
  • kavkalu
    2005/12/8 5:27:50
    《美人依旧》我们还要低能地孤芳自赏多少年?

    题记:
    旧派的礼数是床上夫妻,地下君子,邬君梅显然习惯了西方的思维让未出阁的大小姐嚎得像小巷里的卖春女。邬小姐在好莱坞闯荡多年是不怕脱的,可惜,脱的不是地方!


    动荡的时代,民众的离乱,广播里关于国军告急的讯息点出了山风欲雨的慌乱。然而,当年的电台是这样的调子吗,编剧啊!请你看看老电影,翻翻历史书吧!
    父亲死去的消息并没有让因为隐情而寄宿在外的二女儿小菲有任

    题记:
    旧派的礼数是床上夫妻,地下君子,邬君梅显然习惯了西方的思维让未出阁的大小姐嚎得像小巷里的卖春女。邬小姐在好莱坞闯荡多年是不怕脱的,可惜,脱的不是地方!


    动荡的时代,民众的离乱,广播里关于国军告急的讯息点出了山风欲雨的慌乱。然而,当年的电台是这样的调子吗,编剧啊!请你看看老电影,翻翻历史书吧!
    父亲死去的消息并没有让因为隐情而寄宿在外的二女儿小菲有任何感觉,在旧时代,子女从父,所以逻辑上小菲理应奔丧,守灵,哭丧,然为了胡编故事导演制造了生硬的理由。
    造型甚至超出了叙事,姐妹的相见像一个诚实,黑色的姐和浅蓝的妹一看就知道他们的距离,豪宅的灵堂和摆设都是导演的审美情趣而和老式家族的礼数毫不搭边。
    导演简直自说自话,父亲之甍,还在七七,怎可能红花上头?这种纰漏在大户人家绝对没有可能,这种不懂规矩在上层社会是不会发生的。
    为了营造心念里的奢靡,导演用了她现象里的所有视觉因素,可是味道不对,他们应当好好看看民国时期的电影,不然,会贻笑大方的。
    这部戏的编剧显然没有认真研究中国的传统!编剧一直是中国电影的欠缺,而演员也往往和他演绎的时代脱节,犹如一堂旧时代的布景里加进一些莫名的时尚元素。技术的进步让摄影成为玩虚人们的法宝,臆想里旧中国的糜烂又时常让他们构筑起想当然的纸醉金迷。
    念遗嘱场景里的那些蜡烛真的叫不伦不类!华人导演应当好好学习民俗,看看韩片里的古代!导演自认为找到了表现美和人物心情的方式,头花代表的意念,然而,为了意念却忽略了叙事的人文状态这是得不偿失的。
    搞笑的是导演还说:李家小姐的露面要挂着谱。自己都没有谱,要演员怎么靠谱!?,其实任何阶层都有自己的格调和做派,那些灵堂上的对白充满小家子气一点大户礼仪和风范!这样的不合身份的对白在电影里随处可见。
    当代的华裔女演员我相信人人演得好下三烂和泼妇,可要演出大家闺秀可能还缺火候,女演员里周迅是不错的,那种单纯、可爱的模样超越了她已经并不年轻的年纪,值得一提!
    剧情编的也漏洞百出,旧派的礼数是床上夫妻,地下君子,邬君梅显然习惯了西方的思维让未出阁的大小姐嚎得像小巷里的卖春女,况且,那个念头倘若如此放浪必然会被底下人和自己的阶层诟语,邬小姐在好莱坞闯荡多年是不怕脱的,可惜,脱的不是地方!
    导演用了很多旁白注解剧情,可惜当你仔细想想人物性格和事情发展的逻辑会发觉这种刻意的诗意是多么滑稽。
    姐姐第二次拉妹妹回去和目睹姐姐缨子和黄先生做爱后设计的剧情(和黄牵手的旁白)是多么的牵强和造作。
    同样,为了这种情调导演加了姐妹共舞的戏,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妇道人家不考虑未来却依旧浑浑噩噩有些奇怪。这样的剧情不过是为了导演的诗意,可惜选错了年份!
    三角恋爱往往是编剧制造争风吃醋戏剧冲突的最好方法,这部电影也是如此。于是。剧情注定有着轰轰隆隆的爱情。
    常识告诉我们即便是拆白党也不会在自己的猎物前拿出一大堆照片来炫耀自己的劣迹。我实在看不出黄先生有什么必要自己湿手沾面粉,姐姐缨子和小菲和黄先生的这种不三不四的关系我看是导演迷糊时的演义,从《西洋镜》到《美人依旧》导演明显地退步了!
    恶心的对白和生硬的剧情支撑着影片的后半部。编剧王斌和Michael Eldridge(美)连中国简单的旧式伦理都搞不清,老爷和佣人有染并非西方情妇一说,收归偏房的大有人在,不明白为何要送走自己的亲生骨肉?这绝对不符合中国人的人之常情。在旧中国的大家庭这种事情是再正常不过的。
    这是一部一个对中国历史和人文背景一无所知的人编造的电影,它和中国无关!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烂的电影之一。
    虽然《美人依旧》中有我喜欢的两位演员,不过这部电影是糟蹋了王志文和周迅的演技,所以,演员没有好本子有再大的能耐也是白搭。同样,虽然影片一直以爵士乐营造颓废和奢靡的风味,不过总是生硬的加入始终游离于剧情之外。
    中国文化正在被这些人糟蹋、强奸。这是文化的不幸!也是中国本土电影的不幸!

