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影评

9919278
  • 情书
    2022/5/19 0:06:11
    当下年轻人的“爱情”
    “爱情” 明明在父权社会下,女性被规劝的更向往爱情与婚姻,但为什么男性在恋爱时,总在说,我们的爱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因为相爱就应该彼此信任,不能因为现实而放弃爱情,变成了“你只是失去了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啊”这种琼瑶式的爱情至上论。 他们是在洗脑,让女...  (展开)
    “爱情” 明明在父权社会下,女性被规劝的更向往爱情与婚姻,但为什么男性在恋爱时,总在说,我们的爱是至高无上的,我们因为相爱就应该彼此信任,不能因为现实而放弃爱情,变成了“你只是失去了只是一条腿,她失去的可是爱情啊”这种琼瑶式的爱情至上论。 他们是在洗脑,让女...  (展开)
    【详细】
    14404215
  • 对月亮悄悄说
    2021/10/16 22:18:22
    《749局》

    这是青年演员王俊凯所参演的,闭关九个月所拍摄的,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

    这是青年演员王俊凯所参演的,闭关九个月所拍摄的,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期待

    【详细】
    13936155
  • 幻浮OZ
    2021/10/24 10:27:15
    女二才是重点 射击手宝刀不老

    REMINISCENCE (2021)烂番茄打分并不高,意外收获我是在不知道吴彦祖有份的前提下看的,所以带着惊喜看,他所有戏份都觉得是bonus。未来末世,一个退伍军人突然陷入儿女情长,利用科幻仪器重启《蝴蝶效应》追踪神秘失联女友,却不知最关心他的人就在身边。美国电影里的套路“说俄语大部分是spy,说日语的是商人,说华语的是黑帮”

    REMINISCENCE (2021)烂番茄打分并不高,意外收获我是在不知道吴彦祖有份的前提下看的,所以带着惊喜看,他所有戏份都觉得是bonus。未来末世,一个退伍军人突然陷入儿女情长,利用科幻仪器重启《蝴蝶效应》追踪神秘失联女友,却不知最关心他的人就在身边。美国电影里的套路“说俄语大部分是spy,说日语的是商人,说华语的是黑帮”

    13950352
  • 笑西西
    2016/1/28 20:46:12
    骄傲如昔有人疼
    其实故事挺平淡无奇的,只是因为演员,带着怀念的味道。而恰好,这部电影不再是谈恋爱,而是结婚十年的“忍无可忍”,就好像他们真的谈了恋爱,结婚,在一起十年,有一种恍惚这真的是生活的感觉。是的,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看见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结婚十年,虽然一样恩...  (展开)
    其实故事挺平淡无奇的,只是因为演员,带着怀念的味道。而恰好,这部电影不再是谈恋爱,而是结婚十年的“忍无可忍”,就好像他们真的谈了恋爱,结婚,在一起十年,有一种恍惚这真的是生活的感觉。是的,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看见了生活本来的样子。结婚十年,虽然一样恩...  (展开)
    【详细】
    7753214
  • kpin
    2012/9/10 23:44:01
    本集略长
    武侠主题永远是这套路,绕了半天绕到最后肯定是老熟人暗渡陈仓,不然全片2/3都白瞎了。有天罗披还非得提前告诉人家,生怕对方不知道攻击范围位于肩膀以上,膝盖以下,又不是希胖子搞悬念。该算的都算到了,唯独忘了自己是争权夺势的一方,RP拼不过对手。而打架又确实打不过山背面的。也难怪夏青都不爱你了啊,香川!

    古龙加邵氏,总是对话多直白,情节多曲折。从头到尾警惕度同一水平面。良辰美景,食色恩怨。
    武侠主题永远是这套路,绕了半天绕到最后肯定是老熟人暗渡陈仓,不然全片2/3都白瞎了。有天罗披还非得提前告诉人家,生怕对方不知道攻击范围位于肩膀以上,膝盖以下,又不是希胖子搞悬念。该算的都算到了,唯独忘了自己是争权夺势的一方,RP拼不过对手。而打架又确实打不过山背面的。也难怪夏青都不爱你了啊,香川!

