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艳影影评

12766220
  • K社编辑部
    2019/1/3 13:30:14
    不功不过的漫改青春片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不留神,2018年就唰地过去了。 31号那天依旧是窝在家里跟姬友们视频跨了个年。 算来这样的跨年模式已经连续了三年,有时候因为不在同一个城市,有时候因为工作抽不出时间。 还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经常嚷着要一起跨年。 一起过生日、一起过平安夜、一起过圣诞节…… 那个时..
    这篇影评可能有剧透 一不留神,2018年就唰地过去了。 31号那天依旧是窝在家里跟姬友们视频跨了个年。 算来这样的跨年模式已经连续了三年,有时候因为不在同一个城市,有时候因为工作抽不出时间。 还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我们经常嚷着要一起跨年。 一起过生日、一起过平安夜、一起过圣诞节…… 那个时...  (展开)
    【详细】
    9869258
  • 聂景朋
    2017/5/25 11:33:18
    Loser还乡
    虽然明知是套路,有些镜头和情节也确实带着“老黄瓜刷绿漆”的尴尬,但土豆挨完拳出来,正走到那条街上,二十年前的马克从远处跑来,那一刻不被戳中是不可能的。毕竟当年守着这张碟,抽了那么多烟,喝了那么多酒,看了那么多遍伊万的道友脸。那时所有的电影杂志,现在早已404的那些BBS,像传道一样到处贴着“选择生活”的那段台词,仿佛很多人都在打算任性一把:即使选了不去选择,又能怎么样?

    实际根本没有
    虽然明知是套路,有些镜头和情节也确实带着“老黄瓜刷绿漆”的尴尬,但土豆挨完拳出来,正走到那条街上,二十年前的马克从远处跑来,那一刻不被戳中是不可能的。毕竟当年守着这张碟,抽了那么多烟,喝了那么多酒,看了那么多遍伊万的道友脸。那时所有的电影杂志,现在早已404的那些BBS,像传道一样到处贴着“选择生活”的那段台词,仿佛很多人都在打算任性一把:即使选了不去选择,又能怎么样?

    实际根本没有选择。且不说父母、学校、单位、老板这些永远不会由着你随便挑的东西,不到10年,一个智能手机和一个房价就把所有人都选择了。多少曾经踌躇满志想办杂志的人,现在都得去写公号。在有些城市,想缩短一公里的通勤距离,就得多花几十万。这才是很多抑郁症的真正来源:除了接着活还是赶紧死,能完全自己说了算的事情从来就不多。

    对马克来说也是如此。作为一个骨子里的爱丁堡老炮,Iggy Pop和Lou Reed生的娃,投奔中产生活是会遭报应的——果然,离婚、失业、净身出户、心脏病。再往下,不出意外就是躺在养老院的床上等着Game Over。他离开时曾说“只往前看,直到死的那天”,然而20年后还是回了这次头。因为前面除了据说能用30年的支架,什么都看不到了。这会儿方知道他原先瞧不上的那些东西,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到手的。

    混到这一步,人也没啥底气再去鄙视故乡和老友了,反而觉得那才是唯一靠得住的大后方:起码还有个哥们儿能跟你成天窝在沙发上看片,聊那些没人感兴趣的陈年往事;被你卷了一万六,打一架也就拉倒了;身边的马子也可以让你不花钱撬一撬;甚至还可以用自身更惨的处境给你补点血。说到创业,他们才不在乎是开手游公司还是开洗头房,在“正常社会”里完全不敢提的歪门邪道,统统照单全收,还真的付诸实施了。

    有什么办法呢?连模仿银行签名都成了被时代淘汰的技能,这还怎么玩?开头土豆总是“迟到一小时”的段子,暗示着他们已经“跟不上趟”的现状和结局。特别是在这个诞生了著名“阶层固化样本”《人生七年》的国家里,有些事早已注定。例如20年前的黛安,晚上跟这些坏小子夜店打炮,白天照样穿着校服做乖乖女。那才是另一个阶层安全的挥霍青春的方式。现在她果然做了律师,想再跟她说句话,就得掏钱了。

