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1543
  • 爱吃馒头的宝宝
    2017/9/3 22:16:43
    印度电影很欢乐的

    电影挑战了印度当局的权威,差点被禁止上映,本片将印度教,爱情,信仰串联在一起,通过一个外星人来地球的经历拷问了人们对财富和人生自由的思考,辛辣的讽刺了宗教给人类带来的盲目崇拜。

    一个外星人对抗全世界宗教,在批判愚昧信仰导致人类进步的同时,还把爱情亲情友情元素全部融入进去,好笑又感人。男女主角的精湛表演,以及结尾的超级催泪弹都代表了亚洲喜剧眼下最高水准。就连歌舞都浅尝辄止且与剧情

    电影挑战了印度当局的权威,差点被禁止上映,本片将印度教,爱情,信仰串联在一起,通过一个外星人来地球的经历拷问了人们对财富和人生自由的思考,辛辣的讽刺了宗教给人类带来的盲目崇拜。

    一个外星人对抗全世界宗教,在批判愚昧信仰导致人类进步的同时,还把爱情亲情友情元素全部融入进去,好笑又感人。男女主角的精湛表演,以及结尾的超级催泪弹都代表了亚洲喜剧眼下最高水准。就连歌舞都浅尝辄止且与剧情紧密相联。

    【详细】
    8794209
  • 大志的小耳朵
    2017/7/31 9:30:13
    惊诧这部电影如此大胆

    看到前面半个小时,我都还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讲一个外星人奇遇记的搞笑电影,后来才发现是批判印度宗教的,如此大胆,怪不得在印度是禁片,可能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适合看这部片。

    这个外星人非常聪明,他有一套非常合理的逻辑,凭着幸运和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聪明(比如去跳舞的车里找钱,把神贴在脸上防止被打)他在这个外星球上生存了下来。

    看到前面半个小时,我都还以为这部电影只是在讲一个外星人奇遇记的搞笑电影,后来才发现是批判印度宗教的,如此大胆,怪不得在印度是禁片,可能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都不适合看这部片。

    这个外星人非常聪明,他有一套非常合理的逻辑,凭着幸运和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小聪明(比如去跳舞的车里找钱,把神贴在脸上防止被打)他在这个外星球上生存了下来。

    8709353
  • 美人隔云端
    2017/7/11 20:47:18
    来自星星的马丁路德
    如果想要更好地欣赏地球全貌,那么最好的视角是站在万米高空鸟瞰,或者在月球遥望。同样,如果想要更好地认识智人这种生物,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一双充满好奇的外星人的眼睛。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典型的闹哄哄的、甚至有点浮夸的三幕式宝莱坞喜剧。但透过主角沙米尔汗瞪得圆滚滚的大眼睛,这部喜剧却试图探讨历来被视为银幕禁忌的宗教问题。在影片中,这个被人称为醉鬼p.k.的外星人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媒,问了人
    如果想要更好地欣赏地球全貌,那么最好的视角是站在万米高空鸟瞰,或者在月球遥望。同样,如果想要更好地认识智人这种生物,最好的方法是通过一双充满好奇的外星人的眼睛。

    《我的个神啊》是一部典型的闹哄哄的、甚至有点浮夸的三幕式宝莱坞喜剧。但透过主角沙米尔汗瞪得圆滚滚的大眼睛,这部喜剧却试图探讨历来被视为银幕禁忌的宗教问题。在影片中,这个被人称为醉鬼p.k.的外星人通过现代化的大众传媒,问了人类一个1517年马丁路德问过罗马教廷的问题:如果我们可以直接和神灵沟通,为什么要通过一些人间的中介呢?这个曾经掀起西欧宗教改革的问题同样在印度这个宗教盛行的国家引发争议。争议就是票房,这部影片在争议声中坐上了印度影史第一票房的宝座。

    从叙事结构与视听风格上看,《我的个神啊》相对传统印度片并无太大突破。这种三幕高潮式的故事结构是符合人们欣赏天性的古老范式,再经过两段浪漫爱情的包装,配合饱满的色彩、到位地有些过头的配乐以及王宝强为全片强加的一层笑点,足以达到理想的娱乐效果。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主创团队具有让人在欢笑之余引发思考的立意高度与创作野心。虽然这只是真正意义上喜剧的创作常规,但被国内大银幕喜剧摧残已久的中国观众显然早已不敢奢求这一点。这也使得《我的个神啊》在国内公映的喜剧片中显得鹤立鸡群。

    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话题选择的成功。外星人到访地球早已不是什么新鲜题材。新鲜的是这一次外星人来地球,不是来打架,不是来谈恋爱,而是像一个婴儿一样充满好奇地看这个世界。更新鲜的是他是来宗教这种人类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由此,影片引出了一个极具现实性与争议性的问题,那就是在现代社会中宗教的价值与作用。

    宗教,如同人类文化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都是一种我们在漫长历史中自己编织出来的所谓的“想象的现实”。也就是说,我之所以相信神,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我真的相信神能帮助我办成什么事,解决什么困难,而是因为其他人,尤其是我周围的人都相信神。

    如果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孩子走进一间神庙,那他的期许一定是神能给他糖吃,给他玩具玩。当他的愿望无法满足,他会产生和p.k.一样的问题。这时候他的长辈们就会开始给他讲故事,讲上帝七天创造万物,讲佛陀轮回转世,讲真主主宰宇宙万物……终于,即便没有被成功“洗脑”,也会耳濡目染,形成深受宗教传统影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而p.k.的设定则是一个只会用脑电波交流的外星人,他们不会讲故事,因此也就不可能形成宗教观念。他与小孩子对宗教最初的期望是一致的,就是我花钱,你办事。而与小孩子不同的是,p.k.先在地球上经历了生命体验,再思考宗教信仰。而不是像大部分信徒一样,在儿童时期先接受了宗教信仰,再在宗教的指引下完成生命体验。

    《我的个神啊》用一个本是两情相悦,应该收获幸福美满结局的爱情意外巧妙地批判了后一种宗教信仰的形成模式。在后一种模式下,宗教教条很容易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自我实现的预期(女主受宗教领袖影响以为男主逃婚差点错失一段良缘)。而大部分人包括影片的女主嘉谷却只能深陷其中无法自拔。p.k.从一个绝对抽离的视角,通过嬉笑怒骂使人们看清了这一切,并打破了嘉谷陷入的预言自我实现的圈套,从而实现了对宗教愚昧的有力批判。这样,在闭合叙事结构的同时,影片结尾达到了价值批判与情感抒发的双重叙事目的。这是本片对传统叙事模式的精妙运用。

