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痴

  • 主演:
  • 地区:
  • 年代: 0

情痴影评

130617654
  • 南南的牛奶
    2019/6/24 22:49:08

    自小由年邁祖母養育長大的男孩馬那衛,總盼望長期在台灣謀生的缺席父親,有天能回到蘭嶼、陪伴他的成長…。這個夏天,學校來了一位年輕老師游仲勛。被迫放棄熱鬧都市生活的他,一心想爭取記功嘉獎,期待早日能調回台灣…。有天,傳來一個好消息!全國原住民舞蹈大賽將於高雄舉辦,椰油國小決定參加。仲勛立刻自告奮勇,接下指導老師的重責大任。馬那衛則想趁此機會,飛到台灣、給父親一個驚喜。大家都為了夢想奮力一戰,但在

    自小由年邁祖母養育長大的男孩馬那衛,總盼望長期在台灣謀生的缺席父親,有天能回到蘭嶼、陪伴他的成長…。這個夏天,學校來了一位年輕老師游仲勛。被迫放棄熱鬧都市生活的他,一心想爭取記功嘉獎,期待早日能調回台灣…。有天,傳來一個好消息!全國原住民舞蹈大賽將於高雄舉辦,椰油國小決定參加。仲勛立刻自告奮勇,接下指導老師的重責大任。馬那衛則想趁此機會,飛到台灣、給父親一個驚喜。大家都為了夢想奮力一戰,但在集訓過程中,仲勛卻發現,孩子們對代表達悟文化的丁字褲顯然排斥,不願穿著它上台表演…。眼看比賽即將到來,仲勛如何能讓孩子們、從文化中找回驕傲與勇氣,願意穿上丁字褲登台演出?而當他們踏上台灣,仲勛和馬那衛原先的夢想,也開始有了轉變…。这部由兰屿素人演员真情演出的电影《只有大海知道》,李凤英饰演童星锺家骏的阿嬷,因儿子远赴台湾赚钱养家,剩下祖孙两人相依为命。但她不仅一手扶养孙子长大,更连带照顾起与孙子一同练舞的歌舞队成员,成为他们为兰屿争光的重要助力。李凤英将人生经历入戏,真实演绎隔代家庭所面临的教养困难。凤英阿嬷在片中对孙子真情流露,让人看得相当鼻酸,更真切感受到隔代家庭的辛苦与无奈。

    【详细】
    10263498
  • 圆首的秘书
    2018/11/14 0:30:54
    奥逊·威尔斯和他的另一面

    近日,由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投资制作的两部作品悄然上线,它们都和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电影之一”的《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有关:一部是他的遗作《风的另一边》(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另一部则是讲述威尔斯创作这部作品背后故事的纪录片

    近日,由美国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投资制作的两部作品悄然上线,它们都和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电影之一”的《公民凯恩》的导演奥逊·威尔斯(Orson Welles)有关:一部是他的遗作《风的另一边》(The Other Side of the Wind),另一部则是讲述威尔斯创作这部作品背后故事的纪录片《死后被爱》,后者由摩根·内维尔执导,此人也是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离巨星二十英尺》的导演。

    两部作品早在今年9月的威尼斯电影节就已放映,但在国内似乎并未收获太多关注。这也正常,奥逊·威尔斯经常性地被遗忘,或者说,他一直被无数人提及,与此同时一直被所有人忽略。《死后被爱》讲述的就是这个问题,而用威尔斯自己的话说,这就是“《公民凯恩》的诅咒”。

    由于威尔斯生前并未完成《风的另一边》最终的剪辑工作,所以这回网飞放出的,其实是该片当时的制片人连同一系列专家,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根据威尔斯留下的备忘录和一段粗剪完成的片段制作而成的完整长片。应该说,最终的成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奥逊·威尔斯的意图,但它依旧给观众留下了太多幻想的余地——即使40年后的今天,《风的另一边》还是没有过时,正如奥逊·威尔斯的所有作品一样,不仅超越了那个时代,也超越了现在这个时代,以后的时代,犹未可知。