    【附录:影片资料】
    《美人依旧》2005中国
    导演:胡安
    编剧:王斌、Michael Eldridge(美)
    摄影:Scott Kevan(美)
    作曲:Sasha Gorden(美)
    主要演员:周迅、王志文、邬君梅、卢燕
    制作投资:中影公司、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美国Media Asia, Inc.
    推荐指数:垃圾电影(艺术性0,可看性1)

    2005年2月23日 星期三 6时48分 中国元宵节早晨


    此文首发于网易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详细】
    10142050
  • 婠婠
    2020/1/29 20:24:38
    仅仅只是朋友吗?

    我会再记起你,那时你一定要成为我的朋友。我曾经在脑子里幻想构思了关于周期性失忆的女主,结果遇上了死缠烂打想要靠近的男主等相似的桥段与设定。想不到,在我写出这部小说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类情节的纯爱电影出现…有朋友真好,但祐树不想只是香织眼中珍贵朋友的存在。九条一出现得太突然,他与香织感情描述得太过模糊不清,这点必须给编剧扣五分。

    我会再记起你,那时你一定要成为我的朋友。我曾经在脑子里幻想构思了关于周期性失忆的女主,结果遇上了死缠烂打想要靠近的男主等相似的桥段与设定。想不到,在我写出这部小说之前,就已经有了这类情节的纯爱电影出现…有朋友真好,但祐树不想只是香织眼中珍贵朋友的存在。九条一出现得太突然,他与香织感情描述得太过模糊不清,这点必须给编剧扣五分。

    【详细】
    12196170
  • 把拔
    2015/2/7 22:26:00
    讨论一部烂片的意义
    这该是我第一篇影评,盖因好电影看了都沉浸在思考中,烂片则无力去吐槽,因此也毫无动力付诸文字。而之所以会写这篇,实因心情不好,找一个吐槽的地方,请勿见怪。

    说这部电影烂,也对。看不出有什么演技,感觉只是浮夸的表演、糜烂的布景,以及诸多肤浅的笑点,反正自始至终也没乐出来,而在电影开始到快结束,我心底依然在可惜着票价。

    但电影看完,如果说这部戏好,居然也说得通。从古天乐饰演的
    这该是我第一篇影评,盖因好电影看了都沉浸在思考中,烂片则无力去吐槽,因此也毫无动力付诸文字。而之所以会写这篇,实因心情不好,找一个吐槽的地方,请勿见怪。

    说这部电影烂,也对。看不出有什么演技,感觉只是浮夸的表演、糜烂的布景,以及诸多肤浅的笑点,反正自始至终也没乐出来,而在电影开始到快结束,我心底依然在可惜着票价。

    但电影看完,如果说这部戏好,居然也说得通。从古天乐饰演的贾(应为谐音,意“假”)警探出现,引出电影的两个悬念:
    1、警探是真的吗?
    2、始终不露真实面目的女子是谁?

    对于第一个悬念,其实也不算悬念,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在我看来,贾警探应该是类似神、或者天使一类的存在,他的出现在与揭示6个主角各自在一宗自杀案件里犯下的错误。

    关键点出现了,裘太上去化妆时说离party开始只剩了4个多钟,可假定贾警探出现在离party开始4个钟时,他出现的原因和party开始后陈慧琳饰演的真警探出现的原因一样,调查一宗自杀案件,自杀时间都是距离party开始前2个小时,如果认定古天乐的警探是虚假的,那么从古天乐出现到神秘女子自杀应该还有2个钟。在这段时间里,古天乐试图让6个主角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希望他们正视这些错误,挽救女子的性命。但6个主角却互相推诿,各自逃避,古天乐无奈只好放弃。而6个主角也失去了挽救女子生命的机会,间接成了凶手。

    至此,导演的意图已经明朗,神秘女子既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人,也可以是主角们各自的错误和缺点,导演的意思或许是想说,只有正视错误和不足,方可拯救自己。

    这当然只是个人愚见,之所以给3分,是觉得这是一部烂片,也不乏意义。只不过立意良好,表现浮夸至不受欢迎。是否也反映了观众也不是傻瓜,不吃道具、大咖那一套,关键或许还是平凡并且深刻,轻松又不失内涵的电影,更能打动人心。