    宗教,或者更确切的说是不同宗教组织、宗教形式其实本质上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演化出来的秩序,是一种协调预期、提供激励的社会规范,也是一种分担风险,提供社会保障的社会组织。影片中p.k.对各种具体宗教仪式与宗教领袖的质疑,其实是大众媒体所代表的世俗社会对传统宗教仪式与宗教组织存在的质疑。

    伴随着现代化过程,宗教无论作为一种促进合作的社会规范,还是一种分散风险的社会组织,其作用都已大大弱化了。我们现在有更多效率更高,更符合现代观念的制度、规范以及更强大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为人们提供社会保障。臃肿、庞大的官僚化的宗教机构以及繁琐的宗教形式与现代社会显得格格不入。从这个意义上讲,p.k.就像是现代印度的马丁路德,他带领人们抛弃已经被时代淘汰的宗教教条,打碎已成为招摇撞骗的人造偶像,帮助人们找回信仰的初衷——对宇宙终极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作为一部娱乐性极强的影片,能够引发这种维度的争议与思考,无疑是值得票价与掌声的。
    【详细】
    86591848
  • Bloodsucker
    2017/5/23 19:29:50
    很欢乐的片子
    又看了一遍之后觉得,除了电影里对宗教的探讨之外,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其实是,整个电影基调很欢乐,而且里面的女主家很有钱啊貌似,开头就是在比利时留学,蓝后自己家也是很漂亮的公寓,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再也不是那些黑漆漆乱糟糟的贫民窟一样的地方了。当然这并不是歧视,只是看多的那样的,在看到酱紫的印度电影就很惊喜了,女主的家好漂亮嘤嘤嘤
         &
    又看了一遍之后觉得,除了电影里对宗教的探讨之外,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其实是,整个电影基调很欢乐,而且里面的女主家很有钱啊貌似,开头就是在比利时留学,蓝后自己家也是很漂亮的公寓,整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再也不是那些黑漆漆乱糟糟的贫民窟一样的地方了。当然这并不是歧视,只是看多的那样的,在看到酱紫的印度电影就很惊喜了,女主的家好漂亮嘤嘤嘤
          再一个女主很美,短发简直太清新了,笑起来很漂亮,就是嘴巴不知道是不是割了嘴角,看着怪怪的,沙弗莱茨帅炸虽然只是个酱油。阿米尔汗在这部电影里就是瞪着眼睛,化着八字眉,大部分时间都是一副囧字脸的表情太可乐了,搞不懂最后为什么要让他喜欢上女主,虽然是必然的,还是有点不爽,注孤生啊。
    【详细】
    8558343
  • 曾经我是一朵花
    2016/1/18 15:05:43
    我的个神啊!好奇特的名字啊 (标题和内容完全么有关系)
    信仰,宗教。一直以来以为信仰是个褒义词,是人们追求美好的方式,然而这部电影让我对信仰有了重新的认识。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当我们虔诚供奉自己的所信仰的神,诚心诚意的维护神,为保护神,攻击一系列对神有恶感的人们的时候,神是否又需要我们的守护呢?电影里面提出的质疑。在现实中似乎也如此,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尤其是在那些教徒面前。很多时候在思考这些神在这些教徒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不由让我想
    信仰,宗教。一直以来以为信仰是个褒义词,是人们追求美好的方式,然而这部电影让我对信仰有了重新的认识。

    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当我们虔诚供奉自己的所信仰的神,诚心诚意的维护神,为保护神,攻击一系列对神有恶感的人们的时候,神是否又需要我们的守护呢?电影里面提出的质疑。在现实中似乎也如此,神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尤其是在那些教徒面前。很多时候在思考这些神在这些教徒心中到底是什么样的地位?不由让我想到当年的法轮功,到底是什么样的活动,什么样的信仰,让人能放弃自己的生命。

    这部影片主题反宗教,全片贯彻主题。用外星人对地球的好奇心,来探查地球,并阴差阳错被抢去回家的仪器,只能被迫在地球上生活。

    在地球上知道了语言不仅可以用来交流,还可以用来撒谎,丧服是白色也可以是黑色,知道白色可以是丧服也可以是婚纱,知道人们信奉的神灵是不能被亵渎不能被攻击的,知道钱很重要,无论是人还是神都需要用钱

    各种矛盾的地球,却也有美好的人儿,在这儿找到了自己的爱情,或者说是并不完整的爱情。有的时候不一定要拥有,曾经有过更是一种美好。

    很喜欢贾古和沙浦莱兹的开头,充满文艺气息的爱恋。印度特有的歌曲伴随着沙浦莱兹的诗词。两个人的说笑,约会,亲吻虐死一众单身狗 T T 然因为偏见,一段神的话语,一个小小的误会,让两个相爱的人儿就此分开

    如果没有PK 这段恋情是否就真的已经结束,贾古是不是一辈子都不敢联系沙浦莱兹。当然都是设想,幸好有PK的存在,让这部恋曲更加动人。自己的退出,给予别人最大的付出和祝福,外星人原来也很懂得爱的哦

    阿米尔·汗 不同于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演绎,这次饰演一个外星人,为了体现地球人和外星人的,无时无刻不瞪那双眼睛,话说看电影的时候,多次被阿米尔·汗的眼睛吓到。。在配上吃着槟榔的红红的嘴巴,看起来还有点恐怖的气息 ORZ 这种装扮造型 演绎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剪刀手爱德华,似乎是一样的演绎呢

    不过相比更喜欢爱德华,虽然那个演员么有这个长得好看。。。

    看印度的片子不多,看反宗教更甚。能搞笑,带着喜剧特效的反宗教电影目前还只看过这个,整体不错,笑点到了,泪点到了,电影要表达的意思作为观众我懂了,一部成功的作品也大抵如此。就是导演大大下次拍外星人的时候请穿上衣服好么。。。。光着看起来很恶俗啦,差点在开始的时候,因为男主的尺度放弃。。。还好也只有开头

    最后的最后,插个画外题,下虽然PK是猪脚,人家还是喜欢沙浦莱兹,会写诗,长得帅,深情,还会唱歌,会浪漫!标准梦中男神嘛!
    【详细】
    77401104
  • 一觉年华秋梦醉
    2015/12/7 23:25:08
    印度傻根
    电影开篇的时候,是PK光着身子被抢劫的事情,而随后,就是贾古买演讲门票的故事。看的我一头雾水。这部电影在1/3之后,才开始进入正题。

    一部鸡汤式的电影,一部笑着反叛传统的电影。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如何是要给电影点赞的。

    但是,这部戏里,深深吸引我的是:PK,他的声音他的大眼睛。

    当PK开始说话的时候,我愣住了,这不是傻根的声音嘛?PK大大的眼睛,总感觉眼球要
    电影开篇的时候,是PK光着身子被抢劫的事情,而随后,就是贾古买演讲门票的故事。看的我一头雾水。这部电影在1/3之后,才开始进入正题。

    一部鸡汤式的电影,一部笑着反叛传统的电影。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如何是要给电影点赞的。

    但是,这部戏里,深深吸引我的是:PK,他的声音他的大眼睛。

    当PK开始说话的时候,我愣住了,这不是傻根的声音嘛?PK大大的眼睛,总感觉眼球要掉出来,很有傻根的喜感,也让人对角色有更多的印象。

    傻傻的很执着,执着的去解释“错误的电话号码”,这就是PK。

    每个国家的电影里,都会有个傻根,pk、阿甘,其实他们不是傻,只是执着,有着常人没有的执着,在别人没开始的时候坚持,在别人放弃的时候还在坚持,他们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也不在乎自己的方式,只在乎是否坚持自己,当然他们从不伤害别人。这就是傻根、这就是PK.