    结局

    奥逊·威尔斯为什么没有完成《风的另一边》?这或许本不该成为一个问题,毕竟历史上有太多导演都没完成他们的遗作。但对威尔斯说,这个问题不仅关乎他的最后一部作品,也关乎他的一生,关乎他的整个创作生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那么简单——因为没钱——而这背后牵扯出来的“好莱坞恩怨”,却又极为琐碎复杂。

    如果说奥逊·威尔斯的一生有什么悲剧,那一定是他从导演生涯开始就几乎没有拿到过足够的钱进行拍摄。哪怕是在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之后的晚宴上,威尔斯也并没有为《风的另一边》筹到哪怕一分钱:事实上,他在晚宴上为筹钱播放的影片片段很有可能惹毛了一些业内人士,因为这部电影就是在讽刺他的好莱坞同行:片中每一个角色几乎都有现实对应,而整场晚宴又像极了片中的一个场景。这部影片,连带他一生中对资本的控诉、他“票房毒药”的坏名声……种种问题结合在一起,让他永远无法获得财力上的支持,而且时常遭遇“剪刀手”,以至于他最伟大的几部作品几乎都无法以其本意呈现。

    讽刺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在奥逊·威尔斯被他遗作的制作经费搞得焦头烂额之时,被称为“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电影天皇”、一度因筹集不到资金而试图自杀的日本导演黑泽明却变成美国一众新好莱坞电影导演的“香饽饽”(真正凭借莎士比亚作品获得金棕榈的其实是奥逊·威尔斯)。从弗朗西斯·科波拉到乔治·卢卡斯,几乎当时最有名气的几位导演都对黑泽明推崇备至;他们参与制片的《影子武士》(1980)甫一面世,就在全世界获得了追捧,一举拿下当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而此时,距离奥逊·威尔斯因为投资方,即伊朗某皇室成员被革命推翻而失去对《风的另一边》全部素材的控制权已经过去一年,离他去世也只剩下五年时间。

    当然,新好莱坞电影的中坚和旗手也不是完全忽视奥逊·威尔斯,但相比黑泽明,威尔斯获得的那点支持几乎可以说是施舍:比如他本来有机会参与到科波拉的《教父》、《现代启示录》中——请注意,科波拉不是想要为他寻找财力支持,让他拍摄自己的影片,而是让他出演主角,且最终还被马龙·白兰度两度取代。

    时也运也。奥逊·威尔斯,史上最伟大的电影创作者之一,最终只能在毫无意义的等待中度过他的余生。直到2014年,被雪藏许久的《风的另一边》的素材才得以重见天日。

    起因

    终其一生,奥逊·威尔斯都无法被好莱坞完全接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好莱坞各大制片厂积累了不太好的名声。

    最早与奥逊·威尔斯签订合同的电影制片厂雷电华对奥逊·威尔斯的才能明显估计不足。1941年,与威尔斯同在雷电华旗下的希区柯克拍出了质量平平的《史密斯夫妇》和《深闺疑云》,两部电影足以让公司稳赚不亏。然而他们死活也没有想到,威尔斯在同一年交出的作品就是那部放在22世纪仍然不会过时的《公民凯恩》,一年之后他又拍出了《伟大的安巴逊》。尽管后者当时已经被制片厂出于票房考虑重剪得面目全非,观众仍然不买账,雷电华也因此损失了一笔巨款。

