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001415
  • Linda
    2020/3/6 17:08:56
    惊喜指数有点低
    电影里有几处情节是很动人的。 动物马戏团,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却不滥用,他们想的是让大家开心,要幸福其实很容易,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贪心。 马戏团的像是一家人一样,他们为马戏团奉献,乐在其中,因为老板将大家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想要员工卖力很容易,把他当成自己人就...  (展开)
    电影里有几处情节是很动人的。 动物马戏团,他们拥有神奇的力量,却不滥用,他们想的是让大家开心,要幸福其实很容易,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贪心。 马戏团的像是一家人一样,他们为马戏团奉献,乐在其中,因为老板将大家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想要员工卖力很容易,把他当成自己人就...  (展开)
    【详细】
    12352215
  • 傻酷的风
    2018/1/9 18:19:30
    He's already seen the lefty before he got here,and it's not even suprised,you know?

    1.Every match is a life in a miniature.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迷你的人生.by Andre Agassi.2.Who am I?A gentelman,or a rebel?3.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无论胜负,

    1.Every match is a life in a miniature.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迷你的人生.by Andre Agassi.2.Who am I?A gentelman,or a rebel?3.If you can meet with triumph and disaster,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无论胜负,平心以对.(还有下半句,concentrate on the thing you want to do.)4.John McEnroe:He's already seen the lefty before he got here,and it's not even suprised,you know?Dad:Well,he hasn't seen you.We'll win.5.John McEnroe:Can we touch it?

    【详细】
    9057444
  • 初八的小月牙
    2019/12/9 21:48:44
    原本可以聚焦时代变化却聚焦了家里爱恨情仇的献礼剧

    正在央视看这部剧,剧情走向和主角人物设定实在是不讨人喜欢。

    梁家的家风家训都很好啊,包括想要传达的关于对老手艺的坚守都是很不错的主题。可是你不能披着一层这个皮来传达与这个不相符的人物行为和价值观念。主人公梁鼎文看上去坚持老手艺,可与其是坚守不如说是固执到不能变通,对于手艺的坚守没问题 可是要想传承手艺不能一成不变 而是与时俱进啊。这个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他的行为与自己说的理念并不

    正在央视看这部剧,剧情走向和主角人物设定实在是不讨人喜欢。

    梁家的家风家训都很好啊,包括想要传达的关于对老手艺的坚守都是很不错的主题。可是你不能披着一层这个皮来传达与这个不相符的人物行为和价值观念。主人公梁鼎文看上去坚持老手艺,可与其是坚守不如说是固执到不能变通,对于手艺的坚守没问题 可是要想传承手艺不能一成不变 而是与时俱进啊。这个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他的行为与自己说的理念并不符合。一个坚持仁义礼智信的人怎么会这么不通情达理,这么不考虑自己孩子的感受,也不会换位思考呢,关键是他为什么不能对自己青梅竹马相处二十几年的妻子给予信任呢?

    每次看到他口口声声称阿琴对不起他 我都一头雾水。她卖掉梁家大屋 不是为她自己,是为了救梁伯、家栋的性命 ,也是因为不争气的阿武欠了高利贷,她为梁家付出这么多竟然被赶出梁家 绝望到要跳海 要不是苏林救了她 她就命殒大海了。他为什么要一直误会阿琴 这样一个枕边人都不能信任嘛 明明都是阿武的原因啊 误会代表他不能相信枕边人 阿琴何辜?

    梁舒也一样 自小失去母亲 被迫长大 还要照顾一家老小 可是她不能爱自己的母亲 因为父亲憎恨母亲 并且因为母亲成天闷闷不乐 阿文把痛苦加给梁舒这种做法他有考虑过对孩子的影响吗?梁舒也终于成长为仇恨母亲的人 可当年不是阿文 梁舒又怎么会失去母亲呢?

    还有苏家。苏耀廷确实不地道 可是苏林也没做任何对不起苏家的事情 为什么因为他父亲的错事 而对苏林持有偏见呢? 包括整个梁家人都对苏家如此仇恨 是否有点为了塑造矛盾而激化矛盾呢?

    文哥应该是一代优秀澳门人的代表 可是难道那个时代的澳门人都是老顽固、大男子主义、专制且见识少吗?这难道就是所谓坚守的手艺人嘛(当然 我不否定他善良热心,可是没怎么展现这个啊 ,难道欲扬先抑嘛)

    这个剧如果要凭借梁家来展现澳门的变化发展 我是真没看出来 因为我不太了解澳门 满心期待看到回归前后以及二十年来的发展 没想到却是完全聚焦家长里短 还带这些奇怪的价值观念的传递 以小见大并不到位 因为没有大的视角 如今已经12集了 除了一点点展现了澳门葡萄牙殖民时期对人民的压迫 其他真没看出来太大变化

    既然是献礼剧 就要突出主题啊 为什么塑造一些非正能量观念的人物行为 无论是阿文还是梁舒 我都没办法赞同 也没办法欣赏 就像《渴望》这样的电视剧 你得突出人物性格里美好的一面啊

    (最想吐槽的就是阿武,没担当不正干每天只会添乱还很骄傲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真得看不到什么人性的闪光点,梁家的好家风为什么培养出这种孩子……其实阿文也没怎么继承家风……)

    总得来说 抱着期待来看澳门的二十年风云 可是却看到了当年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的电视剧的影子 说实话我看不到澳门的发展对梁家产生了什么大影响 如果安排在后面 那剧情推进也太慢了 澳门回归这么大的事情 梁家也没什么改变 那么请问聚焦梁家 对澳门回归的叙述有什么反映作用?还有梁家人的脾气观念不值得拿出来大书特书 甚至反映澳门 澳门代表人物难道是这样的人嘛?只会喊口号,却不能知行合一吗?

