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佬影评

142352342
  • 晓畔言叶
    2018/9/3 19:38:19
    爱是如风般的魔术

    因为古川雄辉看了《风之颜色》。古川一份人分饰两角,魔术师隆和凉,两个人都爱上了女主亚矢。女主亚矢是他们的恋人。魔术师隆在一场逃脱魔术中消失了,生死未卜,亚矢为了逃避悲痛现实,制造出另一重人格----百合,她离开札幌来到东京,爱上打算成为魔术师的凉。对于曾经深爱过的人,失去一个爱人,大概就如同失去自己一生爱人的资格,所以女主一度主动杀死了百合,留下了亚矢,然而真实世界里再也没有亚矢的恋人隆了,

    因为古川雄辉看了《风之颜色》。古川一份人分饰两角,魔术师隆和凉,两个人都爱上了女主亚矢。女主亚矢是他们的恋人。魔术师隆在一场逃脱魔术中消失了,生死未卜,亚矢为了逃避悲痛现实,制造出另一重人格----百合,她离开札幌来到东京,爱上打算成为魔术师的凉。对于曾经深爱过的人,失去一个爱人,大概就如同失去自己一生爱人的资格,所以女主一度主动杀死了百合,留下了亚矢,然而真实世界里再也没有亚矢的恋人隆了,只有百合爱上的凉。隆的死亡,是他自己的选择,像是献身和成全的死亡,又像是应命运合二为一召唤的死亡。电影因此而变成了玄幻片。电影的最初,百合说到分身,我以为是玄幻片,真实情况是精神分裂。后来,我以为是真实世界的描述,隆和凉却联系起来了,像是分身。我一直单向思维,因而困惑了,难以理解这里面的深意。凉发现百合消失真相时流的泪,以及得知隆死亡真相时流的泪,前者是因为不被爱,后者是因为被关爱。日本电影小说的很多人物,他们是孤独的,那种沉静的不动声色的孤独,在独自一人时格外让人动容,然而回到人群中,他们也并不会格格不入。大概一方面是因为受到了良好的社交训练,另一方面又从来不放弃自己一个人的路。他们不随波逐流,他们像一棵树,在草原和荒漠中中有茕茕孑立的美,在雨林中有悄无声息的和谐的美。我羡慕这种状态,坚定而无过分的棱角。北海道的冬天真美,灰蓝的海面一边连着灰白的天空一边连着白色的陆地,没有耀眼的太阳,浮冰都是沉静的,除了海边那对依偎的恋人,天地空无一物。

    【详细】
    9632630
  • 青石
    2019/12/21 19:57:25
    曾下跪求排片的国产片,今被改编成电视剧,播出12集豆瓣还没亮分

    提起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闪光少女》绝对排得上一号。

    这部电影为宣发公司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前期能踩的雷没一个落下的,不管是名字还是宣发海报都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劝退风”。

    提起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好电影,《闪光少女》绝对排得上一号。

    这部电影为宣发公司做了一个反面教材,前期能踩的雷没一个落下的,不管是名字还是宣发海报都透露出一股浓浓的“劝退风”。

    12113333
  • 五折电影票
    2019/8/28 11:56:24
    北京国际电影节迎来了第九届,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775部影片欢聚一堂,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宴。

    北京国际电影节迎来了第九届,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775部影片欢聚一堂,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宴。而作为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电影的《共同命运》,也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高调亮相。独树一帜的题材,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影片背后隐藏的故事和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足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共同命运》的出现,如同打开了一扇连接世界各国的大门,这也是首次由国人主控,以国人的视角,关注人类命运,解读世界发展的影片。

    北京国际电影节迎来了第九届,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775部影片欢聚一堂,参加一年一度的盛宴。而作为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电影的《共同命运》,也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上高调亮相。独树一帜的题材,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影片背后隐藏的故事和创作者的心路历程,足以吸引观众的目光。《共同命运》的出现,如同打开了一扇连接世界各国的大门,这也是首次由国人主控,以国人的视角,关注人类命运,解读世界发展的影片。