    相比起来,同样被称为电影大师的英格玛·伯格曼中前期创作一直采用传统且大众化的线性叙事结构,从《夏夜的微笑》到《婚姻生活》,虽然影片的调性不同,但叙事的方式大同小异,对观众来说可谓友好至极。伯格曼真正的转型之作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出现,而那时不管是观众还是评论人,都已经有了充足的美学准备。奥逊·威尔斯则不然。他从处女作开始就完全不使用线性叙事结构,景深镜头赋予观众的自主性,眼花缭乱的机位、极不稳定的构图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的作品显然超出了观众的审美承受范围。又况且,威尔斯的电影中,形式和内容的匹配是内在的、紧密相关的,如果说未经剪辑的版本至少是为未来某个世代的观众准备的,那重新剪辑的版本则是畸形而无法调和的,根本无法符合任何时代的审美标准。

    不仅如此,威尔斯还在1950年被列入了反共的“好莱坞黑名单”,众多莫须有的指控迫使他很难被雇佣,因此不得不前往欧洲谋求生计。巧合的是,二战中一度声援罗斯福竞选总统的威尔斯还曾经考虑过参选1946年威斯康星州的联邦参议员,而该次选举最终的胜出者恰好就是“麦卡锡主义”的始作俑者,约瑟夫·麦卡锡。可以设想,如果当时奥逊·威尔斯赢得了这次选举,整个美国现代史可能就会发生逆转,世界上也可能就此少了一个电影大师。

    尽管受到这样那样的无端排挤,奥逊·威尔斯还是一再回到美国,希望在好莱坞的框架中完成他的作品。这绝非因为某种乡愁和爱国情结;我们与其说这时的威尔斯仍然对好莱坞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如说他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感知很大程度上基于美国这片土地,而对美国诸种问题的展现,客观上也只能通过好莱坞这架巨大的商业机器来实现,哪怕最终的结果会引发财阀震怒(公民凯恩的原型、报业大亨赫斯特就是其中一例)。

    这些情况清楚无误地标示在他的创作履历当中:像《公民凯恩》、《伟大的安巴逊》和《历劫佳人》这样在制片厂中完成的作品都是针对资本阐发,甚至触及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命题;而到了欧洲,威尔斯拍摄的电影就变成了《奥赛罗》、《审判》这种源自欧洲文学的题材。由此可见,作为一个“艺术流亡者”,威尔斯可以说始终与欧洲的政治社会现实相距甚远,而对美国现实过深的介入和超越时代的艺术追求,又让他变成了好莱坞的弃儿。

    欧洲期间,奥逊·威尔斯对他的作品享有绝对的控制权,但很可惜,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自由;所有的问题似乎都迎刃而解,只有资金问题始终让他无比困扰。为了拍摄自己的电影,“流亡者”威尔斯必须不断拍摄别人的电影来获取资金,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风的另一边》开拍都没有任何改善,直至威尔斯去世。

    2015年,即奥逊·威尔斯诞辰100周年之际,他的几位制片人发起200万美元的众筹,用于数位扫描和剪辑工作,但结果差强人意:众筹发起一个月后,平台宣布延期,并将目标减少至100万;两个月后,众筹金额定格在40万美元。计划再度失败。

    直到网飞出现。

    今日

    事情往往就是这么吊诡:最终能让《风的另一边》重见天日的,竟然是以巨大资本进军电影界、被好莱坞强烈抵制的流媒体大亨网飞——几十年过去,好莱坞似乎依旧对此袖手旁观。这就像一个注定没有结局的三角恋:威尔斯终其一生希望回归好莱坞,网飞为威尔斯的遗作挥金如土,而好莱坞甚至各国电影院线都和这个后进的竞争者网飞打得不可开交,电影节则处在一个更为尴尬的位置上,进退两难。

    诚然,如果仅仅从保护创作者的角度对好莱坞口诛笔伐是很不公允的,因为长久以来,好莱坞及其背后一整套商业运作模式一直处于守势,可以说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它的产品既不像绘画、雕塑那样,是只供极少数人欣赏玩味的高雅艺术,也绝不是纯粹供大众消费、随用随弃的工业产品。而在美国这样一个全靠资本运行逻辑维持的地方,奥逊·威尔斯确实不是一座商业富矿。更进一步说,就算放眼全世界,威尔斯又能去哪里呢?欧洲、苏联还是日本?哪个地方能真正让他施展拳脚?恐怕都很难,无论是政治层面还是经济层面。

