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65709
  • 一蓑烟雨
    2018/7/8 20:58:35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西尔玛 评分:6.0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和父亲在结冰的湖面行走,从晶莹透明的冰层望下去是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去打猎,在看到一头鹿的时候,父亲举起猎枪瞄准的却不是鹿,而是聚精会神看着鹿的小女孩。父亲要杀自己的女儿?而且还是故意的,为什么?刚开篇就营造了巨大的悬疑。

    但是,影片后续却是一段平淡的校园生活,

    西尔玛 评分:6.0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和父亲在结冰的湖面行走,从晶莹透明的冰层望下去是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小女孩和父亲一起去打猎,在看到一头鹿的时候,父亲举起猎枪瞄准的却不是鹿,而是聚精会神看着鹿的小女孩。父亲要杀自己的女儿?而且还是故意的,为什么?刚开篇就营造了巨大的悬疑。

    但是,影片后续却是一段平淡的校园生活,女大学生的日常,虽然女主因为另一个女生帮助自己而对她有了好感,慢慢演化成爱恋。但节奏缓慢的已经快要让人忘记片头的故事到底意味着什么,女主的病开始发作,类似于癫痫的症状。经过漫长的医生初诊、核磁共振以及精神刺激诊断为心理疾病,女主的好姬友却在一瞬间消失了,貌似跟女主有关。

    女主从询问奶奶,到回家问爸妈,爸妈的支支吾吾,剧情拖沓到难以忍受,还是不告诉女主她有特异功能这个真相,一直喂她镇定剂、像犯人一样关押着她,才慢慢浮现出她小时候的往事,因为弟弟的出生,她生出的嫉妒心,用意念把弟弟弄丢两次,而第二次直接将弟弟冻死在冰湖里。因为这件事,父母亲都对她又恨又怕,生怕这个怪物再出去作恶,犯下更大的祸事。最终,这种对待魔鬼的教育方式只能教育出一个魔鬼:她用意念烧死父亲,逃出牢笼。

    最终,将这种超能力反向利用,将母亲的腿治好,与爱人一起长相厮守,成为了上帝一般的存在。

    其实,超能力并没有什么好坏,善恶只在于使用它的人。做善事,你就是天使,作恶,便是魔鬼。

    跟我的一个创意很像:如果你拥有影响人心智的超能力,随便改变人的喜恶。那他对你的爱,你又如何分清到底是他出自本心的“真情”还是被你影响的“假意”呢?我觉得这个矛盾冲突更有看点,也更深刻。而上面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早就被人分析滥了,虽然其他类似的都是超级英雄电影,更酷炫更走面而不是走心。

    r|E;?

    【详细】
    9500816
  • 愛しません
    2018/11/14 14:18:11
    两部影片的核心观点还是很值得一提的

    如果说《千门女王之螳螂捕蝉》重点在“情仇”的话,那《千门女王之黄雀在后》已经升级为“国恨”!作为上海赌王,真正的博弈已经不再局限于牌桌,而是局势!

    赌场是牌桌上的战场,而战场就是那个时代的赌场。家仇情伤可以靠赌来一决高下,面对日本人的胁迫,又该如何抉择?

    《千门女王》里的两位“女王”,是整部戏的精彩所在。

    如果说《千门女王之螳螂捕蝉》重点在“情仇”的话,那《千门女王之黄雀在后》已经升级为“国恨”!作为上海赌王,真正的博弈已经不再局限于牌桌,而是局势!

    赌场是牌桌上的战场,而战场就是那个时代的赌场。家仇情伤可以靠赌来一决高下,面对日本人的胁迫,又该如何抉择?

    《千门女王》里的两位“女王”,是整部戏的精彩所在。

    如果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处被称为“冒险家乐园”的上海滩,而自己的曾祖父竟然是上海赌王,你是不是也一脸懵逼?

    有趣的剧情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9760476
  • 豆友202871875
    2019/8/27 23:07:01
    智商去那了?

    陪着奶奶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演技为零,台词最多小学5年纪。完全没有逻辑性。只要你是打鬼子你的立场就是无敌的。无论多大矛盾只要有人喊出他是打鬼子的就能摆平。一群群演强行带动剧情。为了煽情去煽情,为了搞笑去搞笑,为了悲壮去悲壮,强行带动情绪,时时刻刻都想把打鬼子挂嘴上,编导您是多么不想写台词啊?打鬼子一句话能反反复复的说一集。剧里人物完全没有智商可言,反派更是傻的吓人。能不能给0星?恶心死人啊。<

    陪着奶奶看完了这部电视剧。演技为零,台词最多小学5年纪。完全没有逻辑性。只要你是打鬼子你的立场就是无敌的。无论多大矛盾只要有人喊出他是打鬼子的就能摆平。一群群演强行带动剧情。为了煽情去煽情,为了搞笑去搞笑,为了悲壮去悲壮,强行带动情绪,时时刻刻都想把打鬼子挂嘴上,编导您是多么不想写台词啊?打鬼子一句话能反反复复的说一集。剧里人物完全没有智商可言,反派更是傻的吓人。能不能给0星?恶心死人啊。

    【详细】
    10444203
  • 2014/5/29 21:30:58
    个人意见,充斥人文怀旧的港式商业片,做到这样已经不错了
    『窃听风云3』,非常赞。首先,得感谢广电对地产原罪这种敏感话题能过审!其次,我很少看到一个片子从1拍到3越拍越超越的,但它做到了。3将商业与人文怀旧自然结合,开始更多对社会发展进行思考,并充斥着对老香港的缅怀。之前彭浩翔所导的『人间小团圆·香港仔』也试图表达这样一种失家园的困惑,而且相似的是两部片子里都有古天乐与吴孟达,但显然彭浩翔的手法拙劣多,拉低了演员打分。而『窃听3』里并未急于卖弄情怀,以层
    『窃听风云3』,非常赞。首先,得感谢广电对地产原罪这种敏感话题能过审!其次,我很少看到一个片子从1拍到3越拍越超越的,但它做到了。3将商业与人文怀旧自然结合,开始更多对社会发展进行思考,并充斥着对老香港的缅怀。之前彭浩翔所导的『人间小团圆·香港仔』也试图表达这样一种失家园的困惑,而且相似的是两部片子里都有古天乐与吴孟达,但显然彭浩翔的手法拙劣多,拉低了演员打分。而『窃听3』里并未急于卖弄情怀,以层层递进的欺骗与罪恶演示旧时代的摧毁过程。再次,3的演员以万年戏骨大配角们居多,表现均可圈可点,刘青云、古天乐和周迅,更是赞到爆。周迅认错人开车乍见古天乐的那个场景,没有任何对白,那场哭泣简直表情微妙到可以做范本。最后,电影节奏控制非常赞,开篇从香港殖民时期新界丁权制度缩影至陆氏宗族再至二十多村中的一个,片尾祠堂老屋逐渐黯淡,背景处旧城塌、高楼起,纠缠在其中的是宗族种姓观念的瓦解崩塌和人心不古,这对向来喜欢携亲带口论宗排辈的老辈粤人来讲,看起来想必心苦,80,90年代经过拆迁的由农变市的老港人,将更有共鸣。总之,商业与人文情怀的重度结合的港式商业片,已经很有风格很赞了。
    【详细】
    6686487
  • 陆冠均
    2019/6/15 11:07:07
    《黑衣人:全球追缉》:新魂没到位,老魂不见了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清楚,其实我对电影的要求标准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商业片,只要有可取之处,纵使问题不少,我都会尽量指出其优点并表达喜爱之情。 然而,《黑衣人:全球追缉》要让我破例了。 即便单纯抱着看一部“娱乐片”的心态去观赏《全球追缉》,这部电影也没能给我太...  (展开)
    熟悉我的朋友应该清楚,其实我对电影的要求标准是比较“低”的,尤其是商业片,只要有可取之处,纵使问题不少,我都会尽量指出其优点并表达喜爱之情。 然而,《黑衣人:全球追缉》要让我破例了。 即便单纯抱着看一部“娱乐片”的心态去观赏《全球追缉》,这部电影也没能给我太...  (展开)
    【详细】
    10244215
  • 暴食大人|
    2006/7/14 13:15:59
    Dances with Wolves
    这部片子.是哪年看的.我已经忘记了.
    太久之前的记忆了.

    但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以至于我第一个网名就是片名。
    然后一用就是3年.后来这个片名越来越泛滥之后.
    我也被认定成了一个庸俗的人.
    但是否庸俗.别人的想法永远与我无关.


    这部片子我看了大概7,8遍吧.
    比<重庆森林>看的次数还多.
    这部片子.是哪年看的.我已经忘记了.
    太久之前的记忆了.