    第一篇影评,只表达个人观点。
    【详细】
    7371825
  • Space Oddity
    2013/8/11 16:21:37
    每個人都有私心的...
    一點點小解,隨口聊聊,只聊電影

    近年韓國電影實力已超越往年的香港與日本電影了,運鏡模式、編劇
    劇情鋪陳、突破性、配樂、選角、切入角度等等...都已經走向亞洲前端,與國際接軌了
    我想,這不是你我所可以否認的,關於韓國的電影累積能量,大家有目共睹。


    "殺人漫畫"題材不盡新鮮,但妳看得懸疑,點出了罪

    從一開始的出版社編輯慘死,搭配"似畫似鬼殺
    一點點小解,隨口聊聊,只聊電影

    近年韓國電影實力已超越往年的香港與日本電影了,運鏡模式、編劇
    劇情鋪陳、突破性、配樂、選角、切入角度等等...都已經走向亞洲前端,與國際接軌了
    我想,這不是你我所可以否認的,關於韓國的電影累積能量,大家有目共睹。


    "殺人漫畫"題材不盡新鮮,但妳看得懸疑,點出了罪

    從一開始的出版社編輯慘死,搭配"似畫似鬼殺"交錯模式,上演一段符合漫畫中的情節而死的悲劇
      觀眾們都在猜想著<嗯...是鬼殺的!>
    第二個死亡的賓葬社人員,更加強渲染了這方面的推論<鬼復仇!>
      直到警察的出現,漸漸導向<是人殺的>方向發展,中間穿插了一段年輕熱血小警察的過往。
      而廢墟中的電腦被發現後,瑞賢失蹤便牽引著後續一連串快速發展,這邊掠過不談
    第三個死亡的是年輕熱血小警察之死<鬼殺!>然後穿插出了作者姜知允的過往,她殺了瑞賢
    第四位死亡的是老警察<鬼殺!>
    最後故事結局了,是鬼殺?或是人殺?就讓觀眾自己去猜想吧!

    --------------------------------------------

    這邊只簡單提出第一個觀點:私心!

    1、姜知允的私心
      瑞賢之所以死,是因為她擁有了她所不願意的能力,她聽得見鬼的聲音,她聽得見他們的故事,
      所以不受控制的把聽到的一切畫了下來,但山窮水盡的姜知允可不這麼想,她多麼渴望能擁有源
      源不絕的靈感!為什麼妳有才能,而我卻腦袋一片空白?漫畫家最恐懼的莫過於靈感空白!

      姜知允起了一個念頭,她把紙遞給了瑞賢,讓她畫在紙上,再來複製後投稿,這是她第一個私心
      
      當出版社告知可以出版了,這是允知的第二私心,她偷了瑞賢(聽說的故事)的畫。

      一回到家所看到的是她的畫在一片火海裡,瑞賢極力反對她將自己的畫(鬼的故事)公諸於世
      失去理智的允知便把瑞賢殺了,屍體在哪裡電影並沒有交代清楚,這是允知的三私心。

    2、出版社編輯的私心
      面部傷殘的母親出席了自已的畢業典禮,受同學恥笑的編輯將母親出席的舉動寫在了日記,傷心
      的母親看到了之後傷心欲絕的自殺了。及時看到的編輯先是搶救,之後因為自己的私心,便躲在
      一旁哭泣,這便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與不想再遭受其他人異樣的眼光的私心。她犯了大惡,不孝之
      罪。她的私心,我不免為這樣子的母愛動容,為了自己的孩子,死在所不惜...

    3、入殮師的私心(瑞賢的父親)
      照顧重病臥床的妻子五年,受夠了這一切的他殺了自己的妻子,這便是入殮師的第一私心。
      再把瑞賢關進死後母親屍體的房間裡,因為自己不願見到瑞賢而想起妻子的臉,第二私心。
      把瑞賢拋棄之後他獲得了自由,入殮師的第三私心。

    4、熱血小警察的私心
      六年前的一個夜裡,他告訴了女友自己錄取了(估計是警校吧?)有了一份正當職業便可順理成
      章結婚,疏忽之間撞傷了小女孩,活著卻沒有救她,小警察為了前途與婚事而斷然離去,她的第
      一個私心。
      
      在姜知允的家裡搜查時發現了一張畫,他便採取了殺人滅口的做法來掩蓋過去的錯誤,第二私心
      
      這邊導演用了錯位的手法還原錯殺現場與口供兩個不同,口供裡的畫面是小警察右手拿槍頂住自
      己的右邊太陽穴,然後畫面卻是小警察倒向右側,左面朝上,不知道有幾個豆友們注意到這個細
      節?
      