    事实上,近几十年以来,好莱坞几乎一直处在衰落之中,好莱坞电影作为最接近大众的艺术形式一直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似乎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对其既有格局形成冲击,而每次冲击都会有一批极具才华的从业者像闪闪发亮的鳞片一样从产业的躯体上剥落,成为对抗的牺牲品。网飞和好莱坞的对峙就是最新一次冲撞,前者握有观众、握有资本、握有技术、握有时下最时兴的媒介,而通过今年威尼斯电影节口碑大爆的《罗马》这样的高质量艺术电影,网飞更开始逐渐攫取艺术电影的发行权甚至是“经典”二字的阐释权。这将是一次泰坦尼克撞冰山式的“灾难”,就算好莱坞是一艘无比庞大的巨轮,恐怕也很难不被撞出一个口子。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好莱坞的资本困境又和创作困境相辅相成、互为因果,路径依赖决定了好莱坞电影根本上缺乏创造力,无论是手法还是议题,都日趋僵化,其对天才的容忍度只会越来越低;对于经典电影,好莱坞制片厂已经失去了保护和传播的能力,FilmStruck(隶属于好莱坞六大之一的华纳兄弟)即将于今年11月底关闭便是最新的例子。相反,上升期的网飞则是一个新奇的、甚至有些诡异的结合体:它一手靠大众化的商业影像和大数据技术加持来吸引关注、获得利润,另一手又为艺术片提供舞台,为艺术家提供创作自由。这种两全的方法目前看来简直让网飞同时扮演了破坏者和救世者的角色,成为了上帝般的存在。

    网飞到底是上帝还是撒旦,到底会演变成科幻电影中的资本赛博格,还是会成为保护电影艺术瑰宝的正义使者,其实还有待观察。但无论如何,这种超越商业行为的举动,的确值得敬佩。毕竟,网飞只用500万美元,就赎回了电影之神的最后一片魂器。

    彼时

    在纪录片《死后被爱》的结尾,奥逊·威尔斯放声大笑。这似乎是在暗示我们,虽然威尔斯的一生历尽磨难(创作层面),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或者从更根本的层面上说,他是一个实用主义者:为了拍摄《风的另一边》,他可以去找伊朗国王的亲戚要钱;他首先需要解决吃饭问题,所以无论是广播剧、演戏,还是转战电视界,他都毫不含糊。而且凭借他的天才,威尔斯完全有能力把所有事情做到业界最好——事实上,他不仅把这些都做到了最好,而且还能反哺电影,将他在电视节目拍摄过程中得到的经验运用到电影中,为他的作品赋予全新的结构和拍摄方式。

    《风的另一边》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既有《伟大的安巴逊》中那种对社会精英阶层的尖锐批评和深度挖掘,也有《公民凯恩》中那种对现实的指涉以及“玫瑰花蕾”式的悬念和谜团,还有《赝品》对艺术本身和纪录片真实和虚构性的探讨,更有一种近乎疯狂的影中影结构和碎片化剪辑手段。一言以蔽之,《风的另一边》不仅是一部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作者电影,是奥逊·威尔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作。

    在这部成片中,威尔斯将各种各样的拍摄手段和介质混搭起来,形成了一种初看起来极为业余,但又完全不可能由业余爱好者拍摄出来的效果;其中有35毫米、16毫米、8毫米几种胶片,又有彩色和黑白两种色彩格式,可以想见,如果当时有手机这种设备,威尔斯也一定会让摄影师抄起来进行拍摄。众多的拍摄格式和人物本来已经足够让人抓狂了,威尔斯还在这个基础上以极为细碎的剪接集合了空间中各种各样的视角,用开头旁白的话来说,这是一部用当时在场的“电视和纪录片制作人,还有学生、评论家和年轻导演”拍摄的影像拼贴起来的“纪录片”——而实际上,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虚构作品,是一部“伪纪录片”。