    看到PK回去又回来,听着PK的声音的,想着各类型电影里见过的王宝强。有人说,王宝强是不可复制的,有人说,中国只需要一个傻根。在我看来:傻人有傻福的背后是“大智若愚”吧。
    【详细】
    7684486
  • 定都峰
    2015/9/26 22:22:15
    宗教、信仰和神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家,当我们小时候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所以印度人都信佛的时候,它早就不是佛教国家了,而是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它已经脱离了佛教最初的教义。
    贵族、僧庐控制着国家大部分的财富,民众都愚昧而物质,非常容易被披着宗教外衣的人控制、欺骗。
    电影的的突破在于,它勇于在一个宗教国家讽刺邪教,但由于信仰,导演和编剧还是不敢说真正宗教的残酷。
    不过,它还是让所有人反思,神棍为什么能欺骗
    印度是个神奇的国家,当我们小时候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所以印度人都信佛的时候,它早就不是佛教国家了,而是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它已经脱离了佛教最初的教义。
    贵族、僧庐控制着国家大部分的财富,民众都愚昧而物质,非常容易被披着宗教外衣的人控制、欺骗。
    电影的的突破在于,它勇于在一个宗教国家讽刺邪教,但由于信仰,导演和编剧还是不敢说真正宗教的残酷。
    不过,它还是让所有人反思,神棍为什么能欺骗那么多人,就算不在印度u,在中国,美英难道就没有神棍了吗,当然不是。
    看好印度电影的未来,中国要加油了,电影人不是不敢拍有深度的电影,主要是国内的电影院能不能上映!
    【详细】
    7608285
  • 舟菖蒲
    2015/6/15 18:45:10
    正确的号码是什么?

    电影中PK认为人们在崇拜神时“拨错了号码”。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神,一个是真正的造物主,另一个则是人造的“伪神”。从效果上看,他的理论是对错误信仰的成功解构,他呼吁公众举报“错误电话号码”并让女主角录成了短片,明确地告知了人们伪神不能带来什么。但很遗憾,PK似乎并未告知大家“正确的号码”是什么。PK向那位妻子患有重病的男子说,前往遥远的山脉祷告不会带来妻子的康复,但也无法给出让其康复的方法

    电影中PK认为人们在崇拜神时“拨错了号码”。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神,一个是真正的造物主,另一个则是人造的“伪神”。从效果上看,他的理论是对错误信仰的成功解构,他呼吁公众举报“错误电话号码”并让女主角录成了短片,明确地告知了人们伪神不能带来什么。但很遗憾,PK似乎并未告知大家“正确的号码”是什么。PK向那位妻子患有重病的男子说,前往遥远的山脉祷告不会带来妻子的康复,但也无法给出让其康复的方法。PK明白通过伪神无法让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但似乎也不是因为求助于“真正的神”让他最后踏上归途。他建议到:“当有人告诉你他能够联系到神,赶紧逃离他吧。”,但他和导演却也无意将影片引向无神论。所以我认为,PK和电影首先没有劝告人们放弃对真身的追寻,但其次也没有点明人们应该以何种态度面对“唯一的造物主”。简言之,我们仍面对的问题是,如果“拨通了正确的号码”,真神能够满足人的愿望吗?真神是全知、全能、全善的吗?从基督教的传统观点看,人们需要坚持一种“神正论”,信仰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但这一体系从基督教产生初始至现代,一直受到不小的冲击。其中最大的质疑则是:如果上帝拥有如此属性,那么罪恶是如何可能的?神学家对这一问题给予了诸多解释,下文是其中的几个思路:(1)罪恶虽然存在,但这些恶却“有意义”,人们可以通过罪恶发现更大的善,从而世间的罪恶成为了上帝为了教导人们更主动行善的一种工具。(2)这是对人们的考验。正如《约伯记》中上帝对亚拉伯罕的考验一般,让罪恶存在,是为了检验人们信仰的纯粹程度,通过人间的道德试炼,才能让信仰和善行更加坚韧、更有价值。(3)上帝认为让人拥有自由意志是最大的善,虽然人的不完美导致自由意识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罪恶的产生,但由于自由意志产生的善大于它所产生的恶,所以上帝认为恶的存在是值得的。使用这三条理论,能告慰日常生活中我们所面对的大多数苦难。在历史上,基督徒和犹太教徒也依据这些思路贯彻着他们的信仰。但这种“神正论”的思路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奥斯维辛后遭受了巨大挑战。面对这前所未有的恶,人们对神正论命题提出了各种反驳:(1)屠杀犹太人这种恶为何是有意义的?哪怕它确实具有教化意义,可死去的人能沦为上帝“教化的工具”吗?(2)如此大规模、无差别的“考验”,真的是必要的吗?比如对婴儿的残忍(婴儿都尚未存在信仰的意识),是在考验谁?这真的是全善的上帝意欲所为的吗?(3)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为何不能在保有人的自由意志的同时尽可能消灭世间的恶?只能在“某种条件”下行事的他,真的是无所不能的吗?因此,一些神学家提出了上帝“全知、全能、全善”不可兼得的结论,因为似乎只有舍弃掉上帝的一个属性,才能确保上述诘问可以被解答。那么,去除掉哪一个属性可以既(尽量少地)无损上帝的权威,又能保证上帝权威的逻辑畅通呢?第一,全善这一条件是无法被舍弃的。因为如果上帝不是善良的化身,那么它又与恶魔有何差别?如果基督徒无法信仰上帝的善,那人们其实陷入到笛卡尔的担忧中:我们无法知道这个世界是否是恶魔创造出来的,唯一能确定的只是自己的存在。第二,全知这一条件也很难舍弃。如果我们无法信仰上帝在道德上绝对的正确性,那么他的教诲则无从听从。因为即便他是善良的,却依然可能因为无知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上帝因为不是全知而被魔鬼欺骗了,那我们信仰上帝岂不等同于信仰魔鬼?第三,所以最后,我们只剩下舍弃上帝的全能属性。这是神学家汉斯?约纳斯在《奥斯威辛之后的上帝观念》一书中得出的结论,也是我所秉承的答案。因为上帝并不是全能的,因此对于世间的恶他也同样无能为力。这样的假设可以解答诸如奥斯维辛极端事件的无缘由之恶,并且,由于上帝的全善全知,我们依然可以信仰它的教诲,听从它所指引的方向。那么,如何论证上帝是不全能的而不有损它的权威呢?约纳斯认为上帝“自我限制从而为一个世界的存在和自治开辟了空间”,“为了世界存在, 并且自为地存在, 上帝把自己的存在让渡出去”。另一位神学家大卫?格里芬则提出了一种“过程神学”的观点,他们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的那一刻同时失去了神性,并在与世界一同发展的过程中找回了自己的神性。他预见到自己将和我们一起受难而仍然创造了这个世界,目的何在?是为了我们的升华。归根结底,上文的两种论证思路依然可以理解为:上帝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有这个世界的自由意识而让渡了自身的权力。因为至高权力与自由意识间存在着一种互斥的关系,所以上帝通过主动放弃自己的全能,来到人间,通过让人们自己承担义务,来行使我们对上帝和自己的责任。如果秉承这样的观点,那么影片中的许多难题都能被合理解决并无损于信仰。我们可以如往常一样借助于上帝的全善与全知来探寻人类社会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并凭借对上帝的敬畏而遵守它们。但由于我们不再盲目地期待上帝的全能——不再盼望上帝能凭空治愈绝症、找到自己的失物、满足一切不可能的愿望,从而不会因为不可能实现的期望而导致对信仰的怀疑和失望。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无神论留给信仰的空间已然越来越小。因此,宗教必须要找寻到一种既能让人运用理解辨别伪神,又能保持自身信仰的方法。我相信,放弃上帝全能性的假设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因为它既能让我们放弃对神明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个人信仰的功利性成分大大减小,从而杜绝沿海地方许多商人间“哪个神好使就信谁”之类的荒诞思路,也能保证上帝其他的神性——全知、全善的无损,从而保证其权威。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这部电影,以及上文的一系列思索,我认为人们需要明白在现代社会信仰的目的是什么。它不再是为了满足你愿望的超自然力量——这种超自然力量已被现代性挤压的无藏身之所。而是借助神全知全善的权威,让信仰者探寻到共同的道德准则,通过对神的信赖而强化我们对“正义”的信赖,并从这样的道德观和正义感中,破除“没有什么是值得相信”的现代虚无感,从而得到宽慰和力量。

