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变影评

13494306
  • 绿色耳坠
    2020/2/2 16:19:28
    历史与青铜时代的碰撞
    这个故事制造的原始人和青铜时代的人的对立就是原始人的淳朴和青铜时代的人的邪恶。这个大概就是运用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或者对立——城市的人都邪恶,农村的人都淳朴;发达地区的人都邪恶,落后地区的人都善良。虽然有时候是这样,比如近代的欧洲和其他被殖民国家,但是也不...  (展开)
    这个故事制造的原始人和青铜时代的人的对立就是原始人的淳朴和青铜时代的人的邪恶。这个大概就是运用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偏见或者对立——城市的人都邪恶,农村的人都淳朴;发达地区的人都邪恶,落后地区的人都善良。虽然有时候是这样,比如近代的欧洲和其他被殖民国家,但是也不...  (展开)
    【详细】
    12208214
  • 孫小彭
    2018/12/19 21:26:08
    慢热剧,我刷8集才有感,超好!

    看了彪悍,接着就看灿烂,说实话,我觉得比彪悍好,原因有下面2个,第一,年代的还原度比彪悍要高,说这个问题前我想说我们的记忆是有一个时间偏差嗯,比如,我们觉得是贯穿整个90年代的元素,其实只是在90年代末才真正出现,而我们的记忆,其实是停留在90年代末的,灿烂人物的形象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较接近,就是想绚烂但还没有绚烂起来,彪悍的时间段应该是90年代末了,讲真,彪悍的校服有点让我出戏,那会

    看了彪悍,接着就看灿烂,说实话,我觉得比彪悍好,原因有下面2个,第一,年代的还原度比彪悍要高,说这个问题前我想说我们的记忆是有一个时间偏差嗯,比如,我们觉得是贯穿整个90年代的元素,其实只是在90年代末才真正出现,而我们的记忆,其实是停留在90年代末的,灿烂人物的形象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比较接近,就是想绚烂但还没有绚烂起来,彪悍的时间段应该是90年代末了,讲真,彪悍的校服有点让我出戏,那会,我们都是制服系,真不是大运动服满街跑啊;第二,灿烂的人物更符合时代特征,90年代初,我上学兜里揣了一块钱,都觉得是好多好多钱,丢一块钱,能哭一天,班上的漂亮女生在今天看来,都是大傻妞,梳两个大水辫,不说高原红,也是土的厉害,李丽莉把衬衣扎在裤子里,就是我印象里那个年代女生的样子,转看彪悍,夸张度大于还原度,反正我们那会没有人敢上学拎两根钢管的,教导处老师整死你好么;第三,演员整体新人多,我更愿意看到新人出现,而不是流量明星,说这点,可能我要得罪人,我在一个车友群里,有一天偶然间聊到了吴yf的粉丝刷榜事件,我们群里大部分人都在说不明白,不理解,这些个和你八杆子打不着的人,你为什么跟人家摇旗呐喊,如果是信仰也就算了,如果是利益也能理解,说到这,有人说,那是因为你不混粉圈,然后大伙都傻眼了,粉圈和传销骨干圈有什么不同?所以,我宁可看到有大部分新人的剧,演员就应该是不同样的,就应该是真正体验之后来演绎生活,而不是一个所谓的流量明星带来的毫无价值的秀脸。反正我是这么想的,我其实很少写剧评,但灿烂可能触到了我心里的某个地方,我会继续看下去,希望你也能。

    【详细】
    9838682
  • dedlite
    2012/8/9 22:41:33
    基本上笑岔气了
    密集地接受了琼瑶台词的轰炸
    我基本上是笑岔气了
    女主在很多地方很天真很无情很贱
    男主则是基本上就很天真很无情很贱

    那些被曝光了的小朋友们很可怜,如果说这写小朋友已故,还能说得过去,被拍成了电影根本就是辱没人权

    秋官也很可怜,他完全做不来琼瑶式的表情,他疯起来就像是在演大时代,他更适合同一时代电影名剑中的李暮然,自己的青梅竹马嫁了人就只会问一句,你丈夫是
    密集地接受了琼瑶台词的轰炸
    我基本上是笑岔气了
    女主在很多地方很天真很无情很贱
    男主则是基本上就很天真很无情很贱