    但这部片子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以至于我第一个网名就是片名。
    然后一用就是3年.后来这个片名越来越泛滥之后.
    我也被认定成了一个庸俗的人.
    但是否庸俗.别人的想法永远与我无关.


    这部片子我看了大概7,8遍吧.
    比<重庆森林>看的次数还多.


    其中的原因就不说了.

    其实大多数时候.我觉得看电影。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一件事.
    【详细】
  • 1057258
  • 意之
    2022/9/5 15:13:06
    李斯丹妮好油腻,啊这是可以说的吗

    没看过浪姐,非粉纯路人,看过原著。

    李斯丹妮演绎的女警一直在大小眼,面部肌肉很僵硬,我记得她不是歌手吗?为什么被芒果硬塞进来演这部戏啊莫名其妙?走路的仪态也不像警察。

    原著三线并行,女警察这条线也挺重要的,应该让更有实力的演员来演不会那么容易出戏。她一说台词就觉

    没看过浪姐,非粉纯路人,看过原著。

    李斯丹妮演绎的女警一直在大小眼,面部肌肉很僵硬,我记得她不是歌手吗?为什么被芒果硬塞进来演这部戏啊莫名其妙?走路的仪态也不像警察。

    原著三线并行,女警察这条线也挺重要的,应该让更有实力的演员来演不会那么容易出戏。她一说台词就觉得这人真的在“演”警察。演戏不自然不流畅。

    14630452
  • 鱼为
    2015/8/28 18:07:25
    《落跑吧爱情》:“夏日麽麽茶”的甜蜜私奔
    文/ 鱼为 澎湖湾的碧海蓝天这次迎来的是任贤齐和舒淇的一段爱情,阳光,海岸,沙滩,海浪还有老船长的陈旧记忆,装点了这场起源于说走就走旅行与期待已久的爱情,也让观众仿佛再次重温“夏日么么茶”的浪漫旋旎及青春记忆。 《落跑吧爱情》起源于一首歌的感动,却完...  (展开
    文/ 鱼为 澎湖湾的碧海蓝天这次迎来的是任贤齐和舒淇的一段爱情,阳光,海岸,沙滩,海浪还有老船长的陈旧记忆,装点了这场起源于说走就走旅行与期待已久的爱情,也让观众仿佛再次重温“夏日么么茶”的浪漫旋旎及青春记忆。 《落跑吧爱情》起源于一首歌的感动,却完...  (展开)
    【详细】
    7583222
  • 姜伊柔满眼是小
    2021/2/8 21:49:25
    小鸭子

    动画电影《妈妈咪鸭》很让人惊喜,影片包含很多本土元素,方言配音更是戳中我的笑点。两个鸭子可爱萌趣,画面效果也真的是国际水准。很多细节和巧思都值得鼓励。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们去看,欢笑之余不乏教育意义,暖心又治愈,专治开年各种丧~好爸爸成长记。大雁、小鸭子这对临时“父子档”,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人,令人动容。整部电影更是一场视觉盛宴,风景很美,动物很萌。

    动画电影《妈妈咪鸭》很让人惊喜,影片包含很多本土元素,方言配音更是戳中我的笑点。两个鸭子可爱萌趣,画面效果也真的是国际水准。很多细节和巧思都值得鼓励。适合家长带着孩子们去看,欢笑之余不乏教育意义,暖心又治愈,专治开年各种丧~好爸爸成长记。大雁、小鸭子这对临时“父子档”,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人,令人动容。整部电影更是一场视觉盛宴,风景很美,动物很萌。

    【详细】
    13203182
  • 今天看好戏
    2022/10/10 23:37:25
    执念如影:拍不出好剧是卡审?广电:我们不背锅

    《执念如影》讲述从事缉毒工作的警界双雄骆松(耿乐 饰)与高川(宋洋 饰)因师父意外遭遇车祸身亡而走上不同道路,一个转任刑警队长,一个混迹社会,二人一明一暗,或间离或联手,破解诸多迷案的同时,执着探寻师父当年车祸背后真相的故事。

    《执念如影》讲述从事缉毒工作的警界双雄骆松(耿乐 饰)与高川(宋洋 饰)因师父意外遭遇车祸身亡而走上不同道路,一个转任刑警队长,一个混迹社会,二人一明一暗,或间离或联手,破解诸多迷案的同时,执着探寻师父当年车祸背后真相的故事。

    14699330
  • 黎晛
    2021/6/25 21:37:09
    受苦流拍摄手法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你说音乐不好听吧,但也绝对不难听。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电影。 你说它情节不好吧,各种铺垫伏笔埋得挺好的,就连渐冻症的伏笔也藏在信里的字形散乱。 你说它情感表达不好吧,喝啤酒打不开一瞬间崩溃这种细节也有。 你说音乐不好听吧,但也绝对不难听。 但是合在一起怎么变成这种玩意,这九十多分钟看得我究极无...  (展开)
    【详细】
    13634254
  • 老头也玩
    2019/1/7 13:20:54
    《匪医诺克》
    国外的电影对片名似乎没有更多讲究。比如这部影片,就叫《Knock》,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到了咱们这儿为了吸引眼球,加上个“匪医”二字。想起来以前有个戏,叫《芦荡火种》,后来改名叫《沙家浜》。挺好。 其实匪医并不“匪”,诺克早年间也就是个小混混。偶然的机会当上了医...  (展开)
    国外的电影对片名似乎没有更多讲究。比如这部影片,就叫《Knock》,片中主要人物的名字。到了咱们这儿为了吸引眼球,加上个“匪医”二字。想起来以前有个戏,叫《芦荡火种》,后来改名叫《沙家浜》。挺好。 其实匪医并不“匪”,诺克早年间也就是个小混混。偶然的机会当上了医...  (展开)
    【详细】
    9879217
  • 夏小天爱夏天
    2017/9/19 0:00:53
    剧情有点划水但是无心和白琉璃互怼还是很有爱的

    整部剧除了无心和白琉璃互怼以及帅帅的岳绮罗(可惜帅不过三秒...),其它好多地方感觉跟过家家似的,轻轻松松顾基就把陈大光的势力抢过来了,顾基总和小丁猫在丁小甜那见面也没被发现,无心活了几千年还是只会放血(此处白琉璃已吐槽过,所以,好吧,那就接受了...),小丁猫一个千年大饕餮居然在天台上被一张血符就给制住了,白琉璃前半部分渲染的那么厉害居然搞不定白川。。。不过最后几集的小丁猫简直帅炸了!唯一

    整部剧除了无心和白琉璃互怼以及帅帅的岳绮罗(可惜帅不过三秒...),其它好多地方感觉跟过家家似的,轻轻松松顾基就把陈大光的势力抢过来了,顾基总和小丁猫在丁小甜那见面也没被发现,无心活了几千年还是只会放血(此处白琉璃已吐槽过,所以,好吧,那就接受了...),小丁猫一个千年大饕餮居然在天台上被一张血符就给制住了,白琉璃前半部分渲染的那么厉害居然搞不定白川。。。不过最后几集的小丁猫简直帅炸了!唯一遗憾是变成岳绮罗就那么几秒,以及小丁猫的临别赠言配上最长的旅途,还是很让人伤感的。。。小丁猫的饕餮设定完美的解释了第一季的怪洞以及这一季小丁猫的很多行为,此处点赞。还有无心送丁小甜去见顾基那段,很多人在吐槽无心没脑子,但是作为一个第一季粉,确实一直把顾基当做第一季的顾萌萌,一直觉得顾基并没有黑化,他的行为都是自保,因此后来无心自责说他一直无理由的对顾基有好感时,也觉得理解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

    【详细】
    8820403
  • Iroquois
    2018/10/17 15:17:21
    一场追光之旅

    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后期,有一段长达十分钟的绚烂光影,有人说那象征着主演走入异世界的路途,也有人说那是追寻光亮的终点。最后主演在镜子里看着自己老去,变为“超人”,轮回至胚胎,远远看着蓝色的,发亮的星球。

    对于光的本质,光的理解,这些神奇光束在《登月第一人》得到了延展,致敬,并被导演赋予了具象化意义。

    影片首先在铺垫时期即对光线进行了充分的捕捉。

    在电影《2001太空漫游》里后期,有一段长达十分钟的绚烂光影,有人说那象征着主演走入异世界的路途,也有人说那是追寻光亮的终点。最后主演在镜子里看着自己老去,变为“超人”,轮回至胚胎,远远看着蓝色的,发亮的星球。