    当年就是她让马克去伦敦当了房产中介,第一次尝试穿西装的生活。那一次其实是被他们搞砸的——一票通缉犯皮条客鱼贯而入,在他的公寓里连吃带造,还企图卖掉他的护照。因此后来他卷掉他们的钱,并不觉得怎么愧疚。一个机会引起的背叛,每个人都心怀鬼胎,谁也不比谁清白多少。

    而他只是个必然会冒那种险的人。把敢于体验自毁的勇气,用在了虎口拔牙上。事隔20年,仍然会在被追杀的间隙神经质地大笑,仿佛趴在车顶上挨刀比嗑药更爽。这样的人无论走了多远,穿上西服过了多少年,终有一天还是会回到那个小房间里跟着《Lust for life》自嗨。这才是他自己——没有毒品,没有选择,依然改变不了的模样。

    接下来呢?继续烂在尼特族的坑里当然也不光彩,所以导演让土豆动笔开写,走典型的文青套路:即使我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至少还有个故事,尽管这改变不了任何Loser的事实。反正旧也怀完了,好多事也想明白了,别的要求就不提了吧。
    【详细】
    85611363
  • bloom
    2017/9/27 3:18:58
    为什么我爱慕施瓦辛格
    我是一个几乎没有崇拜对象的人,每当有人期望我说出一个体现文艺青年趣味的答案时,他们都会失望而归。没错,我能说出的名字,大概只有动作巨星阿诺·施瓦辛格了。这种情结从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滋生了出来,它起源于周末晚九点三十分的明珠电影和大人租回来的类型碟片,逐渐...  (展开)
    我是一个几乎没有崇拜对象的人,每当有人期望我说出一个体现文艺青年趣味的答案时,他们都会失望而归。没错,我能说出的名字,大概只有动作巨星阿诺·施瓦辛格了。这种情结从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滋生了出来,它起源于周末晚九点三十分的明珠电影和大人租回来的类型碟片,逐渐...  (展开)
    【详细】
    8833214
  • 雨珊
    2016/8/26 2:14:03
    在细节和人物刻画上绝对是满分的佳作
        豆瓣上的评分不高,才6.4,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起码值9分。

        看了下评论,大家不满的地方主要集中在,
        1,作为一部鬼片不够恐怖,
        (这样的恐怖程度刚刚好,能接受的观众范围更大,而且整
        豆瓣上的评分不高,才6.4,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最起码值9分。

        看了下评论,大家不满的地方主要集中在,
        1,作为一部鬼片不够恐怖,
        (这样的恐怖程度刚刚好,能接受的观众范围更大,而且整体画风特效也很好,我觉得伴随鬼魂的黑烟很有感觉,还有大多恐怖片鬼的移动都是滑板车,而这部电影用的是飘飘的,并一直在浮动的感觉,制作用心。大家喜欢看只有恐怖剧情苍白的电影还是剧情更丰富的恐怖片?)
        2,爱情线有些生硬,
        (爱情线是为了更好更细致的刻画男主角,下文会细说本电影细腻到如何惊世骇俗的地步)
        3,有较多悬疑处(如纹身、母亲)没有交代清楚,
        (电影篇幅有限,故事比较完整,加之大量细节,已经是业界良心了,而未交代清楚的部分如果有第二部能做伏笔,即使没有第二部也能算开放式的感觉,给大家想象的空间)

        下面就让细节控的我来给大家扣一扣本电影的细节。
        (以下内容不仅剧透,而且透的很烂。。。)


        张家辉饰演的发仔是个善良单纯又“凶狠”(少年发仔为了比鬼凶而练出来的)人,他为了救陌生人一次又一次的陷入危险,甚至自己每次驱鬼后留下的黑印用纹身遮盖,已经多到身体都纹不下了的程度还是没有退缩,多年来一如既往的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后有提到这是因为童年看到童年母亲跳楼而无力拯救,但其实他本就是一个善良的人,从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

        而如此善良的人在面对关心自己,喜欢自己的女鬼雪时,却一再的冷言冷语,在日常温暖的聊天中,每到了雪问他喜不喜欢自己,自己走了他会不会哭时,他总是摇头后就结束了对话。我也一度以为他们只是友情,或者发仔对雪的感情是亲情(代替了死去的妈妈),又发仔对雪是有些感觉,可是他比较理智,认为人鬼殊途,所以划清界限,不给对方一点机会。(而最后发仔表白的时候提到这样的问题雪平时问了无数次,细节啊细节,雪失望的表情,原来不是电影表现中的三次,还是无数次!)