    10445386
  • 洛迦诺の风
    2018/9/24 23:51:46
    一个俗套的励志故事,惨不忍睹的情节,不走心的表演

    闲来无聊,看了这部电影。有些电影很无聊,但看一看用来打发时间还不错,虽然评分很低。有些电影就比较差了,让你看完之后再也不想看第二遍,咸鱼传奇就属于这一种。

    情节上就是一个草根逆袭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电影中由王宁扮演的主人公就像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一样,一直做一个跑龙套的。但是还不是一个称职的跑龙套。总想给自己加戏。扮演的死尸都能突然站起来。还连累副导演跟一起被导演给炒鱿鱼。后来迫

    闲来无聊,看了这部电影。有些电影很无聊,但看一看用来打发时间还不错,虽然评分很低。有些电影就比较差了,让你看完之后再也不想看第二遍,咸鱼传奇就属于这一种。

    情节上就是一个草根逆袭实现自己梦想的故事。电影中由王宁扮演的主人公就像周星驰的《喜剧之王》一样,一直做一个跑龙套的。但是还不是一个称职的跑龙套。总想给自己加戏。扮演的死尸都能突然站起来。还连累副导演跟一起被导演给炒鱿鱼。后来迫于生活,无奈,到城市中转行作别的。去了发廊给人洗头,认识了女主角。被一个客户骗去传销,被骗了5000元。又兼职去卖保险。好不容易赚了点钱,准备拍电影。女主为了给自己生病的弟弟筹钱看病,被迫要嫁于富裕的村少。男主知道后。把自己拍电影的钱给了女主。让女主去给弟弟治病。男主后来又经之前的洗头客户介绍终于有钱拍了电影,和女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的情节都似曾相识,没有拍出任何的新意。

    其实我之前还是比较喜欢看王宁的小品的。但是他演的这些电影,电视剧,我总感觉差了一些什么。他演的这些电影电视剧中的人物角色似乎都差不多。有点屌丝草根的感觉,又要呈现出一些诚恳,善良的品质。他演的每个角色似乎人设都是这样的。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演技。

    关于女主吐槽点就更多了。或许大多数人都不太喜欢她吧。表演比较生硬。洗发店的店长虽然是在追求女主,但也没必要在是否要辞职男主,提前发工资些事上都听女主的吧。店长为她做这些,她会觉得心安理得么?

    电影里请了香港的连晋,扮演一个保险公司的老总。他在里边不断的重复,在电影《疯狂的石头》里说的那句话,我顶你个肺。后来男主政的20多万也是卖保险挣的,我以为保险是男主系传销之后进的第二个坑,结果发现保险还被洗白了。

    最后男主从他客户那儿的渠道或者的钱这块儿说的不明不白的。之前他的客户骗他去传销,男主还被骗了5000元钱。后来只是说是众筹来的钱来拍电影。众筹这个形式现在也基本上不能说都已经消失匿迹了,也差不多了吧。

    说是搞笑片,但我全程感觉一点搞笑的都没有,里边的搞笑的地方确实是太尴尬了,因为这些梗已经被各种影视作品用遍了。

    【详细】
    9668906
  • 令無
    2012/6/14 16:17:17
    试看电影《雷雨》改编的不足
    《雷雨》代表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它已有70多年的演出历史,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已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看家戏”。仅北京人民艺术院的统计,自建国国后的50年代至今已演出500多场。《雷雨》每一次重新粉墨登场, 都被导演演员赋予了新的生命, 它都按照那个时代的要求, 在作者的原意和的剧本框架上有所增减和误读。1984年孙道临将《雷雨》改编成电影,却饱受诟病。笔者以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此次改编得过于死板,
    《雷雨》代表着中国话剧创作的成熟。它已有70多年的演出历史,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已成为中国话剧舞台上的“看家戏”。仅北京人民艺术院的统计,自建国国后的50年代至今已演出500多场。《雷雨》每一次重新粉墨登场, 都被导演演员赋予了新的生命, 它都按照那个时代的要求, 在作者的原意和的剧本框架上有所增减和误读。1984年孙道临将《雷雨》改编成电影,却饱受诟病。笔者以为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此次改编得过于死板,没能真正理解作者、理解观众、理解作品和人物,显得过于呆板,不能打动人心。