    一部立意宏大、主题响应时代号召的电视剧 企图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反映变化 可惜太小了没见大 而人物也不能立足时代风云展现出足够的人格魅力 可惜了这些演员配置和主题

    两分给柯蓝和江珊~喜欢她们的演技和人物 而董洁确实不适合十七八岁的小姑娘还是演与自己年龄相符的角色比较好~

    【详细】
    120861466
  • LoveChiyuu
    2018/10/16 13:55:41
    精彩细腻的群戏,老戏骨带新演员,萌上了9by9这个团

    哪位可以帮忙解释一下为什么被杀害的大哥可以和Chee的妈妈结婚呢,泰国的法律是可以一夫多妻制的嘛?到目前还没有评分是怎么回事,难得看到处理得如此细腻的泰剧,没有浮夸的演技和狗血的剧情,导演和编剧的功底了得,而且华人味道很重,像大家说的是溏心风暴的感觉,画面质感又像韩剧。看到第二集,希望剧情节奏保持下去。

    哪位可以帮忙解释一下为什么被杀害的大哥可以和Chee的妈妈结婚呢,泰国的法律是可以一夫多妻制的嘛?到目前还没有评分是怎么回事,难得看到处理得如此细腻的泰剧,没有浮夸的演技和狗血的剧情,导演和编剧的功底了得,而且华人味道很重,像大家说的是溏心风暴的感觉,画面质感又像韩剧。看到第二集,希望剧情节奏保持下去。

    【详细】
    9708166
  • feifeiRun
    2022/4/27 11:15:01
    佛洛依德和马克思的孩子们

    上海疫情,在单位封闭了半个月,回家又关了一个月。坐牢的滋味,每个人都真切地享受了一遍。五点起床一样抢不到菜,看新闻又可能被气出问题。人在家中坐牢,工作却一点不能拉下,元宇宙的乐趣尚未到来,饿肚子的危机已经满溢。

    还是看喜剧演员转行导演的悲剧吧。

    这部切割术一开始设定绝妙,但高开低走,节

    上海疫情,在单位封闭了半个月,回家又关了一个月。坐牢的滋味,每个人都真切地享受了一遍。五点起床一样抢不到菜,看新闻又可能被气出问题。人在家中坐牢,工作却一点不能拉下,元宇宙的乐趣尚未到来,饿肚子的危机已经满溢。

    还是看喜剧演员转行导演的悲剧吧。

    这部切割术一开始设定绝妙,但高开低走,节奏拖沓,9集最后为了保证下季下的hook几乎是在欺负观众了。

    首先注意到的,是卢蒙公司的科贝尔的制服,接待处,公司建筑风格,基尔的侧面浅浮雕风格,有东欧和前苏联的美学影子,但说它是斯大林风格是不准确的,苹果风格的苹果剧,乔布斯孜孜以求的方尖碑式庄严洁净,在剧里面贯彻了大致一小半。老大哥化身蓝绿晶体管,不仅满足于在从外部观看你,还深入脑体,将你人格解离。

    但看完9集,也不知道卢蒙公司的目的是什么,看这个剧情走向,大致是要滑向买办政治的阴谋论,所谓“基尔的孩子”,也无非重复了技术进步被集权洗脑术利用的政治学老路。被关在break room里接上测谎仪,这件事无需太高超的手段,乌姆里奇对哈利波特做过,白色恐怖对小四的父亲也做过,一间炎热的房间和一支笔,一堆写不尽自己罪状的白纸就够。格列佛游记中,某国思想警察的工作是检查人们的大便,以此来确保没有不适宜的思想被生产(排泄)出来,世界在进化,如今保安大叔不需要翻大便,从源头开始做切颅术即可。果然先进,洁净了很多。

    马克思的话不好多说,不说也罢。

    另一方面,主角Mark·S之所以愿意来卢蒙接受这份工作,全是因为情感受创,爱妻车祸惨死以后就陷入了危机。这和受到创伤而将自己原本人格压抑,解离的心理症候——人格分裂症是一致的。假定悲惨的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分裂出一个承受痛苦,压力,和精神压力的人去承受。正如戴文在分娩中心遇到的孕妇,将部分的自己分裂出去承受孕产的痛苦,剩下的自己即可安享轻松惬意的生活,不过是代孕故事的另一个转喻版本。

    新人格,baby人格,从出生就受到母亲(科贝尔)的严厉教导,训诫,但随着新人格的成长,也必然会遇到代际冲突,对权威的不信任和挑战,小分队的密谋,反抗,研习的都是这条道路。

    人格既然能一分为二,自然也可以一分为四,四分为八,乃至无穷尽,夸张如污鬼大群,有上千人格齐聚一身的情境,无法统合的自我和分裂成碎片的记忆,每一个,都受人操弄,被人控制。