    【详细】
    75012403
  • 方聿南
    2015/2/1 17:02:05
    来自星星的无神论者
    《PK》堪称印度版《V字仇杀队》。年轻女记者遇上了陷落地球的外星人,从质疑到首肯,最后加入了后者挑战宗教权威的事业,他们联手击败了虚伪的大法师,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并留下一段无法圆满的爱恋。扮演外星人的阿米尔?汗主演过红极一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在那部电影里他尽情嘲讽了印度当代的高等教育制度,《PK》的野心更大,将全印度的宗教观念一股脑儿推上了解剖台。试想,如果不是降落在印度,他可能不会拿宗教当枪
    《PK》堪称印度版《V字仇杀队》。年轻女记者遇上了陷落地球的外星人,从质疑到首肯,最后加入了后者挑战宗教权威的事业,他们联手击败了虚伪的大法师,赢得了民众的拥护,并留下一段无法圆满的爱恋。扮演外星人的阿米尔?汗主演过红极一时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在那部电影里他尽情嘲讽了印度当代的高等教育制度,《PK》的野心更大,将全印度的宗教观念一股脑儿推上了解剖台。试想,如果不是降落在印度,他可能不会拿宗教当枪靶子(比如在美国,他可能遭遇枪支暴力,并展开与持枪派的辩论)。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组成的国家,由此酿成的治安冲突常见诸报端。《PK》从“外星人有家回不得”的前提出发,设置了一连串十分合理的见闻和误解,让他顺理成章地跟宗教人士较上了劲,细节千锤百炼,生动诙谐。

    不出意外的,由于题材敏感,该片被印度领导人呼吁禁止,但所向披靡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观众对它的热爱。吊诡的是,汗本人就是伊斯兰教徒,但伊斯兰教也在该片的嘲讽范围之内。这显示了他立场的超脱,也反映出他在艺术上的一丝不苟。就像他不在意拿自己开玩笑,天生的一副招风耳,在女记者眼里竟成了外星人的特征。影片能赢得众多教徒观众的喜爱,在于它所反对的并不是宗教信仰本身,毕竟PK也承认在他最绝望无助的时候,拥有信仰是多么重要的生存动力;影片所嘲讽的,是那些以宗教作为工具,欺世盗名、聚敛财富、互相仇视乃至用炸弹剥夺生命的恶徒,以及一叶障目、盲目崇拜的信徒们。PK依次参加了所有教派的宗教仪式,不乏荒唐的、神秘的、艰辛的甚至包含极端肉体痛楚的,他完成得十分虔诚,却一无所获,这足以促使我们审视仪式的必要性,进而思考宗教的本质。

    全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前半段是PK的街头生存指南,几乎是他的独角戏,无厘头密集,节奏明快,电影语汇丰富,机智点子层出不穷,叙事如舞蹈般活泼,比如PK被胖子踢倒,形成多米诺肉牌,然后跑上街被车撞倒,那一整段的动作编排和镜头运动都像是在拍摄舞蹈,这一部分的每个场景都以一个俏皮话或动作上的意外效果(PK遮挡下体,钱包里的钱必须捐款,贿赂警察)作结,回味无穷。以PK找到通讯器为分界点,后半段集中智斗一名装腔作势的梵教大师,这名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缩影了片中所有宗教观念,随着他的真面目被撕落,包裹在精彩娱乐性下的讽刺劲道也开始发力。

    PK无疑是阿米尔?汗塑造的另一经典银幕形象。他的眼神清澈,神情呆萌,思维怪诞,举止滑稽,但这怪诞和滑稽中透出强者的坚韧、智者的胸怀。影片开场,他就像一个装在成年人身躯里的孩子,赤条条来到世上,被光怪陆离弄得摸不着头脑。他有着初生婴儿般的纯真,却不像稚童那样容易被洗脑,他常怀良善之心,又拥有绝顶智慧,他个头矮小,内心却宽广无边,他不会被拉进世俗的泥沼,倒能用三言两语点化世人。PK对于一切观众习以为常却不合常理之事,发出了尖锐的质问,他的思维方式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促使观众以前所未有的角度看待生活,收获启发。