    一、作品的心;

    对于此次改编,孙道临还是比较忐忑的。认为那是“一种奢望”对于主题,他感到“无从下手”,于是他做了不少努力,包括亲自拜访请教曹禺先生。最终他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由于这个剧本已那样深入人心,总体结构如大加改变,会造成面目全非之感,因此,以基本上不冲破原作的严谨结构为宜。他把朴园、侍萍的关系的发展,作为“主线”,并且一开始作为暗线,后来一度上升为“明线”。 周家和鲁家纠葛在一起,后来分裂了,雷雨倾泻下来了!原有的矛盾拧成一起激化起来,在象征“心灵之魔”的雷雨中,戏剧动作急骤的向前推进,直到霹雳般的背景劈头击下来,宣告了这场冲突的结束。

    为了突出这轮廓,鲁贵的形象被削弱得十分单薄。第一场戏只保留了铺叙蘩漪、周萍关系,衬托四凤悬念这部分内容,第三幕开场时他的淋漓尽致的发挥也被压缩到最简略的程度。“努力保持自己在周家的饭碗”,成了他在全剧中唯一的动作。因为他要尽快的把观众带到剧情中去,和剧中人一起“去体验欢乐与痛苦、担心与释念。不然,观众就很快会产生沉闷冷漠之感”。

    而四凤承担了带观众进戏的责任,视角集中在她身上。但是这条线落笔欠重, 悬念感不强, 反而又有中断之意,这对影片来说无疑是一个打击。

    尽管孙道临如履薄冰的努力去准备改编工作,他也还是像多数人一样忽视了作品原有的“序幕”和“尾声”。在电影中,这宁静的场景与主要的四幕相去甚远,甚至可以说,氛围和主题上有所矛盾。但是这这个矛盾实际上却是和谐统一的。作者的初衷是营造所谓的“欣赏的距离” ,以“送看戏的人们回家,带着一种哀静的心情。低着头,沉思地,念着这些在情热、在梦想、在计算里煎熬着的人们。荡漾在他们的心里应该是水似的悲哀,流不尽的;而不是惶惑的,恐怖的”。 “使观众的感情又恢复到古井似的平静,但平静是丰富的,如秋日的静野,不吹一丝风的草原??拉长了时空、增添了人物、变换了场景,制造出一种如诗般朦胧而又充满淡淡哀愁的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种悲悯的眼来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序幕”和“尾声”遵循了戏剧美学创作和接受的基本准则——距离的审美,也体现了亚里士多德“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使观众的情绪得到宣泄、净化,达到心理上的平衡,以避免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采取过激行动,发生“悲剧”。

    由此可见,孙道临从一开始就对作品产生了误读,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电影作品的不如意了。

    二、理解观众的心;

    德国著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召唤性是文学文本最根本的结构特征。《雷雨》也具有不少意义不确定之处和意义空白处,召唤着读者发挥想象去补充。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不同读者会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期待视野。而孙道临要让改成的电影能够为大众所接受,就得抓住大众普遍的期待视野对《雷雨》进行改编。

    1984年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虽然人们强调解放思想,但传统思想事实上仍在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摸着石头过河”成为这个时期的形象写照。这种慢吞吞的发展步伐与时代的迫切要求严重错位,因此彻底地清理我们的思想就成了时代的主旋律,表现在文学上是其时的文学高潮由文革结束后的伤痕文学转入反思文学。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和建国后太多政治风暴冲击的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控诉,而开始挖掘造成他们的痛苦和伤痕的深层根源。改革开放之初的电影观众也希望对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封建思想反思。