    谋求统合,在个人,在时间流中是自我认识的路,在社会,是不同阶级群体寻找共识的路。但时间行至21世纪,没有佛洛依德也没有马克思,只有“基尔的孩子们”,分裂的污鬼。

    【详细】
    143621268
  • 快乐小媚媚
    2021/1/14 16:25:47
    不怕足球力量大 就怕足球有文化
    少年托比所在的猛兽队最后能夺冠,实至名归,在球进的那一刻,得到的不仅是分数,更是少年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每天放学后刻苦练球后,突破自我,自信的再度崛起。 电影的主角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托比,托比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中国父亲,这名温文尔雅的中国语文老师...  (展开)
    少年托比所在的猛兽队最后能夺冠,实至名归,在球进的那一刻,得到的不仅是分数,更是少年们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下,每天放学后刻苦练球后,突破自我,自信的再度崛起。 电影的主角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托比,托比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的中国父亲,这名温文尔雅的中国语文老师...  (展开)
    【详细】
    13137215
  • 柚子小姐
    2016/12/1 16:48:11
    为了能让你醒过来,我祈祷着就算去领养院也没关系
    一开始对这部是真没什么关注,隔壁两家都是未播先火,什么卡司啊、预告啊、发布会啊都能提前炒一个月,这部真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偶然的一次机会,瞄了眼简介就被 “讲述一位爸爸照顾患有小儿痴呆、记忆丧失的女儿过程中,体悟到人生价值的故事” 这段话深深吸引住了,我一项是对这种亲情题材毫无抵抗力啊啊啊~~
    一开始对这部是真没什么关注,隔壁两家都是未播先火,什么卡司啊、预告啊、发布会啊都能提前炒一个月,这部真是低调的不能再低调了。偶然的一次机会,瞄了眼简介就被 “讲述一位爸爸照顾患有小儿痴呆、记忆丧失的女儿过程中,体悟到人生价值的故事” 这段话深深吸引住了,我一项是对这种亲情题材毫无抵抗力啊啊啊~~
    8204315
  • 黄大仙
    2008/1/15 23:41:25
    一部香港节奏的卡通
    无论从片子的节奏,枪战镜头运用以及煽情配乐无一不透着港片的惯用套路。不过这种套路确实比较抓人。不知为什么,许飞的配音总觉得有那么些许港台腔
    无论从片子的节奏,枪战镜头运用以及煽情配乐无一不透着港片的惯用套路。不过这种套路确实比较抓人。不知为什么,许飞的配音总觉得有那么些许港台腔
    【详细】
    128269
  • DUANG
    2022/10/1 10:28:17
    作为民航从业者来夸一下这部片的严谨性

    前天刚刚参加了两年一度的空中应急训练,机组好乘务组联合演练+空中急救医疗知识的学习,然后今天就看了这部电影,一开始我还是带着挑刺的眼光去观看这部电影,到最后不得不被这部电影的专业性和严谨折服;

    先抛开剧情不谈,毕竟这是一件真实故事,剧组适当的艺术化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从飞行机组的角度来看,很肯定的是肯定有南航的

    前天刚刚参加了两年一度的空中应急训练,机组好乘务组联合演练+空中急救医疗知识的学习,然后今天就看了这部电影,一开始我还是带着挑刺的眼光去观看这部电影,到最后不得不被这部电影的专业性和严谨折服;

    先抛开剧情不谈,毕竟这是一件真实故事,剧组适当的艺术化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从飞行机组的角度来看,很肯定的是肯定有南航的大佬参与审片环节,飞行机组的喊话和程序都是很标准的,举个例子:南航执行疆内机场一般都用737-800型飞机,在片段“直飞乌鲁木齐上空的时候”,机长黄晓明先接通了“航向选择”模式然后再接通的“水平导航”模式,这样做的原因有二:1:大角度转弯的时候水平导航坡度限制30度,航向选择是25度,我们真实飞行的时候也喜欢先接通航向选择来防止坡度过大可能会导致“bank angle”警告出现,坡度稳定后再接通“水平导航”非常符合现实机组运行习惯;2:先接通航向选择飞过去可以节省通过修改机载电脑CDU执行的时间,至少省去了十秒的步骤;可以说是非常严谨的

    飞行机组的喊话、高度变化改变,频率调制都没什么很大的问题,基本符合手册要求,这个必须给个很大的赞????

    客舱方面,有些人可能会说为什么有医生还要坚持去检查他的证件,人命关天啊,这个就不得不说到机上紧急医疗包的使用了,片子里面可以看到乘务长从行李架上拿下来的黑色小包包就是紧急医疗包,这个包分为内外层,外层的设备是允许机组使用的,但是内层的设备(如硝酸甘油、肾上腺素、四个注射器、生理盐水等专业设备)是必须要专业医生才能使用的,这就是为什么要一直检查张一山的执照; 并且还有一个细节,一开始乘务长没有寻找到医生的时候,就只用了绷带进行包轧止血,这也就是机组可以使用的权限了,机组只能做“必须的、基本的”医疗看护,在这方面片子的严谨性又加了一分;

    抛开片子艺术化的情节不谈,这部片子还是很令人感动的,不管是医生的值守和乌鲁木齐机场的深夜加班,不管是乘务长的悉心照料还是空军协调空域的效率和直爽,都不禁让人热泪盈眶,有人说在这个时代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主旋律感人的电影,那么我想说的是正是我们应该去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美好,人与人之间存在善良、互助,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好,我们正是因为得相信这个世界有一个完美的圆,才会让世界更善良。

    146791225
  • 你好忧愁
    2021/9/28 22:11:26
    莎士比亚与奥逊威尔斯

    (发表于《陀螺电影》)