      為什麼叫熱血小警察?不知道,中文翻譯如此,而我忘記他叫什麼了,故稱之

    5、老警察的私心
      在地下室看到畫的他,才承認自己錯殺小警察,他的口供(小警察說是鬼)與做法(擦掉指紋)
      皆讓小警察變成自殺,這便是第一私心。
      導演也還原了上述的細節,左邊太陽穴中彈,右邊後腦杓被削去一半,小警察左面朝上。

    --------------------------------------------
    第二個觀點:認錯,悔改?

    說到這邊再回到那句"私心!"
    容我再補上幾句話: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但你犯了錯的當下,可有悔悟?是掩飾,亦或負起責任?
    有一句話這麼說:一步錯,步步錯。而往往一個小錯誤便會牽連著更大的錯誤產生!

    不論是出版社編輯、入殮師、熱血小警察、老警察會死,都因為他們犯了錯,當下有想要補償,卻又
      讓錯誤發生,他們沒有認錯,所以死了,死的可疑,死於幻覺與自殺?

    1、入殮師殺妻時,妻子還沒死;死前仍呼喊,我都道歉了還想怎樣?並沒有悔改!
    2、小女孩還活著時,小警察沒有救她;死前說我不是故意的,她出現在這地方幹嘛?沒有悔改!
    3、老警察錯殺小警察當下小警察沒死,他有眨眼留下血淚(死不瞑目);在地下室他也不認錯!
    4、編輯的母親當下沒死,是可以救活,編輯選擇視而不見,嘴裡咒罵去死好了;編輯死前並沒有悔
      悟!當然,這只是猜想,影片中沒有拍出來。
    5、姜知允殺瑞賢時,瑞賢沒死絕(猜測被火燒死);重回地下室回想時,知允說了句對不起,瑞賢
      流著淚笑了,原諒她了,因為知允之錯了,悔改了嗎?

      錯!允知沒有!因為她遇到了一個善良的瑞賢,一個眾人都迴避的女孩,而瑞賢感念她的接納與
      照顧所以選擇原諒。她仍會繼續運她的能力去做畫畫,她得到了瑞賢的原諒,她仍可以繼續活著
      人無良知比鬼險惡多了,個人覺得她比鬼可怕!


    劇情難免有一些不合理,例如編輯母親面容那段,以韓國整形技術來說,我想多半部分恢復不成問題
      才是!總體來說值得一看,勸戒我們走向正途,不論是人是鬼,至少看了有所警世作用,對吧?



    每個人都是有私心的,但你犯了錯的當下,可有悔悟?是掩飾迴避,亦或負起責任?
    【详细】
    62082556
  • 夜行天涯
    2019/10/3 14:54:36
    当她恋爱时

    当她恋爱时

    该剧改编自网络小说《绯闻女王倾城记》,讲述了身份多变的神秘少女风萍与玩世不恭但内心善良的阔少唐迦南之间甜蜜治愈的爱情故事。作者沈沧眉是个自由撰稿者,这本小说写的很有特色,不同以往,男主并非女主的初恋——在初恋男友眼里,风萍是个除了美貌

    当她恋爱时

    该剧改编自网络小说《绯闻女王倾城记》,讲述了身份多变的神秘少女风萍与玩世不恭但内心善良的阔少唐迦南之间甜蜜治愈的爱情故事。作者沈沧眉是个自由撰稿者,这本小说写的很有特色,不同以往,男主并非女主的初恋——在初恋男友眼里,风萍是个除了美貌一无是处的女人;在风浪阔少眼里,她是个十足的拜金女,她是个不择手段、踩着水晶鞋跻身豪门的狐狸。当她和花心公子、八卦周刊头号绯闻人物唐迦南订婚后,圣罂市的上流社会一致排挤她、自以为是的管家也轻视她、情敌名媛刁难她,这些使她一度成为媒体的焦点。而当她被邀请出现在国际时尚大师时装秀的贵宾席时,众人才对其刮目相看。小说共分二十四章,单看章节标题也颇有意思,诸如“变成凤凰之后的灰姑娘,她的真实感受鲜为人知”“青春是无法挽留的,时光迟早把它带走,任何努力都徒劳无功”“如果有机会重头来过,她肯定会做得更好,但人生没有彩排”“人类天生擅长制造格言,却短于听从它;我想给你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我不会主动爱上别人,除非他先爱上我”“我只是想要在爱情最美好的时候,给它一个体面的结束”“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可以用来消磨岁月,有些人则可以用来珍藏怀念;有人会在原地等你”“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曾经失败过,就放弃自己成功的机会”,都是很有新意的。