    他通过家庭戏的外衣反映时代风云,揭示中国资产阶级的封建残余戏,既符合了原著的主旨,也与观众产生了共鸣,在这一点上电影改编成功了。

    三、剧中人物的心;

    《雷雨》这部戏是伟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所应有的精致技巧,深刻的思想内容,还表现在刻画出了蘩漪、周萍、周冲、鲁贵、四凤等人物鲜明的形象。这些形象即使放在今天,依然让我们印象深刻。

    不过,孙道临为了突出他的线索“轮廓”,没能理解透人物,不幸的伤害到了剧中的人物。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鲁贵了。鲁贵本来是一个十分鲜活的人物,甚至因为他的作、“贪梦、诡诈到毫不掩饰的地步, 呈现为赤裸裸的形态”他简直就是剧中最活跃的人物了。通过他和其他人物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底层人们的骨气,还可以看到上层人的丑陋与肮脏,更可以窥见旧社会贫困人们在生活的苦难中挣扎的百态,从而一种悲悯之心油然而生,这正是作者的目的。虽然他不是主角,但没有了他,《雷雨》的魅力也会大打折扣的。

    而现在的鲁贵被削得七零八落。本来应该在四凤面前表现出他的世故与诡诈,但实际上,人们几乎会把他当做慈父了。而大少爷的形象也几乎被“颠覆”,他好象是一位来自农村的知识分子,浑身充满了一股“ 乡土气息” , 根本不象这个家庭里的人。即使我们承认他有点懦弱胆小,犹豫不决,但绝不是一个穿着富家少爷服饰的眼光里不时带有闪烁的“委琐”的乡下少年。

     

    再者,正如人们在其后的影片座谈会中所说的,鲁妈哭得太多了, 但是台词里不是有一句“我的眼泪早就哭干了”,曹禺曾经对话剧演员说过“ 不能这么哭, 观众受不了。从这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现在许多肥皂剧的影子。悲剧并不是要演员哭的死去活来,让观众看到揪心,而是要引发观众的思考、反思,从心底里得到宣泄和净化!

    在鲁妈逼四凤起誓的戏,本来是可以把情绪推向顶点的, 观众看了是要掉泪的。而电影里却删了许多台词, 并没有很好地领会这整整一段戏台词间层层推进的关系, 所以现在让人看了感到很生硬, 减弱了很多。正因为诸如此类的不当处理,我们可以看到四凤的形象也比较的苍白。她本是一个天真、单纯、美丽多情渴望着获得幸福然而又错误地陷人了情网以至不能自拔,终于被险恶的社会吞噬掉的少女。但在电影中,我们似乎只看到一个傻乎乎的小姑娘。本来开场时她和鲁贵的对话可以表现她的机巧和灵气,但开场本来就被删减不少了,结果只能让导演也承认“不理想”了。

    四、环境的塑造;

    《雷雨》创造的环境本来是被郁热压抑的阴霾笼罩的,不过在电影中,孙道临没能吃透理解“雷雨”的氛围。有些研究者认为,《雷雨》应该拍成黑白电影。光影的配合固然能创造好的环境和意境,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表现一种“山雨欲来”,压抑已久的感情集中爆发的氛围,只有这样,观众内心才能受到强大的震撼,电影才能表现的深刻。

    可是电影并没有着力营造那可以“渴死、枯死、闷死”的苦闷环境。电影一开始我们就看到周家烟雾缭绕下的佛像,不免有点恐怖感,特别是在音乐配合之下,心不禁为之一紧,观众的悲悯和震撼都受到了制约。

    此外,电影里周公馆是豪华的、古旧的, 然而平淡的造型处理并未造成原著的 “监狱” 般的窒息气氛。楼梯、寝室、办公室都一般化, 甚至周朴园为拯救自己卑微灵魂而保留的侍萍房间, 摄影造型处理也无特色。尽管有开窗、关窗等光效变化, 但并未负载多少戏剧含义。因此, 整个环境处理只起了行动处所的作用, 始终没有上升为激起视觉美感、表达深邃意境的造型语言。

