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68797
  • 抛开书本
    2020/1/13 14:45:17
    罪人?圣人?正因为他,好莱坞才保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

    文/铃鼓先生

    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毫无疑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高龄高产高质量的导演,近年来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产出优篇佳作,称其为“活着的传奇”毫不为过。作为“好莱坞最后的右派”,也许正因为他,好莱坞才保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

    文/铃鼓先生

    公众号:抛开书本(paokaisb)

    毫无疑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是高龄高产高质量的导演,近年来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产出优篇佳作,称其为“活着的传奇”毫不为过。作为“好莱坞最后的右派”,也许正因为他,好莱坞才保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多元”。

    12162315
  • 老羊
    2017/5/5 17:24:00
    “沙皇走了,来的是约瑟夫·斯大林一世”
    这是那段历史的描述,现转载如下:

    2013年是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事件80周年,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民众举行仪式纪念乌克兰大饥荒事件,追悼遇难的数百万同胞。乌克兰大饥荒是出现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背景下的灾难,据不同的统计数字,有240万至1500万人死于这一事件。

    乌克兰外交部代表多岑科要求联合国承认1930年代发生在乌克兰境内的大饥荒,是针对乌克兰人民的种族灭绝行为
    这是那段历史的描述,现转载如下:

    2013年是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事件80周年,乌克兰共和国首都基辅,民众举行仪式纪念乌克兰大饥荒事件,追悼遇难的数百万同胞。乌克兰大饥荒是出现在斯大林农业集体化背景下的灾难,据不同的统计数字,有240万至1500万人死于这一事件。

    乌克兰外交部代表多岑科要求联合国承认1930年代发生在乌克兰境内的大饥荒,是针对乌克兰人民的种族灭绝行为。他说:“前苏联政权人为造成乌克兰大饥荒,1932年至1933年间共有1000万无辜的乌克兰人因饥饿而丧生,占当时乌克兰总人数的25%。”根据近年披露的前苏联克格勃(苏共秘密警察)档案证实;学术界推算乌克兰当年大约饿死700万—1000万人。但俄联邦政府拒绝承认,推说乌克兰大饥荒是一场悲剧,不是针对哪个民族的预谋。

    今天普京不能钳制舆论自由及媒体报道,斯大林早就在1956年被赶下神坛,俄共久加诺夫之流妄图拿斯大林打垮希特勒的救国功绩,掩盖他制造乌克兰大饥荒饿死1000万人的滔天罪行,在俄国只有百分之几的选票。

    在斯大林推行全国农业集体化期间,盛产粮食的乌克兰农民进行消极和积极的抵抗,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科西奥尔在1930年夏季下令说,乌克兰农民试图扼杀苏联政权,共产党干部的任务就是要到乌克兰农村中收缴藏匿的粮食,让农民也尝尝饥饿的滋味。1932年12月6日,苏共政治局颁布秘密命令,将全乌克兰所有生产资料(农具、牲畜、种子)收归政府直接管辖的集体农庄公有,大量擅长耕作、富于农业经验的乌克兰农户被划为“富农”,全家流放至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导致乌克兰本土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率下降。免于被流放的农户,因为担心被划成富农而不愿耕作,造成1932年乌克兰粮食产量暴跌。预期在全苏联可以收获9070万吨粮食,但是实际上只收获了5500万到6000万吨,减产重灾区是乌克兰。苏联政府征粮食计划2650万吨,实际只搜到1850万吨。1932年8月7日,最高苏维埃颁布新法令规定“盗窃集体农庄财物”可判处死刑。这一法令从根本上禁止农民拥有任何农产品。至1933年1月,有 7.9万名农民根据该项罪名被逮捕,其中4880人被判处死刑。1932年底,斯大林向乌克兰农村派出搜粮队,没收农民的余粮、口粮和种子粮。这几项灭绝人性的惩罚性措施实施数月后,到1933年春天,在全乌克兰爆发极其严重的大饥荒。同时,苏联政府还禁止灾民向外逃荒,乌克兰以及顿河流域同外界的交通被中断,任何逃离乌克兰的饥民都当作“阶级敌人”被逮捕。

    除了饥饿外,缺乏营养、抵抗力下降后导致的疾病感染(主要是斑疹伤寒和伤寒)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尤其是城市。死亡人口中,81.3%是乌克兰人,4.5%是俄罗斯人,1.4%为犹太人,1.1%为波兰人。还有成千上万的白俄罗斯人、匈牙利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和克里米亚鞑靼人死于乌克兰大饥荒。

    乌克兰大饥荒的幸存者说,在1932年到1933年大饥荒达到高峰时,乌克兰农村中甚至出现人吃人,以及在冬季把埋葬的猫、狗、家畜和人的尸体挖出来食用的事件。

    斯大林统治苏联垂30年,又有打败希特勒的丰功伟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声望如日中天。但是功劳不能抵消罪恶,正如名医治好千万人,他蓄意谋害哪怕一个人,也是死罪难逃。斯大林蓄意饿死700万乌克兰人的滔天罪行,终于大白于天下。苏联曾经是世界霸主之一,无数人匍匐在它的淫威之下,总有水落石出的今天。

    -----------------------------------------------------------------

    “沙皇走了,来的是约瑟夫·斯大林一世”
    85201721
  • 小言哥
    2018/1/26 22:33:25
    婚姻,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濒临破裂的三口之家,夫妻各有各的情人,虽同在屋檐下,却少言寡语过着各不相干的生活,唯一的交流方式是冷言嘲讽对方,或是孩子。 原本双方已经计划离婚,在一次争吵泄愤之后,12岁的孩子离家出走,警察的官僚作风只得让他们先求助于志愿组织,而在岳母家寻找时,丈夫从妻...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个濒临破裂的三口之家,夫妻各有各的情人,虽同在屋檐下,却少言寡语过着各不相干的生活,唯一的交流方式是冷言嘲讽对方,或是孩子。 原本双方已经计划离婚,在一次争吵泄愤之后,12岁的孩子离家出走,警察的官僚作风只得让他们先求助于志愿组织,而在岳母家寻找时,丈夫从妻...  (展开)
    【详细】
    9104254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