    为什么有了真神,还要对雕像发出祈祷?为什么人们对爱性爱和钱财态度不同?这些都是我们10岁之后就停止发问的。成年后,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僵化,更缺乏质疑精神。PK之所以令人觉得亲切,在于他代表了童真时的我们。曾经我们也像他一样做着荒唐事,磕磕绊绊着去了解世界的真相,但等到我们通晓了一些处世的规则后,这种能力也离我们远去了。而PK玩转了世界,也学会了说谎,却终究不改那颗赤子之心,他理应是所有被世俗浸染的成年人所欣羡的对象。(文/方聿南)
    【详细】
    73641451
  • 心谷
    2015/1/28 22:48:24
    分享一首电影中我喜欢的歌词
    一直注视着你
    听着你不停的话语
    忘掉所有重要的事情
    只在你身边相伴
    消磨着时间
    爱就是消磨时光
    爱就是浪费时间
    我脑海中跳出这种想法
    第一次有这种想法
    我愿意浪费时间
    我愿意如此浪费时间
    我想要消磨时光
    爱就是消磨时光

    我照了七十五次镜子
    整理了三十二次头型
    换了八套衣服
    喷完了整瓶香水
    一直注视着你
    听着你不停的话语
    忘掉所有重要的事情
    只在你身边相伴
    消磨着时间
    爱就是消磨时光
    爱就是浪费时间
    我脑海中跳出这种想法
    第一次有这种想法
    我愿意浪费时间
    我愿意如此浪费时间
    我想要消磨时光
    爱就是消磨时光

    我照了七十五次镜子
    整理了三十二次头型
    换了八套衣服
    喷完了整瓶香水
    一直在拨弄外表 其他事都放一旁
    老兄 今天我懂得了爱就是消磨时光
    我脑海中跳出这种想法
    第一次有这种想法
    我愿意浪费时间
    我愿意如此浪费时间
    我想要消磨时光
    爱就是消磨时光

    我心中浮现了异样的紧张
    何种异样 我无从解释
    我无缘无故坐着笑成一朵花
    为何如此 我无从解释
    我的内心快要飞翔 我的内心想要呐喊
    老兄 今天我懂得了 爱就是消磨时光
    我脑海中跳出这种想法
    第一次有这种想法
    我愿意浪费时间
    我愿意如此浪费时间
    我想要消磨时光
    爱就是消磨时光
    【详细】
    7360484
  • 阿翔需要美少男解毒!
    2015/1/26 20:27:12
    不要搭錯線。
    - PK -

    好久沒有一部電影,可以令我感動到兩排眼淚一直流。這一部 ---- 《PK》。

    沒錯,《PK》是一部印度片子,自從《3 idiots》之後就沒看過Aamir Khan了,總覺得他的片子就是品質的保證。這一部,依然笑中帶淚,而Aamir Khan從一開始不怎麼討好的角色慢慢到令人同情再到讓你喜歡上他的過程裡,真的很不容易。他個人誇張得來不失風趣的表演,令人信服
    - PK -

    好久沒有一部電影,可以令我感動到兩排眼淚一直流。這一部 ---- 《PK》。

    沒錯,《PK》是一部印度片子,自從《3 idiots》之後就沒看過Aamir Khan了,總覺得他的片子就是品質的保證。這一部,依然笑中帶淚,而Aamir Khan從一開始不怎麼討好的角色慢慢到令人同情再到讓你喜歡上他的過程裡,真的很不容易。他個人誇張得來不失風趣的表演,令人信服他是外星人而不是瘋子。

    電影主題挑戰在印度裡的多種信仰,實在令所有知道印度是多重視神明的人冒了一地冷汗。不知道當地上映時會否有很多人很反感電影刻意挑戰神明的意指與指出很多扭曲教義的點,會有何感想?而你,又會怎麼想?

    像電影裡有說,
    如果你有一碗羊奶,你是否應該倒在被膜拜的石頭上,還是外邊挨餓的孩童?
    如果上帝真的聽見你的苦難,為何不立刻幫你,而要你經歷萬水千山?

    另外一點,很有趣的事,
    沒有穿衣服,是很平常的事,就像烏鴉本來就沒有穿衣服,如果烏鴉帶了條領帶,你才覺得奇怪。

    以我親身到過印度的經歷,我深切了解到國家的保守,而對於《PK》或《我的名字叫汗》這類大膽的題材,我看我有生之年都不可能看見Made in Malaysia的可能。

    故事的大膽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觀點,看完之後 ,我自己會想一想,其實很多東西,是不是癡人說夢,而與人信奉?

    愛情橋段,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讓人信服的愛情,故事開端短短幾分鐘的歌舞,讓我信服他們真的是美好的相愛。而之後在很多很'抵死'的阿叉式的笑話裡,令人完全感覺不到宗教的敏感位,反而令人覺得有同感。而故事後端的流暢度雖然不算很好,但不大影響個人的觀影。女主角超級漂亮,笑起來超甜美陽光的,其他有趣的角色會令人忽視電影裡頭大大小小的缺陷。

    我們人生裡頭,打錯電話很多次,而人誰無過?很多事情的認知,是與生俱來,人一旦軟弱,就需要精神支柱,信仰只是每個人尋找不同寄託的其中一點,那個適合自己的,那個就是神。如同很多人連認知的機會,都不允許有,因為環境被權力控制,而令下一代不允許有選擇的機會。我們需要知道的,可能不是反抗,而是找到內心屬於自己的安寧,對於認知裡所得知的所謂'不平等'和你一直不認同的種種社會行為。而誰知道我們做人做了幾十年可能到頭來也只是像電影說的那樣:搭錯線?

    誰懂?