        而到了最后,发仔和上了女二身的雪出去约会了一天,当时我还有怀疑,是不是发仔作为多年的老友,陪终于能走到阳光底下的雪度过她的最后一天的“友情约会”,可当我看到他笑的那样的开心,不符合年龄的,犹如孩子般单纯而灿烂的大笑时,我才知道,他爱雪。

        这便是这部电影刻画人物的细腻之处,从剧中发仔的年龄是40几岁,但他仍然像孩子般单纯纯粹,你能感受到他的赤子之心,从剧中雪问他为什么不多交些朋友,他回答“你不觉得人比鬼复杂多了”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这么多年他对雪的感情一直隐瞒着也呼应着这点,因为他的心还是当年那个受伤的小男孩,所以没有那么容易去表达爱,因为害怕受伤。

        回忆日常生活中,很多情节都是发仔主动,比如扮成驼背吓唬雪,比如带着男鬼的面具逗雪笑,比如空手打乒乓球的游戏是由他先开始,对比了他前段电影中对雪的种种冷漠回应,这样对比的表现更打动人心。

        最后的最后,发仔追到鬼蜮对雪表白的时候,他说话前先是整了整衣领(这个细节又让我沉迷):
        你整天问我,你在我生命中重不重要,我说不重要,是因为你比我的命更重要,
        你又问我,你走的时候我会不会哭,我摇头说不会,因为我现在已经想死去,
        你最蠢的问题就是问我,我喜不喜欢你,我还会喜欢你吗?因为我爱你。

        整部电影中,你有感受到发仔已经40几岁了吗?如果没有,这便是电影成功之处,导演加主演张家辉的成功之处。请不要站在恐怖片的角度看待这段爱情,而是站在人物刻画的角度来看,那么这段爱情不但不生硬突兀,而是对表现人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这段爱情,正是这些发仔成长过程中两人肉麻的画面,让我们感觉到发仔不仅是一个高冷的驱魔人,也是一个赤子之心的大男孩。

        发仔的妈妈经常打骂发仔,可是在吃饭时,两人沉默着,妈妈把最后的一块菜夹给了发仔,而又因为孩子没好好拿筷子狠狠的打他手,然后自己默默的把剩下的汤汁到进饭里伴着白饭吃,就这么短短简单的镜头,把妈妈复杂的感情表现的很淋漓精致,完全感受到了导演的细腻和用心。


        也许是因为张家辉自导自演的关系,使他更深入更细致的刻画了发仔这个角色,真的是非常成功,我真的非常非常希望大家能看到他的用心和成果。

        早年对张家辉的印象停留在喜剧,好像他都是演一些搞笑小人物,也不算是很出名。一直到前几年他主演的《激战》,感觉他开始转往肌肉硬汉方面发展了,之后也确实演了很多香港警匪电影,而肌肉角色的缺点就是除了打的部分很难展现别的演技,而这部陀地驱魔人让我看到了他细腻的演技,让我看到了他并不算出众的外表下非凡的魅力,我真的是没想到他的演技原来可以达到这样的高度。
        再加上这是他导演的作品,就更了不起了,我平时看到了好电影也会去特地搜一下导演的资料,关注一下他其他的作品,因为我觉得导出一部好作品真的是非常难得,比如现在有些大牌的导演,名气是大,作品呢?在不知道谁是导演的情况下看完电影根本就不会想去关注导演是谁,看完电影也不会有些回味或者写些什么,最多是短评吐槽几句。
        
        如此佳片,不看则已,看了就静下心来细心看,即使有哪里不足,也是瑕不掩瑜,莫辜负了。
        (整整写了三个多小时的诚意,不喜勿喷。)
    【详细】
    80602832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