    无处不在、从不间断的偷窥视角镜头昭示了彼时狗仔队(paparazzi)的疯狂。每一种格式和色彩都被威尔斯用来讽刺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我们甚至可以说,这些无处不在的摄像机是对当今监控录像的预言,每一个机位里都自带着伦理意义上的肮脏。观众对摄影机的意识让电影拍摄(filmshooting)的主体意义被高度凸显,使得整部片子具有强烈的自反性。

    以上这些都还只是这部电影最不显著的一个层面。影片当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其实都在现实当中有其对应;比如片中的主角,导演杰克·汉纳福德就跟奥逊·威尔斯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本身就涉及到汉纳福德难以为电影拍摄筹款的情节,这又与威尔斯在现实中的境遇重合;最有趣的是,本来应该作为男主角原型的导演彼得·博格丹诺维奇因为该片男主角档期出现问题,最终在影片中出演了男主角,也就是说在片中饰演了一个自己,这使得影片进一步模糊了真实和虚构的界限。

    不仅如此,影片中的另一条故事线索,即威尔斯虚构的导演汉纳福德所拍摄的虚构电影《风的另一边》(没错,与威尔斯拍摄的影片同名)也参与到叙事当中,这部虚构电影的放映不断被停电打断,甚至还被威尔斯故意设置的放映顺序紊乱所搅扰,使得我们完全无法通盘理解其内涵。我们所能见到的,无非就是一个男性和一个女性间看似毫无意义的追寻。

    最终,好莱坞片场式的景片和男性偶人在狂风中坍塌,奥逊·威尔斯晚年的妻子、在虚构电影中饰演女主角的奥雅·柯达以利刃刺向布景,一个硕大的阳具随之倒塌。至此我们才隐约明白,影中影里这种毫无意义的游走和追寻,未尝不是奥逊·威尔斯本人和好莱坞之间关系的隐喻式写照,但悲哀的是,威尔斯对好莱坞的“刺杀”,却只能在电影里,甚至在电影的电影里完成——甚至并未在他生前完成。

    或许笔者误解了威尔斯的意图。不过归根结底,没有人可以断言我们今日所能看到的《风的另一边》成片就是奥逊·威尔斯的全部意图。毕竟,迄今为止,整个世界电影史上,能够具有奥逊·威尔斯那样神级调度和叙事水平的人也是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何威尔斯的摄影师加里·格莱弗(Gary Graver)在威尔斯过世后曾试图以一己之力剪辑出《风的另一边》却只能以失败告终。“没有奥逊·威尔斯,思路无处可觅”。

    奥逊·威尔斯对电影的高度掌控以及他和摄影师的关系让人想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和他的摄影师厚田雄春:在维姆·文德斯拍摄的纪录片《寻找小津》中,厚田雄春表示自己在小津去世之后无法再与任何人合作,随后便潸然泪下。天才、友谊、默契……当电影大师离世时,他们似乎总会留下相似的痕迹。

    故事结束,时代也结束了。《公民凯恩》成为了美国电影的标杆,而奥逊·威尔斯所经历的一切,也成为了美国电影历史本身。

    【详细】
    97596302
  • 跟我一起读本书
    2023/1/3 13:51:11
    《向风而行》:程霄和倪湛第一次见面就犯了三个错误,请所有女生引以为戒
    14861166
  • 老南瓜
    2019/4/16 16:43:03
    KillingEve第二季第二集Villanelle片段观后感

    看完第二集的我,胸口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有点喘不过气。我最喜欢的小变态怎么变成了这幅让人怜惜到哭的模样?我决定再也不会称呼Villanelle为小变态了。虽然她本质上还是psychopath,但是我坚信,有些她身上的非本质的东西确实改变了。