    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

    (发表于《陀螺电影》)

    从奥逊威尔斯到黑泽明,从波兰斯基再到几年前的贾斯汀·库泽尔,莎士比亚的这出“提到名字就会引来厄运”的苏格兰话剧一直饱受世界各大名导的青睐,被多番搬上银幕。可是,至今为止,似乎还没有任何导演能够完全征服这个故事。就连黑泽明都得另辟蹊径,完全地改动故事的时代背景和剔除莎翁原著诗性的话语,才能把这出被排演了几个世纪的经典烙上自己的印记。

    而乔尔·科恩的这次改编,则古典和先锋性兼备。这部电影是他离开了兄弟伊森之后的一次单飞,不过这并不代表着这是一次孤立无援的创作。乔尔还是和一位伟大的天才艺术家共同创作着。《麦克白的悲剧》是一部100%的科恩电影,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一部100%的莎士比亚作品。

    《麦克白》讲述了忠诚勇敢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在一场胜仗后遇见了三个神秘的女巫。她们寓言麦克白很快就会取代现有的苏格兰国王,自己登上王座。麦克白不信女巫的话,但是权利的诱惑始终在他的心头挥之不去地盘旋。在妻子的诱导下,麦克白终于觉得实现女巫的寓言,在庆功宴的夜晚刺杀了醉酒的国王,取而代之。

    当上国王后,麦克白因为女巫的预言变得疑神疑鬼,易怒暴躁。被他杀死的昔日旧友的鬼魂也开始纠缠着他,让他不得安宁。时日不长,麦克白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暴君,麦克白夫人也因谋杀的阴影陷入癫狂,神智不清。

    最后,国王的儿子带着亲信旧部从英格兰借兵杀来,杀死了麦克白,夺回了王位。

    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充满了对人性贪婪丑恶的深入刻画。对于麦克白和其夫人深陷人性黑暗面,走向自我毁灭的精湛描写,让这部话剧成了一个文学经典,麦克白也成了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象征性人物,几百年来被无数名角扮演。

    苍凉而邪恶,是科恩电影常见的基调;自毁的悲剧主角,也在科恩作品中屡见不鲜。从《缺席的人》到《老无所依》,甚至到黑色喜剧《冰血暴》,这一个个虚无的谋杀者中都能看出麦克白的影子。

    《麦克白的悲剧》不是科恩第一次改编文学经典了。乔尔和伊森之前已经将《奥德赛》改编成了一部颇具自己个人风格的荒诞美国南方神经喜剧(《逃狱三王》)。可是这一次,科恩放弃了炫耀自己在剧作和台词方面的强项,反而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莎翁原著的情节和语言。这一次,科恩的全部精力都花在了对视听语言的构建上。

    科恩的上部电影《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是他第一次尝试从胶片摄影转移到电子摄影,而从最后的成片,观众也能看出视觉效果上的些许生涩——有些镜头背景的绿幕过于明显,而另外一些镜头调色则显得过于平庸和偏白。这次,有了莎翁扎实雄厚的文字作为基石,科恩可以全神贯注地调教和掌控电子摄影。

    最后呈现的结果,也是令人瞠目结舌的:迷雾中朦胧的憧憧人影;极度特写下如雕塑般深邃,却又有些扭曲的面孔;20年代表现主义式的几何构图;黑白冲突对立明显的光影...如果说从文本上,科恩是站在莎氏的肩膀上的话;视觉上,《麦克白的悲剧》则是对奥逊威尔斯的一次招魂。如果有时间和能力细细拉片的话,你甚至可以找出,这个尖锐的高塔是似乎是来自威尔斯的《奥赛罗》;这个倾斜的木屋仿佛是出自《午夜钟声》;投射到人脸上的一道道如锁链般的阴影则让人想起《审判》...

    这并不是说科恩的新作只是单纯对名家的一次模仿。尽管不是自己的文本,导演本人的作者印记在各种细节和对原著的改动中清晰可见。比如,原著中著名的女巫三姐妹,在影片中由一个演员饰演。一开场,皱纹深邃面目狰狞的女巫扭曲着自己的身体,蹲坐在沙漠之中。原文三姐妹来回的盘算和谋划从演员一人口中说出,声音忽高忽低,表情风云变幻。邪恶神秘的三女巫在科恩的镜头下,成了一个喃喃自语的精神分裂患者。对畸形异类和癫狂人物的偏爱一直是科恩的特色,莎士比亚的女巫也被重构成了科恩的小丑。

    表演风格上,科恩也延续着自己一贯的风格。虽然麦克白的别称就是“苏格兰戏剧”,但科恩并没有要求主演们试图模仿苏格兰口音,而是保持自己的原本口音。因此,苏格兰将军(丹泽尔·华盛顿饰演)和其夫人(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都操着一口现代的美国口音。不符史实的口音并不会让观众出戏,反而可以产生一种布莱希特式的离间效应,强调了影片本身的舞台性和戏剧性。当莎翁的文本不再以观众熟悉的英式抑扬顿挫的发音被念出,而是被华盛顿附以流畅而粘稠的美式黑人口音,这种对文本节奏和侧重的重组仿佛也赋予了文本新的内涵和引意。在华盛顿的演绎下,麦克白不再是以往的野心勃勃却备受良心拷问,挣扎在道德和欲望之间的反英雄;而是在军旅生涯之间耗尽一生,年迈之时终于下定决心去夺取权利的悲剧人物。