    怎麼說也好,很開心2015年讓我看到這部這麼風趣感動的電影,如果你問我一月份你只能看一部電影,我會說這一部《PK》。

    20150126200152
    【详细】
    73571112
  • Scarlett
    2015/1/25 0:19:10
    信仰vs宗教
    因为短评字数超了所以在这记一下╮(╯_╰)╭
    因为最近刚好也看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所以对宗教问题有点思考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没有颠覆信仰,因为信仰和宗教不一样。
    就像pk电影里说的,我们应该信任哪个神?造物主还是像塔帕兹那样的人塑造出来的所谓的神?热爱生活,心静如水才应该是人生的信仰和希望。从宗教中找到的那点希望也只能是虚无的,就像电影里他老婆病重去找塔帕兹求助的那个人一
    因为短评字数超了所以在这记一下╮(╯_╰)╭
    因为最近刚好也看了《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所以对宗教问题有点思考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完全没有颠覆信仰,因为信仰和宗教不一样。
    就像pk电影里说的,我们应该信任哪个神?造物主还是像塔帕兹那样的人塑造出来的所谓的神?热爱生活,心静如水才应该是人生的信仰和希望。从宗教中找到的那点希望也只能是虚无的,就像电影里他老婆病重去找塔帕兹求助的那个人一样,即使他真的去了喜马拉雅山,她妻子的病就好了么?这种希望和自欺欺人有什么区别?
    因为不能要求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是理智的,所以有的人把虚无的希望寄托在宗教上其实也无可厚非。就像塔帕兹说的,这个世界上太多人没有希望,自杀,而宗教对于他们就像救命稻草,与其说敬畏都不如说恐惧。他说pk的言论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暂且不论寻找希望的方式是不是应该寄托于宗教,光是救命稻草这种看待宗教的态度就是不对的。
    不管任何东西,当你把它当做救命稻草,也就失去了最后的理智。就像电影里的穆斯林为了保护自己的神进行恐怖事件。如果你们的神真的爱你们,他会为了保护自己而伤害子民?
    如果你只是在宗教上寻找希望,ok没有关系,反正被塔帕兹这样的神棍利用是你的问题。但是进行恐怖袭击,阻止宗教不同的人相爱就不仅仅是自己的问题了。因为你把自己找不到生活真正的希望这个可怜的属性强加在了别人身上,还要求别人和你一样。
    我见过很多真正有信仰的人,他们不急不缓的生活,没有恐惧心如止水。这样才是真正的信仰,他们没有周末礼拜没有诵经没有拜祭,但是他们从内心深处实践了基督教和佛教的很多理念。从根源上讲,我一直觉得宗教教义都是殊途同归,比如一心向善,帮助他人。
    反倒是在一些形式问题上,宗教之间冲突很大。早上礼拜还是晚上礼拜?能不能喝酒?带不带面纱?你难道觉得这些繁琐的条条框框叫信仰?
    真正的信仰来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心如止水的淡然,而条条框框的宗教带来的只能是恐惧。
    【详细】
    7355828
  • 二湖若波
    2015/1/18 6:54:43
    要做一个无神论者吗
       刚开始觉得还蛮轻松搞笑的,看见PK踩着各种宗教地雷仓惶逃跑,当时就觉得印度宗教也太多太复杂了吧。这么多也难怪pk会到处踩地雷,直到他决定要全部都信仰的时候,看到他为了各种宗教仪式,各种祭祀而在人海中奋力拥挤,只为摸到传说中的圣体?甚至是不惜学习别人用刀片弄得满身是血。这TMD就是传说中真正敬畏神明的表现???那我宁愿当一个无神论者,况且直到PK耗尽全身精力也没能
       刚开始觉得还蛮轻松搞笑的,看见PK踩着各种宗教地雷仓惶逃跑,当时就觉得印度宗教也太多太复杂了吧。这么多也难怪pk会到处踩地雷,直到他决定要全部都信仰的时候,看到他为了各种宗教仪式,各种祭祀而在人海中奋力拥挤,只为摸到传说中的圣体?甚至是不惜学习别人用刀片弄得满身是血。这TMD就是传说中真正敬畏神明的表现???那我宁愿当一个无神论者,况且直到PK耗尽全身精力也没能得到回应,只能在满是神像的房间里,磕头祈祷,这一幕给我印象相当深刻。
      其实这一幕也让我联想到印度这个国家,以及PK这个演员本身,他21岁的时候爱上了邻居家的女孩,但由于宗教原因(女孩家是印度教徒,他是一个正统的穆斯林),两方家长都坚决反对这桩婚事,两个年轻人决定私奔。曾经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甚至常常被印度政府和印度政党拿来当作印度教和穆斯林和睦相处的典范。从这里就知道宗教对于印度这个国家影响多么深重。
      每到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影响人们之间的对于爱情,合作等等或是正常生活时,我就会火上心头,去TMD宗教,如果这么束缚人,让人变得迂腐,那我宁愿我不要。况且生活中也不是只有宗教信仰才能让你活下去,你可以信仰自己从生活中历练之后懂得的事情,不一定要抱着神明的雕像死磕,我们之所信仰是因为它能使我们坚强,让我们变得纯粹。
      那我们要当一个无神论者吗?这让我想起了另一部电影《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重点就是讲的人在人性与信仰之间的博弈。正是由于有着信仰,派才得以在残酷的环境下活下来。直到电影后半期,pk戳穿了假信徒的面目之后,我才发现其实当不当无神论者其实不是那么重要,你心中有没有神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自己信仰的东西,但不是一定宗教,也不一定是世人所谓的神。
    【详细】
    7347778
  • 非人类shang
    2015/1/18 1:50:08
    由PK想到的一些杂乱东西
    PK
    先说下信仰,信仰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信真仰理,唯信宇宙万物的真实本真,仰望宇宙万物的规律法则。那什么又是宇宙万物的本真和法则呢?是科学教科书上写给我们的那些还是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群体开始去观察世界、反思自身?
    要说这个东西真的非常的难,因为我觉得这确实是极富情感体验的一种东西,加之真理的答案或许没有定论,不可能永远唯一,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选择那么多不同的信仰。但这个话题却自
    PK
    先说下信仰,信仰是什么?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是信真仰理,唯信宇宙万物的真实本真,仰望宇宙万物的规律法则。那什么又是宇宙万物的本真和法则呢?是科学教科书上写给我们的那些还是人作为一个有意识的群体开始去观察世界、反思自身?
    要说这个东西真的非常的难,因为我觉得这确实是极富情感体验的一种东西,加之真理的答案或许没有定论,不可能永远唯一,因此才有那么多人选择那么多不同的信仰。但这个话题却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探讨的,苏格拉底就已经说:“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到现在人们依旧难以对其进行一个把握。