    那些被曝光了的小朋友们很可怜,如果说这写小朋友已故,还能说得过去,被拍成了电影根本就是辱没人权

    秋官也很可怜,他完全做不来琼瑶式的表情,他疯起来就像是在演大时代,他更适合同一时代电影名剑中的李暮然,自己的青梅竹马嫁了人就只会问一句,你丈夫是谁呀,结婚后过得好吗。闷骚更适合他。
    莲姑娘反而异常上道,不疯魔不成活。

    至于费翔??太高大了,不适合演琼瑶剧。
    【详细】
    5539270
  • 傻傻地修行者
    2022/4/28 19:59:26
    人性中的灰暗地带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虽然是凶杀案发生后破解的过程,探讨的却是兄弟情、亲情间的人性以及对社会对他人或友善温暖或冷酷残忍或悲悯。故事结尾尽管呈现出开放式的结尾,但是字幕提示该隐和亚伯的故事已经隐喻了哥哥最后的选择,全家照即结局。

    这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家道殷实富足,四个儿子应该都拥有良好

    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虽然是凶杀案发生后破解的过程,探讨的却是兄弟情、亲情间的人性以及对社会对他人或友善温暖或冷酷残忍或悲悯。故事结尾尽管呈现出开放式的结尾,但是字幕提示该隐和亚伯的故事已经隐喻了哥哥最后的选择,全家照即结局。

    这是一个传统的基督教家庭,家道殷实富足,四个儿子应该都拥有良好的成长背景,男主是家中次子却吸毒贩毒且以毒养毒,在被涉嫌过失杀人被重判入狱多年,家人散尽家财重金聘律师帮助,出狱后又帮助他重新开始新生活,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孰料被家庭中忽视的小儿子却深陷涉嫌凶杀的犯罪泥潭,男主与其兄弟在兄弟情和真相良知间挣扎煎熬……。

    影片拍摄的感觉还是差了点意思,没有把男主弟弟对哥哥的嫉妒心理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没有把弟弟人性中恶的那部分的缘由交代清楚,到最后凸显兄弟情的时候让人心里很难受,导演镜头诠释情感的功力还是弱了些。

    【详细】
    14365459
  • 蓝色星球
    2022/11/21 2:07:54
    需要的不是毒鸡汤

    #中国飞侠

    这个名字很容易误导人,就像我的理解它是一部超级英雄片,可结果呢?它却是一部关于宣扬外卖小哥的正能量片子。

    “中国飞侠”也只是在片中充当了不痛不痒的高潮部分,在大家都快忘了主题的时候才提到,用一个比较生硬的转折带主人公脱离苦海,就像前面各种的激励事件

    #中国飞侠

    这个名字很容易误导人,就像我的理解它是一部超级英雄片,可结果呢?它却是一部关于宣扬外卖小哥的正能量片子。

    “中国飞侠”也只是在片中充当了不痛不痒的高潮部分,在大家都快忘了主题的时候才提到,用一个比较生硬的转折带主人公脱离苦海,就像前面各种的激励事件一样没有力量感和说服能力。

    观众是不会买账的,首先就是不合理。主角李安全因第一次激励事件——治疗女儿心脏病急需用钱而展开的行动是什么?

    按理说这是一次无效的行动,所以安排他去寻找兼职做了代驾,结果没有赚到钱,是不是他应该开展二次行动?可剧情走向呢?

    又一次打击主角,这还不算完,之后再次再次打击主角,仿佛世上的坏事都让他一人摊上,这种做法就是太刻意,容易让观众失去共情。

    《中国飞侠》的故事很单一。概括说李安全是一名外卖员,他这个人啊就是喜欢助人为乐,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伏笔,是为之后的高潮铺垫。

    然而时运不济,他的女儿查出心脏病,必须尽快做手术,手术费20万,这让一个普通家庭怎么拿的出来?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急需钱就是该片的激励事件,进而引发出整部故事。妻子为了挣钱离开李安全去给人捏脚,而李安全为了那份能在北京扎根的执念,选择留下。

    他白天送外卖,晚上代驾,一个月收入不到2万。可想在短短时间内凑齐20万是不可能的,况且他还因多管闲事倒贴了4万,一次次的厄运降临在主角头上。

    换你编写的话,你会安排他怎么赚到这20万?去抢?去偷?这不现实,但是可以调动大家的帮助呀!