    在一场很能彰显科恩风格的戏里,由黑人演员饰演的麦克德夫之子问母亲,自己流亡的父亲是否是个叛徒。这场戏的语言风格在黑人口语和莎士比亚的诗词之间来回切换,在体现了科恩式荒诞的黑色幽默的同时,其语言的现代性和亲切感也迅速拉近了观众和这两个边缘角色的距离,让他们不久之后宿命性的灭亡更加悲壮沉重。

    每次莎士比亚被重新改编,创作者都会试图赋予其新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比如,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内外百老汇就上演了无数映射特朗普的莎剧改编——特朗普可以是麦克白,也可以是李尔王。但是,科恩却没有这么做。他的视角和手法是极度古典的,如果不认识这些演员,你完全可以以为这是一部和奥逊威尔斯同期的电影,毕竟充斥着全片的表现主义光影和构图比起2021年,更像是1941年的产物(当然,电子摄影偶尔还是会“露怯”,比起胶片的颗粒感显得过于光滑)。

    但是正是这种古典,让本片有了一种超越了时代的普世性。《麦克白的悲剧》和莎士比亚的原著一样,尽管有着极其精确的时代背景,却是一部跨越了时代的艺术作品。莎翁的文字至今仍保持着隽永的诗意,科恩的影像也会如此。

    【详细】
    138902629
  • 放飞
    2021/2/12 17:58:21
    结局一言难尽。
    前面剧情就一直出差,带吃的,回来,吃东西,阴谋在这一段很平淡,但是第8集揭秘之后,进入主线剧情,就比较好看了,但是结局好烂啊,吉恩一看就知道不会想要王位啊,而且他很聪明。 说一下我觉得b站的这部剧里的弹幕氛围挺恶心的,到处磕CP,就一个台词一个动作都能各种解读,...  (展开)
    前面剧情就一直出差,带吃的,回来,吃东西,阴谋在这一段很平淡,但是第8集揭秘之后,进入主线剧情,就比较好看了,但是结局好烂啊,吉恩一看就知道不会想要王位啊,而且他很聪明。 说一下我觉得b站的这部剧里的弹幕氛围挺恶心的,到处磕CP,就一个台词一个动作都能各种解读,...  (展开)
    【详细】
    13213217
  • 贺小玩
    2019/7/29 20:16:21
    【轻微剧透】一部好看但不算优秀的太空剧

    当我看到经典太空科幻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星芭儿” 凯缇·萨克霍夫再一次出演太空剧时,我就知道这剧非看不可了。 凯缇·萨克霍夫再一次出色的演绎了一个人类女战士,但我们等会儿再来夸她,我想先聊聊这个剧本身。

    故事很简单,一个看似比人类技术文明更高级的外星建造物有一天突然降临在地球,并不停对外发射信号。在不知道外星文明是善是恶的情况下,人类资深宇航领队尼可( 凯缇·萨克霍夫饰)临

    当我看到经典太空科幻剧《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星芭儿” 凯缇·萨克霍夫再一次出演太空剧时,我就知道这剧非看不可了。 凯缇·萨克霍夫再一次出色的演绎了一个人类女战士,但我们等会儿再来夸她,我想先聊聊这个剧本身。

    故事很简单,一个看似比人类技术文明更高级的外星建造物有一天突然降临在地球,并不停对外发射信号。在不知道外星文明是善是恶的情况下,人类资深宇航领队尼可( 凯缇·萨克霍夫饰)临危受命,带领一艘载有各种人类优秀人才的宇宙飞船,前往外星建造物发射信号的接受地,探明外星文明的真实意图。而她的科学家丈夫则留在地球上试图破译信号,和外星建造物建立联系。

    整季故事就围着这两条线展开。主线尼可团队会经历外太空探险几乎所有会遇到的危险,换句话说,是经历现在所有太空剧和太空题材电影中都会出现的梗。比如被外星生命寄生的船员,在封闭的太空船里和怪物周旋的恐惧,太空行走时一定会出现的意外,人工智能的觉醒等等。其中一个船员在被外星文明控制大脑后,自己脑海中出现了另一个我,这位船员和另外一个自己对话的情形像极了那位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天天”精神分裂“的博士。

    要我说这个情节这就是对《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致敬,看过《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人一定会觉得又熟悉又好笑。推特上有一位网友说这部剧简直就是所有太空剧的融合,我觉得说得非常准确,这个大杂烩一定程度上这会让喜爱这类深空探索题材的人看得津津有味,如果是从来没接触过这样题材得,我觉得会有一种新颖感,但是问题就是大杂烩的故事可能不会那么精致,会让那些精益求精的人挑毛病,在剧中有一些情节确实让人比较喷饭。比如说第一集的”政变“,我觉得简直是为了”政变“和塑造尼可这个角色强行让另外一个角色死亡。一个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任务,在明知领队和副领队可能会有大矛盾的情况下强行让两人搭班子,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妥,虽然这正是1,2集要讲的故事。

    前期虽然故事和冲突可能弱一点(不那么合理),但是镜头剪辑打光和有些专场真得很精致,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剧的有些转场。我个人认为第一季的的第四集是最好的,这一集利用深度休眠技术这样的科幻元素讲述了尼可的过去和她的心结,我觉得她最后的选择非常令人回味,这一集也是对我触动最大的一集,具体的情节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想说就像生活中我们每个普通人一样,在面临选择时,哪一个是正确的抉择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希望我们也能有勇气按下那个”EXE“按钮,即使我们将背负痛苦继续前行。

