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67327
  • 豆友sGvDYzuREk
    2022/8/20 12:19:21
    编剧导演毫无科学素养
    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具备,还是不要拍科幻片了,太恶心人。不说能量守恒,连质量守恒都不用遵守了?就是这么个高科技如魔法的设定,机器语音的设定居然还是90年代的水平? 整部片看到一半就忍不住关了——这是披着科幻外皮的蹩脚玄幻片吧? 另外,没有科学常识也该有点政治常识...  (展开)
    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具备,还是不要拍科幻片了,太恶心人。不说能量守恒,连质量守恒都不用遵守了?就是这么个高科技如魔法的设定,机器语音的设定居然还是90年代的水平? 整部片看到一半就忍不住关了——这是披着科幻外皮的蹩脚玄幻片吧? 另外,没有科学常识也该有点政治常识...  (展开)
    【详细】
    14590216
  • 只用豆瓣电影
    2010/12/24 15:36:37
    太喜欢了!
    虽然是老电视剧。但是太喜欢了,说白了就是一个男人,两个女人一出戏,还是第三者成功上位的古装版都市言情啊!

    李保田儿的语气语调节奏刚刚好,慢慢的控制,跟舞台剧似的~德福是个丑角,欢喜无比~老板娘泼辣干脆,是个烈性女子~赛西施是这部剧的睛,妙处都在于这个角色,啧啧,不可多言~~~

    今天争取看完!!!
    虽然是老电视剧。但是太喜欢了,说白了就是一个男人,两个女人一出戏,还是第三者成功上位的古装版都市言情啊!

    李保田儿的语气语调节奏刚刚好,慢慢的控制,跟舞台剧似的~德福是个丑角,欢喜无比~老板娘泼辣干脆,是个烈性女子~赛西施是这部剧的睛,妙处都在于这个角色,啧啧,不可多言~~~

    今天争取看完!!!
    【详细】
    4545162
  • stigmatized
    2023/1/13 12:01:07
    上司的中年危机与下属的暗恋转机——中年都市爱情童话

    剧透都在标题里了,从看完之后短短一周内已经重刷十几遍,好多年没看腐剧了真的很上头。剧情其实蛮简单的,但导演拍摄手法真的可以,演员演技也不尴尬,算是一部合格的中年都市爱情片:中年写实的叙事形象,乌托邦爱情双向救赎的内核。考古到这是去年六月上的剧,但其实更适合在冬天看,剧情设定就是冬天,更能共感到一些冬日暖阳般的融融感受。以及看了他人的评价,根据男主的iPhone 6手机判断故事大概发生在八年前

    剧透都在标题里了,从看完之后短短一周内已经重刷十几遍,好多年没看腐剧了真的很上头。剧情其实蛮简单的,但导演拍摄手法真的可以,演员演技也不尴尬,算是一部合格的中年都市爱情片:中年写实的叙事形象,乌托邦爱情双向救赎的内核。考古到这是去年六月上的剧,但其实更适合在冬天看,剧情设定就是冬天,更能共感到一些冬日暖阳般的融融感受。以及看了他人的评价,根据男主的iPhone 6手机判断故事大概发生在八年前的前疫情时代,感觉蛮合理的,不过即使不考究这些背景上的细节也不会影响观看。个人不是很有耐心追剧,因为剧集和时长都比较短且完结了才看的,但看完就感慨怎么不能多拍一点。不过平心而论,爱情片最吸引人的就是确定关系前的暧昧拉扯,所以结在这里也算圆满了,虽然意犹未尽,但可能继续一些恋爱日常就容易流俗而失去这份似完未完的心动留白感了。

    【详细】
    14884366
  • xin
    2021/2/3 19:59:59
    笑嘻嘻

    五百年前的大明京城,一家小医馆里生活着一群贫嘴乐呵的年轻人,专治脚气痔疮的小大夫朱一品、花痴又娇蛮的老板娘陈安安、好色又小气的会计赵布祝、“金刚芭比”庄田田……虽然生意萧条,穷得叮当响,但他们仍然欢乐而努力的坚持着梦想。

    一天,医馆馆主离奇失踪,徒弟朱一品随后收到一个卷轴,无意中打开后,天生的神速记忆让他快速阅读和记下了卷轴的内容,之后朱一品看完后晕厥过去,卷轴也随之烧成灰烬。

    五百年前的大明京城,一家小医馆里生活着一群贫嘴乐呵的年轻人,专治脚气痔疮的小大夫朱一品、花痴又娇蛮的老板娘陈安安、好色又小气的会计赵布祝、“金刚芭比”庄田田……虽然生意萧条,穷得叮当响,但他们仍然欢乐而努力的坚持着梦想。

    一天,医馆馆主离奇失踪,徒弟朱一品随后收到一个卷轴,无意中打开后,天生的神速记忆让他快速阅读和记下了卷轴的内容,之后朱一品看完后晕厥过去,卷轴也随之烧成灰烬。

    【详细】
    13187205
  • 雁寻
    2021/6/19 21:41:30
    梗概

    电影里面,爸爸刘一手是当地的“棋王”。妈妈不满于爸爸在棋社当教练工资太少而离婚,但是儿子却选择跟着爸爸:“妈妈一个人照样能够照顾好自己,但是爸爸没了我就完了!”这时候我开始对小川的懂事感到心疼,妈妈不希望以后的儿子走爸爸的老路,要求不让儿子学棋。父母离婚后,小川要交学费了,500,可爸爸拿不出,又不愿意让儿子找妈妈要钱,只好破一次底线,去赌棋→进局子……再一次想赌棋,爸爸不去了,结果找了个人