    也就有了故事所谓的高潮——李安全豁出命救了一个小孩,而编剧为了显得些许合理,还安排了一场面试的剧情,向观众透露出李安全曾经做过消防员的信息。

    没错,这同样是伏笔,为高潮铺垫,很多事情等到高潮时刻就全部显现出来了,但是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尬。

    结尾呢?纯属赠送,换句话就是迎合观众。李安全获得了年度好人,也得到了新工作,女儿也健康了。这不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吗?

    我不是说该片没有一点感动的地方哈!还是有的,比如女儿吧!她陪爸爸一起送外卖,守护爸爸,简直就是想骗人养女儿啊!

    其实,这个片子不会有多少人去看的,因为你看海报和名字就会觉得烂。而我是为啥呢?原本以为是搞笑类的片子想着图个开心,可结果,居然是个情感片。

    它给我的感觉不只是想感人,还有为外卖员正名的意思,就是提倡大家更多的去关注外卖员这个群体,再加上之前爆出过一篇关于Ta们的文章,把Ta们推上了顶尖,引起很多关注,说是要改革改善,可到最后这事好像是不了了之。

    我个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容易的,都是求生存,能在大城市占据一席之地。可现在的社会外表是经济高速发展,内部却是各种问题的遗留,如蛋壳租房和低欲社会下的青年们,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就算想努力

    却看不到努力的方向与价值

    很无力

    【详细】
    147801614
  • 陌路。
    2021/9/18 19:07:33
    没看的赶紧离开

    一开始的三集连播观感还是很好的,有第一季那味儿,然后就开始剧情灌水,主角降智,其实主角降智或许都还能勉强接受,但是改设定这个就非常不是东西了,本来第一季千绝地凶险表现的非常好,然后第二季千绝地的凶险就只有大蚊子这一个稍微大点的妖兽了。

    然后其他的,比如最近的几集打医生(剧情中叫大夫,用医生代替)我

    一开始的三集连播观感还是很好的,有第一季那味儿,然后就开始剧情灌水,主角降智,其实主角降智或许都还能勉强接受,但是改设定这个就非常不是东西了,本来第一季千绝地凶险表现的非常好,然后第二季千绝地的凶险就只有大蚊子这一个稍微大点的妖兽了。

    然后其他的,比如最近的几集打医生(剧情中叫大夫,用医生代替)我就不说了,不知悔改后还撞人家,结果还自以为是的添加了一段医生吐槽没有十万这事儿没完的剧情,咋的?医生这种救死扶伤的职业形象就是贪财的吗?人又不是反派,你说你剧情上是庸医我就不说了,人是医生啊,正经的医生啊。还有就是所谓的主角王胜,人王胜的设定是华夏兵王,再差劲的兵王至少起码的理智也是要有的吧?理智都没了,元魂大陆的打架都不是妖兽相关,直接搓球,弄得像鸣人打架似的,说道打架让我想到了,所谓的反派可以在一座城池公然挑衅那座城池的规矩,然后还在那里无忌无忌百无禁忌,而且还没人管管,还在城里大晚上的拆路拆房子没人管,这不就等于一个外国人在别的国家在他们的公职人员面前对着法律公然犯法还没人管吗?这什么意思?想嘲讽谁吗?

    最后就算抛去原设定不谈单论那导演心中的设定,一个八重镜的小喽啰可以在一个满是九重镜甚至更强的城里面兴风作浪,结果一点事都没有,而且还把几个六七重镜的吊打,然后剧情安排两个二重镜去两天之内杀八重镜妖兽然后把它的身体做成武器然后去打八重镜的还要让他交出解药回来,这种剧情都敢安排的吗?这跟送死有什么区别?

    还有那导演的神仙操作,她要求改的地方被观众吐槽后,她说观众是黑子,然后剧中某些角色为所谓的主角挡下追杀后身受重伤倒地不起,然后没了下文,被质疑后,导演说什么?说忘了这个角色了。这不比那什么上海堡垒还离谱吗?