    对于光的本质,光的理解,这些神奇光束在《登月第一人》得到了延展,致敬,并被导演赋予了具象化意义。

    影片首先在铺垫时期即对光线进行了充分的捕捉。

    开头阿姆斯特朗驾驶试验机里冲出平流层的,舱内是光,浩瀚蓝天是光,天穹以外是黑。

    室内大量手持摄影都基本来自于夜晚,此时屋外,长廊是黑,舞动的夫妻,旋转的留声机,玩耍的孩童是白。

    湖泊边森林旁是黑,举目远眺的云层里月光是白。试验的沙漠,舱外,环境永远都被阴暗化。

    摄影机永远呆在暗处,让周遭的黑暗框住叙事主体,让观众明显感到甚是幽闭恐惧和孤独。

    经过铺垫期后,随着配乐的推进。光越来越以宏大的形式出现。从电梯上升中准备入舱的高司令,玻璃倒影里出现了他的脸。而这一倒影很快被月球上高司令宇航头盔的银色土地和阳光倒影所呼应。

    整个登月过程虽然有配乐烘托,但却被拍摄的极其隐忍,我们鲜有看到摄影机出现在第三视角重现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可见导演并无想法普普通通地还原这一历史。

    摄影机,依然恪守着他在本片最开始埋下的伏笔职责,呆在暗处。

    登月的瞬间,只给了一些黑白交替的混沌镜头。舱内是黑,天穹是黑,只有银色的土地是白。

    在月球上发呆的阿姆斯特朗,远处的地球是白,宇宙是黑。使命由此完成,影片达到高潮

    《登月第一人》其实就是一场引导诸位追光的旅程。

    “光”在本片一开始象征着月亮。我们在地球看着狡黠月色,想着我们必须要登月,虽然我们还有其他事,但是绝非为了登月而登月,而是我们可以see things. see the light. 这是当年壮举,也是本片的推进原动力。

    然而光似乎永远在被追却永远被追不到。地球上我们想要去象征着光的月球,到了月球,地球又成了光,太阳依然是光。而其他的一切仍然维持黑暗。

    “光”在这里也就不再仅仅代指月亮。他回到了它的本身意义,代指一切我们能看到的事物,而且我们对这些东西在人类的血肉本质里,充满向往。向往激发着我们,探索世界的尽头。

    电影所带来的逆光旅行是短暂的,但是对光亮的好奇,和想把它攥在手心的欲望是无休无止的。实验失败也好,人员伤亡也好,亲属离世也好。都不能阻止我们追光的路途。可喜的是我们成功登月,可悲的是我们发现这只是诸多光束里的一道光。世界仍然是黑暗的,追光欲望也永远不会停止。

    月球上的人看着我们,我们看着月球上的人。我们思念嫦娥,嫦娥也知道蓝色星球有人想她。

    永远前进到有光的地方,也永远进无止境。

    【详细】
    97101213
  • 摸摸脚
    2014/10/2 14:08:45
    平民与贵族
    偶然看到这片,为了法鲨点进去看的,看了开头一点就满是女主角自大傲慢粗俗无礼虚荣自私刻薄,若不是为了法鲨和神秘结尾根本看不下去。待整剧看完才发觉,这部剧真是满满的恶意。它要传达的价值观就是:平民就是平民,永远粗俗不堪,即便有一天突然有钱了,住进了贵族的房子,也永远做不了上等人,甚至于她的才华也只是一种肤浅的流行,等人们醒悟了就被遗忘了。而真正的贵族呢,即便是落魄了也仍然是那纯洁优雅的白莲花,即便有些
    偶然看到这片,为了法鲨点进去看的,看了开头一点就满是女主角自大傲慢粗俗无礼虚荣自私刻薄,若不是为了法鲨和神秘结尾根本看不下去。待整剧看完才发觉,这部剧真是满满的恶意。它要传达的价值观就是:平民就是平民,永远粗俗不堪,即便有一天突然有钱了,住进了贵族的房子,也永远做不了上等人,甚至于她的才华也只是一种肤浅的流行,等人们醒悟了就被遗忘了。而真正的贵族呢,即便是落魄了也仍然是那纯洁优雅的白莲花,即便有些东西当时无法被人理解接纳,随着时代进步也终究会被人发现颂扬。也只有英国人会拍出这样的片子吧。
    【详细】
    7116246
  • 豆友194283854
    2021/12/30 10:30:37
    童话&现实

    看我选的标题词可能会觉得冲突,其实并不会。这部电影其实真的很好看,我个人觉得小朋友也可以看的。里面说的是一个被创造雕刻出来的木偶人,有自己的思维想法却对现存环境不了解。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像现实生活的6.7岁的小孩,开始知道了玩具知道了外面好玩却不知道外面危险。而那个木匠,在做出木偶人的同时说他有儿子了,生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冬天下雪)依然把自己的衣服拿

    看我选的标题词可能会觉得冲突,其实并不会。这部电影其实真的很好看,我个人觉得小朋友也可以看的。里面说的是一个被创造雕刻出来的木偶人,有自己的思维想法却对现存环境不了解。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很像现实生活的6.7岁的小孩,开始知道了玩具知道了外面好玩却不知道外面危险。而那个木匠,在做出木偶人的同时说他有儿子了,生活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冬天下雪)依然把自己的衣服拿去换写字本,只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学习知识,但是“儿子”被木偶人戏团带走了从此踏上了找“儿子”的旅程,这难道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情景吗,好多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每天都会有儿童走失父母找人的事情发生。木偶人经历了一次次的被骗被诱惑和说谎后找到“父亲”,学会生存和照顾家人,最后被仙女变成小男孩和自己父亲一起生活,这不就是现实中小孩在成长中学习,在成长中经历一些父母不能一起经历的事情,但是最后,父母都会在身旁。

    【详细】
    14102404
  • AC
    2021/4/4 8:57:28
    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人造怪物》这部电影,就是将每一分钱都花到了极致。该片是电影制作人马克·托亚(Mark Toia)的一部”游击式拍摄”的电影。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编剧/导演/摄影指导,凭借这部科幻动作片在好莱坞圈内名声大噪—正如他所想。 “我一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创作一部《人...  (展开)
    《人造怪物》这部电影,就是将每一分钱都花到了极致。该片是电影制作人马克·托亚(Mark Toia)的一部”游击式拍摄”的电影。这位来自澳大利亚的编剧/导演/摄影指导,凭借这部科幻动作片在好莱坞圈内名声大噪—正如他所想。 “我一直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想创作一部《人...  (展开)
    【详细】
    13365220
  • 江流
    2019/2/13 14:01:51
    明明可以是香港昆汀,如今卻成為了另一個王晶

    這部電影我原本想給2分,想了想在電影邏輯上它至少比【如珠如寶】正常一點,那就加1分吧。

    之前就說過,【棟篤特工】的成功,讓很多電影人都蠢蠢欲動想分一杯羹,沒想到彭浩翔也也按耐不住。在看電影之前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把它當作彭浩翔作品,單純當一部賀歲片看吧,結果發現作為賀歲片它也很爛啊。

    這電影劇本一看就知道是為了趕賀歲檔進度臨時拼湊的,表面是以找尋人奶為主線,實際上就

    這部電影我原本想給2分,想了想在電影邏輯上它至少比【如珠如寶】正常一點,那就加1分吧。

    之前就說過,【棟篤特工】的成功,讓很多電影人都蠢蠢欲動想分一杯羹,沒想到彭浩翔也也按耐不住。在看電影之前我努力提醒自己,不要把它當作彭浩翔作品,單純當一部賀歲片看吧,結果發現作為賀歲片它也很爛啊。

    這電影劇本一看就知道是為了趕賀歲檔進度臨時拼湊的,表面是以找尋人奶為主線,實際上就是一部段子電影。什麼是段子電影,就是每場戲都是用段子來拼湊,所以你會發現電影裡面大多數情節都是無效劇情,對主線沒有任何幫助。所以編劇在創作劇本時的過程,應該就是定好大綱,然後開始編段子或者抄網絡段子,就這樣強行把電影撐夠90分鐘了。段子電影也就算了,最關鍵是裡面的笑點完全不好笑啊,而且往往還是用幾分鐘時間就為了鋪一個笑位!我拿另外一部也算是段子電影來比較一下,那就是韓寒的【飛馳人生】,雖然這部電影問題很多,但至少人家的笑位密集度很高,即使有些笑位不夠好笑,但下一個笑位立馬又出來了,綿綿不絕的笑位你總會忍不住笑的。

    這部電影的劇本完成度非常差,舉個簡單的例子,梁詠琪從一開始登場你以為她是主角吧,結果電影放到一半這個人物完全消失了,而且她本身對主線是沒有一點幫助的。另外谷祖琳的存在就更尷尬了,就出現了幾分鐘,好像是為了湊齊八個八婆強行加的。

    在編排人物關係也是夠簡單兒戲的,你整理一下電影人物,就是A跟B有矛盾,C跟D有矛盾,E跟F雖然是情侶但也有一點點矛盾。然後就讓她們一個個和解,用的是最簡單粗暴的方式,比如說看一下錢包,一起唱下歌,見到前任詢問當年的誤會。這麼說吧,你拍網絡短視頻可以這樣玩,你拍電影還這樣搞那就是偷懶到極致了。為什麼會這樣,還是那個問題,創作時間不夠,編劇跟導演也沒有能力去處理一部群像戲。

    這部電影其實跟彭導的【大丈夫】很像,都是一群人為了完成一個目的為出發點發生的種種趣事。但【大丈夫】是全程帶著一種緊迫感和意外性,場場戲都非常精彩,而恭喜八婆是場場戲都非常糟糕。特別是陳靜上廁所那場戲,除了滿足彭導自己屎尿屁那種惡趣味外,有什麼意義?