    电影里面,爸爸刘一手是当地的“棋王”。妈妈不满于爸爸在棋社当教练工资太少而离婚,但是儿子却选择跟着爸爸:“妈妈一个人照样能够照顾好自己,但是爸爸没了我就完了!”这时候我开始对小川的懂事感到心疼,妈妈不希望以后的儿子走爸爸的老路,要求不让儿子学棋。父母离婚后,小川要交学费了,500,可爸爸拿不出,又不愿意让儿子找妈妈要钱,只好破一次底线,去赌棋→进局子……再一次想赌棋,爸爸不去了,结果找了个人冒名顶替,熟了之后对方要求改名“刘臭棋”,小川看不过了,出来和他下了一盘,完胜。然后是一场父子对局,在两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开了一局盲棋。爸爸知道后却扇了小川一巴掌……他不想儿子走他的老路。但儿子的天赋却不能够被埋没。决定还是支持儿子下棋。带去长安棋院,却被高额学费挡下了。这社会可真现实,永远逃不过一个钱字。小川愤而离去,,,

    ……

    【详细】
    13620382
  • Molahonkey
    2020/9/14 11:13:24
    男女主互动超心动,可是让我只想看cut就是问题所在了

    这部剧我是被我家网络电视的广告页放的片花吸引的,一开始点开豆瓣觉得好糊啊连评分都没有,但是看不多的评论都给出了挺高的评价我就冲了!其实光看男女主互动真的很心动啊,就光看两个人谈恋爱还是超甜的,也很有cp感,恋爱这块的演绎真的挺不错的。

    但是除开单纯的恋爱互动,别的问题就……还是很多,有点太虐智商了,可能甜剧只要甜吧,貌似甜剧

    这部剧我是被我家网络电视的广告页放的片花吸引的,一开始点开豆瓣觉得好糊啊连评分都没有,但是看不多的评论都给出了挺高的评价我就冲了!其实光看男女主互动真的很心动啊,就光看两个人谈恋爱还是超甜的,也很有cp感,恋爱这块的演绎真的挺不错的。

    但是除开单纯的恋爱互动,别的问题就……还是很多,有点太虐智商了,可能甜剧只要甜吧,貌似甜剧里面,校园剧是最能拍自然的,而职场剧是最容易翻车的(国产剧普遍如此),女主不是所谓在北京的会计师事务所呆了好几年,履历也十分华丽吗,为什么回了东洲在公司表现得像个职场新人啊好醉,他们是在闹着玩吗?唉不过确实是国产剧通病,而且可能跟原著也有关系,现在的很多电视剧和言情小说好像都不太需要讲现实逻辑?只要男女主人设比较戳,然后剧情设定比较戳,好像就可以忽视行为逻辑?这么说吧,似乎是先想好一篇小说或者一部剧的某些比较戳人的梗,然后剧情是为了发展到这一个个梗而推进的,这个我觉得也无可厚非,因为有梗才能让人记住并且宣传也方便,但有的小说或者是影视作品里面,人物的行为就会出现和设定的职业背景和职业高度非常不符的地方,包括可能对于所设定的职业的很多情况的刻画也不够严谨,就情节比较虚浮,看着膈应,所以单纯追剧也就不停快进看恋爱的互动。

    说这么多其实也不是单纯对这部剧的吐槽,更多是对影视大环境的有感而发,这部剧在大环境下也是合格的,至少恋爱这块拿捏得不错,男女主互动就很有感觉,光是这一点就很难得了!!!!本来想多打一星,给小糊剧拉点好感度,但虚高分数反而最后会败坏好感度,等人多了也会回落的。

    最后如果有人因为这部剧分这么高去看最后回来失望吐槽的,希望您明白一点,这部剧这么糊,会去看的观众肯定本身就是爱看甜甜的剧,然后这部剧整体在国产剧里,甜的部分也做得不错,人物设定都挺有爱的,回来打高分也正常,所以还是得放在同时期同类型上去比较,然后综合多因素看待这个分数,估计看的人多了,评分会更接近真实水平。

    唉,我真是怒其不争,浪费了这么有氛围的演员,浪费就算了,哪怕你火一点也行啊,你还这么糊!

    【详细】
    12865957
  • 廉青
    2023/3/1 10:02:23
    中考前胳膊骨折,她却跟妈妈说“对不起”

    这部剧里,有一段剧情非常触动我。

    女主角谢乔是个准备中考的小姑娘,成绩不错,但也不是学霸,为了能和仰慕的邻家大哥哥读同一所高中,谢乔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小船哥所在的四中。

    四中对于谢乔来说,超出了她的能力范畴,她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老爸老谢爱吟几句酸诗,上的是

    这部剧里,有一段剧情非常触动我。

    女主角谢乔是个准备中考的小姑娘,成绩不错,但也不是学霸,为了能和仰慕的邻家大哥哥读同一所高中,谢乔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小船哥所在的四中。

    四中对于谢乔来说,超出了她的能力范畴,她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老爸老谢爱吟几句酸诗,上的是普通的灯花胡同,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但是谢乔妈妈则不一样,她是个努力上进的女强人,当年就拼上了名校四中,她自然也希望女儿也能考入母校。

    为了让谢乔专注学习,谢乔妈妈锁上了电视,在家里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在墙上贴了如同股票走势图一样的考试成绩走势图,每日给女儿打鸡血。

    在中考最后的时刻,谢乔努力拼着,为了实现妈妈的愿望,也为了能和喜欢的邻家大哥读同一所高中。

    然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谢乔遇到意外,胳膊骨折了。

    谢乔妈妈紧张地赶到医院,女儿开口跟她说的第一句话却让她五味杂陈:

    “妈妈对不起,我受伤了,但是我伤的是左胳膊,不影响考试。”

    这一段剧情真的太心酸了。

    孩子受伤了,孩子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好疼,我的胳膊好疼”,而是——“我对不起父母,我会影响考试”,明明身体疼痛、受伤的是她自己,可彼时彼刻,她心中唯一所想的就是对不起爸妈。

    这一段剧情也太真实了。

    当我把自己带入谢乔,已经觉得窒息而压抑了。如果我在跟她同样的年纪时,遇到同样的情况,我也会感到害怕、内疚、自责,这些情绪不是因为被胳膊骨折,而是源于期待的落空。

    说白了,孩子最大的恐惧,不是身体的受伤,而是父母对她的失望。

    如果这段剧情,你能感同身受,那我也想给你一个拥抱。

    如果这段剧情,你看不懂,那你是幸运的。

    好在,电视剧里谢乔的妈妈虽然要求高、个性强,但她是个好家长。

    什么是好家长?