    古龙加邵氏,总是对话多直白,情节多曲折。从头到尾警惕度同一水平面。良辰美景,食色恩怨。脸还没来得及翻,刀托已经换了。即使像福尔摩斯一样聪明,一样懂得多,面对像Gotham市这样黑暗的江湖,也免不了“原来你就是夏雨荷”般惊诧一番。

    这集有趣的地方好多,开场一阵嗷嗷待哺就只有打着邵门的招牌混搭旗号才敢用。还有蝴蝶君和蝴蝶夫人脑门上一直顶着的蝴蝶结。这回的胸毛叔实在又是半路杀出的黑马,连罗烈的光芒都被掩盖了。
    【详细】
    5579367
  • 兰小山
    2020/10/13 9:36:22
    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

    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

    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这不就是Q版的《潜伏》吗?每一个人都能对起来……

    【详细】
    12911189
  • wolfhood
    2021/6/25 4:08:43
    实事求是 客观分析

    看任何电影和影视作品,一定要换位思考,以第三角度的位置,把自己放在情境和历史中去考量,不能以现在现代的观点和位置去评论,例如当时该故事发生在殖民地大马,而不是民国的中国,例如菊香嫁给日本人洋介,我们不能因此喷剧情剧组精日哈日,还有洞房要见红,不能说人家糟粕落伍,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的,那是不同于我们这时代的,也许我们回去那个时代比人家还不如呢。

    看任何电影和影视作品,一定要换位思考,以第三角度的位置,把自己放在情境和历史中去考量,不能以现在现代的观点和位置去评论,例如当时该故事发生在殖民地大马,而不是民国的中国,例如菊香嫁给日本人洋介,我们不能因此喷剧情剧组精日哈日,还有洞房要见红,不能说人家糟粕落伍,我们回不去那个时代的,那是不同于我们这时代的,也许我们回去那个时代比人家还不如呢。

    【详细】
    13632193
  • 影评人 杉姐
    2020/5/31 11:46:30
    罗云熙《月上重火》眉目传情,我不光想看打戏,更想看他谈恋爱啊!

    12632173
  • 有文化的狗狗
    2011/2/8 16:31:55
    重看《关中匪事》,体验关中豪情
            看了姚晨离婚的新闻,才知道原来她老公凌潇肃是《关中匪事》里面墩子的扮演者,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大概是06年的时候,偶然看了《关中匪事》中间的一集,那种荡气回肠的豪气立刻把我深深吸引,一直拖着我把整个连续剧看完。
           
            看了姚晨离婚的新闻,才知道原来她老公凌潇肃是《关中匪事》里面墩子的扮演者,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大概是06年的时候,偶然看了《关中匪事》中间的一集,那种荡气回肠的豪气立刻把我深深吸引,一直拖着我把整个连续剧看完。
           《关中匪事》讲述了一段黄土高坡上的爱恨情仇,刻画了一个个侠肝义胆的关中英雄人物。墩子为了报杀父之仇卧薪尝胆,终于达到目的;喜凤为了报复背信弃义的男人,给土匪生娃;刘十三是一个有胆有识的土匪,为了让心爱的人脱离危险,宁可牺牲自己......在那个秩序混乱的年代,冤有头债有主是人们奉行的道德准则,三秦大地上的英雄人物如同侠客一般行走江湖,我行我素。
           如同贯穿全剧的秦腔音乐,复仇的故事让观众沉浸在黄土高原上的豪气之中,西北人的耿直、霸道,关中刀客的仗义、爱憎分明无不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神奇。应该说,西北的黄土地孕育了这种豪迈的刀客文化,这种文化既是对社会秩序的反抗,又是对秩序的维护。当强权欺辱弱小时,刀客拔刀相助,当自身利益受到侵害,刀客一拼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复仇的火焰浓浓燃烧,火中有爱有恨,让观众也又爱又恨。爱的是这种豪情,恨的是这样无视秩序无视法律。
            这就是江湖文化,一个仿佛逝去了的久远年代。其实,现实中,江湖侠义的情节仍然存在,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割舍不掉的一个部分。当弱者被逼入绝路,便激发了极端的反抗,那种江湖气跃然纸上。但大多数时候,在这个和谐的年代,侠客远离普通人的生活,但人际关系中那种江湖情节却很难消缺,总是若隐若现着。
    【详细】
    4615823
  • 吸一瓶猫可乐
    2020/1/29 20:08:39
    淡定淡定要淡定

    如果有零星,可以打,我会打零星。春节在家陪妈子看这部剧,妈子是珠江台等我粉丝,播什么剧都要看完不准换台的那种。一开始,觉得只是一个纯粹的狗血剧,反正有男主美貌加持,我觉得我能坚持。但是,越看越看不下去了,虽然我只是看了几集,还是接近大结局的时候。不说其他,就说今晚看的这集:第一,女主居然会毫无警戒地去对手家里,然后被反派三言两语,就要和男主分清界线,卧槽,男主说一大堆都不管用,敌方两句话就完