    【详细】
    13871807
  • AryLeo
    2019/7/19 11:05:03
    真实的世界中才能尝到苦

    仿佛是给那些不顾一切想在大城市冒险的孩子打了一针欲罢不能的迷幻药。不是所有人在初到大城市时,都能沾染到各式各样光怪陆离欲望。

    男女各角色颜值综合水平略低,讲故事的节奏很慢,对气氛的渲染和色调的运用比较考究,上一季中司空见惯的充斥着金钱、毒品和性,但美剧的本质却在第二季女主桑拿房里褪下浴袍的那一刻才真正展现。

    仿佛是给那些不顾一切想在大城市冒险的孩子打了一针欲罢不能的迷幻药。不是所有人在初到大城市时,都能沾染到各式各样光怪陆离欲望。

    男女各角色颜值综合水平略低,讲故事的节奏很慢,对气氛的渲染和色调的运用比较考究,上一季中司空见惯的充斥着金钱、毒品和性,但美剧的本质却在第二季女主桑拿房里褪下浴袍的那一刻才真正展现。

    【详细】
    10319167
  • Mummelsee
    2022/8/14 16:59:08
    落最高虚妄的一场雨——论孟超与《黑夜的献诗》的同构性

    人性是各类文艺作品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我国古代儒家有善恶之辩,西方很多哲学家主张普遍的人性,对于这个历史长期争持不下的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系统的论述,“人性”带来的哲学思辨与审美价值历久弥新。

    现代社会中,随着问题意识的发展与审美认知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

    人性是各类文艺作品中一个永恒的命题。我国古代儒家有善恶之辩,西方很多哲学家主张普遍的人性,对于这个历史长期争持不下的问题,至今没有完整系统的论述,“人性”带来的哲学思辨与审美价值历久弥新。

    现代社会中,随着问题意识的发展与审美认知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粗糙的二元论。电影《断·桥》化繁为简,依靠叙事内容、人物形象和审美符号构建出一个复杂、自足的人性世界,揭示其中幽微的黑暗,不断追问人生的意义,呈现了各组矛盾关系的对抗与相生。

    《断·桥》男主人公孟超与光明相对又相生。如果观众试图解答电影所呈现的问题、捕捉电影想表达的情感,势必绕不开孟超的存在。

    电影选取了海子的单篇诗歌《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作为情感和审美的基本质素之一,本文以此入手,从人物行动逻辑、情感线索、精神价值三个方面出发,讨论、鉴赏孟超这一角色与这首意象重重的诗歌所具有的高度同构性。

    一、孟超对法律的抵触

    “黑夜”是海子诗歌的核心意象,它和“大地”“天空”等宏大意象的集体展示,呈现了辽阔、遥远、虚无的时空感。

    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来解读孟超的行动逻辑,即他对国家机器权力系统的抵触,这是他人生大地上升起来的第一幕“黑夜”,也是他未能彻底突围的一道障壁。

    现代性的社会体系下,人类将每一次暴力都安置于规则体系之内,如法律体系和执法机关,监狱就是权力技术的一个渊薮。福轲强调:“权力通过一种类似网络的组织被运用和实行。它与每个社会人息息相关,个人不仅在权力的脉络之间流转,而且永远处于一种既体验到被权力支配又同时执行着新权力的状态。”这是现代人必要的生活方式之一。

    起初,孟超放弃了现代社会的司法保障,选择了一种更为原始的手段维护公平。孟超的身世是电影叙事逻辑的一个留白,但从现有信息可以推断出,他原先生活在云南的一个村落,杀死侵犯姐姐的村霸后一路逃亡,来到四川,从此隐姓埋名,在一处烂尾楼筑起了自己的巢穴。

    姐姐的死亡作为一个事实,与孟超的杀人行径存在因果逻辑。无论是过失还是故意犯罪,孟超从那时起已经从理性的统治下脱离出来,进入到一种相对矇昧混沌的状态。他不相信以法律、警察为代表的权力系统能保护自己,相反的,在逃亡的漫长八年里,他非常固执地认为自己一旦被纳入这套结构,就会失去生存的基本权利。