    是真的爱孩子,不是把孩子当成工具,希望孩子能学习好,但也心疼孩子的付出。

    是懂得反思的妈妈,知道把孩子逼紧了,愿意给孩子自由和空间,更愿意给孩子信任。

    在谢乔骨折之后,谢妈妈选择撤下来墙上的成绩折线图,选择打开电视机让女儿可以自由看电视,她哭着跟丈夫反思自我,是不是把孩子逼得太紧了。这是个好妈妈,她知道自己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让孩子产生了恐惧和失落。

    压力不会转化成动力,压力只会转化成病例。

    谢妈妈会矫正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我看来,谢妈妈就是一个好家长的模本,在与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自我学习,也进行自我反思,而不是为了维护所谓的家长面子,一意孤行,固执到底。

    这个剧整体挺搞笑的,笑点的确不少,但看到目前,最触动我的这这段剧情,有感而发,写了这些,不知道看这篇文章的你,有没有跟我相同的感受和触动。

    【详细】
    150141743
  • 王写写
    2018/3/11 19:52:59
    我一不小心,就把《黑豹》的影评写飞了

    看罢《黑豹》,我深深地被漫威的商业头脑震惊到了,尤其他们体现在电影上的生意经。

    影片本身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片子。类型化叙事很常规,几场戏的张力被糟糕的节奏冲淡了,结构也很平庸,视听语言在漫威的电影中也不算上乘。

    看罢《黑豹》,我深深地被漫威的商业头脑震惊到了,尤其他们体现在电影上的生意经。

    影片本身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片子。类型化叙事很常规,几场戏的张力被糟糕的节奏冲淡了,结构也很平庸,视听语言在漫威的电影中也不算上乘。

    9217283
  • Mermaid.
    2019/2/11 0:03:08
    生活化的西游前传

    这部剧好可怜啊,居然没网推。看它之前看了另外部,陈浩民的济公,所以是抱着绝望的心情点开这部大闹龙宫,却收获了一份意外。

    女主和女配演技明显差男主男配一个档次,樊少皇无论是什么原因演了这部猴子,但是他的表现真是五星演出,这个时候的猴子还是最朴素的石猴,没法术没武器,甚至没太多智商。

    内容是猴子获得定海神针的剧情,改编得非常流畅自然。尤其是龙五的苦逼也不是强加的苦逼,是个

    这部剧好可怜啊,居然没网推。看它之前看了另外部,陈浩民的济公,所以是抱着绝望的心情点开这部大闹龙宫,却收获了一份意外。

    女主和女配演技明显差男主男配一个档次,樊少皇无论是什么原因演了这部猴子,但是他的表现真是五星演出,这个时候的猴子还是最朴素的石猴,没法术没武器,甚至没太多智商。

    内容是猴子获得定海神针的剧情,改编得非常流畅自然。尤其是龙五的苦逼也不是强加的苦逼,是个坏人又不是那么坏。牛魔王造型…呃……但是牛魔王的娃一点没有做作的感觉,演得真小可爱

    缺点是投资肉眼可见的少。制作的粗糙,给人一种情景喜剧的感觉。

    总的来说挺感叹的,可比西游降魔好看多了,非常亲切地讲好了一个小小的故事(?????????)

    【详细】
    9961335
  • 豆友大白兔
    2022/11/7 18:56:02
    阮真真真让人讨厌

    大女主虽然玛丽苏,好歹人家真的强调独立意识、个人能力和成长。

    阮真真呢,美貌,然后本科毕业和许攸宁结婚,婚后老公每月上交1万块,自己当上了家庭主妇。

    每个月1万块的消费资金是个什么概念呢?

    竞争最激烈的公务员岗位,年收入15万,每个月到手才900

    大女主虽然玛丽苏,好歹人家真的强调独立意识、个人能力和成长。

    阮真真呢,美貌,然后本科毕业和许攸宁结婚,婚后老公每月上交1万块,自己当上了家庭主妇。

    每个月1万块的消费资金是个什么概念呢?

    竞争最激烈的公务员岗位,年收入15万,每个月到手才9000多一点。许多人拿着这个收入要买房子、养小孩、赡养父母,最后才是自己的生活。

    阮真真每个月1万块可以用于个人消费,只是给老公做个饭,而且老公还对她不错。

    因为她老公的本事,她这样的废柴,可以和苏雯这样浴血奋战、杀出重围的职场精英,坐在一个咖啡桌上。

    突然有一天,死了老公了,欠了巨款了,天塌了。然后,女主崩溃了。

    闺蜜是属于职场女强人的路子,看到欠款合同第一件事想到的是如何解决。

    然后女主呢?把法院的起诉状当成了污蔑,置之不理。

    我不理解的是,法院的起诉状为什么是污蔑呢?她对公检法、对法律连基本的敬畏意识都没有吗?

    手里只有五万了,男主3万多的大衣,说赔就赔了。你赔的是自己赚的钱吗?不是啊,那是许攸宁赚的钱。

    她还在马桶上精神崩溃的哭了。哭什么?哭以后没有了收入来源,没办法跟上男主的消费水平了?我是一点都没体会到女主的倔强、一根筋,就体会到她的矫情、虚荣。

    她这样做,活该婆家怀疑她藏了钱。婆家的脑回路是正确的,接下来入住逼她交钱也没问题。

    那是人家生养的儿子赚的钱,就应该给人家父母啊,为什么要就给一个很快就会改嫁的金丝雀。她婆家的思路才是正常的,那才是正常活着的人。

    女主出去根本找不到工作,除了当底层劳动力,没有别的出路。她能刷一辈子盘子吗?不想刷盘子了呢?最后的结果还不是,又遇到一个许攸宁一样的男人养着她?