    最後說說彭浩翔導演,我個人覺得從近幾年他所導演的電影來看,彭導其實已經陷入了一種尷尬的狀態,那就是作為導演該表達的那些東西基本都表達完了,現在除了低俗的段子外沒什麼東西可以拿出來表現了。我們再也無法看到【買凶拍人】那種獨特的黑色幽默,也不會看到【AV】,【大丈夫】,【破事兒】那種對傳統類型片的戲謔,彭導當初那種懷著滿肚子的奇思妙想迫切想跟全世界表達的慾望早已消失不見了。不知道彭導有沒有留意內地有個青年導演叫寧浩,他當年拍了一部【瘋狂的石頭】震驚了電影市場,十幾年過去,他如今還是沒有放棄作為導演的作者表達,拍了【瘋狂的外星人】這樣一部備受爭議的電影,他難道不知道觀眾想看他玩多線程敘事那些東西嗎,但他始終沒有重複自己。而彭導呢,這些年導演生涯的下坡路也走得夠低了吧,明明可以是香港昆汀,如今卻成為了另外一個王晶。

    昨天聽說彭導要拍鹿鼎記三部曲,這算是他導演生涯預算最高的電影了,這次,能好好打磨一下劇本嗎,別再讓我們這些曾經的影迷失望好嗎?

    【详细】
    99721350
  • 野生座頭鯨
    2022/2/10 14:44:26
    烂片快跑
    救命我花了专门六块钱看的结果我给他打的分只有我花的三分之一谁来给我一瓶伏特加我真的很无语,前面大面积铺垫大面积渲染,大面积的细节铺天盖地,最后就这???就这???哈哈编剧你怕不是喝大了,还是你觉得我们都喝大了,我真的无语了,是不是别人不生气都把别人当傻子啊...  (展开)
    救命我花了专门六块钱看的结果我给他打的分只有我花的三分之一谁来给我一瓶伏特加我真的很无语,前面大面积铺垫大面积渲染,大面积的细节铺天盖地,最后就这???就这???哈哈编剧你怕不是喝大了,还是你觉得我们都喝大了,我真的无语了,是不是别人不生气都把别人当傻子啊...  (展开)
    【详细】
    14207214
  • 未知未觉
    2019/2/25 19:56:06
    简直了,能不能好好写剧本

    陪我妈看到36集,编剧从来没有让好人过得好过一集。坏人一步一步得逞。

    这种编剧还留着过年么?

    感情戏混乱。保护文物没见到多少细节。日本人总是失败,总是被男一号成功。女一号时而聪明时而愚蠢。女二号眼里只有男一号,犯傻,卖可爱。

    连剧情里的内奸,没有怎么开始变成日本特务的,直接就牺牲了。。。是电视台剪辑的问题么╮(╯▽╰)╭

    陪我妈看到36集,编剧从来没有让好人过得好过一集。坏人一步一步得逞。

    这种编剧还留着过年么?

    感情戏混乱。保护文物没见到多少细节。日本人总是失败,总是被男一号成功。女一号时而聪明时而愚蠢。女二号眼里只有男一号,犯傻,卖可爱。

    连剧情里的内奸,没有怎么开始变成日本特务的,直接就牺牲了。。。是电视台剪辑的问题么╮(╯▽╰)╭

    【详细】
    10005186
  • 我自己
    2020/8/20 21:25:35
    这是演了个啥????????
    白瞎了演员;40多集啊!!编剧和导演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吗?我看完了竟然觉得浪费时间;竟然没有一个镜头值得回味的;更可怕的是竟然还有下一部!哪怕你抄袭老版的剧情呢,至少画质好了,也值得看啊!!!广电,这样的剧能过审、、、666 白瞎了演员;40多集啊!!编剧和导演是体...  (展开)
    白瞎了演员;40多集啊!!编剧和导演是体育学院毕业的吗?我看完了竟然觉得浪费时间;竟然没有一个镜头值得回味的;更可怕的是竟然还有下一部!哪怕你抄袭老版的剧情呢,至少画质好了,也值得看啊!!!广电,这样的剧能过审、、、666 白瞎了演员;40多集啊!!编剧和导演是体...  (展开)
    【详细】
    12815218
  • 方北
    2021/6/15 11:16:08
    不公平的美丽
    不公平,表现在天平两边无法平衡,意味着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展现出资源失衡的危机。而不公平的美丽,最为致命。女性付出时间,了解化妆品;女性付出金钱,购买化妆品;女性付出健康的代价,使用化妆品。但是女性却没有权利得知化妆品里的成分,女性甚至没有意识到有得知化妆...  (展开)
    不公平,表现在天平两边无法平衡,意味着付出和收获不成比例,展现出资源失衡的危机。而不公平的美丽,最为致命。女性付出时间,了解化妆品;女性付出金钱,购买化妆品;女性付出健康的代价,使用化妆品。但是女性却没有权利得知化妆品里的成分,女性甚至没有意识到有得知化妆...  (展开)
    【详细】
    13611214
  • 午夜滴长岛冰茶
    2015/1/31 12:40:33
    坚不可摧十件事
    1. 角色原型是个熊孩子,之后还一直是个熊孩子。 2. 主角是熊孩子,大鸟也是个熊孩子,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不知道,但是电影里是这么说的。 3. 大多数的SM爱好者看完电影后估计都想去体验下大鸟的角色,每天都以虐美少年为乐趣的工作简直太美不忍直视。 4. 坚不可摧不知道指的是主...  (展
    1. 角色原型是个熊孩子,之后还一直是个熊孩子。 2. 主角是熊孩子,大鸟也是个熊孩子,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不知道,但是电影里是这么说的。 3. 大多数的SM爱好者看完电影后估计都想去体验下大鸟的角色,每天都以虐美少年为乐趣的工作简直太美不忍直视。 4. 坚不可摧不知道指的是主...  (展开)
    【详细】
    7363223
  • 图宾根木匠
    2014/9/26 12:07:37
    《亲爱的》:伦理的碎片
    赵薇在《亲爱的》里奉献了影后级的演出,她把一个满口土话刻意扮丑的山村妇女李红琴塑造得丝丝入扣,这位在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出场的人物当仁不让的成为影片的女主角,看过电影你才明白,这绝不是因为赵薇的明星地位,而是因为李红琴这个人物,她的亮相让整部影片从“打拐”进入另一层面——孩子在被解救以后所引发的亲情和伦理冲击。

    鲁迅当年问:“娜拉走后怎样?”北上的陈可辛导演在小心翼翼的触碰大陆社会现实后
    赵薇在《亲爱的》里奉献了影后级的演出,她把一个满口土话刻意扮丑的山村妇女李红琴塑造得丝丝入扣,这位在一个多小时以后才出场的人物当仁不让的成为影片的女主角,看过电影你才明白,这绝不是因为赵薇的明星地位,而是因为李红琴这个人物,她的亮相让整部影片从“打拐”进入另一层面——孩子在被解救以后所引发的亲情和伦理冲击。

    鲁迅当年问:“娜拉走后怎样?”北上的陈可辛导演在小心翼翼的触碰大陆社会现实后,也在发出进一步的追问:“孩子找回来后怎样?”《亲爱的》是根据真实的新闻事件所改编,在片尾字幕处,导演也把演员和真实原型的幕后交流剪辑了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影片的艺术风骨——大陆文艺界有个老生常谈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个饱蘸着日丹诺夫主义色彩的语汇在文化工业的大潮里几乎被大陆电影工作者彻底抛弃,却被来自海外的华人导演不自觉的(部分)呈现在电影作品里,似不无吊诡。

    当然《亲爱的》总体而言还是一部通俗剧,大量明星的加盟以及广告宣传也明白无误的呈现出影片的商业属性,但跟一般的类型片(虽然内地电影还不大有成熟的类型片)比起来,《亲爱的》多有忤逆观众娱乐心理之处——首先是一众明星“自毁形象”式的演出,不再营造以往的偶像光环;然后整部影片中基本没有插科打诨的逗笑之处;再者,影片自李红琴出场开始,截然不同的分为两大部分,前半段还是以亲生父母找寻被拐的儿子为主轴,讲的是惯常的苦情打拐故事,后半段却却话锋一转,将笔墨着在了买孩子的李红琴身上,以其视角来彰显“戴罪”母亲与“受害”孩子的亲情勾连,这无疑消解了商业娱乐片里最基本的善恶二元对立。