    如果有零星,可以打,我会打零星。春节在家陪妈子看这部剧,妈子是珠江台等我粉丝,播什么剧都要看完不准换台的那种。一开始,觉得只是一个纯粹的狗血剧,反正有男主美貌加持,我觉得我能坚持。但是,越看越看不下去了,虽然我只是看了几集,还是接近大结局的时候。不说其他,就说今晚看的这集:第一,女主居然会毫无警戒地去对手家里,然后被反派三言两语,就要和男主分清界线,卧槽,男主说一大堆都不管用,敌方两句话就完美击破真爱。第二,没有人做原材料油脂的质检吗?没有产前样吗?生产中期,没有质检吗?没有大货质检吗?第三,男主带女主回家,说是要好好和家人解释。结果,居然女主无厘头地直接道歉了,然后小吵一架,就走了。嗯?这场见面有何意义?整部剧,觉得最莫名其妙的点就是:1. 咦?女主道歉了。为啥?2. 啊,男主又开始在家人面前替女主说好话了。说了啥,没说啥,就是“你们都误会海棠了”。

    3. 哦,男二又拿自家生意,带着要抢回最爱的女主的心,开始帮对手搞垮自家和女主了。

    4. 嗯,果然老太太又开始了吗?无视女主救他儿子一命,事事赖女主,天天为家里好。

    【详细】
    12196483
  • 姜山难移
    2021/7/17 0:43:40
    你以为是悲剧,其实这就是生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场景镜头都很棒,剧情娓娓道来,但一直都是苦涩的平淡,特别遗憾缺少一个高潮剧情,平淡没有高潮的剧情也让几位演员中规中矩,没有释放点。剧情如果有一个转折爆发点再接结局就好了。观影感受也一直都是闷闷的,看过觉得心头一口气没舒缓过来。 安狄:五十岁的世故老男人,...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电影场景镜头都很棒,剧情娓娓道来,但一直都是苦涩的平淡,特别遗憾缺少一个高潮剧情,平淡没有高潮的剧情也让几位演员中规中矩,没有释放点。剧情如果有一个转折爆发点再接结局就好了。观影感受也一直都是闷闷的,看过觉得心头一口气没舒缓过来。 安狄:五十岁的世故老男人,...  (展开)
    【详细】
    13683253
  • 趣莓
    2022/6/27 2:31:29
    关于我深夜还在看《玉骨遥》预告这件事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古偶预告,高潮迭起,起承转合,最后留下悬念。全程一气呵成,无一秒浪费,无一处不抓人。 背景音乐、音效和画面配合绝佳,后半段的女声吟唱把虐恋宿命两难抉择的感觉直接拉满,每一个鼓点卡上收回玉骨、时影吐血、二人对峙等等的镜头简直像重重地敲在心上。...  (展开)
    这是我看过最好看的古偶预告,高潮迭起,起承转合,最后留下悬念。全程一气呵成,无一秒浪费,无一处不抓人。 背景音乐、音效和画面配合绝佳,后半段的女声吟唱把虐恋宿命两难抉择的感觉直接拉满,每一个鼓点卡上收回玉骨、时影吐血、二人对峙等等的镜头简直像重重地敲在心上。...  (展开)
    【详细】
    14478215
  • 鱼为
    2015/3/19 14:05:44
    《封神英雄》:从神怪小说到魔幻偶像剧
       一部电视剧口碑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作团队日益下降的智商与观众们日趋提升的审美间,所产生的间隙与矛盾越来越大。以古典神怪小说为基础的《封神英雄》已是该系列第二部,就整部剧作而言,故事保留了原著的人物架构,但整个发展情节甚至事件梗概都已尽数改变,完成了从神怪小说到魔幻偶像剧的转型发展。

        小说《封神演义
       一部电视剧口碑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创作团队日益下降的智商与观众们日趋提升的审美间,所产生的间隙与矛盾越来越大。以古典神怪小说为基础的《封神英雄》已是该系列第二部,就整部剧作而言,故事保留了原著的人物架构,但整个发展情节甚至事件梗概都已尽数改变,完成了从神怪小说到魔幻偶像剧的转型发展。