    她的心智水平连个普通大学生都不如,混社会肯定是不行的。绝大多数普通大学生毕业后都是辛苦找工作,努力打拼。她养尊处优太久,压根吃不了这个苦。

    可男主的父母不同,人家是一路吃苦吃过来的,看到一个外人每天理直气壮花着儿子辛苦赚来的钱,喝一杯38的花果茶,戴着几万的名表,住着宽敞大方的房子,悠然自得的享受生活,结婚多年还没有孩子,打心底里厌恶她才是正常的。

    女主随手就是打车,可是男主父母搬家还是拎着廉价的袋子,而不是托搬家公司搬运。

    女主但凡有半点良心,就没有任何理由对男主的父母疾言厉色。人家的儿子养了你十年,你对人家的父母就没有亏欠吗?

    让我讨厌的是,她婆家并没有做错什么,却被剧里污成反派。阮真真呢,蠢、自私、矫情、懒惰,却变成了我见犹怜的女主,还要给她大团圆。

    还有一点:男主是个好人吗?

    这个剧从开局开始,许攸宁就是以“恶人”的身份出现的,偷拿女主身份证,冒用女主名义,出轨给其他女人买奢侈品。

    然后男主出现了,虽然是有目的的,但也一步步帮助女主查清背后的谜团。看起来男主是个“大好人”。

    看剧时我一直有一个问题,男主为什么要帮助女主呢?他出现的目的是什么?

    男主一直在说,如果女主输了官司,就要赔4000万,后半辈子就完了。可是如果真的是这样,女主就算有4000万也要吐出来,没有4000万还要砸锅卖铁卖血卖肾拼凑出4000万,男主为什么还会出现?

    这么多的资金和人力,围绕着一个失去老公的寡妇,难道是冲着她的美貌去的?

    这恰恰说明了一点,男主很清楚,这官司他很难打赢,更可能的结果是,他输了,女主带走4000万。

    男主出现的目的就是,以一个得到女主信任的有名律师的身份,找到女主藏匿4000万的证据,把钱还给债主,把女主送进局子里。

    只是他很意外,原来女主真的没有这4000万,他失算了。许家父母和男主有一样的怀疑并没有什么意外。许家父母要这4000万也是想还回去,不损害儿子的名誉,他们和男主的目的是一样的。

    我倾向于认为,出轨是假的。出轨是那个女人解释这个名贵手表来历最简单的方法,她骗了女主。那个沈老板明显已是半老徐娘,许攸宁又不是非要卖身讨个前程,何必出轨这样的人呢?

    【详细】
    147482180
  • bird
    2016/10/23 11:28:42
    从《红楼梦》,看《驴得水》中不能忽视的女性角色
    有剧透……

    根据话剧改编的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剧情给人感觉很是熟悉,身边常有耳闻。四位不甘清苦、想给山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条件的老师,为了争取教育局多拨款,活生生捏造出一位“驴得水”的老师。又逢一位国际友人想资助教育学家,教育局便派人围着老外的腰包制定计划,物色人选。联系后面的剧情,不禁联想到《有剧透……

    根据话剧改编的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剧情给人感觉很是熟悉,身边常有耳闻。四位不甘清苦、想给山区孩子提供良好教育条件的老师,为了争取教育局多拨款,活生生捏造出一位“驴得水”的老师。又逢一位国际友人想资助教育学家,教育局便派人围着老外的腰包制定计划,物色人选。联系后面的剧情,不禁联想到《
    儿子的大玩偶》中有一段万仁导的《苹果的滋味》,几个穷苦孩子的父亲不幸被美国将军的汽车撞伤,老美打算弥补过错,补贴给他们不菲的金额,还带一个孩子去了美国留学,哀事变喜事。只是不同于这个故事,在这里老美的资助,被教育局各部门扣下了三分之二,这个差异想想很有意思。


    跟不少摇着喜剧幌子的电影一样,《驴得水》把取乐精神的观众“骗”进影院,随后又自觉地延伸分解出许多喜剧的悲剧因子。大喜大悲两相照,笑过之后又需偿还以悲。但最后观众看到的其实只剩一团阴云弥漫,先前的喜乐也被无情碾碎。《驴得水》就是这样一类电影,前段在笑,后又哀的掉泪。

    电影很明显前后也在剧情发展中分割成了两个部分,以女教师一曼令人讶异的“睡服”为界,围绕两次特派员造访学校。第一次特派员盘算的利益秘密隐藏,只有荒诞的、反讽的喜剧元素。围绕着老师们的是一段段荤腥的调侃,能搔到观众胳肢窝,效果是自然的。后半段虽语言和情节上仍有不少讨观众发笑之处,但一些人的善良被利用陷入了危险的境地,人物丑陋的嘴脸毕现,他们在被迫促成一个更大的骗局,还能笑出来的是浮在故事之外的观众。《驴得水》惊人的地方就在这里,后半部分观众若是试图读出影片的隐喻,就再也笑不出来,而是一点点沉下去。

    电影设置年份还故意定在1942年,国民党执政时期,这自然是为了避免审查的刁难,把有着污点的教师形象和贪腐的官员规划到旧世界,为结尾绝望的孙佳奔赴延安“新世界”做准备。意识到这一点,这个故事所指的就不仅仅是对人性丑恶的揭露,利益的贪食,更无关教育,而是中国历史微观的演义。

    前阵子因为在读李劼的评论《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发现《红楼梦》所强调和呼唤的也正是《驴得水》的内在立意。假作真时真亦假,最后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女教师一曼结尾的自杀,孙佳未卜又尽人皆知的风雨前程。和大观园的衰落,丫鬟小姐的死伤一样,象征着历史文化不会再有创造性的止步。豹的精神不再,连凶猛的豹子也遭绵羊猎杀。