    本集v片段的感悟,打算还是从不同场景及不同人物关系中的Villanelle入手。

    1.刚下车

    本集开始,紧接上集

    看完第二集的我,胸口像被压了一块大石头一样。有点喘不过气。我最喜欢的小变态怎么变成了这幅让人怜惜到哭的模样?我决定再也不会称呼Villanelle为小变态了。虽然她本质上还是psychopath,但是我坚信,有些她身上的非本质的东西确实改变了。

    本集v片段的感悟,打算还是从不同场景及不同人物关系中的Villanelle入手。

    1.刚下车

    本集开始,紧接上集剧情,在清晨时分,Villanelle在后备箱成功偷渡到英国。她在跳下车的那一瞬间,向小男孩做禁声动作,然后走在空旷的路上,我想都是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吧,毕竟离Eve又更近了。

    10117457
  • 小马发光
    2016/10/12 10:38:50
    不但是爱的教科书更是“照妖镜”

    电影看得一半总有一种“好梦一日游”的感觉,原来爱的初始都是套路,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约会专家》,也是讲的为你“私人订制”约会的事,海滩、公园、花房、都市街头、草坪木屋,咖啡、点心、啤酒、包场吃牛排,最后一刻的飞奔相拥,每个场景都让人觉得浪漫而又充满青春的色彩,这是属于青春偶像剧的标配。爱,只有随心,才会沉迷;爱,只有懂了,才会相守。

    从某种程度上讲,《爱神箭》宛如一部爱情的教

    电影看得一半总有一种“好梦一日游”的感觉,原来爱的初始都是套路,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约会专家》,也是讲的为你“私人订制”约会的事,海滩、公园、花房、都市街头、草坪木屋,咖啡、点心、啤酒、包场吃牛排,最后一刻的飞奔相拥,每个场景都让人觉得浪漫而又充满青春的色彩,这是属于青春偶像剧的标配。爱,只有随心,才会沉迷;爱,只有懂了,才会相守。

    从某种程度上讲,《爱神箭》宛如一部爱情的教科书,它能能为你追爱路上的武功秘籍,它也是一面“照妖镜”,它能照出你对待自己爱情怯懦的心魔。电影可以说是契合了当下最流行的各种爱情语录,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古诗词的巧妙运用,与此同时,各种段子情话无缝插入剧情,不仅深化了剧情内容,同时在片中也奉献了不少的笑点,尤其男主角一出口必吟诗的作风,颇有几分戏谑的味道,但在这外表下,也潜伏的是一颗曾经受过伤的心,片中将无厘头与深情的部分结合的相当好,尤其是看似荒诞不经的外表下,其实道出的爱情真理,其实还是颇有借鉴意义的。

    我们总是这样,对待别人的爱情总是头头是道,总是口若悬河,而当自己面对时却成为一个“呆子”、“木头”,爱神箭团队成员就是如此,他们看着每一个策划成功的案例时是喜悦是激动,而当他们自己面对时,内心的心魔就会阻住脚步,不知所措。男主角林冬与女主角的姚蓝的爱情戏也是这部电影中的重点,两人刚开始都“心怀鬼胎”,两个人都伪装了自己的身份,比较让人惊讶的是最终姚蓝身份的揭开也颇让人有意外之喜,虽然这些在前面也有所铺垫,但这无疑让片中的欢喜冤家气质更加的浓厚,两人从一开始的彼此试探,都后来的相知相识,再到后来的彼此倾心与最终在一起,这一个过程不仅对于两人来说是一种考验,当然也是对于爱情真谛的探索。

    一个“爱神箭”工作室,汇聚了各色人等,他们战无不胜,他们内外兼修,风采不凡,他们有腹黑的文坛怪杰、狂热的科学鬼才、时髦的心理大师、温柔如水的后勤主管等等,他们在繁杂而琐碎的“爱情事故”中配合默契,团结互助,尤其适合当下的职场人关注,毕竟,爱情与工作,两者得兼才是最完美的存在。爱神箭的工作就是尽可能让天下所有能相爱的潜在爱人、情侣们共同牵手,和谐幸福。爱情之箭一发命中是他们的宗旨。