        小说《封神演义》的最大意义在于为广大读者打造了一部完整版的中国道教神话谱系图,在这个世界中,人物身份关系明了,身世由来俱都有据可查,进而组成一个庞大而清晰的玄幻世界。但是电视剧《封神英雄》的重心并不在对这一架构的梳理以及塑造上,而是选择出几个中心人物,依照当下流行的偶像剧的模式,进行故事细节的编排,对于当下翻拍或再次演绎的(古典)作品,此种状况最为常见。

        这也便是所谓的“时代特色”,较之原著小说,“封神”系列电视剧多年来版本各有不同,但都无一例外的保持着“前卫”的特质,89年梁丽的《封神榜》便因恐怖色情元素,只播出3集就被消失,1990年傅艺伟版被奉为经典,但人物衣着在当时看来,也带着“惊心动魄”的尺度,一度令傅艺伟望而却步,《封神英雄》的“前卫”在于对人物、关系的重新设置,对故事、情节的重新编辑,以及对神怪、魔法的极力渲染——七窍玲珑果、火红灵树、巨型鹿兽、千年冰蚕……新增的奇珍异宝,鲜肉版的姜子牙,逗比版的琵琶精,痴情版的云霄仙子……重设的人物形象,化敌为友的姜子牙与苏妲己,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姜子牙与云霄仙子……与原著相去甚远的人物关系都在让这部电视剧受到观众的热议。

       就小说而言,前半部分讲苏护进献苏妲己,哪吒转世,姜子牙任周相等事件,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个性都情绪明朗,但从武周决定举兵伐纣攻打朝歌,故事就变成了神仙斗法,战斗双方开始犹如游戏攻关一样,阐教截教人物陆续满血登场,奇阵、法宝轮番在较技中掉落,而到电视剧《封神英雄》,故事又开始从小说中的神仙打架斗殴转为神仙谈情说爱,在这部《封神英雄》中,鲜肉版的姜子牙,带领着哪吒杨戬黄天化等人,与闻仲、申公豹、赵公明等人正面冲突的同时,也与苏妲己,琵琶精,云霄仙子等人展开情感纷争。这大概也是该剧为迎合年轻观众群体做出的最大改变了,而且确实出乎意料到令人瞠目。

        其实,对于当下的电视剧而言,很难找到相对从容的生存空间,就像“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因为在不同的人的身上就遭到了不同的对待,所以,只能任其任性的改编吧,观众也任性的看。
    【详细】
    74171129
  • csh
    2018/11/4 11:09:50
    理解戈达尔的方式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

    毫无疑问,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最特别的金棕榈奖提名作品,是让-吕克·戈达尔的《影像之书》。

    在所有获得金棕榈提名的作品导演中,戈达尔是作品序列最长、从影经历最丰富的那一位。他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一路披荆斩棘,奋战至今日的神话。但是,在所有的参赛作品中,《影像之书》却是看起来最“年轻”、最富活力、最具可能性的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

    毫无疑问,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最特别的金棕榈奖提名作品,是让-吕克·戈达尔的《影像之书》。

    在所有获得金棕榈提名的作品导演中,戈达尔是作品序列最长、从影经历最丰富的那一位。他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法国新浪潮,一路披荆斩棘,奋战至今日的神话。但是,在所有的参赛作品中,《影像之书》却是看起来最“年轻”、最富活力、最具可能性的一部影片。时至今日,戈达尔仍在挑战电影这一形式的边界,仍在想方设法企图改变观众的观影方式。

    在欧盟电影节上,中国的观众有幸看到了这部传奇大师的最新作品。但是,或许大多数观众只看过戈达尔的《精疲力尽》、《随心所欲》等易懂而浪漫的早期电影。对于不了解戈达尔在七十、八十年代大胆探索的影迷来说,这部影片可能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戈达尔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认为自己的影片并不是拍给所有人看的。他制作电影的方式,本身就不在商业电影的运作框架之内,所以,他没有责任为想要花钱买爽的观众负责。戈达尔的电影,从来都是拍给愿意看他的影片、愿意体认他的艺术与政治立场的人看的。换句话说,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导演不同,戈达尔的导演史,是一个不断推翻旧事物、创造新事物的过程。所以,在理解《影像之书》之前,我们先要追索他的作品序列,寻找一个理解《影像之书》的方式。

    从《精疲力尽》中举世闻名的跳切开始,戈达尔就在不断刷新电影的可能性。在《影像之书》中,戈达尔的许多手法也让不少观众面面相觑。许多影迷甚至怀疑是影院的播放设备出了问题。