    李劼从《红楼梦》中看到男女关系其实蕴藏着人类文化历史的全部信息。像是中国的二十四史涂满了权力争夺,蜂鸣盗起,文化气脉却日渐衰微,或许能归结到历史中不见爱情和出类拔萃的女性。中国历史是由泥质的男人写就的,从秦始皇修筑长城以期江山无疆,孔孟之道成为道德的规约,文化历史就再无灵巧和进步可言了。即便是李白辛弃疾那样的豪放文人也不过是未能超脱、囿于几千年文化监狱的俗人。女性在历史中审美意义上的阙如,致使中国几千年一成不变。于是从《驴得水》两个女性角色,尤其是女老师一曼,以及她所影响的副本形象,能够试着找出《驴得水》对历史的暗指和期待。

    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女老师一曼总是笑意盈盈的,不管面对什么,一概说着趣话,一脸天真的神情。前半段围绕着一曼的镜头,都是明媚阳光的。比如她剥着蒜头清唱着歌曲,在她自杀后回响起这段歌声,我们才回觉其蕴藏的美好向往,从“昆明不下雪”的调皮到“我在上海,哪还有周璇的份儿”那段与校长在荧光灯之下自由舞步的骄傲,旗袍与高跟鞋的特写,一曼的美丽和可爱,真实投射在人心里。

    而一曼超前的性观念,更是一种对男性强加于女性道德的无视,她的内心没有负担。李劼也在《红楼梦》中分析对比,贾宝玉暧昧的同性关系与淫欲的滥交之间,读者能够分出何者是健康的。那么观众会从一曼的主动与大胆说出来的生理要求,与教师裴魁山不明朗的关系,闻到什么不适粗野的内容吗?在方正面孔的裴魁山语重心长对一曼做出道德规劝后,一曼很是尴尬地回答他:“我就是这么一个人”,受不了各种条条框框的制约。于是她跟铜匠的结合,一方面有着为了成全骗局和利益献身的意味,更多是她自愿去追求生理愉悦,没有强迫和隐忍的意思。只不过她开放的观念,到现在恐怕也不见的有多少男同胞会接受,更何况她是一位为人师表的教师。


    接着有意思的局面就出现了,一个灰头土脸、没有受过教育的铜匠,用他被官方语言陌生化的蒙古语歌谣抒发内心之爱,经过身份差异悬殊一曼的点拨,相送的一绺发丝,让他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人生的诗意所在,这是女人之于男人的创造意味。如同在《红楼梦》中,对照大观园外肮脏的男人世界,宝玉在黛玉的一次次垂泪和各丫鬟的影响下,由顽石最后炼成了一块璞玉。临行的铜匠感受到校长“有教无类”的道理,又得到校长女儿孙佳极其重要的教诲帮助,很快改头换面,肚子里有了营养内涵。可是谁也没想到,后来铜匠的嘴脸,变成了《动物庄园》里猪的形象,高高在上地残暴无耻起来,真正变为一头享乐的牲口。

    因为特派员的突击造访,一曼与铜匠的事情败露,铜匠的泼妇老婆前来闹事。一曼与泼妇起了争执,这时铜匠竟突然挺直了腰板,敢对泼妇怒吼,像个英雄一般含情脉脉解救一曼。一曼怕他坏了校长的大事,不得已违心骂铜匠是牲口。如果说一曼把铜匠变成了一个人,那么在此刻她又掐死了铜匠。缺少了女性创造性的指引,铜匠精神上便不再向人努力,只剩下外表端正的人皮,内心很快蛆蛀成了怪物。那一绺头发落地,铜匠的朴质无存。

    接下来我们就看到了得势铜匠的狠心,他对一曼残忍的报复,一剪刀一剪刀毁灭了一曼“花”的精神(一曼总在采花)。铜匠永远无法再意识到他正在毁灭的女人,同时也是塑造他的人,给了他能力毁灭一曼的人。这样说一曼是自己毁了自己,但她在骂走铜匠后,就羞愧地蹲伏在地向铜匠道歉。毁灭他们的是整个骗局,是人性没有底的贪恶,和人被腐蚀的软弱。


    而利益分明裴魁山的转变,也很好理解。在山坡上,愧疚的校长谈到一曼时,裴魁山竟只惦记着钱该怎么分。他固然贪财,但说白了在前的是内心女神精神的失落,他的道德观念无法接受一曼的放荡,校长和周铁男的纵容更点燃了他内心潜藏的恶念。当他愤怒哀伤地前去拯救失足的一曼,却只敢站着窗台没有向前,他被吓呆了。两个月后,披着貂绒的裴魁山,对曾经爱慕的一曼只有鄙夷轻视。在咒骂一曼时,只有他是发自心底认定一曼是婊子妓女,开始处处与恶人沆瀣一气。女性在这里被彻底压制,须眉浊物唱起了大戏。

    反观另一个男性角色周铁男,从头至近结尾,他都一种脾气火爆、讲话口无遮拦的性格。差点几次在特派员面前把校长的骗局戳穿,对小人得势咬牙跺足。当铜匠要剪一曼的头发,威胁孙佳做新娘时,他都表现出了令人敬佩的骨气。这是一个本真的人,他与一曼的相近敬重,恋慕是非分明、执拗说一不二的孙佳,应该说是这两个女性让他的本真得以保持。但当射出的一颗子弹从头颅擦过,死亡的威慑即使仍有孙佳的不妥协,他的善恶观也被瞬间抽空了。他求助孙佳扮演铜匠的妻子,说孙佳幼稚,“就是一个小孩”。在孩子天真面前,映衬的是丑陋的成人世界,但这个故事混入的又不只是成人世界那么简单。