    书中的女主人公风萍自从男主人公唐迦南受伤失忆后,两人的关系也停滞不前,再加上陆乔等人在背后“挑拨”,二人自相识以来的发糖模式进入了“瓶颈期”,令读者紧张揪心。所幸,坚强的风萍在失落之后恢复自己霸气女王的一面,开始掌控全局。无论是面对任何阻碍也要坚定带着未婚夫唐迦南重拾回忆,将二人从前经历的过往一一原景重现;还是由她率领的盛虹资本收购智能思维被陆乔“搅黄”时依旧镇定面对,甚至在此后冷静地“套路”出陆管家居心叵测的真面目,令其在唐家再难有容身之地。这一系列“犀利”的操作均可见其霸气从容的女王气场。之后,意外之下唐迦南头部再次受伤,风萍在守护之际面对仍然昏睡的未婚夫袒露了自己的心意。唐迦南醒来却佯装再次忘记风萍,趁风萍惊慌失措之际表明心迹,风萍喜极而泣,二人终于确认彼此心意,笑中带泪的甜蜜拥吻“甜哭”众人。风萍与唐迦南历经波折之后终于回到“甜蜜小情侣”模式,一路高甜发糖。面对新的困境两人互相依靠宽慰,彼此信任扶持的状态羡煞读者

    【详细】
  • 105481122
  • Mr.Toro
    2018/10/19 10:09:05
    说出来你别不服,我们的国足,还没原始人踢得好

    最近,有关历史书删除地动仪一事,引发了许多的热议,包括我们常说的中国四大发明,甚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也都随之出现了许多的争论与思辨。其实,还有一个我们日常相当熟悉的东东,起源也是有待探讨,那便是——足球(Football)。

    最近,有关历史书删除地动仪一事,引发了许多的热议,包括我们常说的中国四大发明,甚至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说法,也都随之出现了许多的争论与思辨。其实,还有一个我们日常相当熟悉的东东,起源也是有待探讨,那便是——足球(Football)。

    9713302
  • 杉杉
    2022/12/21 9:12:28
    百妖谱

    化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是一定会变的,但只要心如初,那么,一切值得。媪姬断人生死,食亡者。照海给人生路

    庆忌日行千里,仅为一诺,苦等不移。所谓一诺千金,他这点是让我佩服的!

    乖龙妖仙一个,以懒出名,但却守好了一片甘蔗林。不易啊,人有好坏,妖仙也有好坏,但这好坏不能简单粗暴的判断。人是复杂的,妖仙自然也是复杂的。

    滕根以除蛊为己任,陪一人生老病死。

    化蛇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是一定会变的,但只要心如初,那么,一切值得。媪姬断人生死,食亡者。照海给人生路

    庆忌日行千里,仅为一诺,苦等不移。所谓一诺千金,他这点是让我佩服的!

    乖龙妖仙一个,以懒出名,但却守好了一片甘蔗林。不易啊,人有好坏,妖仙也有好坏,但这好坏不能简单粗暴的判断。人是复杂的,妖仙自然也是复杂的。

    滕根以除蛊为己任,陪一人生老病死。

    应声何必低到尘埃里啊。

    【详细】
  • 14835216
  • ??過
    2023/2/13 15:48:55
    我太喜欢这部作品了

    我好喜欢这部作品的发生地绍兴。前几年去过绍兴玩了几天,就特别喜欢这座城市,绍兴有很多的桥,最有名的大概是“八字桥”。剧中,爷爷带晓阳训练的地方,很像是这个八字桥。剧里夏日的场景,有绿绿荫,小桥,小河,沿河的小房子,就是那种江浙一带古镇的模样。但是我只见过古镇现在热闹商业的样子,90年代这样的古镇,我是没见过的。剧中,晓阳和爷爷去茶馆坐着喝茶,店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好

    我好喜欢这部作品的发生地绍兴。前几年去过绍兴玩了几天,就特别喜欢这座城市,绍兴有很多的桥,最有名的大概是“八字桥”。剧中,爷爷带晓阳训练的地方,很像是这个八字桥。剧里夏日的场景,有绿绿荫,小桥,小河,沿河的小房子,就是那种江浙一带古镇的模样。但是我只见过古镇现在热闹商业的样子,90年代这样的古镇,我是没见过的。剧中,晓阳和爷爷去茶馆坐着喝茶,店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好多暖水壶,这场景让我感受到一些年代的气息,不觉得陌生,反而觉得亲切。晓阳跟踪他爸爸去的歌舞厅,在我小时候,我们那里也有类似的地方。现在的很多都市家庭剧,都在公寓式楼房里拍的,而我喜欢的年代久远一些,更贴近自然的风景,这部剧里的场景,包括他们的家,我都好喜欢。剧中这个父亲真是令人讨厌,妈妈的戏份不多,是个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女性,邻居爷爷因为自己的孙子小宝去世,所以对晓阳特别喜欢。晓阳很幸运有这样的邻居爷爷陪伴,然后夏天结束,爷爷也走了,我也很伤心。看完这剧后,又看了当年对张颂文和谭卓的采访,了解了一些,戏外的故事。谭卓说,荣梓杉很调皮,贪玩,但是剧组的所有人都很宠他,而谭卓自己是很认真的,荣梓杉在整个剧组最害怕就是谭卓。相反,剧中的爸爸对晓阳很严格,但是戏外,张颂文和荣梓杉能一起玩,所以有时候荣梓杉面对严肃的父亲,有时会笑场。另外,关于晓阳妈妈和爸爸,这两人的关系,张颂文说,他做的案头工作里,其实顾建华对妻子是没有爱情的,他们相亲半年后结婚的,妻子是戏剧名角,而自己只是个教务主任,他内心是自卑的。

