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01415
  • 昂昂万里
    2019/8/15 6:43:06
    第十三集 Mayday

    那把枪终于响了。又想起了契诃夫的理论,一把枪如果出现在第三幕,就要它在第五幕开枪,Blah,blah,类似的话吧。

    这枪出现在第十一集,Eleanor拿着它指着Lawrence;上一集到了June的手里,也没用上。那个叫Maggie的Matha恐慌逃走时,我其实挺希望June开枪的。我唯一的担心是枪声引来警卫,坏了往外国走私孩子的大事。当June微笑着告诉警卫让他说all cle

    那把枪终于响了。又想起了契诃夫的理论,一把枪如果出现在第三幕,就要它在第五幕开枪,Blah,blah,类似的话吧。

    这枪出现在第十一集,Eleanor拿着它指着Lawrence;上一集到了June的手里,也没用上。那个叫Maggie的Matha恐慌逃走时,我其实挺希望June开枪的。我唯一的担心是枪声引来警卫,坏了往外国走私孩子的大事。当June微笑着告诉警卫让他说all clear时,我已经猜到她会开枪了。我还希望她拿起警卫的机关枪,突突几个,不过这个是奢求了,太不合逻辑。

    我是个狂热的故事爱好者,所以我很喜欢这个最终集。有悬念,有紧张,有游击队打法,有调虎离山,也有胜利。本集一开始许多女人鬼哭狼嚎时,我还以为行动失败了呢。过了几秒才想到这是June她们刚被抓。她们像牲口一样被推来搡去所带来的震撼,不亚于挂在墙上和这剧的其他”惊喜“,或惊吓。最后孩子们成功抵达加拿大。卢克在飞机下面翘首企盼时,我也为他心酸。

    当这一群人走在森林里时,那色彩和人们的步调,妇人和幼儿,包着食物的布,都让我想起了《出埃及记》。然后June在末尾就背诵起了摩西的故事:

    And the Lord said, "I have seen my people in bondage, and I have heard their cry. I know their sorrows and I am come to deliver them from the hand of evil men and to lead my people out of that sorowful place to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出埃及记》主要讲述以色列人如何在埃及受到迫害,摩西带领他们离开埃及的故事。与本集情景何其相似也!

    摩西只是个先知,不是烈士。不知道June会不会成烈士?猜测下一季,大概率不会死,Lawrence继续做她的保护伞。如果万一挂了,我很看好Janine,我认为她可以做June的接班人。

    Serena这边被Fred反告。我等了半天,等来个强奸罪名。June明明有盘录音带寄给卢克的,里面清清楚楚地说了这孩子是爱的结晶。我当时还为卢克一大哭,心爱的老婆在那边找到了新的爱人。搞什么嘛?是不是枫叶国在搞事情?什么阴谋?

    难道下一季会有June来为Serena作证的法庭戏?

    这段强烈不同意,判处Fred诬陷罪名成立,终身监禁!

    飞机场用石头进行的游击战挺有趣的,不过怎么会只有一个警卫没有增援的?

    孩子们也真是安静,看来是被Gilead吓大的,已经没什么恐惧了。

    为什么没多跑出去几个使女Matha啥的?飞机座位有限?