    这种态度的定型有两方面原因。首先它与姐姐的遭遇存在联系。村霸的恶行未能受到约束,得到惩罚,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姐姐的死亡、孟超的恐惧,“执行权力”对孟超一家而言成了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以“村霸”为代表的黑恶势力猖獗于孟超成长的一个阶段,且这个阶段是孟超人生观和价值观初步建立的青少年时期,“黑夜从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其次是孟超流浪时的印象深化。孟超不得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无法通过正当手段继续生存,他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相当糟糕,惹人同情。丹纳提出:“作品一朝陈列在群众面前,只有在表现哀伤的时候才受到赏识。”孟超作为社会底层,在各处辗转流离,八年的时间里经受的孤独、冷眼和屈辱更让他无法相信社会存在公正与合理,以至于活在一个非常极端的环境里。

    孟超成了一名各种意义上的游离者。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身份认同,二是权力归属,此部分讨论后者。对于法律的审判,孟超的态度是敬畏的,且“畏惧”“抵触”“逃避”的成分始终多于“崇敬”“理解”“接纳”。他拒绝与外界接触,因为权力无孔不入。

    参与到闻晓雨父亲的事件后,他逐渐更新了对权力所在的暴力机关的认识。从阻止闻晓雨报警以防连累自己,到为了揭露真相愿意自首,他尝试过回到新的权力体系里。但这个观念转变并不是彻底的,所以孟超最后还是撤步了:经过一番思想挣扎,他选择与朱方正在爆破中同归于尽,再一次拒绝了用文明的权力来保护自己,保护闻晓雨。

    对规则和压力的恐惧如永夜,一直笼罩在孟超年轻而短暂的生命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现象,也应该引起警惕。

    二、“姐姐”存在的意义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黑夜从你内部上升”,外部的黑夜遮蔽了孟超一部分的天空,但是内在的疏离与虚无才是他需要突围的黑暗。这部分来看孟超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边缘化与黏着性。

    在影片中,孟超是一个始终处于边缘状态的形象,其他人物都有一张完整复杂的关系网,唯独孟超与社会存在一种疏离感。

    “姐姐”的身份指认对于孟超的社会关系而言作用非凡,甚至一度构成了他得以延伸的中心。故事的起因是他因为姐姐的事故成为潜逃罪犯,结尾停在了他保护姐姐的“化身”闻晓语而身亡于爆破。

    影片不乏塑造了一系列典型而立体的女性形象,而孟超姐姐是被遮蔽的潜在人物。她喜欢读诗,有一个专门摘抄诗歌、记录灵感的笔记本,而且时常与弟弟进行分享,哪怕对方不理解,她也依旧乐此不疲。不难看出,孟超姐姐是一名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浪漫的劳动女性。她灵动、忧郁、温柔、充满诗意,而且在岁月的冲刷下日渐模糊,成了一个飘逸的幻象。

    她在年幼的孟超心中占据着非比寻常的地位,孟超对于知识、美丽和执着的最初印象恐怕就来自于自己的姐姐。姐姐被强奸,身体、人格和权利都受到了严重的伤害,这也直接破坏了孟超对美的认知,诗意的生存栖居被毁灭了,孟超被迫或是选择了一种野蛮的方式结束“渎神者”的生命,开始了漫长的逃亡。

    孟超愿意不遗余力帮助闻晓雨,原因在他自己说来,是因为对方像他姐姐。我们无法从样貌、性格等方面推断,影片唯一呈现是两个人的遭际,且这“两个人”不是姐姐与闻晓雨,而是孟超与闻晓雨:闻晓雨失去至亲的痛苦孟超感同身受。孟超的情感有了两条线索,一是当年自己无法保护姐姐的悔恨,二是如今对计划报复杀父仇人的闻晓雨的同情。

    “姐姐”成了一个幌子。孟超用“她”来掩饰自己帮闻晓雨报仇的赎罪感,也用这个名头来修饰他对闻晓雨暧昧不清的感情——作为一个始终压抑着生理冲动的青年,对闯入自己生活的成熟异性有好感是很合理的。结尾的信中,孟超也承认了自己对闻晓雨的情感,“是有点喜欢她的”,坦率中隐含着羞涩。