    像李劼所说:创造不经过审美的过渡而直接进入历史,使历史显得暴虐和残酷。在这样的历史进程中,女人牺牲的悲剧便成了势在必然。

    一曼被剪了“阴阳头”,半疯半癫地在田野采她心爱的油菜花。裴魁山整个变为利益组织的走狗,被悄然转念的周铁男,说话语气也有了红卫兵的模样。在一曼要被大兵侵犯时,他也只是呲牙咧嘴呆立一旁。只有校长能洞观这一切,但还是不得不毁灭掉一曼,劝她做一个不问世事的聋哑人,免遭他人再伤害。他的一再妥协,也令人不齿。被剪发的一曼如同看破红尘,她的自杀,并不是人生境界,却是历史的终结。周铁男的沦落,让怒目圆睁的孙佳绝望。校长又亲手把面无表情的女儿,屈送给一个只剩邪恶面孔的铜匠做新娘。

    电影中的几声枪响,一声比一声吓人。铜匠的泼妇老婆的闯进婚殿不明所以的按枪,将整个骗局戳破,更让人觉得荒诞。故事走向失控,也只有枪能解决了。孙佳对着镜头念叨“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就只会更糟。”乍听起来说教腔刺耳,片刻又脊背发凉。没多久,还是窝里斗,还是须眉的老一套游戏。水性越来越少,泥性越来越多。这种政治文化,处世哲学,已不忍细看。

    故事中学校地点设置在一个要走二十里山路才能打到水的地方,人和驴得水才能活,水显得那么重要。如果“驴”可以指片中的几个男性教师角色和铜匠,女性角色指“水”,这几头驴都幸运得到过水,然而水在最后却被废弃。

    PS:感谢大家点赞,文章仅是结合一本书的片面理解,有偏颇不全之处。这种延伸或许并不是电影文本中的关键,但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去分析人物。
    【详细】
  • 81403744
  • 不愿看天的天
    2014/12/31 23:03:38
    这个……肯定不是年度最差。
    好像从前没在豆瓣吐槽过电影。说的对不对的,同学们多批评。进入正题。
    --------------------------------------------------------------------------------------
           其实这个故事很不错,但是全都被中国的渣编剧给毁了。无名英雄、尘
    好像从前没在豆瓣吐槽过电影。说的对不对的,同学们多批评。进入正题。
    --------------------------------------------------------------------------------------
           其实这个故事很不错,但是全都被中国的渣编剧给毁了。无名英雄、尘封的记忆、隐藏的秘密、逆转的人生,这些因素都不缺,缺的是逻辑主线。
           电影叙事和记叙文是一样的,顺叙、倒叙、插叙。本片编剧用了最“烂”的顺叙,当然不是说顺叙不好,而是对这个故事简直糟透。既然选用了志玲姐姐来做女一号,那就应该确定以她的视角来叙述这个故事。所以,1953年的部分明显该放在开头。但是如果以她的视角叙事就会限制住故事的走向,因为她最关心的不是“王牌”的身份,而是丈夫的荣誉。那么,男一号,梁家辉饰演的王峰就有作用了。因此,应该定下两条主线来撑起这个故事。
           然后是剧情设置。5个女人被关在同一间牢房?上海第一监狱连几间单人牢房都腾不出来?提审她们的真的是个博士,还是个满清十大酷刑里穿越来的衙役?我认识的博士们(心理学和法学都有)恐怕不会用那么野蛮的肉刑来盘问他(她)们的病人或嫌疑人,但是依然可以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突出敌人的愚蠢、野蛮,这手法倒退了30年。志玲姐姐饰演的美术老师是怎么沦落到河北平山山沟的?这已经不是开脑洞所能解决的了。
           印象中好看的“杀人游戏”的一个要素就是玩家一定是同时出现的,就像是《风声》或是《暗算·捕风》。角色目标明确,不论是男主还是女主,整部戏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军统行动队的逮捕目标明确,就是茶馆周边的年轻女人。你确定不是戴老板抓去充实后宫?这里又开脑洞了。这部戏,推动剧情的是编剧不停的给观众“喂”线索,这种方式根本就是把观众当傻子。
           下面吐槽幕后后期。整部戏配乐简直糟透了。根本就是在吵。嘈杂?阴鸷?灰暗?都不挨着。感觉就是导演追求“大片”的感觉,然后把管乐团的人绑架后的产物。至于整个拍摄地…… 上海影视乐园实在有点被玩坏了。看到教堂,我直接脑补了周崇光的葬礼……还有摄影,不拉远景不爽?
           但是还是给了两颗星,一颗是给志玲姐姐,真的蛮拼的,女神啊。另一颗祭奠被毁掉的这个故事。
           最后解释下为啥不是今年最差……没看到我说“脑补了周崇光的葬礼”么23333333
    【详细】
    73091277
  • tooru
    2021/9/18 8:35:53
    那一刻,我们都是河南人

    全片结束后,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记忆点和触动是一上来大量的老年人面部肖像跟拍和最后王亦梁小同学的河南话自我介绍。

    其实单拎出这一头一尾就可以意识到片子的脉络是跟着时代在向前向后,所以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评论的“片段”“琐碎”“没有故事”(09.17在上海金逸影迷活动上观影,结束后连续让三位来自文化界的嘉宾发言,竟然都说不上

    全片结束后,对我个人来说,最大的记忆点和触动是一上来大量的老年人面部肖像跟拍和最后王亦梁小同学的河南话自我介绍。

    其实单拎出这一头一尾就可以意识到片子的脉络是跟着时代在向前向后,所以我很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评论的“片段”“琐碎”“没有故事”(09.17在上海金逸影迷活动上观影,结束后连续让三位来自文化界的嘉宾发言,竟然都说不上来啥感受,就蹦出这么些个词,真的是…有点??),就算是不能掌握具体历史事件的人也能看出其中访谈人物年龄的渐进式的衔接吧。

    除了年代关系的先后,我甚至还能感受到一条隐约的水域从干涸到充沛的走向。从开头的马烽到贾家村治水治田,到贾平凹尘土飞扬的“养路工”“建水库”,再到后段余华的海、梁鸿的河…我们从平原奔向海边,再如影片名一样,向往着一跃大海后游到没边没界,期盼着精疲力尽地终点是一片蔚蓝…是一种视野和希望的狭窄到开阔…(本来想提问科长有没有这一方面的考虑,可惜举手举不过人家??)