    有人说这部剧就是《湮灭》+《降临》+《 普罗米修斯》+《星河战队》+《异形》,我觉得可以再加个《太空堡垒卡拉狄加》+《异星觉醒》,这些片子的一些经典情节这部剧确实是用到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些地方总是感觉没有用到劲。

    好了,说了这么多无聊的,来夸夸女主。凯缇·萨克霍夫其实真得给这个角色加分了,我感觉别人来演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效果,尼可在各方面都很生动,无论是冷静的战士和有担当的领袖,还是面对爱人时的俏皮和娇羞,考虑到尼可这个角色本身,这种反差演出来其实不容易,有时候你搞不清到底是她演技好还是这就是演员本身的魅力。我真得爱死她的一些微表情了。我记得《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她把原本设定是男性的”星芭儿“演出了国民情人的结果,非常的有个性。而《外星生命》这部剧因为前期一些强行冲突的戏让冲突和戏剧效果只浮于表面,但是每次她出现,我感觉所有的东西都回到了正轨上,如果不是因为她,我可能半途真得会弃剧,从某中程度上讲,她救了这部剧。

    总得来说,这部融合很多元素的剧,缺点其实很明显,我觉得就是人物塑造和一些不合理的情节,配角其实并不出彩,很难让人记住,这可能和剧中用完一个人就”丢“一个人,再把另外一个船员直接叫醒有关系。不过说回来人真得是最宝贵的资源啊。

    这部剧,如果你是”星芭儿“的粉丝,我觉得绝对强烈推荐,不看会后悔的,难得看她再演太空剧,驾着飞船的样子简直要把我看哭了。希望第二季的剧本可以好一点,至少让某些情节不那么强行,我觉得就完全可以了。不过我觉得第一季制作还算精良,如果你能忍受前期部分喷饭的情节,到中后期了,还是可以一看的。

    【详细】
    103521751
  • Yuruky
    2017/10/21 14:15:25
    我们在坚持什么,使它成为了正确?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什么最珍贵?” 有的人混到政府高官,因贪污受贿只能在牢里度过余生;有的人曾是风光体面的医院院长,却老来痴呆没有家人陪伴。 黄金屋、颜如玉,到底什么是最珍贵的? [视频] 10月14日上午,华语导演李霄峰的第二部长片巨作《追·踪》(Ash,2017)在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什么最珍贵?” 有的人混到政府高官,因贪污受贿只能在牢里度过余生;有的人曾是风光体面的医院院长,却老来痴呆没有家人陪伴。 黄金屋、颜如玉,到底什么是最珍贵的? [视频] 10月14日上午,华语导演李霄峰的第二部长片巨作《追·踪》(Ash,2017)在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  (展开)
    【详细】
    8877262
  • Mophister
    2009/9/14 0:42:48
    人生啊,生活啊
    Walter是大学教授,12年来一直在教一门课,写了四本书,看起来很忙,是美国中产中的中产。
    Walter以前住在纽约,却没去过百老汇,没去埃利思岛参观过自由女神像,显然是个不太会给自己找乐的人。
    儿子在伦敦,老婆passed away,自己一个人过孤单和寂寞是肯定的。
    老婆是玩classical music的,老Walter也试图从钢琴中找到点渐渐接近晚年的乐趣,然而一连请了四
    Walter是大学教授,12年来一直在教一门课,写了四本书,看起来很忙,是美国中产中的中产。
    Walter以前住在纽约,却没去过百老汇,没去埃利思岛参观过自由女神像,显然是个不太会给自己找乐的人。
    儿子在伦敦,老婆passed away,自己一个人过孤单和寂寞是肯定的。
    老婆是玩classical music的,老Walter也试图从钢琴中找到点渐渐接近晚年的乐趣,然而一连请了四个老师,都没啥效果。
    Walter尽量少的讲课,总是看起来集中精力于写书,他不谈论自己的工作,不接受学生晚交的论文,连自己的co-writer的论文,都懒得去宣讲,工作对于他来讲实在是冥顽不灵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Walter不拘言笑,整天一副苦瓜脸,与人相处毫无热情,跟人讲话能糊弄就糊弄,想必教授们之间是很难有好朋友了。
    如果不是必须要去宣讲,如果不是碰到Tarek,如果不是又刚好碰到路边敲鼓的黑人兄弟,可以想见老Walter的余生一定是过得不悲惨但也会极没意思。
    这个时候,Walter遇到了Tarek,一个没有绿卡,没有正经工作,整天玩音乐的小伙子。
    本来是毫不相干的两种人,本来是生活境况完全迥异的两个人,这个时候遇到了。整个练习敲鼓和Tarek被拘留和驱逐的过程改变了Walter,他第一次近距离参观了自由女神,观看了歌剧魅影,摆了地摊,当过了街头艺人。
    虽然老Walter最后还是鲜言寡语,但他却找到了一个好玩的事儿,平静单调呆板的生活被打破,整个人重获新生。
    好的电影经常讲述生活的道理,通过活生生的人物和故事,潜入人们被自己忽略的内心世界,激发出这样或那样的火花。
    其实,人们又何必从光影世界里寻找精神层面的道理,现实世界不同样是那么有戏剧性么?看看我们熟悉的人从昨天到今天的变化,看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感受自己每天的喜怒哀乐,去放大这些,不要让无聊的事物占据我们感受心灵的时间,我们的心灵也会敏感起来。
    【详细】
    2329841
  • 部屋君
    2022/2/9 2:44:32
    “不做ai不行吗?” 别担心不是催婚剧
    日剧。吸引我的一个点是题材极其丰富,可以通过看日剧了解到自己没有接触到、所不知道的领领。 看热评中,有不少担心这部剧会是催婚,甚至有人直接说这就是催婚剧,不懂这部分观众是怎么看出来的,可能是看一集就着急下结论了,但其实在第2集女主就对家人出柜了,有她反对被催...  (展开)
    日剧。吸引我的一个点是题材极其丰富,可以通过看日剧了解到自己没有接触到、所不知道的领领。 看热评中,有不少担心这部剧会是催婚,甚至有人直接说这就是催婚剧,不懂这部分观众是怎么看出来的,可能是看一集就着急下结论了,但其实在第2集女主就对家人出柜了,有她反对被催...  (展开)
    【详细】
    14204215
  • 欢乐宋
    2007/1/4 22:53:05
    当金钱都不能够引起任何情绪的时候。。。
    —— 也许,只有鲜血和人命,才可以聊解这人生的无趣吧?