    爱情,确实就像一场与浪漫和邂逅有关的行为艺术,两个人相遇到相爱的过程,更像一场科学验验。整部电影的画面感极强,每个镜头都运用的细腻而又精致。没有太多拖沓的剧情,都是一步到位而又非常紧凑,没有太多虚的东西,音乐的恰到好处,就是在制造浪漫的时候才非常柔和的运用,唱到人的心里,那种感觉,就是一种最骄傲的炫耀。
    【详细】
    81261091
  • 扣儿小姐
    2017/12/22 19:39:57
    超级网综《锋味》全新出发 再次引发“锋味人”美食情怀

    全新的超级网综《锋味》依然是谢霆锋一手打造,历时5个月多的拍摄,行程5万多公里,横跨了欧亚大陆。如此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全新节目终于在优酷上线,第一期便是谢霆锋与他的锋厨们,以及明星嘉宾王祖蓝夫妇共同抵达云南香格里拉,并且与当地曾打败过米其林三星主厨的云南厨师厨艺大PK。

    全新的超级网综《锋味》依然是谢霆锋一手打造,历时5个月多的拍摄,行程5万多公里,横跨了欧亚大陆。如此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全新节目终于在优酷上线,第一期便是谢霆锋与他的锋厨们,以及明星嘉宾王祖蓝夫妇共同抵达云南香格里拉,并且与当地曾打败过米其林三星主厨的云南厨师厨艺大PK。

    9006313
  • 睡不好怪谁啊
    2014/9/2 18:13:20
    标题苦手就不折磨自己了,说说道熙这个孩子
    人们总是很容易就掉进惯性思维的陷阱里。
    因为你是女同性恋所以你很有可能会性侵一个受你特别关照的女孩。
    因为你是一个孩子所以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你只是在胡闹。
    因为你是一个酒鬼暴力狂所以性侵养女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性恋和酒鬼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就不说了,我想说说道熙这个女孩。对于道熙其实编剧给了很大的暗示,就是结尾处警局小哥对英男说的那些话,下文详解。
    人们总是很容易就掉进惯性思维的陷阱里。
    因为你是女同性恋所以你很有可能会性侵一个受你特别关照的女孩。
    因为你是一个孩子所以你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你只是在胡闹。
    因为你是一个酒鬼暴力狂所以性侵养女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同性恋和酒鬼的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争议就不说了,我想说说道熙这个女孩。对于道熙其实编剧给了很大的暗示,就是结尾处警局小哥对英男说的那些话,下文详解。

    1 道熙不是病娇是受害者!
    在B站看的片子虽然基本上全程关掉了弹幕但是片尾还是看到了有很多人认为道熙这样的孩子很恐怖、病娇什么的,理由是只对她好了一次如果不能继续对她好就去死以及自虐和暴力倾向的表现很恐怖。我想说有这样想法的人忽视了道熙的成长背景而单纯的去拿她和普通的孩子做对比很不公平!

    警局小哥原话:妈妈也跑了 还受家暴 跟普通孩子不同。

    通过片子里多次出现的养父和奶奶甚至同学对道熙的暴打和虐待就可以知道道熙从懂事起大概就在遭受着这样残酷的待遇,这样缺爱的环境和不断的暴力行为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基本上都是负面影响比如道熙的自虐和暴力倾向,强烈的占有欲和缺乏安全感等等,但是道熙的早熟也可以算是影响之一虽然不能片面地说是好还是不好。所以对于道熙来说,英男就像是黑夜里的第一缕阳光、也是她唯一可以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这样的孩子你给了她一点点爱让她从一种干涸几乎濒死的状态中得以喘息开始产生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却又要撒手不管只顾自己去逃避问题,这不是不负责是什么,从法律上来说英男确实没有责任但是从道德情感上来说我认为这就是不负责!因为这样的孩子她失去了那点希望和爱就真的很可能会失去活下去的动力。我本身不是学心理学的只是个爱好者所以道熙的自虐行为和暴力行为我没办法给出详细的说明,但是排除她有自闭症的可能性后她所表现出来的自虐和暴力行为可以说就是大人的暴力行为对孩子的自尊和自我价值评价等方面造成的伤害影响的体现。