    首先,他拒绝传统的电影制作与生产方式。在1972年,他在阿尔卑斯山下创立声影制作社,使用录影技术拍摄影片。后来他又频繁采用许多别的影像素材,成为自己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鸿篇巨制的《电影史》就是最著名的例证。

    同时,他的影片中充满了对自己影片制作方式的审视、思考与自反。在《影像之书》中,“手”的意象既存在于影片内部,也存在于外部:“手”意味着戈达尔这种手工业式的制片方式。因此,他在影片中让人们“用手思考”,也就具有了双重的含义。

    在五月风暴之后,戈达尔拍摄政治电影的时期,他否认了自己此前的影片,并将自己的政治观念投注到电影形式的改造之中。

    《影像之书》中大多数令今日观众瞠目结舌的手法,其实早已散落在他的政治现代主义作品之中。

    在戈达尔与戈兰合作的影片《东风》(1970)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传统声画关系的反叛。在普通的故事片中,影像是高度叙事的,而声音不过是叙事影像的润滑剂。

    但在《东风》里,影像并未清晰地表达叙事,而是由声音和写下的文字来决定角色的动机与行动。也就是说,与传统故事片不同,声音成为了确立叙事、决定意义的主导因素。

    《影像之书》中采取的正是这样的做法。“翻拍”、“圣彼得堡的夜”等五个小标题、以戈达尔为主的人声和各种字幕板,决定了影像中的元素及其动作的意义。

    这在第五个章节“中央地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这一章节中包含了一个影片中最为完整的叙事段落:一个虚构的阿拉伯国家的故事。画外音将散乱画面的意义,变得连贯、充盈起来。

    《东风》的革命性除了声画地位的不对等外,当然还体现在声画的高度不同步上。音轨的自由性,给了戈达尔更大的表意空间与更丰富的表意层次。

    在《影像之书》的访谈中,戈达尔提到:“(《影像之书》对声音的运用)与音乐没有什么两样。听不懂歌剧的剧情时,人们并不在意。我们在歌剧院里没必要理解歌手发出声音的‘意义’与指涉,那为什么我们在电影院就非得了解呢?”

    于是,《影像之书》大量出现静音段落、声道变动等手法,这也赋予声音更多的可能性。笔者印象最深刻的范例,就是戈达尔运用静音,在一个男女“对话”段落中,表现女性的无望与失语。

    在戈达尔那一时期的另一部影片《真理》(1970)中,我们可以看到“扩缩镜头”的创造性运用。在常规影片中,远距镜头旨在表现被摄对象所处的环境,近距镜头则为了让观众更清晰地观照被摄对象。

    而戈达尔的创新之处在于他的“扩缩”速度。这种突兀、高速的扩缩,能让观众更清醒地意识到技术的存在,让观众理解这一事实:摄像机并不能完全取代现实的景象,它需要调整自己的拍摄方式。

    这一手法最炉火纯青的运用,体现在他1985年的作品《向玛丽致敬》中。在这部圣母玛利亚故事的重写中,他通过扩缩镜头,创造了一种戏谑又庄重的质感。

    而在《影像之书》中,我们可以频繁看到戈达尔对画幅的二次调整,这正是《真理报》中的扩缩镜头的变奏。它屡次让我们重新审视同样的影像,意识到摄像机的局限性;它也成为影片中的重点标识,为热衷于影片分析的观众,提供了阐释的方向。

    而在戈达尔较成熟的政治影片《斗争在意大利》(1971)中,他采取了一种比起《东风》、《真理》等影片更深刻的表意方式。

    在影片的多章节段落中,第一个章节中的女主角,在第二个章节中,对前一个章节作出评论。而观众通过观看第二个章节,也发现了第一个章节的一些局限性。

    在第三个章节中,我们重新看到了前两个章节中的一些段落,而戈达尔也开始引入意识形态叙事,并论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最后一个章节则点出了女主角通过“意识形态洗礼”,而做出的行动。

    《影像之书》的多章节结构,可谓如出一辙。这部影片的主题,其实非常明确,它也是戈达尔中后期影片的经典命题:影像比文字和语言具有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戈达尔对这一命题的影像阐释,在不断更新、深化,但我们可以用他自己举的例子来碰触这一主题:历史上的禁令与刑罚都是通过语言确定的,我们可能因为语言受到禁锢,也可能被语言禁锢,但影像是相对自由的。