    或许有的人看来,这样来谈论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对某种东西的极度相信和追求就是信仰。但如果把信仰放到一个陌生的星球上,把信仰放到锋利的刀锋上,他可能就会发生本质性的差别。
    如果在人类的框架外来谈论人类,许多人类的东西就会显得很难理解与搞笑。人类为什么存在?人类又由什么生存?人类有很多的规则,大家都的去遵守;人类也有很多的关系,大家都得去维持。还有宗教、政治、国家、家庭、朋友等等等等,人类完美的发明了很多东西,而这些东西也构成了信仰的很多方面。
    经常会看到有人说,中国是一个信仰缺失的国度。其实不只是中国,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应该都存在信仰的问题。但如果说只是单纯的宗教信仰,那是事实,中国信教的人少那是无法否认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绝大多数的人群都是无宗教信仰的。但是没有宗教的信仰这绝不简单的等同于信仰的缺失,即使不说别的,现在的中国也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至少信仰着一个被称为“共产主义”的东西。但也有人说了,若是一个政党的凝结的信仰是挺不牢靠的,他会随着政权的更迭产生极大的变化。但又有谁说信仰就一定了,真理都不会恒定和唯一,更何况一个政党的信仰。只是说,这个时期他是向上的、积极的、与人为善的,于是人们会把他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乡。但我们不可能排除有一天,他走向了堕落,成了我们的1984。我想真的是那一天到来,中国的人民还是会作出正确的选择,历史的马车夫也告诉了我们这点。
    再说下这部电影吧,就像开始提到的人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有非常多的制度,非常多的信仰,也有非常多的神,每一个神都有他自己的团体和规矩,我们该怎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神?一个说要在日出前祷告,另一个却说在日落后祈祷,孰对孰错,也许很困惑;为他拜伏,找寻所有道路,也许很疲倦。到底哪一个神才是真的?哪一个又是人们创造的伪神?到底他在什么地方?如果他在,为什么从没有人见过他?如果他真的听得见我们的祈祷,为什么又一定要到庙堂?结果发现不是没有去试着了解宗教、了解他们的神,只是有太多的问号,太多的不确定使我们自己真的无法说服自己。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与人为善,用慈悲的心看待时间所有痛苦。这些足矣普世的价值才是宗教该有的样子,也是我们可以信仰的东西。
    《PK》是神作,也是继我看到的另一部印度相关题材的优秀电影《哦滴神啊》后的再一次震撼。印度是一个宗教盛行的国家,而且宗教的分裂与争斗也不是简单的几句能扯的清楚的,但从这两部电影,我至少看出了阿三在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宗教反思上的深刻之处。
    (个人一点小感,很多东西和看法可能太过个人与片面。电影是个人体验,世界也是这样,没有任何恶意。)
    【详细】
    73471352
  • 鬼谷狂生
    2015/1/14 3:58:00
    脑洞全开,相见见拙
    还记得当初现象级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么?同一个导演和主演,在4年后给我们再次的惊喜和震撼。
      外星人、神、爱情、喜剧、反社会英雄。这几个元素结合起来你觉得能拍出啥?
      放在韩国,估计是就《禹田治》+《来自星星的你》+一堆颜值暴表的欧爸带你装逼带你飞;
      在日本,这个宅文化之都,最终难逃《三坪房间的侵略者》这种后宫系列的老梗;
      中国嘛,算了,3D食人虫、白衣校花这
    还记得当初现象级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么?同一个导演和主演,在4年后给我们再次的惊喜和震撼。
      外星人、神、爱情、喜剧、反社会英雄。这几个元素结合起来你觉得能拍出啥?
      放在韩国,估计是就《禹田治》+《来自星星的你》+一堆颜值暴表的欧爸带你装逼带你飞;
      在日本,这个宅文化之都,最终难逃《三坪房间的侵略者》这种后宫系列的老梗;
      中国嘛,算了,3D食人虫、白衣校花这种渣片我都消化不良,估计再看我们导演拍这种脑洞神片,估计半年都回不了血。
      回到正题,这些脑洞大开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在印度宝莱坞这个传奇的地方,竟然拍出了社会的深度和世界级电影的大气,不得不佩服老被我们笑为阿三的印度,这几年在电影上的成长和辉煌。
      《P.K.》是一部科幻片,是一部老套的外星人深陷地球寻找回家路的科幻片。有斯皮尔伯格的《ET》珠玉在前,也有《来自星星的你》狗血在后,《P.K.》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印度风格。PK作为一个地球的过客,如同皇帝新衣里的那个说真话的孩子,用调侃把印度这个多宗教社会里的信仰乱象撕裂的粉碎,既作为英雄一样踏上回家路,也让你在随他一路寻找的同时去反思哪些日常里我们没有思考的问题。
      《P.K.》也是一部喜剧片,阿米尔·汗得憨豆先生精髓,顶着一对招风耳硬是演义了一把印度版的来自星星的逗逼,经营出一套外星人的地球生存哲学:比如管车震叫做会跳舞的车子、神像祈祷要换电池、神像贴脸上防止被打、去寺庙鞋子要上锁……用一种格格不入的违和感和纯真的傻气去去讽刺这个扭曲的社会。看着电影,虽然国度社会文化都不同,但是你一样能感受到欢乐,以及欢乐后留下的震撼。
      《P.K.》还是一部爱情片,一部告别狗血和撕逼剧情依然可以让人看出感动和泪的爱情片。谁说外星人只有面瘫,外星人一样能把印度歌舞跳出欧洲小文艺的感觉,外星人照样能身体力行的做出爱你就是给你自由这种逼格的范,特别是两段歌舞,赤果果的打脸,告诉你什么叫做不用缅怀青春和堕胎照样可以让你感动让你爱。
      《P.K.》更是一部讽刺片,和最近很火的《刺杀金正恩》不同,没有各种低俗段子和无厘头的爆粗吐槽,只是用你我都看得懂的提问,揭露出印度这个多神氏多信仰的社会里宗教的胆怯和虚伪,讽刺抨击了印度社会现实中的伪善神权。电影证明在印度,质疑神教简直就是去拔信徒们的逆鳞,它的揭露及讽刺让印度领导人都不得不呼吁禁止该片,害怕动摇社会根基。但是社会需要不一样的勇敢的声音,这也是印度民主进度的表现,在天朝这种极具批判性的文艺创作怕是过不了广电那一关的。
      说了那么多,其实一个标准就可以说明这部电影的质量,在3小时的观影里,看多电影的我居然没有觉得枯燥,这其实就是一部成功电影最基本的判断了吧。想想国内的电影,我觉得相见见拙,我们是不是应该尽早放下对过去辉煌的自满,以及对外来文化的鄙夷,好好去学习一下,知耻才能后勇。
    【详细】
    73411218
  • 肥镜
    2015/1/12 12:45:48
    瞎谈
    本以为是一部阿三们的ET的喜剧片,没想到却是一个颇有勇气的佳作。