    爷爷走后,张颂文在河边坐着抽烟,然后老婆回来,张哭着和她说副校长的位置给别人了。张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说,其实剧本没有安排会哭,但是他拍摄时,情绪到了就哭了T﹏T??另外,采访中,张颂文还说了这个剧组的一个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也让我印象深刻。导演周全是美国电影学院,这个剧组的很多人也都是周全的师兄师姐,都是美国电影学院毕业的。有一天,张老师进剧组时,被工作人员要求签到,并记录进场时间,他以为是监督是否迟到的,结果被告知说是,这是用于记录每天工作时间的,不能超过9小时。到了当天工作8个半小时的时候,工作人员来询问,还有半小时结束,但是可能拍摄需要超时才能完成,询问张老师意见,同意了。可是到半小时后,拍摄不继续了,原来是摄影师不同意继续拍。我听完这个,发现原来美国影视行业,工作机制还挺人性化啊。我真是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又看了好几遍,前几年去绍兴时,还不知道这部作品,我决定下次去绍兴,要去拍摄地打卡。

    【详细】
    149831079
  • 路边摊
    2019/10/14 19:33:51
    柏林阶层浮世绘
    很牛逼、能量密度很大的一部影片,背景主要是德国的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一位亦正亦邪的本土警察,一位正直善良的土裔警察,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想为社会做贡献却又被现实改变的母亲,一位被社会抛弃想要重新站起来的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单纯的种族主义爱国主义家庭主...  (展开)
    很牛逼、能量密度很大的一部影片,背景主要是德国的不同种族和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一位亦正亦邪的本土警察,一位正直善良的土裔警察,一位受过良好教育想为社会做贡献却又被现实改变的母亲,一位被社会抛弃想要重新站起来的两个孩子的母亲,一个单纯的种族主义爱国主义家庭主...  (展开)
    【详细】
    10574214
  • Mr.Toro
    2014/7/13 16:47:11
    一座移动的人间剧场
    看《午夜计程车》的时候,刚刚把自己开了十年的小白送去报废,虽然会有大白来接它的班,但想想3816天的风雪日晒的陪伴,还是觉得,像狠心送别的一位任劳任怨的老友,有些伤心而无奈的自责。私家车是一个社交平台,载着家人和朋友,一路欢歌,那是长情。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计程车,那是一程接一程的短途相遇。

    每位计程车司机,每天都能来很多波次乘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乘客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司机的座位,
    看《午夜计程车》的时候,刚刚把自己开了十年的小白送去报废,虽然会有大白来接它的班,但想想3816天的风雪日晒的陪伴,还是觉得,像狠心送别的一位任劳任怨的老友,有些伤心而无奈的自责。私家车是一个社交平台,载着家人和朋友,一路欢歌,那是长情。与之相对应的,则是计程车,那是一程接一程的短途相遇。

    每位计程车司机,每天都能来很多波次乘客,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乘客也是如此,这样一来,司机的座位,犹如一个超小的戏剧包厢,每天通过敏感的耳朵,以及后视镜的视线,来欣赏一幕幕或长或短的悲欢离合。由中日合拍,土豆出品的网络剧《午夜计程车》就通过剧中计程车司机成泰燊,展现给观众一幕幕他所目睹和感知的悲欢离合。

    《午夜计程车》由土豆联合日本演艺事务所AMUSE、以及《深夜食堂》原班金牌制作团队推出的深夜自制剧,延续了前作的治愈系风格,但也因内地国情和风土人情的不同,而有了不少的变化。如果说《深夜食堂》的饭馆,是敞开门开做生意,谁喜欢谁想去来者不拒,那么《午夜计程车》则在很大程度上,靠司机与乘客的缘分,毕竟计程车是一个流动介质,每次的服务对象也仅限于一小撮乘客,而非食堂小馆这样的,还可以感受到不相识的各方食客的交流与碰撞,这一程程的故事,都交付给了这位最陌生的“熟悉人”。