    正像《斗争在意大利》对阶级观点与生活之关系的探索那样,《影像之书》也可以看作是对影像与语言文字之关系的探讨。据戈达尔所说,这部影片的原名正是《画面与言语》。

    在“翻拍”的章节中,我们看到影像的重复性。诚如马克·吐温的名言:“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戈达尔将不断重现的影像场景,与不断被使用的语言意象并置,体现了影像与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开头两者的同构,其局限性在此后的章节中被揭露出来。两者逐渐变得若即若离,时而“狼狈为奸”,时而彼此分裂。

    通过对戈达尔过往的影像观念、影像作品的重返,我们自然而然地就拥有了理解《影像之书》的路径。在上文中,笔者也顺势提出了自己在这一路径上的一些收获。

    戈达尔的影片极具代表性的间离效果,正是为了让观众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影片的“完成”之中。我想,对戈达尔的影迷来说,在他提供的地基上,盖出自己的房子,是最具乐趣的事了。

    【详细】
    97402847
  • Yarmolinsky
    2014/2/17 0:55:51
    中国电影能好吗
    前几天一个偶然点了《过界》电影的豆瓣界面,看了几版预告片,感觉很好。情人节这天上映了,却发现它的名字改成了《过界男女》,情人节一夜过后豆瓣评分只有六点几,今天已经掉到了5.5分,我纠结了一会儿(因为我看电影习惯参照豆瓣评分)最后还是选择去看。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分不可能是这么低的,按照豆瓣的评分习惯起码应该在七八分。但是为什么它的分数会这么低呢?
    首先这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浓的片子,讲的是
    前几天一个偶然点了《过界》电影的豆瓣界面,看了几版预告片,感觉很好。情人节这天上映了,却发现它的名字改成了《过界男女》,情人节一夜过后豆瓣评分只有六点几,今天已经掉到了5.5分,我纠结了一会儿(因为我看电影习惯参照豆瓣评分)最后还是选择去看。看完以后最大的感触就是:分不可能是这么低的,按照豆瓣的评分习惯起码应该在七八分。但是为什么它的分数会这么低呢?
    首先这是一部个人风格非常浓的片子,讲的是一个社会底层男人为了避免大陆超生二胎罚款而想尽方法去香港生孩子的故事。故事很不错,但是问题在于,浓烈的导演风格以及一些平缓的情节设计让整个片子看起来毫无商业片惯有的爆点,比如大场面大反差悬念等等。这样干直接导致了我看的时候硕大个放映厅没超过十人,途中几人离场,旁边还睡着两人这样尴尬的局面。类似这样的局面我记忆里还发生过两次,一次是看《一次别离》的时候,一次是看《桃姐》。没错,《过界》的整体风格和它们一样:都是典型的文艺片。
     上网查了一下数据,果然《一次别离》在中国的票房同样惨淡。《桃姐》因为有刘德华这样的特殊型演员撑着,某种程度上又算商业片,所以票房好坏不做参考。
    而《过界》之所以票房这么差(太容易预料的事),评分又这么低原因是什么呢?很明显,它选错上映时间了。它选在了情人节这一天上映并在片名后面加了男女两个字,以为这样就能票房叫座了。但是它完全低估了一个问题:大多数选择在情人节去看电影的情人们,整体文化水平使他们喜欢并热论的只会是《小时代》《致青春》《失恋33天》等等这类型的电影。而你即使起一个吸引他们兴趣的名字,再找一个吸引他们的演员(陈坤),也抵不过导演和故事所营造的强烈的文艺片风格。
     如果能做一项调查数据我想结局肯定是这样的:这些情人们(他们最容易传播信息)回去给他们的同事朋友和准备去看的情侣们讲起这部电影时说,不好看,而且每次想亲一下的时候那背景那音乐,都他妈像要分手了一样。豆瓣里正好这一天看过的情侣们可能在一夜之间点了无数的一星。连锁反应后,再加上一些常年在豆瓣上泡的跟风狗(别人点低分为了显示自己品味比别人强绝对不会点高分)这样,就部片子的悲剧就诞生了。
     以上拿《过界》作为例子分析一下“好片子为啥在中国电影市场失败”这个话题。现在该来聊聊“烂片子为啥在中国电影市场成功”了。
     说起我们的烂片,星罗棋布,最近火的比如《富春山居图》《小时代》《爸爸去哪儿》等等,骂声此起彼伏为啥还有那么好的票房呢?想讲清楚原因,太过庞大,都不知道从哪儿说起了,我觉得这可能涉及到了....中国近代史,文明社会在中国的发展等等听起来很扯淡的东西。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文化和思想层次较低者在我国社会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占了大多数。因为历史和X党的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我们就不聊了。思想上一直以来很受禁锢,文明的发展较发达国家也很落后,这就是为什么在国外《一次别离》那么受欢迎,在中国它那么惨淡的原因。