    再说回影片开头,我承认从这一开始我就走神了,因为看到老人家们脸上的皱纹,使我很容易联想到自己的外公外婆(爷奶很早就不在了),想起自己因为两日的忙碌而疏忽了与他们的通话,还是在外婆身体有恙的情况下,所以影片之始我就陷入了某种愧疚和无力感中…

    影片的中段的确没有什么亮点,但问题是我们又该不该去期待一部纪录片什么所谓的“亮点”呢?三个作家很简单(指细节相对较少,并不指轻松)地讲述着一些大家都有所耳闻过的艰难,虽然余华老师用几近段子的叙述惹得大家笑个不停,但透漏的还是一种淡淡的苦中作乐。当然,如果你在这部片子里第一次接触余华的段子手身份的话,的确是会惊讶于他日常状态和其文字的某种“割裂”和感概于他本人的可爱,这或许算是很大的“亮点”。

    从头到尾也充满科长熟悉的味道,一种雅与俗的结合,比如高铁上乘客们和bgm今夜无眠无人入睡(改正:Time to Say Goodbye)之间产生的视和听上“蒙太奇”,比如那些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和稍显僵硬却又尽量使自己深情的嗓音中所朗诵出来的诗句、段落…都让我有种安全感和舒适感。

    今年相对以往更有意识去补了一些现当代的内地文学,捎带一些作家文人访谈,对这种叙事和其所要表达的情绪是熟悉的,这些要讨论的问题也被科长集中在“吕梁文学季”那一段对于很多作家讲话内容的截取中,每句话发散开来都是很多的感慨和质问。“乡村”与“城市化”、“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现代”与“思想内在”…各种生存的矛盾和身份的错位之下,每个人(不只是更容易发声的知识分子,也包括劳苦大众)关于“历史的在场”的不同叙述内容和方式不是要求多完整、多体系,而是着重诉说之中无意识的侧重和其引出的倾听者的共鸣和感动。有了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后,再进一步引发集体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而不是沉默于观望,不是目睹浅滩上一波波的泥沙被卷走却仍无动于衷…

    也只能庆幸自己在看这片子的时候因为之前的一些阅读和了解没有完全落入语境之外。

    再说到尾声,那个喜欢形而下学的王亦梁小同学,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在小同学跟着梁鸿老师学习河南话的时候,心中也在暗暗复读,在王同学并不连贯地独立介绍的时候,又在心里抢着替他早早说了一遍“台词”,他顺利地说完是我全片唯一的泪点,我想至少那一刻我已然将自己代入成为了一个回到故乡的河南人…

    第二天一早了,可以和外公外婆打个电话了,用家乡话。

    -2021.09.18 凌晨

    【详细】
    138701643
  • 清清
    2019/9/17 10:53:56
    《青春警事》人物性格分析及填补

    唐一修

    作为刑侦队的主力,在破案过程中结识女主角,后来俩人一起查案,慢慢相恋。他还是霸道总裁的弟弟,兄弟俩相爱相杀。

    抱歉男主角的剧情太俗套,没能完全追下去,角色诠释得又太像魏大勋本人,经常跳戏到某某综艺。如果细细分析角色的性格,其实还是蛮立体的,警察版霸道总裁:有胆有识有智商,第一集就只身引诱犯罪嫌疑人,还有马拉松杀人案计算跑步时间那段剧情,突出了他的分析能力。

    唐一修

    作为刑侦队的主力,在破案过程中结识女主角,后来俩人一起查案,慢慢相恋。他还是霸道总裁的弟弟,兄弟俩相爱相杀。

    抱歉男主角的剧情太俗套,没能完全追下去,角色诠释得又太像魏大勋本人,经常跳戏到某某综艺。如果细细分析角色的性格,其实还是蛮立体的,警察版霸道总裁:有胆有识有智商,第一集就只身引诱犯罪嫌疑人,还有马拉松杀人案计算跑步时间那段剧情,突出了他的分析能力。他有点大男子主义,无意中和古静产生亲密接触,人家女孩子都不放在心上,他却总有种要负责的感觉,不让她外出,不让她一个人回家,关心得了过头。除此之外,他也有软萌的一面,爱吐槽别人,金句频出,待人没有距离感,所以即便作为前辈也经常被同事八卦。这些反差都没有更深层地展示,蛮可惜的。

    古静

    曾经在医院昏迷三年,具有超忆症的特异功能和极强的业务能力,恢复身体后在刑侦科屡屡破案,并且与搭档唐一修相恋。同时,她的脑子里还经常闪现一段段模糊不清的回忆,迫使她探究当年昏迷不醒的真相。

    古静其实也是普通的偶像剧女主角剧情,没有特别的亮点,但人物塑造很立体生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演员本人。由于昏迷三年,她与外界社会生活有些脱节,显得有点小呆萌,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包容。但是她内心独立冷静,既能像大姐姐一样照顾室友阿紫,和绯闻对象也能正常相处(相比之下唐一修就很不自然哈哈哈哈)。她业务能力强,是全程破案的智商担当,又认真得可爱,嘴里偶尔蹦出法条怼得人无言以对。很讨喜的性格。

    柯佳明

    他在刑侦线作用几乎为零,主要戏份集中在恋爱线,其实还算发展比较丰满。最开始有单恋的女孩,所以拒绝家里安排的相亲,后来在相亲对象阿紫的助攻下,追求到了女神。渐渐地,佳明发现自己喜欢上了更适合自己的阿紫,于是与她走到了一起。阿紫爱耍小女生脾气,他们吵架冷战,结果阿紫被绑架,让佳明非常后悔没有早点向女朋友道歉和好。最后案件侦破,女朋友得救,两人结婚。