          《新警察故事》,在最后五分钟之前,我一直是冷眼旁观的。不是不好,但并不特别。
           成大哥很好,那样的硬汉子,终于也显露了更多人性。会流泪会颓废的他,比从前神话般的形象更亲切
    —— 也许,只有鲜血和人命,才可以聊解这人生的无趣吧?

          《新警察故事》,在最后五分钟之前,我一直是冷眼旁观的。不是不好,但并不特别。
           成大哥很好,那样的硬汉子,终于也显露了更多人性。会流泪会颓废的他,比从前神话般的形象更亲切也更可信。若想做英雄或者枭雄,当真是需要舍弃感情的。只要有爱,便有罩门。虽然电影里面的英雄总能顺利救出爱人,但那只是电影。不过,若是将一个人的爱一一击碎,也等同于将他逼到了绝境,或者,就此彻底解决此人,或者,就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来。后者,便可以成为英雄吧?
           小谢也很好,那么阳光开朗,几乎让人不能记起那些现实里曾经喧嚣的过往纠缠。
           而那生死相随的爱情同样很好,看见他们同生共死的决心,不是不感动的——但,感动,也就那么多。毕竟,看多了真戏假情,已不会太当真。而且,现在的我,总以为,平淡时相知相守的耐心比危难时不离不弃的勇气也许更需要运气和努力。

           直到最后,看见祖伤痛的目光和泪水……
           看见他们残忍地以他人性命取乐,当然会难过,会不舒服。我甚至相信,即便是他们爸妈的性命,他们也是不在乎的。不会亲自动手,只是因为长年被斥责或者被压制形成的惯性,看见了就习惯性地想逃,想逃开那些唠叨和责骂,即使手里拿着最先进的武器,也不能够帮助他们有勇气挺直胸膛站在自己的父母面前。
           原来,这只是一群孩子而已。他们和普通孩子的不同在于,他们的成长只依赖金钱。所以他们个个外表光鲜亮丽,却没有感情,没有灵魂,通俗点说,没有人性。因为,从未有人向他们注入过感情,那些美好的感情——关怀,喜欢,爱。
           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成为天使或魔鬼。小谢,本来也是有机会沦落的。把他的一心向善都归功于成大哥早年的无心善举未免太过牵强,但定然也是有着很多善良的人给予他美好的感情,他才能够这样坚强而积极地活下来吧。对于成来说,小谢,就是他的天使。而祖,则成为了恶魔。
           既然只拥有金钱,那就用金钱来聊解人生的无趣吧;既然连金钱都不能引起任何情绪,那么,只有鲜血和人命,才可以发泄心头的怨郁。但其实,若是能有一些关怀一些温情,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当看见那个孩子举起枪,但是听见成大哥叫救护车的喊声,终究还是没有扣动扳机……有同情在心底悄悄滋长。
           当看见最后祖在父亲责骂声中伤痛的目光和泪水,忽然间,前面那些恶魔行为仿佛被忘记,只觉得心痛,眼前的,不过是一个得不到爱而发泄怨气的任性的小孩子而已。有一瞬间,甚至荒谬地想,让成大哥救下他收留他给他一个正常温暖的生活吧,让他,也可以像小谢一样阳光开朗地生活下去。
           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到如今,这样的结局,是祖唯一能够选择的。即便是个孩子,也必须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无论前因为何。
           我想,祖的父亲会后悔,他应该后悔。这样的结局,其实对他们才是真正的报应。

           我们有着丰富的世间情感,但我们缺少金钱权势。于是我们痛并快乐地在生活中拼命挣扎甚至出卖情感以获得那些我们所希冀的。
           他们,一出生就拥有我们难以企及的金钱家世,只是,再难享受到普通人家的温情。他们,是否也曾希望能够用金钱换来一些感情?
           当我们终有一天,成为他们,拥有财势却失去感情,真的,就是最好的结局么?譬如,祖的父亲……