    【详细】
    104091241
  • 万国失恋
    2019/7/31 4:19:37
    史有前例的烂作,豆瓣的虚高评分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2021?12?23更新--- 以下为19年还在当学生时的点评,限于年龄、观影经历与阅历,难免出现抬杠或用词幼稚、激烈、不当的现象,不必再较真。具体争论点由于年限久远已经忘记,所以也不用再与我讨论了。 ------------------- 先说三个最大的槽点: 1
    这篇剧评可能有剧透 ---2021?12?23更新--- 以下为19年还在当学生时的点评,限于年龄、观影经历与阅历,难免出现抬杠或用词幼稚、激烈、不当的现象,不必再较真。具体争论点由于年限久远已经忘记,所以也不用再与我讨论了。 ------------------- 先说三个最大的槽点: 1,一次原谅杀父仇人情...  (展开)
    【详细】
    10356270
  • 艾晨
    2013/8/13 15:55:04
    你若安好,那还得了——《小时代2:青木时代》观后
            有一天,某人在看《金瓶梅》时,心中忽然有些困惑:“根据《水浒传》中记载,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宋朝的尺寸,一尺等于31.68cm,算起来武大郎1.5米左右吧。1.5也没有很矮的啊,都可以写好几本《小时代》了!”
        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最棒的高端黑,而且完全
            有一天,某人在看《金瓶梅》时,心中忽然有些困惑:“根据《水浒传》中记载,武大郎身高不足五尺,宋朝的尺寸,一尺等于31.68cm,算起来武大郎1.5米左右吧。1.5也没有很矮的啊,都可以写好几本《小时代》了!”
        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最棒的高端黑,而且完全是无心之举。对于这类看《金瓶梅》不忘学习和深究的好同志,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话说回来,在“专注黑《小时代》三十年”群体中,别人既然给你贴了这样的标签,你说你其实真的很客观去看待那样一部电影那样一个人,他们也不会信。在他们的定义里,说四娘和《小时代》好话,至少不给差评,那才叫客观。于是冷笑三声之后,索性放开来说。
            昨天一个只看了这篇文章最后一段的群友,给出了三个结论:“评的真刻薄,一个根本无法接近郭敬明的人写出了一篇自以为很了解郭敬明的东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一个劲地骂人家,然后看着人家怎么成功”、“你这样的人,这辈子应该也没法给自己创建一个维基百科了”。我不知道四娘的粉丝是不是也都会有类似的心理,理解、成功、名望,大抵也就是他们觉得可以宽容一切的缘由,他们觉得一切恶评《小时代》和郭小四的人都是出于嫉妒,对于这一类逻辑,我直接冠之以“脑残”之名,这就是我的“傲慢与偏见”。
        用某个朋友的话来讲,《小时代2》就是“比1还2”。所有吐槽《小时代》的东西,我在第一篇影评里已经写的够清楚了,广大网友的各种神来之语也比我骂得更有力,所以这篇文章里我不准备再细述《青木时代》是如何“比1还2”。这么无聊的事情做一次就够了,烂片本来就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而脑残粉是你看着他吃翔,好心想提醒他一下,他还以为你要抢他翔的那些人,无药可救。 所以,既然这是你们所认为的成长的一个阶段,那就姑且让你们成长,等以后你们想起往事就一阵恶心的那天;既然你们觉得这部电影的最大价值是“那是我们的青春”,那我就来和你们聊聊,什么叫做他妈的青春。
        时间应该是2003年左右,我读高三。《萌芽》和《科幻世界》属于每个月基本会买的杂志。有一次逛书店,看到了新书推荐那里摆着一本《幻城》,站着翻阅了一会,被故事情节吸引住了。后来不知不觉就看了半本多,回学校上课去,心里还惦记着结局,终于找了个时间再次跑到书店,买下了《幻城》。那时候我每周的全部生活费是60元,《幻城》的定价是18元。
        那段时间,我好巧不巧地正好看了《圣传》,所以虽然对两本书里都有“你自由地……”这个表达心里有些疑窦,但还是被郭小四那些虚幻精致的文字所诱惑,被故事情节所打动,所以也不觉得白花了那些钱。后来知道成书的《幻城》其实是在之前的短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而那期发表短篇《幻城》的《萌芽》我又正好没买到,更是觉得物有所值。
        那时的《幻城》,郭小四的简介还非常矫情和青春,头像还是那张瘦得神似周星驰的照片,没有现在这般白嫩精致。那时候的春风文艺出版社正火,青春书籍正火,80后作家正火。
        及至后来,我一本接一本地买郭小四的书,《爱与痛的边缘》,《左手倒影右手年华》都还在家里的书架放着。那时候韩寒的《三重门》是我所不屑的烂书,《零下一度》是我看不上的耍嘴皮和小聪明,而郭敬明的《一梦三四年》以及《幻城》里的后记《回忆中的城市》是我最喜欢的两篇文章,是那种还要特意打印出来随时翻阅的待遇。同样的事情,我只复印过《南方周末》纪念张国荣的几个版面。
    那时候,郭小四的身高是一件最大的谜案,网络上随时可以看到“第四维”、“梨落”等ID。但是在《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时,我开始觉得郭小四好像没那么用心去讲述他的那些真实的生活了,——不,他其实更用心了,只是都用在了雕琢文字上,而不是抒发情感上。所以尽管他的文字更加华美,然而内容也更加空洞。