    更致命的是,影片增加了一些与“ 监狱” 不和谐的场景, 如蘩漪与周萍在花红叶绿的花园中谈情、作画和在敞亮的房间幽会, 就使周公馆失去了“监狱” 的味道, 人物那种“ 渴死、枯死、闷死” 的感觉就失去了氛围的依托, 就变成只是“ 说” 出来的了, 感染力明显差多。

    在这样的不和谐的环境中,电影不可避免的就会失去了表现力,并不能因为由名篇改编而增色,反而让人无法进入人物更深层的内心世界里。当然,演员的表演也会因此显得苍白不少。自然无法感动人心了!

    五、改编的困局。

    《雷雨》最初的演出就已经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广为人们接受,甚至受到国外人民的喜爱。1936 年, 中旅在上海公演《雷雨》,全城轰动, 连演了三个月, 场场客满, 正如茅盾赠曹禺诗中所说“ 当年海上惊雷雨” 。观众连夜排队, 甚至有人从外地赶来观看。曹聚仁在《文坛五十年续编· 戏剧的新阶段》中说《雷雨》与“ 各阶层小市民发生关联, 从老妪到少女, 都在替这群不幸的孩子们流泪。”这里所说的“ 这群不幸的孩子们”。可以说,话剧演出做到了感动人心的效果,因为他们的演出很好的理解了人物内心,使得观众对人物也能理解,所以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可是不可否认,电影改编只是广受非议,不仅没有让我们感动,甚至也难以让观众理解作品的深意。

    曹禺先生曾经说过,戏剧有它自身的内在规律,不同于小说或电影。掌握这套规律的重要途径,就是舞台实践。话剧与电影天生的就有很大的差别。戏剧通常靠一条缓慢然稳定地上升的紧张线来维持的;布景数量上的限制和时间上的压缩使注意点更趋集中。这种结构的最极端形式被称为聚焦式或封闭式戏剧。

    并且,好的剧本似乎还是电影成功的绊脚石。一般来说,语言对一出戏的冲击力和意义所起的决定作用越大,排成影片后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小。所以《雷雨》的改编注定是困难的,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雷雨》是按照“三一律”创造的,电影的表现手段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表现的不当的话,动辄把故事变得支离破碎了。例如周冲充满幻想的道出自己的理想的情景,没有必要把大海、海鸥真的表现出来,因为这时候他的眼睛必然是炯炯有神,观众就好像从窗户中看到了一片美丽的世外桃源。电影也要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观众自己在导演的带领下自己去理解,去感动。

    《雷雨》的改编比较严谨,甚至是拘谨。我们感觉电影只不过是把话剧搬上了银幕罢了。导演为了打破舞台空间搞了很多闪回和平行动作,显得牵强附会。尤其是鲁贵“说鬼”那场戏,把蘩漪和周萍的关系在闪回中表现,像拉洋片样。“闹鬼”是有隐喻性的,在银幕上应比在舞台上更有手段去表现。从这一点看,话剧的局限反而成了优势。演员表演时更能注重人物内心情感的酝酿和爆发,表情更加动容,语言也更生动。

    当然,电影的改编困局并不能束缚电影的发展,甚至下一部电影版《雷雨》便能超越话剧,甚至超越原作,为原著注下最好的阐释。因为电影的蒙太奇、内心独白等在信息化时代日益丰满的功能必定会用镜头激起视觉美感、表达深邃意境的造型语言的!这样每一部优秀电影才能直抵人心,感动人心,感动世界!