    毋庸讳言,人贩子是不折不扣的“恶魔”,但《亲爱的》却没有着力刻画人贩子形象,孩子的父母去小山村解救被拐儿童的场景算是全片中最惊心动魄的一段,这段看起来戏剧冲突十足的戏份其实非常写实——“购买”儿童后视若己出养育,此一行为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基础,这种农耕时代遗留下来的宗族陋习支撑着某些落后地区买卖儿童的“合法性”。

    李红琴并未把买来的孩子当作商品(她不知道是被拐卖的),这位寡妇确实把他们视若己出全心养育,出狱后的她甚至开始锲而不舍的追寻做母亲的权利——她想找回的“女儿”正是被自己买来的,而被解救的男孩也因跟这位“母亲”的多年生活产生了感情,男孩甚至无法回到那个现代都市里的家,无法在感情上认同自己的生母。

    另一条线索则是张译所饰演的商人韩德忠带领的寻子组织,被拐孩子的父母们集合起来,用近乎传销洗脑式的相互支持偏执的开展着寻子活动——他们甚至相约不再生养。不过当主角找回孩子后,多年来支撑韩德忠的信念崩塌了,韩妻又怀孕了,而在去给腹中孩子办理生育手续时,韩被要求出示儿子的死亡证明,这让韩怒不可遏——张译凭借细致入微的表演替可怜的父母们好歹喊了一嗓子,而他对被拐儿子的感情,乃是一种混合着愧疚、背叛、坚韧的复杂父爱——这也是这群失子父母们的真实写照。

    与其说法治“打拐”,不如说伦理纠葛。曾被拐卖的孩子在两个家庭间无所适从,血缘与亲情的冲突,法律和道德的矛盾,都在拷问着观众们自身的判断——哲人本雅明曾以“碎片”来指认世界:在现代社会里,世俗的人类生活已经被分解成一个个不完整的“碎片”。其实,《亲爱的》也向我们出示了一个“碎片”式的伦理困境,我们不能简单的品评孩子和亲生父母以及“拐卖”父母间的感情纠葛,这里的伦理图景早已碎裂一地,从每一块碎片里都折射出异样的光芒。

    不过,这异样的光芒不正是现实生活中伦理情感的本义?

    (刊载于《新京报》2014年9月25日)
    【详细】
    71111501
  • 桃妖不是妖
    2016/11/10 22:11:21
    北京胡同里的烟火气!《嘿,孩子》有笑有泪还有趣儿~
     文/桃妖不是妖
    今年整个夏天都被各种怪力乱神的玄幻剧霸屏,四毛五的特效加上随心所欲的剧情简直让人无力吐槽,紧接着各种无病呻吟的青春偶像剧总试图让观众从其中找到哪怕一丝共鸣跟感动,可惜都已失败告终。在剧荒了近半年之后,最近终于又有了打开电视的冲动,追了几集杨亚洲导演的新剧《嘿,孩子》,果然停不下来了,该剧讲述北京胡同里老方家方大同的三个儿女,各自围绕“生孩子”闹出的大事儿!随处可见
     文/桃妖不是妖
    今年整个夏天都被各种怪力乱神的玄幻剧霸屏,四毛五的特效加上随心所欲的剧情简直让人无力吐槽,紧接着各种无病呻吟的青春偶像剧总试图让观众从其中找到哪怕一丝共鸣跟感动,可惜都已失败告终。在剧荒了近半年之后,最近终于又有了打开电视的冲动,追了几集杨亚洲导演的新剧《嘿,孩子》,果然停不下来了,该剧讲述北京胡同里老方家方大同的三个儿女,各自围绕“生孩子”闹出的大事儿!随处可见的烟火气,扎实的剧本加上实力演员的精彩演绎,拯救身陷剧荒之中的我。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方家三个儿女,老大中年丧子,始终走不出阴影,成了城市里的空巢一族;儿子老二与儿媳妇正值盛年,却迫于生计,被事业、房贷,各种生活开销牵扯着,放不开生儿育女的手脚;而老三方向呢?没心没肺的幺妹儿一个,老夫少妻,标榜丁克一族,完全没有生孩子的打算~按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方家三个儿女,各自成年,都有自己年龄段该处理的问题,却不约而同的堵在了“孩子”上!
    老父亲作为孤独老人,年过70却没有孙子,为了能让方家有后,用尽了招数,连遗嘱都拿了出来。也因为这份遗嘱的出现,孩子的问题被直接摆在所有人的面前,矛盾也迅速激化。
    编剧张瀚予就是有本事,一部剧,一个孩子问题,却巧妙糅合了日常几乎所有的矛盾冲突和喜怒哀乐,家长里短,夫妻执念,正表现了每一对家庭都有自己难捱的坎儿!
    最揪心的应该算是老大这一对儿!方韵和丈夫秦栓柱是妇产科的大夫,面对成千上百的求医患者,可以为他人解决“生娃难题”,面对自己的境遇,却是那么的无能为力!但是不可否认,越是丰满的角色,蒋雯丽演起来越是拿捏到位!她既有成熟女人的幽默、渴求,以及人到中年后特有的风韵,也有着丧子之后走不出的心伤!方韵跟秦栓柱作为一对失独父母,当作为婚姻和爱情纽带的孩子意外失去之后,两人的婚姻开始出现问题,虽然二人都竭尽全力的想要挽救和弥补,却适得其反,而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所常见的无奈。中年夫妻的情绪中,有爱情,有婚姻,但是二者早已不分彼此。伴随携手相扶的深厚感情的,同样还有愈加沉重的心理负担,这时候极易出现的婚姻危机,不能不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又具借鉴意义。

    说回三个家庭,各自有各自的故事,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但又都围绕着“孩子”的这条主线,巧妙地交织着城市里的生活!如果说“孩子”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那么北京胡同里的烟火气便是带着喜感的底子。剧中人物无论怎么纠缠,都脱不开乐呵顽皮的市井生活!

    盼望孙子的老爹养只大公鸡当宠物,搞得满胡同鸡飞狗跳,甚是可乐!三女婿是个时髦的电台主编,但很娘气,机场接机,穿着豹纹马夹,背后背着一只可爱的泰迪狗,喜感十足。齐溪的北京大妞,没心没肺又充满了骨子里的小机灵小算计,大大咧咧不失可爱;李小冉的电台主播贾元元和刘天佐饰演方乐,这对儿小夫妻标准的“美女与野兽”,这个男人很丑,可是很温柔!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笑点,布满在《嘿,孩子》里,让观众们喜欢,也让人们看透生活向前的乐趣!

    编剧张瀚予擅长聚焦社会热点,取材市井生活,她总能发现生活的点滴乐趣,向往美好。编剧将老北京胡同里大家的生活状态抓异常准确,比如一开始街坊邻居成群结队围堵方大爷的公鸡的桥段,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人一下子就放松心情期待接下来的故事,而且剧中的笑点和泪点都非常贴近生活,让观众毫不设防的代入其中。包括张瀚予之前编剧,由沈腾跟贾玲主演的家庭轻喜剧《你是我的眼》同样是有笑有泪,接地气又有生活气息。再回到《嘿,孩子》中,全剧对准当下社会最关注的热点,当二胎政策出台,家庭里各种新旧观念相互碰撞,难免就会鸡飞狗跳,再加上几个主人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又紧紧交织在一起,既是家人又是朋友,既是同事又是家人,在人物关系的处理上,都处理的很精细,恰到好处。

    去年,杨亚洲执导的《嘿,老头》口碑在外,今年《嘿,孩子》开头便赢得满堂彩。杨亚洲特别擅长的现实家庭情感题材再加上张瀚予扎实的编剧功底、巧妙的人物关系搭建,搭配蒋雯丽、李小冉、韩青、郭晓冬、刘天佐、齐溪,再加上“流浪歌手”郑恺,一众实力演技派演员,都让《嘿,孩子》格外出彩,也拯救无数人的剧荒困境,实在良心。
    【详细】
    81661746
  • 有趣
    2018/9/14 20:56:43
    全铁血种类详解

    作为影史第一的怪兽——异形,那自然是天生要强,所以它也惹上了强力的敌人,来自高度文明星球且拥有超高格斗技巧的她

    作为影史第一的怪兽——异形,那自然是天生要强,所以它也惹上了强力的敌人,来自高度文明星球且拥有超高格斗技巧的她

    9650241
  • beluga
    2022/7/10 4:32:48

    隐匿。因为寻找而显现的隐匿。寻找和隐匿都是流亡,是一个镜子折射出的两面,是共同体必经的分离。你的缺席证明着我的在场,我的在场失落着你的缺席。有一条绝望胶着的线,暗示着那希望,那希望渺茫,但确是——那希望,那渺茫。交替着不可弯折的进程,从碑石到攀升的魂灵,让我在彼岸的近旁,承担起那死亡。