        不过《梦里花落知多少》出来时,我再一次惊艳了。故事情节也好,文字的表达也好,各种幽默、意外、嘻嘻闹闹,很能抓人心扉。那时候我在复读,每周的生活费还是60元,《梦里花落知多少》定价是20元,看到书时身上没钱买,我跑回了学校找班主任借了20块钱再回到书店带回了那本书。如今那本书的背后还留着当时的稚嫩笔迹。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郭小四陷入抄袭官司,他的名声越来越臭,却也很神奇地越来越红。我上了大学,好像一下子觉得没什么意思了。《夏至未至》还稍微翻阅了一下,《悲伤逆流成河》已经丝毫不关注了,只是“悲伤逆流成河”这句话成了平时和同学调侃的常用语。《岛》的第一期第二期因巧合倒还是买了,没记错的话应该也是20元一本,多少还是有点眼前一亮的感觉。《最小说》就完全不在关注的范围了,《小时代1.0》也是别人买了,拿来打发时间看了一下。
        以上就是我对郭小四的书的情感变化过程,矫情点说,也许也可以时候是我品味上的一个变化过程。从2000年之后,网络的繁荣,“新概念”的红火,80后写手群的崛起,一堆参差不齐的青春文学书籍占领市场。惭愧的是我正好好那口,但凡是“青春”标记的书籍,我一概通吃。对所有80后写手虽然说不上如数家珍那样熟悉,但是基本也都略知一二。韩寒的幽默和小智慧开始吸引我,苏德的风格依然不大吃得透,蒋峰的书成了必备品,张悦然的文字仍然不是我的菜,周嘉宁的小情怀有点意思,不过我的最爱其实是庞婕蕾。其他还有徐璐的《1460》成了送人的礼物,张怡微、颜歌、那多、小饭等人的书都是枕边的常客。而在李海洋的《少年杀人事件之后》,我已经都不记得什么时候居然彻底不再想起《萌芽》这本杂志了。
        对青春书籍的各种不加选择,成了大学时很多朋友开我玩笑的引子。但看书杂而多自然不会有什么坏处,反而让自己能够更全面去了解和思考这样的一群人和这样的一件事。大一大二的时候,教汉语言文学的老师还让我在班上、中文班上以及选修课的班上讲了三次80后作家的各种事情,美其名曰讲座。记得那时候对郭小四的描述是“躲在没落王国深闺里的寂寞小太监”,诚然是我不知天高地厚的刻薄之语,引来底下诸多学妹的怒目相对,但是大概那时我对他的印象已经有了自己的结论了。
        之后80后作家群各自发展,学习的学习,转行的转行。韩寒成了公知,郭小四成了别人鄙视你的标签,蒋峰等人依旧红不起来,更多的80后作家则完全不知所踪。留下来还和文字打交道的,都一致投身杂志。韩寒的《独唱团》,郭小四的《最小说》,张悦然和周嘉宁等人的《鲤》,还有笛安的《文艺风赏》、落落的《文艺风象》,这难道不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课题吗?或许有人做杂志只是玩票,有人只是为了赚钱,但更多的人我相信是所谓的坚守自己的追求。
        此时我也已经完全从当初的半吊子郭粉成了彻底的韩粉,郭小四的粉丝群从高中生往下发展,韩寒的粉丝则从大学生往上发展。当然没什么所谓谁高谁低谁优谁劣,可是已经形成各自鲜明的阵列。
        如今郭小四愈发高傲冷艳,大富大贵,他的抄袭被人各种攻击,身高也被人嘲笑得不留半点余地。韩寒则当了爹,卷入骂战,闹了绯闻,依然各种嬉笑怒骂。本来大家各自过活,相安无事。但是现在《小时代》拍成了电影上映了,而且是拍成了一大坨奇烂无比的糟粕,并且公然堂而皇之地占用那么多资源,你还敢在那边大言不惭秀下限说那叫青春!品味可以无所谓高低,但是品德必须有所谓好坏,是可忍,孰不可忍。
        什么叫青春?70、80、90后各有各的成长的时代背景,当然不可能要求都一样。我当然不指望你们有《牯岭街少年杀人》的那种残酷青春,不指望你们有《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那种懵懂青春,不指望你们有《古惑仔》的那种热血青春;你们可以不知道小虎队,不知道beyond,不知道烤地瓜,不知道红黄蓝;听周杰伦长大可以是青春,十年随着《哈利波特》长大可以是青春,看郭敬明长大也可以是青春,连在录像厅看港台三级片长大都可以是青春,可就他妈的《小时代》算是哪门子的青春!
        再牛逼的现在,都有傻逼的曾经。但是傻逼不要紧,你要发展成为脑残那就真没救了。我不会因为曾经喜欢过郭敬明的书而不好意思,可绝对会因为说半句《小时代》是我们的青春之类的话而感到恶心。你们说什么90后要接手话语权什么的,80后各种挣扎不甘心所以诋毁《小时代》,稍微有点脑子行吗?时代更迭是历史必然,可是脑残是种病,半点审美都不顾的追捧那叫纵容。你们这些语文全都是校门口保安教出来的脑残粉懂吗?就这样还敢接手话语权,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客观地讲,各种说郭小四在导演时多认真之类的细节我都相信,真的,我欣赏他的商业头脑,认可并且佩服他对工作的态度,但是他的认真是准备了那么一大锅翔给世人,你让世人还要对他感恩戴德,那是你们脑残粉才会做的事情。没人会反对你说大家不看《小时代》也不会都去看《小武》之类的文艺片,可是不代表你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其他电影都挤掉。你赚你的钱无可厚非,你用你的名牟利也可以理解,可是如此这般恃宠夺财,唯利是图,那叫无耻。
        郭小四在很多采访里说那些拿身高攻击他的人都是人品低下的人,事实上如果不是对身高这个话题很忌讳,他应该是无所谓的才对,不会这么耿耿于怀。不过骂人不揭短,为了不做一个人品低下的人,我这里就不问他为什么放弃治疗了,最后,祝白雪公主和郭敬明过上幸福的生活。
    艾晨
    2013/8/13
    【详细】
    62124235
  • 吾丘尘
    2021/11/21 21:56:04
    拿着一手好牌占据天时,愣是被反手打入深渊