    对宗教没有研究,也愿意承认宗教的意义所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是给人信仰与操行,为社会之长治久安提供XX作用。
    就好比以前统治者们用自己需要的宗教维护自己统治,起义者在江边埋个石头获取民心,片子里的神之代言利用“神”来提供自己福利。
    在某些方面,人类是需要宗教的。不止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也是为了将人们所不
    本以为是一部阿三们的ET的喜剧片,没想到却是一个颇有勇气的佳作。

    对宗教没有研究,也愿意承认宗教的意义所在——某种程度上却是是给人信仰与操行,为社会之长治久安提供XX作用。
    就好比以前统治者们用自己需要的宗教维护自己统治,起义者在江边埋个石头获取民心,片子里的神之代言利用“神”来提供自己福利。
    在某些方面,人类是需要宗教的。不止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也是为了将人们所不了解的事情归结于一个解释。

    而我一直以来对宗教无感的一个原因是:
    如果真的有神,我们的慈悲的神,想来也是不介意用他的慈悲和善为人类创造更好的生活的,宽容伟大的神从来不会是强求自己高高在上,接受人们的膜拜与供奉的吧。我们自然会感激神,尊敬神,供奉神,但神亦会与诸人平等可亲,指引人之正途。
    阿三一针见血:
    我们用牛奶供奉神,而神定然更乐意把牛奶资助给那些将要饿死的孩子。
    不管如何,若有神,若非“以万物为刍狗”的顺其自然,便定然是胸怀宽容博大,怎会要求人们倾家荡产来供奉呢。

    PK改变人们的想法的切入点很新颖,不是欺骗,而是拨了一个错误的号码。这个想法大概更容易被接受吧。
    【详细】
    7337511
  • Go.D
    2015/1/11 11:39:56
    任何宗教思维都不能PK逻辑 尽量不剧透
    外星人代表的就是典型的逻辑思维,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客观的评价一种最基础的关系---付出与回报,人们为了信仰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那么问题来了,神究竟应该为人们做什么?
    电影中PK只是涉及了一个典型的神业务,解惑,这个可以所算是咨询业了。PK丢了装置,无处可寻,没有人知道答案,于是求神想知道装置在哪。反向思维一下,神知道人不知道的答案,如果有人能说出了答案,那么他就是神了
    外星人代表的就是典型的逻辑思维,没有感性的认识,只是客观的评价一种最基础的关系---付出与回报,人们为了信仰付出了很多,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那么问题来了,神究竟应该为人们做什么?
    电影中PK只是涉及了一个典型的神业务,解惑,这个可以所算是咨询业了。PK丢了装置,无处可寻,没有人知道答案,于是求神想知道装置在哪。反向思维一下,神知道人不知道的答案,如果有人能说出了答案,那么他就是神了,不过这类人多以神的代言人或使者自居。想起了头文字D中的一句台词“其实神本来也是人,只是做了人做不到的事,就变成了神”。对于解惑类的神业务,买家好评就是“有求必应”。其实纵观人类历史,人类还是非常现实的,神不灵,很快就会没人再关注,慢慢就变为原始宗教,唯一的作用就供专家讨论一下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如果神只有收到物质贡品才保佑人,这就是一种买卖关系,而这个买卖的效果很多时候还不如去雇个黑社会来的快捷明显。
    下一个问题,外星人应该是什么样的?
    电影中的PK身为外星人却与人类相似,并没有太多异于常人的能力,这也引起了一个思考,外星人不都是NB的,如果某星的外星人的能力和地球人一样,甚至比地球人还弱,这类废柴外星人会被当成精神病,没有人会承认它的身份,因为它所做的一切,人也都能做到。当然电影中的PK还是有点能力,只不过影片并没有把他的能力大做文章,按惯例只要人能有一点异于常人的能力就被塑造成神。
     最后扯点闲话,仅供探讨。
    人们信神的目的不能是追求逻辑因果,神是人的内心反映,人类所求神的内容必然是他们没有的。一个内心渴望财富的人,他必然是拜神求财,即使在众人眼中他已经很有钱了,他仍然会求,因为他自己总觉得缺钱。一个身体不健康的人,必然求健康。而且人们求神的内容永远是不确定内容,一个丑人是不会求神把自己变漂亮的,因为这是确定的事情,比起来求神他更会选择去求整容医生。同时这也反映了人对于神的能力是有一种估量,在心中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神能做到的,哪些事情是神做不到的。
    信仰不等于宗教,宗教只是一种典型的信仰。迷信是信仰中的一种极端行为,如果认为科学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科学也就是一种迷信了。
    【详细】
    7335920
  • 東川
    2015/1/9 16:08:03
    拽神下神坛就是可爱(反骨还有情怀)
    阿米尔.汗很萌,看完《PK》才看到导演原来是拍三傻的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导演还真是挺有情怀的。
    《PK》依旧是印度片的特色,集幽默搞笑,歌舞,戏剧性,还能讲出点道理的一部片,不同的是这次的故事很有愤青气质,通常能拍些把神拉下神坛的故事总是会有争议的,反骨还要有情怀就会更受人喜欢。
    整个故事在一个带着研究目的的外星阿三来到地球后展开,由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男女的爱情开始,最后又用爱情来收尾,
    阿米尔.汗很萌,看完《PK》才看到导演原来是拍三傻的拉吉库马尔?希拉尼,导演还真是挺有情怀的。
    《PK》依旧是印度片的特色,集幽默搞笑,歌舞,戏剧性,还能讲出点道理的一部片,不同的是这次的故事很有愤青气质,通常能拍些把神拉下神坛的故事总是会有争议的,反骨还要有情怀就会更受人喜欢。
    整个故事在一个带着研究目的的外星阿三来到地球后展开,由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男女的爱情开始,最后又用爱情来收尾,而导演并没有把时间放在男欢女爱上,更多的着墨点却是对印度的多神信仰的炮轰,说起来还真是有点意思的。
    外星阿三(阿米尔?汗)以旁观者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的喜怒哀乐,作为一个天外来客,招风大耳朵萌萌哒的醉汉(阿米尔?汗)无疑已经是本片的一大笑点。影片前段部分以醉汉PK的颠三倒四的认知来展现印度的多宗教的生活,而后又以PK的拨错电话理论来纠正自称有着超能力的印度大师,最后通过舆论回归爱情的方式来证实人为利用的谎言论的存在,欢乐中尽是讽刺,搞笑又不少深刻。
    在爱情做贯穿的线上,安排两个本来就积怨已深的印度教和穆士林教徒相爱原本就是一种反骨的表现,拉吉库马尔?希拉尼也算是个果敢的导演,信仰是一种精神寄托,而并非是物质的商业。好东西变臭了,就要纠正它,求神看病也还是得找到根源。
    爱它你就要给它自由,而不是捆绑它。真正的爱情和信仰一样,来到一个新世界的时候,原先都是一种很纯粹的东西,只是慢慢混入到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后,有了遮羞盖丑的衣服,有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误导,渐渐也就分不清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假的。真正的信仰本该是一种纯粹的精神,真正的爱情本该是一种信任的自由。
    抛开某些人会觉得的篇幅有点小长,光看萌出血的阿米尔.汗,就猜到本片在国内应该不会输于三傻的受欢迎程度。嗯,阿米尔?汗真是萌萌哒。
    【详细】
    733276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