    沉默。我们念出诗句,为

    隐匿。因为寻找而显现的隐匿。寻找和隐匿都是流亡,是一个镜子折射出的两面,是共同体必经的分离。你的缺席证明着我的在场,我的在场失落着你的缺席。有一条绝望胶着的线,暗示着那希望,那希望渺茫,但确是——那希望,那渺茫。交替着不可弯折的进程,从碑石到攀升的魂灵,让我在彼岸的近旁,承担起那死亡。

    沉默。我们念出诗句,为召唤更大的沉默。大部分时候,嘈杂。我吐出和听见嘈杂,我的嘴巴失去嘴巴,我的耳朵失去耳朵。“有时候,为了听到雨声背后的音乐,一个人不得不沉默。”沉默是远行之人所有,他走得够远、够久,学习那喑哑,才回过头茫茫地对望,盲盲地失焦,这是沉痛中锻造出的德行,也亦是,贴合。远行之人的面容消散,才能负载那沉默的力量,末端的忧郁,如倾注的雨,水潭里跳动的残影。

    边界。边界制造并承受那距离,人们只有悬浮的脚掌,抛向水流的信物,水平与垂直,像划上一个十字。因这不可能的爱抚,因这不可更改的美,因这不可休止的踟蹰。“纯洁去去爱,就是接受距离,就是酷爱自身和人们所爱之物之间的距离。”(薇依)“这是使我出离自身、完全失控的经验,这是一种分离,却同时也是唯一可以打开我、把我引向共通体的一种分离。”(布朗肖)

    14504737
  • 快乐橘子皮
    2021/8/26 18:49:18
    看似是人与动物的情感传递,背后渗透着是人与人善良友谊

    整部片子还是比较温馨的,也不是说用了多么多的华丽镜头,但也讲述的比较扎实、丰富。动物与人之间迸发出了心灵的相通,传递了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男主詹姆斯给残疾大哥、给流浪小哥、给慈善机构的小姐姐、还有莫迪大哥、甚至是相对立的宠物赡养机构都不同的传递了道理,更多的关注是猫与主人公之间,其实会忽略了主人公对周围其他的人,也在感

    整部片子还是比较温馨的,也不是说用了多么多的华丽镜头,但也讲述的比较扎实、丰富。动物与人之间迸发出了心灵的相通,传递了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能量,男主詹姆斯给残疾大哥、给流浪小哥、给慈善机构的小姐姐、还有莫迪大哥、甚至是相对立的宠物赡养机构都不同的传递了道理,更多的关注是猫与主人公之间,其实会忽略了主人公对周围其他的人,也在感染着其他的人,难能这种跨物种之间的传递。

    本就是落魄的主公人,当对于弱势群体和社会名流,只是怀着一颗助人为乐的心,将心比心自己也曾是那种样子,一个眼神,让流浪汉多逗留五分钟,并不是而真的是桌上的食物,眼睛直勾勾的盯着盘中的汉堡;他也曾作为流浪汉,穷困潦倒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用着诺基亚的板砖手机,甚至平常都不开机,全靠互相留言。

    也体现了一些宗教传递出来的信息,时间和地点背景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在影片的开始的酒会是圣诞节的平安夜,在结尾也恰好是另一年的平安夜与圣诞节;詹姆斯可能是随口说出的信奉佛教,可当真也可当作是句玩笑话,不过却体现着佛教对于因果业报的理念,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深入男主内心的理念,然后也是如此付之行动的,在这里面还适当进行了留白的操作,街上偶然撞见的主持人一个电话通往节目组,为詹姆斯正名,这也是算是涌泉相报了。

    对于猫的表演,因为并不能在语言上有过多的戏份,只能在动作、表情、肢体的表达上做文章,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点就是电影对于猫的气息的收音格外明显,这或许是对于这个物种特有的喜怒哀乐的表现,作为一只流浪猫与家猫的不同就是对于出门不恐惧,当主人带着他一起外出,一个镜头表现的非常明显,猫咪来来回回摇着尾巴,显示出非常兴奋的样子,这都需要养猫人细致的观察才能感受出猫咪的心理状态;要想然猫咪配合完成整部电影的拍摄,比起小演员还要难得多,或许这是从很多镜头里和很多次拍摄尝试中剪辑出来的,才能得到如此良好的影片效果。

    电影的主题色调采用了红色,猫身上披挂着红色的节庆服装,甚至是中国旅行团递上的红色围巾,从衣着、环境都采用了许多红颜色,这也是颇为喜庆和应景的选裁;不得不说中国的影响力在变大,华人演员的参与,而且作为主演还是给予了比较多的戏份,对于红颜色这个中国主流颜色观的体现,也表示比较认同,中国旅行团递上的熊猫主题的围巾,两个物种在这里发生了一次惊奇的回眸。

    作为一部非常具有伦敦当地地域风情的电影,体现了一部分伦敦人的生活方式,到酒吧点上一大杯精酿在这里畅聊,直至深夜;依旧不得不说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算是老生常谈了吧,对于礼物现场拆开,影片中一以贯之的都是现场拆封,目前国内也已经朝着这个风格在转变,没有孰对孰错,只不过真的是大相径庭的差异;融入了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主题,首先是传统媒体对于街头卖艺所引发的宠物赡养行为那段,使他俩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影片中间莫迪发起了互联网的集赞行为也得到了更多的认同。

    社会发展的进步,致使围绕一只猫公职人员、慈善机构展开了调查与比拼,可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其实屁股是歪的,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不应该毫无边沿的去扩展爱心,导致圣母的爱心泛滥,这点是非常不认同的,挤占着有限的社会资源,这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么。

    【详细】
    138261503
  • 蝉影
    2011/12/12 22:44:17
    《电影手册》就本片对阿巴斯的访谈(转载)
    【本文译自法国《电影手册》杂志1999年第12期(总第541期),梯也里?于斯、塞尔日?杜比亚纳1999年9月13日采访于巴黎,穆罕默德?哈西吉特将阿巴斯的谈话从波斯文翻译成法文。中文原载《当代电影》杂志2000年第3期】
      
      梯埃里?于斯、塞尔日?杜比亚纳(以下简称“问”):在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式上,您宣布以后不再参加电影评奖。这个决定是您在获得金棕榈大奖之前做出的吗? 【本文译自法国《电影手册》杂志1999年第12期(总第541期),梯也里?于斯、塞尔日?杜比亚纳1999年9月13日采访于巴黎,穆罕默德?哈西吉特将阿巴斯的谈话从波斯文翻译成法文。中文原载《当代电影》杂志2000年第3期】
      
      梯埃里?于斯、塞尔日?杜比亚纳(以下简称“问”):在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式上,您宣布以后不再参加电影评奖。这个决定是您在获得金棕榈大奖之前做出的吗?

       阿巴斯(以下简称“阿”):我在参加上一次戛纳电影节之后就产生了这个想法,只是想等待合适的机会向公众宣布,我觉得威尼斯电影节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人们可能认为我对那次金棕榈奖评选感到不高兴,但是我的这个决定跟金棕榈没有任何关系。我已经不想参加任何电影评奖。我拍电影已经30年了,也参加了30年的电影评奖,现在是该退出的时候了。以我作电影节评委的经历,我发现很难评判知名作者的影片。应该将机会让给年轻导演,应该努力评选作品本身而不是作者的名字。今天,人们在评奖时更注重的是作者名字……

       问:担任《随风而去》制片人的马尔丹?卡尔米兹告诉我们,您在开拍这部影片之前没有剧本,您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拍片的呢?
       阿:开拍前我只写了一个两页纸的提纲,把它交给了马兰?卡尔米兹。我已经在乡下拍过4部影片了,在去西亚赫?达莱赫村拍摄《随风而去》之前,我受到以前拍过片的其它村庄的影响。可是在到达莱赫村之后,我发现它跟别的村庄不一样。在那里,村民们改变了我的这部影片的总体构思和已经形成的主题思想。很明显,我曾经试图将我的观点强加给事物,后来发现应该适应现实。