    《深夜食堂》的设定场景比较固定,就是在一个深夜营业的小餐馆里,《午夜计程车》相对来说更丰富一些,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出租车内,而且也延伸至了一个小小的的士餐厅,各位相熟的计程车司机,会偶尔在那里遇见,餐厅服务员刘雅瑟,也起到了很好的剧情推动作用,目测几个边角,也或有更多的故事发展,最后呈现出一个小小生活圈的群貌,毕竟每个人看起来都毫不违和的成为《午夜计程车》的一份子。

    以计程车作为故事发展的空间,并不会因为车厢的狭窄,而影响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恰恰由于汽车的流动性,上车客人的不确定性,客人目的地的指向性,令这个车厢,成为整个城市夜幕下的生存状态解读,每一集都不局限于一个故事,所以我们从中不仅可以看到千姿百态的乘客,也可以看出司机成泰燊在工作状态中的心态变化,以及他所熟悉的车友及餐厅服务员们的生活状态。

    小小的一辆车,看尽人情冷暖,挖掘平凡生活的不易,呈现对抗艰难的决心,尽管每段故事都足够吸引人,其实本剧最大的看点,还在于计程车司机成泰燊。与《深夜食堂》不同,至少食堂老板还可以随时和大家交流,也可以通过美食来“勾引”出每位食客的故事,抚慰每位食客的心灵。而成泰燊大部分时间,只是默默无语,开车前行,但后座的言谈举止,反应在司机的眉目之间,不动声色之中,却能让观众读懂一切,这或许就是他的表演功底所厚积薄发出来的张力吧。

    《午夜计程车》虽然故事大多发生在夜晚,但看起来好不枯燥,无论是办公室的白领一族,漂泊在外的打工仔,还是脸如死猪的儿媳妇,经历丧子之痛的老妈妈,每个故事就那样伴随滚滚的车轮,悠悠然来到剧中,又渐行渐远的消失在空气中,留下的是更多对于人生,对于社会的思考,午夜的计程车,犹如一座移动的人间剧场,透过一位在深夜出车的计程车司机的眼睛,看穿世间百态。
    【详细】
    67381310
  • 老季
    2016/3/10 21:18:17
    功夫片是很美丽的童话故事/写在电影上映前
    常常听人说,功夫片已死,虽然很不愿承认,但,也赞同。看惯了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又怎么回得去从前真摔真打、简单粗暴的场面呢?

    <图片1>

    最重要的是,那群能够真摔真打的人,他们都老了。从京剧班子到龙虎武师,到武术指导,再到演员、导演,这群人几乎见证了京剧的衰落,尔后见证功夫片的衰落。

    <图片2>

    《提防小手》时,洪金宝要从
    常常听人说,功夫片已死,虽然很不愿承认,但,也赞同。看惯了好莱坞的特效大片,又怎么回得去从前真摔真打、简单粗暴的场面呢?

    <图片1>

    最重要的是,那群能够真摔真打的人,他们都老了。从京剧班子到龙虎武师,到武术指导,再到演员、导演,这群人几乎见证了京剧的衰落,尔后见证功夫片的衰落。

    <图片2>

    《提防小手》时,洪金宝要从四楼的露台往楼下的货车上跳,然后跃入车内,如果跳跃的位置稍有差错,车板就会把他剖开。没有替身,没有特效,他自己亲自上阵。
     
     <图片3>

    他说,若那次不跳,以后他就不会跳了,因为可能就再也不敢跳了。洪金宝也正是凭着这股狠劲,造时势。不像西方电影的严谨,计算风速,测量风险。这群功夫英雄们,只凭胆识,从半空跃下,看一看高度,够胆,就跳。

    <图片4>

    英雄,都是被打出来的功夫英雄,年轻时漂亮、巾帼不让须眉的元秋,“逃兵总司令”洪金宝,“筋斗王”元华,还有捱打最多的元楼——成龙。

    <图片5>

    同样是犯错,别人被打五下,他被打十下。因为他是师父的干儿子,师父不能让大家觉得自己徇私枉法,于是成龙捱打最多,现在,最红的也正是他。所以,打,何尝不是在无形中传授功力呢。

    7807771
  • 神荼
    2017/4/15 23:27:14
    只爱和我不一样的人
    一个人,确切地说,一个女人。
    从小成长在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恩爱开明,弟弟温暖贴心。
    这个女人(女主高梨),得到了很多爱,心里也被爱意充满。

    这样的女人,在选择终生伴侣的问题上,
    是会找同样心里爱意满满,会无限给予爱的男人(男二神木),还是更倾向于找心里缺爱的男人?(男主名波龙)

    选心里被爱填满的男人做伴侣,两人一生都会相互给予爱。
    一个人,确切地说,一个女人。
    从小成长在一个温暖的充满爱的家庭里,父母恩爱开明,弟弟温暖贴心。
    这个女人(女主高梨),得到了很多爱,心里也被爱意充满。

    这样的女人,在选择终生伴侣的问题上,
    是会找同样心里爱意满满,会无限给予爱的男人(男二神木),还是更倾向于找心里缺爱的男人?(男主名波龙)

    选心里被爱填满的男人做伴侣,两人一生都会相互给予爱。
    选心里缺爱的男人,女人势必需要不断给予爱,不断付出,甚至被其伤害,才有可能治愈这个男人。

    选后者,是否更能让一个女人的意识到自己存在价值?
    是否治愈一个男人更能让这个女人有成就感?