     
    【详细】
    54654512
  • 恺悌
    2018/4/10 13:02:24
    如果玫瑰色的青春被撕裂?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先期舆论算不上好(少男少女类型中),甚至有人嫌弃广濑爱丽丝身材太壮实。 但秉持着对山崎贤人颜的一贯推崇,这部电影在冬春档衔接期是一定要看的。宣传片中广濑说不上给我什么印象,无关正面负面,就是平淡地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我却通过110集的笑天...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这部电影在国内的先期舆论算不上好(少男少女类型中),甚至有人嫌弃广濑爱丽丝身材太壮实。 但秉持着对山崎贤人颜的一贯推崇,这部电影在冬春档衔接期是一定要看的。宣传片中广濑说不上给我什么印象,无关正面负面,就是平淡地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我却通过110集的笑天...  (展开)
    【详细】
    9286254
  • cycilvyse
    2011/10/14 14:45:04
    虽然不太银河,但是仍有感触--PTU 绝路
    看完电影已经是凌晨了,到现在还不能平复,早上醒来后疯狂搜寻《往事只能回味》的各个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着。

    固然顶着PTU系列的名头,但刘国昌却不是老杜,所以这部片子虽然是银河出品,却是一个十足的异类。如果说之前的《警例》以8号警察寻找自我为主题,仍和PTU的风格有承续的话,《绝路》则已经不再有寻找了,风格上显得异常沉重。或者可以这么说,绝路的主角已经不再是机动警察部队本身,PTU也好
    看完电影已经是凌晨了,到现在还不能平复,早上醒来后疯狂搜寻《往事只能回味》的各个版本,一遍又一遍地听着。

    固然顶着PTU系列的名头,但刘国昌却不是老杜,所以这部片子虽然是银河出品,却是一个十足的异类。如果说之前的《警例》以8号警察寻找自我为主题,仍和PTU的风格有承续的话,《绝路》则已经不再有寻找了,风格上显得异常沉重。或者可以这么说,绝路的主角已经不再是机动警察部队本身,PTU也好,和联胜社团也好,庙街上的各色人等,世间百态也好,都只是盲辉和他的北姑女友的陪衬。真正的主角,已经变成了这对处于边缘生存状态的底层小人物。

    故事的结构也趋向于简单,但时间的维度却大大拉长,从已经看到的第一部肥沙寻枪和《警例》来看,基本都是在一天之内解决整个故事的,而《绝路》的时间却被相对拉长了,从而脱离了PTU系列的“三一律”结构,而影片中贯穿始终的《往事只能回味》甚至不时让我想起蔡明亮电影中经常闪现的老歌情节。

    银河电影惯有的诡异感,剧情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在《绝路》中不再出现,而是被盲辉小夫妻大段的被侮辱,被欺凌场面所替代。而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片名所暗示的小人物绝地反抗也就成为了意料之中的事情。对于一部89分钟的电影而言,导演刘国昌给予盲辉与其女友的篇幅可谓奢侈,着墨之多有时已可让人觉得如爱情片一般。而运用冷暖两种摄影色调来描绘这两个底层小人物的悲喜处境,虽不新奇,倒也不显低俗。影片前半段里北姑接完客为盲辉洗澡,做饭,以及盲辉在女友的怀抱和轻声吟唱中渐渐入睡的场景,很平凡,但却非常非常温馨,让我想起《放逐》中兄弟重逢后的那顿团圆饭。这段场景也和后来他们所遭受的一次次侮辱和威逼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小人物们是无法掌握自身的命运的,故意挑拨的警察,自私自利的老大,携私报复的古惑仔,终于一步步地把盲辉二人逼入了绝境,甚至沦落到为了一个面包而去出卖肉体的境地。

    做为一个大陆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一定是不舒服的。影片中那个北姑的生存状态在激起人同情的同时,也让人无奈地看到,回归虽然已经12年,但大陆人和香港人之间,终归还是缺乏互相的认同感的。这在许多香港电影中的影射已经太多,在此无需赘述。就如同《去年烟花特别多》不可能出现在官方的回归电影名录之中一样,《绝路》也决不可能在内地上映,因为无论怎么剪,似乎都是无法通过审核的。影片最后PTU们在吃宵夜的茶室中的那段对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一鸡死一鸡鸣,庙街有庙街的规矩。警察都要跟,决不例外。我们不是要令他们没饭开。那些混蛋没饭吃,到头来反咬你一口。我们做的是平衡。”