       问:伊朗的电影机构是怎样看待您的拍片方法的?
         阿:这取决于两件事。一方面,西方对我的影片的关注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尽管有关方面否认这一点。另一方面,他们也开始认识到我的拍电影的方法,他们知道我拍的电影与政治无关,至少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也就让我随意拍了。当我用政治这个词谈论电影的时候,我想说的是我从来不用政治口号。在我们国家,有关方面尤其害怕政治口号,因为他们认为人们会受到这些口号的影响。
       问:跟法国合作拍片给您带来了什么,比如这次跟马尔丹?卡尔米兹合作?
       阿:由于我的影片成本不高,所以并不需要国外资金。但是,合作拍片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持,因为完成这部影片的制作后,我可以将它送到法国来,审查方面的事情就比较省心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里的人们会在最好的条件下向评论界放映这部影片,法国的电影制作机构对待影片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善于帮助孩子成长。
      
         问:这部影片仍然是在农村拍的,您是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择这个村庄的?影片中哪些部分是即兴创作的?
       阿:举个例子吧。在最初的想法中,摄制组来到村子跟那位老太太商量,请求她装作要死的样子,我们还特意对她说是为了拍电影。但是在拍摄现场,我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与她交流,因为她的确已经奄奄一息。我也无法跟那些整天忙着干活的村民们交流,他们没有时间回答我的问题。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玩命干活的,整个村子就像一个劳动集中营,甚至连孩子们也没有时间来参加我的影片拍摄活动。我不得不放弃起初的大部分想法,交流是不可能的,况且我自己也对这个主题产生了怀疑。一方面是因为村民们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的构思问题,这部影片就像让观众用拼板做一个复杂拼图游戏。

       问:同样真实的情况是,这是一部人们可以对现实进行多种阐释的影片。
       阿:我不信任那种只允许观众对现实进行一种阐释的电影,而是喜欢提供多种阐释现实的可能性,让观众自己去选择。我遇到过这样一些观众,他们的想像力比我自己在影片里融入的想像力更加丰富。我喜欢那种能够让每一位观众去自由阐释的电影,就好象这部影片是他们自己的作品。比如,有人在阐释这部影片中的一个镜头时提到了西西弗斯神话,就是我们看到的一只金龟子正在推移一个球的镜头,这种视点就意味着人们知道西西弗斯神话。一部影片如果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阐释就说明它是成功的。
     
       问:与您的上一部影片《樱桃的滋味》相比,人们感到《随风而去》中的光线更加明亮,感受到了更多的对自然的爱,而且人物形象也更加丰富多彩。
       阿:说到《随风而去》,我真不知该从哪里谈起,这部影片耗费了我很多精力,尤其是录音工作。这是我所有作品中最难拍的一部,拍摄期间我跟摄制组工作人员之间发生了很多摩擦。在观看这部影片时,人们会感到主人公与居民之间的关系非常冷漠,这种冷漠也存在于我跟我的技术人员之间。在拍摄末期,摄制组的大部分技术人员都走掉了,只剩下我跟几个助手,我们一起完成了《随风而去》的拍摄任务。我的摄影指导是一位专业人员,但是他早晨不能起床,上午不能拍片,只在下午工作。拍摄工作刚刚进行了一个星期,我们就彼此明白,我们无法继续合作下去。

       问:拍摄阶段持续了多长时间?
       阿:九个星期。那个村子很脏,苍蝇满天飞,我们的许多精力和经费都花在打扫卫生、驱赶苍蝇上了,因为苍蝇影响录音。我们的做法扰乱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使用的清洁剂毒死了不少小鸡,村民们非常不高兴。对他们来说,我们到那里去不是为了工作,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电影摄制组,也没有见过外国人到村里来。要是在伊朗的其它地区,我们是可以跟村民合作的,但是在这个村子我们无法跟村民们交流。

       问:对这个村子来说电影是制造混乱的因素?
       阿:是的,村民们不喜欢我们。

       问:影片的主人公本身就是一个制造混乱的因素,他单独出现在村子里,如同一个看热闹的人。
       阿:没错,村民们拒绝在摄影机前表演。在影片结尾,一些妇女从摄影机前经过,主人公给她们照相。由于她们看着摄影机,可以说主人公是“偷”拍了这些妇女的照片,这跟我们想表现的主题是吻合的。

       问:请跟我们谈谈妻子与丈夫在咖啡馆里的那个场面,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是一场有关工作问题的争吵,但是颇有哲学意味。
       阿:这个场面中的对话是我根据自己在其它村子遇到的事情写成的,那个女人不是这个村的村民,而是来自一座城市。人们以为那些话是她自己说的,其实这是她从书上读到的一篇文章,但是她表演得非常好,以致人们感到那些话就像是她自己说出来的。

       问:您的这部影片再次参照了大诗人欧玛尔?海亚姆。他的诗歌具有感觉主义特征,经常描写死亡与毁灭。他的作品在伊朗是否拥有很多读者?
       阿:在伊朗,欧玛尔?海亚姆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致很难评论,他在全世界都很出名,有人甚至对我说他的著作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有一天在日本,我正在谈论欧玛尔?海亚姆,一位出版社的编辑一下子就找到了九个不同版本的海亚姆诗集。我在电影创作中对欧玛尔?海亚姆的参照开始于《生活在继续》,那是我到地震现场观看地震灾难的时候。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这样近距离地看到过生与死的矛盾。也是在那个时刻,我感到自己很好地抓住了欧玛尔?海亚姆的哲学思想和诗歌的灵魂。它是基于这样一个原则:要想懂得生命,必须接近死亡,亲眼目睹死亡。在地震现场,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我去那里不是为了观看死亡,而是为了发现生命。那段日子对我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我身上也发生了一场地震——那天刚好是我50岁生日。

       问:出现在您影片中的这些诗歌,伊朗观众理解吗?
       阿:在伊朗,诗歌是由口头语言写成的,也许不是现在的年轻人的口语,但它是先辈们的口语。虽然许多人都是文盲,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背诵这位或那位诗人的诗句。年轻的一代对这些诗歌知道得不多,比如我自己的孩子就对它们没什么兴趣,他们只想看录像。福路?法尔克赫扎德的诗歌也很有名,她是伊朗的第一位女诗人,在诗中以真诚的方式谈论女性问题及男女之间的性爱关系。她在32岁就去世了,是一起车祸的受害者。她在生前就很出名,其思想非常接近海亚姆。出现在这部影片中的诗歌是她最优秀的诗篇之一,题目是《随风而去》,这部影片的片名就来自这首诗,其中有这样几句:早晚有一天,风儿将把我们带走,就像一片枯叶……

       问:下面这个场面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那个年轻女人(我们看不到她的脸)在挤一头奶牛的奶,而男人却在读一首非常色情的诗歌。他们每个人都在向对方奉献一份礼物:女人给男人提供奶,而男人则给女人读诗歌。可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描写爱情的场面。
       阿:这是您的阐释,但是非常优美。还有人对我说,男人要去找奶,奶代表着黑夜中的光明。这份礼物(奶或者白色的光明),女人将之送给了未婚夫或者丈夫,即那个在地下挖东西的男人。对我来说,非常有意思的是看到她和未婚夫在黑暗中工作,并且以地下的方式进行交流。

       问:可是那个地下的男人在干什么呢?
       阿:他说自己正在挖一个坑以便安置天线,为了进行交流。
     
       问:交流是您的这部影片的主题之一。影片的主人公只能在一个有限的地方通过手机接收到外界信息,这地方就是村子的墓地。
       阿:您的这个解释非常好,所有村子的墓地都在山丘上,我经常打听这是什么原因,可是没有人能回答我。

       问:处在生命与死亡的游移不定之间,电影的地位是什么?是为了拍摄死亡吗?或者是为了诞生新的生命吗?
       阿:实话实说,关于这个问题我什么也不知道。总之,电影是为了记录事物的。当人们没有记录下某件事物时,人们就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这是跟画面的威力相联系的,画面具有比现实自身更加强烈的资料性。

       问:在《生命在继续》中,人们被带到一个在地震中遭到毁灭的村庄,亡灵在废墟上空徘徊。在《樱桃的滋味》中,死亡再度成为影片的主题,这部影片中也有对葬礼仪式的描写。您的影片表现的主题好象多少都跟死亡有关。
       阿:这也许是无意识的。拍摄《生命在继续》的经历尤其使我感到人生如戏,比如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场面,一些村民正在洗孩子的裹尸布,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洗桌布。这部影片捕捉到的东西更多的是生命而不是死亡。由于地震带来的灾难,人们当然感到悲伤,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为自己能够继续生存感到高兴。海亚姆的诗歌或哲学很好地解释了这种人生如过客的思想。有人说世界上最悲哀的音乐是钟表的“滴答”声,它使我们想起飞逝的时光,想起自己在不断地接近死亡。表面看来这些“滴答”声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每一声都与前一声有不同,因为后一声总是比前一声使我们更接近死亡。如果人们过分注意这种事情,那就只有去死的份了。但是,有些时候人们依然会注意到死亡的存在,比如发生地震的时候。在我们为死者披麻带孝表示哀悼的同时,我们每个人心里也都体验着某种快乐,仅仅因为我们自己还活着,我每次离开葬礼现场时都有饥饿的感觉。去年,我参加一位电影家的葬礼,女人们站在一边,男人们站在另一边,这位电影家的夫人全身穿着黑,显得更加漂亮。站在我身旁的一个人对我说:“看他妻子多漂亮!”即使在这样一个有关死亡的具体情境中,这种心情也是真实的。