    2 道熙可以有爱情吗?
    大家似乎都对道熙和英男之间的感情存在不同的见解,到底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从导演在片中对这两个人的刻画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导演(编剧)的设定大概是英男对于道熙最初只是出于一个善良的女性本能的怜悯和母爱去疼惜一个可怜的孩子,所以当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对自己的依赖甚至是迷恋以及同志身份曝光后她很快就想要切断和道熙的这种亲密来往,从她给道熙买很多新校服和剪头发之后才把她送回渣男养父身边就可以发现她也在为自己的行为作出一点弥补和对内疚感的开脱。 对道熙的设定其实暗示非常非常多!第一次去她家就戴英男的制服帽、找借口进入浴室和英男一起洗澡、坚持买和英男一样的成人泳衣(道熙不想被英男当作孩子,同时也表现出道熙的自我意识及性意识、性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较为早熟的特点,毕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多次主动搂抱英男和后来布娃娃那段、英男ex出现那段道熙穿着英男的制服并且爆发自虐和暴力的行为,这么多暗示你们到底要导演怎样啊!让道熙对英男作出像对她养父那样的色诱行为才算数吗?那样的话反倒奇怪了!

    也许道熙对英男的爱不算是成熟的爱情,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依恋(依赖+迷恋),但是你不能否认它的存在,因为你不能否认一个已经进入青春期的少女她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性意识,她完全可以爱上一个男人或者是一个女人,更何况道熙是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女,而且从她对养父的计谋以及指娃娃那段就可以看出道熙对性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警局小哥原话: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不像个孩子,就像个小怪物一样。

    这句话点醒了英男,道熙的做法让英男包括观影者都觉得道熙是个不正常的孩子、甚至还有些恐怖就像是个小魔鬼或者小怪物,那是因为大家都将道熙的行为框架在她是一个孩子的基础上去评价,但如果道熙是个25岁的少女、那些行为看起来不是更接近道熙的自我救赎和对爱不顾一切的争取吗?英男也许在那时才终于意识到道熙的与众不同,以及她对于道熙的意义所在!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个人想法,最后不得不夸一下金赛纶,从崭新的生活到大叔再到这部道熙呀,小姑娘真是个天才,演技爆棚,妹控的我已加入脑残粉的队伍!
    【详细】
    68641760
  • pumawu
    2022/6/20 9:46:01
    This Land is Your Land
    虽然是洛佩兹的铁杆粉丝, 但对这部纪录片实在不太满意, 如果不是粉丝估计我都不愿意看完。对比之下, 显然不如霉霉的自传《美利坚女士》好看。本片聚焦于J.Lo 50岁年华的那几年,围绕着电影《舞女大盗》的颁奖季, 第54届美式橄榄球(NFL) 冠军总決赛中场秀。NFL“超级碗”之所... &n
    虽然是洛佩兹的铁杆粉丝, 但对这部纪录片实在不太满意, 如果不是粉丝估计我都不愿意看完。对比之下, 显然不如霉霉的自传《美利坚女士》好看。本片聚焦于J.Lo 50岁年华的那几年,围绕着电影《舞女大盗》的颁奖季, 第54届美式橄榄球(NFL) 冠军总決赛中场秀。NFL“超级碗”之所...  (展开)
    【详细】
    14464229
  • 还没想好名字
    2022/9/15 23:07:21
    到底什么才是好演员、好演技?

    什么是好演员?

    什么是好演员?

    14651198
  •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