    在许多香港人的心目中,原有的平衡被打破了,而导致这一切的,正是回归。因此,无论是悄然隐身于帮派纷争后摇动金手指的大陆警方(黑社会中的尤勇),还是艰辛生存于庙街的一个底层大陆妓女,都被视为打破了原有平衡的外来因素,以致于那个下象棋的老头在说起北姑的时候,一脸无所谓的样子,这种如《狗镇》与大卫林奇氏的平民丑态,其实是最让人战栗的。港人的这种情节非常复杂,你不能说是仇视,这从《绝路》中摄影机对于北姑的同情镜头可以得到例证,但却是是不舒服,这种关乎意识形态的烦恼,或许对于普通的本港民众而言,实在太过沉重了。
      
    “可惜,警察是要付出感情工作的,但从来不会有人用人道的立场看我们。”

    任达华扮演的森哥最终还是对小人物投注了感情的,希望对盲辉两人有所弥补,而这最终也导致了他自己吃上一刀,因为这也是一种打破了平衡的行为,就像自私自利的阿乐和举止乖张的火爆一样。庙街的生态系统终会对于过火的行为进行修正,并重构平衡。 虽然有点冷血,却又顺理成章。因此,不论是继续在底层挣扎着的盲辉,还是仍然躺在观察室里的森,都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庙街的一切又恢复如常,各色人等又回复到了井水不犯河水的生活中,仿佛就像那个下象棋的庙街老头一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所以要说总结的话,那么《绝路》算是一部偏了题的PTU电影,但却是一部值得鼓掌的作品,虽然这掌声中,会带着不少伤感...... 姑且让我们把这一切先放下,在《往事只能回味》,去体味一下那久违的宁静吧。

    2009-03
    【详细】
    51311769
  • 哲空空
    2017/12/1 8:02:42
    “无耻混蛋”丘吉尔
    本文发表于《方圆》杂志。 看电影,就是看人。 影迷如老餮,电影上映,瞅一眼主创名单,看看导演何人,演员是谁,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至暗时刻》正热映,此片可看,因这三个人:乔·怀特,加里·奥德曼,以及丘吉尔。 乔·怀特,英国新锐导演,文学修养深,起手作就是简...  (展开)
    本文发表于《方圆》杂志。 看电影,就是看人。 影迷如老餮,电影上映,瞅一眼主创名单,看看导演何人,演员是谁,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至暗时刻》正热映,此片可看,因这三个人:乔·怀特,加里·奥德曼,以及丘吉尔。 乔·怀特,英国新锐导演,文学修养深,起手作就是简...  (展开)
    【详细】
    8956216
  • 无敌蘑菇力
    2019/5/20 12:25:07
    《双生》:咬着牙说,我被刘昊然骗进电影院,我不后悔
    18岁的昊然弟弟果然是一见倾心的初恋脸,不过这也并不能阻挡被骗进电影院的小沮丧。原本以为这是刘昊然年幼无知时期接拍的电影,仔细看竟然是在大火的《唐人街探案》《最好的我们》之后拍的,也是很难理解 百度百科在介绍这个电影时,有一段话让看了电影的人有点懵 明明是一个...  (展开)
    18岁的昊然弟弟果然是一见倾心的初恋脸,不过这也并不能阻挡被骗进电影院的小沮丧。原本以为这是刘昊然年幼无知时期接拍的电影,仔细看竟然是在大火的《唐人街探案》《最好的我们》之后拍的,也是很难理解 百度百科在介绍这个电影时,有一段话让看了电影的人有点懵 明明是一个...  (展开)
    【详细】
    1019121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