    “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姐姐”们是与孟超的“黑夜”同构的“天空”。闻晓雨自身难保,却给了孟超独身八年之后的第一丝光明,那个一直处于梦境中的幻想,有一天突然真实降临到了他的人生里。天空、大地与光明似乎应与黑夜相对,但黑夜与天空实际上具有相似性,黑夜无边无际,就和无穷无尽的天空一样。孟超看出了两者的同质性,如果闻晓雨踏上自己的那一条路,手刃杀父仇人,那黑夜与天空的无奈、荒诞、空虚就会成为他们共同的宿命。孟超对闻晓雨的情感超过了他的赎罪感,他推开了闻晓雨,让背负人命的自己与罪孽深重的朱方正同归于尽。

    孤独的孟超一直在以“姐姐”为媒介与外界发生碰撞,甚至触发了他的种种生存路径:杀死强奸犯后跨省流窜,爆破身亡后魂归故里。与正常社会存在厚重隔膜的孟超,他唯二的黏着就是姐姐和闻晓雨。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海子诗歌中的“远方”是一个巨大的虚空,孟超是一个过去、现在、未来都飘渺无依的社会边缘人。姐姐死后,他只是往前走去,并不在乎远方有什么,而闻晓雨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样的状态,孟超开始有了各种执念。

    各行各路的孟闻两人本应互不相接,却共同溺于一片茫茫之中。

    三、自我价值的追寻之路

    《断·桥》是一个叠合了情感和犯罪的写实故事,铺展了亲情、友情、爱情等复杂情愫的纠葛。但是从深层的情感结构看,在真实的残酷下,人物坚实的情感和坚定的内心世界为影片的灰调增添了暖色,孟超是最突出的代表。

    孟超的生存空间一直处于被挤压的状态,环境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他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漂泊,他善良、正义,不断追寻着自我的意义,拷问善与恶、公正与偏畸的现实,在黎明与黑夜的限度之外,实现了他的毁灭与重生。

    影片呈现了人性深处的不同纠葛,而孟超却独立于这套价值系统之外。这并不是在说明孟超内心缺乏挣扎,而是他几乎不会主动表露自己的内心,甚至他的大部分行动都是受到闻晓雨的影响才发生的。这点与前文提到的孟超这个人物身上冷漠疏离的审美特质是一脉相承的,他干脆利落的外在表现是对内在精神结构最好的诠释。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闻晓雨复仇成功就意味着丰收来临,而丰收之后孟超的大地就会陷入荒凉。人们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所有的生命象征会在一瞬间消失,大地重归一片苍凉,唯有天空和黑夜面面相觑。孟超非但一无所有,还会遭受牢狱之灾,他本能地害怕这个结局。唯一的闻晓雨也会离开他,他们无论如何丰收,都会面临空乏,如同死灭,而孟超“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孟超在工地上做过临时工,如今整日与汽油和污垢为伴,他的人生逐渐空茫,缺失了意义。一个本应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年纪,却被黑夜、大雨、灰色连缀的一张大网所笼罩,他就是“留在地里的人”。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这一句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与凝寒阴怖的镜头语言互为补充,呈现了一幅压抑的画面,孟超的天空被密集的黑暗所遮蔽,从而进入了永夜。

    他“从黄昏飞入黑夜”,这看似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实际上充满了无奈。历时方面,他从风华正茂提前步入了得过且过,共时方面,他无法活在阳光下,只能被迫遁入黑暗。光渐渐被鸟群驱逐,光明与希望死了,黑暗逼视所有。孟超却在黑夜中收获了一丝独特的慰藉,也就是“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面临死亡的最后一刻,孟超迎来了精神世界的高峰体验,完成了自我价值的追寻。他身着白色,他将自己暴露在狭窄的天空之下,接受光明的灼烧。

    以“黑夜”为壳的孟超与光明存在两种相克相生的意义关系。一种是与光明相对的,即“黎明给你”。孟超将光和希望留给了他的天空,他以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完成了对世界的理解和宽宥。

    另一种是与光明相生的,即“黑夜给我”。死亡在传统意义上被视为生命的终结,直面自己是残忍的,每个生存个体都有自己幽微的创痛,但生存与死并非是绝对的对立,光明和黑夜也不是。走向死亡与黑夜的虚无,也是走向更深的自我。