     如果把如上提到的一些片子类型做一个按文明社会发展的理解程度排一个顺序的话我觉得应该是这样(从高文明到低文明):一次别离类>爸爸去哪儿类>小时代类。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排序?追求真理(一次别离)>不被我们社会文明重视的父子关系(爸去哪儿)>高富帅白富美们的拜金青春?(小时代)
     在这样的排序下很明显相较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喜欢金钱名牌喜欢帅哥美女的文明理解程度最为容易,追求真理自由科学民主....这些的理解程度最难(没达到追求这些的时候)。
    终于把这个麻烦的问题解释完了,接下来就比较容易了。 这样来说,就可以很明显的明白为什么文艺片的市场在中国这么差了(文艺片表达的大部分为此)。
    之所以《爸爸去哪儿》《小时代》这样的片子能在中国票房这么火爆,是因为他们的文明程度最容易被中国现阶段的观众所理解和喜爱。这就奠定了中国电影市场上,好票房影片类型的基础:别讲的太深了。
     其次就是典型的商业片道路了,用大牌。越红越好,越大牌越好。能请刘德华就别用赵小光。能保证大牌云集,已经完成了最简单的炒票房大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年一到过年各种贺岁片里无数大牌,光看偶像的粉丝基本就已经能挤塌电影院了。
    最后一步最至关重要:造舆论。
    想要卖好票房,会制造舆论就等于成功。为什么《富春山居图》那么烂的片子依然能赚钱?除了刘德华和志玲姐姐,其他应该全部要归功于他们的“烂片营销”。《富春山居图》的团队不研究电影,研究开兵法了,一招将计就计让电影票房直升。你们跟富春山居图比谁骂它自己骂的更狠,显然它成功了。其实不论《小时代》还是《失恋33天》等等,都带着些烂片营销的方法来炒作自己。他们以此来达到自己的舆论热度,人们都奔着”他妈的究竟有多烂“这样凑热闹的好奇心去看个究竟,票房就这么上来了。甚至我觉得现在的电影也好明星也好,可能都怀抱着”求你往死里骂我吧“这样积极向上的心态。
     而这样的造舆论方式还有很多种,比如《爸爸去哪儿》,大家都表示他不是电影,但依然比大部分电影好卖多了,其原因就是趁着他们刚刚播完火到没朋友的同名综艺节目,在舆论还热的同时再加入什么哪俩个小朋友天天在一起啦,青梅竹马啦这样成天各种娱乐头条的热心炒作,成为热心群众的热聊话题。再加上大过年这种一家团聚的亲情时刻导致了它《过界》导演想都不敢想的好几亿票房。
    《小时代》那么烂最主要票房大卖的原因是它的导演,它的导演本身已经是一个集无数死忠粉与舆论为一身的大牌。其粉丝恐怖程度不亚于”你知道他们有多努力吗“的五月天。另一方面,《小时代》如同《致青春》一样,在微博上搞起了”青春营销“,什么毕业,爱情,回忆,时代,理想等等一大堆关键词。两个以前上学时看郭敬明《圈里圈外》的粉丝,下班后,满怀青春的去电影院回忆去了。
     分析完后,又自我感叹了一番,这真是一个悲哀的行业。以一个正常行业里正常的发展模式来讲,你只有把握了这个行业这项技术的精髓,把专业知识修炼的越深,你才能做到这个行业的最前端。但是在中国作为一个导演,你的故事并不是太重要,你会不会导也不太重要,你更应该考虑的是怎么混圈,怎么和有钱人混好关系,让他投钱给你。只有有了钱,你才能用起大牌,才能请团队炒作,才能拍”砰砰轰“大场面。而如果你单单只是想做一个真正的导演,想拿你微薄的资金讲好一个实实在在的故事,那你可能做完第一次就夭折了。就目前中国电影和社会的发展而言,要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电影环境体系,短时间内肯定不太可能了。
    今天下午还有看到好像是个影评人拿《小时代》和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合一起写影评的,影评名字起的也很郭敬明:浮光-XXXX。大致表达的意思是讲青春的电影哪个更青春(如有错误表达请更正),结论是两个都不是,某种意义上两个没区别。转发呼呼过了好几百。我评了句类似”两个有可比性吗,冯小刚和斯皮尔伯格能比吗“这样的疑问,享受了微博开号以来最热度的转发,有一个他的粉丝回我,冯小刚和斯皮尔伯格,一个亚种,一个犹太种,至少可比谁更像新美利坚高加索种......
     我觉得,真的没法比。两个导演,一个是真正拍电影的,一个是商人。你觉得《两只蝴蝶》和《蓝色的多瑙河》能比吗?你觉得《小时代》(书)和《战争与和平》能比吗?姜文好歹是为数不多在中国导演里能坚持作品的,且不说他作品的好坏,起码他的表达有思考,电影拍的像电影。并且起码他在这失望的环境里证明着另一种可能。
     大牌很可怕,炒作很可怕,死忠粉很可怕,但是换个角度想,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大家的口味总会越来越挑剔的,不是吗?
    【详细】
    65513209
  • 每天在看什么
    2020/5/11 15:18:24
    《极线杀手》有哪些细思极恐的细节?

