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71348
  • ???
    2022/9/21 10:22:57
    勿往孤独找“三观”

    可能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剧呈现出来的感觉、抱有一种想要与人分享的心情,所以当故事进行到美枝子打算“代孕”的时候,我心里头沉了一下。心想,完了,这么敏感和争议的话题。

    不过,美枝子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要做出这种在很多人看来“三观毁尽”的决定呢。

    官方的简介里对于这部电视剧有这样一段“定

    可能因为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剧呈现出来的感觉、抱有一种想要与人分享的心情,所以当故事进行到美枝子打算“代孕”的时候,我心里头沉了一下。心想,完了,这么敏感和争议的话题。

    不过,美枝子究竟是出于什么考量,要做出这种在很多人看来“三观毁尽”的决定呢。

    官方的简介里对于这部电视剧有这样一段“定位”:

    「彼らがずっと一緒にいられますように」
    愛し合う男性同士とそれを見守るひとりの女性の日々を綴る物語

    “但愿他们永远在一起”,一对相爱的男同性恋者、以及一个看守着这份爱的女性的日常。

    海报中,美枝子处在最显眼的中间位置。与很多“同性”题材中的女性角色不同,在这部剧里,美枝子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角色,甚至可以说,她才是这个故事里真正的主人翁。

    在一条富有戏剧性却又过度平常的夜路里,美枝子遇到了槙雄。那时候她刚刚因为莫名其妙的原因被男友打了巴掌,脸上还留有红印。剧情中,美枝子几次提到她对男人产生了恐惧感,不想再谈恋爱,往后也没有结婚的打算。在她更小的时候,应该充当她心目中原始男性形象的那个人、她的父亲,也早已经丢弃了她。与槙雄在打工的场所共同认识了永慈以后,在他们三个人之间逐渐发展出了一种微妙的关系与情感,每个人都在这段关系中得到他们过往未曾有过的体验。永慈坦诚了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槙雄有了想要认真对待的事物,而美枝子则遇到了真正愿意亲近的男性。美枝子对她的母亲说,这两个人是会去参加她的开学典礼、陪她过节日的人。得知永慈喜欢槙雄后,她便成了这段少年恋情的见证者。在永慈的父亲发出反对声时,是她一个人“守护”着这份岌岌可危的爱意。

    可是,人生里总有一些“可是”,对于槙雄和永慈而言,她究竟能够成为一种怎样的存在呢?如果二人的关系在反对声中分崩离散,她从这段三人关系中所依赖与汲取的温暖也将不复存在;而如果槙雄和永慈终究走入一段成熟、稳固的同性关系里,她这个看守者、一段男男关系的女性旁观者,能够永远亲密地站在他们之间吗?所以,也许是在这种关于失去的预感里,她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完美的念头:她要为这两个人生育孩子。在生孩子这个多多少少有点惊世骇俗的决心里,与其说美枝子是在守护槙雄与永慈的恋爱,更不如说,她是一生悬命要守护这段三人关系、以及她自己在这段关系里的位置。

    永慈是一个我不太能够共情的角色。他的父亲说,作为父母他们很高兴他来到了人世,所以他们也想要让他享受这种生养的喜悦。那时候我心里私自替永慈做了一些回答,譬如,如果我不觉得生儿育女是种幸福,为什么你们一定要替我承担这种幸福呢。可是出乎意料地,永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在乎繁衍的人,在第一次从超声里看到自己的骨肉、以及在医院里见到那个活生生的小人、她的亲生女儿时,他所表现出来的喜悦是完全掩饰不住的。无论是出于他个人的“天性”、还是受到家庭的影响,抑或是别的什么原因,永慈根本上是那种很渴望结婚生子这种世俗幸福的男人。除了喜欢同性,他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人,他所做的事,原则上都是“正常”的。

    聚餐的桌子上,永慈说他决定辞掉染坊里的工作,去他父亲的公司里上班,槙雄一下子非常落寞,走到门外去吹风。那时候我不太明白槙雄在忧郁什么,但事后看来,也许就是在这种细节里,槙雄已经逐渐觉察到永慈底子里是一个和槙雄自己非常不同的人。永慈想要一份体面的工作、美满的家庭、温馨的儿女,而槙雄是一个非常随性的男孩子。故事的结局是致郁的。但倘若我们重新去审视这些细节,也许我们也会发现,和永慈永远在一起,对于槙雄而言并不是一个现实的选项。在槙雄终于如自己所愿“长大”以后、在他终于到了能够耍酷地喝酒和吸烟的年纪时,他和永慈已经相互给不了对方所需索的东西。

    从朝人的平板电脑里再一次见到美枝子的面容时,槙雄终于没有能够支撑住。一个人回到公寓里,靠着门坐下来,很久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我无法去“想象”这些时刻里槙雄的感受,但恰恰是因为这些感受太过日常庸俗、太容易感同身受了,一旦陷入进去,就疼痛得难以呼吸。一个人究竟要如何在这种事情上与自己和解呢?曾经亲密无间的三个人,剩下自己一个,在这碌碌无为的房间里,日复一日堆满了即食面的盒子。好想看一看他们啊,好想看看他们如今究竟是什么样子,但这就足够释怀与解恨了吗?

    再见面时,美枝子和永慈都是非常得体的成人打扮,甚至带有成功人士的模样。而槙雄一头颓废的长发,连那身原本显得天真可爱的宽松衣服,也变得窘迫和不堪。

    三个人的关系因为“代孕”而终于坍塌后,美枝子说过这样一段“反省”的话,她说:把生命当成一种手段,因而受到了惩罚。

    我觉得这一处升华并不是非常恰当,也许因为我个人的联想和感悟不太一样。我想起自己还在读书的时候,在最孤独的时刻里,曾经和几个朋友约定好,我们以后要一起住一间出租屋、互相扶持。而我们甚至算不上那种要好的朋友。又比如说,中国的同性恋者往往需要考虑另一种选项——形婚。但如果能够找到一个相互信任的异性,即使没有了传统家庭的那种约束,也能够过得幸福吧?我个人其实是不太认同的。

    我总是觉得,我们在无助中所想要抓住的那些看似简单的“依赖”,里边有着许许多多我们其实负担不了的复杂,事情总是会往无法意料的方向发展。人与人的关系,远远没有纯粹到可以让我们寄托人生中的寂寞。只是在年轻与孤独的时候,我们还想不了那么多,也不愿意去想那么多。

    在孤独里,我们许多人,也许都做过对于我们自身而言远比这更离谱的决定。如果仅仅因为受到“代孕”这个字眼的刺激,而失去欣赏这部作品的机会,我觉得是非常可惜。在这些故事里,有远比“三观”更值得我们去体会的东西。

    注:文中对某些情节的回忆可能存在不准确的地方。

    【详细】
    146612704
  • 顶风译制组
    2022/9/21 7:11:21
    没说完的半句 胜于言语

    这一场“青春疼痛”其实并没有矫情。

    日剧《胜于言语》(モアザンワーズ)带给大家的这场“伤痛”之旅,随着片尾曲《八月は僕の名前》(八月是我的名字)的悠扬,仿佛并没有停止。有人说这部剧三观尽毁,而有人却感叹这又是一个同志文学的小高潮。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剧?

    这一场“青春疼痛”其实并没有矫情。

    日剧《胜于言语》(モアザンワーズ)带给大家的这场“伤痛”之旅,随着片尾曲《八月は僕の名前》(八月是我的名字)的悠扬,仿佛并没有停止。有人说这部剧三观尽毁,而有人却感叹这又是一个同志文学的小高潮。这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剧?

    14661332
  • sitemap