    海德格尔指出,传统形而上学把死亡固化、概念化,他让生死二元论在此在的出位状态下得到了统一,这也意味着,人生是一个不断实现“可能性”的过程,在潜在的结果尚未出现之前,人生就是不完整的。把死看作生的一种“悬欠”,也和其他可能性一样,等待着人们去终结。与死亡息息相关的“黑夜”是孟超人生的底色,他从中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也得到了安慰和依偎。

    孟超试图在凝固的环境中找寻自己作为人流动的意义,显然他成功了。牺牲并不值得歌颂,黑夜也不一定需要逃离,当孟超艰难仰起头望向天空和远方,禁锢他一生的无边黑暗温柔地托起他,如潮水般将他包裹。

    这种人性的坚韧、宽广、温暖,超越了日常伦理的规约,甚至屏蔽了简单的道德判断,如岩隙中的甘泉,从生命里自然而然地缓缓涌出。

    《断·桥》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孟超的世界一直在黑夜中下雨,他的希望是低微的,而虚妄是高蹈的。鲁迅在《墓碣文》中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孟超的虚妄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这个形象跃出了银幕,走在路上,放声歌唱,大风刮过山岗,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附海子诗《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上升

    你从远方来

    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

    埋的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

    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

    太寂静

    太丰收

    也太荒凉

    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详细】
    145776564
  • 没啥文化
    2021/2/2 16:02:30
    千岁忧的《离恨楼》,谢允的离家情!

    看《有翡》的时候我是开着弹幕看完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得就是王一博的眼神戏,比如26集,谢允已出推云掌,自知命不久矣,想与周翡告别,他为周翡吹奏了一曲《离恨楼》,离恨楼里生离恨...尽管谢允面色苍白、容貌憔悴,但他仍故作轻巧,好像什么时候都没有发生,仍然用那三寸不烂之舌调戏周翡,他是想把离别的悲痛感化为最低,但那深情的眼神、干裂的嘴唇、泛红的眼眶早已泄露了他的不舍。当周翡喊住他要问他问题时,谢

    看《有翡》的时候我是开着弹幕看完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得就是王一博的眼神戏,比如26集,谢允已出推云掌,自知命不久矣,想与周翡告别,他为周翡吹奏了一曲《离恨楼》,离恨楼里生离恨...尽管谢允面色苍白、容貌憔悴,但他仍故作轻巧,好像什么时候都没有发生,仍然用那三寸不烂之舌调戏周翡,他是想把离别的悲痛感化为最低,但那深情的眼神、干裂的嘴唇、泛红的眼眶早已泄露了他的不舍。当周翡喊住他要问他问题时,谢允一开始是期许的,他的眼神中含有鼓励,但当周翡说出:你没事吧?

    13184401
  • Meooooooooow
    2008/7/5 15:43:36
    他有那么深情吗?
    假设他当时知道会被摄像,他还会为了青云出千吗?看他之后为了维护名誉而做的那些事儿,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假设他当时知道会被摄像,他还会为了青云出千吗?看他之后为了维护名誉而做的那些事儿,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这个问题。
    【详细】
    142955
  • 孤烟
    2017/8/3 9:33:56
    需要铭记的历史,小朋友能看懂的传奇
    每逢暑假都会陪女儿看看动画片,这也许是父亲和女儿之间最合适的娱乐项目。但尴尬的是,除了在家守着电视,电影院里适合小朋友看的电影少之又少,不过和前几年《喜羊羊》、《熊出没》等毫无营养的动画片相比,今年的暑假多了一部《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是带小朋友走进影院的不二之选。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虽然是动画片,但和其他的作品相比非常特别,故事的背景放在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从日本人手中解救了一
    每逢暑假都会陪女儿看看动画片,这也许是父亲和女儿之间最合适的娱乐项目。但尴尬的是,除了在家守着电视,电影院里适合小朋友看的电影少之又少,不过和前几年《喜羊羊》、《熊出没》等毫无营养的动画片相比,今年的暑假多了一部《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是带小朋友走进影院的不二之选。