       问:您对自己的影片有偏爱吗?
       阿:有吧,比如说我比较喜欢《特写》,其他片子一般(笑)。

       问:您跟《特写》有什么特别的关系吗?
       阿:我在拍摄这部影片时没有时间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拍《特写》之前我正在筹拍另一部片子,只是到了最后时刻才临时改变主意,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跟摄制组一起拍了这部片子,拍摄阶段持续了40多天,我白天拍片晚上记拍摄日记,经过剪辑合成后就被送到德黑兰电影节放映了。通常情况下我无法跟观众一起看自己的影片,但是有两次例外,一次是在戛纳看《樱桃的滋味》,最近一次是在威尼斯看《随风而去》。通常情况下我是不看自己的片子的,但是我跟观众一起看了《特写》,为了证实影片中的一切是否被安排得很好,我从头看到尾,好象刚刚发现这部片子一样。我在看自己的其它影片时,哪怕有一位观众离开影院我都能知道,但是看《特写》时不一样,因为主人公的故事一直吸引着我,直到最后我的视线都没有离开银幕。与我的其它影片相比,这部影片最不造作,我像所有观众一样非常喜欢它。
     
       问:在《随风而去》中有没有您自己的影子?
       阿:有的,但主要不是通过主人公表现出来的,我从影片中的那个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样,在《特写》中,我通过阿里?萨巴齐安这个人物和阿汉卡赫的家庭认出了自己,这个人物被认为从事诈骗活动,我既像那个骗人的主人公,也像被他欺骗的人。在所有这些影片中,有些人物确实像影片的导演。在《随风而去》这部影片里,咖啡馆的女人像我,只不过她是女人而已。
     
       问:您的电影越拍越像谜。
       阿:拍电影就像治病,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治疗方法(笑)。人们可以通过影片发现电影艺术家的人格,但是影片又不必非得跟它的导演完全一样,因为导演隐藏在他创造的人物背后。

       问:在伊朗文化中,无意识占有一定的地位吗?
       阿:在伊斯兰教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应该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无意识并不占据特别的地位。弗洛伊德为我们开脱了所有责任,比如将责任推给父亲。伊斯兰教中没有这样的父亲形象,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当代的伊朗,心理分析也在发展。在艺术领域,无意识具有重要地位,比如您刚才谈到的电影与死亡之间的关系就跟我的无意识有关。

       问:在您的大多数影片中,儿童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随风而去》中,您是怎样处理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关系的呢?
       阿:我跟协会的距离疏远了,也就是我为之工作过的伊朗青少年教育发展协会。我跟自己的孩子们也疏远了,他们已经长大成人。虽然我跟他们的关系疏远了,但是儿童的生活观继续吸引着我的兴趣。这种观念既狡黠又神秘,接近于伊朗神话的观念,特别是海亚姆的观念:现实生活中的儿童想象着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对日常生活抱有很好的态度。他们在感情方面不欺诈,喜怒哀乐毫不掩饰,打归打骂归骂,相互之间没有仇恨。他们建设,然后很快就破坏自己所建设的东西。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比我们好,无论如何比我的摄影指导好,他每天要睡到下午两点(笑)。

       问:在这部影片中,孩子不是在教育成人的吗?
       阿:在影片中的某个时刻,孩子说他希望在考试中取得成功,也希望老妇人恢复健康。我喜欢让这个孩子反抗成人,拒绝跟成人和解。孩子保持着自己的人格,保持着与成人之间的距离。

       问:这个村庄的结构像一座金字塔,孩子为成人作向导。
       阿:在《生活在继续》中也是这样,孩子担任着向导的角色。我认为孩子的生活观念比我们好,尽管我们的阅历比他们多。如果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他们没有死亡的思想,他们知道人先是活着,然后就消失了。

       问:演员的行为方式跟孩子(比如这部影片中的那个孩子)有关系吗?人们能够跟他有什么样的协约呢?
       阿:应该跟他一起玩(表演),否则他就不表演,也就是说你自己要成为孩子。孩子不考虑金钱或工资问题,没有合同概念,也不考虑什么名誉问题。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想这些东西,就有可能把工作做好,我嫉妒孩子们。

       问:这部影片中有一个大人将乌龟翻过来,让它背朝地,这是个孩子般的行为,有些残酷。
       阿:这个行为确实有些孩子气,但是乌龟自己又将身体翻了过来,生命在继续。

       问:与您以前的影片相比,这部影片的录音多了一些人为的东西,后期录音工作是怎样进行的?
       阿:声音跟画面一样重要。观众可以通过声音联想到一些事情,就像通过画面那样。这部影片中的好几个人物都没有在画面中露面,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声音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在拍摄《哪里是我朋友家》时,我读过一本译成伊朗文的关于布莱松的书。有两位电影艺术家人们不能不关注,第一位就是布莱松,尤其是他的声音观念。投射到银幕上的画面只是立方体的一部分,是一个平面,而生活是多面的,声音产生了空间的立体感。通常,人们拍片时总是倾向于堵住现实中的声音。其实,是声音使影片产生了立体感,不仅要录制镜头内部的声音,还必须补充画外的声音,使影片产生真正的立体感。

       问:这些人物没有出现在银幕上,但是人们能听到他们说话,我在想您是否喜欢幻影。
       阿:是的,他们就像幻影,比如那个用马达制造声音的人。我们曾经对十多个人做过声音实验。那个人们看不见的人应该给人以随时都会闯入这个空间的印象。马兰?卡尔米兹跟我讲过他在布莱松的一部影片里演过的一个角色,他只有一句台词,而且是画外音:“他来啦!”就这么一句话他好象重复了十几遍,以便达到布莱松所要求的语调(这里是指影片《巴尔塔扎尔的奇遇[Au hasard Balthazar]》——采访者注)。我再给您举一个有关声音的例子:这部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时刻,那个人们看不见的男人正在挖东西,但是人们听到了他挖东西时的声音,同时还听到了一只鸟的声音,拍摄现场并没有鸟,鸟声是在其它地方录下来的,我在后期录音时加到了声带中,为的是更好地表现环境。

       问:按照您的看法,我们几乎可以说声带讲述的是另外一个故事。
       阿:正是这样。我们可以有五条声道,以便使画面产生另外一个维度。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场面:为了告诉村民们那个挖东西的男人被埋在了瓦砾下,主人公驾驶汽车沿着山坡朝村子急速开去。为了使这个场面更有戏剧性,我在汽车的声音之外加上了其它声音,我使用的是声音而不是音乐。

       问:所以您接受了这样一种观念,即声音不是现实主义的,相反,它可以使影片产生一个非真实的或超现实的维度。
       阿:是的,只是别太歪曲现实。这是一种接近现实的声音,同时又是经过加工的。

       问:在观看您的影片时,人们是否可以理解或感受到伊朗的现状?
       阿:不可以,两者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这也是我应该向自己提出的问题。生活在伊朗,我受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的影响。我是伊朗公民,我的护照是政府发了,但我不想让我的影片也有伊朗护照。在伊朗,人们谴责我是为外国电影节拍片的,认为我是错误的。我是为人类拍电影的,我的影片没有精确的地理界限,它是关于整个人类的。电影没有护照,就像树木一样。

       问:这是否意味着您可能在伊朗之外拍片?
       阿:我是伊朗人,就象影片中的村庄是伊朗的村庄。我是在伊朗文化哺育下成长的。我有在这里拍电影的可能,但是如同足球队员一样,在主场作战可能会把球踢得更好。足球的规则是国际性的,所有国家的足球都是圆的,人们没有必要懂得所在国的语言,但是在自己国家的足球场上踢球会踢得更好一些。

       问:在自己国家踢球同样会有观众,您在伊朗有观众吗?
       阿:我在这里的观众更多。以前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笑)。

       问:您没有提到其他给您留下深刻印象的电影家的名字。
       阿:比如,塔尔科夫斯基。他制作影像的手法非常丰富,既是现实主义的也是超现实主义的。对我来说,他不是一位俄罗斯电影艺术家,而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来自一个被人们称做“电影”的世界。

       问:在您的这部非常特别的影片中,现实的东西跟抽象的东西混合在了一起。这改变了人们对您的电影的看法,您以前的电影可是与现实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阿:接近梦想的电影更美。我不知道您将把我归为哪一类(笑)。
    【详细】
  • 52108237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