    主要就是公司不愿意支付员工养老金的事。

    除了我们平时缴纳的社保,生活中还能看到各种商业养老项目。他们都承诺在退休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

    表面上看商业养老金似乎是很好,员工每隔一段时期都会存入一笔钱,保险公司会按照存款计利息,退休时一次偿付本息。

    主要就是公司不愿意支付员工养老金的事。

    除了我们平时缴纳的社保,生活中还能看到各种商业养老项目。他们都承诺在退休的时候能够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

    表面上看商业养老金似乎是很好,员工每隔一段时期都会存入一笔钱,保险公司会按照存款计利息,退休时一次偿付本息。

    但是商业养老金有无法偿付的风险。只要在网上搜一下,世界各国似乎都在为养老金入不敷出担忧。特别是美国,他们的问题好像很严重。

    电影里养老金亏空的原因:

    1,毕竟是私人公司,有可能是老板生活腐化,导致了账面亏损

    2,也有可能是投资失败。养老金只能投资一些低风险理财项目, 为了增加收入,管理人员冒险进入了股票或者期货市场。

    3,公司老龄化加剧,新员工都是饭桶,干活也不麻利,收入减少导致养老金减少

    4,殡葬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会导致收入下降。

    5,公司答应每年6%的年化收益,这个收益比银行存款高。就像现在的P2P一样。

    拔叔一直按照养老金最高缴费基数缴费的。只要把拔叔干掉,省的钱就更多了。

    12585806
  • 许阿嵩Vera
    2020/3/11 17:55:17
    2017-06-01

    明明很好的片子,却都没有人看,我一直以为我没有开弹幕。耐心看下去,真的蛮好的。雪妮的养母在中国生活了40年,“中国人说她是日本人,日本人觉得她是中国人”日语也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整部影片都是以她的日记为路线,用回忆录的方式告诉你在过去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和她经历过怎样的磨难。这是第二次看余男的戏,觉得她的演技真的很好,想要在一段整块的时间里,好好的看看她的电影。很喜欢她。雪妮送奶娘回

    明明很好的片子,却都没有人看,我一直以为我没有开弹幕。耐心看下去,真的蛮好的。雪妮的养母在中国生活了40年,“中国人说她是日本人,日本人觉得她是中国人”日语也已经忘的差不多了。整部影片都是以她的日记为路线,用回忆录的方式告诉你在过去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和她经历过怎样的磨难。这是第二次看余男的戏,觉得她的演技真的很好,想要在一段整块的时间里,好好的看看她的电影。很喜欢她。雪妮送奶娘回到哈尔滨,在告别后坐上返回上海的车,因为天气太冷,她透过泛着雾气的车窗,看到了窗外一前一后的狼与黄狗,虽没有血缘,甚至不同物种,也可以很好的生活在一起。她好像想起了什么,想起了奶奶在不不同学生日会上表演的手影小故事。她奔下了长途汽车,她要去找她的妈妈……喜欢里面安静地场景以及简短的语言对话,还有最后在哈尔冰冰地上的那段手风琴背景音乐。喜欢手风琴,是今年三月,在上海许嵩的演唱会上,第一次被手风琴迷醉到了,震撼到了。总之,是一个很特别的故事。

    【详细】
    1237342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