    由于学校有点憨的门禁系统,我赶到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播了十分钟,对于同行的宿友所言的开篇毫无感知。但当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想,无论是一个怎样的开场恐怕都难以挽回它在我心中的形象。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符合关注当下独居女性这个热点,让许多独居女性引发深思。当你独自一人居住时,我觉得不论男女,都需要分外留意独居房屋的安全。当下无论男

    由于学校有点憨的门禁系统,我赶到影院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播了十分钟,对于同行的宿友所言的开篇毫无感知。但当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想,无论是一个怎样的开场恐怕都难以挽回它在我心中的形象。

    这部电影的主题很符合关注当下独居女性这个热点,让许多独居女性引发深思。当你独自一人居住时,我觉得不论男女,都需要分外留意独居房屋的安全。当下无论男女,落单了,对于恶人而言便有了可乘之机。把主题拿捏好,按道理来说,这部电影应该不会太差吧?可事实并不是如此,甚至有点离谱。天时给好了你不要,偏偏要往鬼门关去走,你说离不离谱?

    逻辑上的槽点我就不多说了,太多,从一开始方卉有一个非常要好的独居好友乔小曼,并且分别独居这个安排,到结尾弱女子差点反杀变态医生、无用警察变得超勇,无数的槽点层层环绕,数也数不清,或许满天星也不过如此。

    其实我不太理解的还是对于小吴的安排。保安的存在,是正是邪,在影片中看不出来,那是不是说就有点有没有也无所谓的感觉?所以安排的意义何在?

    我已经无力吐槽,即便是翻拍,能不能也好好对待?难道国产惊悚悬疑电影的出处已经难寻了吗?

    【详细】
    14009564
  • 扯淡的青春
    2018/5/22 17:59:19
    我可能不会爱你,明着就是备胎

    我记得《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在湖南卫视播,还挺火的,也触发了很多人的感想吧,林依晨和陈柏霖两个之间很有火花,所以还能引起别人共鸣!这部剧,说白了,也就是备胎在等着上位。两位青梅竹马,相处一起十几年,潜意识就是好朋友蓝颜知己,说真的,男女之间哪有什么很美好的纯友谊,一般男女好朋友,关系也不会这么腻歪,除了对你真的感兴趣的!

    我记得《我可能不会爱你》这部在湖南卫视播,还挺火的,也触发了很多人的感想吧,林依晨和陈柏霖两个之间很有火花,所以还能引起别人共鸣!这部剧,说白了,也就是备胎在等着上位。两位青梅竹马,相处一起十几年,潜意识就是好朋友蓝颜知己,说真的,男女之间哪有什么很美好的纯友谊,一般男女好朋友,关系也不会这么腻歪,除了对你真的感兴趣的!

    【详细】
    9386171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