           这部影片,到最后,只有祖的目光和泪水,令我耿耿于怀,难以忘记。

     
    【详细】
    11072124
  • 傅红雪
    2011/6/1 21:01:17
    想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没错,但把法老杀死就是你的不对了
    一个朋友很喜欢看,看了N遍之后还想看,在他的强烈推荐下,看了一下,我一般不看恐怖、暴力、血腥的片的,这部片有些地方确实把我下了一跳。 古埃及法老的宠妾很漂亮,她和大祭司相爱也没有错(虽然她不该),但是错就错在她和他一起把法老杀死了,注定了他们最后也不能在一起...  (展开)
    一个朋友很喜欢看,看了N遍之后还想看,在他的强烈推荐下,看了一下,我一般不看恐怖、暴力、血腥的片的,这部片有些地方确实把我下了一跳。 古埃及法老的宠妾很漂亮,她和大祭司相爱也没有错(虽然她不该),但是错就错在她和他一起把法老杀死了,注定了他们最后也不能在一起...  (展开)
    【详细】
    4972215
  • 糕员外
    2018/1/13 15:10:40
    记百年校庆时的一次经历,及何为生命的意义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一个本该在七年前上映的片子。于是我想起了七年前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清华百年校庆的那一天。好快啊,2011年是个似乎很近的年份,却也已经是七年过去。

    那天天气特别好,大家伙胸口别了小红花,写上姓名和班级,在学校里喜气洋洋地走来走去。饭局多到数不清,中午在东门外一家餐馆聚餐,我们年级能来的坐了两桌,隔壁桌的老爷爷老奶奶说是西南联大时期的校友。上午好像在学院参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一个本该在七年前上映的片子。于是我想起了七年前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清华百年校庆的那一天。好快啊,2011年是个似乎很近的年份,却也已经是七年过去。

    那天天气特别好,大家伙胸口别了小红花,写上姓名和班级,在学校里喜气洋洋地走来走去。饭局多到数不清,中午在东门外一家餐馆聚餐,我们年级能来的坐了两桌,隔壁桌的老爷爷老奶奶说是西南联大时期的校友。上午好像在学院参加活动,拍了照片,具体经历我也记不清了。博客大巴也不能登录了,要不还能刨出点来陈年往事。

    我只记得那天下午,本来约了去看一位教授,他说有个老校友找他说事,你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一起来听听。我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到了畅春园,看到教授和一个比他更老的老人坐在大厅的沙发上。我们乖乖地坐在一边听他们讲话。

    听着听着,发现听见了历史。

    老人叫王伯惠,四川人,1923年出生,16岁考上西南联大土木工程系。西南联大就读期间,王伯惠弃笔从戎,加入孙立人将军麾下的中国远征军新一军38师,担任随军翻译官和技术官员的工作,深入印缅战场。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将军安排他在东北创立清华中学(现鞍山市第一中学),他又兢兢业业当了几年中学校长。49年以后他留在东北,在辽宁省交通厅从事自己的本专业工作桥梁工程,是桥梁工程领域的专家。退休后他一直为新一军的事业四处奔走,致力于恢复在广州修建的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印缅抗日阵亡将士公墓。这座公墓为纪念牺牲于国外印缅战场2万7千名抗日烈士所建,已经在战争和文革中损坏(在1993年被市府定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以后,他又投入巨大的心血联合海内外老兵编辑“中国驻印军印缅抗战”和“二战名将孙立人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两书。

    以上是当天我听到他讲述的个人经历。他找到我的那位老师,好像也是为了这本文集的编纂和出版事宜。(更详细的介绍请点击这几篇文章《【讣告】沈阳新一军老兵王伯惠辞世》王伯惠——抗战勇士 桥梁专家 风范长存》《王忠诗:深切悼念王伯惠同学》)那一年他已经是88岁高龄,依然坐得笔直,语气铿锵,思路十分清晰。

    随后的故事我只能从网络搜索中找到了,比如”2013年王伯惠以92岁高龄开始编辑《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孙立人将军诞辰115周年纪念文集》,这部78万字、200余幅图片的著作终于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前完成”,比如我在不久之前想起他的故事,结果却搜到这样一条讯息:

    “新一军老兵王伯惠在2016年9月8日上午归队,向孙军长报到,享年93岁。”

    90671795
  • 一只没有感情
    2020/5/5 12:01:50
    蛮好看的

    一开始是在某音上看到了男主给妹妹拿回围巾打斗的片段而感兴趣去看的。就真的蛮印度电影风味的,全篇几乎就是男主开挂耍帅高能逆袭,虽然不符合逻辑但是看得很爽。电影中出现了好几首歌配合着拍mv的形式展现我一度以为是音乐剧,但这些舞蹈还蛮魔性的挺好玩。女主真的很好看呐!剧情上没什么太大色彩带着男主光环看一切都是情理之中,但确实让人津津有味,影片展现的都还蛮奢侈风格。最后阿留打戏配合着慢镜头还是帅啊(′

    一开始是在某音上看到了男主给妹妹拿回围巾打斗的片段而感兴趣去看的。就真的蛮印度电影风味的,全篇几乎就是男主开挂耍帅高能逆袭,虽然不符合逻辑但是看得很爽。电影中出现了好几首歌配合着拍mv的形式展现我一度以为是音乐剧,但这些舞蹈还蛮魔性的挺好玩。女主真的很好看呐!剧情上没什么太大色彩带着男主光环看一切都是情理之中,但确实让人津津有味,影片展现的都还蛮奢侈风格。最后阿留打戏配合着慢镜头还是帅啊(′-ω-`)

    【详细】
    12567209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