    是否岳灵珊选林平之不选令狐冲,也是这个原因?
    【详细】
    8480329
  • 道法自然
    2019/3/10 18:23:31
    老子传奇》电视剧,获得了第十三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的入围奖

    《老子传奇》电视剧,获得了第十三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的入围奖。

    《老子传奇》电视剧,是一部充满国家气质的精品正剧,大气,厚重,深刻,真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正气和气概,体现了浩然正气和积极向上的正确舆论导向,能够呼唤人心,凝聚意志,坚守文化品味,出奇出新,是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佳作。同时感动了无数有识之士,丰富的内涵,人物的个性魅力,老子思

    《老子传奇》电视剧,获得了第十三届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的入围奖。

    《老子传奇》电视剧,是一部充满国家气质的精品正剧,大气,厚重,深刻,真实。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反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正气和气概,体现了浩然正气和积极向上的正确舆论导向,能够呼唤人心,凝聚意志,坚守文化品味,出奇出新,是不可多得的良心之佳作。同时感动了无数有识之士,丰富的内涵,人物的个性魅力,老子思想的博大精深,无不为当今的人类灵魂注入了新鲜血液!

    大型史诗巨作《老子传奇》电视剧就如同我国的四大名著一样,千古难得,深受观众喜爱。把距今2500多年前(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转化为文学作品搬上荧屏,这在历史上是首次,需要厚积薄发,需要文化的沉淀,这也是我们国家的重大文化项目。自开播以来,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和好评,网上等各大平台和视频大量转载和报道,堪称经典!

    【详细】
    10034389
  • Elijah
    2021/12/27 19:17:30
    有一波情怀在,音乐还是很喜欢的。

    墙裂建议导演们在改编IP的时候慎重考虑会不会拍第二部!!!魔改之后的续集基本都是狗尾续貂了。强行复活第二梦和断浪变神话剧,楚楚的孩子由步婷变成了云儿,对于没有看过漫画的来说一脸懵逼啊。小李飞刀也是,已经死了的林诗音在第二部被救活换脸,仙剑1更是被改到没法拍仙剑2。续集想蹭前一部的关注度让主演演员回归卖一波情怀,但是换了演员班底就已经失去了味道好嘛?

    墙裂建议导演们在改编IP的时候慎重考虑会不会拍第二部!!!魔改之后的续集基本都是狗尾续貂了。强行复活第二梦和断浪变神话剧,楚楚的孩子由步婷变成了云儿,对于没有看过漫画的来说一脸懵逼啊。小李飞刀也是,已经死了的林诗音在第二部被救活换脸,仙剑1更是被改到没法拍仙剑2。续集想蹭前一部的关注度让主演演员回归卖一波情怀,但是换了演员班底就已经失去了味道好嘛?

    风云2就剧本身而言内容还是很丰富的,但是跟第一部比还是粗糙了一些,总感觉节奏差了略显平淡,感情线也不够细腻全靠第一部的铺垫,只有看过第一部的才能明白。人物多,比较乱。第一部其实也有很多人物,但是第二部很多人物出场莫名其妙,衔接的不够或者压根没有前提介绍引出来。

    其实第一部有麒麟出现,第二部的飞天蝠鲼和龙凤也就见怪不怪了,就是玄幻武侠,这个倒不需要过多吐槽。服装都已经吐槽过了,确实很杀马特。第一部的皮裤,油头短发已经很大胆了,第二部直接刷新认识。

    音乐方面无论片头,片尾,插曲还是背景音乐都肯定比不上第一部经典。但我还是非常喜欢的,片头屠洪刚的《风云》就很霸气,小时候也就记住这首片头。后面重温发现片尾林纯如的《云淡风轻》也很不错,歌词内容能看得出来讲的是楚楚和步惊云。生了孩子之后的楚楚变得敏感,总是误会伤步惊云的心,所以俩人渐行渐远。其实第二部还是挺可惜他们两个的,没能走到一起。林纯如略带沙哑的声音让人非常可怜楚楚和步惊云,替他们难过。背景音乐网上找不到原声,也不知道名字,整体基调都是偏伤感的,所以就注定了第二部是个悲剧。

    【详细】
  • 14095723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