    但人物塑造简单,性格全靠剧情硬撑,不是“人物去做事”,反而有种“事情砸下来”的感觉。阿紫对他的评价是:中央空调,唐一修是他的好朋友,但也会嫌弃他爱散播八卦消息,这两点是人物的基本性格。不过一个人中央空调和爱讲八卦,不等于永远一副笑眯眯的暖男脸,他应该还兼具别的性格侧面。

    个人想法:如果给刑侦线加戏,他可能和唐一修有嫌隙,而两人在查案上各有所长,针锋相对(剧中吵架的感觉是拌嘴的朋友,而不是较量的对手),或者干脆设计成一个话痨,整天主动缠着唐一修,相爱相杀。还有爱情线上,他对待女闺蜜(前期阿紫)和女朋友(姗姗、后期阿紫)需要有什么差别?为什么一直包容作天作地的女朋友?情侣吵架怎样主动要求和好?都是可以更细节处理的地方。

    夏茗紫(阿紫)

    前期还蛮可爱的,和人工智能谈恋爱的技术宅女,喜欢恶作剧,出于好奇帮助警察查案。结果后面的性格发展十分刁蛮:毕业论文理直气壮地找人代笔,毕业后也不找工作继续啃老,父母给找了工作还和面试官当场吵架。更诡异的是,她越作,男闺蜜对她越好,最后男朋友和大公司的工作都不费吹灰之力,简直人生赢家。

    如果真的要这种剧情走向,感觉前期可以铺垫一些阿紫的负面性格,比如有些小任性(不听古静的劝告,又爱撒娇),自理能力差(不会做饭打扫卫生),说话不经大脑,或者把计算机技术当成信仰,甚至天真烂漫的乌托邦,而不仅仅只是一技之长。这样一来,给人的感觉就不只是自私任性,而是大学生初入社会,难免产生的一种慌张和无助感,然后再慢慢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相爱,获得成长。

    汪子成

    刑侦线和恋爱线交织。本来是唐一修的搭档,但被古静顶替心里不痛快,后来和好。警察工作中负伤住院,他为了不让女朋友担心选择辞职转行,不过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梦想,和女朋友互相理解后回到了警队。

    前期性格还挺立体的,看起来很高冷,但喜欢善良的猫姐姐,就主动给人家送食物送水送手机。不过后来,这个人物就变得和柯佳明一样,先“让事情砸下来”,再解释性格。比如和古静吵架那个情节,应该是想刻画他的不得志和冲动,但因为前期完全没有铺垫,加上演得太过暴躁,弹幕里都说太突兀了。完全可以加一些前戏,比如认真工作甚至鸽掉刚追到手的女朋友、却被唐古二人忽视,最后演化成“因爱生恨”的冲突。

    还有恋爱上展现得太碎片化,突然就恋爱了、吵架了、和好了、怀孕了,中间没有一点过渡和暗示,导致本来挺丰满的感情线变得模式化。中间有一段剧情是唐一修问周末干什么,他眼睛都不眨回答说“打拳啊”,难道不应该陪女朋友的吗!

    刘昕曼(猫姐姐)

    可怜的背景板角色。但还是想吐槽一句,约会中的男朋友撇下自己,徒手去追捕持刀杀人犯,不是应该担心才对吗?为什么她的第一反应是生气?温柔善良的人设崩了崩了。总的来说,除了古静人物都有点脸谱化,为了演而演。

    其他

    这部剧的台词实在太尴尬了,像是“你孙大律师我可不敢惹”“你为什么不告诉他xxxx?”“我发现他看起来和比其他人要冷静”,这种生硬的对白比比皆是,纯粹是为了抛给观众信息,现实生活中根本没人这么讲话。

    案情方面,看得出想走烧脑路线,但破案细节都是通过台词直接告诉(tell)观众,而不是画面和动作展示(show),以至于没有代入感,并且有些剧情很不现实,下跪求饶、小丑杀人、烟花钻戒求婚的情节莫名浮夸。

    还有恋爱戏,真的不要再亲亲宝宝举高高了。

    【详细】
    105082314
  • 三漫
    2019/3/24 19:50:39
    我所拥有的超能力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毫无疑问,贱贱的Ricky试图完成一部励志剧,温馨的结局让我差点忘了剧里面的死亡抑郁症,好在一如既往丧丧的生活让我不会迷失方向。 这部剧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解答了我的人生为什么越发肆无忌惮的原因,因为我同主角一样拥有超能力,一把“反正我都要自杀”的尚方宝剑...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毫无疑问,贱贱的Ricky试图完成一部励志剧,温馨的结局让我差点忘了剧里面的死亡抑郁症,好在一如既往丧丧的生活让我不会迷失方向。 这部剧对我而言,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解答了我的人生为什么越发肆无忌惮的原因,因为我同主角一样拥有超能力,一把“反正我都要自杀”的尚方宝剑...  (展开)
    【详细】
    10064255
  • 袋鼠Cynthia玥
    2021/1/12 9:08:05
    可爱的一对足球“父子”
    “倔强”的足球少年托比从英国寻亲至中国,寻找“退役球星”爸爸,但对应上的却是个“运动白菜”语文老师,这可怎么办?自己从小就向往的足球梦会因为现实破裂么?不,“爸爸”为了帮助托比学校的足球队赢得胜利,靠智慧,运用孙子兵法的谋略教孩子们踢球,托比最后还是拥有了...  (展开)
    “倔强”的足球少年托比从英国寻亲至中国,寻找“退役球星”爸爸,但对应上的却是个“运动白菜”语文老师,这可怎么办?自己从小就向往的足球梦会因为现实破裂么?不,“爸爸”为了帮助托比学校的足球队赢得胜利,靠智慧,运用孙子兵法的谋略教孩子们踢球,托比最后还是拥有了...  (展开)
    【详细】
    1313121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