    《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虽然是动画片,但和其他的作品相比非常特别,故事的背景放在二战时期,中国远征军从日本人手中解救了一头缅甸来的亚洲象,带着它参加了抗日战争,在这个过程中,林旺从一头小象成长为一头大象,也和陪伴它的小男孩旺仔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在媒体和资讯爆炸的当下,以动物为题材的动画片其实并不匮乏,荧幕上的动物或高度拟人化,或搞笑卖萌,几乎固化了孩子们的“动画观”,相比这些作品,《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最显而易见的优点,在于它寓教于乐的剧情和正确的价值观输出。

    影片中的大象林旺并没有高度拟人化,相应的,电影采用了双视角,一方面是抗日战争中人类的视角,身处和平年代,战争离我们远去,革命先烈们的忘我牺牲、浴血奋战应该被历史和后人铭记,让我们的下一代知晓并理解这段历史其实是很困难的,如果仅靠书本很难被他们接受,《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通过动画片的形式,能够让小朋友们乐于回顾和接纳这段历史,意义非凡。女儿在看看电影的过程中就不时的问我,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他们不能回家?为什么现在不打仗了……
    另外一个是大象林旺的视角,这一部分小朋友会看的兴味盎然,大象的视角看人类本身就很有趣,再加上一匹高冷的白马、一头幽默风趣的驴子,三个动物间有很多趣事和笑点,让这部电影成为了幽默又深刻的反战作品。

    从最初的胆小恐惧,到最后的“一炮成名”,林旺从小象成长为一头合格的战象,贯穿影片始终的还有动画片中比较常见的成长元素,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部分也非常有教育意义。对于自己今年9月份就要上小学的女儿,学习知识可以交给学校,但如何让她明白长大的意义,教她学会做人,其实更多是父母的责任,但这部分也是很困难的。成长,意味着要勇敢,要有使命感、责任感,遇到需要自己挺身而出的时候不退缩、不逃避,这些都在林旺的成长过程中传递出来了,从开始的一无是处,到高潮部分的一炮成名,非常振奋人心,对于女儿来说,相当于上了宝贵的一课。而大象林旺从抗战英雄到迟暮之年的老骥伏枥,八十多年的生命历程铸就传奇,对于成年观众来说也有足够的吸引力。

    最后想说的是,《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称得上制作精良、细节考究。动画形象的设定、色彩的搭配,对自然风光的展现等都极具亲和力,主创团队显然从小朋友的审美出发,照顾了这一部分观影群体,虽是二战背景,但并没给影片压上沉重的包袱,画面上没有满目疮痍,反之,是充满喜感的形象设计和赏心悦目的色彩搭配。其实电影中关于象笛、米糕、竹楼等少数民族的文化,是我的知识空白区,为了给女儿解释,看过电影专门上网搜索了相关的资料,这时才发现影片在细节上非常考究,凸显了傣族的文化特色,这是电影出品方注重细节、尊重观众的体现。相信这部有内涵、有趣味、有诚意的作品会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也希望能得到应有的票房回报。
    【详细】
    87161318
  • Justin
    2009/9/14 21:53:48
    怀旧
    当年的五虎都挺帅的,就是发型土了一点。和好莱坞的警匪片相比,这个片子显得幼稚且粗糙,逻辑牵强且情节老套。
    这是一部讲述兄弟手足情的故事,期间穿插着一点点的爱情和父女情。记得小时候,看的电影最多就是关于义气的,大概是《英雄本色》之后流行起来的江湖热吧,以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义气这东西在我看来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否则就不配在这个社会上混。五虎里的四虎大概都这么认为,只是三虎杀个汤镇业都这么费劲,
    当年的五虎都挺帅的,就是发型土了一点。和好莱坞的警匪片相比,这个片子显得幼稚且粗糙,逻辑牵强且情节老套。
    这是一部讲述兄弟手足情的故事,期间穿插着一点点的爱情和父女情。记得小时候,看的电影最多就是关于义气的,大概是《英雄本色》之后流行起来的江湖热吧,以致在我的童年记忆中,义气这东西在我看来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否则就不配在这个社会上混。五虎里的四虎大概都这么认为,只是三虎杀个汤镇业都这么费劲,看起来很没脑袋。可见,那个时代,有了义气,就可以不要脑袋,照样可以把电影拍得很精彩。这是否是那个时代的价值标准呢?
    在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这类电影仅仅只能用来怀旧。
    【详细】
    2333286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